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养生法

合集下载

静坐养生法

静坐养生法

静坐养生法一、什么是入静入静是气功锻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与体育、武术等其它健身方法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入静,又常被称为打坐入静,就是双腿盘坐,闭目凝思,排除杂念,细长呼吸,抛却思想上的种种烦扰,以精赤的单纯开创出一个内心的无限,松松爽爽地投入逍遥游,让空澄的心灵与浩淼的宇宙进行着不断的能量转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入静就是自我催眠,即通过自我暗示,使自己的意识从普通清醒状态逐步过渡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

入静,是一种“关心自己”的保养功夫,不光是佛家、道家强调,儒家也很讲究,是所谓“闭目养神”者也。

大量的实验表明,我们沉浸在入静的境界之中,就会产生心情宁静、周身融融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实在是一种高级而并不奢华的享受。

如果能在一天的忙碌之后,挤出一定时间盘腿入静、闭目养神,暂时摆脱世俗的滚滚浊流,抛却纷杂事务的缠绕,定会受益无穷!二、入静的养生意义静坐少思寡欲,冥心养气存神,是谓修真要决。

入静的意义多多,下面重点介绍三点。

1、有利于减低焦虑、稳定情绪。

练习打坐入静,要求排除杂念、松静自然,实现从里到外的放松,这样,日常生活中带来的肢体上的疲惫感和内心的焦虑感,都会随着这种放松的状态而大大降低。

已有的研究指出,静坐时,人的呼吸次数每分钟减少大约5次,皮肤带电反应减少70%,心跳次数每分钟减慢约24次,增加脑波中的α波,肌肉紧张的程度也大大降低,血压也相对平稳。

有静坐经验的人,心跳减慢现象更为明显。

当他们在受到刺激时也会改变心率,但却比没有静坐经验的人,更容易恢复正常心率。

有的人练习打坐入静以后,睡眠减少了,但睡眠质量大大提高,睡醒后的精力充沛了,工作起来毫无倦意,因而静坐被人们称为是一种更高级的休息。

2、能够治疗多种疾病。

生命本身都有一定的自行修复功能,这也是一种潜能。

这种潜能如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体内的疾病就会得到有效的抑制,紊乱的生理功能就会趋于协调并逐步恢复正常,坚持长期锻炼,可以使人体器官的某些实质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复。

保你健康的静坐养生法

保你健康的静坐养生法

保你健康的静坐养生法关于静坐的好处静坐,是我国传统养生学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在《大学》一书指出:“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也就是说,入静在学习创作、开发智力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郭沫若在其所撰的《静坐的功夫》一文中指出:“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诸儒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是从禅而来,但我觉得,当渊源于颜回。

《庄子》上有颜回‘坐忘’之说,这怕是我国静坐的起源。

”颜回的静坐外忘其形,内超其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表明静坐可以使人达到的高超境界。

所谓的静坐是利用心灵的活动来影响身体的一种方法。

静坐有助于平衡人体的阴阳。

静坐的目的是让你掌握你的注意力,让你不被外在多变的环境所控制。

静坐最初起源于东方,流传到西方以后,现在在西方世界流行。

因为现代人生活的压力愈来愈大,想要逃离压力的人愈来愈多,静坐便很快地风行起来。

事实上无数的事实证明,通过静坐,可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静坐具体来说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呢?1.生理上的好处现代学者研究证明,静坐会使得呼吸次数减少(每分钟约4~6次),皮肤带电量减少70%,心跳次数减慢,增加脑电波中的a波,并降低肌肉紧张的程度。

除此之外,静坐还会降低氧气的消耗量,增加皮肤的抵抗力,减少血液中乳酸盐的成分,以及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此外,还会促进周边血液的循环(例如,手、足的血液流通)。

2.心理上的好处很多研究也指出,经常静坐者的心理健康程度都优于非经常静坐者。

静坐除了可以减少焦虑之外,也会增加自己的内控力,促进自我实现,改进睡眠状况,而且在面对压力时,有更多的正向感受。

因此可以减少头痛,以及害怕和恐惧的程度。

所以,静坐者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压力,并带来更多的正向经验。

当你知道静坐有那么多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好处时,你一定会心动,难怪有人愿意花上昂贵的学费来学习静坐,静坐会如此地受欢迎了。

如何静坐静坐的具体做法为:1.你可以端坐椅子或床上,将大腿平放,小腿伸直,将两脚分开;2.放松腰带,头颈保持正直,下颌微收,背伸直,两肩下垂,全身放松,闭上眼睛和嘴;3.用舌抵上颚,两手交叉放于腹部,两拇指按于肚脐上,手掌捂于脐下;4.然后排除杂念(初练时难以排除,以后杂念会逐渐消失,不要过急),主动调整用腹式呼吸,要尽量慢慢地鼓起下腹作深吸气,再慢慢地呼气使腹部恢复正常;5.将意识集中在脐下手掌捂处(丹田穴上),如此便可达到调身、调心、调息的“三结合”境地,进入一种似有似无、如睡非睡的忘我虚无状态,这就是所谓“入静”;6.结束后,两手搓热,按摩面颊双眼,以活动气血,你会顿感神清气爽,身体轻盈,如同人体内的潜能被启动而迸发出来,这样就能起到强身祛病的作用。

中医养生养生功法之静坐冥想

中医养生养生功法之静坐冥想

中医养生养生功法之静坐冥想静坐冥想作为中医养生的一种重要功法,已经在古代医书中被广泛提及,并被认为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

静坐冥想能够帮助调养气血、舒缓压力、增强免疫力,同时也能提升心智和培养内心的宁静。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医养生中静坐冥想的原理、方法以及其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中医养生中静坐冥想的原理中医养生理论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主张通过调整气血的运行和消化吸收等各个方面的功能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而静坐冥想则是通过调节呼吸和心理状态,使身心得到放松和平衡。

在中医养生中,静坐冥想被看作是调理“心”的方法,通过在内心中专注和沉淀,调整体内能量的流动和神经系统的平衡,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二、静坐冥想的方法1. 环境营造选择一个安静、通风的空间作为静坐冥想的场所,以确保环境的舒适和无干扰。

可以适当点上香或播放柔和的音乐,营造宁静的氛围。

2. 舒适体位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可以是盘腿坐、跪坐或坐在椅子上,保持身体的直立和放松,同时放松肩膀和颈部的肌肉。

3. 专注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缓慢而深层次地吸气和呼气。

可以使用腹式呼吸,将呼吸放在腹部,缓慢地吸气使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慢慢收缩。

4. 冥想对象选择一个冥想的对象,可以是内心的某个形象或者是一个特定的词语。

专注于这个对象,让内心保持宁静和集中。

5. 注意力训练静坐冥想需要培养注意力的力量,当杂念涌上心头时,要学会观察并放下,让自己回到冥想对象上。

三、静坐冥想的益处1. 舒缓压力静坐冥想有助于舒缓压力和焦虑情绪,通过让思绪平静,放松身心,从而帮助人们管理和缓解压力。

2. 提升心智通过长期的静坐冥想,可以提升心智的敏锐度和专注力。

研究发现,冥想练习者更容易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

3. 调理气血中医养生认为,静坐冥想有助于调理气血运行,促进气血的平衡和流通。

通过冥想,可以促进能量的流动和调整体内机体的平衡。

4. 增强免疫力长期坚持静坐冥想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养生中的“静坐冥想”有何养生效果

中医养生中的“静坐冥想”有何养生效果

中医养生中的“静坐冥想”有何养生效果在中医养生的广袤领域中,“静坐冥想”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神秘的光芒。

它并非是一种新出现的时尚潮流,而是历经岁月沉淀的古老智慧。

那么,静坐冥想究竟有着怎样的养生效果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

静坐冥想有助于调节身心的平衡。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身心常常处于紧张和疲惫的状态。

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事、人际关系的复杂,都如同无形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而静坐冥想就像是一场及时雨,能够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

当我们安静地坐下,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慢慢地,身心的紧张逐渐得到释放。

我们的肌肉会放松下来,不再紧绷;心跳和呼吸也会变得平稳而有规律。

这种身体上的放松,为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心脏不再承受过度的负担,血液循环更加顺畅,从而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同时,静坐冥想对于调节情绪有着显著的作用。

生活中的不如意常常引发我们的愤怒、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这些情绪如果长期积压在心里,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通过静坐冥想,我们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不被它们所左右。

当愤怒来临时,我们可以在内心深处观察它,而不是立刻爆发。

当焦虑出现时,我们能够冷静地面对,而不是被其吞噬。

久而久之,我们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心态也更加平和。

在中医理论中,情志与脏腑的关系密切。

过度的愤怒会伤肝,过度的喜悦会伤心,过度的思虑会伤脾,过度的悲伤会伤肺,过度的惊恐会伤肾。

静坐冥想通过调节情志,间接保护了脏腑的健康。

例如,减少愤怒可以保护肝脏的疏泄功能,避免肝气郁结;稳定情绪有助于脾胃的正常运化,促进消化吸收。

静坐冥想还能提高我们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聊聊八卦,很难集中精力去完成一件事情。

而静坐冥想训练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比如呼吸或者一个特定的意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能够更加专注,提高做事的效率。

(1)静坐神奇养生功效及方法

(1)静坐神奇养生功效及方法

(1)静坐神奇养生功效及方法静坐的四大功效其一,静坐能够强健身体,修复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提升五脏六腑的功能。

特别对于慢性疾病和顽固症状,如: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肺病、脑供血不足、偏头疼、身体沉重、四肢寒冷、风湿病、爱出汗、盗汗等,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静坐时思想专注在一物之上,呼吸变得平缓均匀,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的空气总量相对稳定,进入心脏的氧气量也相对稳定,从而利于血压的调节。

静坐时,身体能量的消耗减少,心脏的耗氧量也比平时减少很多,血液循环的力量自然比平时加强了。

有力的血液循环可以帮助我们净化血管中堵塞的物质,让很多“长期休眠”的血管重新恢复生命的活力。

这样的血液循环经过五脏六腑,能帮助脏腑净化积存的“负面能量”,提升脏腑的自愈功能;经过皮下,能帮助皮肤和肌肉净化“负面能量”,改善气色和肌肉的曲线。

所以即便是短期的静坐,人也会感觉到那种从身体深处升起的轻松、舒适的生命能量,就像身体内部被一双温暖的大手按摩过一样。

静坐还能提升下丹田的力量,“下丹田”是生命能量的源头。

静坐的过程中,由于血管的净化、身心气的调和,全身的经络得以疏通,使“气的轨道”恢复正常运转,达到固精培元的效果,元气充盈则百邪不入。

其二,静坐可以提升生命的气质,塑造健康、美丽的体态。

坚持静坐可以使一个人内在的气质沉静下来,使人在举手投足之间呈现出优雅、恬静、柔和的美感,这种气质是身体、情感、精神三种能量综合作用于生命的产物。

内在的精神越柔,身体被净化的越好,情绪越稳定,外在呈现出来的气质也越美好。

特别提出的是:静坐中的双盘坐姿,可以快速地塑造美好体态。

双盘被称为禅坐最稳固的坐姿,不但可以稳定身体内部杂乱的风息,更是可以快速减掉身体的赘肉,疏通堵塞的经络。

练习双盘的人,很容易保持腰部、臀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优美曲线,控制身体上半身与下半身的能量平衡。

其三,静坐能缓解压力,释放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使整个生命感受到平静、喜悦、自在和安心。

国学大师钱穆的静坐养生法

国学大师钱穆的静坐养生法

国学大师钱穆的静坐养生法展开全文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钱穆的祖父37岁谢世,其父终年仅41岁。

1928年,钱穆的结发妻子和新生儿子也相继死去。

其长兄钱挚在为弟料理后事期间,因劳伤过度,引发旧病病亡,年方“不惑”。

家中“三世不寿”,在钱穆内心投下阴影。

连失三位亲人,对钱穆的打击也是极为重大,在《先秦诸子系年·跋》中,钱穆写道:“儿殇妻殁,兄亦继亡,百日之内,哭骨肉之痛者三焉。

椎心碎骨,几无人趣。

”因这些人生变故,加上钱穆本人早先亦体弱多病,故读书时关注“年寿”之事。

他读陆游晚年诗作,深羡放翁长寿;读《钱大昕年谱》,知谱主中年时体质极差,后来转健,高寿而治学有成。

钱穆因而感悟:“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于是于日常生活中注重起居规律和锻炼,强化生存意识,欲挣脱命运的“劫数”。

而最经常的运动方式是郊游和爬山。

由于胃疾,他饮食清淡节制,使得同有此病的陈寅恪引其为同道。

钱氏弟子称乃师是“很懂得生活之人”。

钱穆自幼吸烟,后来在小学任教,课本有劝戒烟一节,他自忖:自己嗜烟,何以教学生,遂决然戒之,后数十年不吸。

接近钱穆的人说他无论做何事均“能提得起,放得下,洒落自在,不为物累”。

钱穆先生的静坐经历在钱穆先生的养生方式中,静坐(息功)应该是最令人感兴趣的。

钱先生从二十多岁就一直练习静坐,对静坐之法也是深有心得。

钱穆在《师友杂忆》中曾记载了他自己的多次静坐经历:余时正习静坐,已两三年矣。

忆某一年之冬,七房桥二房一叔父辞世,声一先兄与余自梅村返家送殓。

尸体停堂上,诸僧围坐诵经,至深夜,送殓者皆环侍,余独一人去寝室卧床上静坐。

忽闻堂上一火铳声,一时受惊,乃若全身失其所在,即外界天地亦尽归消失,惟觉有一气直上直下,不待呼吸,亦不知有鼻端与下腹丹田,一时茫然爽然,不知过几何时,乃渐复知觉。

又知堂外铳声即当入殓,始披衣起,出至堂上。

余之知有静坐佳境,实始此夕。

念此后学坐,倘时得此境,岂不大佳。

……一日,余站梅村桥上守候自城至荡口之航船,呼其停靠。

养生之静养的最佳方法静坐

养生之静养的最佳方法静坐

养生之静养的最佳方法静坐中医认为,人在“静养”的状态下,神经紧张度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均相应降低。

这种低代谢的积累反应,自然使生命相对延长。

所以说,“静养”是一种精神上的“健身运动”。

静养的最佳方法就是静坐。

静坐的力量可以让我们平静、祥和地面对压力,让心灵得到净化和休息。

静坐,其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简便易学。

静坐首先要排除一切私心杂念,练习时需脱掉鞋子,找一个你认为舒服、无人干扰的地方,闭上双眼,注意呼吸调节,感受空气进入和离开你的身体。

静坐时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脚上,试着感觉冷、热、刺痛和其他的感觉。

接着将注意力集中到臀部,先感觉坐垫,再感觉逐渐腾空。

如觉得紧张就试着深呼吸,直到紧张感消失。

再接着将注意力集中在背部,先感受脊椎、肌肉;后慢慢往下移到腹部、骨盆。

在你一呼一吸的节奏中,注意你的腹部会跟着起伏;再把注意力移到胸腔,注意胸腔也会跟着呼吸而起伏;继而把注意力集中于放在大腿上的手,注意每一根手指,手掌,手背;接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手臂、肩膀、脖子、脸,感受你的五官和整个头部。

不同的情绪变化,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

中医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

睡前恐惧、忧思、恼怒,会使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绪绵绵,以致难以入睡。

任何情绪变化都会导致气血运行紊乱,影响睡眠质量,因此要防止任何情绪的过度。

平心静气,气血调达,则睡眠安稳。

胃不和则卧不安“早饭宜早,午饭宜饱,晚饭宜少”,晚饭吃的太多,睡前仍感觉有饱胀感,胃肠要加紧消化,装满食物的胃会不断刺激大脑。

大脑有兴奋点,人便不会安然入睡。

临睡前进食更容易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入睡,又有碍健康。

因此,晚餐只要吃七分饱就可以了,如果睡前感觉饿,可以喝一杯牛奶,活动一会再去睡觉。

过多言谈难安眠中医认为“阳入阴则寐”,睡前需要静神,不可扰动阳气,阳入于阴人即安睡。

人的任何活动都需要阳气的鼓动,睡前多言语扰阳气运行于外,不能内收,则不易入睡。

养生静坐八法

养生静坐八法

养生静坐八法一、平坐姿势 1.身体坐床或椅子上,两腿置身前,膝部屈曲,以舒适为度;如坐椅子上,两小腿可自然下垂。

2.含胸,腰略前俯,背后可倚些软物,如棉被,枕头之类,两肩放松。

3.两臂贴两肋,两手相迭,右掌心贴左掌背,左手四指弯曲扣左掌心;右手拇指扣左手虎口,两手置小腹前,手心向上。

也可双手握空拳,置于股上,手心向下。

4.目微合,口轻闭,舌尖上翘,气从鼻出入。

说明此式适应有病或虚弱之人,因为此式软而不硬,便于体力休养生息,渐渐培其元气。

效应初练此式,每次静坐20分钟以上,一个月后,坐时臀部发热,微痛。

练下去,臀部有如针刺,功深则臀部变松柔,坐时腰可逐渐竖直。

二、绥坐姿势 1.坐床上,睾丸垂悬不触及床面。

2.右腿盘曲,右足跟抵阴囊,足心向左后。

3.左腿盘曲,垫于膝之下,足心向右。

4.上身姿势基本同平坐,但须去掉背后所倚软物,腰略伸直。

左右腿可交替。

说明绥坐须平坐一段时间后再练,因平坐能凝神养气,气化生精后可现精足阳举现象,此时足抵阴囊便是为了防止真气从会阴外泄。

效果绥坐练毕,放开双足,初时足跟如针刺,功深后有气如缠丝般运行。

三、单盘坐姿势 1.坐床上,睾丸垂悬不触及床面。

2.右腿盘曲,右足跟抵阴囊,足心向左后。

3.左腿盘曲,垫于膝之下,足心向右。

4.上身姿势基本同平坐,但须去掉背后所倚软物,腰略伸直。

左右腿可交替。

说明绥坐须平坐一段时间后再练,因平坐能凝神养气,气化生精后可现精足阳举现象,此时足抵阴囊便是为了防止真气从会阴外泄。

效果绥坐练毕,放开双足,初时足跟如针刺,功深后有气如缠丝般运行。

四、鱼泉坐姿势 1.坐床上,尾闾部支撑上身后仰,臀部前翻。

2.右腿屈曲,右脚置臀下尾闾部。

3.上身直起,臀部坐右足上。

4.左腿略屈,斜伸体前。

5.其他姿势与单盘相同,左右腿可交替。

说明鱼泉式对下肢风湿性及类风湿性疾患有较好的疗效。

由于坐时一腿在臀下,屈曲度大,又受上身压力,长期锻炼可使腿部柔韧,并增加血液流通,为练习双盘坐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靜坐真气运行养生法:前言在目前及将来的社会中,各种型态的团体组织,例如政府、企业、社团、学校等等,所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在组织中掌握各项资源,综合运用使其发挥高度的效能,完成设定的目标与使命,主要的关键,决定于专业经理人有效的经营与管理。

有效的专业经理人,必须具备充分的专业学识与实务,杰出的企业管理知识与经验,以及卓越的领导力、统御力和执行力。

由于所须因应的人际关系十分错综复杂,所须处理的事务又常繁复多变,除上述条件而外,专业经理人个人更须努力锻炼健壮的身体与旺盛的精神,以便从容应付繁剧长时沉重的工作;以及修养完美的人格与高超的素养,使在处理人与事时得以圆融通达。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使林木繁茂青山更青,以免“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并使组织的社会使命更有效地发挥,专业经理人非持续不断地努力从事各种身心修炼不可。

静坐的原理及功效专业经理人身心的锻炼,目前盛行各种运动,例如打球、慢跑与游泳等等。

这些运动,就身体健康而言,对于身体外层的皮肤肌肉筋骨的健康强壮,确具有直接的功效;但对于身体内部的内脏、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健康,及密切相关的种种精神作用与人格素养,却仅有间接的作用,而且效果十分有限。

身体是否健康,精力是否充沛,以及生命是否长寿,真正决定性的关键,在于人体内部的内脏与内部系统,而非外部的肌肉筋骨。

即以生病而言,皮破肉烂骨折均无大碍,但内脏衰弱破洞戒内部系统不正常,必然立即发生重大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运动的方法,确可达到身体健康精神旺盛的功效。

但内脏是不随意肌,又和内部系统一样都受自律神经控制,无法用一般的方法加以运动。

如果要对此达到直接运动的效果,同时兼具培养人格素养和开发潜力智慧的功能,自古所发展出来的“静坐”,是目前所知最佳的方法。

静坐俗称“内功”或“气功”,经数千年来的发展,由于入手及修炼的方法不同,派别甚多,各有优劣,所能达到的层次与效果也各不相同。

静坐的方法,主要是以意念来带动和修炼人体内的“真气’,在初期并须配合以腹式深呼吸为主的“吐纳”方法。

真气,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是自身与生俱来及后天培养散布在全身的能量,具有电能、磁场、电波及其他未知的性质。

如前所述,静坐除对身体内部产生直接运动的效果而外,尚具有人格、修养、心灵及智慧修炼的效果,分述如下:基本内容(一)、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 1/2 — 1/3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

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

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

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

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功方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

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 — 12 次为宜。

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 1 — 10,再回头从 1 — 10 ,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

本步练功时间每日 3 次,每次 20分钟。

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

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 3 次不可缺。

练功约 3 —5 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 10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

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

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

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

如此每日练功3 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 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

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

每日练功3 次,每次 40 分钟左右。

本步锻炼时间约需 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

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

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

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

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

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

本步是关键的一步。

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4 —5 次,每次需 1小时左右。

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

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

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 尾闾、夹脊、玉枕 )自然轻松愉快。

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

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

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

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 ( 脑中 ),可以灵活掌握。

练功时间仍每日 3次,每次一小时左右。

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

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注意事项1 、练本法须在静室内,明暗强度适宜,空气流通清新,又不可直接当风。

2 、凡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不宁时,不宜勉强练功,须待心情平静后再练。

3、练功时间内应昼避开一切干扰。

凡天气剧变、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时,暂勿练功。

若练功中有意外干扰(如突然声响、有人急叫或闯进练功室内等),则不必惊慌,须慢慢放松意念。

临时收功后再慢慢起坐应付,待恢复平静后再补练。

4 、用本法者平时须注意清心寡欲,心平气和,劳逸适度,饮食清淡,忌食辛燥、腥、粘腻之物。

5 、用本法者,尚未通关之前,须戒绝房事,以免影响进程。

通关后亦须有所节制,保持精力充沛。

临床应用本功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症的治疗,经近年临床验证,取得一定疗效者有:慢性鼻炎、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食管炎、胃炎、溃疡病、胃下垂、肝炎、肝硬化、胆结石、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粘连、肾炎、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性欲低下、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癔病、焦虑、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

无病者亦可修练本法以养生保健。

二、功法辅导真法一步功辅导1、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2、注意:就是意念想着,也就是意守.3、呼气: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为地控制呼吸节律,顺其自然.关键是在呼气时意念想到心窝这个地方,吸气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气、吸气都一定要注意心窝部.4、练气功、练真法开始时往往杂念都较多,未能静下来,因此呼气时也就不那么容易守得住心窝部,不容易次次呼气都有注意及到心窝部.可以采用数息法来帮助,即每呼气一次,数一个数,从一数到十,回头再从一开始数.这样比较容易到心窝部去,这也是诱导入静的一个办法.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气.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注意呼气,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不是该吸气就顺其自然地吸气.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延长吸气,都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这也是应该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顺其自然呼吸了,就绝不会有憋气的现象.6、第一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就可以转入练第二步功.有的胃病或体质虚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温热感,一步功可多练一段时间,但只要有饱满感或重压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二步功法的锻炼.真法二步功辅导第二步是意息相随丹田趋,有以下几点应该掌握的:1、意息相随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还是指呼气),又指真息(也即真气的温热感),相依相随.2、丹田趋:就是呼气时意念心窝部的温热感一步一步向丹田下.因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是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吸气时真气向上向内运动的.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将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中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3、这一步功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矢气,这是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排驱肠道浊气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无须控制,到一定时候自然消失.在这一阶段有的肠炎患者大便泻出浓血秽物,不必惊慌,也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肠道秽浊泄尽自然痊愈.4、腹部有过手术的患者,因为有疤痕,阻滞了经络之气,真气不易下去,有时还会出现手术疤痕剌痛,这是真气疏通经络的反应,气趋丹田也许会慢一些.加强练功,多练一些时间就是了.有的人有气往上涌的感觉,也是下焦气不畅,或是注意了吸气的缘故,应注意呼气,使气机往下去;三焦气机通畅了真气也就容易下沉丹田.真法三步功辅导经过第一二两步的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

当第二步功练到每次呼气有气流直达丹田时,即进入第三步,可练习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了。

第三步功是完成五步功法最重要的一步。

一二两步功是为了培养真气,通达任脉,使上中二焦真气趋向丹田,并在丹田聚集。

第三步功是为下一步贯通督脉打下基础,如果丹田真气不足,通督是不可能的。

所以古人把这一步功夫叫做“筑基”。

由于培养丹田实力的重要,所以这步功练的时间也需要比较长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