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共产主义
马克思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最伟大的理论体系之一,它的产生是在工业革命中,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革背景下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因此有人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同义词,但实际上,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和联系。
第一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增加,贫富差距加剧,消费资本动力衰退,社会生产已经足够全社会需要,但失业和贫困依然存在,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资产阶级通过剥削工人得到了剩余价值。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国家掌握和管理,物质财富可以公平地分配,减少了阶级和财富差距,从而实现了社会共同富裕。
第二步: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理论提供了基础,并把共产主义视为社会演进的最终目的地。
共产主义是指在所有国家消亡、货币制度废除、生产资料公有制得到实现的情况下,实现阶级消除、贫富差距缩小乃至消失的一种社会制度。
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依据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样地,每个人都可以从社会中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达到了人类的共同富裕和自由。
第三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联系尽管三者有区别和差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都强调社会的公共性、阶级斗争的存在,同时,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社会公平、阶级消灭、贫富差距缩小乃至消失。
它们的基本前提是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的自由人性,用自由人的方式建立新的异化自己的社会制度。
总之,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差异,但最终目的都是建立一种没有阶级压迫和财富差距的公正社会,并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的共产主义及马克思思想

中国的共产主义及马克思思想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不平凡的历程。
在这90年里,我们党仅仅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进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稳定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和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在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而广阔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只有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后,才真正开启了中国驶向现代化的历史航船。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奋斗,我们这条航船不仅开辟了通向现代化的正确航路,而且顺利地完成了一段航程,正向着胜利的彼岸加速前进。
那么,今后我们是否还需要中国共产党这个“舵手”掌舵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中国现代化的性质决定了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企图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实现现代化,是根本行不通的。
只有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新中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真正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现代化之路。
要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必须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观---读《国家与革命》有感

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观---读《国家与革命》有感发表时间:2018-03-19T15:23:55.050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下作者:王慧荣[导读] 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还在充分继承马克思国家思想的基础上独创性的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一致性,列宁关于国家观的论述是对马克思国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王慧荣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任何国家都是一定阶级的专政,这是国家的本质。
而列宁关于国家观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国家和革命》一书中,它是最完整最集中论述国家观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该书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反动国家观,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还在充分继承马克思国家思想的基础上独创性的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一致性,列宁关于国家观的论述是对马克思国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国家的本质列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吧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站在社会之上的力量来抑制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力量,就是国家”。
这一段话十分清楚的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这一问题的基本思想。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
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国家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组织的力量。
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它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以保障其在政治上也成为统治阶级。
马克思国家学说

马克思国家学说马克思国家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是马克思关于国家的思想体系。
这一学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和作用,以及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的形态与功能。
以下将对马克思国家学说进行论述,旨在分析其核心观点和思想内涵。
首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工具。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维护私有财产制度的稳定和秩序。
国家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来执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对无产阶级进行压迫和剥削。
其次,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论述了国家与政治的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是政治的产物,是政治关系的表现形式。
政治是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而国家则是这种政治斗争的结果。
国家不仅仅是政府的机器,更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马克思认为,政治权力的核心是拥有暴力机器的国家,而国家的本质就是占有和行使暴力的机构。
国家通过暴力手段来执行统治,压制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确保统治阶级的利益。
第三,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探讨了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的形态与功能。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不再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它将渐渐消亡。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享有充分的自由和平等,没有阶级之分,也没有私有财产制度。
因此,国家的存在就不再有实质意义。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以社会主义原则为指导进行社会组织和管理,形成一种无国家的社会形式。
此外,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也强调了国家的历史和发展进程。
马克思指出,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国家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
在历史上,国家的形态和功能不断变革,从古代奴隶制国家到封建主义国家,再到资本主义国家,每一次演变都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总之,马克思国家学说通过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国家与政治关系、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形态与功能以及国家发展历程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国家的实质和作用。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全世界无
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马
马克思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决心
克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获博士学位后,被聘
为《莱茵报》主编, 由于宣传革命民主主义
思
思想, 报纸很快被查封。后来,马克思来到
法国,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涯。因为宣传革命
卡尔·马克思 Karl Marx 1818.5.5-1883.3.14
——《一八七一年公社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七单元
过程
巴黎公社社员墙
巴黎公社社员墙:纪念1871年至1872年间在这里死去的巴黎公社社 员.这些人曾经为一个更公正的社会斗争过.并且拒绝向敌人投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七单元
物上发表文章,抨击资本主义制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七单元
创建者
②马、恩相识:
恩格斯不仅成为马克思 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 的战友,在经济上也给 予马克思很多支持。
马克思、恩格斯同工人交谈
巴 黎相 会
共同创办过《新莱茵》
1844年,马克思和 恩格斯在巴黎相会, 两人志同道合、一 拍即合。从此开始 合作。两个人伟大 友谊,成就了伟大 的科学社会主义。
巴黎公社,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七单元
过程
③5月28日, 资产阶级 反动政府 勾结普军 联合反扑, 公社失败。
保 卫
公
社
5月21日,在叛徒引导下,梯也尔政府军攻 入巴黎城内,巴黎公社战士进行了英勇的抵 抗。公社指挥部被迫迁到了拉雪兹神甫墓地。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社会主义的含义及特征社会主义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工人阶级革命,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形态。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享有权利平等、物质充裕、社会公平正义的条件。
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包括:1.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工厂、企业等归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个人或特定集团所有。
同时,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即按照个人的劳动贡献和能力来分配物质财富。
2. 经济计划和国家干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中央计划经济,即由国家或中央计划机构统一制定和管理经济发展的计划。
这种经济组织形式能够更好地调控社会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 无产阶级专政和群众路线: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即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机构代表全体劳动人民实行专政。
群众路线则是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确保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二、共产主义的含义及实现过程共产主义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经历一系列历史阶段和革命手段,最终实现阶级消亡、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大众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的特征主要包括:1. 阶级消亡和无差别分配:共产主义的核心目标是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剥削关系。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不再存在阶级对立,个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财富资源按需分配。
2. 自由发展和公有文化:共产主义社会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不受物质、经济条件的限制,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潜能。
同时,共产主义倡导开放、包容、公有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没有私人垄断和私有意识的束缚。
3. 国际共产主义和全球公平:共产主义追求国际社会的共同进步,倡导各国人民团结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公平公正。
马克思国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国家学说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国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一、国家起源与本质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国家的起源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分工和阶级斗争等因素密切相关。
国家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压迫和剥削被统治阶级。
在国家中,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机器实现对被统治阶级的控制,掩盖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二、国家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国家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经济基础决定国家的性质、形式和职能。
国家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是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中的反映。
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从而影响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三、国家与阶级斗争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中,国家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剥削。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国家的存在和变革都是为了适应不同阶级的利益需求。
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阶级斗争不断加剧,最终导致国家的消亡。
四、国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国家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国家会随着阶级斗争的演变而产生、发展和消亡。
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设想,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将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性,最终被消灭。
五、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意义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它揭示了国家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国家的角色和功能。
同时,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当代国家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马克思国家学说从起源、本质、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与阶级斗争的关系、与历史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对国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这一学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为理解国家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供了有力武器。
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国家学说,对于揭示现实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国家未来发展道路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ppt课件

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社 会
资比产过阶去级一在切历世史代上创曾造经的起全过部非生常产革力命还的要作多用,还……要资大产。阶级在肯它定的不资到产一阶百年级的的阶作级用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现
状
现成代赤的贫工者人,却贫相困反比,人他口们和并财不富是增随长着得工还业要的快进。步而上升,而工是人越来阶越级降日到本益阶贫级困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
马克思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决心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获博士学位后,被 聘为《莱茵报》主编, 由于宣传革命民主 主义思想, 报纸很快被查封。后来,马克思 来到法国, 宣传革命思想,马克思被普鲁士 政府开除国籍, 不得不在欧洲各国流亡, 马克思风趣地说自己是“世界公民”。
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 及作家,哲学家,马克 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世 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和领袖。
斗争 方式
只推有翻无资产产阶阶级级是而真建正立革自命己的的阶统级治。……其资余产的阶阶级级的都灭随亡着和大暴无工力产业革阶的级发命的展,胜而建利日是趋立同没无样落产不和可阶灭避亡级免…专的…政。无产阶级用暴力
2.《共产党宣言》意义
历史意义: ①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
恩格斯
恩格斯中学毕业后被父亲安排 从商,但他刻苦自学,学识渊博, 掌握了英、法等十几种语言,喜 欢读黑格尔哲学。他一边博览群 书,一边投身于革命运动中,以 笔代枪,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 抨击资本主义制度。
1.主要革命活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98-100,归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
(1)马克思在《莱茵报》 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救胖的”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形成及特征
国家的欺骗性——
公共利益
全体利益(Gesamtinteressen)
(Gemeinschaftliche Interesse)
(普遍形式)
特殊利益
(Besonderen Interesse)
(普遍实质) 单个利益(Einzelinteresse)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汶川地震救援时间表
2008年05月12日 14:28:地震发生 14:46:国家网站--新华网发布消息 15:50:总参谋部应急预案启动 16:00:因通讯中断,两架直升飞机派往灾区了解受灾情况 17:00:国家总理温家宝紧急赶赴灾区 18:28:派出武警四川总队和驻川武警某师的2900名官兵 18:44:成都军区、武警四川总队和驻川某师挥组已经进驻灾区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美国《华盛顿时报》5月27日发表文章,文章说,中 国对地震的反应令人吃惊。解放军和救援工作者准备 完善、装备齐全,并急于提供援助。为什么中国能对 这次灾难作出这么迅捷的反应,而美国则对“卡特里 娜”飓风作出那样的迟钝的反应,到目前为止,中国 也没有出现类似联邦紧急措施署前署长迈克尔·布朗那 样的人物,在应对飓风灾害时无所作为的他,因为反 受布什总统称赞“干得相当出色”而声名狼藉。
即自由意志为基础的。同样,法[Recht=权力=正义] 随后也 被归结为法律。” (《德意志意识形态》) (b)论证公式: “Recht=权力=正义” 公式的实质:统治阶级权力=法律=Recht=法=普遍的权利 (c)法律的程序平等,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平等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法律虚伪性的例证
“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 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 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形态》P31
四、社会发展与共产主义
“当分工一出现之后,每个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 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 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 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 该是这样的人。” (《形态》)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形成过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国家与 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一)在形式上,国家是“现实的个人”在生活过 程中形成的一种政治结构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注解:共产主义社会的意义在于他为人们自由发展提 供了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他愿意,他有可能 成为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而不是说他必须要 同时成为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四、社会发展与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
史性的而不是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 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 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 ,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 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形态》) 所以,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四、社会发展与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问题—“个体所有制”的重建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 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体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 一个否定。 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 定。这是否定的否定。 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 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 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体所有制 ”。
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的观点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
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 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 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 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 主义,等于人道主义。” 正是这段话,导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兴起。
四、社会发展与共产主义
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交往的普遍建立→生产力和共产 主义成为世界性的运动,而且必须成为世界性的运动 。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立即”同 时发生的行动才可能是经验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 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 ”(《形态》)
四、社会发展与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与共产主义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贵贤
Leviathan
“主权”是“灵魂”; “官员”是“关节”; “赏罚”是“神经”; “财富”是“实力”; “安全”是“事业”; “顾问”是“记忆”; “公平”是“理智”; “法律”是“意志”; “和睦”是“健康”; “动乱”是“疾病”; “内战”是“死亡”。
Plato
一、西方传统国家理论的嬗变
伦理的国家观
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 个政治动物。(《政治学》 第7页)
城邦……必然达到至善。( 《政治学》第7页)
Aristotle
一、西方传统国家理论的嬗变
神学的国家观
人天然是个社会的和政治的 动物……所以应当有与神的秩 序和自然的秩序相比较的政 治秩序。(《阿奎那政治著 作选》第104页)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二)在本质上,国家是一个
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国家的工具性 “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
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 且是新的桎梏” 。(《德意志 意识形态》) 国家对统治阶级从政治和经济 上都给予足够支持 右图(讽刺金融危机,美国政 府对民众不关心,只关心大财 团命运)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西方人永远不明白,解放军为什么不携带武器就进入 灾区!
西方人永远不明白,解放军为什么可以徒步强行军 21小时,在大雨和余震中前进了90多公里,两个多 马拉松的距离,到达后又立即投入救灾工作!
西方人永远不明白,解放军为什么可以把自己的口粮 全部留给灾区的百姓,宁愿自己不吃不喝!
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道 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 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现在我们正 在以迅速的步伐走向这样的生产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这些阶 级的存在不仅不再必要,而且成了生产的真正障碍。随着阶级的消 失,国家也不可避免的消失。以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 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 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
Aquinas
一、西方传统国家理论的嬗变
社会契约论的国家观
自然状态
让渡自己 部分权力
达成社会契约
一、西方传统国家理论的嬗变
社会契约论的国家观 (1)霍布斯
a)人对人是狼的战争状态 b)为了保存生命
Hobbes
一、西方传统国家理论的嬗变
(2)洛克
a)完备的自然状态 b)保护私有财产
阶级社会让人失去的是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人们 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自己,其自身的命运在 某种意义上是别人安排给他的。
四、社会发展与共产主义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 ,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 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 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 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 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形态》)
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 劳永逸的决定……应该做的……就是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 无情的批判”。《全》V1P416
四、社会发展与共产主义
否定的(负的)方法论 马克思不是肯定什么,而是不断否定,进而逐渐揭
开共产主义的面纱。这种方法表现出一种动态的 过程,因而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
(1)司各特 诉桑福德案:黑人不是公民 20世纪中叶,黑人地位才得以确认
(2)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 金钱主宰司法结果
(3)被捕后:黑人被判刑几率3倍于白人 司法中的种族歧视
(4)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中,黑人到目前仅有一位 法律机构中的种族歧视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形成及特征
(四)在发展趋势上,国家最终要为共产主义所代替
西方人永远不明白,为什么当地的百姓在看到解放军 后都知道自己有救了!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三)在合法性上,国家 通过选举制度和法律为其 合法性辩护
选举制度的欺骗性
① 表面公平竞选总统 ② 实质上财团支持 ③ “金钱铺就白宫路” ④ 投桃报李
烧钱的美国大选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a)法律是国家的合法性外衣 “好像法律是以意志为基础的,而且是以脱离现实基础的意志
Locke
一、西方传统国家理论的嬗变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 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a)财产公有 b)生产劳动 c )务农为本 d )重视学术研究
一、西方传统国家理论的嬗变
神自身在地上 的行进,这就
是国家。
黑格尔的国家理论
“由于国家是客观精神,所以 个人本身只有成为国家成员 才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伦 理性”。(《法哲学原理》 第254页)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形成过程
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问题,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 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 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 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的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 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 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 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 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