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萱肖像油画作品(1)

合集下载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天安门前》· 孙滋溪· 1964年《公社书记》· 靳之林· 1974《千年土地翻了身》· 董希文· 1963年《春风杨柳》· 周树桥· 1974年《走合作化道路》· 高潮· 1959年《海岛姑娘》· 王霞· 1961《我们走在大路上》· 潘世勋· 1964年《奠基者》· 王宏剑· 1984年《矿大嫂》· 闫平· 1984年《渴望和平》· 王向明·、金莉莉· 1985年《杨靖宇将军》· 胡悌麟、贾涤非· 1984年《温暖的风》· 闫振铎· 1984年《春的脚步》· 鄂奎俊· 1984年《西沙之晨》· 何岸· 1979年《模范饲养员》· 韦启美· 1956年《通往乌鲁木齐》· 艾中信· 1954年《在激流中前进》· 杜键· 1963年《四个姑娘》· 温葆· 1962年《毛主席和亚非拉人民在一起》·伍必端、靳尚谊·1961年《渔港新医》· 陈衍宁· 1973年《针麻传统创奇迹》·汤沐黎·1972年《农机专家之死》· 邵增虎· 1979年《一九六八年X月X日雪》· 程丛林· 1979年【为什么】·高小华·1978年【舍得一身剐】·李斌·1980年《春风已经苏醒》何多苓 1981《青春》何多苓 1984年【我们这一代】·陈宜明·1984《1978年·夏夜》程丛林 1980《青春记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陈宜明·2009《永不休战》·汤小铭·1972年《铜墙铁壁》· 张自薿· 1972年《延安火炬》蔡亮,1960年《出击之前》· 何孔德· 1963年《拂晓》·肖锋,宋韧·1979年【南下】蔡迪安李宗海 1979年《贫农的儿子》蔡亮,1964年《方志敏-1935.1.29》蔡鸣王大为马志明苏翰宇· 2009《血衣》· 王式廓· 1973年《刘胡兰起义》· 冯法祀· 1957年《而今迈步从头》· 沈尧伊· 1976年《在党的“一大”会议上》· 陈逸飞、邱瑞敏· 1977年《红烛颂》· 立鹏· 1979年《战斗中成长》·秦大虎、张定剑·1964年《密云》· 钟涵· 1990年《壹玖肆玖》·白展望·2009年《1937-12南京》· 许江孙景刚崔小冬邬大勇· 2009年《黄河大合唱——流亡》· 詹建俊叶南· 2009年《黄河大合唱——奋起》· 詹建俊叶南· 2009年《黄河大合唱——奋起》· 詹建俊叶南· 2009年《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陈坚· 2004年【山村小店】·朱毅勇·1981年·《雨过天晴》·王大同·1979年。

油画人体200张东方姑娘的极致美

油画人体200张东方姑娘的极致美

油画人体200张,东方姑娘的极致美!授权转载自:艺术家传播网(ID:ysjcbw)世界各国女人外貌长相不一,中国女人也许不是最美的。

但是她们骨子里独特的东方气质,没有任何国家可以逾越。

不论姿态或者身材她们在油画里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信?这8位艺术家带你看过瘾!▼1郭北平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

2郭润文生于1955年,籍贯浙江。

198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198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助教班。

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造型学院院长,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郭润文《侧视女裸》100×60cm 2015年白色 2013年100×73cm半身女人体 2009年50×60cm撑着头的女裸 2012年80×50cm女人体 2009年40×45站立的女裸130×50cm 2004年模特儿154×96cm 2003年3靳尚谊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

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系。

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

原中央美院院长。

现为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作品名称:侧光人体年份:1988年尺寸:60cmx5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自然的歌年份:1983年尺寸:72cmx116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梳理年份:1990年尺寸:80cmx74.5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双人体年份:1983年尺寸:102cmx11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青春年份:1978年尺寸:100cmx65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背年份:2000年尺寸:55cm×45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宁静年份:1984年尺寸:60cm×5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提篮子的女人体年份:1978年尺寸:80cm×65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长发女人体年份:2008年尺寸:35cm×42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沉思年份:2004年尺寸:60×5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光头人体年份:2002年尺寸:65cm×53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坐着的女人体年份:1988年尺寸:100cmx80cm布面油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作品名称:沉思中的女人体年份:2002年尺寸:60cmx5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室内年份:1999年尺寸:65cmx5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侧坐的女人体年份:1981年尺寸:100cm×8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梦年份:1992年尺寸:53cm×65cm布面油画上海美术馆藏作品名称:仰视的女人体年份:2002年尺寸不详布面油画作品名称:坐在椅子上的女人体年份:1988年尺寸:60cm×5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看书的女人体年份:2008年尺寸:60cm×8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睡眠中的人体年份:2003年尺寸:25cm×34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凝思年份:1997年尺寸:55×73cm布面油画1992年作女人体休闲与幻想 2013年黑白旋律 2014年仿蒙克人物 2011年仿拉斐尔人物 2012年4杨飞云1954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郊区。

中国油画:史实系列画《紫禁风韵》(1)

中国油画:史实系列画《紫禁风韵》(1)

中国油画:史实系列画《紫禁风韵》(1)中国油画:史实系列画《紫禁风韵》(1)姜国芳《梦回紫禁城》三皇帝组画天子少主更衣、上朝、童心未脱组画大清皇后、大清卫士、皇家卫队组画大宴组画作品尺寸:215×370CM、197×96CM×2_2003 光绪遗恨组画作品尺寸:170×330CM_2006霸王别姬组画君臣图《角楼》《紫禁残雪》姜国芳《大宴》姜国芳《大宴》2 姜国芳《夜宴》姜国芳《奏折》姜国芳《听政》康熙作品尺寸:240X230CM_2007 《忠魂》江山风云作品尺寸:160X130CM_2008 开疆辟土作品尺寸:100X110CM_2005铁甲夕阳-姜国芳《李鸿章》《紫禁城内小时光》后妃图《大清皇后》孝庄下嫁《帝后》《盼》《期盼(圆)》《双凤呈祥》《御花园中》紫光阁《慈禧》洞房姜国芳的清宫油画:《远方母亲的召唤》房母子情深图姜国芳2011年作慈爱《母与子》《望子成龙》《文渊阁》姜国芳《少主更衣》姜国芳《童心未脱》姜国芳《中秋之夜》《除夕》幼主执掌图姜国芳《听政》小皇帝姜国芳宝座姜国芳天子少主童心《帝子》《上朝》姜国芳梦姜国芳皇太子《宫门》姜国芳远方的钟声姜国芳,1951年四月二十七日生于江西省,曾用名江乙。

当代著名油画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南昌人。

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留校任教。

1979年调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任教,1984年入中央美院油画系进修班学习,结业后仍回中央戏剧学院任教,现为教授。

1986年参加全国第六届美术展览,获北京一等奖,1990年参加阿曼举办的“国际青年双年艺术展”并获优胜奖。

1993年组织并参加“具象油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姜国芳,当代著名油画家,曾用名江乙。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南昌人。

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留校任教。

1979年调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任教,1984年入中央美院油画系进修班学习,结业后仍回中央戏剧学院任教,现为教授。

当代艺术家作品赏析.

当代艺术家作品赏析.
野菊与线装书长44cm宽54cm画面主体描绘桌上花瓶里的一束菊花右侧画面有潘玉良常看的中式函套线装旧书和一个烟斗左边绘有碟盘火柴前置香烟等居上海时即喜种植白菊花白菊花对潘玉良客居欧洲后更有一份特殊的意义
当代画家作品赏析
组员:成丹卉,周玉翠,赵怡
潘玉良
1895-1977。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 家,她是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花园的 第一人。她一生最大的荣誉是在1959年9 月,巴黎大学把它设置的多尔烈奖,给了 这位中国女子。 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塞夫先生作了 很准确的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 又赋于自己的个性色彩。他的素描具有中 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 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她的 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调 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 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 色韵生动。“ 潘玉良一生传奇色彩浓郁,电影《画 魂》才让她渐渐又浮现在大众的眼前。从 小妾到画家,辛酸与励志才为这世间打造 了以为如此出色的人物。
Thanks for listening
阎平
画家闫平,女, 1956月出生于山东省济 南市。1979年考入山东 艺术学院,1983年毕业 留校。1989年考入中央 美院油画创作研修班。现 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油画家学会理事、中 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 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徐 悲鸿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第 二工作室主持。
组画《三峡大移民》长200cm 宽800cm
“三峡大移民”展示了一个艺术家对世界的看法。这个看法如同围绕着三峡 所发生的一 切不幸的历史史实、被移走的人群、被拆迁的村落和发生在三峡的 家庭、个人的故事、 意识形态之争、历史之变一样地确凿和无奈、一样地诡异 和荒诞、支离破碎、无恩无怨 。一草一木、一禽一兽、一砖一瓦,构成了中国 当代艺术史中最令人难忘的画面,呈现出一个国家的伤口和一个艺术家的无言的 立场。

《女郎夏洛特》:拉斐尔前派画笔中的维多利亚女性

《女郎夏洛特》:拉斐尔前派画笔中的维多利亚女性

《女郎夏洛特》:拉斐尔前派画笔中的维多利亚女性作者:张静波许睿桐来源:《世界文化》2022年第05期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圣母的少女时代》(Girlhood of Mary Virgin,1848—1849)但丁·加百利·罗塞蒂19世纪中叶,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在英国成立之初,其创始人就倡导一种反学术的艺术倾向——将道德规范和现实主义融合于画笔之中。

此油画界的艺术运动最初由威廉·霍尔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1827—1910)、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1829—1896)和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发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追随者越来越多,最终随着爱德华·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1833—1898)的加入,学派从最初强调画作的严格精确性,慢慢转换为宣扬社会道德的象征性。

之后随着运动的发展,早期的拉斐尔前派,尤其是亨特时期所着迷的道德观念,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渐渐沦为次要了。

事实上,这三位艺术家之所以创立兄弟会(Brotherhood),是因为他们认为当代学院派艺术,已经变得过于矫揉造作,他们努力以早期意大利的艺术理念——“坦率表达和自然优雅的天真特征”来取而代之。

这种理念的风行,还涉及维多利亚时期著名文艺评论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所倡导的理念——对自然进行深入细致的、而不是一概而论的研究。

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1764))是该运动的创始人,他的讽刺版画激发了道德说教的灵感。

拉斐尔前派的画作主题因艺术家个人而有所不同,但往往又包含了诸如爱情悲剧或宗教主题等普遍性议题;同时,更多的艺术家也从过去和现在的文学作品中找寻到了艺术创作灵感。

八零画派美女画家—周丽萱人体油画作品欣赏

八零画派美女画家—周丽萱人体油画作品欣赏

八零画派美女画家—周丽萱人体油画作品欣赏周丽萱的油画,从一开始就受到古典绘画的影响。

这可能是个人偏爱使然。

此后又具备了进一步研究古典绘画技法的条件。

她到广州美院学习,受到广州美院教授们对宾加斯技法和依维尔技法的传授,得益匪浅。

············································································································································································································由于现在所使用的绘画材料与几百年前大不一样,运用与制作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现在作画时已无需受罩染一、二十次的劳累之苦,色彩系统也比过去丰富完善得多。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新面貌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新面貌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新面貌作者:师莉华来源:《美与时代·中》2024年第05期摘要:当代社会主流意识逐渐向国际化、都市化倾斜,艺术领域也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与传统技法,在绘画作品中广泛出现了现代化题材。

当代绘画作品中大量都市女性题材的出现反映出当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有助于创作者们以全新的视角去探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的新面貌,在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中呈现出新意境。

以庄道静绘画作品为例,探究当代工笔人物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新面貌。

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呈现反映出特定时代的审美理想与时代特征,以都市女性题材为背景创作的艺术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引起当代大众的共鸣,有助于在新的艺术潮流里重新审视大众内在的审美心理。

关键词:当代工笔人物画;女性形象;庄道静一、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发展概况(一)相关概念界定当代工笔人物画产生于20世纪,在当今社会主流艺术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一书中对“当代”一词中的概念界定是:“当代的意义,是指思想、意志和人的认识而言,排除了时间的观念……”[1]“当代”一词不仅是一种时间概念,而且对于研究社会及历史现象等具有划时代的指导意义,具体指某一历史时期内社会的思想文化较之前有所变化,大众的审美倾向及主体意识也随之改变。

“当代”一词更多地代表社会先锋意识与民族觉醒意识,它与时代变革、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审美倾向等具有密切联系。

(二)当代社会背景研究与女性题材多样性纵观几千年封建社会,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整体氛围笼罩下,男性所规定的审美规范始终左右着女性的审美意识。

这就导致了在绘画作品中女性长期无法作为主体人物出现,无法专注于内心世界与情感表达,更无法冲破传统束缚,只能在社会中承担着附属功能与次要功能。

唐代女性地位有所提高,这一时期,张萱、周昉等画家的女性题材画作,描绘女性梳妆打扮、踏春赏雪、捣练缝衣等场景,反映出女性的内心世界、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

a143期| 世界最著名的70幅美女人体油画赏心悦目

a143期| 世界最著名的70幅美女人体油画赏心悦目

a143期|世界最著名的70幅美女人体油画赏心悦目世界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

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也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给人以美的享受。

今天给大家分享,世界上著名70幅人体油画。

01《亚当与夏娃》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507年209cm×81cm (左)209cm×83cm(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这幅作品在表现风格上,明显受意大利画风影响。

每个人体都占满画面空间,成为可以独立的人体作品。

夏娃动作优美,富于舞蹈性,左手去摘树上被禁的“罪恶之果”,右手扶在树枝上,双脚一前一后,婀娜多姿,显示了女性的妩媚与青春活力;亚当带有明显的古希腊风格倾向,更内在,也更平静,左手捏着带叶的苹果,右手摆向后面。

亚当和夏娃互为呼应,夏娃脸部呈现出的微笑,反衬出亚当的内心惶惑。

02《沉睡的维纳斯》乔尔乔内1505年尺寸:175×108cm德国德累斯顿美术馆这幅画是乔尔乔内27岁时的作品。

画面背景为宁静的大自然,维纳斯柔和的体形、旺盛的生命力与纯洁的心灵被融合在一起,让人感觉到崇敬、高贵。

比例匀称的身体流露出一种纯真,人体弧线宛转柔和,右手枕入脑后,右腿弯在膝下,形成封闭的轮廓,有一种柔顺感。

画面坡度很小,丘岗宁静,起伏的线条与人体的轮廓相呼应。

乔尔乔内擅长表现美丽的人体和优美的大自然风景,色彩华丽、明暗关系柔和、色调流畅。

《沉睡的维纳斯》是乔尔乔内作品中最著名、最成熟的一幅,但是没有画完他就离开了人世,其弟子提香补上了画中的风景。

这幅画可算是文艺复兴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最具艺术魅力的一幅。

03《美惠三美神》巴龙·让·巴蒂斯特·勒尼奥1793年204cm×154cm法国卢浮宫藏勒尼奥的这幅三美神画,强调三位女性裸体组织在一起的形式意味:画家将他们描绘得身材修长,体态匀称,三种姿态分别显露女性身体曲线的和谐流畅,展示出一种生命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丽萱肖像油画作品(1)
周丽萱,1975年生于辽宁铁岭。

2001年入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学习。

2002年作品《戏剧人生》获广州美术学院第二届“王嘉廉优秀毕业创作奖学金”三等奖(广州美院)。

2005年4月有罗马艺术学院终身教授特劳蒂技法班学习。

广东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居广州,职业画家。

作品曾在《中国油画》,《中国当代艺术》,《艺术界》,《美术大观》,《美术学报》等刊物发表。

作品被国内外艺术界友人收藏。

周丽萱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较其他男性古典主义油画家而言,画家更强调画中人与画布外观众视线的交流。

这种交流并非或充满欲望、或带有诱惑、也许满是迷茫的人与人之间的眼神沟通;很多时候更像是夜晚昏黄的灯下一个美丽女孩对着玻璃窗看到里面映射出来自己的面容。

换句话说,就是女画家和画布上的自己的交流。

这种交流直接、无需掩饰,但又带有自我欣赏和一丝得意——即使面带忧色,也是很酷的那种pose。

周丽萱和她的古典主义油画
1971年,美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家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在《艺术新闻》上发表文章“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该文揭露了在男性为主宰的权力结构中,女性创作受限制的事实,被视为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的“开疆”之作。

这篇文章推出之际,正值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the second wave)兴起。

第二次浪潮与前不同,主要关注男女的差异,并探讨妇女因与男性有别而遭受的压迫以及压迫的历史根源。

诺克林指出:艺术并非个人感性经验的直接而个人的视觉的表达;相反,艺术生产包含前后一贯的形式语言。

这些语言符号系统需要通过教学、学徒制或长期的个人实习才能学成,而这个体制是将女性排除在外的。

具体来说,女
性没有进入艺术学院学习的权力,女性没有对裸体模特进行写生的权力,女性的艺术作品在十七世纪沙龙参展制度开禁前甚少有机会公开展出……于是,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便毫不足奇了。


诺克林的理论引发了人们在艺术史研究领域的深层思考。

四十年过去了,女性主义思潮从兴盛一时到渐渐退潮,如今人们可以更为冷静地思考女性主义和权力、政治之间的关系。

作为对诺克林理论的回应,有一个点值得关注:在当代社会中,当女性拥有了同等受艺术学院教育和写生训练的机会,当女性艺术家不受男性权力的制约而进行自由表达的时候,女性艺术家是否会选择古典主义——这一传统男权视角的语言系统来表现女性形象?如果会,那么女性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心态如何,画面中的女性又将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在当代,很难找到以古典主义语言为主要艺术手段进行表达的女性艺术家了。

可能的原因是这套语言的学习和训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极大的心血。

正是因为有女性主义的理论,女性艺术家在当代有其它更简捷有效的表达方式:她们可以绕开男性艺术家擅长的领域而成名。

周丽萱是笔者注意到国内为数不多的在传统男艺术家擅长的领域靠“硬功夫”进行创作的女性艺术家之一。

她艺术道路的选择和对古典主义油画中女性形象的看法无疑是研究女性主义退潮后当代女性艺术家创作道路的很好个案。

周丽萱出生于东北辽宁,白山黑水给了这位北方姑娘吃苦耐劳的天性。

在早年,周丽萱曾经以画画为生。

这样的经历给了她艺术道路重要的启示:要生存,就必须在创作的同时尊重市场,尊重公众的趣味但又必须适当保持自己的独立视角。

不是每个职业画家都能做到这样的平衡:很多人长于迎合、揣摩公众爱好而放弃了艺术作品最本质的独立精神,画中“媚气”十足,沦为商品画;也有人过于强调自我而丧失购买者,最后不得不放弃以绘画为生的职业。

后者也许是值得赞美的,如伦勃朗;但在现实的艰辛和潦倒面前,不是每个人都有像伦勃朗那样顽抗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周丽萱能健康地以绘画为职业生存到现在并越画越好,说明艺术家在画面上找到了一个公众趣味和个性自由之间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笔者看来,这个点就是女性视角下的古典主义女性形象。

“男孩认识到权力和力量与男性角色相联系,女性则赋予女性角色以美好的内涵(niceness)”,埃托奥在《女性心理学》②中如是说。

诚如诺克林所言,无论是达维特还是德拉克洛瓦,男性在古典主义绘画中的女性形象都是男性对于控制女性的欲望和想像,女性形象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美都是被男性观赏的对象;那在脱离了女性主义关于政治和权力的那些说辞之后,女性艺术家是否也有权利在画面上投射自身的美、并进行移情式的自我欣赏呢?
由于性别的限制,笔者无法体验女性心理中对女性容貌的欣赏与男性对女性容貌的欣赏之间有多大的交集,但“女为悦己者容”③的中国古语已然透露出一丝玄机:既然“悦己者”通过句读可以被解释为“喜欢自己的人”、“自己喜欢的人”和“自我取悦”三种,那么画面上出现女性较好的容貌,便是不管男性女性都皆大欢喜的事情了。

在笔者看来,周丽萱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较其他男性古典主义油画家而言,画家更强调画中人与画布外观众视线的交流。

这种交流并非或充满欲望、或带有诱惑、也许满是迷茫的人与人之间的眼神沟通;很多时候更像是夜晚昏黄的灯下一个美丽女孩对着玻璃窗看到里面映射出来自己的面容。

换句话说,就是女画家和画布上的自己的交流。

这种交流直接、无需掩饰,但又带有自我欣赏和一丝得意——即使面带忧色,也是很酷的那种pose。

作为他者的观众,在欣赏周丽萱的作品时,发觉自己无意间闯入了一个女孩的私密行为空间——好比坐在带反光玻璃的汽车里,发现一个美丽女孩正把自己眼前的玻璃当成镜子在自我欣赏,于是心跳加速屏息凝神——这样别致的审美心理构成了周丽萱作品的特殊性。

画家自己和观众对于画面女性形象互不干扰的双重欣赏使画家的作品获得公众认可的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精神的独立性,这一点让女画家在以画画为职业的道路上走得颇为顺畅。

进入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学习之后,周丽萱的艺术道路更为宽阔。

一方面,周丽萱加强了对古典主义油画技法的掌握。

边缘线的控制、人物皮肤色层的衔接、灰色调的把握……这些古典主义油画中经无数代人积累起来的经典语汇,正被女画家有选择地吸纳;诺克林所说的限制女性成为“伟大的女艺术家”的障碍荡然无存。

另一方面,女画家在美术学院的平台上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眼光,并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和当代艺术潮流对话。

女画家参加了罗马美术学院终身教授特劳蒂的特训班,进行了一系列当代绘画的尝试;近年又攻读硕士学位,在人文的高度上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

最近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作品《廻声》,便是画家在自己的艺术语言基础上加入理性思考的结果。

作为女性艺术家的创作生涯,周丽萱的个案远远没有结束。

当下,艺术家正以自己的视角在画布上进行更多样的尝试,也许未来的风格会产生更大的变数,但有理由相信,女性特有的直觉和周丽萱特有的耐力将使这位女画家成为艺术旅途的“长跑者”。

作为对诺克林女性主义理论之后的中国当代解答,笔者从周丽萱的个案中获得的启示是:在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在古典主义油画中呈现的出的女性形象的美好一面,存在被男性、女性和艺术家自我三方同时观赏的可能。

这种观赏不涉及权力与政治,认同美好的容貌,或许已经成为当代中国
社会审美的共识。

作者:吴杨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