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医认为睡眠不足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哪些隐患

中医认为睡眠不足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哪些隐患

中医认为睡眠不足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哪些隐患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睡眠不足似乎成为了许多人的常态。

然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睡眠不足对身心健康造成的隐患可不容小觑。

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而睡眠,则是维持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重要环节。

当睡眠不足时,首先受到影响的便是人体的气血运行。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中医认为,夜间是人体气血归藏于肝的时间。

如果睡眠不足,气血无法得到充分的休养和归藏,就容易导致气血亏虚。

气血不足会使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头晕目眩、四肢乏力。

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月经量少等问题。

睡眠不足还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中医认为,白天阳气旺盛,人处于活动状态;夜晚阳气内敛,人需要休息以养护阳气。

长期睡眠不足,阳气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整和涵养,就会导致阳气虚衰。

阳气不足的人,往往会感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生病。

再者,睡眠不足对心的影响也颇为显著。

心主神明,睡眠不足会扰乱心神,使人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

长期下去,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中医有云:“心为君主之官”,心的功能失常,会影响到全身各个脏腑的正常运转。

对于脾胃而言,睡眠不足同样危害不小。

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为身体提供营养。

睡眠不足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脾胃虚弱,无法将食物转化为气血津液,进一步加重了身体的虚弱状态。

在情志方面,睡眠不足容易使人情绪波动,变得烦躁易怒、焦虑不安。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睡眠不足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

长期的肝气不舒,可能引发抑郁症、焦虑症等情志疾病。

从中医经络学的角度来看,睡眠不足还会影响经络的气血流通。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若经络不畅,会出现身体局部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例如,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胆经不畅,使人出现偏头痛、口苦等问题;影响膀胱经,可能会出现腰背疼痛等症状。

中医睡眠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中医睡眠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中医睡眠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关键信息项:1、中医睡眠医学的核心理论2、阴阳理论与睡眠的关系3、气血理论对睡眠的影响4、脏腑功能与睡眠的关联5、经络学说在睡眠中的作用11 中医睡眠医学的核心理论中医睡眠医学的理论基础源远流长,其核心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睡眠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整体平衡的调节。

111 整体观念在睡眠中的体现人体的睡眠状况与身体的整体健康状态息息相关。

当身体内部的平衡被打破,如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脏腑功能紊乱等,都可能导致睡眠问题的出现。

反之,睡眠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身体的各项机能。

112 辨证论治在睡眠问题中的应用中医在治疗睡眠问题时,不是单纯地针对睡眠症状进行处理,而是通过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辨证分析,找出导致睡眠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2 阴阳理论与睡眠的关系阴阳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也是理解睡眠的关键。

在中医看来,白天属阳,夜晚属阴,人体的睡眠与觉醒也与阴阳的消长变化密切相关。

121 阴阳平衡与正常睡眠当阴阳处于平衡状态时,白天阳气旺盛,人精神饱满,活动自如;夜晚阴气渐盛,阳气潜藏,人则进入睡眠状态。

阴阳的平衡协调保证了睡眠的正常节律。

122 阴阳失调与睡眠障碍如果阴阳失调,如阴虚阳亢、阳虚阴盛等,就会影响睡眠。

例如,阴虚不能制阳,导致虚火上炎,心神不宁,出现失眠;阳虚不能化阴,阴气过盛,使人困倦嗜睡。

13 气血理论对睡眠的影响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的充盈和运行正常与否对睡眠有着重要的影响。

131 气血充足与睡眠质量气血充足,心神得养,人则睡眠安稳。

若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容易出现多梦、易醒等睡眠问题。

132 气血运行不畅与睡眠障碍气血运行不畅,如气滞血瘀、痰湿阻络等,会影响心神的滋养和安宁,导致睡眠不佳。

14 脏腑功能与睡眠的关联中医认为,心、肝、脾、肺、肾等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否与睡眠密切相关。

中医睡觉原理

中医睡觉原理

中医睡觉原理
中医对于睡眠的原理主要基于其独特的阴阳五行理论和脏腑经络学说。

以下是中医关于睡眠的一些基本观点:
1. 阴阳平衡: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昼夜更替相呼应。

白天阳气旺盛,人清醒活跃;夜晚阴气上升,人进入休息状态。

当阴阳失衡时,可能导致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碍。

2. 脏腑调节:中医认为心脏(心藏神)与睡眠关系最为密切。

心的功能正常,人的精神状态就会稳定,从而有助于睡眠。

此外,肝、脾、肺、肾等脏腑的功能也与睡眠有关。

3. 经络流通: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能量通道。

气血在经络中流通,维持生命活动。

当经络畅通,气血调和,人的睡眠质量就会好。

反之,经络受阻或气血不和可能导致睡眠问题。

4. 情志影响:中医强调情志(如喜、怒、忧、思、悲、恐、惊)对健康的影响。

过度的情绪刺激或长时间的压抑都可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影响睡眠。

5. 饮食调养:中医还注重饮食与睡眠的关系。

适量的饮食有助于睡眠,而不当的饮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影响睡眠。

6. 环境因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此外,中医还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如遵循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总的来说,中医对于睡眠的原理是一个整体观念,强调身体、心灵、环境之间的和谐平衡。

当这三者达到平衡状态时,人的睡眠质量就会得到保障。

失眠与中医经络气血有关如何运用经络气血调理

失眠与中医经络气血有关如何运用经络气血调理

失眠与中医经络气血有关如何运用经络气血调理失眠是指在晚上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或早上早醒且难以再入睡的情况。

很多人都遭受失眠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中医认为,失眠与经络气血的不畅有一定的关系。

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运用经络气血调理来缓解失眠问题。

本文将介绍失眠与中医经络气血的关系,并提供一些运用经络气血调理的方法。

一、失眠与中医经络气血的关系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通过气血和体液相互联络的网络系统,贯穿于整个身体。

它们不仅传递着气血养分,也是人体内部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

如果经络出现阻滞或不通畅的情况,气血运行受到影响,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包括失眠。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多与心、肝、脾三个脏腑的功能紊乱和气血不足有关。

心主神明,若心血不足或心火亢盛,可导致入睡困难、多梦、夜间易醒等失眠症状。

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易导致怒躁易怒、多梦、入睡困难等失眠表现。

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可导致思虑过度、胃口不佳、体倦乏力等,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二、经络气血调理失眠的方法1. 穴位按摩按摩适合的穴位有助于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以下列举几个常用穴位:- 睡床穴:位于气海穴下方,足三里与足三里之间的凹陷处。

用拇指指腹轻轻揉动该穴位可缓解失眠。

- 心包经内关穴:位于手掌中央,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凹陷处。

轻拍或按揉该穴位可安神、舒缓情绪。

- 足厥阴肝经太冲穴:位于足背部足首与第二、三跖骨之间的凹陷处。

用拇指指腹旋转揉动该穴位可缓解失眠的症状。

2. 中药调理中药有助于调理经络、滋养气血,促进睡眠。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 夜交藤:有安神、纾缓焦虑的作用,适用于失眠引起的情绪不宁和多梦的情况。

- 酸枣仁:可养心安神、滋阴补血,适用于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

- 当归:有活血补血、调理经络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

3.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也是调理经络气血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几种适合的食材:- 黑豆:有益肾气、养心安神的作用,炖黑豆汤或煮粥可缓解失眠。

失眠从膀胱经论治

失眠从膀胱经论治

4・
张伟等 : 眠从膀胱经论治 失

背输》 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特定穴位 , , 与
则轻劲多力 , 自过其度 ; 髓海不足 , 则脑转耳鸣 , 胫眩
冒, 目无所见 , 怠安卧。 素 问 ・ 要精微 论》 懈 ”《 脉 日 :头者 , 明之府。 《 “ 精 ” 素问 ・ 集注》 所述 :诸 阳之 “ 神气 , 上会于头 , 诸髓之精 , 上聚于脑 , 故头为精髓神 明之府 。《 ” 备急千金要方》 所述 : 头者 , “ 人之元首 , 人神之 所注” 说 明脑为神府 。王清任 在《 , 医林改 错》 中对脑的功能作 了详细论述 , 将听、 说、 嗅、 记忆 都归于脑 ; 张锡纯在《 医学衷中参西录》 指出脑与心 的关系: 人之神明有体用 , 明之体藏于脑 , 明 “ 神 神 之 用 出于心 ” “ 之神 明 , 在心 与 脑两 处 , 明之 ,人 原 神
生活压力的增大 , 生活节奏的增快 , 失眠的发生率在 逐渐上升。笔者在临床治疗失眠症多年, 积累了一
定 的经 验 , 膀 胱 经 论 治 失 眠 , 常会 取 得 较 好 疗 从 常
睑开合 。膀胱经与心 肾关系密切 , 膀胱经与肾经相
表 里 , 过经 别和络 脉可 以调 节 肾脏 的功 能 , 膀胱 通 而 经 的经 别循 行直 接 与心 相 连 。膀胱 经循 行 “ 从颠 入
神 。元 神者无 思无 虑, 自然虚灵也 ; 识神者有思有 虑, 灵而不虚也。人欲用其神 明, 自脑达心, 则 不用 其 神 明 , 乃 由心 归脑 。后 来 有学 者 … 进一 步 提 出 则 ” 了神与脑、 、 心 五脏 的关系 :神明往来于心脑之路 , “
心气 入 脑 , 脑神 明相互 贯 通 , 为 统 帅 , 脑共 主 心 脑 心 神明, 主宰人体 生命 活 动 。五脏神从 属 于心神 , 脑之

睡眠问题与五脏六腑有何关系

睡眠问题与五脏六腑有何关系

睡眠问题与五脏六腑有何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睡眠质量的好坏对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你是否曾经历过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夜晚,或者在睡梦中频繁惊醒?其实,这些睡眠问题很可能与我们体内的五脏六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睡眠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平衡密切相关。

首先,我们来谈谈心脏。

心主神明,主宰着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如果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就容易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心血不足时,心神得不到充分的滋养,就会导致睡眠不安稳,容易惊醒。

而心火亢盛时,则会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问题。

肝脏与睡眠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如果肝气郁结,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到睡眠。

许多人在情绪压抑、焦虑或者生气后,会出现失眠的情况,这就是因为肝气不舒,扰乱了心神。

此外,肝血不足也会导致失眠。

肝藏血,血舍魂,当肝血不足时,魂不守舍,就会出现多梦、易醒、睡眠不深等问题。

脾脏在睡眠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就会导致气血不足,从而影响到心神的安宁。

比如,有些人在晚餐吃得过饱或者过于油腻后,会出现睡眠不佳的情况,这是因为脾胃负担过重,无法正常运化,导致气血不畅,心神不安。

而且,脾失健运还可能产生痰湿,痰湿内阻也会影响睡眠质量,使人感到困倦但又难以入睡。

肺脏与睡眠也有一定的关联。

肺主气,司呼吸。

如果肺气不足或者肺失宣降,就会影响到人体的气机运行,导致呼吸不畅,从而影响睡眠。

比如,患有慢性肺病的人,常常会因为呼吸困难而出现睡眠中断或者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

最后,肾脏对于睡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肾主藏精,精生髓,髓通于脑。

如果肾精不足,脑髓失养,就会出现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

而且,肾阴肾阳的平衡对于睡眠也至关重要。

肾阴不足时,容易出现阴虚火旺,导致心烦失眠;肾阳不足时,则会出现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睡眠不实等问题。

从_内经_谈_营卫_经络_睡眠_的关系_雎世聪_王黎_王军

从_内经_谈_营卫_经络_睡眠_的关系_雎世聪_王黎_王军
灵枢邪客篇还提出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41半夏秫米汤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者也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为后世流传的半夏秫米汤方中半夏辛温通阳祛邪降逆秫米甘寒能泄阳补阴特别是采用了甘澜水取其通达畅顺可调和阴阳充分体现了疏通经络交通阴阳的治疗原则
辽宁中医杂志 2014 年第 41 卷第 8 期
夜,故气至阳而 起,至 阴 而 止。”营 气 按 十 二 经 脉 的 循 行路线在脉中运行,起于手太阴肺,终于足厥阴肝,复 会于手太阴肺,其支别联系任督二脉与阴跷阳跷,一日 相会五十次,无昼夜之分。卫气则有三种运行方式,一 是卫气行于脉外,与营气并行; 二是卫气行于脉外,散 布于皮肤肌腠胸腹之间; 三是卫气的昼夜运行规律: 《灵枢·卫气行》论述为: 卫气昼行于阳,按足太阳膀 胱、手太阳小肠、足少阳胆、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手 阳明大肠的顺序循环运行二十五周; 夜行于阴,由手阳 明大肠通过 阳 跷 注 于 足 少 阴 肾,按 足 少 阴 肾、手 少 阴 心、手太阴肺、足厥阴肝、足太阴脾的顺序循环运行二 十五周之后,于平旦通过阴跷复会于足太阳膀胱。营 卫在脉内外感应、贯通的同时,各自运行五十周后于夜 半子时大会,交于手太阴肺经。
《灵枢· 大 惑 论》曰: “卫 气 不 得 入 于 阴,常 留 于 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 阴气盛,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曰: “厥气客于五 脏六腑,则卫气独行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 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 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 不瞑。”说的是由各种因素导致阳盛阴虚,营卫运行失 常,不能正 常 相 交 会 贯 通,导 致“目 不 瞑 ”的 结 果。 因 此,营卫运行失常也可导致平旦卫气不出阳,入夜卫气 不入阴分,出现多寐与不寐的睡眠问题。
·1642·

脏腑学说与气血(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1

脏腑学说与气血(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1
第二节
脏腑功能
概说
五脏功能 六腑功能
概说
藏象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
五脏六腑提要
一、藏象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
藏:隐藏,内脏 象:征象,形象。 藏象学说:以“象”观“藏(脏)”的学说。 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 以经络为纽带,以气血津液为媒介,以五行学说为 间架结构的一个整体。将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 及情感活动分归五脏而总统于心。

(水-阴)
4、功能结构:

消长平衡

心 肺 脾 肝 肾
阴 脏气-----脏血-----脏阴-----脏阳 心气 肺气 脾气 肝气 肾气 心血 肺血 脾血 肝血 肾精 心阴 肺阴 脾阴 肝阴 肾阴 心阳 肺阳 脾阳 肝阳 肾阳
功能结构
功能系统
5、功能系统:
脏—腑—体—华—窍—液—志 释义: 脏:五脏即心、肺、脾、肝、肾。 腑: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体:五体即皮、肉、筋、骨、脉。 华:五华即毛、发、面、唇、爪甲。 窍:五官即眼、耳、鼻、舌、口。 液:五液即汗、泪、涕、唾、涎。 志:五志即喜、怒、悲、思、恐。(惊、忧)
1气血关系2呼吸与血行心主血主持血液运行肝藏血储藏调节血量心主神志主宰精神活动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血液生成血液运行血液神志脾为生气之源上输谷气肺为主气之枢吸入清气肝藏血调节全身血液肺主气调节全身之气在肺相合化生宗气全身气机升降的道路气机升降气血运行调节气血运行肝肝藏血贮存血液调节血量脾统血统摄血液血循脉内母子关系水能涵木相互滋生精血互生相互制约藏泄互用肾先天生后天先天后天相互滋生脾后天养先天肾肾为主水之脏肾阳气化开合有度一心与小肠心心主血心火下降于小肠小肠化物心小肠小肠小肠化物清者上奉心肺化而为血二肺与大肠呼吸正常肺大肠气机调畅大肠大肠传导传导排便正常脾主运化为胃纳提供能源胃主受纳为脾运奠定基础脾主升清转输精气上输心肺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脾性恶湿脾喜燥则阳健而能运纳运相得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五肾与膀胱肾肾为水脏气化津液下输膀胱肾膀胱开合有度膀胱膀胱为水腑储存排泄尿液消化功能疏泄胆汁帮助消化精神情志肝胆相济勇敢乃成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与睡眠
• 心主血脉,神志活动必须建立在心血的 物质基础之上,心神依靠心血的充养。 正常情况下,心为神之居室,心气充、 心血足则神旺,神安居其位,统摄五脏 六腑,则生化有序,起卧如常。因此, 心对睡眠的作用与心的两大生理功能密 不可分
一.心对睡眠的影响
1.心神的宁静
• 神动于外则寤,神归其舍则寐。寐本于 阴,阴主夜,夜主卧,心静神安则人能 人寐。(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 若阳虚寒凝、气滞血瘀或痰浊凝聚均使血 脉运行不畅,心血因而瘀阻,或进而气血 不通。瘀血停滞会影响心神的潜藏,使神 不归舍而影响睡眠的安宁。也可因瘀血停 滞,新血不生,心神失养,脑气不接而出 现嗜睡、神游、梦魇等睡眠障碍
• 以上五方面对睡眠影响的共同点 在于心的气、血、阴、阳的变化 对心神宁静与潜藏所起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心神对睡眠起着 主导作用。

心与睡眠
• 心藏神,睡眠作为人体的生命活 动,是“神”的体现。人的精神 情志,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分属 五脏,更主要的由心来统摄,并 称为“心神”
• 睡眠与人的精神情志、思维活动 密切相关,精神情志的好坏直接 影响睡眠活动,也就是心所主的 “神”对睡眠起的主导作用,故 正常的睡眠有赖于心神的功能正 常
6.小肠与睡眠
• 心与小肠相表里,经脉互相络属,小肠 有病可循经上犯心君。例如小肠火上熏 于心可出现心烦、不寐、口舌生疮等病 理表现
• 若小肠功能失调,清浊不分,浊邪害清 ,则出现头目不利,眩晕耳鸣,心悸诸 症; 或清气在下,则出现腹胀肠鸣泄泻 诸病,均能影响睡眠
二.肺与睡眠
肺的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 气与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肺主 气,与呼吸功能有关,即肺主呼 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 生理功能之一。肺主一身之气, 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 经络之气的作用。肺主气司呼吸 功能正常,除了肺本身的生理功 能正常外,还与气道的通畅与否 有关。
肺的生理功能
2、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主宣 发,即肺脏具有向上、向外升宣 布散的生理功能。这种功能其一 是通过肺的气化,使体内浊气不 断排出体外。其二是使气血、津 液输布至全身;其三,宣发卫气 ,调节腠理之开合,通过汗孔将 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
肺与睡眠
• 肺对气的生成有重要作用,它通 过呼吸运动将脾转输的水谷精微 化为气,并调节全身气机,辅心 行血,肺的宣发和肃降又能将水 谷精微布散全身,上焦开发宣五 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 露之溉
1.肺气的充盛
• 肺气充盛,主气功能正常,则全 身气机顺畅,气血调和,心神活 动寓于气血中,亦得以正常运行 。魄神主要藏于肺气之中,依附 于精气出入,肺气盛,则精足魄 旺,出入有常,知觉灵敏,神志 聪明。
• 若肺气虚损,气的生成不足,或水耗过 度,升降出入活动减弱,神气随之衰退 ,表现为嗜卧、不寐、睡眠浅、多梦等
一.心与睡眠
心的生理功能
•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属火, 配合其它所有脏腑功能活动,起着主宰 生命的作用。“心者,君主之官。”
• 心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和主神志 两个方面。其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 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心的经 脉与小肠相连,互为表里关系。
心的生理功能
• 心藏神: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主, 为君主之官。中医把大脑皮层的神经意 识和思维活动归属于心,认为“心”能 统管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古人 虽知道“脑为元神之府”,并有“脑为 髓之海”的说法,但对大脑皮层的功能 还没有认识清楚,因而把这方面的功能 归之于心。当心的这一功能障碍时,就 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甚至精神错 乱、意识障碍。
• 悲忧过度导致的睡眠不安,就是因为它 使肺气不断消耗,神气不足,而在睡眠 中出现梦悲哭的情况
心的生理功能
• 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气 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心与 血脉相连,心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故 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都可以从脉搏 上反映出来。心血与气色密切相关,心 血足则面色红润光泽,故有“其华在面 ”之说。若心血虚,脉管空虚,则面色 苍白无华。心血瘀阻时血行不畅,故面 色青紫。
• 若阳热内扰,心阳充盛而不入阴分,心 火燔灼神明,神明为之躁动不安而不居 其室,精神情志则亢奋不宁,使人烦乱 ,难以安静入睡眠,或睡而不实、梦游 、多惊梦喜、畏惧不安
2.心气的鼓动与心阳的温运
• 神志活动要靠心气的鼓动与心阳 的温运来发挥功能。阳气充沛, 则人昼时神清气爽,夜晚神安入 眠。阳气不足时神志活动随之减 弱,使人精神萎靡不振,昏沉多 睡,惊悸不安
• 如果血亏或津伤均使阴液损耗, 阴不制阳,阳气妄动,此内生之 “虚火”扰乱神明,会影响睡眠 。其表现有烦热心悸,头目昏眩 ,夜卧不宁
5.心血的通畅
• 血的运行虽与心、肝、脾、肺诸脏相关, 但以心的作用为主导。血在脉管中流行, 脉舍神,心神依附于血而活动,心气充, 血脉和利,血运通畅,则神游行有序3 Nhomakorabea心血的滋养
• 阴血是心神的物质基础 • 阴血丢失过多或生成不足,都会
使心神失于滋养,神思衰弱,疲 乏欲寐 • 因血虚阴不敛阳,阳浮于外扰动 心神,神明不静而产生失眠心惊 、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
4.心阴的制约
• 心阴一方面有濡养心神的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制约心阳,使阳不 妄动,心神不受其扰,则人安卧
肺与睡眠
• 肺藏魄,魄属神气活动,发于心 而肺受之,由心所主。魄的功能 表现为“聪明知觉”,即人的感 官知觉(如听觉、视觉、冷觉、热 觉、痛觉、痒觉、肢体的运动、 啼哭、呼吸、咀嚼等)、记忆、思 想等。魂魄活动与睡眠规律相应 。心神、魂魄在夜晚固守,各归 其脏,保持安静状态,睡眠就深 沉
肺对睡眠的作用
睡眠与脏腑经络气血
概论
•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以 脏腑为中心,以精、气、血、津 液为物质基础,以经络为联系通 道,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
概论
•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功能之一,睡 眠活动由脑神所统,心神所主, 在脏腑功能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共 同完成的
• 睡眠活动是脏腑功能的体现,脏腑 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 睡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