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方言现状调查

合集下载

中原官话商阜片方言研究综述

中原官话商阜片方言研究综述

中原官话商阜片方言研究综述李笑笑【摘要】从片区划分、语音、词汇、语法4方面梳理商阜片方言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研究较少涉及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变异现象;语音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是音系整理和语音特征分析;语法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是词汇系统(代词、副词、形容词等)词法研究和特殊句式研究;词汇研究成果较少,主要是词汇描写、词源研究等.缺少对方言特征词的研究;缺乏片区内外多个方言点之间的比较.【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7)004【总页数】8页(P30-37)【关键词】商阜片;语音;词汇;语法【作者】李笑笑【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贺巍(2005)[1]136-137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年版,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语音特点,对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5省境内的中原官话的分片做了新的调整,分为8片,分别是郑开片、洛嵩片、南鲁片、漯项片、商阜片、信蚌片、兖菏片、徐淮片。

2008年版和2012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2]对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6省境内的中原官话进行划分,把中原官话A图范围内的中原官话分为9个片区,即把原[B3]图中为汾河片河南省西部的灵宝市、陕县、三门峡市,现改为关中片。

熊正辉、张振兴(2008)[3]97-108也进行了相关说明。

以此为基础,本文拟从片区划分、语音、词汇、语法4方面梳理商阜片方言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商阜片界定商阜片是中原官话核心区的一个分支,包括23个县市。

这些县市主要分布于河南省东部、安徽省西北部,分别是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太康县、宁陵县、柘城县、虞城县、鹿邑县、夏邑县、永城市(原永城县)、郸城县、沈丘县;安徽省阜阳市、亳州市(原亳县)、濉溪县、宿州市(原宿县)、灵璧县、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界首市(原介首县)、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

安徽亳州方言同音字汇pdf版

安徽亳州方言同音字汇pdf版

p [˨˩˧]伯柏掰卑碑悲[˦˥]白别白读[˧]摆[˥˩]拜败
tʻ [˨˩˧]掏涛[˦˥]逃桃陶讨[˧]他[˥˩]套
pʻ [˨˩˧]拍迫坯[˦˥]牌排[˥˩]派
n [˨˩˧]孬[˦˥]挠[˧]脑恼[˥˩]闹
m [˨˩˧]麦墨默脉[˦˥]埋[˧]买[捞打~牢[˧]老姥[˥˩] 拽涝
s [˨˩˧]腮塞[˥˩]赛
ʐ [˦˥]饶[˧]扰绕[˥˩]耀照~镜子
tʂ [˨˩˧]责窄摘斋[˦˥]择泽宅[˥˩]债寨
k [˨˩˧]高羔糕[˧]搞稿[˥˩]告
tʂʻ [˨˩˧]差~使侧测厕策册拆[˦˥]柴[˧]踩
kʻ [˨˩˧]尻[˧]考烤拷[˥˩]靠铐
ʂ [˨˩˧]色涩骰筛[˥˩]晒 k [˨˩˧]该革隔格[˧]改[˥˩]盖概 kʻ [˨˩˧]开克刻客[˦˥] 逮[˧]楷揩[˥˩]慨
屎识[˥˩]世势是视士市柿事式试
ʂ [˨˩˧]杀纱沙[˧]傻[˥˩]啥
ʐ [˨˩˧]日 ɚ
x [˨˩˧]哈 ɣ [˨˩˧]肮~脏
ɣ [˦˥]儿[˧]耳饵而[˥˩]二贰 ︀
Ǿ [˨˩˧]阿啊 ɔ
k [˨˩˧]歌割各鸽阁[˦˥] ~牙,小孩闹矛盾[˧]哥[˥˩]个 p [˨˩˧]包雹鲍[˧]保宝饱[˥˩]抱报暴爆豹
(2)亳州话的 f 有两个来源:今北京话 f 母和ʂ母的合口呼。 (3)古泥、娘母今洪音字读 n,今细音字读ȵ。 (4)中古精组部分字亳州话仍读为ʦ、 ʦʻ、 s,特别是在仙韵、薛韵、谆韵和药韵中 系统保留了中古音读法。
(5)云母和以母今大都读零声母,但在庚韵、东韵、钟韵、肿韵和用韵中声母都读ʐ。
2.2 亳州方言 37 个韵母
aŋ p [˨˩˧]邦帮[˧]绑榜膀[˥˩]棒 pʻ [˨˩˧] 由于长时浸泡涨大[˦˥]旁庞[˥˩]胖 m [˨˩˧]牤[˦˥]忙盲[˧]莽蟒 f [˨˩˧]方双霜[˦˥]芳房防[˧]仿纺妨爽[˥˩]放

安徽亳州方言的语法特点

安徽亳州方言的语法特点

安徽亳州方言的语法特点胡利华【摘要】毫州方言有词缀、重叠等词法特点,有处置句、平比句、“可”字句和“叫”字句等句法特点.这些语法特点将为皖北方言的系统研究提供较为可靠的语法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8)002【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亳州方言;语法;词法;句法【作者】胡利华【作者单位】毫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传媒系,安徽毫州23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4亳州市位于安徽西北部,西、北及东北部与河南省接壤,所使用的方言属中原官话商阜片。

[1]亳州方言的语法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从历时语言的角度看,大量的语言材料和研究成果表明,它与官话方言有着较多的相同规律;而从共时语言学的角度看,它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相比,又有自己某些独特的语言规律。

一、词法特点(一)词缀1.名词词缀。

名词后缀有三个特点。

首先,名词后缀“子”。

在亳州方言中用“子”构成的词语非常丰富,如炉子、种子、麦麸子、聋子、起子、卡子、一盅子、妮子、小三子、聋子、嘴下巴子、脊梁杆子、半拉橛子、嘴唇子等。

从语法结构上看,“子”后缀可以附着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一些人名、地名等特殊词组的后面,“子” 后缀附着在语素或词的后面,可以使语素变成独立词,也可以使一个词改变词义或词性而变成另外一个词。

例如“妹”、“料”在当地话本来不能单说,加上“子” 后构成“妹子”、“料子”便可以单说;再如“起”、“剪”本来是动词,加上“子”后构成“起子”、“剪子”,成为名词,词性发生变化。

其次,名词后缀“头”。

亳州方言的“头”后缀的词非常丰富,如枕头、石头、舌头、手指头、头、榔头、芋头、跟头、念头等。

其“头”后缀词语的突出特点是普通话“方位+头”的构词方式在亳州方言里一般是头尾词,如上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亳州方言的“东、西、南、北”加上“头”尾后一般读作阳平调,如东头、西头、南头、北头;普通话有一些“子”、“儿”尾的词,蒙城话是头尾词,如斧子——斧头,榫子——榫头,布片儿——布头等;有些动词性词语加上后缀“头”就变成了指人的名词,并含有贬义,如缠巴头、拗筋头、绝户头、二婚头、赚乎头、败乎头等。

亳州地区方言[shu]-[f]音变研究

亳州地区方言[shu]-[f]音变研究

亳州地区方言[shu]-[f]音变研究卢维芳【摘要】亳州地处黄淮海平原,语言接近于普通话.该地方言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绝大部分字词的发音接近于普通话,但是当sh和u相拼的时候会转变为f音,此类现象与普通话差距甚远.选取了当地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音变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运用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分析方法,对该地方言的成因进行解释.【期刊名称】《蚌埠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07)004【总页数】4页(P116-119)【关键词】方言;音变;语音学;音系学【作者】卢维芳【作者单位】安徽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安徽合肥 23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2中国方言众多,这众多的方言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话。

方言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风貌与历史传承[1],方言是一个地区最具特色的要点之一。

在广袤的黄淮海平原,当地方言接近普通话,可是却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2]的亳州地区方言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地方言中一类[shu]音会被发成[fu]音[3],如“书”听起来类似于“服”,“顺”类似于“奋”,“刷”类似于“发”。

这种音变现象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未来会如何变化?笔者通过采访亳州地区一些当地的人,利用语音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试图从声学、语音学和历史等角度对其进行解释。

1 亳州方言简介皖北地区主要以中原官话为主[4],分布在安徽省淮河以北17个市县。

亳州市是安徽省省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下辖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和利辛县,人口534万。

亳州自从商朝以来一直是中原重镇,已有3700多年的文明史。

亳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

本文要讨论的从“shu”到“fu”的变化也主要是在皖北地区。

方言中元音改变的比较多,像这种改变辅音的现象较少,特别是在和普通话非常相近的中原官话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2 方法和数据关于亳州方言的研究,对现象的描述居多,对本地人的系统调查较少,也很少见到使用语音学软件进行分析的相关研究。

2021普通话和亳州方言的情态表达比较范文2

2021普通话和亳州方言的情态表达比较范文2

2021普通话和亳州方言的情态表达比较范文 方言是语言历史演变的活化石,方言语法研究也成为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

语言的情态研究倍受学界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日益成为语法研究的热点、焦点。

遗憾的是,学界对于方言情态方面的研究很少,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情态表达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将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参照,研究在亳州方言中,情态动词表达的情态语义及其语用功能。

一、情态动词表达情态的语义分析 彭利贞(2007)认为,就情态动词表达的情态语义而言,情态系统主要包括认识情态、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

情态动词作为情态表达的重要手段,亳州方言中大部分情态动词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成员一样。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亳州方言中特有的情态动词,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同的情态动词不做研究。

(一)认识情态 认识情态是指说话人对某一客观情境出现与否的判断。

其把握程度的不同体现为必然性或可能性。

1.可能性 吕叔湘(1982)246指出“仅仅估计将成事实与否的,这是最客观的可能,即‘或然性’”.朱德熙(1982)62则提出“客观可能性”. 在普通话中,“能”、“能够”、“会”、“可以”等单独使用,都可以表达可能性;亳州方言中使用“管”来表达可能性。

如,(1) a.小李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b.小李啥时候管回来? 2.必然性吕叔湘(1982)253认为“用‘该’、‘一定’等可以用来表示对必然事实的估计和判断”.王力(1985)71指出“必”是“预料将来事实的必然性或断定事实之必如此”.亳州方言中可用“管”来表达必然性。

如, (2)a.他现在七岁,开学该上小学了。

b.他现在七岁,开学管上小学了。

(二)道义情态 道义情态是指说话人对事件能否成真所持的看法、观点或态度,体现了当事人的许可或义务。

1.许可 吕叔湘(1982)246提出用“可(以)”或“能(够)”来表达“就旁人或环境或情理”而言,许可与否。

在亳州方言中使用“管”、“照”、“中”、“粘”等来表达。

亳州地区方言[shu]-[f]音变研究

亳州地区方言[shu]-[f]音变研究

2018年8月第7卷㊀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BengbuUniversity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Aug 2018Vol 7ꎬNo 4亳州地区方言[shu]-[f]音变研究收稿日期:2018-03-21作者简介:卢维芳(1990-)ꎬ女ꎬ安徽亳州人ꎬ助教ꎬ硕士ꎮE-mail:725497629@qq.com卢维芳(安徽外国语学院㊀西方语言学院ꎬ安徽㊀合肥㊀231201)摘㊀要:亳州地处黄淮海平原ꎬ语言接近于普通话ꎮ该地方言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绝大部分字词的发音接近于普通话ꎬ但是当sh和u相拼的时候会转变为f音ꎬ此类现象与普通话差距甚远ꎮ选取了当地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音变进行研究ꎬ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ꎬ运用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分析方法ꎬ对该地方言的成因进行解释ꎮ关键词:方言ꎻ音变ꎻ语音学ꎻ音系学中图分类号:H1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8)04-0116-04Studyonthe[shu] ̄[f]VoiceChangesintheBozhouDialectLUWei ̄fang(SchoolofWesternLanguagesꎬAnhuiForeignLanguagesUniversityꎬHefeiꎬ231201ꎬAnhui)Abstract:LocatedontheHuang ̄Huai ̄HaiPlainꎬBozhoudialectsoundssimilartoMadarin.Butonespe ̄cialsoundinBozhoudialectisrecognizedbyalotofpeople:thechangefromsh+utofisveryunusualinBozhoudialectꎬwhichisfardifferentfromMadarin.Ittriedtostudythisphenomenoninthispaperbyfieldworkandquestionnaires.Phoneticandphonologicalanalysiswasappliedtothestudyintheprocessofexplainingthereasonsofsuchachange.Keywords:dialectꎻchangeꎻphoneticsꎻphonology㊀㊀中国方言众多ꎬ这众多的方言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话ꎮ方言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风貌与历史传承[1]ꎬ方言是一个地区最具特色的要点之一ꎮ在广袤的黄淮海平原ꎬ当地方言接近普通话ꎬ可是却有其独特的特点ꎮ在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2]的亳州地区方言中ꎬ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ꎬ当地方言中一类[shu]音会被发成[fu]音[3]ꎬ如 书 听起来类似于 服 ꎬ 顺 类似于 奋 ꎬ 刷 类似于 发 ꎮ这种音变现象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未来会如何变化?笔者通过采访亳州地区一些当地的人ꎬ利用语音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ꎬ试图从声学㊁语音学和历史等角度对其进行解释ꎮ1㊀亳州方言简介皖北地区主要以中原官话为主[4]ꎬ分布在安徽省淮河以北17个市县ꎮ亳州市是安徽省省辖市ꎬ位于安徽省西北部ꎬ下辖谯城区㊁涡阳县㊁蒙城县和利辛县ꎬ人口534万ꎮ亳州自从商朝以来一直是中原重镇ꎬ已有3700多年的文明史ꎮ亳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ꎮ本文要讨论的从 shu 到 fu 的变化也主要是在皖北地区ꎮ方言中元音改变的比较多ꎬ像这种改变辅音的现象较少ꎬ特别是在和普通话非常相近的中原官话区ꎬ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ꎮ2㊀方法和数据关于亳州方言的研究ꎬ对现象的描述居多ꎬ对本地人的系统调查较少ꎬ也很少见到使用语音学软件进行分析的相关研究ꎮ笔者使用问卷调查与语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ꎬ同时又参考了当地人语感和历史依据ꎮ选取世代居住在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6岁儿童到60多岁老人等各个年龄层次的居民为调查对象ꎬ依据«方言调查字表»和«新华字典»制定调查问卷ꎬ并且在问卷的制定过程中考虑当地人的语感ꎬ以便于后期的分析ꎮ在调查的实施中ꎬ对被调查人发音进行录音ꎬ以便于后期在分析过程中发现问卷回答和平时说话不一样的情况时进行参考ꎮ在得到数据之后ꎬ首先把发生音变的词和不发生音变的词分类ꎬ然后分析发生的变化ꎬ并尝试从中找出规律ꎮ之后ꎬ使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几个典型的字㊁词和句子进行分析ꎮ最后ꎬ结合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料ꎬ分析这种音变变化的原因ꎮ3㊀音变分析首先从«方言调查字表»和«新华字典»中找出以sh开始的代表字(见表1)ꎬ然后从中找出发生音变的字ꎬ并扩展这一类的字ꎬ看是否存在共通性(见表2)ꎮ表1㊀以sh开始的代表字CCPPBPCCPPBP傻ᶊa213ᶊa24手ᶊou213ᶊou24晒ᶊE51ᶊE52*书ᶊu55fu213山ᶊan55ᶊan213*叔ᶊu55fu24伤ᶊaN55ᶊaN213*刷ᶊuA55fA213捎ᶊau55ᶊau213*栓ᶊuAn55fAn213*勺(子)ᶊau35fuo24*双ᶊuAN55fAN213少ᶊau213ᶊau24*水ᶊuei213fei24舌ᶊV35ᶊY24顺ᶊu«n51ᶊu«n52/fn52谁ᶊei35/ᶊwei35ᶊei24*说ᶊuo55fuo213师ᶊl55ᶊl213㊀㊀从表1中可以看出ꎬ以sh为开始的字ꎬ有两种读音ꎬ一种是按原来的读[sh]ꎬ一种是变成[f]ꎮ在本文中ꎬ以sh作辅音的字变成以f开始的字是研究的重点ꎬ表2是所选中的有音变的词(需要注意的是ꎬ有些字的读音产生了分化ꎬ已经接近于普通话的发音了)ꎮ㊀㊀从表2可以看出ꎬ在亳州话中ꎬ普通话的 sh 有两种发音ꎬ一种是它本身的音ꎬ另一种是[f]ꎮsh和f在发音位置上差别很大ꎬ那么为什么这种情况还是会出现呢?如果结合后面的元音ꎬ就不难看出ꎬ当sh和圆唇的后元音u相拼的时候ꎬ极有可能变成fꎬ比如表2中的 勺 和 书 ꎮ但是并不是所有这一类的音都遵循这一规则ꎬ比如表1中的 淑 和 恕 ꎬ这又是为什么呢?表2㊀产生音变的代表字CCPPBPCCPPBP1.勺*(子)ᶊau35fuo2416.竖ᶊu51ᶊu52/fu522.书*ᶊu55fu21317.恕ᶊu51ᶊu523.舒ᶊu55ᶊu21318.漱ᶊu51fu524.叔*ᶊu55fu2419.刷*ᶊuA55fA2135.淑ᶊu55ᶊu21320.耍ᶊuA213fA24/fAn2136.殊ᶊu55fu24/ᶊu2421.摔ᶊuAi55fAi2137.梳ᶊu55fuo21322.栓*ᶊuAn55fAn2138.输ᶊu55ᶊu213/ᶊu21323.涮ᶊuAn51fAn529.熟ᶊu35fu2424.双*ᶊuAN55fAN21310.暑ᶊu213fu2425.霜ᶊuAN55fAN21311.属ᶊu213fu2426.爽ᶊuAN213ᶊuAN21312.鼠ᶊu213ᶊu/ᶊu27.谁ᶊei35/ᶊwei35ᶊei2413.数ᶊu51fuo5228.水*ᶊuei213fei4514.术ᶊu51fu2429.睡ᶊuei51ᶊei5215.树ᶊu51fu5230.顺ᶊuᶊn51ᶊu«n52/fn52可以首先生成一个规则ꎬ这个规则能表示大部分的这种现象ꎬ即:ᶊңf/+u#V(orcompoundvowels){这就是说ꎬ在亳州方言中sh和u或者以u为介音的元音组合相拼的时候会变成f的发音ꎬ意即亳州方言中没有shu(ᶊu)或shua(ᶊuA)㊁shun(ᶊu«n)㊁shuang(ᶊuAN)这样的发音ꎮ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ꎬ并不是所有[ᶊ+u/uA/uAi/uei/uAn/uAN]发音组合在亳州话中都会遵循这个规则ꎬ比如表2中的3ꎬ5ꎬ8ꎬ12ꎬ16ꎬ17ꎬ27ꎬ28和30ꎮ那么这些为什么不符合规则呢?或者还有另外的一条规则?在那些遵循这个规则的词语中ꎬ为什么又会把辅音发成跟普通话差别很大的音呢ꎬ特别是在当地人认为自己的方言跟普通话很相近的情况下ꎬ在本文的下一部分ꎬ作者试图从几个方面解释这个问题ꎮ4㊀音变原因分析亳州话和普通话的这种不同ꎬ乍看起来似乎让人很难理解ꎬ但是当仔细查看这些发音的时候就会发现ꎬ翘舌音sh和圆唇后元音u相拼的时候ꎬ是有一点唇齿音f和圆唇后元音u的成分ꎬ起码这两种发音都有摩擦的成分ꎬ并且发音部位也比较接近ꎮ但是因为语言是不断变化的ꎬ在做分析的时候也应711卢维芳㊀亳州地区方言[shu] ̄[f]音变研究该考虑到历史等因素ꎬ这时候再结合现代的科技ꎬ也许会得到比较接近的答案ꎮ4.1㊀历史原因语言具有传承性ꎬ尽管它自身也会发生变化ꎬ但是这种变换不是毫无缘由的ꎬ而是有一定的规律的ꎮ历史上亳州地区就和河南㊁山东等地的联系比较紧密ꎬ在唐㊁宋㊁明等朝代的多次移民浪潮中[5]ꎬ亳州地区的人口大部分是来自河南㊁山东等地ꎬ因而当地的方言多多少少也会受此影响[6]ꎮ因此ꎬ中古以前的语音也许被沿袭了下来ꎬ中古的pf/pf`/f/r在现代普通话中与zh/ch/sh/r对应ꎬ而该地方言中并没有发生此类的变化ꎮ当然ꎬ这需要更多的依据证实ꎮ4.2㊀语音学解释从发音部位上来说ꎬshu和fu发音部位比较相似ꎮ根据PhoneticSymbolGuideꎬ ᶊ 是一个卷舌的清辅音ꎬ中间有摩擦ꎬ f 是一个清唇齿擦音[7]ꎮ因此当 ᶊ 和圆唇后元音 u 相拼的时候ꎬ舌尖抵上齿龈ꎬ舌尖卷曲ꎬ嘴唇撮起ꎻ当 f 和 u 相拼的时候舌头部位基本与前者相近ꎬ只是舌头稍微平些ꎬ并且下唇与上齿有轻微接触ꎮ这样不论对于说话者还是对于听话者ꎬ两个音都是比较接近的ꎮ但要注意的是ꎬ发 ᶊu 的音要比发 fu 的音需要更多的力气和技巧[8]ꎬ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方言中没有翘舌音却有唇齿音的原因ꎮ图1的截图可以很容易的看出 ᶊ 要比 f 难发一些(阴影部分表示发音所需的力气)ꎮ图1㊀ su 和 fu 发音区别再者ꎬ汉语中有很多协同发音(coarticulation)ꎬ特别是在词汇方面ꎬ这就是说ꎬ语音会受到其前面或后面的音的影响ꎬ可以从双音节词中更容易看到这点(见图2)ꎮ图2㊀普通话 暑假 和亳州话 暑假从图2可以更清楚地看到ꎬ亳州话中 暑 受后面 假 的影响更大ꎬ语图也更接近于 假 的语图ꎮ然而ꎬ在亳州话中并不是所有的翘舌音sh和u的发音组合都被发成fuꎬ比如表2中的第17和29个词ꎬ 恕 被发成 ᶊu52 ꎬ 睡 被发成 ᶊei52 ꎮ笔者猜想ꎬ前者是因为 恕 是书面语ꎬ口语中基本上不用ꎬ这个音是当地音系中所没有的ꎮ至于 睡 被发成 ᶊei52 ꎬ是因为亳州方言中已经有fei的音ꎬ如果再用这个音表示 睡觉 的 睡 的话ꎬ就会造成语音识别上的困难ꎮ4.3㊀音系学解释音系注重的是语言的语音系统ꎬ从亳州方言的语音系统来看ꎬ这个系统是没有 su 这个音的ꎬ这并不是说亳州方言中没有音 ᶊ ꎬ而是亳州话中没有翘舌音 ᶊ 和圆唇后元音 u 相拼的音[9]ꎮ即:ᶊ+u(+V)=ØVoicelessretroflexhighbackroundedvowel因此ꎬ在亳州方言中ꎬ ᶊ 是不能和uꎬuaꎬuaiꎬuanꎬuangꎬueiꎬ或uen相拼的ꎬ但是却可以和其他元音相拼ꎬ比如 杀 晒 伤 等ꎮ亳州话中能和 ᶊ 相拼的韵母见图3:图3㊀亳州话中能和 s 相拼的韵母但是应该注意的是ꎬ并不是所有不和 ᶊ 相拼的韵母都能和 f 相拼ꎬ在亳州话中 f 能和 u 相拼ꎬ但是不能和以 u 为介音的韵母相拼ꎬ当 f 和以 u 为介音的韵母相拼的时候ꎬ要去掉中间的介音 u ꎬ比如说 刷 在亳州话中读作 fa ꎮ能和 f 相拼的韵母见下图4:图4㊀能和 f 相拼的韵母另外ꎬ亳州话的音系也包括声调ꎬ声调在亳州话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ꎬ就如同汉语是一门声调语言ꎬ声调对于汉语是非常重要的ꎮ普通话有四个声调ꎬ汉语的方言中声调各不相同ꎬ从三个到九个各不相等ꎮ和普通话一样ꎬ亳州话也是有四个声调ꎬ但是与亳州话不同的是普通话中每个字的发音基本上没有811蚌埠学院学报㊀2018年8月㊀第7卷㊀第4期(总第40期)强弱重轻的差别ꎬ而亳州话中重音基本上是在后面ꎬ以 刷牙 为例ꎬ普通话中两个字的重音基本上一致ꎬ但是在亳州话中ꎬ 牙 要比 刷 说的重一些[10-11]ꎬ这样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亳州话中 ᶊu 会被 fu 替代了(见图5)ꎮ图5㊀ 刷牙 在普通话和亳州话中的语图5㊀当地人语感在考察一门语言或方言的时候ꎬ不得不考虑的还包括本地人的语感ꎮ研究者不能仅仅凭借自己的观察和自己的感受下结论ꎬ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在这方面更有发言权ꎮ因此ꎬ在这次调查过程中ꎬ笔者设计了几个针对当地人语感的调查题目ꎬ内容涉及到 你认为亳州话好听吗? 平时说话意识到亳州话和普通话之间的区别吗?都有哪些区别? 亳州话与普通话的不同给学生学习普通话有影响吗? 现在一些小孩子说话越来越像普通话ꎬ他们也不区分这种读音区别了ꎬ你认为这样好吗? 你认为亳州话是保存好还是大家都讲普通话好? 等等ꎬ目的是收集数据ꎬ以便在分析的时候能作为参考ꎮ调查结果显示ꎬ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亳州话好听ꎬ对于亳州话和普通话的区别ꎬ大部分人都注意到了ꎬ只有一个6岁的儿童认为亳州话和普通话完全一样ꎬ这可能是他年龄太小还区分不出来其中的区别ꎬ但是他平时说话是用亳州话的ꎬ只有在读书或者念书上的字的时候才用普通话ꎮ大多数人认为亳州话和普通话十分接近ꎬ但是他们也指出普通话的适用范围更广一些ꎮ至于对亳州话和普通话越来越接近的看法ꎬ大多数人都不置可否ꎬ觉得无所谓ꎬ怎么都行ꎬ所以对于要不要保护亳州话的问题ꎬ他们倾向于不做回答ꎮ6㊀结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深入人心ꎬ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普通话㊁使用普通话ꎮ而对于方言的研究ꎬ有利于更好地使学习者意识到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ꎬ便于更好地学习普通话ꎻ另外ꎬ对方言的调查和研究也有利于对方言的保护ꎮ本文首先介绍了皖北方言和亳州话的基本情况ꎬ然后介绍了笔者所做的一个调查ꎬ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亳州方言中shu变f的规则ꎬ之后用语音学和音系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ꎬ最后对这种变化予以解释ꎬ加上对本地人语感的参考ꎮ本文从实地调查的角度分析了亳州话比较明显的特色ꎬ也提出了一个大多数方言普遍面临的问题ꎬ即:方言是否应该保护?这一点笔者没有给出答案ꎬ很多专家学者也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ꎬ这也是方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ꎮ目前ꎬ亳州本地人对亳州方言的认同感普遍比较强ꎬ他们认为亳州话很好听ꎮ但是也应该注意到ꎬ越来越多的当地年轻人说话接近普通话ꎬ可以很明显地感到代际之间发音的区别越来越大ꎮ增加对方言的了解不仅有助于从历史㊁语音和音系方面把握某一地区的方言ꎬ还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普通话教学和方言保护ꎬ也有助于该地的人民了解自己的方言㊁更好地与外界交流ꎮ参考文献:[1]洪晓波.从方言地理学角度看安徽中原官话发展现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ꎬ2009(3):29-30. [2]贺巍.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J].方言ꎬ1985(3):163-170.[3]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 方言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ꎬ1997:3-4.[4]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ꎬ1985(1):2-5. [5]唐丽丽.影响安徽方言分区的若干因素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ꎬ2006ꎬ80(5):135-139.[6]李如龙.论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J].语言研究ꎬ1999(1):102-112.[7]PULLUMꎬGEOFFREYꎬWILLIAMAL.PhoneticSymbolGuide[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ꎬ1996:301.[8]王琴.安徽阜阳方言来自古照组的声母[J].方言ꎬ2009(4):314-316.[9]张世方.中原官话知系字读唇齿音声母的形成与分布[J].语言科学ꎬ2004(4):13.[10]焦伟娜.亳州普通话语音特征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ꎬ2016ꎬ35(1):109.[11]焦伟娜.普-方语音差异研究及其在普通话教学中的意义 以亳州方言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ꎬ2015(1):110.911卢维芳㊀亳州地区方言[shu] ̄[f]音变研究。

方言词汇调查实习报告

方言词汇调查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面临着逐渐式微的困境。

为了深入了解方言词汇的生存状况,提高方言保护意识,我于2023年在我国某方言地区进行了一次方言词汇调查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对当地方言词汇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方言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当地方言词汇的分布情况;2. 收集和整理具有代表性的方言词汇;3. 分析方言词汇的演变趋势;4. 为方言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三、实习内容1. 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通过网络、书籍、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对当地方言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

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方言使用习惯。

2. 实地调查在实习期间,我深入当地农村和城市,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了大量方言词汇。

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当地居民。

3. 词汇整理将收集到的方言词汇进行分类整理,包括基本词汇、专有名词、成语、俗语等。

同时,对词汇的来源、使用频率、演变过程等进行记录。

4.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方言词汇进行分析,包括词汇的分布情况、使用频率、演变趋势等。

四、实习成果1. 方言词汇收集本次实习共收集方言词汇5000余条,包括基本词汇、专有名词、成语、俗语等。

2. 方言词汇整理将收集到的方言词汇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某方言词汇手册》。

3. 方言词汇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方言词汇进行分析,发现以下特点:(1)方言词汇丰富,具有地域特色;(2)方言词汇的使用频率较高,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3)方言词汇的演变趋势明显,部分词汇已逐渐消失,部分新词汇不断涌现。

五、实习体会1. 方言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方言保护的重要性。

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

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2. 方言词汇的调查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言词汇的调查方法,如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

调查方言现状分析报告总结

调查方言现状分析报告总结

调查方言现状分析报告总结1. 引言方言是指一种地方特有的语言变体,通常与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群体相关联。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丰富多样文化遗产的国家,方言的存在至关重要。

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和地域认同的象征。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方言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方言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了50个城市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方言使用情况、方言传承、方言与现代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共收回有效问卷1000份,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3. 方言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現代社会,使用方言的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6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方言,而只有31%的人表示他们至少每天都会使用方言。

其中,大部分方言使用者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年长群体中,而在城市和年轻人群体中,方言的使用率较低。

造成方言使用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为了融入城市的社交圈子,使用普通话成为一种必要的生存技能。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全国性的流行文化,方言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

4. 方言传承方言传承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会说自己的家乡方言,仅有2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能够流利地使用家乡方言。

这一数据显示了方言传承面临的挑战。

方言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家庭环境和教育因素。

受访者中有62%的人表示他们的父母从小就鼓励他们使用普通话,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而在学校教育方面,近六成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学校并未将方言作为正式的课程内容,这导致了方言传承的断档。

5. 方言与现代社会方言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受到了冲击,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作用。

调查显示,67%的受访者认为方言是保持地方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元素。

此外,58%的受访者认为方言在民间艺术、音乐和文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亳州方言现状调查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中原,交通便利。

从方言的地理分布来看,亳州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话的一部分,属于普通话中的基础方言。

亳州方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读音和方言特色词,通过调查描写这些独特的读音和方言特色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亳州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特征,了解生活在亳州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了解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之间的差异以及方言的词汇特点,对学习和推广普通话也是大有帮助的。

第一节(一)声母亳州市方音共有声母22 个,除21 个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外,尚多出一个声母-n(舌面抵上腭发音)。

其中b、p、m 、f、d、t、n、l、j、q、x、g、h十三个声母,跟普通话语音的声母相同。

当地方音z、c、s 和uo 声母字跟普通话语音z、c、s 声母字大体相同。

但是,(1)当地z、c、s 与韵相拼的字,在普通话语音中则和j、q、x 相拼。

例如:绝(亳zuo→普jue)、鹊雀(亳cuo→普que)、薛穴雪(亳suo→普xue)。

(2)当地以zh、ch、sh 为声母的字跟普通话语音zh、ch、sh 为声母的字基本相同。

但当地这3 种声母和ei 韵相拼的字,在普通话语音中有的则和z、c、s 相拼。

例如:责泽择(亳zhei →普ze)、侧测策册厕(亳che →普ce)、啬瑟色(亳shei →普se)。

(3)亳州方言r 声母的字,普通话也是r声母。

但是,亳州市方言声母与ong 相拼的字,普通话有的读零声母。

例如:壅庸佣拥永泳勇涌咏邕鳙(亳rong→普yong)。

(4)亳州市方音有一个舌面前浊音声母,这个声母普通话语音里是没有的。

例如:“你、鸟、宁、女、泥、牛”等字的声母都是舌面前浊音。

这些字在普通话中则是n 声母。

(5)亳州方音在读“蛾、爱、扼、敖、偶、暗、恩”等字的韵前头都带了一个由喉部发出的浊擦音(与清擦音h 同部位的浊音)。

这个声母普通话语音里是没有的。

(6)亳州市方音少数读零声母的字,普通话中则是n 声母字。

例如:“虐、疟、霓、拟”等字。

(7)亳州方音中读舌面前清擦音的字,在普通话有的读舌尖前清擦音,因声母改变随之韵母也起了变化。

例如:俗、肃、宿、(亳xu→普su)(二)韵母(1)当地方音中共有38 个韵母,与普通话韵母相比,尚多出一个—u(带有唇出擦音)。

其中—i前)、—i后)、i、u、ü、ɑ、iɑ、uɑ、uo、o、e、iou、eng、ing、iong、er 等18 个韵母发音和用法与普通话相同。

普通话语音中含on、ian 、üan 、en 、in、un、ang、iang、uang 等鼻尾韵的字,当地都把韵母发成半鼻音。

如:“安、烟、宣、们、军、运、王、杨”等字。

(2)当地uo 韵母和d、t、n、l零声母拼合的字,普通话也多为uo 韵母,但亳州话uo 韵和z、c、s 声母拼合的字,普通话语音少数字读ue 韵。

例如:“绝、雀、学、雪、穴”等当地方音中uo 韵与zh、ch、sh、r 声母拼合的字,在普通话中则分成uo 和u 两韵。

例如:“捉、绰、说”(uo 韵母)等和“初、梳、数”(U 韵母)等。

当地方音中uo 韵与g、k、h 声母相拼的字,在普通话中则读作uo 和e 两韵。

例如“锅、括、活”(UO 韵母)等和“科、课、禾、棵、颗、和”(e 韵母)等。

(3)当地方音中ei 韵和b、p、m 、f、n、零声母相拼的字,在普通话中全读ei 韵。

例如“背、培、梅、肥、内、”等。

但亳州方音中ei 韵和a、t、l这3 个声母相拼的字,普通话语音则读e 韵。

例如“德、特、忑、肋、勒”等。

亳州方音中其他声母和uei韵相拼,在普通话中两读或三读,分化较乱,无整齐规律可寻。

亳州方音中uei 韵和l 声母相拼的字,在普通话中是ei 韵。

例如:“雷、儡、类、泪垒、擂、累”等。

但亳州的uei 韵和其他各声母相拼的字,普通话也是uei 韵。

例如:“推追、颓、退、蜕、睡”等(4)亳州话的ong 韵与r 声母相拼的字,普通话分成ong、iong 两韵;与其他声母相拼的字都是ong 韵。

例如“荣、容”(亳→rong→普rong)、“永、拥”(亳rong→普yong)。

(三)声调在调类上,亳州方音分阴、阳、上、去四声,与普通话语音的调类基本相当。

但在调值上,亳州的阴平接近普通话第三声调值,阳平接近普通话第一声调值,上声接近普通话的第二声调值,去声与普通话第四声基本相同。

普通话调值图亳州话与普通话声调对照,见下表:亳州话普通话调类调值调类调值阴平阳平上声去声213552453第三声第一声第二声第四声214553551 第二节语汇(和普通话词汇对比)(一)称谓类老太爷:曾祖父老太太:曾祖母爷:祖父奶奶:祖母巴巴(bábá):回族对祖父的称呼姥爷:外祖父姥娘(或姥姥):外祖母大(dǎ):父亲大爷:伯父大娘:伯母大(dàr):“大娘”的简称,伯母小(dǎ):小叔娘(niǎng):回族人称姑母妗子:舅母大舅子:妻兄小舅子:妻弟大姨子:妻姐小姨子:妻妹外头人:旧时对丈夫的简称家里人:旧时对妻子的通称姊妹:部分农村对未婚女青年的通称爷们:对同族人的通称近年演化为老嬷子:对老年妇女的通称半拉橛子:尚未成年的男孩子(二)植物类(三)食物类(五)生活用品类(七)时间、节令类。

(七)隐讳类。

(八)其他类第三节词法和句法亳州市方言属北方方言区淮北方言,在词语方面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也有以下特色:(一)词法1、头尾词较多。

如有“屋里头”、“外头”、“南头”、“北头”、“水里头”等。

通过重读或轻读造出新词,并赋予新的词义。

如普通话说“娘(niáng)”是指母亲亳州市回族把“娘”读成(niǎng)是指姑姑;一般说“大爷”是指“祖父之兄”,亳州市方言把“大爷”的“爷”轻读指“父亲之兄”;“大姐”普通话里指第一个姐姐,亳州部分老年妇女把“大姐”轻读,则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2、“子”尾词较多。

普通话中有的儿尾、零尾的词语,如“水珠”、“豆芽”、“耳坠”“鞋帮”等,亳州方言则说“水珠子”、“豆芽子”、“耳坠子”、“鞋帮子”。

亳州市张集、柳行、牛集靠近河南省的地区受豫东方言的影响,将“子”轻读成“dei ”音,如“豆芽dei”、“面条dei”、“小褂dei”、“大嫂dei ”等有些方言词除含有普通话词的义项外,还有新的义项。

如亳州方言所说“鼻子”还另指人的鼻涕。

亳州市方言中形容词的形态变化特别丰富,如形容傻,有“傻鸟(diǎo)”、“傻啦瓜卿的”、“傻不楞登的”等。

3、如果韵母是u以及前有u的双韵母,如ui、uo、un,a以及前有a的双韵母,如ai、an、ang时,声母sh大部分会被说成f,如:说叫佛、顺叫奋、树叫负、书叫福、水叫匪、摔叫fai、双叫方、拴叫翻……4、个别的ao音变成ue音,如:钥匙叫月匙、药叫月、脚叫厥……5、浓重的儿化音,如:小孩儿,豆瓣儿,玩儿,本儿,碗儿,盘儿……(二)句法...亳州方言个别语句在语序和词序上有颠倒但意义不变。

如普通话说:“这件事我不知道”。

亳州方言则说:“这件事我知不道”。

普通话说:“你到过花戏楼没有?”亳州方言则说:“你可到过花戏楼?”等。

第四节:说“亳”1、“亳”音形说解。

“亳”字的甲骨文写法为一象形字,其上为房舍,下为高台,台下生有草木。

丁山先生所编的《商周史料考证》一书中说,甲骨文的“亳”字,“像小城之上筑有台观,所以保障人物安全的,是堡字的本字。

”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解释“亳”字说:“像人为之穴居形。

殷代早期均为穴居,上像穴上正面之阶梯及其覆盖之形。

”这个说法影响较大。

无论今人对甲骨文的“亳”字如何说解,在古文献中,“亳”字的用法都是相同的,综合起来有三:(一)古都邑或古邑名,(二)古国名,(三)汉亭名。

对前两种,人们比较熟悉,对于汉亭名,知之者较少。

“亳”为汉亭名见于汉代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一书中。

《说文解字》解释“亳”字说:“京兆杜陵亭也,从高省,乇声,旁各切。

”“从高”即含高的意思。

“省,尚有其它含义,这里省说了。

乇声”,即也读乇声。

古代注音采取“切音”之法。

“切音”就是用两个字相切,即用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相拼。

“旁各切”就是用旁(古音傍bang)的声母b 和各(ge)的韵母e相拼,得出相当亳(bo)的音。

当时切出来的两个字应该是“波”和“鹅”,波鹅相拼,即为亳音。

乇声(zhe)的乇,与宅声古同。

京兆,这里指西汉都城长安。

杜陵亭,汉代亭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

关于杜陵,《汉书·地理志·杜陵》注:“古杜伯国,汉宣帝葬此,因曰杜陵。

”这个地方,秦置杜县,后置杜陵县。

杜甫曾居于此,他自称“杜陵布衣”。

这里所说的亭,也不是凉亭。

先秦制度:十家为一邻,十邻为一里。

秦汉时又十里为一亭,亭设亭长;十亭为一乡,乡有三老。

杜陵亭实际就是一个地方编制的名称,或者说地名。

这个地方从前也称亳,所以《说文解字》说:“亳,京兆杜陵亭也。

”“亳”字的甲骨文写法是一个象形字。

什么叫象形字?鲁迅先生说,汉字的基础是象形字,象形字就是画物像它的形状,以此形状表示它的含义。

据考,夏商之时,黄淮一带是一片古泽国,水草从生,再加上黄河泛滥,人们非高地而不能居。

当时,这片地方称之为“薄”,居民皆高地建屋而居。

高地建屋,远观即成“亳”形,所以商代就创造了一个象形字“亳”。

亳出薄地,这也说明了“亳”为什么音“薄”。

《辞源》解释薄社:“即亳社。

殷始都于薄,故呼其社为薄社也。

薄又作亳。

”这里就说明了亳与薄的关系。

(参见《亳州花戏楼·“亳”字小考》作者:李绍义)2、“亳”的历史含义: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上古时,“亳”地属古豫州,成汤为诸侯时即居于此。

“亳”当时写作“薄”。

《汉书·地理志》有注云:“亳同薄”。

《史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

商曾几度迁都,人们将汤所都之地统称为“亳”,包括南亳(今河南商丘以南,安徽亳州以北),北亳(今山东曹县一带),西亳(今河南偃师一带)。

现在的亳州,系南亳故城域。

周代,此地称“焦”。

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在此置谯县,隶属砀郡。

秦末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后,由于一时难以取北面的彭城,便占踞谯县。

西汉,谯县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

东汉时,沛郡改为沛国。

建安未年,析沛国之一部置谯郡,曹操以谯郡一带为基地,不断在军事和经济上扩充自己的力量。

曹操在谯郡等地实行屯田,大力开展“军屯”、“民屯”,促进了谯郡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

魏文帝皇初二年(22l),谯被封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为五都。

北魏正始四年(507年)置南兖州。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因南兖州地处古南亳近临,故“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改南兖州为亳州,亳州之名,始见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