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108式拳谱

合集下载

传统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

传统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

传统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第一段:01、预备式 02、太极起势 03、左棚式04、右揽雀尾 05、单鞭式 06、提手07、上势 08、白鹤亮翅 09、左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右搂膝拗步13、左搂膝拗步 14、手挥琵琶 15、左搂膝拗步16、进步搬拦捶 17、如封似闭 18、十字手第二段:19、抱虎归山 20、右揽雀尾 21、左棚式22、肘底看捶 23、左右倒攆猴 24、斜飞式25、提手 26、上势 27、白鹤亮翅28、左搂膝拗步 29、海底针 30、闪通背31、转身撇身捶 32、进步搬拦捶 33、上步右揽雀尾34、单鞭式 35、左右云手 36、单鞭式37、高探马 38、右分脚 39、左分脚40、回身左蹬脚 41、左搂膝拗步 42、右搂膝拗步43、进步栽捶 44、翻身撇身捶 45、进步搬拦捶46、右蹬脚 47、左打虎式 48、右打虎式49、右蹬脚 50、双探掌 51、双风贯耳52、左蹬脚 53、转身右蹬脚 54、进步搬拦捶55、如封似闭 56、十字手第四段:57、抱虎归山 58、右揽雀尾 59、斜单鞭式60、右野马分鬃 61、左野马分鬃 62、右野马分鬃63、左棚式 64、上步右揽雀尾 65、单鞭式66、左玉女穿梭 67、右玉女穿梭 68、左玉女穿梭69、右玉女穿梭 70、左棚式 71、右揽雀尾72、单鞭式 73、左右云手 74、单鞭式75、下势 76、左金鸡独立 77、右金鸡独立78、左右倒攆猴 79、斜飞式 80、提手81、上势 82、白鹤亮翅 83、左搂膝拗步84、海底针 85、闪通背 86、转身撇身捶87、白蛇吐信 88、进步搬拦捶 89、上步右揽雀尾90、单鞭式第六段:91、左右云手 92、单鞭式 93、高探马94、进步穿掌 95、转身单摆辗莲 96、上步指裆捶97、上步右揽雀尾 98、单鞭式 99、下势100、上步七星 101、退步跨虎 102、转身双摆辗莲103、弯弓射虎 104、进步搬拦捶 105、如封似闭106、十字手 107、合太极 108收势。

老架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战歌

老架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战歌

老架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战歌史文郁一式无极之式脚双重,全身放松乃静功。

二式起式开始手脚动,阴阳孕生静育动。

太极初招右捋式,捋臂拿肘含脚蹬。

三式四式捋后连变右抱球,摘肩掏心藏其中。

五式抱球变成揽雀尾,掤捋挤按四正生。

六式单鞭初现斜身举,鞭扫八面好威风。

七式鞭变鹞子来翻身,败中取胜诈招灵。

变成左捋来迎敌,功能乃和右捋同。

八式九式捋后连变抱球式,摘敌肩部掏敌胸。

十式引来白鹤来亮翅,阴阳二鱼在翻腾。

十一式初现搂膝拗步式,下搂膝脚上掌攻。

十二式手提琵琶亮门户,腋下藏花把门封。

十三式反复左右搂膝式,悟在插裆上取喉。

十四式再现正步搂膝式,拗步摇身藏后手。

十五式手提琵琶来献艺,剪手挫肘把门封。

十六式变成叉步抱球式,上压下挑含靠功。

十七式上步迎敌搬拦捶,猛似喷水一青龙。

十八式如封似闭招法巧,封敌钝肘插掌冲。

十九式变成十字来插花,有术无形变招凶。

二十式前斜搂膝拗步式,闪敌斜搂变在中。

二十一式后斜搂膝拗步式,闪敌防下裹钻掤。

二十二式变成抱虎归山式,双裹双砸含意重。

二十三式揽雀尾式二次现,正隅含招变意浓。

二十四式再次展现单鞭式,臂砸抽点悟意生。

变做白蛇来吐信,直扎咽喉取敌命。

二十五式二十六式肘底看捶来迎敌,下防上打把脸封。

二十七式变成倒撵猴上阵,阴阳插掌敌必中。

二十八式斜身弓步倒撵猴,撵中变招招更凶。

二十九式又现叉步抱球式,悟防悟攻抱中生。

抱球变做斜飞式,头顶拳挑威力增。

三十式三十一式鹞子二次来翻身,急翻臂砸暗含横。

三十二式再次出现左捋式,捋中育生膝前顶。

三十三式又变插招左抱球,阴阳虚实互变动。

三十四式白鹤亮翅拧腰战,上架下打肘顶中。

三十五式顺式搂膝拗步战,搂下打上掌按胸。

三十六式裹于海底捞针式,掌变裹挂钻劐拧。

三十七式顺式上步扇通背,双掌架推似山崩。

三十八式猛然转身撇身捶,防后破敌招法凶。

三十九式随后紧跟搬拦捶,拦敌发捶幽门中。

四十式抱虎归山来护身,肘钝拳砸育撞钟。

四十一式三现上步揽雀尾,招劲身步变化灵。

四十二式又见单鞭来展现,君悟单鞭多功能。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拳谱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拳谱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名称1、无极式;2、太极起式;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11、搬拦捶;12、如封似闭;13、豹虎推山;14、十字手;15、斜搂膝拗步;16、搂膝拗步;17、揽雀尾;18、揉球式;19、单鞭;20、肘底看捶;21、倒撵猴;22、撑掌;23、高探马;24、斜飞式;25、提手上势;26、白鹤亮翅;27、搂膝拗步;28、海底针;29、扇通背;30、撇身捶;31、进步搬拦捶;32、风摆荷叶;33、揽雀尾;34、单鞭;35、云手;36、单鞭;37、左右高探马;38、右起脚;39、左右高探马;40、左起脚;41、转身蹬脚;42、搂膝拗步;43、上步裹手栽捶;44、撇身捶;45、进步搬拦捶;46、左右高探马;47、二起脚;48、右打虎;49、双砸掏心捶;50、左打虎;51、中心脚;52、双峰贯耳;53、左右高探马;54、十字腿;55、退步搬拦捶;56、如封似闭;57、豹虎推山;58、十字手;59、斜搂膝拗步;60、回身三掌;61、揽雀尾;62、揉球式;63、斜单鞭;64、野马分鬃;65、玉女穿梭;66、风摆荷叶;67、揽雀尾;68、单鞭;69、云手;70、单穿掌、单鞭;71、展手燕形下势;72、金鸡独立;73、千斤坠;74、倒撵猴;75、撑掌;76、高探马;77、斜飞式;78、提手上势;79、白鹤亮翅;80、搂膝拗步;81、海底针;82、扇通背:83、撇身捶;84、进步搬拦捶;85、风摆荷叶;86、揽雀尾;87、单鞭;88、云手;89、左右穿掌;90、单鞭;91、高探马;92、转身单摆莲;93、指档捶;94、风摆荷叶;95、揽雀尾;96、单鞭;97、展手鹞形下势;98、上步七星;99、退步跨虎;100、转腰双摆莲;101、弯弓射虎;102、双撞:103、回身;104、搬拦捶;105、风摆荷叶;106、揽雀尾;107、单鞭;108、收式。

108式太极 拳谱

108式太极 拳谱

1.起式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 8.左搂膝拗步 9.右搂膝拗步 10.左搂膝拗步11.手挥琵琶12.左搂膝拗步 13.进步搬拦捶 14.如封似闭15.十字手第二节16.抱虎归山 17.肘底看捶 18.右倒撵猴 19.左倒撵猴 20.右倒撵猴21.斜飞势 22.提手上势 23.白鹤亮翅 24.左搂膝拗步 25.海底针26.扇通背 27.转身撇身捶 28.进步搬拦捶 29.上步揽雀尾 30.单鞭第三节31.云手(一) 32.云手(二) 33.云手(三) 34.单鞭 35.右高探马36.右分脚 37.左高探马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拗步41.右搂膝拗步 42.进步栽捶 43.翻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第四节45.右蹬脚 46.左披身伏虎 47.右披身伏虎 48.回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第五节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右野马分鬃 58.左野马分鬃 59.右野马分鬃60.揽雀尾 61.单鞭第六节62.左玉女穿梭 63.右玉女穿梭 64.左玉女穿梭 65.右玉女穿梭 66.揽雀尾67.单鞭 68.云手(一) 69.云手(二) 70.云手(三) 71.单鞭 72.下势73.左金鸡独立 74.右金鸡独立第七节75.右倒撵猴 76.左倒撵猴 77.右倒撵猴 78.斜飞势 79.提手上势80.白鹤亮翅 81.左搂膝拗步 82.海底针 83.扇通背 84.转身白蛇吐信85.进步搬拦捶 86.上步揽雀尾 87.单鞭 88.云手(一) 89.云手(二)90.云手(三) 91.单鞭 92.高探马 93.左穿掌94.转身单摆莲 95.十字蹬脚 96.右搂膝拗步 97.进步指裆捶 98.上步揽雀尾99.单鞭 100.下势 101.上步七星 102.退步跨虎 103.转身双摆莲104.弯弓射虎 105.进步搬拦捶 106.如封似闭 107.十字手 108.收势。

108式杨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108式杨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108式杨式太极拳动作名称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名称1、无极式28、海底针55、退步搬拦捶82、扇通背2、太极起式29、扇通背56、如封似闭83、撇身捶3、揽雀尾30、撇身捶57、豹虎推山84、进步搬拦捶4、单鞭31、进步搬拦捶58、十字手85、风摆荷叶5、提手上势32、风摆荷叶59、斜搂膝拗步86、揽雀尾6、白鹤亮翅33、揽雀尾60、回身三掌87、单鞭7、搂膝拗步34、单鞭61、揽雀尾88、云手8、手挥琵琶35、云手62、揉球式89、左右穿掌9、搂膝拗步36、单鞭63、斜单鞭90、单鞭10、手挥琵琶37、左右高探马64、野马分鬃91、高探马11、搬拦捶38、右起脚65、玉女穿梭92、转身单摆莲12、如封似闭39、左右高探马66、风摆荷叶93、指档捶13、豹虎推山40、左起脚67、揽雀尾94、风摆荷叶14、十字手41、转身蹬脚68、单鞭95、揽雀尾15、斜搂膝拗步42、搂膝拗步69、云手96、单鞭16、搂膝拗步43、上步裹手栽捶70、单穿掌、单鞭97、展手鹞形下势17、揽雀尾44、撇身捶71、展手燕形下势98、步七星18、揉球式45、进步搬拦捶72、金鸡独立99、退步跨虎19、单鞭 46、左右高探马 73、千斤坠100、转腰双摆莲20、肘底看捶 47、二起脚 74、倒撵猴101、弯弓射虎21、倒撵猴 48、右打虎 75、撑掌102、双撞22、撑掌 49、双砸掏心捶 76、高探马103、回身23、高探马 50、左打虎 77、斜飞104、搬拦捶24、斜飞 51、中心脚 78、提手上势105、风摆荷叶25、提手上势 52、双峰贯耳 79、白鹤亮翅106、揽雀尾26、白鹤亮翅 53、左右高探马 80、搂膝拗步107、单鞭27、搂膝拗步 54、十字腿 81、海底针108、收式。

老架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战歌

老架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战歌

老架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战歌史文郁一式无极之式脚双重,全身放松乃静功。

二式起式开始手脚动,阴阳孕生静育动。

太极初招右捋式,捋臂拿肘含脚蹬。

三式四式捋后连变右抱球,摘肩掏心藏其中。

五式抱球变成揽雀尾,掤捋挤按四正生。

六式单鞭初现斜身举,鞭扫八面好威风。

七式鞭变鹞子来翻身,败中取胜诈招灵。

变成左捋来迎敌,功能乃和右捋同。

八式九式捋后连变抱球式,摘敌肩部掏敌胸。

十式引来白鹤来亮翅,阴阳二鱼在翻腾。

十一式初现搂膝拗步式,下搂膝脚上掌攻。

十二式手提琵琶亮门户,腋下藏花把门封。

十三式反复左右搂膝式,悟在插裆上取喉。

十四式再现正步搂膝式,拗步摇身藏后手。

十五式手提琵琶来献艺,剪手挫肘把门封。

十六式变成叉步抱球式,上压下挑含靠功。

十七式上步迎敌搬拦捶,猛似喷水一青龙。

十八式如封似闭招法巧,封敌钝肘插掌冲。

十九式变成十字来插花,有术无形变招凶。

二十式前斜搂膝拗步式,闪敌斜搂变在中。

二十一式后斜搂膝拗步式,闪敌防下裹钻掤。

二十二式变成抱虎归山式,双裹双砸含意重。

二十三式揽雀尾式二次现,正隅含招变意浓。

二十四式再次展现单鞭式,臂砸抽点悟意生。

变做白蛇来吐信,直扎咽喉取敌命。

二十五式二十六式肘底看捶来迎敌,下防上打把脸封。

二十七式变成倒撵猴上阵,阴阳插掌敌必中。

二十八式斜身弓步倒撵猴,撵中变招招更凶。

二十九式又现叉步抱球式,悟防悟攻抱中生。

抱球变做斜飞式,头顶拳挑威力增。

三十式三十一式鹞子二次来翻身,急翻臂砸暗含横。

三十二式再次出现左捋式,捋中育生膝前顶。

三十三式又变插招左抱球,阴阳虚实互变动。

三十四式白鹤亮翅拧腰战,上架下打肘顶中。

三十五式顺式搂膝拗步战,搂下打上掌按胸。

三十六式裹于海底捞针式,掌变裹挂钻劐拧。

三十七式顺式上步扇通背,双掌架推似山崩。

三十八式猛然转身撇身捶,防后破敌招法凶。

三十九式随后紧跟搬拦捶,拦敌发捶幽门中。

四十式抱虎归山来护身,肘钝拳砸育撞钟。

四十一式三现上步揽雀尾,招劲身步变化灵。

四十二式又见单鞭来展现,君悟单鞭多功能。

杨氏太极拳108式口诀

杨氏太极拳108式口诀

杨氏太极拳108式口诀1、预备势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

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

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内里转。

按: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5、单鞭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

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

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

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

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8、左搂膝拗步重心不动腰右转,右手向下复后转,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重心右移左脚起,复向左转送左腿,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右掌向前推。

9、手挥琵琶势右脚跟步复下落,右手回手到胸前,左脚略动虚步落,左手前伸琵琶成。

稳住重心腰右转,右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传统杨式太极拳(大架108式)拳谱文字详解

传统杨式太极拳(大架108式)拳谱文字详解

传统杨式太极拳(⼤架108式)拳谱⽂字详解动作⽰范周宁(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说明:此拳谱是以起势和收势都⾯向正南为参照,如果起势站在不同的⽅向,此⽂中的⽅向作相应调整。

第⼀节1、起势。

⾯向正南,双脚与肩齐站⽴。

双⼿掌⼼向上慢慢托起⾄眼前,翻掌朝南,肘部下垂,⾝体微曲。

2、揽雀尾。

双脚不动,转腰,⾯朝东,双⼿随眼光转向东。

腰再转向南,双⼿呈抱球势,左脚抬起,脚尖着地,向东南30度迈⼀步,双⼿左捧,蹬右腿,重⼼到左腿,成⼸步推掌。

调整左脚尖朝西,⾝体转向西,双⼿平移向西北右推,重⼼移到右腿。

⾝体回收,⾯朝西,起右腿,左抱球,上步⾝不动,右捧势,重⼼移到右腿,蹬腿穿掌,左掌在前。

翻右掌向内,左掌回收捋,⾝体先后坐,重⼼移到左腿,左⼿做挤右⼿状,⼸腿挤,重⼼移到右腿,双⼿撒开向西往前按,往下按,绕过头顶再向前(西)按。

3、单鞭。

左脚靠近右脚,左脚尖朝南,从西经南往东转腰,左掌在⾯部前⽅,右右⼿伸直,右脚向后退半步,⾯朝东,钩右⼿提左膝,左腿向前⼸步,右钩⼿朝南,左推掌朝东,重⼼在左腿。

4、提⼿上势。

⾝体前(东)倾,双⼿向东按,调整右脚尖朝南,起⾝回头看南,双⼿举起,调整双脚⾝体朝南,双⼿放下⾄左腰,提⼿上势,起右腿,双⼿向右举起,右⼿过头顶,右脚向西南⽅落地,双⼿掌⼼向外(西南)。

5、海底捞⽉。

⾝体朝南前倾下俯,双⼿朝左右展开,起⾝,⾯朝西南,左⼿起右⼿放下,起右腿,右脚跟着地,回⾝肘,右⼿收回,肘向外,右掌从左腋下插,重⼼移到左腿。

6、⽩鹤亮翅。

转动⾝体⾯朝东,⾝体后坐,抬左腿,右⼿举过头顶,左⼿放下,呈⽩鹤亮翅状。

7、左搂膝拗步。

左脚尖点地,⾯转向南,左⼿向后(西)搂,右⼿向前(东)翻掌,作砍⼀⼑状。

⾝体再转向南,左⼿抬起伸直按顺时针绕到右侧腰后再放下绕到⾝体左侧下按,同时⾝体再由南转向东,左脚抬起后着地,重⼼放在左腿,推右掌,成⼸步。

8、⼿挥琵琶。

起⾝,起右腿向前(东)踢,右⼿向前伸直,右腿后退落在⾝后,⾝体后坐,重⼼移到右腿,抬左腿,双⼿由前伸回收做抱球状,从下往上⾄胸前,左脚着地,双⼿向上前⽅举起后再放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太极拳108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108式拳谱第一段
1、预备式
2、太极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搂膝拗步
10、右搂膝拗步
11、左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拗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
16、十字手
第二段
17、抱虎归山
18、斜揽雀尾
19、肘底看捶
20、右倒撵猴
21、左倒撵猴
22、右倒撵猴
23、斜飞式
24、提手上式
25、白鹤亮翅
26、左搂膝拗步
27、海底针
28、扇通背
29、转身撇身捶
30、进步搬拦捶第三段
31、上步揽雀尾
32、单鞭
33、云手
34、云手
35、云手
36、单鞭
37、高探马
38、右分脚
39、左分脚
40、转身左蹬脚
41、左搂膝拗步
42、右搂膝拗步
43、进步栽捶
44、翻身撇身捶
45、进步搬拦捶
46、右蹬脚
47、左打虎式
48、右打虎式
49、回身右蹬脚
50、双风贯耳
51、左蹬脚
52、转身右蹬脚
53、进步搬拦捶
54、如封似闭
55、十字手
第四段
56、抱虎归山
57、斜揽雀尾
58、斜单鞭
59、右野马分鬃
60、左野马分鬃
61、右野马分鬃第五段
62、揽雀尾
63、单鞭
64、左玉女穿梭
65、右玉女穿梭
66、左玉女穿梭
67、右玉女穿梭第六段
68、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
71、云手
72、云手
73、单鞭
74、下势
75、左金鸡独立
76、右金鸡独立
77、右倒撵猴
78、左倒撵猴
79、右倒撵猴
80、斜飞式
81、提手上势
82、白鹤亮翅
83、左搂膝拗步
84、海底针
85、扇通背
86、转身白蛇吐信
87、进步搬拦捶
第七段
88、上步揽雀尾
89、单鞭
90、云手
91、云手
92、云手
93、单鞭
94、高探马
95、左穿掌
96、转身单摆莲脚
97、进步指裆捶
第八段
98、上步揽雀尾
99、单鞭
100、下势
101、上步七星102、退步跨虎103、转身双摆莲脚104、弯弓射虎105、进步搬拦捶106、如封似闭107、十字手
108、收势合太极
练好太极拳的技巧1、心专
习练太极拳要高度专心入静用意,必须全神贯注,意念要灌到周身各个部位,乃至贯注至u中指指肚。

打拳时拇指小指是否相合到位?穿掌时劲运到中指了吗?这些都要注意。

打一套拳15分钟左右,83个式子,几百个动作,编排严密,连贯性强,绝对不能走思。

打太极拳强调专心用意,打拳时每个动作理法劲道都要体现出来。

一走思,拳式就会走错,拳就打不成了。

有人说走路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其实走路时仍可以想事,难能入静。

而练太极拳则是入静的最好方法,因为它是动中求静。

2、松柔
太极拳技击最大特点是“化打结合”。

对方来力,我尽量化开。

能容能化,使对方失去平衡为主,不制敌于死地。

化打合一,特别是陈氏太极拳打低架子,这是因为低架子容量更大。

陈发科公强调“顺随”。

陈照旭先生讲:四大块都要放松,即两肩和两胯一定要放松。

全身能放松,才便于容,便于化。

3、轻沉
拳打起来一定要轻沉兼备,尤其是手要向上发劲时,腰胯必须松沉,即逢上必下,如金鸡独立,右手向上举,左胯就一定要下沉,好比是树要往高长,根一定要深扎。

再有倒换重心,一定要裆走下弧,脚的五趾要紧紧抓住地。

顺缠变逆缠、逆缠变顺缠,凡是转关时,一定要塌掌根。

掌根塌时,肘要坠,肩要沉、胯要松。

定式时一定要螺旋下沉,同时边呼气边沉。

4、培根
打拳先培根,这是陈家沟打拳的名言。

方位不对,五趾不抓地,下边没站稳,上边对也不对。

现代体育原理讲究人体稳定角,即两脚平行微微外撇,打拳纵向时双脚不能站在一条直线上,前后应该骑在一条线上,开脚时脚尽量不离开地。

弓马步一定要分清,陈氏太极拳弓蹬步最多。

什么是弓蹬步,即弓着的腿小腿要垂直,膝不能跪,前腿为支撑点,后腿为施力点。

例如右弓步,力从左脚跟里侧,通过腰脊背节节贯穿到右手。

最要紧的是后腿,既不能跪膝,膝还要向里卷,大小腿向上撑,胯要松,脚向里扣,不扣就蹬不上劲。

只强调松柔不讲刚柔相济不是太极拳。

进要柔,退要促,如倒卷肱,退时脚不能离地,离地就不好发力了。

而且退步要短促,进步要柔,即所谓“迈步如猫行”。

打拳不是走路,脚一动即有用。

5、规矩
要尊重拳谱,细抠拳谱,使自己的拳打出来大小动作外形都要到位。

手眼身法步,一点都不能马虎。

如掌形,小指与拇指一定要说上话,虎口要圆。

穿掌时力在指尖,撩掌时力在手背,不同掌形不同用法,这些在打拳时都要注意。

6、整劲
太极拳首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练拳要“周身一家”,劲要整。

大小动作都是如此,都要体现在大脑的指挥下以丹田内转带动全身。

以脚蹬地汲取大地的反弹力,从而使人体的内力与外力合二为一。

双手合,手脚合,腰腿背均要说上话,全身配合好,牵一发而动全身,强调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由内及外完整一气,防止单摆浮搁。

7、丹功
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关键是丹田的枢纽作用,拳式周身一家,大小动作都要以丹田为枢纽。

丹田运动也叫骨盆运动。

所谓“练精化气”的鼎炉,就是强调丹田即肚脐以下的小腹的运动。

丹田的运动对人体生命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运动快慢均如此。

我们知道人体骨盆里脏器最多,内分泌、消化、排泄、生殖系统大部分在丹田区域,丹田的转动不仅有利于内分泌消化系统的良性改善,性功能、生殖功能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8、中正
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上身中正。

一起式,便要做到虚领顶劲,下颏里收,眼平视,头部端正。

陈照奎老师将胸腰部分比做棋盘上的老帅,不能轻易随便移动。

人们称陈氏太极拳宗师陈长兴公为“牌位先生”,他拳架规矩,即要求胸腰躯干部位必须保持端正,不允许左歪右斜,前俯后昂,左右摇晃。

百会、会阴两穴位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上下都要有上下对拉拔长的感觉。

这样你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都会少得病。

同时,通过立体螺旋劲,又要灵活,屈伸自由,旋转自如。

9、平衡
打拳要强调三维平衡,上下、前后、左右均要对称平衡。

手往前推,腰部命门就要向后撑,逢上必下,逢左必右,逢前必后,这叫八面支撑。

10、螺旋
陈氏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缠丝,四肢动作非逆即顺。

重要的是胸腰的立体螺旋,金刚捣碓,握拳时,先要沉右胯,翻左臀,
胸略左转。

提拳时,再沉左臀、翻右臀,胸腰右转。

砸拳震脚时,又变沉右翻左,胸腰向前转。

金刚捣碓为立体螺旋,腰胯走横8字,平时,要注意练翻臀转胯。

总之,打拳时胸腰不能平板运作,手足不能直来直去。

太极拳要掌握的要领1、用意不用力。

全身肌肉必须放松,忌用拙力和拙劲。

2、两足要虚实分明。

太极拳的动作最忌犯双重、虚实不分的毛病。

两足着地时,身体重心只能支持在左足或右足,不能平均分支在两足上。

一虚一实,便于移动,动作必然灵活。

太极拳讲的虚实和不能双重的要求,是说虚能转变为实,实能转变为虚。

3、头要正直。

太极拳所谓虚灵顶劲,就是头颈要自然地正直,不要偏斜,这样精神才能振作。

目要正视(上眼皮放松),闭口藏舌(口不宜张,齿不宜切),要用鼻呼吸。

4、肩须轻松。

太极拳所谓沉肩垂肘,即要求两肩轻松、两肘松垂,这样上肢动作即能灵活,且将筋络引长。

如果二肩不松,形成耸肩,肺部气量就会随之上伸,限于胸式呼吸。

气不能深吸到腹部,则会影响呼吸运动。

5、手要柔软。

伸手忌僵硬,手指要舒展,掌心要充实。

太极拳要求半握拳,不宜用力,要松柔。

握拳若用劲,则肩肘僵硬,不能灵活“运用”。

6、胸略内涵(即舒胸),目的在于解除胸间肌肉紧张。

既不要缩胸,也不宜挺胸。

7、背略直拔。

即要求脊椎端正、背部肌肉自然松弛,以有助于涵胸和松肩垂肘的动作。

8、腰要端正。

练太极拳要求以腰为轴。

任何动作都要受腰部的推动而动,腰部必须中正、不偏不倚。

9、臀部要内收。

否则,既影响呼吸运动,又致使身体上下形成两截不易灵活转动,运动不能完整统一。

10、腿脚灵活。

要做到身随步动、步随身换、变换灵活、虚实分明。

练太极拳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有力是无力,无力是有力”的境界。

若能如此,则全身各处定会放松,全身力量定能成为整体,继而发挥运用。

如能长期坚持练习这套太极拳,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可建成动力定型(动作自动化),那时就可明显地看到它对人体所起的积极作用――从根本上增强人的体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