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造口与回肠造口
肠造口[指南]
![肠造口[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fe17f5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c.png)
肠造口的类型及手术方式所谓结肠造口是指外科医生为了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如直肠癌、溃性结肠炎等)而在腹壁上所做的人为开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了肠造口。
其作用就是代替原来的会阴部肛门行使排便功能,实际上就是粪便出口的改道,对整体的消化功能影响不大肠造口的类型肠造口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类型,按时间可分为暂时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按部位可分为回肠造口、横结肠造口和乙状结肠造口等,按造口的方式可分为端式造口和袢式造口,按造口的形状可分为翻转形造口和平坦形造口。
回肠单腔造口术1.家族性结肠息肉病需行全结肠切除。
2.慢性广泛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不能耐受一期结肠切除,可先作回肠造瘘,待病情好转,再作切除。
3.重危或急性结肠梗阻病人,用以暂时解除肠梗阻。
回肠双腔造口术1.慢性广泛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不能耐受一期结肠切除,可先作回肠造瘘,待病情好转,再作切除。
2.重危或急性结肠梗阻病人,用以暂时解除肠梗阻。
3.回肠部分绞窄坏死或外伤性破裂,有严重休克、衰竭、不能耐受一期切除者。
横结肠造口术1.左侧结肠急性梗阻,暂不能根除,可作横结肠造瘘暂时减压。
2.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暂时减压,或晚期病例作为永久性人工肛门。
3.左侧结肠外伤性破裂,或结肠、直肠吻合不可靠时可作暂时减压,以保证愈合。
4.溃疡性结肠炎,病变限于左半结肠者,横结肠造瘘使粪便改道,解除对病变部位的刺激。
5.结肠、包括直肠切除术的第一期手术。
乙状结肠造瘘术是将乙状结肠近段移至左下腹壁,形成单口式造瘘。
常为永久性人工肛门,也有用作暂时性人工肛门的。
1.直肠癌或肛管癌切除术后,或不能切除的直肠、肛管癌,作永久性人工肛门。
2.外伤性直肠破裂,作暂时性人工肛门(一般用乙状结肠袢式造瘘术)。
3.用于直肠的感染,狭窄及梗阻。
端式造口:端式造口大多是永久性造口,结肠端式造口常用来治疗直肠癌或肛门癌及无法恢复的直肠损伤(无法进行远端肠道的切除吻合术),而回肠端式造口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肠炎,家族性息肉病及结直肠癌。
回肠造口护理要点

回肠造口护理要点回肠造口是指将回肠从腹部带出形成的人工肛门,常用于结肠疾病、肠梗阻、肠瘘等情况下。
进行回肠造口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减轻不适,并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回肠造口护理的要点:一、术后早期护理:1.检查回肠造口周围皮肤,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或感染迹象。
2.定期更换造口袋:根据患者排便情况和造口袋的容量选择合适的更换时间,一般为24小时内。
注意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更换,保持造口袋封闭。
3.清洁回肠造口周围皮肤:每次更换造口袋时,用温水和中性洗液轻柔清洁回肠造口周围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物品。
4.保持回肠造口畅通:定期使用柔软的造口清洁棉棒轻轻擦拭回肠造口,移除粘附的分泌物,预防造口堵塞。
5.确保患者合理的饮食: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肠功能情况确定合适的饮食方案,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二、预防感染的护理:1.保持手部卫生:护理人员在处理回肠造口之前,必须充分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避免感染引入造口处。
2.温水清洗:使用温水和中性洗液清洗回肠造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3.防止感染扩散:避免将带有排泄物的造口袋或清洁用具接触到其他物体或表面,避免污染并传播病原菌。
4.观察感染迹象:及时观察回肠造口周围皮肤是否有红肿、局部温度升高、分泌物异常增多等感染迹象,并及时报告医生。
5.使用适当抗菌药物:如果出现感染迹象或医生建议,可以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必须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进行使用。
三、避免并发症的护理:1.预防肠梗阻:定期检查回肠造口是否有粘连、狭窄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避免肠梗阻的发生。
2.预防溃疡和皮肤损伤:定期翻身,平躺位时使用气垫床或床垫,保持回肠造口周围皮肤干燥,避免因湿度过度引起皮肤溃疡和损伤。
3.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注其心理需求,提供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适应回肠造口的生活方式。
四、定期随访和检查:1.定期复诊:定期随访回肠造口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如造影、内镜等,确保回肠造口的功能正常。
肠造口术

肠造口术2009-12-13 14:21:14來源:中山大学大肠癌网浏览:310次肠造口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腹壁切口上以排泄粪便或尿液。
口前,肠造口术是已经成为外科手术中最常施行的术式之一, 它是腹部外科急症临时性或疾病根治永久性的治疗措施,既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需要,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手段。
肠造口术在世界各地都得到广泛应用:美国每年结肠造口约10万人,至今己有肠造口75万人;英国每年结肠造口约有10 万人,回肠造口约1万人;香港每年约有7000〜8000例结肠造口患者;估计我国至今累计有100万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而且每年新增10万例左右。
需要进行肠造口手术的疾病有:低位直肠癌、肠外伤、肠坏死、肠梗阻、炎性肠病、吻合口痿、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膀胱肿瘤以及小儿先天性肛门闭锁、巨结肠和其他先天畸形等。
肠造口术根据LI的分为排泄粪便的肠造口术(即人工肛门)和排泄尿液的肠造口术(即尿路造口):根据造口控制性分为节制性肠造口术和非节制性肠造口术;根据造口位置分为经腹腔内肠造口术和经腹腔外造口术:根据用途分为永久性肠造口术和暂时性肠造口术;根据造口形式分为单腔造口术、双腔(祥式)造口术和分离造口术;根据造口肠段分为回肠造口术、盲肠造痿术、升结肠造口术、横结肠造口术、降结肠造口术和乙状结肠造口术。
一、术前准备(一)术前评估包括身体及精神心理两个方面的评佔。
(二)术前定位造口位置的选择应山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完成,如有造口治疗师则可山其单独完成。
(三)肠道准备肠道准备U的是为了去除所有粪便及尽量减少肠腔内细菌,以防止术后腹胀和切口感染。
(四)口服抗生素(五)其他术前常规准备包括备皮、皮试、备血、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以及原发、伴发疾病的术前处理。
二、常用肠造口术(一)乙状结肠造口术1.单腔造口术手术方法和操作步骤①造口位置:常选择的造口部位,可于脐与左侧骼前•上棘连线的内1/3处,也可于脐水平下3〜5cm、腹中线左侧3cm的腹直肌内。
结肠造口与回肠造口

结肠造口和回肠造口根据病因、手术 方式和位置等因素有多种分类方法, 如暂时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高位造 口和低位造口等。
造口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结肠造口和回肠造口的目的是将肠道的排泄物排出体外,以解决肠道梗阻、肠道穿孔、肠道炎症等问题,减轻患 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意义
结肠造口和回肠造口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能够及时解除患者的病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 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同时,对于一些肠道疾病患者,造口手术也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回肠造口在临床中的应用
回肠造口常用于肠道肿瘤、炎 症性肠病、短肠综合征等疾病 的手术治疗。
回肠造口能够解决小肠吸收不 良、腹泻等问题,改善患者营 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回肠造口有助于观察小肠功能 和病情变化,为后续治疗提供 依据。
结肠造口与回肠造口在临床中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要选择结肠造口或回肠造口。
腹胀与腹泻
心理压力
术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调 整饮食和药物,改善症状。
结肠造口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和不适感。寻求心理支持,与医护人员和 病友交流经验,有助于缓解压力。
03
回肠造口
回肠造口的手术过程
确定造口位置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 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
造口位置。
切除肠段
将病变的肠段切除,保 留健康的肠段。
术后处理
缝合伤口,放置引流管,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护理。
结肠造口的护理与保养
清洁与消毒
定期清洁造口周围皮肤,保持 干燥,避免感染。使用温和的 皮肤清洁剂和保湿霜,保持皮
肤健康。
更换造口袋
造口

释义造口”即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对肠管进行分离,将肠管的一端引出到体表(肛门或尿道移至腹壁)形成一个开口。
目的主要是使肠道或泌尿道排泄物的输出,达到行肠道减压、减轻梗阻、保护远端肠管的吻合或损伤,促进肠道、泌尿道疾病的痊愈,甚至挽救病人的生命。
流行病学(让病人知道并不是只有自己在做造口,很多人都在做)造口的分类(图)肠造口(回肠、盲肠、横结肠造口多在右侧,降结肠、乙状结肠造口多在左侧)尿路造口造口位置选择患者自己能看到(躺、坐、立)足够的位置贴袋位于腹直肌内两侧造口高度1-2cm避开部位:骨突处、皮肤皱褶、疤痕、系腰带处、可能做切口的部位造口评估1、造口活力:颜色及外形(6-8周消肿)2、造口高度:理想高度1-2cm3、造口形状: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更换造口袋的步骤(图)1、取下旧造口袋(一手按住腹壁,一手从上往下撕造口袋)2、清洁造口周围皮肤(动作轻柔,擦干皮肤)3、测量造口大小4、剪孔(用手摩擦孔径周围)5、贴袋(注意不要粘到手上,从下往上贴,贴紧)6、封口造口护理的注意事项1、保持造口周围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盐水清洁,周围皮肤可以涂上紫草油或氧化锌软膏如果周围皮肤有糜烂,应及时喷上造口粉或溃疡粉。
2、避免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运动、喷嚏等,以免人工肛门脱出。
3、注意个人卫生,防止食物中毒等原因引起腹泻。
可以适当进食红薯、土豆等使大便成形。
4、剪孔时孔径比造口稍大1-2mm,用手把孔径内缘磨平。
5、贴袋时注意擦干皮肤。
6、5-7天更换一次造口袋;7、更换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撕破皮肤;8、造口水肿时(表现为肠黏膜褶皱消失,发亮)、用5%-10%高渗盐水湿敷。
9、造口黏膜有出血、变黑及周围有破溃、化脓或腹胀、腹泻时及时就诊。
造口并发症(图)造口出血:常发生在术后72h,多数是肠黏膜与皮肤连接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血处理:棉球压迫/溃疡粉外用/0.1%肾上腺素外敷/缝合结扎原因:造口器材摩擦疾病所致造口水肿表现为肠黏膜褶皱消失,发亮。
造口的护理

工作:一般造口患者术后半年可恢复原有 的工作,而且无需担心因造口而影响正常 的工作,但要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注意 劳逸结合,不要熬夜。泌尿造口睡前接床 边集尿袋,防止尿液过满,逆流影响肾功 能和粘贴的牢固性。
护理:
1.术后6~8周避免做增加腹压的工作 2.指导患者换袋技巧,选择合适的造口袋 3.指导患者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观察造口 粘膜颜色
4.可佩带腹带扶托,严重者可手术修补
脐周静脉曲张
原因:多因肝脏疾病而引起的门静脉压力增 高,造口粘膜暗红出血,有时会大量出血
护理:
1.仰卧,减轻门静脉压力 2.指导换袋及清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使 用硬底盘
4.造口的位置:记录造口的位置可以用右 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左下腹、伤口正 中或脐部来描述。
5.造口的类型:根据手术记录确认造口的 类型,如结肠造口、回肠造口、泌尿造口 等。
造口功能恢复的评估
1.泌尿造口:术后即有尿液排泄,最初的2~3天,尿液呈淡红 色,之后恢复正常黄色。
2.空肠造口:术后48小时后开始排泄,刚开始流出物呈透明或 深绿色水样,24小时约2400ml,需注意观察患者的水电解 质情况。
1.过度肥胖者要控制体重 2.情况不严重者可用凸面底盘,加用腰带 3.皮肤有损伤者可用皮肤保护粉或无痛保护膜 4.严重者可考虑手术重建造口。
造口脱垂
原因:
1.肠管固定腹壁不牢固 2.腹壁基层开口过大 3.腹压高 4.腹部肌肉薄弱 护理:
1.准确测量造口大小,掌握正确粘贴方法 2.指导患者了解肠梗阻和肠坏死的症状和体征 3.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消除增加腹压的因素 4.使用微凸底盘 5.发生嵌顿时须急诊手术
3.回肠造口:术后48~72小时开始排泄。特点:排泄物多、稀、 含消化酶;排泄物排出无规律;排泄物无臭味。
结肠造口与回肠造口课件

05
回肠造口的手术方法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手术前的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 身体状况和营养状况进行 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适 合进行回肠造口手术。
心理准备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 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 和预期效果,以减轻他们 的焦虑和恐惧。
心理准备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 他们了解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和可 能遇到的问题,减轻焦虑和恐惧。
手术过程
麻醉
手术操作
患者需要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确 保手术过程中无痛感。
医生将进行结肠造口的手术操作,包 括切除病变部分、处理肠系膜等。
造口位置选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 择合适的造口位置,确保术后护理方 便且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造口坏死
总结词
造口坏死是指造口周围的皮肤出现缺血性坏死,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详细描述
造口坏死可能与手术操作、血管损伤、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剧烈疼痛、皮肤发黑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及时清创、控制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严重时需重新进行手术处理。
04
回肠造口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观察病情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和腹部情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任何异常。
更换造口袋
定期更换造口袋,保持 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防止感染。
饮食调整
手术后需要调整饮食, 逐渐恢复肠道功能。
心理支持
术后继续给予患者及其 家属心理支持,帮助他 们适应身体和生活的变
肠造口的护理教案

肠造口的护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肠造口的定义、类型和目的。
2、使学生掌握肠造口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要点。
3、培养学生对肠造口患者的关爱和护理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肠造口的类型和特点。
(2)肠造口术后的护理操作和注意事项。
2、难点(1)如何正确评估肠造口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帮助学生克服对肠造口护理的心理障碍,培养关爱患者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肠造口的相关知识和护理要点。
2、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或视频演示肠造口的护理操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肠造口护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肠造口患者的图片或案例,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患者身上的肠造口是怎么回事吗?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进行护理呢?”(二)知识讲解(30 分钟)1、肠造口的定义肠造口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腹壁上以排泄粪便或尿液。
2、肠造口的类型(1)结肠造口:粪便排泄较为成型。
(2)回肠造口:排泄物多为稀便,且排泄量较大。
3、肠造口的目的(1)临时造口:用于肠道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如肠道梗阻、肠道损伤等,待病情恢复后可回纳。
(2)永久性造口:因疾病原因,如直肠癌等,需长期保留。
4、肠造口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造口的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2)肠道准备:术前清洁肠道,减少肠道内的细菌和粪便。
(3)皮肤准备:选择合适的造口位置,标记并清洁周围皮肤。
5、肠造口术后护理(1)观察造口:观察造口的颜色、形状、大小和高度,正常的造口应呈红色、湿润、有光泽。
(2)保护造口周围皮肤:及时清理排泄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使用皮肤保护膜和造口粉等。
(3)选择合适的造口用品:根据造口的类型、大小和患者的生活习惯选择合适的造口袋。
(4)饮食护理:术后初期应遵循少食多餐、易消化的原则,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与回肠造口的优缺点比较
1、结肠肠壁薄弱, 抗感染及愈合能力差;回肠肠壁较厚, 有较强的愈合及抗感染能 力
2、结肠造口在还纳后有更高的伤口感染率,而回肠造口还纳后肠梗阻的发生率更高 3、结肠造口患者生活烦恼更多来源于造口排泄物的气味,回肠造口的不适主要来自
造口护理
③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1)发生溃疡无法用造口袋隔开时,可直接使用水性明胶保护溃疡面; 2)皮炎使用激素乳膏减轻刺激烧灼症状; 3)皮肤出现红疹、破损、过敏时,向此皮肤喷洒造口粉; 4)局部皮肤真菌感染时局部喷敷抗真菌粉剂, 使用药物后间隔一段时间再贴造口袋。 5)患者发生接触性皮炎时,应首先确定致敏原,避免再次接触。造口袋频繁更换是造口周围皮肤损
⑤病人应在平卧位、站位、坐位、弯腰等姿势下都能看到造口部位。
造口定位
对于急诊手术、剖腹探查术等非标准手术,可同时定2 个或者2 个以上的位置,手术者视术 中情况进行选择,避免术中盲目定位带来的一系列护理问题及并发症。
造口护理
①造口的观察: 肠造口黏膜的正常颜色红色或粉红色,造口的颜色灰白或暗,严密观察,及 时处理。
于排泄物稀薄、量大、刺激性大所带来的造口及皮肤护理困难
造口定位
可于术前1 天用耐擦、耐水的油性记号笔或美兰注射局部,标出造口位置。 标准造口位置: ①造口位置应使病人自己能看清楚和便于自我护理; ②在右腹直肌脐旁处; ③脐上适合坐轮椅回肠造口的病人;
造口定位
④应利于佩戴造口器材,造口部位应避开瘢痕、皮肤凹陷、皱褶、浸润区、腰带处及骨骼隆 起处;
造口护理
⑥日常生活的康复护理:造口者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在身体状况恢复的情况下,肠造口者 可重返工作岗位,但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平时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 等;在性生活前双方除了要做好心理准备外, 还要做好造口检查工作,确保造口袋贴稳 妥、不渗漏。鼓励造口者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举办肠造口联谊会。
伤的主要原因, 理想更换频率是5~7 天1 次
造口护理
④造口袋的选择与使用: 术后早期应用一件式透明造口袋,以便观察造口情况;出院后为减少粪便 的恶性刺激,可用不透明的造口袋,腹壁切口愈合后,根据患者需要选择两件式口袋。术后早 期回肠造口的排出液为胆汁性液体,质稀,为流质样,且量多,并富含消化酶,呈弱碱性,对正常 皮肤的腐蚀、刺激性很强,一旦与皮肤接触, 1 h 内即可引起皮肤红斑、数小时即可引发皮肤 表面溃疡。
造口并发症护理
由于伤口位于造口旁,极易受排泄物污染,易感染,难以愈合,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 采用湿润愈合方法护理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愈合率高达94.47%。采用湿润愈合方法 护理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可以减少疤痕产生,减少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病 人的生活质量。
造口并发症护理
湿润愈合方法 无感染情况下选用无菌生理盐水, 将分离处及周围皮肤黏膜冲洗干净。如怀疑感染, 可选
结肠造口与回肠造口
1
2020/11/26
定义
治疗某些肠道疾病而在腹壁上人为开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 而形成了肠造口,其作用就是代替原来的会阴部肛门行使排便功能。
时间:暂时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 部位:回肠造口、横结肠造口和乙状结肠造口 方式:端氏造口和袢式造口 形状:翻转形造口和平坦形造口
造口护理
⑤饮食护理:回肠造口易造成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回肠造口的功能良好时,每天的排出量 为700 ml 左右,因此有较多的水分和盐的丢失。进食时掌握少食多餐的原则,进清淡易 消化饮食,多食蔬菜、水果,注意电解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及水分的补充。少进有异味 、产气多和有恶臭的食物,如葱、蒜、豆类。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发生腹泻。
造口护理
②造口袋的更换:造口开放后,有粪便时要用软布或软手纸轻轻擦掉,并用温水清洗造口周 围皮肤。如皮肤有破溃等现象,应及时清洗,撒上造口护肤粉,再用棉棒将多余的造口 粉清除以免影响造口袋的粘贴效果。皮肤不平坦需用防漏膏填平。每次更换袋时要保证 粘贴皮肤干燥、粘贴牢靠。底板剪裁应距造口周边2mm,粘贴时避免空气进入底板。
用对抑制杀灭肠道细菌比较有效的0. 2% 甲硝唑及庆大霉素冲洗。冲洗干净后擦干,分 离处填塞藻酸盐敷料或喷洒水胶体粉剂,然后在分离处涂防漏膏, 最后粘贴造口袋 。 底盘裁剪开口大小与突出的肠乳头大小一致,应能够遮盖分离处,避免粪便污染,促进 伤口愈合。
类型
低位直肠癌、膀胱肿瘤 肠外伤、肠坏死、肠梗阻、炎性肠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小儿先天性畸形等
适应症
结肠和回肠的解剖特点
结肠由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后向肠壁供血, 分支间吻合支较少, 依赖边缘动脉弓联结, 边缘 动脉弓非常贴近肠壁, 肠管损伤易导致相应血供受到影响;且结肠肠壁薄弱, 抗感染及愈合 能力差, 肠腔内含有大量半固态粪便, 是人体细菌密度最高的部分。
造口并发症护理
3) 皮肤黏膜分离 皮肤黏膜分离指的是造口黏膜与皮肤缝线处的组织愈合不良, 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
形成一个开放性的伤口。分离深度≤ 2 cm, 深达皮下组织, 且分离范围≤ 1/ 4 造口周径的 划分为表浅皮肤黏膜分离;深度≥2 cm, 深达肌肉组织, 分离范围> 1/ 4 造口周径直至全 周的分离为深层皮肤黏膜分离。
造口并发症护理
1 )造口肠管回缩 多见于攀式肠造口者,发生于术后4~10d。手术后1 周开始以指扩张造口,轻度狭窄可用指法扩 张造口每日2 次,直到能插入食指第二节为止。重度狭窄则需切除造口周围瘢痕组织,重新缝合 肠壁与皮肤边缘。
造口并发症护理
2) 造口周围粪性皮肤炎 由于造口术后肠道分泌物长时间浸渍造口周围皮肤所致的炎性变化。据报告粪性皮肤炎占 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22%,回肠造口患者有2/3 深受其苦。针对造口周围皮肤有炎性液 体不断渗出, 使用具有吸收渗液的护肤粉多次涂抹,同时在护肤粉的外层喷洒皮肤保护膜, 便于贴袋,同时阻断肠造口排泄物对皮肤创面的刺激,达到止痛的效果,促进上皮的愈合。 回肠内容物呈碱性,含有多种消化酶,腐蚀性强,可以选用1∶3 的食用白醋进行创面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