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
交口灌区渠道运行水位控制及渠道淤积浅析

闸前渠段严重1k水, 不然将达不到张桥站机组 运行水位要求, 解决这一段渠道淤积问题除严 格控制运行水位外, 还应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改 变水流流态, 使渠道衔接处流畅。 通过对比分析表明:(1)能严格执行控制运 行水位标准的.渠道淤积普遍都有不同程度的 减少‘ (2)采取大流量用水.水流速度大, 提高了 挟沙能力, 站前渠段淤积较以往较少很多.(3) 不按机组配水, 只依渠道瞬间水最进行人为、 多变性配水, 容易造成站前断流或开停机领 繁, 最终造成站前渠段淤积严重, 相反却减少 了渠道淤积. (4)用水先下游后上游, 且用水秩 序好, 灌溉管理科学规范, 严格执行水且调配 指令的, 渠道淤积普遍减少。 4 存在问题及几点建 议 由于控制运行水位是一项综合性工作, 需 要相关部门紧密配合, 制定相关配套办法. 加 大检查、监督工作力度 , 确保控制运行水位, 减少 渠道淤积。 缺乏一套切合本区域工程设施性能的具 体调配水方案, 随机性太大, 缺乏科学性和预
c}
}
IF } F
A 7水 位 控 制 及 渠 道 淤 积 浅 析
田光 辉
( 陕西交口抽润湘溉苦理局
陕西渭南
714000)
,基 本概况 提出具体要求 , 二是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工程 设施运行现状, 确定各站、闸点运行水位, 并 1. 1 工程自然条件 交口灌区是以渭河为水源且无坝拦蓄的 制作成运行水位警示牌发放各处, 三是加大检 查监督工作力度, 特别是夏灌期间进行定期或 大型多级抽排水工程。灌概抽水站 26 座, 安 装机组 108 台, 总装机容量24 852 千瓦, 分八 不定期检查, 并将各单位执行情况进行通报。 四是对办法在执行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 级逐级提水, 最高皿计总扬程 95. 83 米, 加权 组织座谈讨论, 不断充实完善办法内容, 使其 平均净扬程 35.0 米.渠道输水设计流量37 立 方米 / 秒 加大流. 4 1立方来/ 秒, 1 总干渠一 更具操作性 . 支渠 积 减少 道淤 逐年 条36 .22 公里、分千渠四条 57. 28 公里、支 2 .2 干、 通过查阅历年渠道淤积相关资料,2000 年 渠34 条2 59 .7 0 公里, 干支渠衬砌率为64% , 配套节制分水闸 12 5 座, 电动闸门31 台套. 干支渠道淤积 410200 立米、 2001年淤积3047 38 立米、2002 年淤积266049 立米、2003 年 1. 2 渠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分析 除了 渭河水源自 然因素外, 造成渠道淤积 淤积 174464 立米, 经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近 的主要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灌区 年来由干严格运行水位控制, 干支渠道淤积t 逐年降低, 20 04 年未安排清淤的情况下, 在 为抽水灌区, 水头相当珍贵 , 因而各级渠道比 降比较缓, 加之千支渠道上的节制闸、渠系建 2005 年测得干支渠道淤积总量为 126843 立 筑物较多。 因而渠道奎水较为严玉。 二是由于 米, 仅占近年平均呈的44% , 干支渠道衬砌率仅为64 %, 因而渠道糙率大, 2.3 贡点渠段淤积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据资料反映:灌区开灌以来每年淤积严重 水流不畅, 易造成渠道淤积。 三是由于调配水 的渠段有: 东干胡家站后,任家站至蒲阳站、 工作为求 代 水稳’在渠道蓄水调节, , 主作方法 浦阳站至南王站渠段, 北干张桥站前渠段, 南干 简单 , 机组小流! ,高水位运行, 造成站前渠 道淤积。 四是由于一些工程设施存在问题造成 曹家站前渠段。 东干站内小站站前等。经实 侧, 魂点渠段的淤积厚度有明显减少, 2005 年 集道淤积, 五是由于灌区受地形、地势等影 实测淤积厚度占历年平均厚度的 74 %, 晌, 存在一些 “ 高抬斗”运行时必须进行 ‘ , 卧 牛. 或节制.六是由于部分支渠渠道衬砌不连 典型分析 续, 形成渠道比降不一致 , 水流流态变化频繁。 3 水位控制对淤积影响的 , 渠道淤积对灌区管理所带来的影晌 .3 经翻阅8 个重点淤积渠段的机组运行记 通过大量资料调查分析, 渠道淤积一是造 录 配 记 参 控 运 水 数 表站 和水 录 照制 行 位 据 , 成机组不能正常开启。在夏灌含泥沙期间, 前水位记录、开停机次数及断流或停水次 没 有运 行的机组 不得 不定 期进 行开启 , 否则将 数. 张桥站站前控制运行水位 减少(筑量为 0.59 立米/ 秒)时为1.6 来, 设计(流量为 1.01 造成机组 ‘ 喇叭 口睁被淤埋的严重后果, 二 是渠道轴水能力降低 渠道安全隐患增大. 三 立米 / 秒)时为 l .,米, 月10 日 从7 至互灌停 是每年期间需要开支大量资金进行淤积请理, 水机组共运行 33 天, 其中大流量运行2 2 天、 最为严重的是淤积堆放已成为目前灌区存在 小流见运行 i 1 夭 超过控制运行水位标准共 的主要问迈。四是部分站前渠岸淤积t 堆积 计3 次 , 累计开停机20 次, 累计停水或断流8 大 ,严 重危 及到 架道 安 全运 行 。 次, 南王站站前控制运行水位: 减少〔 疏量为。 72立米/ 秒)时为 1.7 米, 设计《 流量为1.98 立 米/ 秒)时为1 .8 米, , 11至夏灌停水共 从 月 2 水位控制与减 少渠道淤积的主要措施及 计29 天, 其中大流4 运行26 天 小流盘运行3 效果分析 天, 超过控制运行水位标准共计 23 次, 界计开 近年来管理局审时度势, 狠抓渠道淤积问 停机 73 次 累计停水或断流 17次。西干六支 越,要求全体职工树立严格控制运行水位以达 渠全部为 . U . 衬砌渠道, 衬砌现状良好, 属 到减少渠道淤积的科学理念, 提出了新的要 求, 灌区渠道总淤积逐年减少 , 严格控制运行 于西干末级渠段, 设计流量2立米/ 秒, 但实际 输水t 在0 .2 立来 / 秒左右.渠道长时间小流 水位减少渠道淤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盘运行, 为达到开机水位, 就不得不抬高水位. 2 .,近年控制和减少渠道淤积的主要措施 造成渠道长时1, 雍水, 1 1 形成一定死水位 . 因而 一是制定严格控制运行水位的办法, 以减 淤积问题仍十分严重。 北干渠九支闸以上 l 公 少渠道淤积, 先后制定下发《 瀚区各站 各 交口 由于北干渠到九支闸处, 向 闸点运行水位控制办法》 《 抽渭管理局关 里渠段淤积严重, 、 交口 南北渠同东西渠街接处几乎为: 0 9 于控 制站前 淤积的 办法 管理 (试行 》两 少 个办 张桥输水时, 度的转弯, 加之北干渠向张桥站输水的 700 多 法, 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 员 的职责 井对配水 米渠道要经过两座铁路涵洞, 在九支渠不用水 '4 . 机电运行人员、闸点水位观侧人员 等
关于宝鸡峡灌区塬上渠道渠改洞方案比选

关于宝鸡峡灌区塬上渠道渠改洞方案比选摘要:本文根据宝鸡峡灌区塬上渠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塬上渠道裁弯取直,改由输水隧洞替代该段原总干渠输水。
在满足输水要求的同时,对两线路方案从地形地质、建筑物布置、施工条件、移民搬迁、投资、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考虑,对渠改洞线路方案做出优选,以期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宝鸡峡灌区;塬上渠道;渠改洞方案;优选1 工程概况宝鸡峡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东西较长,南北狭窄,呈带形分布。
宝鸡峡灌区从布局上分为塬上、塬下两大灌溉系统。
塬下渠首地处渭河干流魏家堡,其南干渠为原渭惠渠,建成于1937年,1958年扩建了北干渠。
塬上渠首位于渭河干流宝鸡市林家村,1971年建成。
两渠首设计引水流量95 m³/s,校核流量115 m³/s,设施灌溉面积291.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82.83万亩,其中塬上灌区林家村渠首设计引水流量50m3/s,校核流量60m3/s,设施灌溉面积180.26万亩。
宝鸡峡灌区属多枢纽、引抽并举、渠库结合、长距输水、大型建筑物多的灌排体系,是陕西省目前最大的灌区,承担着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市(区)14个县(市、区)的农田灌溉任务,为全国十大灌区之一。
灌区现有引水枢纽2处,中型水库6座,总库容3.3亿m³,其中王家崖水库水库总库容为9542万m3,水库1971年正式投运,其蓄水水源为渭河宝鸡峡塬上灌区的北干渠的引水。
2塬上渠道现状及存在问题金陵河渡槽出口(11+427km)至王家崖水库进水渠闸前(31+255km)19.83km的渠道,沿途多为地形起伏、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黄土塬边斜坡地段,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工程隐患众多;渠道的长期行水使各滑坡体前缘土体含水量增加,大大降低了前缘土体的强度,容易诱发老滑坡体的复活,对坡下工业厂矿、铁路及村庄构成威胁。
3设计思路鉴于黄土岸的坡滑、塌陷等对渠道造成的危害,拟对塬上总干渠桩号11+427km至31+255km段的“V”形渠道进行裁弯取直,改由输水隧洞替代该段原总干渠输水。
宝鸡峡引渭灌区

闸墩高7米,上筑平台,安装丝杠平板闸门人力启闭机8台。排洪闸设于进水闸以下5公里的渠道右岸,
渠内设节制闸2孔,钢质扇形闸门。民国26年(1937)、33年(1944)两次大洪水,冲毁部分工程,
第一次简易修复,第二次经一年多时间改建始恢复正常。
员会设导渭工程处,勘定眉县魏家堡渭河大坝基址,工款由省主席邵力子商由西安银行团贷款150万
元,以长安县营业税和泾惠渠水费为担保。于民国24年(1935)春设渭惠渠工程处,李仪祉兼任处长,
着手兴工,计划灌溉眉县、扶风、武功、兴平、咸阳5县农田60万亩。全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民
国24年(1935)4月至民国25年(1936)12月,主要完成上段渠首枢纽、漆水河渡槽、引水干渠等工
三、四、五、六、七、八支渠,高于渠的两条支渠改为南支渠和北支渠。1962~1974年,管理局不断
加强对新、老灌区进行整修改造和完善配套,并在以“一平三端”(地平、渠、路、树端)为特点的
灌区园田化建设方面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三、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
宝鸡峡灌区由宝鸡市以西林家村建坝设闸引渭河水,西起宝鸡峡口,东至泾河,南北平均宽6.3
年滚水坝体由3.2米加高到3.7米。
(二)渠道布置
渭惠渠渠道以修建顺序分别为第一、二、三、四、五、六渠。
第一渠(即总干渠)自眉县魏家堡起,经常兴、绛帐,至武功金铁寨分水闸,共长53公里,分上
下两段:上段长40公里,渠底宽9米~7.4米,渠深3米,渠道比降1/1000~1/2500,设计流量30立
方米每秒;下段长13公里,渠底宽7.4米,设计流量25立方米每秒,灌溉眉县、扶风、武功3县农田。
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

衬砌板 α 膜料等
r θ
H
α 衬砌板 膜料等
r θ
H
图3 加横撑U型渠断面
图4 U型渠断面
(2)U型渠道断面设计要求见表2
表2
U型渠水深H与半径r关系
倾角α(度)
0
5.7
11.3
16.7
r/H 0.65~0.72 0.62~0.68 0.56~0.63 0.45~0.56
(二)衬砌材料与结构
1、衬砌材料
在砼板和膜料间一般设过渡层,以避免砼粗骨料扎破膜料。 过渡层可根据实际,采用水泥土、低标号砂浆或其它材料,目前 陕西省多采用50#水泥砂浆,厚度一般为2~3cm。衬砌横断面图 见图6。
3、防渗膜料
膜料设置于过渡层和夯实、平整好的渠床之间,膜 料层是复合式衬砌的防渗主体。防渗膜料一般选用厚 0.25mm、100g/m2PE复合防渗膜料,搭接长度20cm, 接缝用粘接法。
设计冻深
H设 k1 k2 H地
式中: K1-遮荫系数。可选用K1=1.2; K2-频率模比系数,其大小参考“渠系抗冻胀设计规范”。
2、冻胀量的确定
建议按下式计算
h
α p
f
H设
100
式中: αp-荷载系数,可选αp=1.0; f-土壤平均冻胀深度,见“渠系抗冻胀设计规范”。 若h>2cm,则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h>5cm,则必须采取高标准的防冻措施。
二、有关渠道防渗防冻的几个问题
1、冻层深度的确定 根据陕西关中灌区近10年的实际观测资料分析,地面标准冻深与
气温的关系为:
H地=AF气1/ 2 -B
式中:F气—年冻结指数(℃、d),设计时选用近10~20年的最大值。 A、B—系数,由观测资料确定。 对宝鸡峡灌区:A=5.81, B=26.2; 对陕西泾惠灌区: A=3.88 , B=14.0。
沣惠渠灌区

沣惠渠灌区、渠首枢纽工程及管理站简介一、沣惠渠灌区西安市沣惠渠灌区位于西安市西北郊,是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倡导修建的著名的“关中八惠”之一,是西安市最大的自流灌区。
灌区南起秦渡镇,北临渭河,西靠沣河,东到灞河,原设施灌溉面积21.35万亩。
灌区工程设施齐全,有渠首引水枢纽工程一座;小(一)型水库——团结水库一座,库容250万立方米,水面830亩;干渠三条总长48.3公里,支渠13条总长40.7公里,斗渠41条长162.4公里。
灌区原主要功能为农灌,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灌区现主要肩负着城市防汛、补充地下水、排污等公益性任务,是一个清污结合、引排兼有的多功能灌区。
由于其职能的改变直接导致其经费困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该灌区的发展。
机构改革前,灌区形势异常艰难,工程设施年久失修,利用率低,收支矛盾突出,甚至于职工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人心惶惶。
随着我省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作为首批受益者,该灌区的管理单位西安市沣惠渠管理局(现西安市沣惠渠管理中心)已陆续在2004年9月开始完成了定编定性、定岗定员、两费落实、管养分离等几项工作,完全改变了灌区往日杂草横芜、垃圾成堆的旧面貌,工程养护标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沣惠渠渠首枢纽工程沣惠渠渠首取水枢纽工程始建成于1942年,位于户县秦渡镇东南沣、潏河交汇处下游150米。
主要水源为沣、潏河水。
坝身全长133.5米,高1.2米,深入河底1.4米,坝底宽3.6米。
大坝主要工程设施由拦河滚水坝、冲砂闸、进水闸、消力池及海漫组成。
原坝经多次水毁于1989年12月重建。
新坝在经历了89年特大洪水、94年连续强降雨、96年海漫水毁、98年冲砂槽水毁、2002年“6.8”水毁、2003年“9.19”水毁后于2003年12月彻底整修,整修后的大坝成功经历了2005年国庆节1100m3/s流量的考验,在管护经费落实后,我们加强了大坝日常的养护,目前运行良好。
陕西省大型灌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初探

J u n., 2 01 3
陕 西 省 大 型 灌 区 目前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发 展 思 路 初 探
王 旭
( 宝 鸡 峡 引 渭 灌 溉 管 理 局 ,陕 西 成 阳 7 1 2 0 0 0 )
摘 要: 大 型 灌 区 是 发 展 农 业 的重 要 基 础设 施 , 对 区域 经济 的 发 展 、 生态环境 的改善 、 构 建 社 会 和谐 稳 定 有 着 重 大 的
Ab s t r a c t : Lar ge — s c a l e i r r i ga t i on a r e a i s a n i mp or t a nt i nf r a s t r u c t ur e i n a g r i c ul t ur a l de v e l opm e n t ,w hi c h ha s gr e a t pr a c t i c a l s i gni f i — c a nc e i n t he de v e l op me nt o f r e gi on a l e c o no m y,t he i mp r o ve me n t o f t he e c o l o gi c a l e n vi r onm e nt ,a nd bu i l di n g a ha r m on i ous s o c i e —
a r e a,t he pa p e r pr o pos e s t he s us t a i n a bl e d e v e l op me nt i de as of l a r g e s c a l e i r r i g a t i o n a r e a s .
Ke y wo r d s :l a r g e — s c a l e i r r i g a t i o n a r e a ;p r o b l e ms ;d e v e l o p me n t
陕西渭南灌区调研报告

陕西渭南灌区调研报告陕西渭南灌区调研报告根据我近期对陕西渭南地区进行的一次灌区调研,以下是我对该地灌区的观察和研究结果。
陕西渭南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灌区工程在此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陕西渭南灌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陕西渭南地区的灌区建设较为落后。
由于地形起伏较大,灌区基础建设相对薄弱,灌溉设施老化,效率不高。
这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农田用水的不足。
其次,陕西渭南地区的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灌溉知识。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民对于灌溉技术和水资源管理的了解较少,无法合理利用水资源,造成灌溉不均匀,有些地方过度灌溉,有些地方则水深不足,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再次,陕西渭南地区水资源管理不规范。
灌区内的水资源分配和管理不够合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导致了一些地方过度抽取地下水,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资源的贫乏。
最后,在陕西渭南地区的灌区管理中存在一定的腐败问题。
我们调查了一些地方农村水利部门,发现一些工作人员在灌区水资源管理中存在不正当行为,例如收受贿赂、滥用职权等。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灌区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陕西渭南地区灌区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包括灌区建设落后、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灌溉知识、水资源管理不规范以及灌区管理中的腐败问题等。
为了提高灌区的效率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建议加大对陕西渭南地区灌区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灌溉设施的效率,推广先进的农业灌溉知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督,加大灌区管理的力度,打击腐败行为。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改善陕西渭南地区的灌区问题,促进农业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

2023-11-04CATALOGUE目录•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概述•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规划设计•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运行管理•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效益分析•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成功案例分析•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未来发展展望与建议01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概述渠道的作用与意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渠道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度,避免了浪费和过度使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促进农业现代化渠道的建设与维护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方便了农田灌溉,还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保障农业灌溉渠道是农田灌溉的重要设施,通过将水源引到农田,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分类陕西省的大型灌区渠道主要分为明渠和暗渠两类。
明渠是指在地面上开挖沟槽,水流在地表下流动的渠道;暗渠则是在地下埋设管道,水流在地下流动的渠道。
分布陕西省的大型灌区渠道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和陕北南部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农业发达,因此需要大量的灌溉设施来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渠道的分类与分布古代建设在古代,陕西省的大型灌区渠道主要是由当地农民自主建设的。
他们通过简单的工具和技术,挖掘沟渠将水源引入农田,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推广灌溉技术,修建了大量的渠道。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原有的灌区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
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建设历程02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规划设计陕西省大型灌区渠道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灌溉水量充足、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渠道安全运行、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渠道占地和保护生态环境。
渠道规划的原则在进行渠道规划时,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同时结合农作物种植需求、灌溉方式、土地利用规划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渠道设计方案。
渠道规划的方法渠道规划的原则与方法根据灌溉流量、流速、渠道坡度等参数来确定渠道断面尺寸,以确保渠道输水能力的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弧底梯形断面渠道设计应符合表1要求 )弧底梯形断面渠道设计应符合表 要求
表1
边坡系数 水力最佳 b/H 允许范围
弧底梯形渠水深H与弦长 关系 弧底梯形渠水深 与弦长b关系 与弦长
0.5 1.79 3.22 1.0 1.41 3.25 1.25 1.25 3.44 1.5 1.11 3.50
2、U型渠道断面
3、防渗膜料
膜料设置于过渡层和夯实、平整好的渠床之间, 膜料设置于过渡层和夯实、平整好的渠床之间,膜 料层是复合式衬砌的防渗主体。 料层是复合式衬砌的防渗主体。防渗膜料一般选用厚 0.25mm、100g/m2PE复合防渗膜料,搭接长度 、 复合防渗膜料, 复合防渗膜料 搭接长度20cm, , 接缝用粘接法。 接缝用粘接法。
2—20
>20
(2)砼板的厚度 )
现浇砼板: 现浇砼板:6~10cm 现场预制板: 现场预制板:6~8 cm 机制预制板: 机制预制板:4~5 cm
(3)伸缩缝 )
砼板伸缩缝一般横向缝间距3~5m,多为4m,在圆弧与斜坡 ,多为 , 砼板伸缩缝一般横向缝间距 连接处设2条纵向伸缩缝 楔型缝下宽20mm,上宽 条纵向伸缩缝, 连接处设 条纵向伸缩缝,楔型缝下宽 ,上宽30mm,缝内 , 下部用聚氯乙烯胶泥填塞,封口用M5水泥砂浆抹平 水泥砂浆抹平, 下部用聚氯乙烯胶泥填塞,封口用 水泥砂浆抹平,伸缩缝大样 见图5。有特殊要求的,可考虑设橡塑止水带处理。 见图 。有特殊要求的,可考虑设橡塑止水带处理。
二、有关渠道防渗防冻的几个问题
1、冻层深度的确定 、 根据陕西关中灌区近10年的实际观测资料分析 年的实际观测资料分析, 根据陕西关中灌区近 年的实际观测资料分析,地面标准冻深与 气温的关系为: 气温的关系为:
H 地=AF -B
1/ 2 气
式中: 气 年冻结指数 年冻结指数( 设计时选用近10~ 年的最大值 年的最大值。 式中:F气—年冻结指数(℃、d),设计时选用近 ~20年的最大值。 ) 设计时选用近 A、B—系数,由观测资料确定。 系数, 、 系数 由观测资料确定。 对宝鸡峡灌区:A=5.81, B=26.2; 对宝鸡峡灌区 ; 对陕西泾惠灌区: 对陕西泾惠灌区: A=3.88 , B=14.0。 = = 。 设计冻深
H设 = k1 ⋅ k 2 ⋅ H地
式中: 式中: K1-遮荫系数。可选用 =1.2; -遮荫系数。可选用K1= ; K2-频率模比系数,其大小参考“渠系抗冻胀设计规范”。 -频率模比系数,其大小参考“渠系抗冻胀设计规范”
2、冻胀量的确定 、
建议按下式计算
h =
αp ⋅ f ⋅ H 100
设
式中: 荷载系数,可选α 式中: αp-荷载系数,可选 p=1.0; ; f-土壤平均冻胀深度,见“渠系抗冻胀设计规范”。 渠系抗冻胀设计规范” -土壤平均冻胀深度, 若h>2cm,则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则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h>5cm,则必须采取高标准的防冻措施。 ,则必须采取高标准的防冻措施。
水泥砂浆
现浇砼
20
聚氯乙烯胶泥
图5 伸缩缝大样图
2、过渡层
在砼板和膜料间一般设过渡层,以避免砼粗骨料扎破膜料。 在砼板和膜料间一般设过渡层,以避免砼粗骨料扎破膜料。 过渡层可根据实际,采用水泥土、低标号砂浆或其它材料, 过渡层可根据实际,采用水泥土、低标号砂浆或其它材料,目前 陕西省多采用50 水泥砂浆,厚度一般为2~3cm。衬砌横断面图 陕西省多采用 #水泥砂浆,厚度一般为 。 见图6。 见图 。
四、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防治冻胀措施的研究 、 温度与冻深、砌体变位、 (1)根据不同类型区,进一步研究水、土、温度与冻深、砌体变位、基 )根据不同类型区,进一步研究水、 土水分、冻胀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冻胀类型分布图;( ;(2) 土水分、冻胀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冻胀类型分布图;( )研究经济可 行的砼渠道防渗抗冻的最佳断面、 行的砼渠道防渗抗冻的最佳断面、结构形式和材料以及防冻设计的基本参数 等技术问题。 等技术问题。 2、防渗效果的持续变化规律 、 通过原型观测,研究渠道防渗抗冻效果在多年行水、 通过原型观测,研究渠道防渗抗冻效果在多年行水、冻融交替循环作用 下的变化特性,为工程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下的变化特性,为工程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伸缩缝止水新材料、防渗膜料和保温材料研究 、伸缩缝止水新材料、 4、施工机械的研制 、 施工机械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寿命, 施工机械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寿命,急需开发渠道衬砌施工新 机具。 机具。
三、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的要求:输水能力强、输沙能力大、 渠道防渗的要求:输水能力强、输沙能力大、防渗和抗 冻效果好,占地少、造价低、耐久时间长、施工简便等。 冻效果好,占地少、造价低、耐久时间长、施工简便等。
(一)衬砌渠道断面
渠道断面形式与防渗抗冻效果密切相关,对于干渠应尽 渠道断面形式与防渗抗冻效果密切相关, 量采用弧脚梯形断面,对支渠应尽量采用弧底梯形断面,条 量采用弧脚梯形断面,对支渠应尽量采用弧底梯形断面, 件具备者最好采用U形断面 在膨胀土地区, 形渠可采用 形断面。 件具备者最好采用 形断面。在膨胀土地区,U形渠可采用 隔水排水法加设渠口横向支撑措施。 隔水排水法加设渠口横向支撑措施。对斗以下田间渠道一律 采用U型渠道断面 型渠道断面。 采用 型渠道断面。
3、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概况 、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实施以来,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实施以来,共完成干 支渠衬砌428km,改造建筑物 支渠衬砌 ,改造建筑物1300座,处理险工段 座 处理险工段210处, 处 改造泵站10处 增加支渠输水能力60.3m3/s,新增灌溉面 改造泵站 处。增加支渠输水能力 , 万亩, 万亩; 积13.7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 万亩 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30万亩;年均增产 万亩 16.4万吨,年平均节约水量 亿m3;因节水年均增加工 万吨, 万吨 年平均节约水量2.1亿 农业产值3.8亿元 亿元。 农业产值 亿元。
3、渠道水利用系数的确定 、
每公里渠道输水损失量S( 每公里渠道输水损失量 (m3/s·km)与入渠流量 关系为 )与入渠流量Q关系为 S=aQb = 渠道一次输水过程的渠道水利用系数η渠j为 渠道一次输水过程的渠道水利用系数 n 1 η 渠j = ⋅ ∑ (1 − a Q b − 1 ⋅ L ) i n i =1 式中: 渠道一次输水过程中第i时段的流量 时段的流量; 式中:Qi— 渠道一次输水过程中第 时段的流量; L — 渠道长度; 渠道长度; n — 渠道一次输水过程流量变化次数。 渠道一次输水过程流量变化次数。 N 年渠道水利用系数为: 年渠道水利用系数为: ∑1η 渠 j η 渠 = i= N 式中: 为一年内渠道过水次数 为一年内渠道过水次数。 式中:N为一年内渠道过水次数。
衬砌板 膜料等
α
r θ H
衬砌板 膜料等
α
θ
r H
图3
加横撑U型渠断面
图4
U型渠断面
型渠道断面设计要求见表2 (2)U型渠道断面设计要求见表 ) 型渠道断面设计要求见表
表2 U型渠水深 与半径r关系 型渠水深H与半径 关系 型渠水深 与半径
倾角α(度 倾角 度) r/H
0 0.65~0.72
5.7 0.62~0.68
型渠道断面接近佳水力断面, (1)特点: U型渠道断面接近佳水力断面,过流量和输沙能 )特点: 型渠道断面接近佳水力断面 力强、省地省材料。由于目前U型渠衬砌机械的限制 型渠衬砌机械的限制, 力强、省地省材料。由于目前 型渠衬砌机械的限制,目前主要 适用于流量小于3m3/s的渠道。U型渠道断面形式见图 和图4。 适用于流量小于 的渠道。 型渠道断面形式见图3和图 。 的渠道 型渠道断面形式见图 和图
11.3 0.56~0.63
16.7 0.45~0.56
(二)衬砌材料与结构
1、衬砌材料 、 陕西大型灌区渠道衬砌材料一般为砼板、膜复合结构, 陕西大型灌区渠道衬砌材料一般为砼板、膜复合结构, 一是现浇砼板下铺一布一膜土工织物;二是现浇弧底、 一是现浇砼板下铺一布一膜土工织物;二是现浇弧底、预 制板铺砌渠道两侧,下铺膜料。膜料一般利用厚0.25mm、 制板铺砌渠道两侧,下铺膜料。膜料一般利用厚 、 100g/m2的无纺布。 的无纺布。
(1)砼板的结构形式 )
一般采用等厚板,当渠基有较大冻胀、沉陷等变形时, 一般采用等厚板,当渠基有较大冻胀、沉陷等变形时, 也可采用其它板型。砼板设计标号见表3。 也可采用其它板型。砼板设计标号见表 。
渠道设计流量(m 渠道设计流量 3/s) <2 标号种类 强度( ) 强度(C) 抗冻( ) 抗冻(D) 抗渗( ) 抗渗(S) 强度( ) 强度(C) 抗冻( ) 抗冻(D) 抗渗( ) 抗渗(S) 强度( ) 强度(C) 抗冻( ) 抗冻(D) 抗渗( ) 抗渗(S) 寒冷地区 15 50 2 15 50 4 15 100 6 温和地区 15 2 15 50 4 15 50 6
1、弧底梯形渠道和弧角梯形渠道 、
(1)特点 )
①断面流速大、输沙能力强,对多泥沙水源引水有 断面流速大、输沙能力强, 水位高便于向下一级渠道自流输水; 利;②水位高便于向下一级渠道自流输水;③渠道断面 无尖角,不易形成冻胀力的应力集中, 无尖角,不易形成冻胀力的应力集中,且圆弧处为一反 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冻胀的不均匀性, 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冻胀的不均匀性,较梯形渠道 断面具有较强的抗冻性能; 断面具有较强的抗冻性能;④特别适宜于梯形断面的渠 道改造,且工程弧底梯形断面一般适应流量为2~ 弧底梯形断面一般适应流量为 ~8m3/s,弧脚 , 梯形断面适应流量8~ 梯形断面适应流量 ~20m3/s。梯形断面适应于设 。 计流量大于20m3/s,且原渠道难以改造成弧脚梯 计流量大于 , 形断面的渠道。渠道断面形式和结构见图1和图 和图2。 形断面的渠道。渠道断面形式和结构见图 和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