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技术
沥青混凝土热再生施工方案

沥青混凝土热再生施工方案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抗滑性和降噪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中。
然而,随着交通负荷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沥青路面可能会出现裂缝、车辙、松散等损坏,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
为了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本文将介绍一种沥青混凝土热再生施工方案。
沥青混凝土热再生技术是一种对旧沥青路面进行翻新、修复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温使旧沥青路面软化,然后加入适量再生剂、新沥青和其他添加剂,通过搅拌、摊铺、压实等工序,形成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热再生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环保、节约成本等优点。
(1)对需要再生的沥青路面进行清理,去除杂物、泥土等。
(2)对损坏严重的路段进行破碎、运离,并对基层进行处理。
(3)准备好再生设备、新沥青材料和其他添加剂。
(1)根据路面损坏程度和施工要求,确定再生剂的用量。
(2)利用喷洒设备,将再生剂均匀喷洒在旧沥青路面上。
(2)控制软化深度,确保新沥青混凝土与旧路面良好结合。
(1)将新沥青材料、再生剂和其他添加剂按照比例加入搅拌设备。
(2)控制搅拌时间和温度,确保混合料充分融合。
(1)将搅拌好的混合料均匀摊铺在旧沥青路面上。
(2)利用压实设备将混合料压实,确保路面平整、密实。
(1)对再生后的沥青路面进行养生,确保其达到设计强度。
(2)在规定时间内开放交通,避免对路面造成过早的压力。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再生剂和添加剂,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如软化深度、搅拌时间、摊铺厚度等,确保施工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其他安全事故。
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在养生期间对路面进行交通管制,防止车辆对路面造成过早的压力。
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沥青混凝土热再生施工方案是一种高效、环保、节约成本的旧路维护方法。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再生剂和添加剂,并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确保施工质量。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及研究现状[论文]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及研究现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db102add36a32d73758175.png)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及研究现状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进入高峰期和大面积维修期,旧沥青混合料的废弃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从国内外发展现状,沥青再生原理、再生剂的选用,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和特点等方面,对沥青路面再生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的路面病害提出了不同的再生方式。
关键词: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热再生冷再生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公路运输逐渐呈现出大流量、重荷载的局面,公路建设也随之进入了高峰期。
同时在上世纪90 年代后建成的公路已进入大面积维修期,还有些公路需要进行升级改造,致使大量翻挖铣刨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
废弃的旧沥青混合料,一方面污染空气和水源,另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
另外,生产新的沥青混合料,需要大量开采天然砂石,将导致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
因此,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对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外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但是真正开始重视是在1973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
自此,由中东地区爆发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蔓延全球。
这场石油危机促使美国开始高度重视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面积推广。
到上个世纪80 年代末,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80%的旧沥青混合料得到再生利用。
1997 年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欧美主要发达国家路面再生利用率都达到和超过75%,荷兰、比利时等国甚至还实现了100%完全再生利用。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
由天津、苏州、南京、武汉四城率先对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进行研究试验和推广工作,将轻油作为再生剂加入旧沥青混凝土中,使旧沥青混合料软化,来代替常规沥青混合料,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旧沥青路面的再生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旧沥青路面的再生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现场热再生、厂拌热再生、现场冷再生、厂拌冷再生、全厚式再生。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各地都结合当地的施工条件选择了不同的再生方法。
据了解目前国内现在正在使用的再生方法多种多样,基本涵盖了上面提到的所有再生方法。
这些再生方法中,国内应用实例较多的是厂拌热再生和现场热再生。
本内容仅对国内目前应用较多较常见的以上两种热再生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厂拌热再生设备做概要介绍。
一、现场热再生法现场热再生法就是在旧路面现场利用移动式的现场热再生设备将旧沥青路面加热、耙送、经过翻挖后加入再生剂、新沥青、新骨料送进搅拌缸拌和,从而获得优良的再生沥青混凝土,铺筑成再生沥青路面。
此过程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必须根据路面材料配方的不同以及工程质量要求,进行配比设计,确定旧沥青混合料中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的比例。
现场热再生方法的优点:1.施工周期短。
再生列车对旧路面再生过后经压路机压实后数小时就可恢复交通。
2.施工成本低。
再生料无需再运输到固定场地,材料现场再生现场使用。
3.设备转场快。
现场热再生方法和厂拌热再生法相比,存在以下几点缺点:1.设备投资较大,一套再生列车动辄几千万。
2.现场施工质量控制较难,因为现场热再生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所以要控制好质量需要对路面进行实时检验。
3.由于现场现场热再生生产过程要根据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新料,所以维修后的路面标高会增加。
4.生产过程中热料释放出来的有毒蓝烟目前还无法集中处理。
5.一个工地的再生料无法摊铺到其他工地,也就是高等级路面的再生料无法使用到低等级的路面上。
二、厂拌热再生法厂拌热再生法就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后运回拌和厂,再集中破碎,根据路面不同层次的质量要求,进行配比设计,确定旧沥青混合料的添加比例,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在拌和机中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新的混合料,从而获得优良的再生沥青混凝土,铺筑成再生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第一篇: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维护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维护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延长其使用寿命,修补和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必要。
而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路面再生,尤其是沥青路面的再生。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是指在原有的沥青路面基础上,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路面修复和再生,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路面质量、减少维护成本等目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沥青路面再生的主要技术和应用。
一、沥青路面再生的主要技术1.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这种技术是一种使用回收材料的沥青混合料,其制备过程需要将旧沥青路面剥离下来,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水泥等材料进行加工和混合,最终形成一种具有较强稳定性和抗冻性能的路面材料。
2.热再生混合料技术这种技术是一种通过强制性热处理来再生和改性的沥青混合料。
在使用这种技术时,需要使用加热设备来将沥青路面中的沥青材料进行回收和再生,再加入其它材料进行淣合并形成新的路面材料。
3.胶凝土沥青再生技术这种技术是一种在沥青路面表层混合水泥、石粉等材料,再经过一定过程使其成为混凝土的技术。
该方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路面,因其能够有效地提高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而被广泛使用。
二、沥青路面再生的应用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还是各种农村公路,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路面修补如果路面出现了严重的损伤和磨损,需要进行及时的维修和修补。
此时,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非常适合,能够在不破坏原有路面材料的情况下对路面进行修补和加固。
2.路面改良当路面出现了过量的凹陷、波浪变形或滑移等现象时,往往需要进行改良。
这时,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混合一些水泥、石粉等材料来提高路面稳定性。
3.路面延寿为了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一些老化或损伤严重的路面常常需要进行更新和再生。
在这种情况下,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可以很好地创新并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使路面质量得到保障。
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应用概述及技术标准

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应用概述及技术标准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而道路建设中,沥青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沥青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和老化等问题,因此再生沥青混凝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应用概述、技术标准等方面对再生沥青混凝土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应用概述1. 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定义再生沥青混凝土是指通过回收旧沥青路面材料,经过加热、筛分、再加入新的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等添加剂处理后,生产成为新的混凝土,再利用于路面建设的一种环保型的建筑材料。
2. 再生沥青混凝土的特点(1)环保型:再生沥青混凝土是一种绿色环保型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地回收旧路面材料,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2)经济实惠:再生沥青混凝土可以大大降低建设成本,一方面是因为回收旧材料可以减少新材料的使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再生沥青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更长,维护成本也更低。
(3)适用性强:再生沥青混凝土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道路,不仅可以用于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等高等级道路,还可以用于乡村公路、较低等级的道路。
3. 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再生沥青混凝土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道路建设:再生沥青混凝土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道路,不仅可以用于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等高等级道路,还可以用于乡村公路、较低等级的道路。
(2)机场跑道、停车场、车站广场等场地建设。
(3)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码头等场地建设。
三、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技术标准1. 国内再生沥青混凝土标准我国目前对再生沥青混凝土制品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1)JTG E42-2005《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材料技术规范》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材料要求、试验方法、加工和施工要求等。
(2)GB/T 20481-2006《道路再生沥青混凝土》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再生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和机械性能、施工和验收要求等。
沥青材料再生利用技术

a. 连续式拌和设备:中部专设再生料添加口,再生
料利用率可>30%(图一)
b.间歇式拌和设备:再生料利用率<30%。 再生料加法: 量少:直接加入搅拌器内。 量多:另增加一套烘干加热筒和供料斗(图二)
3.铣刨后再生料的质量判定
• 对铣刨后的再生料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抽提试验, 判定再生料中沥青含量及老化规律,进行矿料级 配分析,必要时可进行马歇尔技术指标及高、低 温稳定性分析。 • 沥青老化原因分析如下: i.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热老化(沥青加温,混合料拌 和,摊铺) ii.长期使用过程中光侯老化(紫外线,氧化,水作 用)
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流程图
从现场采集旧沥青路面材料(以下简称旧料)试验 确定旧料中集料的级配及结合料的含量和老化程度 如需要添加新集料,则需确定其用量和级配 确定再生剂的种类和用量 确定使再生剂充分裹覆旧料所需的拌和用水量
对混合料试样进行测试以确定: 初始养生性能;②最终养生性能;③ 水敏感性
确定再生混合料配方 对再生混合料配方作现场调整
2.厂拌冷再生施工设备
维特根KMA200移动式厂拌冷再生设备
• 维特根KMA200移动式厂拌冷再生设备是目前技术 与性能较为先进的养护工程设备,它使用铣刨回 收的旧路沥青层做为主要原料,采用泡沫沥青冷 拌工艺,解决了热拌再生高温对沥青老化的影响, 同时也很好的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对周 围环境的影响 。
4.就地热再生工艺
• 分类:
a.表面再生工艺(AR):不掺或少掺新料,可以用 来消除表面裂缝或不规则变形,适用于小交通量 道路。 b.重拌再生工艺(RM):掺入30%左右新料,通过 加入新集料或沥青混合料将路面修复,并获得较 高的厚度,适用于中、小交通量道路。
c.重铺再生工艺(RP):再生层作为下面层,上面 层新铺沥青混合料,可以用来消除车辙、收缩开 裂和剥落,适用 于中等交通量道路。 • 由于沥青导热性能差,特别是路面中有水份时, 导热性能更差,因此就地热再生工艺仅适用于浅 层再生处理。
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工艺详细解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工艺详细解析一、概况介绍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每年投资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大量的翻挖、铣刨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缺乏的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大量的使用新石料、开采石矿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就地热再生:这种再生法就是利用沥青路面热再生联合机组来就地完成沥青路面的热再生修复。
原有路面材料100%地利用,不需要搬运废料及废弃物堆放场地,可减少环境污染;能够改变个别的混合料成分,以便给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配比;可以快速就地再生,并随着工程进度开放道路交通,对交通干扰最小,现在国外应用很广。
沥青路面的现场热再生就是原有沥青路面再生100%在现场完成,先加热软化原沥青路面以便于耙松,然后将耙松的沥青路面充分拌和,随后进行摊铺碾压。
沥青路面的老化主要是其沥青中轻质组分减少,石料的少量损失,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通过添加再生剂调节旧沥青路面中老化沥青的化学组分,来恢复老化沥青的性能,同时补充少量新拌沥青混合料来调整原有沥青混合料级配,以达到沥青路面再生效果。
新沥青混合料和再生剂按需要比例加入。
通常新沥青混合料控制在再生混合料质量的30%以内。
各种材料的添加率根据原沥青路面性能分析及其实验室配合比设计,并符合相应的混合料规范而确定。
依据所使用的工艺可将现场热再生细分为三种,即耙松整形再生、重铺再生和复拌再生。
1、耙松整形再生:先用加热设备把沥青路面烤热软化,然后用设备本身自带的耙松装置将路面耙松整形,同时添加再生剂,然后用压路机碾实。
2、重铺再生:先用加热设备把沥青路面烤热软化,接着铣刨旧沥青层,不同的是将铣刨下来的沥青料直接进行摊铺,紧接着在其上面再摊铺一层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用压路机碾实。
3、复拌再生:先用加热设备把沥青路面烤热软化,再用铣刨机铣刨旧沥青层,然后按一定比例添加再生剂再添加用来调整集配的新料,搅拌后将混合料收集排放到摊铺机上进行摊铺,最后用压路机碾实。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热再生技术的应用与效益分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热再生技术的应用与效益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领域对道路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在道路建设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路面施工方法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负荷,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被转向了热再生技术。
本文将重点探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中热再生技术的应用以及所带来的效益。
热再生技术是指通过对废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对新材料的需求。
具体而言,该技术主要包括冷铣刨、热再生拌和等步骤。
首先,利用冷铣刨机对旧路面进行铣刨处理,将旧沥青层和上层混凝土进行分离。
然后,将所得的沥青层碎石进行再生热拌和,加入适量添加剂和新沥青,经过搅拌后重新形成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再铺设到道路上,最后压实和养护。
这一系列步骤使得废旧沥青混凝土得到了有效回收利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的目的。
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首先,热再生技术大大减少了新材料的使用。
通过对旧沥青的回收再利用,大量减少了矿渣的开采和加工,有力地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地破坏的程度,缓解了资源短缺问题。
其次,热再生技术能够减少废旧沥青的堆放,有效降低了对土地的污染。
此外,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承受更大的车流量和重载车辆的冲击,大大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因此,采用热再生技术施工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能够显著降低维护和修复成本,提高路面使用效率。
此外,热再生技术还对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由于热再生技术可有效减少新材料使用量,可以降低碳排放,减少工业废气和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相比传统的路面施工方法,热再生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音等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也大为减少。
因此,推广热再生技术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还能够改善环境质量,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带来了显著改进。
通过将废旧沥青重新回收利用,热再生技术不仅能够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还能够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技术
一、沥青的老化和再生
再生剂用量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旧沥青的黏度、再生沥青的黏度、再生剂的黏度。
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
再生沥青混合料试验指标有: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
再生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有: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
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特点
一、路基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
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基顶面不平整程度而定,一般100~150mm.
二、垫层
1.在基层下设置垫层的条件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
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
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
150mm.
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三、基层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1.基层的作用:
①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②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
③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
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
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3.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
500mm(轨模或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或摊铺机施工时)。
4.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5.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6.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承受特重或重交通),或者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
通)时,应设置底基层。
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等。
四、面层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板。
1.厚度
混凝土弯拉强度值应大于最大荷载疲劳应力和最大温度疲劳应力的叠加值。
2.混凝土弯拉强度。
以28d龄期的水泥砼弯拉强度控制面层砼的强度。
3.接缝
纵向接缝是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
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
缝形式的纵向缩缝……横向接缝: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
前者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后者同胀缝形式。
特殊情况下,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
胀缝设置:除夏季施工的板,且板厚≥200mm时可不设胀缝外,其他季节施工时均应设胀缝。
胀缝间距一般为100-200m.横向缩缝为假缝时,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一般不设传力杆。
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
当板厚按设传力杆确定的混凝土板的自由边不能设置传力杆时,应增设边缘钢筋,自由板角上部增设角隅钢筋。
4.抗滑性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