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货检验规程
公司进货检验规程

原材料、外协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1.目的对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进货检验。
3.职责采购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
仓库负责进货产品进行登记入库。
技术部负责提供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依据质量部检验员负责进货产品检验,并对质量问题进行反馈。
采购部根据各部门反应的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评。
4.工作内容外协外购件的分类4.1.1外协件根据本厂生产需求,外协件分为:机械加工零件(部件)、铸件类、表面加工处理类。
4.1.2外购件根据外购件的用途和性能,分为五金、标准件、管材、钢材、传动、气动、电气、工具及辅助材料等。
进货检验判定标准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外协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
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
检验工作程序供方供货——〉采购员(仓库)报检——〉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交质量部经理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等交由采购部门,技术部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检验单。
样件检验完毕后,检验单交由采购部门,以据此做出鉴定报告,采购部门通知供方并列入《合格供货方清单》,根据供方情况制定初步供货份额。
非首次供货:供方须待检验报告、合格证、采购部开具的《检验通知单》,检验员确认后进行检验,检验后检验员将检验数据和相关资料交技术负责人批准,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检验工作要求441、采购人员必须按照采购计划和交货进度,详细填写采购件名称、交检批数量、制造单位等内容;4.4.2、检验员严格按《检验规程》、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问题通知等要求,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检测数据;443、检查结果报技术部负责人,技术部负责人依据产品图纸、工艺要求、加工及装配等要求,判定物料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或退货并通知办理相关手续,不得填写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签字。
工程进货检验制度

工程进货检验制度一、总则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进货物资质量,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和项目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工程进货检验制度。
二、检验范围1. 进口原材料和设备2. 国内及外地原材料和设备3. 临时性物资及设备三、检验规定1. 根据项目需求,合理制定检验标准和要求。
2. 对各类进货物资进行抽样检验,实行合格产品进场,不合格产品退回原厂商或者报废处理。
3. 对检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查,追踪处理。
四、检验程序1. 报关及交货(1)进口原材料和设备:境外厂商在报关过程中要提供产品质量证明和相关材料,并由国内进口商按时交货。
(2)国内及外地原材料和设备:要做好货物运输保障措施,确保货物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2. 仓库验收(1)质检员在货物到达仓库时对货物进行验收,根据检验标准判定货物是否合格。
(2)不合格品及时退回原厂商,并根据情况要求厂商重新提供符合标准的产品。
3. 检验抽样(1)在仓库验收后,对货物进行抽样检验,以确保所检测的产品符合标准。
(2)对于特殊物资或设备,要进行更严格的检验。
4. 检验结果处理(1)合格品可进场使用,不合格品要求原厂商处理。
(2)对于多次出现不合格情况的供应商,要进行严格处罚或停止合作。
五、技术支持1. 对于工程进货物资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争议,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支持。
2. 对于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要及时更新技术知识,提高检验水平。
六、责任追究对于因检验不到位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根据情况进行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2. 工程项目经理有权对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3. 对于因违反本制度而造成的损失,相关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上为工程进货检验制度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遵守并执行,共同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进货检验规程

进货检验规程进货检验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进货检验规程是为了保障企业原材料和货物的质量,确保产品的可用性和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制定的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企业的原材料和货物的进货检验。
二、检验人员1.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学历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物资的检验标准和方法。
2. 检验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并且持有相关的检验资格证书。
三、检验准备1. 检验人员应在进货前准备好检验设备和相应的检验工具。
2. 检验人员应根据不同物资的特点,准备好相应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四、检验流程1. 接收货物:货物到达时,检验人员应及时接收货物,并核对送货单和货物清单的信息是否一致。
2. 质量检查:根据进货的物资特点和相关检验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尺寸、包装等。
3. 抽样检测:根据抽样检验的原则和方法,对货物进行抽样检测,包括外观、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
4. 检验记录:对每一批货物的检验结果以及检验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货物信息、检验结果、检验人员等。
5. 不合格处理:对于不合格的货物,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退货、索赔等。
五、检验标准1. 检验标准应根据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制定,确保货物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 检验标准应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确保与市场和技术的变化相适应。
六、检验设备和工具1.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保持良好的状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要求,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七、档案管理1. 检验记录应按照标准的格式进行整理和保存,保留至少三年。
2. 检验记录应便于查阅和复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绩效评估1. 检验人员的绩效应定期进行评估,包括技术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
2. 绩效评估结果应作为考核和奖惩的依据,对于工作优秀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提升机会。
以上是一份进货检验规程的具体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这样的规程,可以有效地控制原材料和货物的质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1、目的对原材料、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进货检验3、职责。
3.1质检部检验员负责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3.2综合部根据各部门反应的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评;3.3仓库负责进货产品进行登记入库。
3.4质检部负责提供进货产品的验证依据。
3.5质检部负责进货产品验证的实施,并对质量问题进行仲裁。
4、工作内容。
4.1检验工作程序:供方供货——〉采购员送达验证通知——〉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验证并填写验证记录——〉生产负责人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供方必须将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等交由采购部门。
检验员根据供货方提供的自检报告与其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对照,各项指标在国标范围内且外观检查合格时该批原材料判定为合格。
检验人员填写《原材料验证单》。
综合部以此作为列入《合格供货方名录》的依据。
非首次供货:供方须持检验报告、合格证,检验员确认后填写《原材料验证记录》,经验证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4.2检验工作要求4.2.1 检验员严格按《检验规程》、原材料国家(或行业)标准等要求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原材料验证记录》。
4.2.2 查验结果报生产负责人,生产负责人依据《检验规程》、《标准》、工艺要求,判定物料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或退货并通知办理相关手续。
4.2.3 外观检查样本的取样:从槽车取样时,要从上、下口各取一部分混合。
取样后目测其颜色,符合国家标准为合格,结果填入《原材料验证记录》中。
4.2.4。
仓库管理人员根据检验的合格结论,办理该批物资入库手续4.2.5。
检验不合格时,不得入库。
由综合部负责退货,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3紧急放行控制若需紧急放行时,须有生产副总的签字。
进货检验规程

进货检验规程1. 引言为了保障公司产品质量,维护客户利益,制定本规程。
该规程适用于所有供应商,以确保所进货物品符合公司的技术规定和品质标准。
2. 参考文件本规程需遵循以下参考文件:•GB/T 2828.1-2012 批量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指定常数质量限制接受质量检验程序(针对单个批次的项目群抽样计划)(ISO 2859-1:1999,MOD)•GB/T 2829-2002 批量抽样检验过程替换了GB/T2829-1997;3. 进货检验系统责任•进货部门将负责对接收到货物的品质负责。
•质量保证部门将负责制定,并向产线发放检验标准,以保证所有成品符合公司标准。
4. 进货检验计划•进货方应在征得供应商的同意后,以书面形式告知供应商快递货物的类型及数量,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物品符合相关产品或材料标准的文件。
•提供进货检验标准,并将其传达给供应商。
•检查货物是否与制定的检验标准相符:包括颜色、尺寸、规格、标签和条形码。
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任何一个标准不符合,应立即停止接收货物,并告知供应商。
5. 进货检验标准•颜色标准:颜色必须与公司预期的颜色一致,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书标准。
•尺寸标准:尺寸必须符合技术规范。
•规格标准:必须与产品说明书的规格一致。
•标签及条码:必须与公司技术规范一致,数据不符合技术规范的标签和条形码产品将被视为不符合标准。
6. 进货检验程序请按照以下程序执行进货检验:1.基于标准,对货物进行核查。
2.根据GB/T 2828.1-2012进行质量检验,随机抽取货物进行检测。
3.通过检验后方可进行进货入库。
7. 进货质量管理1.进货单:在接收到产品时,进货部门将会生成进货单,记录产品的名称、数量、批次、生产日期、供应商等信息。
2.随机检量:对于进货单上的货物,进货部门要按照必备的量检验。
检验点必须随机选择,以覆盖所有可能错误的品质出现。
3.抽样检查:对于进货单上符合产品标准的货物,进货部门将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货物来进行质量检验。
进货检验规程

进货检验规程编号:ZJGW-10版本/修订状态:1/01目的:对采购进厂的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厂内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毛坯、外包产品等的检验和验收。
3职责:由供应科负责对质检员和仓库管理员的通知,并对数量进行验收。
质检员负责对进厂原材料的检验和验收,对不合格品做好标示,并做好记录。
仓库管理员对来料做好标示。
4规程要求4.1检验或验证的项目、要求和方法采购产品检验或验证的项目和要求检验方法抽样方案n(Ac,Re)钢材规格尺寸符合采购要求尺测全检表面无明显瑕疵目测材质符合采购要求凭材质单验收锻件、铸件规格尺寸符合采购要求尺测全检表面无明显瑕疵目测材质符合采购要求凭材质单验收铆焊件表面无明显瑕疵目测全检焊缝符合图纸要求尺测尺寸符合采购要求尺测处理件表面质量符合采购要求目测全检硬度符合采购要求测试委外加工件表面质量符合图纸要求目测全检规格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尺测材质符合采购要求凭材质单验收外购配套件外观质量无明显瑕疵目测全检尺寸规格符合采购要求尺测标准件规格型号符合采购要求凭合格证验收表面处理件表面质量符合采购要求目测全检包装材料表面质量符合采购要求目测全检规格尺寸符合采购要求尺测4.2检验流程(1)原材料进厂后应由供应科对来料数量进行检验。
(2)供应科对数量进行验收后应通知质检员进行检验。
(3)质检员接到检验通知后立即依据检验规程进行检验。
(4)根据检验结果判定产品批是否合格。
(5)合格的接收入库,办理入库手续。
(6)合格的接收入库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的由供应科负责退回供方。
4.3要做好检验记录和产品标识。
编制:批准:半成品、成品检验规程编号:ZJGW-11版本/修订状态:1/01目的:对本厂的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过程的产品检验和成品的检验和验收。
3职责:质检员负责对产品进行检验和验收,并做好记录。
4规程要求4.1检验或验证的项目、要求和方法产品:检验或验证的项目和要求检验方法抽样方案零件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尺测全检(包括半成品)形状和位置公差符合图纸要求测量硬度符合图纸要求测量表面无明显瑕疵目测部件、整机装配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尺测全检形状和位置公差符合图纸要求测量机构动作符合规定要求测量运转符合图纸和实验要求运转试验外观无明显瑕疵目测4.2检验流程(1)工序或成品完成后应通知质检员进行检验。
进货检验规章制度文本

进货检验规章制度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进货检验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进货检验规章制度,明确进货检验的流程、标准和责任,确保产品质量。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的进货检验工作,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各类商品。
第四条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产品特性,制定相应的进货检验规章制度并萷行,不得擅自修改。
第五条企业应配备专门的进货检验人员,确保工作的专业化和高效性。
第六条企业应提供必要的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进货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企业应严格按照本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进货检验工作,不得擅自变更。
第八条本规章制度由企业生产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共同负责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应相互配合。
第九条企业负责人须高度重视进货检验工作,营造良好的质量管理氛围,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条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进货检验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规章制度的落实。
第二章进货检验流程第十一条进货检验流程包括进货准备、检验操作、结果判定、数据记录等环节。
第十二条企业应在供应商确认后,及时做好进货准备工作,准备充足的检验工具和设备。
第十三条进货检验应由专门的检验人员进行,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验工作。
第十四条在进行进货检验时,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检验方法和工具。
第十五条进货检验结果应进行科学判定,确定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第十六条进货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包括检验数据、判定结果等信息。
第十七条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不合格产品不进入生产环节。
第十八条进货检验流程应及时汇总、分析检验数据,及时调整进货策略,提高进货质量。
第十九条企业应不定期地对进货检验流程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进货检验档案,记录关键检验过程和结果,为今后的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第三章进货检验标准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进货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特性和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
进货检验规程最新9篇

进货检验规程最新9篇进货查验制度篇一目的为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实记录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验货查证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凡是本单位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简称为食品原辅材料)都需遵守本制度。
具体内容食品企业生产采购的原辅材料需进行索证索票且证票需要及时更新完善,面对索证索票的要求内容如下:1、国内采购的食品原辅材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
许可证明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第三方检测报告和出厂检测报告)。
3、合格证明文件包括批检、型检等,批检必须与所购产品一一对应,型检批次和要求按照相关产品标准要求实施。
4、进口的食品原辅材料应当查验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对应批次的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5、从流通单位(超市、批发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时,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复印件;少量或临时采购时,应确认其资质并留存盖有供方印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送货单。
6、从农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有公章或签字的生产许可、营业执照复印件,购物凭证或购物清单。
7、从超市采购的畜产品,应存留供盖有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从批发零售市场、农贸市场等采购畜禽肉类的,应索取并留存动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以及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从屠宰企业直接采购,应保留其盖有印章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动物检疫合格证。
9、企业视情况对采购不能提供产品合格证明的组织或个人所提供的产品,按照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本制度由采购管理部门执行,质量管理部门监督其执行情况并适时对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进行反馈。
进货查验制度篇二一、采购部要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登记、验证,查看供货者的生产许可证(属于生产许可证产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日期2017-7-1进货检验作业规范1. 目的为了规范进入本公司原辅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满足符合产品技术要求与采购要求,严格按照本文件的规定来操作,特制订本进货检验规程,并为不合格品控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信息。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进入本公司产品所需的各种原辅材料、部件、包装物及设备和工具等物料的进货检验和验证。
3. 职责3.1 技术部负责根据产品要求编制原辅料清单。
3.2 质量部负责编制本检验规程,并组织实施。
3.3 采购部负责产品所需的各类物资的采购,由质量部专职检验员负责检验和验收。
3.4 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对检验合格的进货物资按有关规定核对品名和数量后办理入库,并做好分类贮存、标识、运输、进出库手续等得到有效的控制。
4. 工作程序和检验方法4.1 产品的原辅料分类4.1.1 A类:法兰、F4板材、外购部件、F4管材、外协半成品、等关键物资。
4.1.2 B类:钢管、钢板、焊条、焊丝、铸件等重要物资。
4.1.3 C类:螺栓、螺帽、油漆、气体、包装材料、其他辅助物资。
4.2 进货检验的组批同种类型,同种规格,同一次进货的物资为同一批。
同一批物资依包装件数不同分为同一批不同件数。
4.3 判定过程:4.3.1 检验次序:①查验供方是否为合格供方和物资本身的材质证明、合格证等资料,对新供方实施样品试验。
②根据来料检验要求检查物料的外观。
③根据来料检验要求检查物料的尺寸。
④根据来料检验要求检查物料的实际配合或安装使用性能。
⑤填写检验报告,判定合格与否;如出现批量不良要通知质量部长,并出具异常联络单。
实施日期2017-7-14.3.1同种物料随机抽查的所有件数的全部检验,项目结果符合技术要求中相应质量要求时,则判定该种物料该批次合格,否则判定该物料该批次不合格。
4.3.2检测所使用的卡尺为精度±0.02mm,钢尺的精度为:0.5mm,卷尺的精度为1mm,千分尺的精度为0.001,钢板测厚仪0.1。
4.4 取样方法4.4.1 A类关键物资需要进行部分项目全数检验。
4.4.2 A、 B、C类物资实施抽检的,取样方法见下表。
4.4.3 C类物资可以只做验证检验或做试用检验。
4.4.4 同一批次随机取样批次合格的允许最大不良数量批量抽样数量尺寸/性能外观2~8 2 0 09~15 3 0 016~25 5 0 026~50 8 0 051~90 13 0 091~150 20 0 0151~280 32 0 1281~500 50 0 1501~1200 80 1 21201~3200 125 1 33201~10000 200 2 5实施日期2017-7-14.5物资进货检验要求4.5.1关键物资—— A类物资分类物资品名序号检验项目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抽样方法测量器具A类法兰1 外观无锈蚀、油污、缺损、毛刺、深划痕和影响装配强度的外观缺陷等目测抽检2 规格、型号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查验全检3 性能全数检验和工装配合的性能实配全检工装4 尺寸符合图纸要求,且尺寸在附件的公差范围内测量抽检卡尺5 验证项目验证产品材质证明、对新供方实施样品试验查验试验一次钢管1 外观表面无明显锈蚀、穿孔、凹凸、缺损、裂纹、结疤等情况,钢管两头都要求边缘整齐、无开裂的现象目测抽检2 规格型号材质牌号按产品设计和采购要求验收查验抽检3 尺寸符合采购要求,且尺寸在附件1的公差范围内测量抽检卡尺、卷尺4 验证项目验证产品检测报告或质保书;不锈钢管需要用不锈钢测试夜进行测试不锈钢标号查验一次钢板1 外观表面无明显锈蚀、穿孔、凹凸、缺损、裂纹、结疤等情况,钢板两头都要求边缘整齐、无开裂、无卷曲、无翘边的现象目测抽检2 规格型号材质牌号按产品设计和采购要求验收查验抽检3 尺寸符合采购要求,且尺寸在附件1的公差范围内测量抽检卡尺、卷尺4 验证项目验证产品检测报告或质保书;不锈钢板需要用不锈钢测试夜进行测试不锈钢标号查验一次铸钢件1 外观外观颜色均匀,无裂纹、毛刺、变形等影响使用性能的不良目测抽检2 规格型号规格、型号应符合采购、设计要求查验抽检实施日期2017-7-13 尺寸配合尺寸和关键尺寸符合图纸要求测量抽检角度尺、卡尺、卷尺4 性能检验产品的实际配合性能实配抽检工装5 验证项目验证产品检测报告、合格证或质保书;查验一次外协、外购部件1 外观无影响外观和使用性能的不良目测抽检2 型号、牌号规格、型号应符合采购、设计要求查验全检3 性能全数检验产品实际配合性能,钢衬件还需要检测导电性能实配全检工装、产品、4 尺寸全数检验产品的配合尺寸和关键尺寸测量全检钢尺、卡尺、卷尺、测厚仪、角度尺5 验证项目验证产品检测报告、合格证或质保书;查验一次4.5.2 重要物质——B类物资分类物资品名序号检验项目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抽样方法测量器具B 焊条、焊丝1 外观包装完好,不可受潮;焊条药皮完整,不可开裂损坏。
目测抽检2 规格、尺寸按产品技术要求和采购要求验收查验抽检卡尺、卷尺3 性能同一批来料的需要试验焊接。
试验抽检4 验证项目合格证、保质期。
测试一次密封圈、塑料垫片1 外观外观颜色均匀,无裂纹、毛刺、缺损等影响使用性能的不良目测抽检2 规格型号规格、型号应符合采购、设计要求查验抽检3 尺寸配合尺寸和关键尺寸符合图纸要求测量抽检卡尺、卷尺4 性能检验产品的实际配合性能实配抽检工装5 验证项目验证产品检测报告、合格证或质保书;查验一次其他配件1 外观无影响使用性能的不良目测抽检2 规格型号规格、型号应符合采购、设计要求查验抽检实施日期2017-7-13 尺寸配合尺寸和关键尺寸符合图纸要求测量抽检卷尺、卡尺4 性能检验产品的实际配合性能实配抽检5 验证项目验证产品检测报告、合格证或质保书;查验一次4.5.3 一般物质——C类物资分类物资品名序号检验项目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抽样方法测量器具C类螺栓、螺母、垫片1 外观无坏损、无坏牙、无锈迹等瑕疵现象;目测抽检2 规格型号按产品技术要求和采购要求验收查验抽检3 性能用对应型号的螺母和螺栓试验锁紧试验抽检4 尺寸形状、尺寸符合采购要求抽检抽检卡尺、卷尺5 验证项目验证产品材质证明、对新供方实施样品试验测试一次油漆1 外观包装完好,无鼓包和破损;铭牌标识清晰;目测全检2 颜色与色板对照无明显色差目测抽检3 验证项目合格证、保质期。
查验一次气体1 外观封口包装完好,无漏气现象,钢瓶清洁。
目测全检2 验证项目气体种类、合格证、保质期。
查验一次包装材料(说明书、包装盒等)1 外观包装完好,无缺页、破损;材质、颜色、清晰度等应与封样件相同查验抽检2 规格、尺寸按检验指导书要求验收测量抽检卷尺3 验证项目按采购要求验收查验一次4.6 外购物资进公司后,由采购人员填写《送验单》交检验人员验收,对A类和B类物资必须在合格供方处采购,如特殊情况不在合格供方处采购必须办理相应手续,否则检验员有权拒绝验收。
4.7 检验员根据本规范中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检验。
对检验合格的物资做好标识,检验人员在《进货检验单》上签字,经办人员方可办理入库手续;4.8 仓库管理员对采购物资进库,必须凭《进货检验单》核对名称、规格、数量和检验合格签字无误后方可接收。
4.9 采购物资进货检验或验证记录由质管部负责整理汇总、归档保存。
实施日期2017-7-15相关文件《采购管理流程》《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6质量记录6.1 《检验记录表》6.2 《内部联络单》6.3 《进料检验报告》6.4 《来料检验申请单》实施日期2017-7-1 附录:1、法兰1.1 规定的技术要求(参照HG20592-2009)1.1.1 公司常用的法兰规格:PN0.6MPa标准公称尺寸DN 法兰外径法兰中心距螺栓孔直径螺栓孔数量(个)不含水边法兰厚度法兰内径直管管件DN15 75 55 11 4 9 26 35 DN20 85 65 11 4 9 31 39 DN25 95 75 11 4 10 35 46 DN32 115 90 14 4 11 43 49 DN40 125 100 14 4 12 46 58 DN50 135 110 14 4 12 58 69 DN65 155 130 14 4 14 78 91 DN80 185 150 18 4 15 91 110 DN100 205 170 18 4 16 110 116 DN125 235 200 18 8 18 135 142 DN150 260 225 18 8 18 162 170 DN200 315 280 18 8 19 222 222 DN250 370 335 18 12 20 276 276 DN300 435 395 22 12 20 328 328 DN350 485 445 22 12 21 380 380 DN400 535 495 22 16 23 429 429 DN450 590 550 22 16 25DN500 640 600 22 20 25DN600 750 705 26 20 28PN1.0MPa标准公称尺寸DN 法兰外径法兰中心距螺栓孔直径螺栓孔数量(个)不含水边法兰厚度法兰内径直管管件DN15 90 65 14 4 11 26 35 DN20 100 75 14 4 11 31 39 DN25 110 85 14 4 12 35 46 DN32 130 100 18 4 13 43 49 DN40 140 110 18 4 14 46 58 DN50 155 125 18 4 14 58 69实施日期2017-7-1DN65 175 145 18 4 (8) 16 78 91 DN80 190 160 18 8 16 91 110 DN100 210 180 18 8 18 110 116 DN125 240 210 18 8 20 135 142 DN150 275 240 22 8 20 162 170 DN200 330 295 22 8 20 222 222 DN250 385 350 22 12 23 276 276 DN300 435 400 22 12 23 328 328 DN350 495 460 22 16 25 380 380 DN400 555 515 26 16 29 429 429 DN450 605 565 26 20 33DN500 660 620 26 20 35DN600 770 725 30 20 39PN1.6MPa标准公称尺寸DN 法兰外径法兰中心距螺栓孔直径螺栓孔数量(个)不含水边法兰厚度法兰内径直管直管DN15 90 65 14 4 11 26 35 DN20 100 75 14 4 11 31 39 DN25 110 85 14 4 12 35 46 DN32 130 100 18 4 13 43 49 DN40 140 110 18 4 14 46 58 DN50 155 125 18 4 14 58 69 DN65 175 145 18 8 16 78 91 DN80 190 160 18 8 16 91 110 DN100 210 180 18 8 18 110 116 DN125 240 210 18 8 20 135 142 DN150 275 240 22 8 20 162 170 DN200 330 295 22 12 22 222 222 DN250 395 355 26 12 24 276 276 DN300 450 410 26 12 25 328 328 DN350 510 470 26 16 28 380 380 DN400 570 525 30 16 30 429 429 DN450 630 585 30 20 32DN500 705 650 33 20 34DN600 830 770 33 20 40注:PN1.6MPa法兰除DN200以上执行本标准,其余参照PN1.0MPa法兰要求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