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第九章 9.3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之公路规划课件

设计交通量的推算: ① .根据年平均增长率推算: Nd=No(1+γ) ( n-1) ② .根据年平均增长量推算: Nd=No+ nΔ
3 .设计小时交通量: 远景设计年限主要方向标准高峰小时交通量(单向)。 ① .小时交通量:以小时为单位的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的主要依据。 ② .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年或一日中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2.通行能力的分类
l 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道交通条件下,一条车道上同型车流以相同的车速,保持 一定的间距,连续不断地在一个小时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流量。
l 可能通行能力:在一般道路交通条件下,每条车道以一定的车速连续安全行驶每小 时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l 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一定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道路 上某一路段可通的最大车流数。
7
(二) .设计车辆
1.概念: 车辆的几何尺寸、重量、性能直接关系到行车道宽度、弯道加宽、道路纵坡、行车 视距、道路净空等道路的基本参数。
2. 设计车辆的规定: (公路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路线设计规范》 .) 公路道路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见下表:
车辆类型
总长
总宽
总高
前悬后悬轴距小客车61.8
2.0
0.8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之 公路规划
1
道路的分类
1.公路(highway) :城市郊区以外、连接城乡间的较长道路。分国道、
省道、县道、乡道
2.城市道路(urban road) :城市范围内的道路,除承担交通运输任务外,
并能反映城市建设水平及建设面貌的布局风格。
3.厂矿道路
城市规划原理之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的规划布局

45
46
香港国际机场指挥塔
广州白云山机场指挥塔
47
48
四、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置
3、航空港的位置选择:浦东机场位置选择是否合理
用地条件
用地面积 用地平坦 工程地质
3—10平方公里 ,有发展的备用地 5—10‰
少占农田
净空限制:与城市建设的矛盾——高层建筑
49
50
四、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置
3、航空港的位置选择:浦东机场位置选择是否合理
避免噪音干扰
噪声强度分布范围是沿着跑道轴线方向扩展
故:机场跑道轴线方向与城市市区平行或与城市边缘相切,而 不宜穿过城市市区
对外公路交汇的地点或城市入口处设 40
上海公路路网示意图
41
四、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置
1、航空港的分类
按航线性质
国际航线机场、国内航线机场
按航线布局
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
42
43
四、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置
2、航空港的组成
飞行区:升降带、滑行道、停机坪 服务区: 指挥塔、修理库、候机楼
要运输方式之一。虽 然近年来航空与高速 公路有了很大发展, 但还不能取代铁路的 地位。
各国铁路的比较
7
8
二、铁路在城市中的位置
1、铁路线路
按轨距宽度分
标准轨距:1435毫米 宽轨: 1524毫米 窄轨: 1070毫米
中国部分地区
中国及大多数国家 前苏联国家、东欧国家 日本(不含新干线)、
36
三、公路在城市 中的布置
(6)公路与城市功能区相切
37
三、公路在城市 中的布置
(7)高速公路远离市 区并通过专用路与市 区相联
2013-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Code for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 planningGB 50925-201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4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42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925-2013,自2014年6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5.4.1、8.3.1、8.3.2、8.3.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11月29日前言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〇〇一~二〇〇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对外交通枢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上海市静安区铜仁路331号,邮政编码:20004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黄吉铭沈国平金忠民高岳张式煜纪立虎刘建成陶芳勤郭大忠胡永辉陈文辽钱少华谢靖怡汪铁骏张弘主要审查人:王静霞孔令斌蒋作舟龚正明文国玮潘海啸何志工钱林波张晓春蒋宗健蒋1锡佐1 总则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对外交通规划,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建设高效、便捷、安全、经济的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制定本规范。
对外交通9城市道路网规划

PPT文档演模板
对外交通9城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路网规划
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
n 混合式道路系统:在同一城市中存在几种类型的道路 网,组合而成为混合式的道路系统。
n 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是大城市发展后期形成 的效果较好的一种道路网形式。
对外交通9城市道路网规 划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8
对外交通9城市道路网规划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n 1. 城市道路的功能 n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n 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 n 4.道路网规划指标 n 5.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影响因素 n 6.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n 7.交通需求预测
PPT文档演模板
对外交通9城市道路网规划
1. 城市道路的功能
PPT文档演模板
n 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命脉,具有多种功能。 n 交通功能- 通(通行) n 达(进入) n 城市骨架功能-划分地块 n -建筑和用地的依托 n 管线设置功能-为城市管线提供埋设空间 n 环境景观功能-改善城市通风、日照 n -布置街道绿化,形成城市景观,展示城市风貌 n 公共空间功能-开展商贸、文化活动 n 防灾功能-避难道路,保证消防活动、救援活动 n -防火带
km/km2)
•城市用地总面积
n 城市干路网密度δ干为城市干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 积之比。
n 城市干道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n (a)城市干道网密度δ干
n
n δ干
•城市干道总度
•城市用地总面积 (km/km2)
对外交通9城市道路网规划
第九章 城市规划中的综合交通规划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 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 a)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 的分界线。 的分界线。 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 b)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 的通道。 的通道。 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 c)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 统和主要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统和主要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 a)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 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 b)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交通均衡分布
第九章
城市规划中的综合交 通规划和工程规划
第一节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二节 城市工程规划
第一节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一、基本概念
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和 1. 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 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及城 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 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 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 城区) 内的交通, 是指城市( 城市交通 是指城市 ( 城区 ) 内的交通 , 包括城市道 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 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 路交通为主体。 路交通为主体。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 的关系。 的关系。
城市交通规划方案

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第一章城市交通规划概述 (3)1.1 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 (3)第二章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 (4)1.1.1 问卷调查法 (4)1.1.2 实地考察法 (5)1.1.3 数据分析法 (5)1.1.4 其他方法 (5)1.1.5 交通流量分析 (5)1.1.6 出行方式分析 (5)1.1.7 出行时间分析 (5)1.1.8 交通分析 (5)1.1.9 需求预测方法 (5)1.1.10 需求预测内容 (6)1.1.11 需求预测应用 (6)第三章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6)1.1.12 规划背景 (6)1.1.13 规划目标 (6)1.1.14 规划内容 (6)1.1.15 发展目标 (7)1.1.16 发展指标 (7)1.1.17 优化交通结构 (7)1.1.18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7)1.1.19 实施交通需求管理 (7)1.1.20 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7)第四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8)1.1.21 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原则 (8)1.1.22 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内容 (8)1.1.23 城市道路系统设计的原则 (9)1.1.24 城市道路系统设计的内容 (9)1.1.25 城市道路系统优化的重要性 (9)1.1.26 城市道路系统优化的方法 (9)第五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0)1.1.27 引言 (10)1.1.28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的类型 (10)1.1.29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的优化策略 (10)1.1.30 引言 (10)1.1.31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布局原则 (11)1.1.32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布局结构 (11)1.1.33 引言 (11)1.1.34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类型 (11)1.1.35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规划原则 (11)1.1.36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规划实施策略 (12)第六章城市停车系统规划 (12)1.1.37 停车需求预测的重要性 (12)1.1.38 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12)1.1.39 停车设施布局原则 (12)1.1.40 停车设施布局策略 (13)1.1.41 停车管理政策 (13)1.1.42 停车管理措施 (13)第七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13)1.1.43 设计原则 (13)1.1.44 设计内容 (14)1.1.45 设施类型 (14)1.1.46 设施布局 (14)1.1.47 设施建设与管理 (14)1.1.48 政策目标 (14)1.1.49 政策内容 (15)1.1.50 政策实施与监管 (15)第八章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15)1.1.51 城市对外交通网络布局原则 (15)1.1.52 城市对外交通网络布局模式 (15)1.1.53 城市对外交通网络布局优化策略 (15)1.1.54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类型 (16)1.1.55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原则 (16)1.1.56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策略 (16)1.1.57 城市对外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17)1.1.58 城市对外交通发展战略措施 (17)1.1.59 城市对外交通发展战略实施策略 (17)第九章城市交通需求管理 (17)1.1.60 引言 (17)1.1.61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18)1.1.62 引言 (18)1.1.63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18)1.1.64 引言 (19)1.1.65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评价 (19)第十章城市交通环境保护 (19)1.1.66 城市交通污染概述 (19)1.1.67 城市交通污染来源 (19)1.1.68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20)1.1.69 加强城市交通污染治理 (20)1.1.70 强化城市交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20)1.1.71 评价体系 (20)1.1.72 评价方法 (20)第十一章城市交通规划实施与监管 (21)1.1.73 概述 (21)1.1.74 实施策略内容 (21)1.1.75 概述 (21)1.1.76 监管体系内容 (21)1.1.77 概述 (22)1.1.78 评价方法 (22)第十二章城市交通规划案例分析 (22)第一章城市交通规划概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部分 一 道路与交通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考虑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与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2、城市道路的规划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要求(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3)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缆、照明电缆通讯电缆、供热管道、煤气管道及地上架空线杆;应与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结合(4)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城市的通风道 ;减少车辆噪声影响;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与名胜古迹要加以保护3、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1)城市干路网类型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四种类型:方格网式、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1)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的性质相协调。
2)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
3)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用地面积率。
4)城市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
5)城市道路系统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6)城市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4、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1)交叉口距离道路类型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支路 设计车速(km/h)80 40-60 40 30 交叉口间距(m) 1500-2500 700-1200 350-500 150-250(2)道路网密度城市干路网密度 =城市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km/k ㎡)建议大城市选用4--6 km/k ㎡,中小城市选用5-6 km/k ㎡。
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km/k ㎡)城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总长度。
建议选用7--8 km/k ㎡左右。
(3) 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设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宽度又成为路幅宽度.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即为建筑不可逾越线,.但许多城市在道路红线外侧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增加绿化用地,并为将来道路红线向外扩展留有发展余地.项目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红线宽度(米)60-100 40-70 30-50 20-30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四部分,车行道又可以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停车道、避车道等;步行道又 称为人行道;分割带又有中央分隔带、车道隔离带、绿化分隔带之分。
交通工程学 PPT课件

(2)市区线路、郊区线路和对外交通线路应紧密衔接,并 协调各线路网的集疏能力。
(3)要考虑公交发展历史和线路的延续性,兼顾和利用已 有线路,综合协调新老线路之间的关系。
(4)公交线网还应对城市用地的发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其布局应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与城市用地规划范 围内主要客流的流向一致,促进城市发展。
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应根据其功能确定用地规模,取值可 参考表9-3。
4.中途停靠站规划
公交车辆的中途站点规划在公交车辆的起、终点及线路走 向确定以后进行,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公交出行路径选择的多路径概率分配法
⑵公交客流容量限制分配法
公交线网的客流分配采用容量限制法,比较符合公交实 际运行情况:在实际公交网络经营中,由于公交线路 的运力有限、站点停车容量有限及路段上其他车流的 运行干扰因素,会出现公交留站客流,尤其在高峰小 时。容量的限制使公交乘客无法选择那些直达但异常 拥挤的线路,而不得不选择次优级别的线路或选择换 乘线路。这些出行特性均能在容量限制分配方法上得 到体现。
⑵公交线路重复系数
对全市或整个规划区而言,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是指公共 交通营业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即有公交线路经过 的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之比值,在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 一般在1.25~2.5之间。对某一路段而言,公共交通线 路重复系数是该路段上设置的公交线路条数,综合考 虑公交线路的分布均匀性及站点停靠能力,一条道路 上设置的公交线路条数不宜超过3~5条。
2)证优法,又称验算法,是对一个或几个线网备选方案 进行分析评价,证实或选择较优方案。通常采用“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公交线网规划方案设计 与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1铁路在城市中的布局 9.3.2公路在城市中的布局 9.3.3港口在城市中的布局 9.3.4机场在城市中的布局
9.3.1铁路在城市中的布局
9.3.1铁路在城市中的布局
(1)铁路在城市中的走向 (2)铁路站场位置选择 (3)铁路枢纽在城市中的布局
铁路在城市中的走向
大城市则必须深入城市中心区 边缘,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在 2~3公里左右
规划:2000年,28万人; 2010年,43万人; 2020年,55万人
客运站的数量
大多数城市只设 一个客运站,特大城 市、带形城市和因自 然地形(如山、河) 影响布局分散的城市 宜分设两个或以上的 车站。
客运站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关系
铁路线路在城市中的走向
避免铁路对城市的干扰的措施有 (4)适时改造原有的线路。
配合城市用地功能 分区,使铁路线在 分区之间通过
市区内,对城市 有严重干扰的线 路分别予以外迁 或拆除
铁路线路在城市中的走向
(5)在穿越城市的铁路两侧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以 绿化(车辆边缘距离绿化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0 米),减少车辆运行时的噪声、震动影响。
防 护 绿 地
(2)铁路站场用地位置的选择
客运站 货运站 编组站 各种专业站
①客运站
客运站的位置 服务对象是旅客,为方便旅客,位置要适中。 在中、小城市可以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
则必须深入城市中心区边缘,距城市中心的距 离在2~3公里左右,并与城市交通系统保持密 切的联系。
在中、小城市可以位于市区 边缘
公路方面,东新高速公路、广明高速公 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南部干线快速路 等高等级道路将引入车站。
新广州火车站落成后,届时广州将会有3个火车站同时 运客,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具体分工是:
新站主要停靠客运专线车,一般为高速直达车,中途
不停站或者少停站;
东站主要停靠广深线、京九和福建方向的列车;
老火车站保留的多为速度较慢、停站多、票价低的
专业性货运站,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
物集散点,一般应设在市区外围;
不为本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则应设在郊区,接近编
组站或水陆联运码头;
危险品(易燃、易爆、有毒)及有碍卫生(如牧畜货场)
的货运站则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还应与其主要 使用单位、储存仓库布置在城市同一侧,以免穿越市区。
客运站必须与城市的主要干道连接,直接地通 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车站、码头等)。 要避免交通性干道与车站站前广场的相互干扰。
客运站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关系
客运站深入市中心地下 地铁直接引进客运站
将国有铁路、 市郊铁路、 地铁、公共 汽车终点站 以及相关服 务设施集中 布置在一幢 大楼里
广州火车站
广州火车站位于广州西北部的环市西路上, 交通十分方便。
线路,对于去中小城市的旅客而言,老站仍将是乘车首 选。
广州站:主要承担京广线、广茂线、广珠线、部分广 深线、少量武广客运专线始发终到旅客列车作业;
广州东站:主要承担广深线、京九线、漳龙线始发终 到旅客列车作业;
新广州火车站:主要承担武广客运专线、广珠城际轨 道和广深城际轨道始发终到列车作业。
②货运站
货 运 站 在 城 市 中 的 位 置
货运站与城市道路交通
货运站应与城市货运干道联系
货运站的引 入线应与城 市干道平行, 并尽量采用 尽端式布置 (a);
(b)引入线与城市干道交 叉,通道也与站线交叉.
货运站货运站与城市道路交通
货运站附近应有相应的市内交通运输站场、 设备与停车场,这些设施之间最好有专用 道路相连。
货运站的数量 一个货运站可承担年运量200~400万吨,一
般1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可不单独设立货 运站,中等城市一般设置一个综合性货运 站或货场,大城市可设一个或几个货运站。 有些城市还要设专业性货运站(如港湾站, பைடு நூலகம்油、煤等货站)。
货运站的布局
综合性货运站(特别是零担货物)一般应伸入市区接近货
源或消费地区;
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满足铁路线路的运营技术要求,如尽量 缩短距离、兼顾铁路专用线的布局
二是要尽可能避免铁路对城市的干扰。
铁路线路在城市中的走向
避免铁路对城市的 干扰的措施:
(1)布置在城市 外围。
(2)减少城市干
路与铁路之间的
交叉。
用地结构图
用 地 结 构 图
铁路线路在城市中的走向
(3)当过境车辆 较多时修建专用 迂回线路,使过 境车辆不进入市 区。
三层设有武广客运专线、广深港客运专线旅客候车厅,口岸进 站厅、城际换乘厅等,可以直接通过西广场外测的匝道上至该层。
地下一层为地铁进站、出站厅。
新广州站的“零换乘”完全可以保障市民 轻松乘车。
为了市民乘车方便,广州市轨道地铁2号 线、7号线等将于新广州站同期开工同期开 通,远期还将有广州地铁12号线和佛山地 铁3号线引入该站。
线、广珠城际轨道和广深港城际轨道始发 终到列车作业
在建筑功能设计上,车站共有三层,以及地下一层。
首层主要为武广客运专线的进站,广珠城际、广深港客运专线 列车的进站出站,地铁与城际轨道的换乘进出站口,口岸入境、 的士站、停车场等。
二层设有口岸进站厅及贵宾候车室等,可以直接通过东广场外 侧的匝道上至该层。
选址番禺钟村 石 壁,主要承担武 广客运专线、广 珠城际铁路及广 深城际铁路始发 终到旅客列车作 业
广州新火车站效果图
新广州站总投资130亿元(不含地铁),建成 后,共有15座站台28股道,相当于老火车 站的4倍。年发送旅客量近期为7800万人次, 远期为11600万人次,主要承担武广客运专
京广铁路是中国南北铁路交通主干线,连 接京沈、京承、京包、京泸、京原(平)、 石太、石德(州)、陇海(连云港-兰州)、 浙赣、湘黔、湘桂、广九等线。此外还有 广州至茂名的铁路干线-广茂铁路、广州至 汕头的铁路干线-广梅汕铁路
广州货运站南站:2005.6.9已关 闭,要建世界最大鲜活市场
广州新客站
广州货运站南站:2005.6.9已关 闭,要建世界最大鲜活市场
广州南站原隶属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是京 广线最南端的一个特等货运站。广州南站地处广 州市区西南部荔湾区黄沙隧道口,西濒珠江东接 市区,是一个特大的水陆联运综合性货运站,占 有珠江近900米河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