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共23页
4支5斗D40渠道

D40渠道4支5斗渠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报验单工程名称:咸阳市武功县游凤镇渠子村等5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11标段编号:WTZ2017-011
D40渠道4支5斗渠施工测量放线报审表
工程名称:咸阳市武功县游凤镇渠子村等5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11标段编号:WTZ2017-011
水准点测量记录
施记表2
表B.4 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编号:
编号:
压实度检验记录表(环刀法)
工程名称:咸阳市武功县游凤镇渠子村等5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11标段
注:本实验经二次平行测定后,其平均差不得大于规定,取其算术平均值。
表B.3 工序质量检验评定表
编号:
表B.3 工序质量检验评定表
编号:
混凝土浇筑施工记录
合同名称:咸阳市武功县游凤镇渠子村等5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11标段合同编号:WTZ2017-011
表B.3 工序质量检验评定表
编号:
表B.3 工序质量检验评定表
编号:
表B.3工序质量检验评定表
编号:。
渠道

渠道民国以前渠道郑国渠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起用韩国水工郑国,自仲山谷口(今泾阳县)开凿引泾渠道,故称郑国渠。
经泾阳、三原、富平,于蒲城之南注入洛水。
渠长300多里,灌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合现在280多万亩),关中成为沃野,秦赖以富强。
高陵与泾阳、三原县同体,土地连片,渠道相通,亦得灌溉之利。
白渠汉太始二年(公元前95),赵中大夫白公奏议在郑国渠南开凿的灌溉渠道,故名白渠。
自谷口引泾水东南流,经泾阳、三原、高陵等县,至栎阳注入渭水。
流程200余里,灌田4500余顷。
与秦郑国渠先后成为泾惠灌区的南北两条渠系。
民得其利遂作歌日:“田于何所,池阳谷口。
郑国在前,白渠起后。
举锸为云,决渠为雨。
水流灶下,鱼跃入釜。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加之,引渭灌溉工程及关中漕运工程的大规模兴建,曾使关中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
樊惠渠东汉光和五年(公元182),京兆尹樊陵奏议于泾河入渭处开凿的渠道,故名樊惠渠。
蔡邕《樊惠渠歌序》称:“阳陵县(后分划归高陵)东,其地衍奥,土气辛螫,嘉禾不值而泾水常流,京兆尹樊君,勤求民隐,乃立新渠,向之卤田,化为甘壤”。
然水利诸史只提“高陵受樊惠渠利”而未记其灌溉情况。
据专家考证,此渠当在渭河以北,奉正塬以南的一级阶地和高漫滩地区,灌今高陵、临潼田10万余亩。
由于渭河北徙,其地大半已被浸没。
三白渠唐代,对原郑国渠和白渠渠系进行大规模的重整改建,自渠首洪口石堰引水是为总干,其下分为太白(又称大白)、中白、南白三条干渠,故谓之三白渠(又称郑白渠)。
初时,中白渠自太白渠引水,南白渠自中白渠引水。
后经改组,自洪口石堰,至泾阳北三限口为总干,三限口设闸分为太白、中白、南白三条干渠。
太白渠位于泾阳县东北7.5公里,东流经三原、高陵,至华州郑县(今华县)注入渭水。
中白渠流经高陵北境,至栎阳入渭。
另分一支绕高陵南境,至交口入渭。
南白渠绕泾阳县西南境,复入泾水。
干、支渠上共设斗门176个,可随时启闭,用以控制渠水。
浅论大中型灌区改造中渠道横断面的选择

降一致 ; C ——谢才系数 ,一般用曼宁公式 C
=
施。
灌 区;设计横 断 面设 计
渠道衬砌方式的选择基本为两种 ,一 种为全断面混凝土护坡 ,一种为浆砌石护
坡。 按照工程改造要坚持安全 、 经济适用 、 美 观的原则。 采用对比的方式 , 出正确的结 得
果。
1/n / ,n为渠床糙率。 R1 6
誊
压供 电。楼 内广 泛采 用 多 种 电子 设 备 ,
.N N i F, O2 F0  ̄1 A 0 T ; i O
《 上 接 第 8 页 《 9
米 以 上 的 部 分 的 钢 构 架 、 外 墙 金 属 门
6、结论
通过两种设计方案的比较 ,决定采用 浆砌石护砌方案 ,其具体理 由如下:
匀流基本公式计算 ,即
Q =∞ C ̄ /Ri
பைடு நூலகம்
大量的征地费用,在经济角度上非常不可
取 ,因此只能采用渠道的基本规划及纵断 ,
能采用渠道衬砌的方式降低渠道的糙率 , 加 大渠道的过水能力, 保证渠道的水面线的条
2 4 9 ,预制 钢 筋 混 凝土 板 7 5 m 6 6 m 4 3 ,混 凝 土垫 层 28 m 凝 土基 础 5 1m ,沥 17 ,混 05
溉不供水不计成本的灌溉模式使得渠道设计 标准偏低 , 过水断面偏小 , 灌溉历时长 。目
前由于供水由各水库采用集中供水并且供水 历时变 短 , 想满 足灌 溉 的 要 求 ,必须 加大 要 渠道过流量。但是在实际灌区改造设计 中, 由于灌 区的灌溉面积 、渠道走向、渠道边界 和渠道纵坡 已经确定, 如果重新规划将产生
作 。
5 投 资估 算
沣惠渠灌区

沣惠渠灌区、渠首枢纽工程及管理站简介一、沣惠渠灌区西安市沣惠渠灌区位于西安市西北郊,是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倡导修建的著名的“关中八惠”之一,是西安市最大的自流灌区。
灌区南起秦渡镇,北临渭河,西靠沣河,东到灞河,原设施灌溉面积21.35万亩。
灌区工程设施齐全,有渠首引水枢纽工程一座;小(一)型水库——团结水库一座,库容250万立方米,水面830亩;干渠三条总长48.3公里,支渠13条总长40.7公里,斗渠41条长162.4公里。
灌区原主要功能为农灌,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灌区现主要肩负着城市防汛、补充地下水、排污等公益性任务,是一个清污结合、引排兼有的多功能灌区。
由于其职能的改变直接导致其经费困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该灌区的发展。
机构改革前,灌区形势异常艰难,工程设施年久失修,利用率低,收支矛盾突出,甚至于职工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人心惶惶。
随着我省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作为首批受益者,该灌区的管理单位西安市沣惠渠管理局(现西安市沣惠渠管理中心)已陆续在2004年9月开始完成了定编定性、定岗定员、两费落实、管养分离等几项工作,完全改变了灌区往日杂草横芜、垃圾成堆的旧面貌,工程养护标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沣惠渠渠首枢纽工程沣惠渠渠首取水枢纽工程始建成于1942年,位于户县秦渡镇东南沣、潏河交汇处下游150米。
主要水源为沣、潏河水。
坝身全长133.5米,高1.2米,深入河底1.4米,坝底宽3.6米。
大坝主要工程设施由拦河滚水坝、冲砂闸、进水闸、消力池及海漫组成。
原坝经多次水毁于1989年12月重建。
新坝在经历了89年特大洪水、94年连续强降雨、96年海漫水毁、98年冲砂槽水毁、2002年“6.8”水毁、2003年“9.19”水毁后于2003年12月彻底整修,整修后的大坝成功经历了2005年国庆节1100m3/s流量的考验,在管护经费落实后,我们加强了大坝日常的养护,目前运行良好。
五家渠灌区渠道防渗改建工程设计

五家渠灌区渠道防渗改建工程设计李斌【摘要】灌区渠道经多年运行使用,部分渠道腐蚀渗漏严重,需对部分渠段进行防渗改建.以新疆五家渠灌区渠道防渗改建工程为实例,通过分析地质条件,对渠道各项参数进行设计,其横断面采用"渠底现浇混凝土板衬砌+边坡预制混凝土板+砂砾石防冻层";0.3mm塑膜防渗,横向全铺设形式;经计算和比选得出边坡砂砾石防冻层厚度为32cm,渠底防冻层厚度30cm.整个设计和计算过程可给类似工程提供必要的技术参考.【期刊名称】《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3页(P76-78)【关键词】五家渠灌区;渠道;防渗改建;设计;要点【作者】李斌【作者单位】阜康市九运街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阜康 8315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911 工程概况五家渠灌区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乌鲁木齐河下游冲积洪积平原,是新疆20世纪50年代开发建设的大型灌区之一,总面积9.09万hm2,灌溉面积2.16万hm2,灌区总人口10.76万人。
本次五家渠灌区规划改建渠道6条,总长18.97km,配套建筑物40座,其中闸33座,涵7座,控制灌溉面积0.72万hm2。
渠道设计流量1.08~0.32m3/s。
渠道工程级别5级,其建筑物工程级别为5级。
2 工程地质条件经实地勘察,改建渠道沿线地层岩性基本由低液限粉土、低液限黏土和粉土质砂组成。
由于渠线位于冲洪积平原中下游,沉积环境与沉积作用的交替变化,导致渠道沿线地层岩性存在一定变化。
2.1 地基土地层描述以猛进干渠103团十四连输水支渠段为实例,其地基土层主要分以下两种:(1)粉土质砂,位于地表之下,层厚1.8~2.5m,该层呈土黄色,稍密~中密,稍湿~饱和,大于2mm粒径含量大于50%。
(2)低液限粉土层,该层层顶埋深2.0~2.5m,最大厚度4.5m,土黄色~灰褐色,湿,中密~密实,刀切面粗糙,干强度和韧性低,摇震反应迅速。
陕西渭南灌区调研报告

陕西渭南灌区调研报告陕西渭南灌区调研报告根据我近期对陕西渭南地区进行的一次灌区调研,以下是我对该地灌区的观察和研究结果。
陕西渭南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灌区工程在此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陕西渭南灌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陕西渭南地区的灌区建设较为落后。
由于地形起伏较大,灌区基础建设相对薄弱,灌溉设施老化,效率不高。
这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农田用水的不足。
其次,陕西渭南地区的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灌溉知识。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民对于灌溉技术和水资源管理的了解较少,无法合理利用水资源,造成灌溉不均匀,有些地方过度灌溉,有些地方则水深不足,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再次,陕西渭南地区水资源管理不规范。
灌区内的水资源分配和管理不够合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导致了一些地方过度抽取地下水,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资源的贫乏。
最后,在陕西渭南地区的灌区管理中存在一定的腐败问题。
我们调查了一些地方农村水利部门,发现一些工作人员在灌区水资源管理中存在不正当行为,例如收受贿赂、滥用职权等。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灌区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陕西渭南地区灌区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包括灌区建设落后、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灌溉知识、水资源管理不规范以及灌区管理中的腐败问题等。
为了提高灌区的效率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建议加大对陕西渭南地区灌区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灌溉设施的效率,推广先进的农业灌溉知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督,加大灌区管理的力度,打击腐败行为。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改善陕西渭南地区的灌区问题,促进农业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石门水库灌区沥水沟渡槽震后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石门水库灌区沥水沟渡槽震后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02.16•【字号】陕发改农经[2009]155号•【施行日期】2009.0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石门水库灌区沥水沟渡槽震后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陕发改农经〔2009〕155号)汉中市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报送石门水库灌区东干渠沥水沟渡槽震损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报告》(汉发改农经〔2009〕58号)悉。
经研究,并征求省水利厅意见,现批复如下: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沥水沟渡槽是石门水库灌区东干渠的骨干输水建筑物,原设计过水流量30立方米/s,控制灌溉面积27万亩,占石门水库灌区设施灌溉面积51.5万亩的53%。
沥水沟渡槽建成于1972年,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排架,U型薄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槽箱,井柱基础。
受历史条件限制,工程施工质量较差,槽箱只能承载过流20 立方米/s,经过30多年运用,渡槽出现槽箱碳化、排架装配节点处钢筋锈蚀等问题;特别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加剧了渡槽的破坏程度,致使渡槽发生位移、沉降,排架柱身裂缝普遍。
经鉴定,渡槽存在结构安全问题,不能满足正常输水要求。
为确保渡槽下游27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同意对沥水沟渡槽进行改建。
二、工程任务、规模和标准同意渡槽任务仍为石门水库灌区东干渠27万亩农田灌溉供水,维持原设计流量30立方米/s不变。
渡槽按3级建筑物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三、工程建设内容和设计方案同意渡槽在原址上进行改建,平面布置不变,内容包括拆除重建槽箱,改建渡槽7处排架(5处双排架、2处单排架)和渡槽井柱基础,改建渡槽进出口连接渠道,对渡槽进出口边坡进行处理。
1、渡槽槽箱拆除重建槽箱全长160.6m,共分9跨,最大跨度20.11m,进口高程588.506m,出口高程588.345m,底坡1/1000。
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

2023-11-04CATALOGUE目录•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概述•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规划设计•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运行管理•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效益分析•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成功案例分析•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未来发展展望与建议01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概述渠道的作用与意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渠道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度,避免了浪费和过度使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促进农业现代化渠道的建设与维护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方便了农田灌溉,还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保障农业灌溉渠道是农田灌溉的重要设施,通过将水源引到农田,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分类陕西省的大型灌区渠道主要分为明渠和暗渠两类。
明渠是指在地面上开挖沟槽,水流在地表下流动的渠道;暗渠则是在地下埋设管道,水流在地下流动的渠道。
分布陕西省的大型灌区渠道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和陕北南部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农业发达,因此需要大量的灌溉设施来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渠道的分类与分布古代建设在古代,陕西省的大型灌区渠道主要是由当地农民自主建设的。
他们通过简单的工具和技术,挖掘沟渠将水源引入农田,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推广灌溉技术,修建了大量的渠道。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原有的灌区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
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建设历程02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规划设计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灌溉水量充足、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渠道安全运行、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渠道占地和保护生态环境。
渠道规划的原则在进行渠道规划时,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同时结合农作物种植需求、灌溉方式、土地利用规划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渠道设计方案。
渠道规划的方法渠道规划的原则与方法根据灌溉流量、流速、渠道坡度等参数来确定渠道断面尺寸,以确保渠道输水能力的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衬砌板 α 膜料等
r θ
衬砌板 α 膜料等
r θ
H
图 3 加 横 撑 U型 渠 断 面
图 4 U型 渠 断 面
(2)U型渠道断面设计要求见表2
表2
U型渠水深H与半径r关系
倾角α(度)
0
5.7
11.3
16.7
r/H 0.65~0.72 0.62~0.68 0.56~0.63 0.45~0.56
(二)衬砌材料与结构
1、弧底梯形渠道和弧角梯形渠道
(1)特点
①断面流速大、输沙能力强,对多泥沙水源引水有 利;②水位高便于向下一级渠道自流输水;③渠道断面 无尖角,不易形成冻胀力的应力集中,且圆弧处为一反 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冻胀的不均匀性,较梯形渠道 断面具有较强的抗冻性能;④特别适宜于梯形断面的渠 道改造,且工程量小。
二、有关渠道防渗防冻的几个问题
1、冻层深度的确定 根据陕西关中灌区近10年的实际观测资料分析,地面标准冻深与
气温的关系为:
H地=A气 F1/2-B
式中:F气—年冻结指数(℃、d),设计时选用近10~20年的最大值。 A、B—系数,由观测资料确定。 对宝鸡峡灌区:A=5.81, B=26.2; 对陕西泾惠灌区: A=3.88 , B=14.0。
N
η 渠 j
渠
i 1
N
式中:N为一年内渠道过水次数。
三、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的要求:输水能力强、输沙能力大、防渗和抗 冻效果好,占地少、造价低、耐久时间长、施工简便等。
(一)衬砌渠道断面
渠道断面形式与防渗抗冻效果密切相关,对于干渠应尽 量采用弧脚梯形断面,对支渠应尽量采用弧底梯形断面,条 件具备者最好采用U形断面。在膨胀土地区,U形渠可采用 隔水排水法加设渠口横向支撑措施。对斗以下田间渠道一律 采用U型渠道断面。
渠道设计流量(m3/s) <2
2—20
标号种类
强度(C) 抗冻(D) 抗渗(S)
强度(C) 抗冻(D) 抗渗(S)
寒冷地区
15 50 2
15 50 4
温和地区 15
2 15 50 4
强度(C)
15
15
>20
抗冻(D)
100
50
抗渗(S)
6
6
(2)砼板的厚度
现浇砼板:6~10cm 现场预制板:6~8 cm 机制预制板:4~5 cm
(3)伸缩缝
砼板伸缩缝一般横向缝间距3~5m,多为4m,在圆弧与斜坡 连接处设2条纵向伸缩缝,楔型缝下宽20mm,上宽30mm,缝内 下部用聚氯乙烯胶泥填塞,封口用M5水泥砂浆抹平,伸缩缝大样 见图5。有特殊要求的,可考虑设橡塑止水带处理。
2、大型灌溉概况
12个大型灌区总耕地面积 1215万亩,占全省24.3%; 总人口85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7.8万人,占全省 24.8%。灌区有大中型水库11座,总库容11.4亿m3,各级 抽水站669处,总装机容量3467km,各类渠系建筑物 26135座。大型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144万亩,有效灌溉面
0.5
1.0
1.25
1.5
水力最佳 1.79
1.41
1.25
1.11
b/H
允许范围 3.22
3.25
3.44
3.50
H
H H
衬 膜
砌 料
等板2、rUo 型渠道o 断r 面
衬砌板 膜料等
b
θ
(1)特点: U型渠道断面接近佳水力断面,过流量b和输沙能 力强、省地省材料。由于目前U型渠衬砌机械的限制,目前主要 适用图于1流弧量脚小梯于形3m渠3示/s的意 渠图 道。U型渠道断面形图 式2 见弧 图底 3梯和形图渠4示。意 图
3、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概况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实施以来,共完成干 支渠衬砌428km,改造建筑物1300座,处理险工段210处, 改造泵站10处。增加支渠输水能力60.3m3/s,新增灌溉面 积13.7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30万亩;年均增产 16.4万吨,年平均节约水量2.1亿m3;因节水年均增加工 农业产值3.8亿元。
(2)适宜的流量条件
弧底梯形断面一般适应流量为2~8m3/s,弧脚 梯形断面适应流量8~20m3/s。梯形断面适应于设 计流量大于20m3/s,且原渠道难以改造成弧脚梯 形断面的渠道。渠道断面形式和结构见图1和图2。
(3)弧底梯形断面渠道设计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弧底梯形渠水深H与弦长b关系
边坡系数
3、渠道水利用系数的确定
每公里渠道输水损失量S(m3/s·km)与入渠流量Q关系为
S=aQb
渠道一次输水过程的渠道水利用系数η渠j为
渠 j
1 n
n
(1aQb i 1L)
i1
式中:Qi— 渠道一次输水过程中第i时段的流量;
L — 渠道长度;
n — 渠道一次输水过程流量变化次数。
年渠道水利用系数为:
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 防渗技术
费良军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一、陕西省大型灌区概况 二、有关渠道防渗抗冻的几个问题 三、渠道防渗技术 四、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陕西省大型灌区概况
1、自然条件
陕西省年降水量500~900mm,年蒸发量 为1200~1500mm。陕西关中地区属温带大陆性 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42℃,历年 最低气温-23℃,近十年最低气温-16℃,地面 标准冻层深度0.4~0.5m。目前陕西省总灌溉面积 2147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灌区156处 。
1、衬砌材料
陕西大型灌区渠道衬砌材料一般为砼板、膜复合结构, 一是现浇砼板下铺一布一膜土工织物;二是现浇弧底、预 制板铺砌渠道两侧,下铺膜料。膜料一般利用厚0.25mm、 100g/m2的无纺布。
(1)砼板的结构形式
一般采用等厚板,当渠基有较大冻胀、沉陷等变形时, 也可采用其它板型。砼板设计标号见表3。
设计冻深
H设k1k2H地
பைடு நூலகம்
式中: K1-遮荫系数。可选用K1=1.2; K2-频率模比系数,其大小参考“渠系抗冻胀设计规范”。
2、冻胀量的确定
建议按下式计算
h αp f H设 100
式中: αp-荷载系数,可选αp=1.0; f-土壤平均冻胀深度,见“渠系抗冻胀设计规范”。 若h>2cm,则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h>5cm,则必须采取高标准的防冻措施。
积972万亩。
这些大型灌区有悠久的历史,著名的泾、洛、渭灌区已 运行五、六十年,灌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工程老化失修、 破坏严重、设备陈旧、带病运行、效率低下、水费价格不 合理等。目前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3~0.57,灌 区年实际损失水量高达20亿m3,其中渠道渗漏损失约占2/3, 田间损失约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