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回肠双腔造口与横结肠双腔造口的对比研究_崔伟
肠造口术

肠造口术2009-12-13 14:21:14來源:中山大学大肠癌网浏览:310次肠造口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腹壁切口上以排泄粪便或尿液。
口前,肠造口术是已经成为外科手术中最常施行的术式之一, 它是腹部外科急症临时性或疾病根治永久性的治疗措施,既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需要,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手段。
肠造口术在世界各地都得到广泛应用:美国每年结肠造口约10万人,至今己有肠造口75万人;英国每年结肠造口约有10 万人,回肠造口约1万人;香港每年约有7000〜8000例结肠造口患者;估计我国至今累计有100万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而且每年新增10万例左右。
需要进行肠造口手术的疾病有:低位直肠癌、肠外伤、肠坏死、肠梗阻、炎性肠病、吻合口痿、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膀胱肿瘤以及小儿先天性肛门闭锁、巨结肠和其他先天畸形等。
肠造口术根据LI的分为排泄粪便的肠造口术(即人工肛门)和排泄尿液的肠造口术(即尿路造口):根据造口控制性分为节制性肠造口术和非节制性肠造口术;根据造口位置分为经腹腔内肠造口术和经腹腔外造口术:根据用途分为永久性肠造口术和暂时性肠造口术;根据造口形式分为单腔造口术、双腔(祥式)造口术和分离造口术;根据造口肠段分为回肠造口术、盲肠造痿术、升结肠造口术、横结肠造口术、降结肠造口术和乙状结肠造口术。
一、术前准备(一)术前评估包括身体及精神心理两个方面的评佔。
(二)术前定位造口位置的选择应山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完成,如有造口治疗师则可山其单独完成。
(三)肠道准备肠道准备U的是为了去除所有粪便及尽量减少肠腔内细菌,以防止术后腹胀和切口感染。
(四)口服抗生素(五)其他术前常规准备包括备皮、皮试、备血、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以及原发、伴发疾病的术前处理。
二、常用肠造口术(一)乙状结肠造口术1.单腔造口术手术方法和操作步骤①造口位置:常选择的造口部位,可于脐与左侧骼前•上棘连线的内1/3处,也可于脐水平下3〜5cm、腹中线左侧3cm的腹直肌内。
改良盲肠插管造口与横结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对照研究

改良盲肠插管造口与横结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对照研究【摘要】目的比较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实行改良盲肠插管造口与横结肠造口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肿瘤外科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的行直肠癌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5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术中行改良盲肠插管造口术76例(试验组),同期行横结肠造口的患者76例(对照组),观察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和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术后实验组吻合口瘘发生率1.3%(1/76),对照组2.6%(2/76);实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1±2.8)天,对照组为(13.1±4.2)天,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使用改良盲肠插管造口术不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免除了常规行预防性造口的二次还纳手术,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直肠癌;吻合口瘘;盲肠插管造口术;横结肠造口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及分组纳入我科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直肠癌患者1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即:改良盲肠插管造口术组(试验组);横结肠造口(对照组)。
两组患者术前均经内镜和病理学诊断为直肠癌,记录患者病理分型、肿瘤大小,年龄,性别,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
1.2 手术方法以TME为标准术式:取截石位,腹部手术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TME,游离直肠肿瘤,于距肿瘤下方2cm处,以直角钳夹游离肠管,经肛门使用1:2000的洗必泰溶液对直肛进行冲洗,常规消毒直肠和肛管远端,以一次性弧形切割缝合器距肿瘤下方约3cm处离断肠管,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使用荷包钳线断肠管,充分扩张肛门,使用29号一次性管状吻合器重建消化道,保证吻合口无张力,且血供良好。
检查两切割圈是否完整,将生理盐水灌注在盆腔内。
通过肛门充气的方法检查吻合口是否渗漏,手术过程中放置腹腔引流管两根于骶前。
结肠造口与回肠造口

结肠造口和回肠造口根据病因、手术 方式和位置等因素有多种分类方法, 如暂时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高位造 口和低位造口等。
造口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结肠造口和回肠造口的目的是将肠道的排泄物排出体外,以解决肠道梗阻、肠道穿孔、肠道炎症等问题,减轻患 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意义
结肠造口和回肠造口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能够及时解除患者的病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 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同时,对于一些肠道疾病患者,造口手术也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回肠造口在临床中的应用
回肠造口常用于肠道肿瘤、炎 症性肠病、短肠综合征等疾病 的手术治疗。
回肠造口能够解决小肠吸收不 良、腹泻等问题,改善患者营 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回肠造口有助于观察小肠功能 和病情变化,为后续治疗提供 依据。
结肠造口与回肠造口在临床中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要选择结肠造口或回肠造口。
腹胀与腹泻
心理压力
术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调 整饮食和药物,改善症状。
结肠造口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和不适感。寻求心理支持,与医护人员和 病友交流经验,有助于缓解压力。
03
回肠造口
回肠造口的手术过程
确定造口位置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 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
造口位置。
切除肠段
将病变的肠段切除,保 留健康的肠段。
术后处理
缝合伤口,放置引流管,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护理。
结肠造口的护理与保养
清洁与消毒
定期清洁造口周围皮肤,保持 干燥,避免感染。使用温和的 皮肤清洁剂和保湿霜,保持皮
肤健康。
更换造口袋
18 例横结肠襻式造口的护理体会

18 例横结肠襻式造口的护理体会肠造口术是肛肠外科常用的手术, 临床上分回肠造口、结肠造口、单腔造口、双腔造口等, 其中以单腔结肠造口最多。
横结肠襻式造口为双腔造口,并多为永久性造口,由于改变了排便途径, 从隐蔽的会阴部移到腹部,且不能随意控制, 对造口者生理和心理有很大的影响, 给其家属增加了一定的负担。
正确的肠造口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 可提高术后生存率及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现将18 例结肠襻式肠造口病人的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我科1998 年1 月至2005 年12 月为18 例患者成功实施了横结肠襻式肠造口术。
其中男12 例, 女6 例, 年龄48~ 78 岁。
中位年龄57岁。
降结肠恶性肿瘤手术中无法切除12例,其他恶性肿瘤腹腔广泛转移致肠梗阻4例,降结肠穿孔2例。
2 护理体会2.1 造瘘口开放前的护理外置肠襻一般在术后2-3天开放,开放前期的观察护理:认真观察肠管颜色、血运及有无回缩。
如出现水肿,可用高渗生理盐水湿敷。
正常外置肠管应该红润、富有光泽,表面血运良好。
据报道,造口肠管坏死是大肠癌造口术后较多见的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47. 3%【1】。
若黏膜肿胀、回缩或紫绀、灰色或黑色并伴有恶臭分泌物,说明肠管血运障碍,表明有肠坏死,要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2.2 造瘘口开放后的护理2.2.1 心理护理:由于横结肠襻式造口多为恶性肿瘤病人,且多为永久性造瘘,进行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病人大多表现为抵触,恐惧、绝望,忧虑、紧张、不安的心理,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做好术前教育。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 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理变化, 与病人的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2,3】。
良好的护患关系可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增加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病人入院后, 我们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情况、病房环境设施、主管医生及护士、医疗技术水平, 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肠造口术的研究现状

结肠造口术的研究现状杨向东1 陈诗伟2(1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中国西部PPH技术培训中心,四川成都610015)(2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75)随着吻合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手术技巧的改进,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式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但改良Miles术目前仍是根治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的标准术式,其术后腹部永久性结肠造口将伴随患者的一生,造口质量的优劣将影响患者一生的生活质量。
而现代外科学对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观点,已从单纯追求“根除癌肿,挽救生命”的目标,改变为“根除癌肿,改善生命”的双重标准[1]。
改良Miles术后结肠造口若处理不当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我们应该最大可能减少结肠造口术的使用和改善结肠造口的节制功能。
一个良好的结肠造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适当的位置,便于患者自己进行日常护理;美观的外形,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社会形象;良好的排便功能,使患者能重新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无并发症。
同时我们的医学模式也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对于结肠造口的制作我们也应该采取个体化的方案,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性格特点、生活饮食习惯、工作环境甚至宗教信仰等。
这些都要求我们综合分析,制订周密的治疗方案,取得病人的合作,让一个完美的造口伴随患者走向新生活。
1 结肠造口术的概况所谓结肠造口是指外科医生为了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如直肠癌、溃性结肠炎等)而在腹壁上所做的人为开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了肠造口。
其作用就是代替原来的会阴部肛门行使排便功能,实际上就是粪便出口的改道,对整体的消化功能影响不大[2]。
造口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口或开口。
最早的造口术在十八世纪早期因为战争而施行的。
但严格意义上成功应用于临床的肠造口手术始于1793年Duret为一例先天性锁肛婴儿采用的选择性髂腰部结肠造口术,他将结肠系膜缝合固定在腹壁上,以防止造口退缩,手术获得成功。
手术讲解模板:横结肠双腔造瘘术

手术资料:横结肠双腔造瘘术
适应证: 横结肠双腔造口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横结肠双腔造瘘术
适应证: 1.不能切除的左半结肠癌或狭窄,伴有梗 阻者,需做永久性横结肠造口。
手术资料:横结肠双腔造瘘术
适应证: 2.伴有梗阻的左半结肠和直肠癌或狭窄者, 行切除术的术前准备。
手术资料:横结肠双腔造瘘术
适应证: 3.左半结肠有炎性水肿,吻合后估计吻合 口愈合不良或血循环欠佳者,做暂时性横 结肠造口。
手术资料:横结肠双腔造瘘术
注意事项:
3.腹壁切口缝合松紧要适当,过紧可影响 造瘘肠襻的血循环及引起排便不畅;过松 可引起肠脱出。一般以缝合后结肠旁能伸 入一示指较合适。
手术资料:横结肠双腔造瘘术
注意事项:
4.腹膜与结肠系膜缝合时,不要缝在结肠 壁上,以免结肠收缩时撕裂肠壁形成结肠 侧壁瘘,发生切口或腹膜感染。缝线除皮 肤外,都该用铬制肠线,以免因感染后形 成窦道。
手术资料:横结肠双腔造瘘术
手术步骤:
膜稍缝数针,以免肠襻膨出(以能在结肠旁插入一指为宜),但也不要太 紧,以免造成狭窄。肠壁上的肠脂肪垂可与腹膜缝合固定。切口两端的皮 肤和皮下组织,同样稍加缝合。造口部肠曲和切口周围用油纱布覆盖,外 加干纱布垫包扎(图1.7.3.2-4)。 5.如结肠胀气明
手术资料:横结肠双腔造瘘术
手术资料:横结肠双腔造瘘术
手术步骤:
1.在脐与剑突连线中点的右侧 做一横切 口,长约8cm,切断右腹直肌。进入腹腔 后,取出拟外置的右侧横结肠,沿横结肠 边缘剪开连着于该段横结肠的大网膜(图 1.7.3.2-1)。
手术资料:横结肠双腔造瘘术
手术步骤:
2.术者用左手捏住横结肠的系膜缘,右手用止血钳在肠系膜无血管区戳一 小口(图1.7.3.2-2)。 3.将1根玻璃管通过此孔,在玻璃管两头接上橡皮管(图1.7.3.2-3)。 4.切口两端的腹
图解手术回肠及结肠造口术

图解手术回肠及结肠造口术术式的选择在造口时有,有用小肠(ileostomy)和用大肠(colostomy)造设的不同。
另外,根据其形式有终末式造口(end enterostomy)和襻式造口(loop enterostomy)的不同。
终末式的多为永久性(permanent)造口术,而襻式的多为暂时的(temporary)造口术。
(1)回肠造口(回肠瘘)术①终末式加肠瘘造设术(end ileostomy)。
②襻式回肠造设术(loop ileostomy)。
(2)结肠造口(结肠瘘)术①终末式结肠瘘造设术(end colostomy)。
②襻式结肠造设术(loop colostomy)。
手术适应证1)回肠造口(1)终末式①因炎症性肠病而不得不作全大肠摘除时(不能作回肠直肠吻合和回肠囊袋肛门吻合术时)。
②属于家属性息肉病或者同时性多发性大肠癌的直肠下段癌,不能保留肛门时(不能作回肠囊袋肛门造设术时)③因Crohn 病、癌肿、外伤等所致的穿孔而切除回肠和回盲部,为计划重新吻合而作暂时性的造口术。
④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炎的第一期手术时为了不残留升结肠时(同时采用粘液瘘造设术)。
⑤制作尿瘘用的ileal conduit 时。
(2)襻式①作为回肠囊袋肛门造设术时的diverting ileostomy。
②回肠直肠吻合和结肠肛门吻合术时需要diverting ileostomy 时。
③结肠直肠吻合和结肠肛门吻合术时需要diverting ileostomy 时。
④作为小肠皮肤瘘手术前后的diverting ileostomy。
⑤因回盲部感染而需要diverting ileostomy 时。
2)结肠造口(1)终末式①直肠切断术(腹会阴式、腹骶骨式、骶骨腹式)。
②Hartmannn 手术。
③骨盆内全脏器摘除。
④因不能治疗的肛门失禁而需要作永久性人工肛门时。
(2)襻式①需要让远端吻合口部(结肠直肠肛门吻合和结肠肛门吻合时)。
结肠造口与回肠造口课件

05
回肠造口的手术方法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手术前的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 身体状况和营养状况进行 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适 合进行回肠造口手术。
心理准备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 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 和预期效果,以减轻他们 的焦虑和恐惧。
心理准备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 他们了解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和可 能遇到的问题,减轻焦虑和恐惧。
手术过程
麻醉
手术操作
患者需要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确 保手术过程中无痛感。
医生将进行结肠造口的手术操作,包 括切除病变部分、处理肠系膜等。
造口位置选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 择合适的造口位置,确保术后护理方 便且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造口坏死
总结词
造口坏死是指造口周围的皮肤出现缺血性坏死,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详细描述
造口坏死可能与手术操作、血管损伤、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剧烈疼痛、皮肤发黑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及时清创、控制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严重时需重新进行手术处理。
04
回肠造口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观察病情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和腹部情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任何异常。
更换造口袋
定期更换造口袋,保持 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防止感染。
饮食调整
手术后需要调整饮食, 逐渐恢复肠道功能。
心理支持
术后继续给予患者及其 家属心理支持,帮助他 们适应身体和生活的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undergoing anus -preserving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 at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 For temporary fecal diversion , 5 4 cases underwent double -barrel terminal
表 2 与造口相关的并发症
组别
n 出血 狭窄 坏死 回缩 脱垂 造口旁感染 造口旁疝 脱水1) 皮肤刺激
回肠组 54
1
1
0
0
Key words : Rectal Neoplasms / surg ; Double -Barrel Terminal Ileostomy ; Double -Barrel Transverse
Colostomy ; Comparative Study
CLC number : R 7 3 5 . 3
Document code : A
收稿日期:2011 - 06 - 06; 修订日期:2011 - 10 - 11。 作者简介:崔伟,北京军区总医院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结直肠癌基础与临床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于波 E-mail: yubo66@ 126. com
第 10 期
崔伟,等: 末端回肠双腔造口与横结肠双腔造口的对比研究
明显低于横结肠双腔造口组( 37. 5% ) ( P < 0. 05) ; 末端回肠双腔造口组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10. 0% ) 明显低于横结肠双腔造口组( 32. 0% ) ( P < 0. 05) 。结论 对于高危的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
推荐使用末端回肠双腔造口术来转流粪便。
[中 国 普 通 外 科 杂 志 ,2 0 1 1 ,2 0 ( 1 0 ) :1 0 9 8 - 1 1 0 0]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我院 2003 年 1 月—2011 年 1 月 间 收 治 的 直
肠 癌 保 肛 手 术 患 者 4 2 0 例 ,8 6 例 患 者 接 受 了 临 时 的 粪 便 转 流 ,指 征 包 括 : 高 龄 、合 并 严 重 内 科 疾 患 、术 前 新 辅 助 放 化 疗 、手 术 操 作 困 难 等 有 可 能 发 生吻合口瘘的高危患者。按造口方法分为末端回 肠双腔造口的患者 54 例和横结肠双腔造口的患 者 3 2 例 。 根 据 肿 瘤 的 部 位 、大 小 及 病 理 类 型 决 定 手 术 方 式 ,吻 合 的 方 式 包 括 用 吻 合 器 吻 合 、套 入 式 吻 合 、经 肛 门 内 括 约 肌 切 除 + 结 肠 套 叠 式 原 位 肛 门 重 建 ( ISR ) 术 ,两 组 临 床 资 料 及 手 术 方 式 均 具 有 可 比 性 ( 表 1 ) 。 术 前 充 分 告 知 所 有 患 者 ,并 签 署知情同意书。 1. 2 手术操作
第 20 卷第 10 期 2011 年 10 月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文章编号:1005 - 6947( 2011) 10 - 1098 - 03
Vol. 20 No. 10 Oct. 2011
·临床研究·
末端回肠双腔造口与横结肠双腔造口的对比研究
组别
n
回肠组
54
结肠组
32
P
性别
男
女
44
10
20
12
> 0. 05
表 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平均年龄
岁
I
62
12
65
8
> 0. 05
病理分期 II III IV 22 19 1 12 10 2
> 0. 05
手术方式
吻合器 套入式 ISR
28
18
8
21
10
1
> 0. 05
吻合口瘘( % )
5( 9. 3) 2( 6. 3) > 0. 05
those high -risk patients following anus -preserving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 .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2 0 1 1 ,2 0 ( 1 0 ) :1 0 9 8 - 1 1 0 0]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incidence of anastomotic leakage
( P > 0. 05 ) . The incidence of stoma -related complications of the double -barrel terminal ileostomy group
造 口 组 ( 32 例 ) ,比 较 两 组 患 者 的 一 般 资 料 和 与 造 口 及 造 口 还 纳 相 关 的 并 发 症 发 生 情 况 。 结 果 两 组 间
吻 合 口 瘘 的 发 生 率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 P > 0 . 05 ) ,末 端 回 肠 双 腔 造 口 组 造 口 相 关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率 ( 10 . 9 % )
崔伟,陈纲,左富义,孙亮,于波
[北京军区总医院 普通外科( 全军普通外科中心) ,北京 100700]
摘要:目的 比较末端回肠双腔造口与横结肠双腔造口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临时性
粪 便 转 流 的 直 肠 癌 保 肛 手 术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86 例 患 者 分 为 末 端 回 肠 双 腔 造 口 组 ( 54 例 ) 与 横 结 肠 双 腔
1099
吻合口瘘是结直肠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 一 ,可 导 致 患 者 死 亡 。 近 年 来 ,临 时 的 预 防 性 粪 便 转 流 可 降 低 直 肠 手 术 后 吻 合 口 瘘 的 发 生 率 ,起 到 保 护 远 端 吻 合 口 的 作 用 ,已 得 到 公 认[1 -2] 。 但 是 , 采 用 何 种 方 式 进 行 粪 便 转 流 尚 存 争 议 ,末 端 回 肠 双腔造口手术操作较横结肠双腔造口更加简单, 易 于 护 理 ,但 对 其 转 流 的 效 果 及 是 否 增 加 造 瘘 相 关的并发症尚存疑虑。本研究对比分析我科行末 端回肠双腔造口与横结肠双腔造口病例的的临床 资 料 ,以 比 较 末 端 回 肠 双 腔 造 口 与 横 结 肠 双 腔 造 口的优缺点。
末端回肠双腔造口于右下腹麦氏点做一直径 2 ~ 4 cm 的 圆 形 皮 肤 切 口 ,十 字 切 开 肌 肉 ,用 卵 圆 钳 将 距 回 盲 部 1 5 ~ 2 0 cm 处 末 端 回 肠 拖 至 腹 腔 外 ,支 撑 棒 穿 过 回 肠 系 膜 做 支 撑 ,在 对 系 膜 缘 将 回 肠 沿 肠 管 走 行 方 向 切 开 3 cm ,外 翻 与 皮 肤 缝 合 , 覆盖造口袋。横结肠双腔造口在脐与剑突连线中 点 右 侧 做 一 长 4 ~ 5 cm 横 切 口 ,劈 开 并 少 量 切 断 腹 直 肌 ,游 离 部 分 横 结 肠 ,提 出 切 口 ,在 横 结 肠 系 膜 无 血 管 区 戳 孔 ,置 入 支 撑 棒 ,切 开 对 系 膜 侧 结 肠 带 3 ~ 4 cm ,可 吸 收 线 外 翻 间 断 与 皮 肤 缝 合 ,覆 盖 造 口 袋 。 两 者 均 术 后 1 周 左 右 拔 除 支 撑 棒 ,1 2 周 左右来院行造瘘还纳术。 1. 3 统计学处理
ileostomy and 3 2 cases underwent double -barrel transverse colostomy . The general medical data and complica-
tions related to stoma and stoma closure of the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 Results No
86 例患者均经常规术前准备后行直肠癌保肛 手 术 。 手 术 操 作 遵 循 全 直 肠 系 膜 切 除 的 原 则 ,充 分解剖游离直肠至肛提肌平面。清除肠系膜下血
管 周 围 淋 巴 结 ,同 时 从 左 结 肠 血 管 以 下 离 断 ,必 要 时 可 保 留 1 ~ 2 支 乙 状 结 肠 血 管 ,再 使 用 吻 合 器 吻 合 、套 入 式 吻 合 、经 肛 门 内 括 约 肌 切 除 + 结 肠 套 叠 式 原 位 肛 门 重 建 ( ISR ) 术 等 方 法 完 成 胃 肠 道 重 建 ,骶 前 放 置 引 流 管 1 根 。
CUI Wei ,CHEN Gang ,ZUO Fuyi ,SUN Liang ,YU Bo
( General Surgery Center of PLA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Beijing Command of PLA ,Beijing 1 0 0 7 0 0 ,China )
( 10. 9% )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double -barrel transverse colostomy group ( 3 7 . 5 % )
( P < 0. 05 ) .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stoma closure of the double -barrel terminal ileostomy
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ouble -barrel terminal ileostomy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