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崖之辞(庄子)

合集下载

无端崖之辞 原文+译文

无端崖之辞 原文+译文

《先秦诸子选读》——《庄子》一,无端崖之辞原文+译文1。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墁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

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

”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2.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

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列御寇而进之。

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的本领,他拉满弓弦,又放置一杯水在手肘上,发出第一支箭,箭还未至靶的紧接着又搭上了一支箭,刚射出第二支箭而另一支又搭上了弓弦。

在这个时候,列御寇的神情真像是一动也不动的木偶人似的。

伯昏无人看后说:“这只是有心射箭的箭法,还不是无心射箭的射法。

我想跟你登上高山,脚踏危石,面对百丈的深渊,那时你还能射箭吗?”于是伯昏无人便登上高山,脚踏危石,身临百丈深渊,然后再背转身来慢慢往悬崖退步,直到部分脚掌悬空这才拱手恭请列御寇跟上来射箭。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庄子无端崖之辞电子课文及注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庄子无端崖之辞电子课文及注译

庄子《无端崖之辞》电子课文及注译1、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徐无鬼》注释——顾:回头。

漫:污,弄脏。

匠石:名为石的工匠。

斫:用斧头砍。

听:任意。

尽垩……:全部把那点白色的垩土砍了下来,郢人的鼻子却没有受伤。

失容:面容变色。

虽然:虽是这样。

质:对象、目标。

自……:自从惠子先生死了之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谁可以说话了。

2、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

当是时也,犹象人也。

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

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

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田子方》注释——引:拉开弓。

盈贯:拉足弓弦。

措:安放。

一支箭刚刚射出去,一支箭又搭在了弦上。

适:往。

沓:合。

象人:木偶人。

履:踩踏。

若:你。

逡巡:退却。

揖:拱手行礼、请。

进之,让他走向前。

踵:脚后跟,也泛指脚。

至人: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又神人、真人。

挥斥:纵放、意气奔放。

八极:八方。

恂:通瞬。

恂目,眨眼,眼睛转动。

殆,危险。

3、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饨。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先秦·庄周《庄子·应帝王》儵:倏的异体字。

相与:共同。

谋:计议、商议。

4、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

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鹜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无端崖之辞

无端崖之辞

第五则
益:更加。 更加。 屦:泛指鞋子。 泛指鞋子。 悟:使动用法。 顾:回头看 活:使动用法 激:引
虚词
焉:兼词 乃:竟然
第七则
相:动词,做相。 动词,做相。 国:都城。 都城。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 往先焉, 愿以境内累矣! 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 子持竿不顾, 吾闻楚有神龟, 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 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读音si四声 四声, 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读音 四声, 盛饭食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盛饭食或衣物的方形竹器)而藏之庙 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 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 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 吾将曳尾于涂中。 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先:先行致意 累:使动用法 巾笥: 巾笥:名词活用为动词
庄子选择了濮水清波, 庄子选择了濮水清波,姜太公选择了 只钓王和侯” 你更赞成哪一种做法? “只钓王和侯”,你更赞成哪一种做法?
无 端 崖 之
庄 子

一、无端崖之辞
语出《庄子·天下 天下》 解题:语出《庄子 天下》:“ 以谬 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 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混乱, 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混乱,不能跟 他们讲严正的话,所在以在表达他对社会、 他们讲严正的话,所在以在表达他对社会、 人生的思考时,他使用“虚远的说法、 人生的思考时,他使用“虚远的说法、夸 大不实的语言以及无端可寻的文辞” 大不实的语言以及无端可寻的文辞”,这 使得他的文章奇特之极。 使得他的文章奇特之极。

《无端崖之辞》

《无端崖之辞》

《无端崖之辞》原文+译文1.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墁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

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

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

”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2.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

当是时,犹象人也。

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

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列御寇而进之。

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的本领,他拉满弓弦,又放置一杯水在手肘上,发出第一支箭,箭还未至靶的紧接着又搭上了一支箭,刚射出第二支箭而另一支又搭上了弓弦。

在这个时候,列御寇的神情真像是一动也不动的木偶人似的。

伯昏无人看后说:“这只是有心射箭的箭法,还不是无心射箭的射法。

我想跟你登上高山,脚踏危石,面对百丈的深渊,那时你还能射箭吗?”于是伯昏无人便登上高山,脚踏危石,身临百丈深渊,然后再背转身来慢慢往悬崖退步,直到部分脚掌悬空这才拱手恭请列御寇跟上来射箭。

列御寇伏在地上,吓得汗水直流到脚后跟。

《无端崖之辞》教案

《无端崖之辞》教案

《无端崖之辞》教案人物简评引入:逍遥的神人——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河南商丘)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也被称为蒙吏、孟庄和孟叟。

庄子曾做过漆园(今安徽蒙城县)小吏,生活很穷。

据《庄子•外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管理楚国政事。

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龟而不为庙堂之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

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

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始终;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

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是最为适应创造力的需要,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微的部分的。

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严峻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而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教学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原文

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原文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

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的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的哲人身上啊!“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在其位,谋其政。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利,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

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

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同意志趣的话题。

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

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

这关乎于对“自由”的价值评价。

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

他成功了。

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的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

2020-2021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堂演练: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含解析

2020-2021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堂演练: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堂演练: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含解析一、无端崖之辞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和他的后学们最注重也最擅长营造艺术表现形式。

他们营造的艺术表现方式,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奇.他们自己都说自己的学说、文章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亦即迂远的说教、荒唐的言论、无头绪无边际的言辞。

美字体非梧桐不止非醴泉不饮赏美文庄子的翅膀叶春雷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

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

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

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

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

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

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

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

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

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

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课内素材淡然物外的庄子庄子的一生平平淡淡无拘无束,不为名利不求金钱,他的精神似乎已超出了常人.庄子那种逍遥豁达、积极乐观的思想使他成为一代圣人。

庄子的生活尽管是这样贫穷,日子是这样难熬,但并没有销蚀他的清高和孤傲,这一方面表现了他对权势名利的轻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因此他对苦难世界的冷峻审视和对人生悲剧的深刻体验,给人类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印章.庄子思想之所以一直能引起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是因为它以独特的力量穿透黑暗现实的重重屏障,告诉生活在绝望中的人们,如何在内心深处守护最后的不可剥夺的尊严,平息那些追求名利者的心灵。

高中语文5.1无端崖之辞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高中语文5.1无端崖之辞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五页,共35页。
单元 (dānyuán)概

作家(zuòjiā) 作品
一、名句背诵
高考(ɡāo kǎo)档案
美文共品
浙江卷
2015 年 高考 课标全
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卷
课标全
2014 年
国Ⅱ卷
高考 江苏卷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指 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就像
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
样。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
“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朝菌不知晦朔
, 蟪蛄不知春秋
”。
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
子·逍遥游》)
第六页,共35页。
单元 (dānyuán)概

作家(zuòjiā) 作品
高考(ɡāo kǎo)档案
学习本单元课文需要结吅庄子所处的社会背景从总佑上把握庄子的忠想在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熟读乃至背诵相关名单元概说作家作品高考档案美文共品庄子生卒年丌详活动年代多约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戓国旪期宋国蒙人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第一页,共35页。
单元
(dānyuán) 概说
美文共品
大纲
2013 年
全国卷
高考
江苏卷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
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
分, 辩乎荣辱之境 ,斯已矣。(《庄子·逍遥
游》)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鲦鱼 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 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 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 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 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 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明确: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
很难遇到,要好好珍惜,没 有“他”,自己的才能也就 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
这个故事试图说明的是,虽然列
御寇的射箭功夫很高,但真正射 箭的本领不仅是把箭射到靶心, 而且是“不射之射”,那才是老 庄思想推崇境界。正是所谓的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 兴于左,而目不瞬。”
第二则寓意
有高明的技术,若瞻
前顾后,患得患失, 就会一事无成。
人做到了忘我,没有了负担,心态就能够变得 轻松自如,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做事,就容易取 得成功。生活中这类例子很多。列御寇的射箭 术很高明,可以在胳膊肘上放一杯水的情况下 还百发百中,他已经忘记了弓箭和射术,也就 是说,射箭在他那里已经成了一种下意识行为, 所以他射箭时看上去像是个木头人。但这还不 够,当伯昏无人让他站到悬崖边上射箭时,他 就腿软而射不出箭了,因为这仍是有心射箭的 技巧,心中还装着个“我”,受着自己的束缚, 因此射箭术达不到超一流。
一、无端崖之辞
解题:语出《庄子· 天下》:“ 以谬悠
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 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混乱,不能跟他 们讲严正的话,所以在表达他对社会、人 生的思考时,他使用“虚远的说法、夸大 不实的语言以及无端可寻的文辞”,这使 得他的文章奇特之极。
课文分析

探讨:
第1则:
以“郢人斫垩”的寓言故事,形象表达了庄子对挚友的深切怀 念。
无 端 崖
《 Hale Waihona Puke 子 》之 辞教学目标
1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
2、体会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3、体会庄子散文想象奇特的特点。
关于庄子及《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 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 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从矛盾的观点来看,人与物是一对矛盾体, 既对立又统一,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方, 或集中于己方,势必加强对立的一面,不利于 发展统一的关系。人与物不协调,则很难把事 情做好。物我两忘,驾轻就熟,则能游刃有余, 于无隙入有间。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拥有放松 的心态只是其中之一,但却是不可缺少的。态 度决定一切,心态决定成功与否。患得患失注 定不能让成功驻足,怡然忘我才能浇开灿烂的 成功之花。

而为人处世自然也有层次境界之分, 我以为列御寇射箭当属第二境界, 如果身处乱石高岗之上,面临生死 存亡之际,仍然能从容如常、百发 百中,那当是第三境界,而那些只 能平地射箭,亦不可加杯于肘者, 则只属第一境界。或者还是无论如 何也不能射中的,那恐怕是没有境 界了。

人生的任何一个领域,都自有境界 高下之分。王国维用诗词给为学之 路分了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 是第一个寻找目标方向的阶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水到 渠成,渐入佳境的第三个阶段。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 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 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 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 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 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 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 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 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 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市,而我嗷嗷随而哭之,自以 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译文: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唁,庄子却像方簸箕一样岔 开脚坐着敲打瓦盆唱歌。 惠子说:“(您)和您的妻子住(在一起),养大了孩子自己 年老过逝,人死了您不哭也就罢了,还敲打瓦盆唱歌,不是太过分 了吗!” 庄子说:“不然。她刚死的时候,我难道能不为此而感慨吗! 想一想人最初本来没有生命,不仅仅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仅 仅没有形体而且没有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 ,变得有元 气,由元气又变而有形体,有形体然后有生命,现今又变为死,这 就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人都安然寝于天地之间了,而我却要 凄凄徨徨地守着她哭,我认为不合乎常理,所以没这么做。”
匠石 ———————— 郢人 立不失容 知音难寻 无人再赏 孤独寂寞
庄子—————————惠子 无以为质,无与言之 (俞伯牙与钟子期)
“子非鱼”感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 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