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指导课 五年级《一个动词写活一首诗》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1.古诗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昼.出耘田夜绩麻。

(zhòu zòu)2.彩丝穿取当银钲.。

(zēng zhēng)3.草满池塘水满陂.。

(bēi pō)二、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似被山含住的红红()以及放牛回家的()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和()之情。

三、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五年级群文阅读:《一个动词写活一首诗》教学设计+学习单

五年级群文阅读:《一个动词写活一首诗》教学设计+学习单

群文阅读:一个动词写活一首诗教学目标:一、通过对五首古诗的探究,梳理动词写活诗歌的方法。

二、通过给三首现代诗添加动词,初步在运用中感受一个动词写活一首诗。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知道动词能让图画有动态1.欣赏动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师:你用了动词,描述了图画的动态。

2.欣赏静图,你能用动词让图画动起来吗?二、探究一组古诗词的动词,梳理动词写活一首诗的方法1.揭题:理解“活”字。

一个动词不仅能让一幅画动起来,也能写活一首诗。

你怎么理解这个“活”字。

生:动词让诗有活力;动词让诗有了生命;动词让诗有动态。

(随意)2.自由朗读五首古诗词,整体感受一连串特别的动词。

师:在古诗词中,特别的动词有许多,请你拿出学习单,自由地朗读五首古诗词。

3.以《泊船瓜洲》为例,示范研究古诗词中的动词。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学过的《泊船瓜洲》。

这首诗中,有一个动词很特别——绿。

生说,师板书完成表格第一行,抓关键词示范填。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1)1至4号依次选择四首诗。

自主学习3分钟,并仿照《泊船瓜洲》,填好其中一行表格。

(2)由1号组长主持。

1至4号依次当老师,讲解自己研究的动词,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完善表格。

(3)由2号组长主持,将动词进行分类,有几类填几个圆圈,1至4号依次说填的理由。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剪梅·舟过吴江宋·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宋·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示儿》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并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能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准备古诗的文本,标注出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b.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呈现(10分钟)a.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跟读。

b.教师讲解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c.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朗读古诗,互相交流感受。

b.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古诗的情景。

4.巩固(10分钟)a.学生进行古诗填空练习,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

1 古诗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思维能力:能运用学过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体会诗人笔下的童年生活,品味古诗的韵味,语言特点,感受诗人是如何表现饶有趣味的儿童形象的。

【课前解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

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一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

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现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这三首诗的内容都涉及古代乡村中儿童的生活,表现出的都是儿童的天真浪漫和童真童趣,但每首诗又各有特色。

首先,儿童进行的活动不同:第一首诗写的是童孙学种瓜,第二首诗写的是稚子弄冰,第三首诗写的是牧童横牛背、信口吹笛。

其次,儿童活动的环境各异:第一首诗是农忙时的村庄,第二首诗是寒冬时的村庄,第三首诗是夕阳西下的池塘边。

【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认“昼、耘、稚、漪”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古诗中的动与静》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中的动与静》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中的动与静》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词句注释: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留:居。

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

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鹿柴(zhài)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词句注释:⑴鹿柴: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⑵但:只⑶返景: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⑷复:又。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词句注释:⑴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⑵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⑶春山:春日的山。

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⑷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⑸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词句注释:(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动与静分析表格题目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词写景手法《绝句》《鹿柴》《鸟鸣涧》《山居秋暝》《秋日即景》尧坝如画里,驿站映晴空。

,秋蝉栖梧桐。

自己动手写诗教案教学设计

自己动手写诗教案教学设计

自己动手写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自己动手写诗》。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自己动手写一首小诗。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能够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能够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2.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自己动手写诗》,并解释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然后,教师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示例讲解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练习:教师给出一些自然景色的图片或关键词,让学生动手写一首小诗。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展示:学生将自己的诗作展示在黑板上,大家一起来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自己动手写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动手写一首小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自己所学的古诗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写一首小诗。

答案:春日阳光照,花儿绽放笑。

小草绿如茵,蜜蜂采蜜忙。

2. 作业题目: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意境和情感。

答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写诗,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写诗的兴趣。

然而,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待提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一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一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一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第一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形象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语言文字理解没有太大的困难。

但是,对于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还有待提高。

另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大意,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难点: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诗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鉴赏。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古诗中的美。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包括诗句、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课文《古诗三首第一首》的文本。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古诗三首第一首》。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024~2024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2篇

2024~2024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2篇

2024~2024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2024~2024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1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通过学习这几首诗,学生可以理解诗歌的根本构造和特点,培养对诗歌的欣赏才能。

教学目的:1. 知识目的:a. 理解《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b. 掌握诗歌的根本构造和特点。

2. 才能目的:a. 学会欣赏古诗,理解其中的意境;b. 可以运用诗歌的写作方法进展创作。

3. 情感目的:a.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b.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才能。

教学重难点:1. 重点:《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的内容和背景;2. 难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进展导入,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喜欢听诗吗?你们最喜欢的诗是什么?二、呈现课文〔约10分钟〕1. 老师朗读课文,带着学生一起朗读。

2. 分段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学习课文〔约20分钟〕1. 学习《静夜思》:理解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学习诗歌的根本构造和特点。

2. 学习《登鹳雀楼》:理解王之涣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学习诗歌的根本构造和特点。

3. 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学习诗歌的根本构造和特点。

四、欣赏课文〔约10分钟〕1. 老师朗读《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带着学生品味诗歌的美感。

2. 学生分组或个人欣赏一首诗,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五、创作练习〔约15分钟〕学生按照《静夜思》、《登鹳雀楼》或《望庐山瀑布》的写作方法,创作一首自己的短诗。

六、展示与评价〔约10分钟〕学生依次向全班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并进展互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指导课——
五年级《一个动词写活一首诗》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五首古诗的探究,梳理动词写活诗歌的方法。

二、通过给三首现代诗添加动词,初步在运用中感受一个动词写活一首诗。

一、欣赏图片,知道动词能让图画有动态
1.欣赏动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师:你用了动词,描述了图画的动态。

2.欣赏静图,你能用动词让图画动起来吗?
二、探究一组古诗词的动词,梳理动词写活一首诗的方法
1.揭题:理解“活”字。

一个动词不仅能让一幅画动起来,也能写活一首诗。

你怎么理解这个“活”字。

生:动词让诗有活力;动词让诗有了生命;动词让诗有动态。

(随意)
2.自由朗读五首古诗词,整体感受一连串特别的动词。

师:在古诗词中,特别的动词有许多,请你拿出学习单,自由地朗读五首古诗词。

3.以《泊船瓜洲》为例,示范研究古诗词中的动词。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学过的《泊船瓜洲》。

这首诗中,有一个动词很特别——绿。

生说,师板书完成表格第一行,抓关键词示范填。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
(1)1至4号依次选择四首诗。

自主学习3分钟,并仿照《泊船瓜洲》,填好其中一行表格。

(2)由1号组长主持。

1至4号依次当老师,讲解自己研究的动词,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完善表格。

(3)由2号组长主持,将动词进行分类,有几类填几个圆圈,1至4号依次说填的理由。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①。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释义①: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

分类:绿和红,都是将颜色词用作动词,送和弄都是拟人的用法。

敲是动静结合。

5.全班交流,黑板上完成手绘表格。

6.小结:是的,拟人化的动词让诗有了生命。

其实除了颜色词以外,其他的词也可以用作动词,比如“明日落红应满径”的满字,副词用作了动词。

三、给现代诗加动词,并与原诗比较,体会原诗动词的妙处。

1. 现代诗的年龄并不大,大概诞生于100年前,这是胡适写的第一首现代白话诗《蝴蝶》。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你有什么感受?PPT出示: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2.第一首现代诗的艺术水平并不高。

渐渐地,诗人们发现,现代诗是可以学习古诗的,比如出示顾城的《小巷》,请一生读:这首诗里有特别的动词吗?让你想起了哪首诗?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你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师:是的,就是刚才的“僧敲月下门”。

你知道推敲的故事吗?现代诗人也在反复推敲,尤其喜欢推敲动词。

怎样用一个特别的动词,让景色动静结合,怎样用一个颜色动词,让画面活过来,有色彩,怎样用拟人化的动词,让没有生命的景物有生命。

3. 现在请你当当韩愈。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由3号组长选择其中一首诗。

组员自己琢磨几个动词,填入横线。

(2)由4号组长主持,组内互评一个填得最特别的动词,组员依次说说“为什么特别”。

初春
殷常青
一枚嫩芽
在泥土中快活地叫着
脱去冬天的衣衫
一枚嫩芽
带动成群的嫩芽
快活地摇晃着脑袋
风,在一片摇晃中
在一片叫喊声中
把春天出了地面
(扶)

沙白
湖波上
荡着红叶一片
如一叶扁舟
上面着秋天
(坐)
我家、都市和乡村
陈淑勤
都市里楼房
乡村里树木
我的家
快乐和幸福
(种)
4. 全班交流,黑板上完成手绘表格。

5. 出示原诗,齐读。

谈谈对原诗动词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