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文言文《宜都记》
2018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与朱元思书》《宜都记》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2018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与朱元思书》《宜都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令很多中考生头疼,要想解答好这类题型必须在课下多做练习题,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与朱元思书》《宜都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宜都记》节选)[注释] ①形容:形体和状态。
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③冬春:冬春之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互相轩邈(高)B.鸢飞庚天者(代词,的人)C.而两岸高山重嶂(连词,不译)D.其石采色形容(通彩,颜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平时要注意积累,善于比较,融会贯通。
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课内积累,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
本题A中的邈在这里是向远处伸展的意思。
故选A。
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最象。
C. [甲] [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拓展阅读:宜都记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宜都记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聊城热线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停。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同伴中水疾,书记②及品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聊城热线。
仰瞩俯映,弥习聊城苍生网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聊城热线返。
目所履历③,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不雅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
(选自《三峡》)【注释】①形容:形状。
②书记:书籍所记载。
③履历:亲身经历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书记及品传悉.以临惧相戒()
及.余来践跻此境()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A.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自.三峡七百里中
B.林木高茂.,略尽冬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山谷传响,泠泠不绝.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参考答案
1.(1)回声(2)全,都(3)等到(4)才
2.B
3.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语言来描述。
《宜都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10分)宜都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①,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②,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③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④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⑤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①纡[yū]曲:曲折。
②形容:状态;样子。
③书记:书本记载。
④跻:临。
⑤叠崿[è]:即层叠的山崖。
10.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至峡口百许.里()(2)泠泠不绝.()(3)常闻峡中水疾.()(4)悉.以临惧相戒()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上文直接抒发了作者亲临“此境”的思想感情。
这种思想感情可用文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2分)10. (1)表示约数(2)停止(消失、断绝)(3)快(4)都11. (1)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2)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12.“欣”“惊”。
《宜都记》阅读理解的答案

《宜都记》阅读理解的答案从大部分高考文言文试题来看,内容包括客观选择题和主观翻译题两部分,分值在20分左右,占试题总分的13%。
要真正让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考试中取胜,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这篇《宜都记》阅读答案是由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宜都记》阅读答案宜都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曰: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
《宜都记》阅读训练及答案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
(1)泠泠不(绝)( 停止 ) (2)常闻峡中水疾( 快 ) (3)(悉)以临惧相戒(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答: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3、上文直接抒发了作者亲临“此境”的思想感情。
这种思想感情可用文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答:“欣” “惊”4、文中说西陵峡“山水迂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三峡》中也有类似描述,请写出相应的句子。
答: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宜都记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

《宜都记(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宜都记(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宜都记(节选)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叁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
”译文:宜都记写道:“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
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林木高下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
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
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
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
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
留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
(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
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1.解释加点的字(1).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东:向东(2).悉以临惧相戒悉:(全,都)(3).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始:(才)(4).弥习弥佳弥:(越,更加)2.上文直接抒发了作者亲临“此境”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文言文翻译

【参考译文】(一)《子犹江海》赵国君主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了解他。
”赵简子不高兴了,说:“夫子侍奉孔子学习十几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孔子),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就停下了。
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充分了解他?”赵简子说:“好,子贡的话说得很好!”道理孔子被喻为圣人,无所不知;道德高深. 因此,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就如同江海一样高深、博大。
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这说明了孔子:无所不知、道德高深,不是一般人可以看透他的。
(二)《罗生还镯》罗一峰先生(姓罗,号一峰先生),名叫罗伦,以举人身份参加科考会试。
他的仆人在路上捡到一个金镯。
走了五天,罗先生担心盘缠不够,仆人说:“不用担心,之前在山东某处捡到一个金镯,可以典当出去作为盘缠。
”罗先生大怒,打算亲自交还给失主。
仆人赶紧磕头,并掰着手指说:“这样一来一回一定会错过考试,不可以。
”罗先生说:“这一定是丫环仆人丢失的,万一主人拷打审讯他,因此而死,是谁的过错?我宁可不考试,也不忍心让别人死于非命。
”最后还是找到失主家里,果然是女主人丢失的头饰,而丫环错把金镯扔在地上。
女主人怀疑是丫环偷了,用鞭子把她打得流血,丫环要自杀好几次了。
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妻子不止,妻子也愤怒的去上吊,多亏被人解救。
罗先生到了以后,拿出金镯还给他们,全家人都很感激他。
罗先生急忙赶路到京城,考试时间正好赶上,匆忙交上考卷,竟然考中了,还是状元及第。
罗生还镯品质:从罗生不愿用捡来的镯子换取路费,而且在近考期时还担心那丢镯子的人的安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拾金不昧,正直,诚信,处处为他人着想、先人后己的人。
(三)齐王一天上早朝,环顾对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军备费用。
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城墙,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轩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即可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窥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让老百姓去修筑大城墙,虽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
宜都记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宜都记节选阅读题及答案《宜都记》阅读原文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①。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②,书记及口传悉③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④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秀峰⑤,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①绝: 停止②疾:快③悉:都④跻:临⑤叠秀峰:即层叠的山崖⑥作者袁崧,又名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
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著《后汉书》百篇曾被公认为不朽之作。
《宜都记》阅读题目1.解释加点的字(1).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东:__________(2).悉以临惧相戒悉: __________(3).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始:__________(4).弥习弥佳弥:__________2.上文直接抒发了作者亲临“此境”的思想感情。
这种思想感情可用文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画线句,写出一个你所联想到的古诗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宜都记》阅读答案1.(1).东:向东 (2)悉: (全,都) (3)始:(才)(4)弥:(越,更加)2.欣然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宜都记》阅读译文宜都记写道:“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
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林木高下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
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宜都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10分)
宜都记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①,而两岸高山
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②,多
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
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③及口传,悉以临惧
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④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
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⑤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
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
返。
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
于千古矣。
注释:①纡[yū]曲:曲折。
②形容:状态;样子。
③书记:书本记载。
④跻:临。
⑤叠崿[è]:即层叠的山崖。
10.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至峡口百许.里()(2)泠泠不绝.
()
(3)常闻峡中水疾.()(4)悉.以临惧相戒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 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到达那里后,非常高兴,才相信耳朵听到的比 不上眼睛看的
• (2)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 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形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 东西的形状
翻译句子
• 3、上文直接抒发了作者亲临“此境”的思 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可用文中的哪两个 字来概括?
•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三峡》中也有类似描 述,请写出相应的句子。
•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
《同步训练》P108
• 1、(1)形态
(2)书上记载
• 2、我到达那里后,非常高兴,才相信耳朵听到的 比不上眼睛看的
•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 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 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
•
• 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 光愈感到美好。留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我) 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 到了这种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 于遇到知己了!”
• “欣然”
• 4、文中说西陵峡“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 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在我们 学过的课文《三峡》中也有类似描述,请 写出相应的句子。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 5、根据“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 绝”,写出一个你所联想到的古诗名句。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 此其一也。
•
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
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林
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
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 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 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 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 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 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 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 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 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 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
•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 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
• 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 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 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 所见。
•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 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 气之表。
• 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 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 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 外面。
课外文言文《宜都记》
作者 袁山松 [东晋]
宜都记 作者 袁山松 [东晋]
•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 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 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 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 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 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 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 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 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 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