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第九章皮亚杰学派解读

合集下载

论述心理学各大流派和主要思想

论述心理学各大流派和主要思想

论述心理学各大流派和主要思想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

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构造主义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

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

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

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

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

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

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心理学史第九章皮亚杰学派共47页PPT

心理学史第九章皮亚杰学派共47页PPT
心理学史第九章皮亚杰学派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皮亚杰学派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皮亚杰学派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皮亚杰学派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皮亚杰学派”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皮亚杰学派亦称“日内瓦学派”。

当代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学派。

20世纪5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

主要继承欧洲广义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运用现代生物学、逻辑学和哲学知识,以研究儿童认知发展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儿童科学概念以及心理运算起源的实验分析,探索智慧形成和认知机制的发生、发展规律。

可追溯至约1921年皮亚杰在巴黎比内实验室进行的儿童智慧研究。

后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后改为教育学院)任实验心理研究室主任期间,集合一批志同道合者,如英海尔德、采敏斯卡、辛克莱、博维、格雷科、赛列里尔等人,形成该学派的基本队伍。

1950年其《发生认识论导论》(3卷)的出版标志发生认识论体系的建立。

1955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建立“发生认识论国际中心”,来自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者合作进行跨学科研究。

至1980年,该中心出版专题报告集37卷。

基本理论观点:(1)以发展认识论为基本理论。

包括智慧的本质论、儿童认知的发展观、发展的阶段理论及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等。

(2)智慧的本质即适应。

适应以某种基本结构(图式)的存在为前提,依赖有机体的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协调,使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

人在适应外部世界过程中,不断同化外界信息于自身的认知结构,并不断改变认知结构以顺应外界客观环境。

自动调节的平衡化机制是支配认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3)提出儿童认知发展观。

即儿童认知发展是在内外因互动作用中不断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过程。

生物成熟、物理环境(习得经验)、社会环境(社会经验)和平衡化(渐进平衡)是影响认知发展的四要素。

(4)提出发展阶段理论。

认为发展进程是一个个具有质的差异的连续阶段,前一阶段的结构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叠,各阶段与特定的年龄相联系。

《皮亚杰学派》课件

《皮亚杰学派》课件

辑思维、类比能力和如何解决问题。
3
具体运算期(7岁 - 12 岁)
具体运算期是儿童开始发展具体概念、
形式运算期(12 岁 - 成年期)
4
逻辑推理和操作思维的阶段。
在形式运算期,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 思维、推理和假设,并应用这些能力解
决复杂的问题。
五、发展驱动因素
适应
适应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驱 动因素,他们通过调整认知结 构和适应环境中的需求来实现 发展。
皮亚杰学派的理论构架和主要概念
皮亚杰学派通过研究儿童认知过程中的发展阶段 和结构,探索了儿童如何理解世界和构建知识的 方式。
三、基础概念
1 认知发展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思维方式。
2 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指儿童的思维模式和知识框架,它们随着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变化。
3 认知模式
皮亚杰学派提出了不同的认知模式,如逆向思维、反射思维和示意图,用于描述儿童在 认知过程中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四、发展阶段
1
意符前期(出生 - 2岁)
在意符前期,儿童开始通过感知和动作
前运算期(2岁 - 7岁)
2
与世界进行互动,形成基础的认知能力 和语言理解。
在前运算期,儿童开始表现出有限的逻
七、皮亚杰学派的争议
批评和反驳
皮亚杰学派的理论也引发了一些批评和反驳,特别 是对于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和理论的普适性有争议。
后续研究的意义
争议激发了更多后续研究,为认知发展和教育心理 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八、总结
皮亚杰学派的实用价值
皮亚杰学派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为我们认识儿童的 认知发展提供了有用的工具和视角。
研究的局限和发展方向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以叶浩生《心理学通史》教材为主,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心理学史著作,整理各章的重难点,浓缩了经典教材的
知识精华。第二部分,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心理学相关辅导资料,对叶浩生《心理学通
史》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读书笔记
和我看的第二版的书的内容都不太对得上,有些概念都不太对的上,不知道编制笔记的人是不是看着叶浩生
的书来提取的内容。
目录分析
3
第1章中国古代
心理学思想史
第2章古希腊罗
马时期的心理
学思想
1
4
第3章欧洲中世
纪和文艺复兴
时期的心理学
思想
第4章近代欧洲
的心理学思想
2
5
第5章科学心理
学的建立
3
第6章构造心理

第8章美国的机
能心理学
1
4
第9章行为主义
第7章欧洲的机
能主义心理学
2
5
第10章行为主
义的演变
感谢观看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及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及详解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及详解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及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及详解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及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及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及详解
12.1复习笔记
第20章认知神经科学
第21章进化心理学
第22章生态心理学
第23章文化心理学
第25章社会建构论
心理学
第24章女性主义心

心理学史教学大纲

心理学史教学大纲

《心理学史及流派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编号:0100882.课程名称:心理学史及流派3.总课时:58(75)4.总学分:4.0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6.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本科7.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向学生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在各个历史阶段,人们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认识和理解,介绍各种与心理学的发展有关的其他领域的发展,介绍各种重要的心理学流派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介绍心理学一些重要领域的发展,介绍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过重要贡献的思想家、心理学家以及其他重要历史人物的贡献。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1.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心理学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和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从而扩大心理学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评判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需具备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基础,同时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前人在心理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重大成就,前人对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各种争论及其发展趋势的预见,掌握心理学与相关学科在发展上的联系,了解西方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特点。

3.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每个学生轮讲一节内容,辅以讨论、观影等教学手段。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和各流派心理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的特点。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心理学的思想范畴及历史渊源,及其与西方心理学的融会贯通。

五、课外作业自学、总结复习等内容作业共4次。

六、课程考核1.考试方式:口试、论文、小组集体作业、专题报告、检查课堂笔记、开卷笔试、作业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3.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

七、参考书目《心理学史》(第2版),叶浩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1版),叶浩生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西方心理学史》(第1版),车文博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二、各章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第二节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第三节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一、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二、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整合力量三、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四、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的精神第四节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则一、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二、现在主义与历史主义【教学目的】1.了解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2.了解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难点: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理。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

三、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超越
(一)进一步区分了发展和学习 (二)发展并非必然是“全系统性的” (三)在许多方面改变了皮亚杰理论的面貌,体 现出“新”意
1.重新定义认知结构 2.认知结构的复杂性存在某种变异的“上限” 3.成熟因素普遍受到重视 4.各阶段结构变化的过程是所有新皮亚杰学派研究的重点
简言之,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的结构—建构 论和发展阶段论的基本思想都被皮亚杰学派继承 和保留。
二、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发展 柏斯卡· 莱昂内 罗比· 凯斯 卡米洛夫· 史密斯
(一)柏斯卡· 莱昂内的辩证结构论



新皮亚杰学派的开创者 有人认为他是日内瓦学派的反叛者
他完全接受了格式、认知结构、同化、顺应等概念,正是 这些概念体现了相互作用活动论的基本内涵。 虽然他始终将自己的理论视为对柏氏理论大厦的修缮,将 自己视为一个无论在追随皮亚杰还是在否证其理论时都受 到其思想巨大的后人,但是,他对心理逻辑结构的描述性 模式的批评,确实从壁垒森严的发生认识论心理学中闯出 一条新思路。
柏氏的辩证结构论和凯氏的控制结构论既保留了 传统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方面,又发展了传统皮亚 杰理论中那些过于静态、模糊或难以操作的方面, 同时还改变了皮亚杰理论中的某些假设。
(三)卡米洛夫· 史密斯的表征重述理论


《超越模块性—认知科学的发展观》
在书中,她既挑战了以福多为代表提出的先天模块论,也 挑战了皮亚杰的经典理论(特别是他的阶段论和结构观), 她积极倡导的,是一种关于儿童发展的先天后天相互作用 的动力论。 “心理的模块性”概念是由福多在1983年正式提出的,认 为人的心理是由遗传规定的、独立的功能“模块”构成的。 心理模块的四个特征:“领域特殊性”、“信息封闭”、 “不可通达”和“先天性”。 卡米洛夫· 史密斯以多幅模块的先天论为靶子,主张先天 后天相互作用。

叶浩生心理学史 皮亚杰理论PPT学习教案

叶浩生心理学史 皮亚杰理论PPT学习教案
第29页/共91页
第二个原因是受到生物学的启示。皮亚杰的研究 是从生物学开始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给了 皮亚杰以重要的启发。皮亚杰观察到,动物为了 适应生存的环境,可以导致形体的改变,以这种 观点解释认识的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在生活实 践中不断根据变化的条件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 以便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同客观条件保持一致。在 这里,无论是动物形体的改变还是儿童认知结构 的改变,都是在环境的作用下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所以,皮亚杰借用了生物学的这一术语来说明智 慧的本质。
皮亚杰曾反复强调:智慧就是适应,智慧乃是一 种最高形式的适应。
皮亚杰为什么要以适应来解释智慧的本质呢?其 原因有两个:一是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进化 论得到广泛传播以后,许多心理学家开始注重意 识的适应功能和意识对人类适应环境的意义和价 值。
第28页/共91页
皮亚杰接受了适应的观 点,认为不仅存在着生 理水平上的适应,在心 理水平上和在认识水平 上也存在着有机体对环 境的适应,有机体通过 同化与顺应,使认识与 环境协调一致。正是在 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人 类的认识得到不断的发 展和提高。
第14页/共91页
二. 皮亚杰理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图式 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图式(schema)
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但是这种结构并非解剖学 意义上的结构,而是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动作 也不是仅指行为的动作,它包括思维等认知的动 作,如运算等等。 个体所以能对刺激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是 由于个体具有能够应付这种刺激的思维或行为图 式。图式使个体能对客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使信息秩序化和条理化,从而达到对信息的理解。 个体的认识水平完全取决于个体具有什么样的认 知图式。
同化和顺应的图示:
第23页/共9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作 《儿童的语言和思维》(1924) 《儿童的判断和推理》(1924) 《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 《儿童智慧的起源》(1936) 《智慧心理学》(1947) 《儿童心理学》(与英海尔德合著,1966) 《发生认识论原理》(1970) 《心理学与认识论》(1970)


针对第一种缺陷,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的同事和学生对皮 亚杰理论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形成了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 ,即狭义的新皮亚杰学派。 针对第二种缺陷,世界各地的许多心理学家试图以信息加 工观点弥补皮亚杰智力发展理论的不足,借用信息加工的 模式和概念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内在机制,形 成了信息加工(或智力发展)的新皮亚杰学派,即广义的 新皮亚杰学派。
心理学两大分支——科学主义
内容心理学--德国 构造心理学--美国 机能主义--美国 古典行为主义--美国 新行为主义--美国 新的新行为主义国 皮亚杰学派--瑞士

第九章 皮亚杰学派
第一节 皮亚杰学派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
第二节 皮亚杰学派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皮亚杰学派的简要评价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思维的萌芽
(1)反射练习时期(0 ~ 1个月) (2)习惯动作时期(1 ~ 4、4.5个月) (3)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5 ~ 9个月) (4)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时期(9 ~ 11、12个月) (5)感知运动智力时期(11、12个月 ~ 1.5岁) (6)感知运动智力的综合时期(1.5 ~ 2岁)
第一节 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
二、皮亚杰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皮亚杰理论与结构主义的关系
心理发展的结构: 4. 平衡

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equilibrium) 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顺应以及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 来发展和丰富图式的过程。
第二节 皮亚杰主要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二、认知发展的机能 三、认知发展的特点和依据 四、认知发展的阶段 五、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皮亚杰主要理论 三.认知发展的特点与依据 (一)认知结构的特点
顺序不变性 独特性 转换性和不可逆性 连续性和阶段性

第二节 皮亚杰主要理论 三.认知发展的特点与依据 (一)认知结构的划分依据
运算:心理运算 四个特征: (1)内化的 (2)可逆的 (3)守恒的 (4)系统的

四.认知发展的阶段

1921-1925,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研究所主任,开始系统 研究智慧的发生; 1925-1929.纳沙特尔任教,在妻子的协助下,细心观察了 自己的三个孩子的成长; 1940年:任卢梭学院院长兼实验心理学讲席教授和心理 实验室主任; 1954年:被推选为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并任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局长; 1955年:在日内瓦建立国际发生认识论研究中心,并担 任该中心主任; 美国心理学会“卓著科学贡献奖”、荷兰伊拉斯谟奖、 国际心理学会“爱德华•李•桑代克”奖
二、皮亚杰学派的代表人物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
出生于瑞士南部小城纳沙特尔 自幼聪慧过人 1915年:纳沙特尔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 1918年:获得生物学和哲学双博士学位 1918年:苏黎世大学,荣格,精神分析 1919年:巴黎大学,病理心理学 1921年:进入比奈(A Binet)实验室工作 1921年:任日内瓦卢梭学院的实验室主任
2.前运算阶段(2~7岁)
(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
•象征性思维
(2)直觉思维阶段(4~7岁)
第二节 皮亚杰主要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心理发展:主客体相互作用
主体S 客体O
儿童心理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同化(assimilation) 顺应(accommodation)

第二节 皮亚杰主要理论 二.认知发展的机能

组织与适应:内在与外在 同化与顺应

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种类增加,内容丰富; 2. 同化:是个体以自己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为基础去吸 收新经验的过程,受原有图式的影响,促进图式范围的 扩大,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
第一节 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
二、皮亚杰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皮亚杰理论与结构主义的关系 心理发展的结构: 3. 顺应:即改变原有图式或建立一个新图式以容纳 一个新刺激的过程 改造原有图式,形成新的图式,使得图式发生质 的变化
第一节 皮亚杰学派概述
一、皮亚杰学派产生的背景 (一)哲学背景 康德哲学:理性主义;先验论(图式) 结构主义:感知场;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节性 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和布里奇曼的操作主义: 智慧是有机体内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operation--操作和运算
(二)科学背景 生物学:渐成论;同化和顺应 布尔代数、符号逻辑学和现代控制论 (三)心理学背景 欧洲机能心理学:心理、意识是有机体适应环 境的产物; 格式塔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整体性; 精神分析:荣格——自我中心
第一节 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
二、皮亚杰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皮亚杰理论与结构主义的关系
结构主义:感知场; 结构:整体性、转换型和自我调节性。
第一节 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
二、皮亚杰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皮亚杰理论与结构主义的关系 心理发展的结构: 1.图式 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
三、皮亚杰学派的发展


皮亚杰理论存在的缺陷一:皮亚杰完全把他的研究局限于 认知发展的纯理论研究,忽视了教育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也忽视了与认知有关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自我意识 和人格等)的研究。 皮亚杰理论存在的缺陷二:皮亚杰只研究了认知发展的宏 观规律,缺乏对认知发展的微观规律的研究;只强调认知 发展的普遍性,忽视了个体之间认知发展的差异性;仅以 抽象化和形式化的数理逻辑语言描绘认知发展,没有反映 认知发展的本质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