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ndows平台网络构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网络组建与应用教学大纲

网络组建与应用教学大纲教务处一、课程性质《网络组建与应用》本门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按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设计,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不仅强调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岗位的实际要求,还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要求,兼顾企业实际岗位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二、课程目标(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组建的基础知识、综合布线、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服务器的构建、网络安全基础、网络规划设计与管理维护知识等。
(二)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能根据网络应用的需求正确完成常见网络的网络规划;(三)能独立根据网络综合布线设计的有关规定正确完成常见网络(家庭网、办公网、企业网、园区网等)设计与组建实施;(四)能根据网络应用的需求正确选择网络软件、硬件设备的选型;(五)能根据网络应用的范围和规模正确设置和配备 Web 、DNS 、 DHCP 、代理、邮件、 FTP 、交换、路由等的配置与管理;(六)能使用常用软件及网络管理命令进行网络性能测试以及网络故障的诊断、排除。
三、参考学时148学时四、课程内容五、教学实施建议(1)能根据网络应用的需求正确完成常见网络的网络规划。
(2)能独立根据网络综合布线设计的有关规定正确完成常见网络(家庭网、办公网、企业网、园区网等)设计与组建实施。
(3)能根据网络应用的需求进行网络软件、硬件设备的正确选型。
(4)能根据企业网络应用的范围和规模正确配置和管理网络。
能建立域控制器管理模式、 Web 、 DNS 、 DHCP 、代理、邮件、 FTP 、路由及 VPN 、视频等各种应用服务。
(5)能使用常用软件及网络管理命令进行网络性能测试以及网络故障的诊断、排除。
(6)能使用常用的网络安全产品,根据企业需求实现基本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应用与管理。
(7)能按照网络架构的不同,编制服务运行记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提要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一)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二)专业代码610202二、学制与招生对象(一)学制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全日制三年,最长可延长至六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三、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网络工程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业务管理领域,掌握网络设备、网络服务器系统、网络集成、网络营销等知识,熟练应用网络系统集成项目建设、网络及应用服务构建、网络工程业务管理等技术,掌握网络工程实施、网络应用系统服务架构、业务数据分析等技能,具备商务办公应用、高效沟通、时间管理、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能从事网络系统集成、售前/售后网络工程师、网络商务助理岗位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分析本专业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可分为第一就业岗位(毕业前3年)、目标岗位(毕业3-5年)、未来发展岗位(毕业5年后),如下图所示。
图1 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路径示意图各岗位描述见下表。
表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一览表岗位分类岗位名称岗位描述第一就业岗位售后工程师(网络管理)1.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初步掌握云桌面、网络存储、虚拟化等新技术;2.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3.掌握常见数据库的安装,并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4.独立开展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等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5.了解涉及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等设备的中小型网络项目的规划与设计;6.独立开展小型网络项目(涉及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等设备)的实施与管理,并完成项目培训与验收;7.能协作完成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出口网关、VPN、IDS等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工作;8.具备中小型网络(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等设备)故障排查能力,并完成故障的总结与汇报。
售后工程师(系统一、Windows方向1.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初步掌握应用加速、负载均衡、高可用等新注:目标岗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对接的岗位。
实践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教学平台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以实践课程为例,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高效、便捷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并分析其应用效果,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一、引言实践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传统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参与度低、实践效果不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构建实践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实践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构建1.平台架构实践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主要由以下模块组成:(1)用户模块: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等角色,实现用户登录、信息管理、权限设置等功能。
(2)课程资源模块:包括视频、课件、实验指导书、案例等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上传、下载、搜索和分享。
(3)在线教学模块:包括直播、录播、互动讨论、作业提交、考试等功能,实现教学活动的开展。
(4)实践指导模块:包括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常见问题解答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
(5)统计分析模块:对教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教师提供教学效果评估依据。
2.关键技术(1)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存储、计算和共享,降低系统维护成本。
(2)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教学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建议。
(3)移动互联技术:支持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4)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推荐、智能问答等功能,提高教学平台的智能化水平。
三、实践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应用1.教学资源共享实践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传至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和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教学过程优化(1)在线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直播、录播等方式开展在线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WindowsServer2003系统服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展 ,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 ,导致毕业 的构建
区网络
生不能马上适应企业工作 。 ( 教 学方法及考核 方式传统 、 三) 单一
驸
传统 的教学方法采用 的是灌输式 的讲练结
图 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 系
。
;
块设 置 、基 础与应用 的关 联与拓 展。学生通 过学 习这些 环环相 扣 的课程之 后 ,在每个学 年后期进 行项 目 实践 ,从而提 高专业
、
Widw evr 0 3系统服务课程教学现状 n o s re 0 S 2
高职计算机 网络技术专 业的主要 目标是 培养网络应用 型人 才。作为最重 要 的网络操作 系统之 一 ,Widw e e 0 3包 no s r r 0 Sv 2 含了构建 、管理和维护计算 机 网络 的核心 技术 ,是计算机 网络 系统运行 、控制 与管理 的核心 。它负 责对 网络各种资源进行 分 配 、协调 、安全管理并 提供 了相关 的网络应 用服务 ,在 “ 设计 与组 建网络 、管理 与维 护网络 、运用 与开发网络”等职业 岗位
从 图 1中可看 到 ,Widw evr 0 3系统服 务 的先行课 n o s re 0 S 2
程 是计算机 文化基础 、网络技 术基础和综合 布线 ,后续 专业 核
心课 程是 Ln x系统服 务 、网络 安全 、网络管 理 、项 目实践 。 iu Wi o s e e 0 3系统 服务作 为课 程体 系 中课 程链 的 中间节 n w r r 0 d Sv 2
介绍给学 生 ,学生通过 教师 的展示 ,很直观地了解到学 习本课
设计 基 于工 作过程 的课 程 , 目的是让学生 能在 “ 中学 ” 做 , 使学 生在学 习知识 的同时 ,获得职业 意识和方 法 ,学会交 流与
《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构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构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摘要:该文就《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构建》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思路与方法,提高学生运用windows 平台进行网络组建和网络服务管理的职业技能。
关键词:windows平台网络构建实践教学改革Abstract:The problems of “construct the network base on windows platform” practice teaching discussed in this arti cle,and the proposed improvement idea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windows platform network formation and 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vocational skills.Key word:windows platform network building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1课程概况掌握并应用windows服务系统是中小型企业从事网络建设和网络管理的核心技能之一,涉及IP规划、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DHCP、流媒体等内容。
在windows服务的实际应用中,企业往往部署了windows自带的服务(如DNS、WEB)和其他服务生产商的产品(如ServU、Helix),《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包含windows server系统管理和服务管理、主流应用服务的配置与管理、IP规划与配置。
培养学生掌握IP规划与配置能力和基于windows server网络服务器自带服务和市场主流应用服务的规划、配置、管理和维护能力。
该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同实操并重,课程应和企业应用实际紧密结合,并同IT职业技能认证(MCP)相结合。
基于教学云平台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教学云平台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究摘要: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使得教育环境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教育不再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的活动,而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绘就了一幅新的教学环境格局。
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化环境变革的时代背景,并提出研究主题“基于教学云平台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究”,接着,对“精准教学”和“教学云平台”进行概念界定,并提出本文对两者的定义。
然后,笔者通过整理了三个典型的基于教学云平台的精准教学案例,并对现阶段存在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
再然后笔者从环境建设和教学设计两方面构建了基于教学云平台的精准教学模式。
根据以上研究,文章还对该模式存在的教师角色、数据安全以及学科适应性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最后,笔者对后续研究及应用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教学云平台;精准教学;教学设计;大数据;模式1. 引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建设的覆盖,移动终端使用的普及,21 世纪的人们已经置于信息化环境中。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同时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性改变,在有形和无形之中为信息时代的教学提供了新的环境。
其中以云计算为基础构建的教学云平台就是信息时代教学环境新趋势。
在此种教学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方式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基于对此问题的思考以及一段时间的文献研究后,构建了基于教学云平台的精准教学模式。
2. 概念界定2.1教学云平台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要追溯到 20 世纪50 年代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张剑平等人提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是指将计算机作为教师的助教,帮助教师完成部分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并能够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1]后来,结合 2006 年第一次提出的“云计算”一词,黎加厚教授在 2011 年提出将云计算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提出了“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新概念。
《Windows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课程质量报告

《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课程质量报告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课程负责人:杨忠课程建设单位:课程网址:二、课程定位与目标1.课程定位本课程属于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及安全配置的知识,包括了解Windows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方法,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及安全配置方法,掌握账户安全策略、数据安全策略、服务安全策略等的设置。
本课程培养学生具有网络安全管理相关岗位或个人计算机实施安全配置管理的能力、提高计算机抵抗安全风险的能力等。
2.课程目标素质目标:(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
(2)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掌握必需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企业信息安全工程设计与实施、具备各种常规安全设备的安装、管理、维护和使用的能力;能够协助管理层,完成企业常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数理与国际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具有较强的祖师观念和集体意识;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以及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
(二)能力目标(1)具备安全配置需求分析能力;(2)具备操作系统安装能力;(3)具备操作系统用户管理能力;(4)具备安全配置策略设计能力;(5)具备资源配置与管理能力;(6)具备各种服务的部署能力;(7)具备安全配置实施能力;(8)具备安全配置测试与运维能力。
(三)知识目标(1)理解Windows系统安全要素;(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3)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管理能力;(4)掌握Windows系统账户安全设置;(5)掌握Windows系统资源的安全防护方法;(6)熟知安全配置的意义和特征;(7)熟知安全配置的主要技术;(8)掌握windows系统受到的威胁和解决策略;(9)熟悉操作系统安全加固知识;三、课程主要内容根据资源库建设整体设计及课程实际情况,《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课程共划分了九个学习项目,24个任务和109个知识点,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图1:课程内容结构图课程主要内容设置及知识点见表1:表1 课程内容组织表四、课程建设完成情况自2017年接收项目委托至今,淄博职业学院按照项目协议要求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建设任务完成及时率100%,建设任务完成率超过100%,课程使用用户数2754人,达到协议要求绩效指标,具体指标完成情况见表2。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改革初探

匦亟匦 叵 [亘 ] 叵 圃
图 1 典型工作任务及 其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o பைடு நூலகம்
: t i t :矗 '
增强学 生团队协作 、 沟通交流的能力 , 另一方面可 以合理安排学 生在学 习中扮演不 同的角 色 , 从事不 同的工作 , 完成一个项 目中 各类工作 任务 , 使学 生通过多个项 目的轮流实践 , 分别体会工作 过程 中不同岗位 的职责 ,为今 后走 上工作 岗位 ,与其他 同事 良 好合作 ,迅速融人公 司的团队 ,快速进入工作角色 ,奠定 良好
一
o o o o
图 2 课堂教学过程 图 ( 以学生为中心 , 三) 采用多种形式 的教 学方法。
、
课改的实施
1以学生为核心 ,教学做一体化” . “ 教学 。强调在工作 中学 习,
在工作 中教学 , 教学做一体化 。创设基于工作过程项 目化 的学习 情境 , 以学生为核心 , 教师做好指 导、 引导和服务工作 。 采用“ 目 项 小组 ”选举小组长或项 目经理 ) ( 的形式 , 开展小组 内、 小组 间竞赛
算机 的虚拟机技术 , 可在一 台计算机上安装 多种操作 系统 、可在
一
台计算机 同时安装多个虚拟主机 、 可以为每一个虚 拟主机配置
网络 ,用来为学生创造出更 丰富的模拟真实环境的实训环境 。 对
独特 的“ 硬件 ” 环境 、 多个虚拟主机可以在该虚拟机平 台上联接成
叵 圃 匝 亟
匝 臣 圃
采取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 习过程 , 课程把企业 中网络 的组建和
管理作为一个大的项 目, 并分解为多个小 的项 目。每个项 目的学 习过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 最终形 成学生 的职业行动能力 。整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构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该文就《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构建》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思路与方法,提高学生运用windows平台进行网络组建和网络服务管理的职业技能。
关键词:windows平台网络构建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constructthe network base on
windows platform”
huangjunxian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guangzhou.guangdong 510650)
abstract:the problems of “construct the network base on windows platform” practice teaching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and the proposed improvement idea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windows platform network formation and 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vocational skills. key word:windows platform network building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1 课程概况
掌握并应用windows服务系统是中小型企业从事网络建设和网络
管理的核心技能之一,涉及ip规划、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dhcp、流媒体等内容。
在windows服务的实际应用中,企业往往部署了windows自带的服务(如dns、web)和其他服务生产商的产品(如servu、helix),《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包含windows server系统管理和服务管理、主流应用服务的配置与管理、ip规划与配置。
培养学生掌握ip规划与配置能力和基于windows server网络服务器自带服务和市场主流应用服务的规划、配置、管理和维护能力。
该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同实操并重,课程应和企业应用实际紧密结合,并同it职业技能认证(mcp)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应注重tcp/ip各协议在网络网络组建和网络服务中的应用,在实践中践行tcp/ip;在实践教学中不仅应注重网络组建和服务部署的教学,更应当强调网络规划、网络维护中的故障检测与排除能力的教学。
2 课程传统实践教学特点及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重单知识轻复合型知识。
学生毕业后一般首先从事网络管理工作,在网络服务运维中学生需要应对的主要工作是网络故障检测与排除,而这项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为全面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并能结合网络故障检测知识对故障进行分析、定位和排除。
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教材基本都是按知识块进行编撰的,教师理论教学也是按知识块来进行教学的,而实践教学也是对单知识模块的部署与验证,例如dns的教学中一般涉及主dns、辅助dns、委派dns的讲授与实训,而忽略了dns与web、dhcp、nat、公网
dns的集成与应用,而在实际运维中dns却是在上述集成环境中实现与应用的。
(2)实训环境简单化。
在学生实训过程中,传统教学通常采用未做部署的服务器进行实训,并普遍采用了虚拟化技术。
由于服务器都是新装未部署的,因此学生在部署新服务时通常都能根据提示顺利完成实训,而采用了虚拟化技术则组网变得更加容易,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投入成本。
而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一些应用服务的部署通常是在已安装了部分服务的服务器上部署,网络组建则是在物理设备上接入,这在服务的安装与部署和网络组建上都必须考虑原有网络环境因素,并且在部署时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端口冲突、通信故障等),这些恰恰是学生应学习的技能重点。
(3)实训重部署与验证轻过程与质量控制。
教师在考察学生实训质量时通常只注重实训结果而忽略实训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工程师进行工作任务的每一项都需要进行测试,如果遇到问题应及时解决,个人无法解决则可以借助团队力量去解决。
对工作任务的分步骤完成与测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各类测试工具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产生更复杂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操作规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1)重构实训项目。
针对每一个知识单元的实训教学,学生首先需要掌握本知识内的项目实践,其次是该单元知识和前序知识间的集成应用实训。
通常前者都是一些相对简单的配置与验证性实训,而后者才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关键。
对于单元知识
内的实训,可以将企业应用分解为小需求项目,通过小项目来考核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web服务构建中设计了4个单知识实训:公司静态网站的发布、公司动态网站的发布等,这4个单知识实训覆盖了web 服务的所有课程知识,如图1所示。
对于复合型项目实训,应引入一个复合型的企业实训,考核学生在一个复合环境中如何实现本单元知识和前序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本例中不仅考核web服务知识,还考核前序单元的路由、dns、ftp等知识。
web单元项目实训项目如图2所示。
在实训项目的实施上,单元小项目实训可以在课内或者学生课后完成,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教学演示和教材教程帮助下自行实现。
对于复合型项目实训则安排在实训课中以小组的方式完成。
(2)构建进阶式项目实训体系。
课程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主线,tcp/ip协议为暗线,按从易到难规律组织课程知识单元。
每一个知识单元的单元项目实训按单元知识的难易情况从易到难设计,复合型项目实训则由本单元知识和前序单元知识构成。
由此构建单元内递进关系的单元实训项目和各单元进阶式复合型实训项目,如图3所示。
(3)实训环境即工作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windows服务首先必须解决硬件服务器的连接和网络接入的配置,然后根据企业应用需求做服务部署。
通过在学生实训计算机上安装多块网卡,并配备路由器、交换机、配线架、跳线等设备,让学生根据实训拓扑和企业应用需求进行网络组建和服务的部署,提供了与工作环境一致的实训环境。
,通过故障的检测与排除很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并增长其工作经验。
在课程实训中,每
组设备因不同班级课程的实训,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会因此存在历史配置,在计算机、网络设备并不设置自动还原,跳线和接插件老化等综合环境下实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确定性的故障和冲突(如跳线问题、服务冲突、路由错误等)。
这些问题正是将来工作环境中常见的问题,学生实训时,会因这些问题而对本次实训产生影响,学生首先需要运用故障检测与排除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再部署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完成本次项目或工作任务。
对所有网络设备都不设置自动还原功能,目的是人为的为学生“制造故障”,这如同一个新网络管理员接受旧网络管理员工作时面临的问题,他需要用到网络故障检测与排除的综合知识及技能。
在真实的工作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本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
(4)全程跟踪式项目实训过程控制方法。
传统项目实训单纯采用学生实训、教师辅导的模式。
我们发现在这种模式中,大多学生在实训前没有进行实训预习,实训效果较差。
考虑到该课程对技能性培养要求非常突出,课程组为此设计了全程跟踪式项目实训过程控制方法,严把项目实训关。
学生以分组方式完成整个项目实训,教师跟踪并控制学生实训过程及结果,如图4所示,具体如下。
①首先教师分配下一次课的实训项目,并要求学生在实训前完成项目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并设计成ppt,提前提交给教师(ftp)。
②教师在实训前检查学生的ppt以便了解学生对本次项目的具体准备情况。
③每次实训前老师随机抽取1~2组学生上台讲解对这个项目实训的分析过程
及解决办法,此时根据出现的疑问采取师生互动讨论的方式及时解决。
对于ppt出现的普通问题也在实训前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对于个别小组的问题,教师单独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④学生开始实训,对于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自我解决。
⑤实训结束后,提交完整的项目实训报告文档(包括步骤、分步骤现象、分步骤测试结果、实训结论、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描述)。
⑥教师审阅报告文档,评分并记录成绩,下次授课时再总结本次项目实训。
4 结语
通过设计进阶式项目实训在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环境中按项目
过程控制方法完成源于企业的工作任务,很好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实训与实际工作一致,不仅培养学生技术技能,还从实训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晏立强.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轻工科技,2012(1).
[3] 冯德山.关于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9(2).
[4] 芦涛.提高实验课质量的几点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