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感染的抗菌治疗

合集下载

重症肺炎的抗感染治疗指南

重症肺炎的抗感染治疗指南

重症肺炎的抗感染治疗指南抗感染治疗是重症肺炎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以下是一份重症肺炎抗感染治疗指南,1200字以上:一、治疗原则:1.早期治疗:早期采取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2.减轻炎症反应:使用抗生素选药要考虑到对炎症反应的干预效果,以减轻炎症反应导致的组织损伤;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剂量和疗程,并进行药物监测。

二、抗菌药物的选择:1.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对于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的感染效果明显,可以作为首选药物;2.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和一些革兰阴性菌也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3.氨基糖苷类药物:适用于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并可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4.硫胺类药物:适用于肺炎支原体、军团菌等感染;5.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菌感染有较好的效果;6.复方磺胺甲硝唑:适用于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敏感菌引起的感染;7.其他抗菌药物:包括利福平、利奈唑胺等药物,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用。

三、抗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1.适当使用联合治疗:对于重症肺炎患者,特别是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两种或以上抗菌药物;2.个体化给药: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并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3.定期评估疗效:每日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变化,如果疗效不佳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4.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使用的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象、电解质等指标,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5.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果存在真菌感染的可能,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四、抗感染治疗的疗程和病情评估:1.疗程: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疗程一般为7-14天,具体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判断;2.病情评估: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象、痰液培养等指标的变化,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症感染管理的最新指南建议

重症感染管理的最新指南建议

重症感染管理的最新指南建议随着医学研究不断进步,重症感染的管理也在不断演进。

在此次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最新的专业指南对于重症感染管理提出的建议。

这些指南旨在帮助医务人员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治疗和关怀。

一、早期识别与诊断尽早识别和确定重症感染在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专业指南推荐使用简化的临床评分体系(如SOFA评分),结合实验室血液检测结果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并根据其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二、快速实施适当的抗菌治疗适时使用抗菌药物是重症感染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指南建议,在确认感染后,应立即开始广谱抗生素治疗,并根据致病微生物特点和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同时,需定期监测患者抗生素敏感性和血药浓度,并根据结果进行调整。

三、实施有效的液体管理液体管理对于重症感染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最新指南提醒医务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补液。

同时,还需要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液体治疗方案。

四、积极支持器官功能重症感染常常伴随多器官功能损害,指南建议在早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积极支持受影响的器官功能。

这可能包括提供适当的氧供应策略、机械通气辅助和合理使用肾替代治疗等手段。

这些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五、获得最佳外科干预时机在某些情况下,重症感染可能需要外科干预以解决原发感染巢穴或去除院内带菌等问题。

最新指南强调,在确定进行外科手术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确保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手术。

此外,外科干预后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康复情况。

六、积极进行复苏和早期康复重症感染过程中的复苏和早期康复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建议,应通过合适的液体治疗和支持性治疗来促进患者的恢复。

同时,早期启动康复措施并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有助于加速康复过程。

七、提供及时且有效地止痛与镇静策略疼痛和焦虑是重症患者经常面临的问题,对于他们精神和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细菌感染的治疗价值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细菌感染的治疗价值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细菌感染的治疗价值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重症细菌感染。

它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对许多耐药细菌也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细菌感染,包括肺炎、腹膜炎、败血症等重症感染症状。

1. 广谱抗菌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和不鲜于繁华的微生物均具有杀菌作用,可以广泛地抑制和杀灭病原体,因而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细菌感染。

2. 耐药菌株的作用:在目前临床上,耐药细菌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抗生素已经失去了对一些耐药菌株的杀灭作用。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于一些多重耐药菌株,如产大肠杆菌、耐利福平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铰链菌等都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因此在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时有着积极的疗效。

3. 治疗重症感染:重症感染是临床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病情病变快、病情重、病死率高。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能够迅速达到治疗浓度,对重症细菌感染病例,如重症肺炎、败血症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4. 安全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临床应用中,其在治疗浓度下通常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且毒副作用较小,适用于重症患者长期应用。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于重症细菌感染的治疗价值是非常明显的。

它能够广谱有效地杀灭病原体,对耐药菌株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能够有效地治疗重症感染。

同时其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在临床实践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治疗重症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之一。

重症患者的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

重症患者的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

重症患者的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各项先进的治疗技术也层出不穷,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重症感染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获取药物也变得越来越容易,而大多数人因为缺乏科学的用药方法,导致大量频繁使用抗菌药物,使得耐药菌株也在不断增加,这样便会造成抗菌药物耐药使抗感染治疗失败,甚至会出现交叉耐药的情况。

因此,科学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是抗感染治疗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注意要点,也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在以往治疗过程中,如常见的升阶梯治疗,因为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且需要经常性更换抗菌药物,或者是转换同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这样便会出现耐药菌。

患者的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住院时间也会逐渐延长,增加费用。

对于重症患者而言,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严重者甚至会死亡。

Kollef研究表明:对于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如果在初期治疗方法不当,在后期再次使用致病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是无法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的。

随着耐药菌的逐渐增加,或者是出现交叉耐药的状况下,初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能够避免产生细菌耐药性。

因此,重症感染患者应当选择降阶梯治疗方法,例如感染性休克、脓毒症休克等疾病,这也是最佳治疗方案。

降阶梯治疗主要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应当选择广谱、强效以及足量的抗菌药物,或者是采用联合用药,并且尽可能地覆盖有可能造成感染情况的病原微生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快速地杀灭病原微生物,避免患者的病情快速恶化,从而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异常,这种治疗方法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抢救患者生命。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当将合格标本及时送检进行病原学检测。

第二阶段,在获取病原微生物信息之后,通常情况下是在用药之后48-72小时左右,当患者的病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如体温、各种感染的炎性指标逐渐下降之后再结合微生物学检查与药敏的具体结果,采用相对窄谱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使得治疗更具针对性,这样也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耐药菌的情况,进一步提升治疗成本效益比。

重症感染的优化抗菌治疗策略

重症感染的优化抗菌治疗策略

项目名称:重症感染的优化抗菌治疗策略课程名称:重症感染的优化抗菌治疗策略及治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抗生素研究进展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这样警告我们: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抗生素正在失去它们的临床效应。

在发达国家无效抗生素的使用以及在发展中国家小剂量的使用抗生素,终将导致耐药菌株的不断增长。

关于抗生素疗效的评价方法:1.临床疗效:即临床治愈率/有效率。

2.病原菌清除:病原菌从病灶或血液中的清除。

与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度(MIC)和给药方案有关。

目前认为病原菌的清除率更为重要,感染部位病原菌不能清除,有可能造成感染的迁延、复发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一、优化抗感染治疗策略(Optimizing antimicrobial therapy)包括1 抗菌治疗策略(Antibiotic Therapy Strategies)i降阶梯治疗策略(De-Escalation Therapy)ii短程治疗策略(Short Course Therapy)iii联合治疗策略(Combination Therapy)2 抗菌药物管理策略(Antibiotic Management Strategies)i指南(Guidelines)ii限制处方(Formulary Restriction)iii抗生素循环(Antibiotic Cycling)3 抗生素替换/干预策略(Substitution/Intervention)i核心:抗菌药物PK/PDii体内作用和体外活性的整合iii选择合适药物,制订最优方案iv所有策略的基础和目标:尽可能高的疗效,尽可能低的耐药(一)降阶梯在临床实践的应用降阶梯意味着在起始时,使用恰当的、足量的、广谱抗生素治疗。

如果感染可能性不大,停用抗生素,换成窄谱抗生素。

尽量单药治疗,尽可能缩短抗生素的疗程。

(二)短程治疗策略欧洲多中心随机研究(N=401)中,V AP抗生素治疗:8dVs16d疗程疗效相似;病死率18.8%Vs17.2%;复发率28.9%Vs26.0%。

抗菌药物在重症感染治疗中的优化应用策略

抗菌药物在重症感染治疗中的优化应用策略

抗菌药物在重症感染治疗中的优化应用策略摘要:重症感染是一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抗菌药物是治疗重症感染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应用,导致了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给治疗带来了挑战。

因此,本文就抗菌药物在重症感染治疗中的优化应用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重症感染;抗菌药物;优化应用;策略一、引言重症感染是指在感染基础上伴有器官功能损害、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的疾病。

重症感染的死亡率高,治疗也十分困难,是临床急救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抗菌药物作为治疗重症感染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然而,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应用已经成为临床面临的一个难题,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益增加,给治疗带来了挑战。

因此,如何优化抗菌药物在重症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策略,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抗菌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类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磷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不同类别。

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包括多环醇制剂、抗肌酮药物等。

抗病毒药物则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抗HIV药物、抗流感药物等。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类;②破坏细菌细胞膜,如氨基糖苷类;③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如四环素类;④抑制核酸合成,如磷霉素类;⑤破坏细菌DNA,如氟喹诺酮类等。

三、抗菌药物在重症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原则在治疗重症感染时,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体质和免疫状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同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应用:1. 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

在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该尽可能获取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结果,以便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选择最有效的抗菌药物。

2. 个体化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引言重症感染是指机体受到外源性或内源性病原微生物侵袭后,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并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疾病状态。

在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过度、滥用以及耐药性问题的出现,使得在重症感染患者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变得愈发复杂和重要。

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及相关问题。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抗菌药物按照其作用机制可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真菌药等不同类别。

这些抗菌药物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细菌细胞,从而达到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目的。

比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则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杀灭细菌。

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有着不同的选择性和疗效,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二、重症感染患者中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在治疗重症感染患者时,对于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该基于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首先要考虑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原学资料,明确感染源和致病微生物。

根据不同的病原微生物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起到较好的疗效。

其次,要考虑到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等器官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还要考虑到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如药物的蛋白结合率、生物利用度等,以确定合理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

最后,需要关注抗菌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耐药性问题,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三、重症感染患者中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在部分严重感染患者中,病原菌可能存在耐药性或复合感染的情况,对于这类患者,常规使用单一抗菌药物可能无法达到良好的疗效。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联合应用不仅可以增加对病原微生物的覆盖范围,提高治疗的成功率,还可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然而,在使用联合抗生素时,需要注意合理搭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覆盖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重症感染的抗生素应用

重症感染的抗生素应用

MSCNS(730株)和MRCNS(1967株)的耐药率(%) MRCNS的耐药率>MSCNS MRCNS的耐药率< MRSA,但对TMP/SMZ相反(61%/18.4%), 有90%、70%菌株对利福平、磷霉素敏感 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株
2009年14家医院粪肠球菌(1764株)和屎肠球菌(1605株) 的耐药率(%) 屎肠球菌耐药率>粪肠球菌,但对氯霉素反之。 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磷霉素耐药率低 少数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
阴性预测值高:阴性排出曲霉感染价值高 Singh N,Paterson DL.. Clin Microbiol Rev.2005.18:44-69.
GM试验
经验性治疗重症感染的药物选择
选择重症感染经验性治疗药物的四大因素
Textoris J et al. Eur J Anaesthesiol.2011;28:318–324
≥2项:加入抗MRSA经验性治疗
责任病原体诊断明确 改用选择性窄谱或相对窄谱 微生物检测真阴性 停药 治疗反应很好 短程治疗 其他参考指标
CPIS
PCT
经验性治疗如何转为目标治疗?
STEP1
STEP2
STEP3
SIRS的诊断指标+器官感染的相应表现
肺炎的评价还包括:意识水平、痰的性状、氧合状况、气道阻力、肺顺应性等,影像学改善常常较迟,不能作为主要参考指标
Pferffer CD,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6 May 15;42(10):1417-27 Pazos C, Pontón J, Del Palacio A. J Clin Microbiol. 2005 Jan;43(1):299-3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n=324, 死亡=5)
组 2:死亡率居中 组 2:死亡率高
(9.2%)(n=184, (22%)(n=210,
死亡=17)
死亡=47)
治疗选择
*对人、地点、时间的认知障碍. Lim WS et al. Thorax. 2003;58:377-82.
家庭治疗
4. 器官功能障碍变量
➢ 低氧血症PaO2/FiO2<300 ➢ 急性少尿(2h液体复苏后尿量
<0.5ml/kg/h
➢ 肌酐↑>44.2umol/l ➢ 凝血功能异常(INR>1.5或
APTT>60s
➢ 肠梗阻(无肠鸣音) ➢ 血小板减少(<100000/ul) ➢ 高胆红素血症(TB>70umol/L)
透析治疗 4. 动脉收缩压<90 mmHg 5. PaO2< 60 mmHg,PaO2/ FiO2<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医`学教
育网整理 6. X 射线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小时内病变扩大
>50% 7. 并发脓毒性休克 8. 呼吸衰竭:动脉血气分析PaO2<60 mmHg,PaCO2>50 mmHg,
C-意识障碍* U-尿素氮 >7 mmol/l
– 患者评分0-1分,死亡率<2%
• 可能适合家庭护理
– 患者评分为2,死亡风险达9%
• 考虑入院治疗
– 患者评分>2死亡风险更高(>19%)
• 作为重症CAP患者接受入院治疗
R-呼吸频速 ≥30/min B-血压 (SBP <90 mmHg or DBP ≤60 mm Hg) 年龄 ≥65 years
(>20ml/kg/24h) ➢ 无糖尿病病人高血糖
(>7.7mmol/l)
2. 炎症变量
➢ WBC增多或减少(>12000/ul 或<4000/ul)
➢ WBC正常但幼稚细胞比例 >10%
➢ CRP>2倍以上 ➢ PCT>2倍以上
3. 血流动力学变量
➢ 低动脉压:SBP<90mmHg, MAP<70mmHg,或SBP下降 >40mmHg
观察24 小时
住院治疗,评 估疾病严重程 度
POLVERINO E et al. Minerva Anestesiol 2011;77:196-11
重症肺炎的诊断依据
1. 意识障碍 2. 呼吸频率≥30 次/分 3. 少尿,尿量<20 ml / h 或< 80 ml /4h 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
❖乳酸升高 ❖少尿:2h液体复苏后尿量<0.5ml/kg/h ❖急性肺损伤(无肺炎): PaO2/FiO2<250 ❖急性肺损伤(肺炎): PaO2/FiO2<200 ➢ 肌酐>176.8umol/l ➢ TB>34.2umol/L ➢ 血小板<100000/ul ➢ INR>1.5
重症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
➢severe sepsis:sepsis+继发于感染的急性 器官功能不全或组织低灌注
➢septic shock:severe sepsis+液体复苏不 能改善的持续低血压
Crit Care Med, 2013; 41(2): 580-637
Parasite
Virus
Infection
Fungus
• 考虑住院治疗 • 可以选择短期
住院、医院门 诊随访
• 以重症肺炎入 院治疗,特别 是CURB-65 评 分 = 4 或5时应 考虑入住ICU
合理评估感染患者病情,选择恰当治疗场所
(以CAP为例)
PSI评分同样可根据患者病情以选择适当的治疗场所
PSI评分
PSI评分
年龄<50岁,无左侧表格所列体征
PaO2/ FiO2<300 9. 消化道出血、抽搐、肺外感染( 包括败血症) 、休克及弥漫性
血管内凝
2012严重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指南 →2004,2008年指南基础上修订
Crit Care Med, 2013; 41(2): 580-637
脓毒症指南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sepsis:感染(确诊或拟诊)存在且合并 全身感染表现
患者特征
得分
患者特征
得分
年龄
PH<7.35
+30


男性
年龄-10 BUN>30mg/dl
+20
女性 肿瘤
年龄+10 钠<130 mEq/
+20
+30
葡萄糖≥250mg/dl
+10
危险因素评估
肝脏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脑血管疾病 肾脏疾病 精神状态改变
+20
红细胞压积<30%
+10 危险
+10
PaO2 <60 mmHg
Severe Sepsis
Sepsis
shock
Bacteria
BSI
SIRS
Severe
SIRS Trauma
Burns
Adapted from SCCM ACCP Consensus Guidelines
Survivial (%)
I期
• 得分
• 得分
• 得分
• 得分
+10
或 O2 饱和度 < 90%
+10
<70 • II期
71-90 91-
• III期
130
>130 • V期
+10
胸膜渗出液
+10
• IV期
+20
呼吸频率≥30 次/分
+20
收缩压≤90mmHg
+20
体温低于35度或高 于40度
+15
心率≥125次/分
+10
门诊治疗
5. 组织灌注变量
➢ 高乳酸血症(>1mmol/L) ➢ 毛细血管再灌注下降
Crit Care Med. 2013 Feb;41(2):580-637.
Severe sepsis
➢ 定义:sepsis导致的组织低灌注或器官功能障碍(以下 任一条由感染导致)
❖Sepsis导致的低血压:SBP<90mmHg, MAP<70mmHg,或SBP下降>40mmHg
➢severe sepsis:sepsis+继发于感染的急性 器官功能不全或组织低灌注
➢septic shock:severe sepsis+液体复苏不 能改善的持续低血压
PCT>2倍以上
Sepsis诊断依据
1. 一般变量
➢ 体温>38.3或<36 ➢ 心率>90 ➢ 气急 ➢ 精神状态改变 ➢ 显著浮肿或液体正平衡
什么是重症感染?
考虑是细菌感染的:
昏迷 ,休克
多器官衰竭 低温(36C)比高热( >39C )病情重 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比白细胞高病情重 血小板减少 CRP,PCT值 升高程度
合理评估感染患者病情,选择恰当治疗场所
(以CAP为例)
CURB-65 评分系统
符合以下任一因素:
应用CURB-65评分系统评估患者 需要接触治疗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