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幼斌二十八式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VIP专享】28式杨式太极拳动作图解

动作 4:(跪膝)两人腿屈膝下蹲,松腰松胯,意想向凳面落坐。要注意不是 坐在膝上,而是向后坐空,以减轻对膝盖的压力,使两人腿具有弹性。
1
A. B. 10C0C. . AD.D.A..99B. B. A.98C.B. D9.7CC.A.“.” DD.A..96 BB..A9.5C“”.B. D9.4C. C. D.A.DA.9. 3B. B. C92.C). AD. .9AD1. “.B‘’?. ”B. A9.0C“”.B. D8.9CC. . AD.D. .C88. B“”. A. A.8D7B. . B. 86C. AA.D.D. .8BB5.<.< 8C4C.. AD..D8. 3BCA... DA8..2“” B.BA.8.1C“”. B. AD.8.0C.B. AD7.9.C(). B. AD.7.8C.B. D77.C“C”.. AD.D. .76B“”C. . A.D. 75BC.. A. DA..74 BB. . A7.3C“”.B. 7D2“./C”C“.”. AD.D. . 71BC.. A.D7.0“”B“C”.“.A” . DA6..9“” ABB... 68BC“”..A6.7C“D”..B. D6.6C. D.DC. . B. A6. 5C. A. D. 6B4. C. A. D. 63CB..A. DA6..2“?” BB.A. . 61C.B. AD.6.C0. B. D5.•9CC. . AD.D.A.5.8B“”. B. A.57C. B. D5.6CC. . AD.D. . 55BC.. A.D.54BC. . A.DA..53B. B. 52CC. . AD.D.A.5. 1B. B. A.50C.B. D49.C“C”. .A. DD.A.B.4.8 B. A.47C.B. 4D6.“C”C“.”. AD.D. . 4A5B. . B. A.44C.B. AD.4.3C.B. D4.2CC. . AD.D.A.4.1“B” .B. 40C. AD.D. .39BC. . A.DA.3.8B“”. B. A3.7C“”. B. DA36. C“”. B.AD3. 5.C(). AB..D.34BC.. 33CD.. AD.D.. 32BC.. A.D.31B“C”.. A.D.30BC. . A.D. 29BC. . A.D. 28B. C. A.D. 27BC. . AA.D.1.2961B(1). B.1921C59. CA.1D92.14B7C. . A.D. 23BC. . A.D.22B“C”. . A.D. 21CBA.. D2. 0C“”.QAB.. 1D9.“??CB?..” A.D. 18BC.. A.DA..17B. B. 16C. D.DC.. B. A1. 5 D. C. B. A1. 4C. A.D.C13.B1.9 A. D.2102 B.D. C. B. A1. 1 D. C. B. A1.0A. B. C. D. “”“” 9 D. C. B. A.8 D. C. B.C. A7.“” A. D6.CB.. A. D.5B. D. C. B. A.4 D. C. B. A.3 D.“C.“”B.“A” .“” 2C. A. D.1B[.03]
杨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太极拳拳谱一、起势1、双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内,手指向下。
头部正直,目光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迈出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同时,两臂慢慢向前平举,掌心向下,与肩同高。
3、两臂屈肘内收,两掌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手指向前。
二、左右野马分鬃1、身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手抱球,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
2、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左弓步。
同时,左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右手向后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3、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下落,掌心向下;右手向前上方划弧至胸前,掌心向上。
4、上体左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左手向后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三、白鹤亮翅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向左上方划弧,掌心向内;右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向下。
2、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提起。
同时,右手向上抬起,掌心向上,高于头部;左手下落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左脚向前半步踏实,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提起,成左虚步。
同时,左手向前上方抬起,掌心向外,与右手相对,两臂成弧形。
四、左右搂膝拗步1、右手从体前下落,经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
同时,上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左弓步。
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2、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右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左手向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上体右转,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由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4、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右手向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五、手挥琵琶1、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进半步,脚前掌着地,成右虚步。
新编28式太极拳拳谱

新编28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段
1.起式(吴式)
2.左右平挤(杨式)(孙式跟步)
3.单鞭(杨式)
4.白鹤亮翅(杨式)
5.左右搂膝拗步(杨式)
6.十字拍脚(孙式)
7.进步打锤(孙式)
第二段
8.倒卷肱(杨式)
9.左右野马分鬃(吴式)
10.左右穿梭(吴式)
11.进步搬拦捶(杨式)
12.左蹬脚(杨式)
13.转身右分脚(杨式)
第三段
14.双峰贯耳(杨式)
15.斜飞式(吴式)
16.左仆步下式(杨式)
17.左金鸡独立(武式)
18.右仆步下式(武式)
19.右金鸡独立(武式)
20.践步指裆锤(武式)第四段
21.翻身拍脚(陈式)
22.退步双震脚(陈式)
23.玉女穿梭(陈式)
24.云手(陈式)
25.掩手肱锤(陈式)
26.揽雀尾(杨式)
27.十字手(杨式)
28.收式(杨式)。
新编杨氏太极拳比赛套路28式分解教学

新编杨氏太极拳比赛套路28式分解教学随着太极拳的不断发展,各种太极拳的派别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套路。
作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新编杨氏太极拳比赛套路28式是杨氏太极拳的一种新编套路,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和观赏价值。
为了帮助更多的学习者掌握这个套路,本文将对新编杨氏太极拳比赛套路28式进行分解教学,希望能够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整体表演新编杨氏太极拳比赛套路28式是由28个太极拳动作组成的一个整体套路。
整套动作要求出现开合、迟滞、连续等特点,注重舒缓流畅的美感,且动静相宜,运气贯通,刚柔相济。
整体表演分为起势、分势、总势、收势四个部分。
1. 起势:起势要求形如弓形,手型由握变掌,肩背轻松开展,两手下垂松挺,两手虚握,左脚放直,右脚放转。
2. 分势:分势主要包括右、左、高、低等各种运势。
在分势中,要注重际势、宽势、收势、掤势、卷势和拦势等关键时刻。
3. 总势:总势是将前面的一系列分散的势合成一个大的统一的势。
总势是所有分散的气势统一的最后归属地。
4. 收势:收势是表演结束之式,收势要求合于规定的禁、应、引和势的规定。
用于将前面“起势”、“分势”、“总势”几个式子接合一起,到使之失去应有的忽然发散的效果,使整体具有内聚力。
二、动作分解1. 起势:起势要求身体保持平衡,头正,胸部自然绷直,两肩下垂,两臂放松自然弯曲,两手自然下垂握拳,两腿稍微弯曲,重心放在脚尖上。
2. 分势:右分势要求右腿向前踏出,同时右手向前探出,手臂呈弯曲状态,掌心向上;左分势则是左腿向前踏出,同时左手向前探出,掌心向上。
3. 总势:总势是左右分势的结合,要求身体保持平衡,双脚距离适当,呈半蹲状态,双手臂呈半圆形,自然下垂,头部仍保持挺直状态。
4. 收势:收势是整个套路的结束动作,要求双手自然下垂,身体逐渐恢复直立状态,同时配合呼吸,完成整套动作。
三、技术要点1. 注重内外兼修:套路在进行过程中要求内外兼修,既要求在外形式上做到饱满、协调,同时也要注重内力的调和与发挥。
杨式太极拳循环8势动作分解及口令

楊式太極拳循環8勢動作分解及口令第一勢﹑起勢﹕口令﹕1﹑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內﹑全身放松站直﹑眼視正前方2﹑兩臂向前平舉﹑與肩同高同寬3﹑沉肩﹑垂肘﹑坐腕于胯前胯旁第二勢﹑攬雀尾﹕“左堋”口令﹕1﹑重心右移﹑擺腳下蹲﹑兩臂外擺2﹑轉腰﹑兩掌相合﹑提膝上步3﹑弓步前堋4﹑轉腰右手下采﹑松(右)腳尖“右堋”口令﹕1﹑轉腰﹑提膝開胯﹑左手旋臂折疊﹑右臂翻掌內抄2﹑上步合掌3﹑弓步轉腰旋臂平送“捋”口令﹕屈膝開跨﹑旋臂翻掌﹑坐腿﹑轉腰兩掌平帶“擠”口令﹕旋臂回腰﹑弓步﹑兩掌相合﹐左掌推右腕“按”口令﹕1﹑旋臂府掌﹑屈肘坐腿﹑兩掌收于胸前2﹑合掌坐腕﹑弓步平推第三勢﹑單鞭﹕口令﹕1﹑松腕扣腳﹑轉腰平抹﹑豎掌回腰平帶2﹑鉤手翻掌提膝﹑開跨轉腰上步3﹑弓步翻掌坐腕碾腳跟第四勢﹑提手上勢﹕口令﹕1﹑扣腳(15°)轉腰﹑沉肩松腕2﹑側腰撤肘﹑沉掌提膝3﹑轉腰提手合掌上步前送第五勢﹑白鶴亮翅口令﹕1﹑提膝合抱2﹑原地上步﹑弓步合掌3﹑提膝﹑轉腰上堋下采﹑左腳尖虛點地第六勢﹑左摟膝拗步口令﹕1﹑翻掌沉肘提膝2﹑轉腰回頭上步豎掌3﹑摟膝弓步轉腰推掌第七勢﹑十字手﹕口令﹕1﹑左手上移于右手平﹑扣腳轉腰﹑雙手上移2﹑分掌提膝﹑沉掌并步3﹑旋臂合掌起立﹑腳尖微翹第八勢﹑收勢﹕口令﹕1﹑旋臂翻掌﹑自然分開﹑松腳尖踏實2﹑沉肩墜肘﹐坐腕3﹑手腕慢慢放松注﹕循環方法-左摟膝拗步轉上步攬雀尾“右堋”口令﹕1﹑擺腳轉腰﹑左埒右采2﹑轉腰合掌﹑提膝上步3﹑弓步轉腰旋臂平送其余口令同攬雀尾循環方法:起勢→攬雀尾→單鞭→提手上勢→白鶴亮翅→左摟膝拗步→十字手→收勢↑(除起势和十字手收势外中间五势可反复循环以增加运动量)↓。
赵幼斌二十八式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精编版

赵幼斌二十八式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一式预备式预备式动作要求,两足并拢,脚跟并实,前脚稍虚,前肘稍虚,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要求立身中正安舒。
第二式起式重心稍向右移左足轻轻拎起向左先脚掌后脚跟,横开一步,两脚平行同肩宽两臂自然下垂要求立身中正;第二动两手向前平举同肩高同肩宽然后由肩走腕徐徐下落掌心向下五指朝前落至两跨旁前。
第三式揽雀尾揽雀尾(包括左捧右捧捋挤按)第一动两腿微曲右手弧形捧起使掌心朝里;第二动右脚尖外摆九十度有掌心翻朝下随起右转平抹;第三动两手抱球左足拎起向正前方迈出一步先脚跟落地;第四动左脚尖稍扣身体微右转;第五动向左弓步左手捧右手踩与跨平行左手与肩齐两眼平视;下来是揽雀尾右捧接左捧式,第一动抬右足两手抱球左足曲膝下座;第二动右脚朝正前方迈出一步;第三动随弓步两手整体向前捧出注意右手抱在胸前臂要圆;下一式捋接右捧式第一动两臂向前伸右掌心翻朝下左掌心翻朝上左手对右手;第二动重心后移向左转两臂综合的后捋保持两手相等的距离;下一式挤接前式捋,第一动左臂轻轻拎起使掌心朝前右臂掌心朝内身体微右转;第二动弓步两手合在一起右手掌心朝里左手掌心朝前接触右手的脉门处。
下一式按(接挤的动作)第一动两手臂翻朝下左手经右手臂上两手分开同肩宽;第二动重心后移两臂曲回使掌心翻朝内松肩肘收至两胸前;第三动两腕微下沉卷腰下按;第四动两掌前推随弓步两掌作腕向前推出。
第四式单鞭单鞭(接按式)单鞭的第一动两掌放平同肩宽;第二动重心不变右脚尖内扣两臂外弧形画平弧向左与左脚齐;三两肘微开两手回收向右斜方伸出同时抬左腿右手伸出渐渐握勾左手抱在胸前;四左脚向正前方迈出一步;五随弓步左手微内旋弧形向前按出前手做到单肩相对后手握勾微微后衬使右手与右脚尖对。
第五式提手上势提手上势包括两组动作(接前式单鞭)第一组第一动左脚尖微扣体微右转右手变掌眼稍视右手;第二动重心左移右足提起两臂曲肘回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第三动右足向前伸出曲足落地同时调腰胯两掌微微向前送;第二组左腿重心不变体左转左掌心翻朝下右手下落成抱球装同时右足拎起再伸出落回原地脚尖微微扣然后横向靠出肘微突出重心转移右腿成右侧弓步。
武当太极拳28式教程

武当太极拳28式教程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介绍武当太极拳的28个基本式子。
请注意,本文中将不包含任何标题,以及重复的文字。
第一式:起势。
运用心意引导气息,将身体重心集中于一点,并以端正的站姿开始练习。
第二式:云手。
双手缓慢向前推出,左右手交替进行轻柔的推托动作,如云中游走般。
第三式:单鞭。
将左手由下往上推起至胸前,右手则向下伸直,腰部顺势转动,同时身体稍微倾斜。
第四式:提手。
左手自下往上提至头顶,右手则贴腰,身体呈半弓形状态。
第五式:白鹤亮翅。
身体左侧稍微弯曲,左臂如鹤翅般自左向右展开,右臂轻轻往下伸直。
第六式:搂膝拗步。
向前迈出一步,身体稍微前倾,双手交替往下搂膝,同时将身体的重心放在前脚上。
第七式:手揽雀尾。
向前迈出一步,身体稍微前倾,右手曲起揽住左手腕,左手前伸,如同抓住雀尾般的动作。
第八式:单鞭。
跟第三式相似,但这次是倒过来的姿势,右手由下往上推起至胸前,左手向下伸直。
第九式:倒撵猴。
身体向后蹲下,同时右手从胸前向后推出,左手轻轻向上伸直。
第十式:提手。
与第四式相同,但此次提手时,右手自下而上提至头顶,左手则贴腰。
第十一式:青龙出水。
左手自下往上推至头顶,右手则贴腰,身体的重心放在后脚上。
第十二式:翻身搂膝。
向后迈出一步,身体稍微后倾,双手交替往下搂膝,同时将身体的重心放在后脚上。
第十三式:手揽雀尾。
与第七式相同,只是换了步伐,向后迈出一步,身体稍微后倾,左手曲起揽住右手腕,右手前伸。
第十四式:飞身踢腿。
向前迈出一步,身体略微前倾,右腿向前踢出,同时双手往右侧舒展开。
第十五式:摇身掌。
做起势的姿势,双掌往前推出,并做摇晃的动作。
第十六式:抱虎归山。
向前迈出一步,身体稍微前倾,双臂曲起,如同抱着一只虎,准备投身上山。
第十七式:黄蜂入洞。
向前迈出一步,身体稍微前倾,双手缓缓向下抬起,手指微微分开,如同黄蜂钻入洞穴。
第十八式:双峰贯耳。
向前迈出一步,身体前倾,双手从两侧向上托起,手臂微微弯曲,如同贯穿双耳的动作。
论太极拳“十八在诀”的技术内涵(赵幼斌)

论太极拳“十八在诀”的技术内涵赵幼斌“十八在诀”,又称“十八句诀”,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次子杨班侯(1837-1892)所传,首见于杨班侯再传弟子吴孟侠所著《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之中。
这短短十八句话、七十二字,精辟、准确地阐明了太极拳的劲力、劲点、劲法等动作要领,对于准确把握太极拳的技术内涵大有裨益。
一、“十八在诀”总论在历代太极宗师的拳论中,都对“十三势”有着重要的论述。
所谓“十三势”,是指太极拳十三种基本技法的名称,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太极拳就是由这“十三势”中的单式组合构成,在各个单式周而复始的演练过程中,形成长江之水滔滔不绝、绵延不断之势,故而太极拳又被称为“长拳”、“绵拳”(“绵拳”是绵软之意,不是“绵延不断”之意)或“十三势”(也有人认为早期叫“十三势”,后来改称“太极拳”,尚无定论)。
既然“十三势”在太极拳中如此重要,那么这“十三势”又如何做?有何功用?劲点在何处?劲法如何运用?要点何在?对于这些,历代太极拳家多用“诀”来说明,比如“十三字行功诀”、“十三字用功诀”、“十八在诀”等,都是前辈们从不同角度对“十三势”含意或功用的“点化”。
“十八在诀”,因其十八句话中各有一个“在”字而得名。
这里的“在”字,意指“在于”、“要点何在”。
其内容除了包括“十三势”的名称和要点解释外,还多了“中、滞、通、虚、实”五种整体技法及其解释。
就技法而言,太极拳的技术内容也不限于“十三势”,这十三个字只是对太极拳丰富技术内容所作的高度提炼、概括和浓缩(当然也有古人附会“八卦”、“五行”和数之意)。
其核心技法是四个字:掤、捋、挤、按,也叫“四手”或“四正手”,也就是揽雀尾所包含的几个动作。
採、挒、肘、靠四种技法称为“四隅手”,与掤、捋、挤、按合起来叫“八法”。
在推手中,两个人通过手臂的听劲和应变,“八法”相互配合使用。
“八法”之外,“十三势”还强调在行拳中应注意步法、手法、眼法在五个方位的变化——“进、退、顾、盼、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幼斌二十八式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第一式预备式
预备式动作要求,两足并拢,脚跟并实,前脚稍虚,前肘稍虚,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要求立身中正安舒。
第二式起式
重心稍向右移左足轻轻拎起向左先脚掌后脚跟,横开一步,两脚平行同肩宽两臂自然下垂要求立身中正;第二动两手向前平举同肩高同肩宽然后由肩走腕徐徐下落掌心向下五指朝前落至两跨旁前。
第三式揽雀尾
揽雀尾(包括左捧右捧捋挤按)第一动两腿微曲右手弧形捧起使掌心朝里;第二动右脚尖外摆九十度有掌心翻朝下随起右转平抹;第三动两手抱球左足拎起向正前方迈出一步先脚跟落地;第四动左脚尖稍扣身体微右转;第五动向左弓步左手捧右手踩与跨平行左手与肩齐两眼平视;下来是揽雀尾右捧接左捧式,第一动抬右足两手抱球左足曲膝下座;第二动右脚朝正前方迈出一步;第三动随弓步两手整体向前捧出注意右手抱在胸前臂要圆;下一式捋接右捧式第一动两臂向前伸右掌心翻朝下左掌心翻朝上左手对右手;第二动重心后移向左转两臂综合的后捋保持两手相等的距离;下一式挤接前式捋,第一动左臂轻轻拎起使掌心朝前右臂掌心朝内身
体微右转;第二动弓步两手合在一起右手掌心朝里左手掌心朝前接触右手的脉门处。
下一式按(接挤的动作)第一动两手臂翻朝下左手经右手臂上两手分开同肩宽;第二动重心后移两臂曲回使掌心翻朝内松肩肘收至两胸前;第三动两腕微下沉卷腰下按;第四动两掌前推随弓步两掌作腕向前推出。
第四式单鞭
单鞭(接按式)单鞭的第一动两掌放平同肩宽;第二动重心不变右脚尖内扣两臂外弧形画平弧向左与左脚齐;三两肘微开两手回收向右斜方伸出同时抬左腿右手伸出渐渐握勾左手抱在胸前;四左脚向正前方迈出一步;五随弓步左手微内旋弧形向前按出前手做到单肩相对后手握勾微微后衬使右手与右脚尖对。
第五式提手上势
提手上势包括两组动作(接前式单鞭)第一组第一动左脚尖微扣体微右转右手变掌眼稍视右手;第二动重心左移右足提起两臂曲肘回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第三动右足向前伸出曲足落地同时调腰胯两掌微微向前送;第二组左腿重心不变体左转左掌心翻朝下右手下落成抱球装同时右足拎起再伸出落回原地脚尖微微扣然后横向靠出肘微突出重心转移右腿成右侧弓步。
第六式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接提手上势) 第一动重心右移腰身微右转起左脚左脚向前方迈出一步脚掌落地右手弧形上举左手弧形左搂两手上下分开,注意两腿重心要分清曲膝坐实前脚脚掌落地膝开裆圆;换一个方向再做一遍白鹤亮翅重心右移身右转两臂上下弧形分开左脚落地成左虚步式注意松腰胯拔背立身中正安舒。
第七式左右左搂膝拗步
先做左搂膝拗步第一动右手落左手起重心后移腰微右转;第二动重心继续右移右手右弧形上举左手右弧形下落同时提起左腿右腿曲膝坐实接着左脚向前伸出右手收至右耳旁;三弓步搂左膝推右掌成左弓步式注意左手与左膝齐二右搂膝拗步第一动左腿重心不变左脚尖外摆45度二重心前移两手弧形转至左侧左手在上掌心朝上右手弧形落至左胸前右腿拎起左足曲膝坐实接着伸右腿右手向前下伸左手收至左耳旁三弓步搂右膝左手向前退出注意右手与右膝齐三左搂膝拗步右脚尖外摆 45度第二动重心前移;第三动右转体右手向上举左手弧形收至右胸前同时提起左腿然后左足向前迈出一步先脚跟落地接着搂膝推掌弓步前脚同时踏实。
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一动重心前移,右手前送右足跟前半步;第二动重心
后移右脚跟内收45度随重心后移右手回踩左手提起两手形成折叠式接着落脚跟调腰胯两手微微前送注意沉肩肘松腰胯拔背
第九式抱虎归山
第一动右腿重心不变体右转同时扣左脚尖右掌心翻朝里左掌心也翻朝里同时收在右手臂内侧第二动重心回转腰左手下弧形向上举起掌心朝上右手收回到右胸前第三动体右转向右后方左手同时收在耳旁第四动搂膝推掌弓步
第十式肘底看捶
第一动右手平举与左手齐掌心朝下五指朝前第二动右腿重心不变体左转扣右脚尖两臂平移椭圆形摸转一圈向右斜方伸出同时伸右手作掌左手心翻朝里抱在胸前抬左足右腿曲膝坐实接着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一步然后弓步同时左手捧右手随随重心前移右腿提起收半步左手外裂然后随右脚下落重心下移随左手下踩右手前伸同时右手渐渐握拳向下盖左手从右手臂内穿出同时左手作腕左足提起下落脚跟落地成左虚步式注意右拳心朝里拳眼朝上对住左肘下
第十一式右左右倒撵猴
接肘底看捶右倒撵猴重心后移右拳变掌向后展出注意两臂要顺圆同时抬左腿眼看右手二侧左脚右手收回
注意两脚不要在一条线上三重心后移左手抽回右手左掌撑出右脚尖同时摆正成右虚步式;左倒撵猴一重心后移腰身左转同时抬右腿左手向右后方展出注意两臂顺圆身右转右足后撤一步左手收在耳旁然后重心后移右手抽回左手撑掌往前推右脚尖摆正三右倒撵猴右手向右后方展出重心后移抬左腿接着撤左步右手收回然后重心后移两臂相错移动右脚尖摆正曲膝坐实
第十二式右分左蹬脚
接倒撵猴重心后移抬右腿右手向下落左手向上举然后左腿立起两手成为十字手接着两手微内旋掌心翻朝外下然后两手前后分开右足向右斜方前展提右脚尖接着左腿曲膝下蹬右腿下落右掌心翻朝上左掌心朝下收到腹前然后上前一步向右斜方迈出两手摸转左手经右手臂上向左斜方伸出然后重心前移左手操在右手外两掌心朝内成为十字手同时提起左足然后两手内旋掌心翻朝外下收住右腰胯左足蹬脚跟两手前后展出注意眼随左手方向前视.
第十三式转身左打虎
接蹬脚式一右腿曲膝下蹬左足下落两手平落与腰齐左掌心翻朝上眼视左手二体左转摆左脚尖三接着向左转左脚迈出一步腰左转左手弧形上举两手同时往中间合拢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换个方向再做一遍;一曲膝下落两手摆
平二向左转体三落左脚左手上弧形平移动胸口前两拳眼相对
第十四式回身双风贯耳
接打虎式第一动重心不动扣左脚尖两拳变掌下落与腰齐右掌心朝上左掌心朝下第二动提膝转体使掌心朝上第三动落步下沉弓步贯拳两拳与头齐;换个方向再做一遍接打虎式一扣脚落掌二收脚转体合手三上步沉掌四弓步贯拳
第十五式进步栽捶
接双风贯耳第一动提膝落拳注意左拳变拳两手相扣右拳心朝下第二动上步栽拳弓步搂膝右拳向前下伸出身体保持斜中有正
第十六式翻身白蛇吐信
接栽捶第一动起身扣脚左手弧形上举右手捧臂胸前重心在左腿第二动右拳变掌抬右脚上前一步右手展出第三动弓步推掌右手收回
第十七式单摆莲
接翻身白蛇吐信第一动重心不变右掌心翻朝上左手心翻朝下放至左手臂下第二动收左脚跟重心后移右掌心翻朝下同时右脚尖内扣第三动起右脚右脚拍左手然后曲膝下落两掌心朝下
第十八式左玉女穿梭
一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落步右手掌心朝里向右转左掌心朝下落于胸前第二动弓步合手体左腿第三动体左转伸左腿两手开第四动弓步捧手推掌
第十九式右野马分鬃
接玉女穿梭第一动左脚尖稍外撇提左腿上步抱球然后弓步分手右掌心朝上左掌心朝下
第二十式云手单鞭
接野马第一动收左脚跟左手捧右手落同时扣右脚尖二重心左移抬右腿两手向右侧卷掌三右脚下落内扣45度重心右移两手右前方伸出右掌心朝下抬左腿右手握勾左手抱胸三上步捧手四弓步推掌两手前后打开立身中正安舒
第二十一式下式
接单鞭一右脚尖外摆重心右移同时左手向前微伸掌心朝右二重心继续后移后坐左手曲臂下同时从腿内侧向前穿出右手要平
第二十二式上步七星
接下式一重心前移摆左脚尖左手起右手落扣右脚尖二上步握拳合在胸前三落脚成右虚步调腰胯两拳微微前伸
第二十三式退步跨虎
接七星一两拳变掌掌心相对右腿后退一步二重心后移两
掌下落三提膝右转两臂舒展四落脚转正右手在肩旁左手与跨齐
第二十四式转身摆莲
接跨虎式一重心不变左手上弧形到头顶上右手曲臂再前伸二右手起左手落两脚捻转以脚掌为轴向右后方转动三接着摆左脚落地两掌心朝下四重心左移腰左转五起脚拍掌曲膝下沉再做一遍转身摆莲一两脚以脚掌为轴向后捻转同时两手舒展开二接着摆脚落地三重心左移四起右腿摆脚
第二十五式弯弓射虎
一体右转迈步两手平移到身前二继续右转两手握拳向右斜方上调三继续弓步两手摆拳向左侧伸出
第二十六式进步搬拦捶
一收左脚跟重心左移同时扣右脚尖右拳向前伸出左手变掌收回二两手向左侧方移动同时起右脚三右脚向右斜方迈出左手合手腕四弓步翻拳五上步推掌六弓步打拳第二十七式十字手
接进步搬拦捶一体右转扣左脚尖右拳变掌两手同时向正前方上举掌心朝外二两手左右分开抬右腿三落下两手与肩齐同时两手腹前相交四身体立起两手心翻朝里同时上举与颌骨齐
第二十八式收势
接十字手两臂前伸两掌心翻朝下左右手分开二两臂徐徐下落掌心朝下五指朝前三左足收回并拢五指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