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材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包装材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包装材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制定纸盒检验操作规程,规范标签的质量检查。

范围:适用于纸盒的质量检查。

责任:质量部、生产部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内容:

1、检验用具:玻璃尺、剪刀、分析天平。

2、取样方法:按包装材料通用取样规程取样。

3、检查

3.1性状:目视检查质量应均一、表面清洁、无污迹、字迹清晰,分色均匀、色泽与标准样一致、无花斑花点、无伤痕等使用上的缺陷粘贴处无脱胶现象,装订边吻合牢固。

材质:用剪刀剪取纸箱,共分五层,内外两层为牛皮纸,中间三层为一层黄板纸及二层瓦楞纸。

3.2规格:透明玻璃尺尺量:(水丸内盒)60mm×37mm×37mm

;(水丸套盒)290mm×76mm×63mm;(口服液盒)260 mm×103mm

×20mm。

3.3逐条核对印刷内容:商标、品名、批准文号、包装规格、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处方、功能主治、注意、贮藏,单位名称等内容字迹清晰,符合规定要求。

4、分析结果判定

4.1全部项目检验合格,为合格品。

4.2单项检验项目不合格,须要复检,复检不合格示为不合格品。

目的:制定复合铝袋检验操作规程,规范标签的质量检查。

范围:适用于复合铝袋的质量检查。

责任:质量部、生产部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内容:

1、验用具:放大镜、卷尺、游标卡尺

2、取样方法:依照包装材料通用取样规程取样。

3、检查

3.1性状:本品为复合铝袋,其肉眼观看表面,无污迹、字迹清晰、分色均匀、无花斑花点。

3.2外观其肉眼看表面及袋内面清洁,无污迹,字迹清晰,分色均匀,色泽与标准样一致,无花斑、花点。

3.3逐条核对印刷内容:与标准内容一致应符合规定要求。

3.4用卷尺测量袋的大小规格应符合名规格规定的尺寸要求及对材料厚度规定。

3.5手撕拉有较大强度及韧性。

4、分析结果判定

4.1全部项目检验合格为合格品。

4.2单项检验不合格,须要复检,复检不合格示为不合格品。

目的:明确口服液瓶质量标准,确定质量、生产、采供质控依据。

范围:口服液瓶。

责任者:质量部、生产部、采供部。

内容:

1、检验用具:玻璃尺、剪刀、分析天平。

2、取样方法:按包装材料通用取样规程取样。

3、检查

3.1 外观质量

3.1.1瓶体:应为琥珀色玻璃。

3.1.2 外型:表面光洁;口平面平整;不应有明显的玻璃缺陷;瓶内不允许有瓶底外拱致使瓶子不能平稳站立。

3.1.3 瓶底瓶口气泡:直径>0.5mm 不允许有;直径0.1~0.5mm 不多于2个;直径≤0.1mm针扎破、密集的不允许有。

3.1.4 裂纹:不允许有。瓶口外檐无裂纹,瓶身表面点状坑、疤,不致泄漏除外。

3.2 规格尺寸:

3.2.1 规格:10ml。

3.2.2 尺寸:应符合附表1规定。

附表1

4.1全部项目检验合格,为合格品。

4.2单项检验项目不合格,须要复检,复检不合格示为不合格品。

目的:明确口服液瓶质量标准,确定质量、生产、采供质控依据。

范围:口服液瓶。

责任者:质量部、生产部、采供部。

内容:

1、检验用具:玻璃尺、剪刀、真空泵。

2、取样方法:按包装材料通用取样规程取样。

3、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主要原料,采用注吹成型工艺生产的口服固体药用塑料瓶。

3.1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具有均匀一致的色泽,不得有明显色差。瓶的表面应光洁、平不得有变形和明显的擦痕。不得有砂眼、油污、气泡。瓶口应平整、光滑。

3.2密封性取本品适量,于每个瓶内装入适量玻璃球,旋紧瓶盖,置于带抽气装置的容器中,用水浸没,抽真空至真空度为27kPa,维持2分钟,瓶内不得有进水或冒泡现象。

3.3贮藏固体瓶的内包装用符合药用要求的聚乙烯塑料袋密封,保存于干燥、清洁处。

4、分析结果判定

4.1全部项目检验合格,为合格品。

4.2单项检验项目不合格,须要复检,复检不合格示为不合格品。

1. 目的:建立辅料—明胶空心胶囊的质量标准与检验操作规程

2. 范围:明胶空心胶囊

3. 责任者:质检员

4. 内容:

4.1 产品代号:F09

4.2 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P1204

4.3 品名:明胶空心胶囊本品系由胶囊用明胶加辅料制成的空心硬胶囊。

4.4 检测项目与限度:(见表一)

表一

4.5 检验操作方法

4.5.1 性状取被测胶囊100粒,平放于装有30~40W日光灯的毛玻璃灯检台上,由1.0以上视力者以30cm的距离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查,记录并统计偏差量。

(1)色泽均匀,有光泽,不允许有明显色泽;

(2)砂眼、气泡者,总和比例不得高于2%(即不得超过2粒);

(3)油污:不允许有;

(4)黑点:不得超过测试总数的5%(即不得超过5粒)。

4.5.2 鉴别

4.5.2.1 器具:扭力天平;5ml量杯;50ml量筒;电炉;烧杯;试管;石蕊试纸

4.5.2.2 试剂、试液:重铬酸钾试液;稀盐酸;鞣酸试液;钠石灰

4.5.2.3 操作与结果判定

4.5.2.3.1 鉴别(1)取本品0.25g,加水50ml,加热使溶化,放冷,取溶液5ml,加重铬酸钾试液-稀盐酸(4:1)的混合液数滴,即生成橙黄色絮状沉淀。

4.5.2.3.2 鉴别(2)取鉴别(1)项下剩余的溶液1ml,加水50ml,摇匀,加鞣酸试液数滴,即发生浑浊。

4.5.2.3.3 鉴别(3)取本品约0.3g,置试管中,加钠石灰少许,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4.5.3 松紧度

4.5.3.1 用具:厚度为2cm的木板;滑石粉

4.5.3.2 操作与结果判定

取本品10粒,用拇指和食指轻捏胶囊两端,旋转拨开,不得有粘结、变形或破裂,然后装满滑石粉,将帽、体套合,逐粒在1m的高度处直坠于厚度为2cm的木板上,应不漏粉;如有少量漏粉,不得超过2粒。如超过,应另取10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5.4 脆碎度

4.5.4.1 器具、试剂表面皿;干燥器;烘箱;木板(厚度2cm);硝酸镁[Mg(NO3)2〃6H2O]饱和溶液

4.5.4.2 操作与结果判定取本品50粒,置表面皿中,移入盛有硝酸镁饱和溶液的干燥器内,置25±1℃恒温24小时,取出,立即分别逐粒放入直立在木板(厚度2cm)上的玻璃管内,将圆柱形砝码(材质为聚四氟乙烯,直径为22mm,重20±0.1g)从玻璃管(内径为24mm,长为200mm)口处自由落下,视胶囊是否破裂,如有破裂,不得超过15粒。

4.5.5 崩解时限取本品6粒,装满滑石粉,照崩解时限检查法胶囊剂项下的方法检查,各粒均应在10分钟内全部溶化或崩解。如有1粒不能全部溶化或崩解,应另取6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5.6 亚硫酸盐(以SO2计)

4.5.6.1 器具:天平(感量0.1mg);长颈圆底烧瓶;冷凝管;锥形瓶;蒸发皿

4.5.6.2 试液:磷酸;碳酸氢钠;标准硫酸钾溶液;碘溶液(0.1mol/L)

4.5.6.3 操作方法取本品5.0g,置长颈圆底烧瓶中,加热水100ml使溶化,加磷酸

2ml与碳酸氢钠0.5g,即时连接冷凝管,以0.1mol/L碘溶液15ml为接收液,收集馏出液50ml,加水至100ml,摇匀,量取50ml,置水浴上蒸发,随时补充水适量,蒸至溶液几乎无色,加水至40ml,照硫酸盐检查法检查,如显浑浊,与标准硫酸钾溶液7.5ml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2%)。

4.5.6.4 计算公式

%

1001000500%69.66%?????=

W V

C 含二氧化硫

式中:C :标准硫酸钾溶液的SO2含量(μg/ml );V :标准硫酸钾溶液的取用量(ml );W :供试品称样量(g )。

4.5.7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此项适用于以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作为抑菌剂工艺) 取本品约0.5g ,精密称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含羟苯甲酸、羟苯乙酸、羟苯丙酸、羟苯丁酸总量不得过0.5% 。

4.5.8 氯乙醇(此项适用于环氧乙烷灭菌工艺)

4.5.7.1 器具:分液漏斗;具塞锥形瓶;天平(感量0.1mg );气相色谱仪;色谱柱(2ml );15%聚乙二醇-1500柱

4.5.7.2 试液:氯乙醇;正己烷

4.5.7.3 操作方法 取氯乙醇适量,精密称定,加正己烷溶解并定量稀释成每1ml 中约含22μg 的溶液;精密量取2ml ,置盛有正己烷24ml 的分液漏斗中,精密加水2ml ,振摇提取,取水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另取胶囊适量,剪碎。称取2.5g ,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正己烷25ml ,浸渍过夜,将正己烷液移至分液漏斗中,精密加水2ml ,振摇提取,取水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照气相色谱法检查,用10%聚乙二醇柱,在柱温110℃下测定。供试品溶液中氯乙醇的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峰面积。 4.5.9 环氧乙烷(此项适用于环氧乙烷灭菌工艺)

取本品约2.0g ,精密称定,照残留溶剂测定法检查,供试品溶液中环氧乙烷的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品溶液主峰面积(0.0001%)。 4.5.10 干燥失重

4.5.8.1 器具:烘箱;扁形称量瓶;天平(感量0.1mg )

4.5.8.2 操作方法取本品1.0g ,将帽、体分开,在105℃干燥6小时,减失重量应符合规定。

4.5.11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 ,照炽灼残渣检查法检查,计算,即得。 4.5.12 铬

取本品约0.5g ,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一法)检查,含铬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4.5.13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照重金属检查法(第二法)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五十。 4.5.14 黏度

取本品4.50g ,置已称定重量的100ml 烧杯中,加温水20ml ,置60℃水浴中搅拌使溶化。取出烧杯,擦干外壁,加水使胶液总重量达到下列计算式的重量(含干燥品15.0%),将胶液搅匀后,倒入干燥的具塞锥形瓶中,密塞,置40℃±0.1℃水浴中,约10分钟后,移至平氏黏度计内,照黏度测定法(第一法)检查,毛细管内径为2.0mm ,于40℃±0.1℃水浴中测定,本品运动黏度不得低于60mm2/S 。

0.1510050.4-1??=

干燥失重)()胶液总重量(g

4.5.15 微生物限度检查 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结果应符合规定。 4.6 类别 药用辅料,用于胶囊剂的制备。 4.7 贮藏 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目的:制定标签检验操作规程,规范标签的质量检查。

范围:适用于标签的质量检查。

责任:质量部、生产部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内容:

1、检验用具:尺子、剪刀、分析天平、游标卡尺

2、取样方法:按包装材料通用取样规程取样。

3、操作方法

3.1性状:其肉眼观看表面,无污迹、字迹清晰、分色均匀、色泽与标准样一致.无花斑花点。

3.2材质:为不干胶白底玻璃卡纸,用剪刀剪取一定面积天平称重计算,纸密度不低于80K,撕下保护层,手摸粘贴层有较强的粘性。

3.3规格:用尺子、游标卡尺尺量:70mm×27mm

4、检查

4.1逐条核对印刷内容:品名、产品批号、产品标准、生产日期、产地、装量、规格、等级、生产企业.

贮藏等内容与标准内容一致,应符合规定要求。

5、分析结果判定

5.1全部项目检验合格,为合格品。

5.2单项项目检验不合格,须要复检,复检不合格示为不合格品。

说明书

目的:制定说明书检验操作规程,规范标签的质量检查。

范围:适用于说明书的质量检查。

责任:质量部、生产部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内容:

1、检验用具:尺子、剪刀、分析天平、游标卡尺

2、取样方法:按包装材料通用取样规程取样。

3、操作方法

3.1性状:其肉眼观看表面,无污迹、字迹清晰、分色均匀、色泽与标准样一致.无花斑花点。

3.2规格:用尺子、游标卡尺尺量:140mm×85mm

4、检查

4.1逐条核对印刷内容:商标、品名、批准文号、包装规格、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处方、功能主治、注意、贮藏,单位名称等内容字迹清晰,符合规定要求。

5、分析结果判定

5.1全部项目检验合格,为合格品。

5.2单项项目检验不合格,须要复检,复检不合格示为不合格品。

包装材料取样操作规程

包装材料取样操作规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原辅料取样规程 一、目的:建立包装材料取样操作规程,保证所取样品的代表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内、外包装材料,包括药用包装用铝箔、药用聚氯乙烯(PVC)硬片、塑料瓶;瓶簦、小盒、大箱。 三、责任者:仓库保管员,质保部取样品。 四、取样操作规程: 1 包装材料必须按相应质量标准批批取样检验。 2 QC人员接到请验单后,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核对请验单的品名、规格、数量、进厂编号及是否合格供应商,是否具有供应商检验报告单,检测项目及结果是否符合我公司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计算取样量。设总件数为n,当n≤3时,每件抽取;当3<n≤300时,按√n +1件抽取;当n>300时,按√n /2+1件抽取, 根据样品的性质准备适宜的取样器皿、器具,如不锈钢镊子、剪刀、手套、尺、笔、标签、取样证等。 QC人员必须在接到请验单后,24小时内完成取样工作。 3 取样地点 在仓库现场取样。 4 取样 取样前应进行现场核对; 4.1.1 核对包装材料的状态标识,包装材料应置待验区内,有黄色的待验标识。 4.1.2 请验单的内容与实物标记应相符,内容为品名、批号、数量、规格、产地、来源,标记清楚完整,内包装材料应有供应商药包材注册证号。 4.1.3 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无破损、混杂、污染、启动痕迹。 4.1.4 现场检查如不符合要求,应拒绝取样,向仓库保管员询问清楚情况报质量保证部QA人员。 取样量: 4.2.1取样件数 设总件数为n,当n≤3时,每件抽取;当3<n≤300时,按√n +1件抽取;当n>300时,按√n /2+1件抽取。 4.2.2每件取样量 取样操作

车间包装材料管理规程(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包装材料管理规程 目的:明确包装车间包装材料的领用、发放、使用、检查和剩余材料的处理等规定,防止差错和混淆。 范围:适用于盐道包装车间包装材料的管理。 职责:盐道包装车间对此规程的实施负责。 规程: 1包装车间包装材料的管理: 1.1领料: (1)领料由车间班长负责。 (2)车间班长在规定的时间到仓库领料,并填写相关类型包 装材料的领用记录。 1.2发放: (1)包装过程中因打印批号、包装的需要,由操作工向各班长领取。 (2)领用人负责复核品名、数量并在“包装材料发放记录” 上签名确认。 1.3使用: (1)各生产线员工领取包装材料后,放置于规定的生产区域, 不得随意放置,避免损坏及污染。 (2)使用过程中要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来进行包装生产。 1.4结料、退料: (1)车间使用的印刷性包装材料必须日产日清,当天生产结

束,必须进行清点和记录,并重新包装好剩余的包装材料,在容器上贴上物料标签。第二天使用前,操作人复核物料 标签和实物无误后方可使用。 (2)批包装结束后,多余的包装材料,如已打印了批号、日期、有效期等标记的,连同残损的印刷性包装材料,按本 文件第1.5条规定,分别计数,一起做报废销毁处理;未 打印批号的,则分类清点后分别放入容器中,封口,贴上 物料标签,注明名称、、批号、数量,在“备注”栏注明 “剩余”。 1.5销毁: (1)包装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印刷性包装材料(包括:批号、日期、有效期等打印不合格的,脏污的,破损的,以及其 他不符合包装要求被剔除的)、批包装结束时剩余的已打 印了批号、日期、有效期等标记的包装材料,必须销毁。(2)以上待销毁包装材料由各班长集中,仔细分类清点,分清品种和数量,经质量监督员核实无误后用废物容器装 好,定期销毁。 2附件 附件一:盐道包装车间包装材料领发记录 附件二:盐道包装车间包装材料结料记录

(完整word版)包装材料检验验收流程

包装材料检验验收规程 1.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进厂后,由技术品控部负责全公司各类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抽样、检验、结果判定以及相关原辅材料检验标准的制定工作。 2.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进厂后,由查验员根据标准要求对原料进行检验,并出具《包装材料检验报告单》。 3.在辅料进厂时,由财务部包材库房管理员持《到货通知单》通知技术品控部查验员,进行取样、检验; 4.品控员接到通知单后,按《包装材料验收标准》、合同规定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感官上的检验,并按抽检数量进行初步使用验证,出具检验报告。 5.技术品控部验完后,并出具《包装材料检验报告单》给库房,库房管理员接到包装材料检验合格证明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瓦楞纸箱检验验收规程 1.目的: 此标准对用瓦楞纸板制成的纸箱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作出规定。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运输包装所用的个品种规格的瓦楞纸箱 3.职责 3.1仓库负责包装箱之命名、规格、数量的入库。 3.2行政中心负责各规格包装箱的规格、版面、数量的采购和相关检测报告的索取 3.3技术品控部负责包装材料和相关检测报告的验收和审核。 4.技术要求 4.1 材质:纸箱材质为国产牛皮纸或瓦楞纸.基重(g/m2)应符合GB/T6544-2008、GB/T13024-2003、GB/T13023-2008. 4.2外观、尺寸。 4.2.1纸箱表面应平整、干净无污渍,纸箱应无破损,无裂纹,纸箱切口应齐整。 4.2.2图案、文字印刷要求套印准确,墨色匀实,图案文字清晰,无油污、水化现象、无错位、无重影。图案、文字边缘齐整、无毛刺。 4.2.3印刷文字正确,图案、文字应与样板一致,套色准确,无颜色过浓或过淡现象。 4.2.4粘合瓦楞纸箱接头粘合搭接舌边宽度不少于30mm,粘合接缝的粘合剂涂布应均匀充分,不得有多余的粘合剂溢出现象。粘合剂牢固,剥离时至少有70%的粘合面被破坏。 4.2.5瓦楞纸箱压痕宽度不得大于17mm,箱壁不可有多余的压痕线,当纸箱折合时,压痕处不可有破裂、断线的现象。 4.2.6表层粘合要求无透胶、气泡现象。瓦楞纸板各层之间应粘合牢固,无层间分离现象。 4.2.7纸箱成型要求方正,无偏斜,箱角漏洞不超过3mm,摇盖合拢后缝隙不能超过3mm。 4.2.8纸箱尺寸(长、宽、高)应符合合同或订单要求,允许偏差:(单瓦楞:±3mm),(双瓦楞:±5mm) 双瓦楞5层包装箱:570mm*360mm*198mm 单瓦楞3层包装箱:565mm*355mm*192mm 天盖纸箱:575mm*375mm*168mm

食品包装材料验收作业指导书

资 材 采 购 流 程 贸易部 资材负责搜集 放弃 按《供方评价表》由贸易 部资材实施,报品保部备 案,必要时, 品保部参与 评价 负责资材版面 等资讯的 登记编号,报品保部备案 资材实施 拒收 资材实施(所有高

资材检查处理程序流程图

纸箱验收规范 1.目的 此标准对用瓦楞纸板制成的纸箱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作出规定。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运输包装所用的各品种规格的瓦楞纸箱。 3.职责 3.1仓库负责包装箱之品名、规格、数量的入库。 3.2资材部负责提供包装箱的资材编号和相关检测报告的索取。 3.3贸易部负责确定包装箱的规格、版面、数量。 3.4品管部负责包装材料和相关检测报告的验收和审核。 4.技术要求 4.1材质:纸箱材质为国产牛皮纸和瓦楞纸,基重(g/m2)为180/112/112/112/180 4.2外观、尺寸 4.2.1纸箱表面应平整、干净无污渍,纸箱应无破损,无裂纹,纸箱切口应齐整 4.2.2图案、文字印刷要求套印准确(套印不准确度不得大于1mm),墨色匀实,图案文字清晰,无油污、水化现象,无露白、露黄、露红现象,无错位、无重影。图案、文字边缘齐整,无毛齿。 4.2.3印刷内容正确,图案、文字应与样版一致。套色准确,无颜色过浓或过淡现象。 4.2.4纸箱接头搭合处接舌宽度要求在30-50mm,接合处使用有镀层的低碳钢扁丝钉合,扁丝不可有锈斑、剥层、龟裂等缺陷。钉合位置应在搭接部位中线。要求单排钉距小于80mm,钉距均匀,头钉距顶面压痕线和尾钉距底面压痕线均不得大于20mm。钉合应牢固,不可有叠钉、单钉和不转角等缺陷。 4.2.5瓦楞纸箱压痕宽度应小于2mm,箱壁不可有多余的压痕线,当纸箱折合时,压痕处不可有破裂、断线的现象。 4.2.6裱层粘合要求无透胶、起泡现象,瓦楞纸板各层之间应粘合牢固,无层间分离现象。 4.2.7纸箱成型要求方正,无偏斜,箱角漏洞不超过3mm,摇盖合拢后缝隙不能超过3mm。 4.2.8纸箱尺寸(长、宽、高)应合符合同或订单要求,允许偏差为士0.5cm。

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取样方法和操作规程

水、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检测 法规、指南 取样指令: 1、当原辅料或包装材料到货时,评价室应收到发自物料部的一份化验申请单、一份厂商的化验证书。成品生产实现后,评价室应收到生产部的化验申请单。评价人员检查过这些资料后根据化验申请单在批化验记录相应地位上填写代号、批号、名称,并将化验申请单和批化验记录发至取样员。对于增补取样,由评价室填写化验申请单,在备注栏内注明“增补取样”。 2、取样员根据化验申请单所记载的来料包装数目预备留检标签、留样标签和清洁干燥的取样容器(对无菌罐装产品用原辅料,取样器具灭菌后应保留在密闭的无菌容器内,超过两周应从新灭菌)。 粘好留检标签后,即可着手取样。 取样方法: 1、对原辅料、半成品(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及包装材料、工艺用水都应分辨制定取样办法。 2、对取样环境的洁净要求、取样人员、取样容器、取样部位温柔序、取样方法、取样量、样品混合方法、取样容器的清洗、保存、必要的留样时间以及对无菌及麻毒、精力药品在取样时的特别要求等应又明白的规定。 3、原辅料、内包装材料,可在仓储区原辅料取样间或支架式层流罩内取样。 4、取样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与生产要求一致。 5、中间品、成品取样可以在生产结束时进行,也能够在生产过程的前、中、后期取样。 (1)原则:根据取样规划单进行取样,取样时,应留神样品的代表性。如非均一的物料(如悬浮物)在取样前应使其均一;如不可能这样做或不懂得物料是否均一,则应注意从物料不同部位取样;如取样不能达到物料的所有部位时,应随机地在可到达的部位取样;物料表面和物料主题可能会存在差别,抽样时,不应只从表面抽取样品。对于混合样品,如某批号有2个混合样品,则每一个留样样品应由等量的混合样品混合组成。 (2)取样个别由专职取样员进行。也可由车间工人或者中控人员根据相应的BPR或SOP取样,然后由取样员进行收集,但抽样人员必需经由恰当的培训和考察,以避免差错,保障抽样的代表性。 (3)一定要做到某一个时间只取一个样品,样品容器在取样前即应帖上事先准备好的

包装材料使用管理规程

包装材料使用管理规程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文件编号 包装材料使用 治理规程 颁发部门 技术质量部 总页码 生效日期 3 编制者 审核者 批准者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 版 次 A0 修订状态 第0次

物料部 1.目的:建立包装材料的治理标规程,使仓库发料及车间领料规范举行。 2.范围:包装材料。 3.职责:包装材料设计人员,物料部采购、库房治理人员负责实施。 4.内容: 4.1 包装材料采购、验收及入库。 4.1.1 内包装材料(直接接触产品)的选型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质量标准 及行业标准,并保证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在有效期内保持产品无菌,以及在包装、运输、储存和使用时不会对无菌医疗器械举行污染,必要时举行确认。 4.1.2 非直接接触产品的外包装材料除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外,其规格、尺 寸、文字装璜等也应遵循有关规定。 4.1.3 包材的采购也应在定点厂家采购。

包装材料到货后,先由库房人员对其外观(包括尺寸、式样、颜色、有无污染、破损) 举行检测,凡不符合要求的,点数封存。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按货物凭证举行品名、规格、数量验收,无误后贮于待验区,用黄色(代表待检)绳围住,挂黄色“待检”标志。 4.1.5 仓库保管员应及时填写请验单,交技术质量部抽样检查。 4.1.6 检验不合格的包装材料依不合格品治理规程处理。 4.1.7 检验合格的包装材料由仓库保管员将技术质量部发放的包装材料合格证放到货位卡上,并办理相关的入库手续。 4.2 包材的贮存。 4.2.1合格与不合格包装材料分类存放并明显标识。 4.2.2 入库的包装材料要按品种、规格,分类存放,并应分类入帐。 4.2.3包装材料一定要放置在垫板上或货架上,防潮防霉,库房应有通风装 置,应防止霉变、水渍、虫蛀、鼠咬等。 4.3

包装材料 审核操作规程

包装材料设计、审核、批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包材设计、审核、批准操作规程,确保印刷包装材料印制的内容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标准的一致,使其规范化。 范围:说明书、外包材、合格证、内包材等与产品有关的材料。 责任人:质量管理部、研发部、制造部 内容: 1.责任: 研发部:负责印刷性包装材料的材质、图案进行审核、销售电话号码、贴牌商标。负责印刷性包装材料图案、包装规格、尺寸的核对并联系印刷。 制造部:负责提供印刷性包装材料的规格及包装规格、尺寸确认。 质量管理部:QA负责对印刷性包装材料设计稿文字内容(含标点符号)的校对、条码的校对和保管等。 2.印刷包装材料的设计: 2.1、印刷包装材料由设计员进行版面设计; 2.2、印刷包装材料的设计要求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内容、式样、文字相一致,不得超越已批准的范围; 2.3、设计时注意不同产品的印刷包装材料排版色彩要有明显的区别,做到版面布局简洁,明快; 2.4、设计好的印刷包装材料样本经检查无误后交质量保证部审查。 3、印刷包装材料的审核: 3.1、质量保证部审查印刷包装材料的排版内容(大小、尺寸设计)是否符合药品管理法要求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关于标签、说明书的有关规定; 3.2、审查是否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内容、式样、文字相一致; 3.3、至少经双人审查合格的印刷包装材料样张,交印刷厂商制造模板; 3.4、质量保证部审查所提供实样是否与已批准的样张文字内容一致,由设计人员对提供实样颜色确认并签字,并报总经理批准。 3.5、由质量保证部将已批准的实样及样张交检验人员作为印刷包装材料验收的依据。 3.6、当印刷包装材料内容、实样、文字发生改变时,须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印刷包装材料的版本变更时,应当采取措施,确保产品所用印刷包装材料的版本正确无 误。收回作废的旧版印刷模版并予以销毁。 4.1、印刷包装材料旧版印刷模板收回应有记录。

印刷包装材料的设计、审核、批准、备案和印刷管理规程

1.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印刷包装材料的设计、审核、批准、备案和印刷管理要求,避免包装材料混淆、管理不严等差错的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药品使用的所有印刷包材、标签、说明书等。 3.责任 本文件由供应部起草,注册专员、生产部、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进行审核,质量授权人进行批准,技术中心、供应部、营销部、质量部负责具体的实施。 4.内容 4.1.定义:印刷包装材料

指具有特定式样和印刷内容,并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包装材料,如印字铝箔、标签、说明书、纸盒等。 4.1.印刷包装材料的设计 4.1.1.当现用印刷包装材料的文字、图案或颜色尺寸等需做更改时,或新产品需进行包装设计时,由营销部和质量部提出设计或更改要求,总经理批准后,由包装材料设计员开始设计或委托外单位设计。 4.1.2.印刷包装材料设计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对药品包材的管理要求的内容进行设计,并打印出设计纸样或模型。 4.1.3.产品装箱单和产品合格证的设计由生产部和质量部共同设计,并将打印稿交供应部印制。 4.2.印刷包装材料内容的审核、批准、备案 4.2.1.包装材料设计专员将印刷包装材料(包装用纸箱、小盒、中盒(如有)、标签,印字铝箔、印字复合膜、说明书)的设计稿进行设计,然后打印出样稿,分别送营销部、生产部、技术中心负责人进行审核,并在样稿上签字确认,确认样稿的相关内容是否符合规定,样稿上要明确审核意见,并注明审核日期,然后把样稿送质量管理部进行审核,质量管理部由包材检验QC进行审核,注明审核意见并签名并注明审核日期后交药品注册专员和质量管理部长进行审核,签字,并注明审核日期,再退回到包装材料设计专员手中,包装材料设计专员根据审核意见对样稿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样稿(一式三份:一

取样操作规程

总则 1.1取样系指从一批产品(或物料)中按取样规程抽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系指从整批产品(或物料)中采用足够检验用量的部分。取样人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为质量管理部经授权的QA人员。 1.2生产过程中所抽取的样品包括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及工艺用水。质量管理部有权直接指派人员进入生产区和仓库进行取样及调查。 1.3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工艺用水应分别制定取样规程,并对取样环境的洁净要求,、取样容器、取样部位和顺序、取样方法、取样量、样品混合方法等应有明确的规定 1.4取样员接到请验单后应及时取样。取样时严格按规定的取样程序、在规定的地点进行,并对照请验单检查品名、批号、数量及包装情况,无误后方可取样。 1.5准备清洁干燥的取样器、样品盛容器和辅助工具(手套、样品盒、剪刀、刀子、标签、笔、取样证等)前往规定地点取样。 1.5。1固体取样时用不锈钢探子,不锈钢勺、不锈钢镊子等;液体取样时用玻璃取样管、玻璃或塑料油提、不锈钢管。 样品盛装容器——具盖下班瓶或无毒塑料瓶。需取微生物限度检查样品时,以上相应器具均应灭菌。 1.6取样器具的清洁方法: 1.6。1取样容器、具的清洗与消毒: (1)在洗池或洗槽内清洗用具,必要时,可用适当的清洁剂。 (2)先用饮用水清洗然后再用纯化水淋洗至淋洗液呈中性。 (3)清洗后,将容器用清洁的擦布擦干;但塑料用具应擦干。 (4)干燥后,盖世太保盖子或放入橱内。 1.6。2取样容器、具的灭菌: (1)需要灭菌的取样容器、一般情况具在清洁后4小时内进行灭菌。 (2)将消毒好的用具在12小时之内使用,使用之前移至指定的地点。 (3)超过时限未使用的用具,应进行重新灭菌处理。 (4)贮存:和微生物限度检查使用器具一同贮存。 1.7取样要有代表性(全批取样、分部位取样),一次取得的样品最少可供三次检验用量。复验需再翻倍取样。 取样时必须填写取样记录,内容应包括:品名、规格、批号或编号、数量、来源、取样日期,必须有取样说明和取样人签名等。每件取样容器和被取样包装上都应帖有取样标志(取样证)。 1.8需要重新取样时,亦按取样规程进行。 1.9抽取用作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样品时,必须在洁净取样间(车)内进行取样,所用的容器具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并按以下程序进行。 (1)抽样时,凡发现异常可疑样品,应抽取有疑问的样品,但因机械损伤明显破裂的包坟不得做为样品。 (2)凡从外观看出长螨、发霉、虫蛀及变质的物料或成品及中间产品,可直接判为不合格,无需再抽样检验。 (3)供试样品在检验之前,应保持原包装状态,严禁开启。包装已开启的样品不得做为供试品。 (4)供试品稀释成供试液后,应在均匀下取样。凡含抑菌成份或防腐剂等的供试品应做特殊处理后进行检验。

包材辅料仓库管理制度

包材/辅料仓库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仓库是企业物资供应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各种物资周转储备的环节,同时担负着物资管理的多项业务职能。它的主要任务是:保管好库存物资,做到数量准确,质量完好,确保安全,收发迅速,面向生产,服务周到,降低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2.置要根据工厂生产需要和厂房设备条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内部要加强经济责任制,进行科学分工,形成物资分口管理的保证体系;业务上要实行工作质量标准化,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和ABC分类法,不断提高仓库管理水平。(二)物资验收入库存 3.物资入库存,保管员要亲自同交货人交接手续,核对清点物资名称、数量是否一致,按物资交接本上的要求签字,应当认识签收是经济责任的转移。4.物资入库存,应先入待验区,未经检验合格不准进入货位,更不准投入使用。 5.材料验收合格,保管员凭发票所开列的名称、规格、数量、计量验收就位,,入库存单各栏应填写清楚,并随同托收单交财务科记账。 6.不合格品,应隔离堆放,严禁投产使用。如工作马虎,混入生产,保管员应负失职的责任。 (三)物资的储存保管 7.物资的储存保管,原则上应以物资的属性、特点和用途规划设置仓库,并根据仓库的条件考虑划区分工,凡吞吐量大的落地堆放,周转量小的货架存放,落地堆放以分类和规格的次序排列编号,上架的以分类四号定位编号。 8.物资堆放的原则是:在堆垛合理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推行五五堆放,根据货物特点,必须做到过目见数,检点方便,成行成列,文明整齐。 9.仓库保管员对库存、代保管、待验材料负有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因此坚决做到人各有责,物各有主,事事有人管。 10.保管物资要根据其自然属性,考虑储存的场所和保管常识处理,加强保管措施,达到“十不”要求,务使国家财产不发生保管责任损失。同类物资堆放,要考虑先进先出,发货方便,留有回旋余地。 11.仓库要严格保卫制度,禁止非本库存人员擅自入库。仓库严禁烟火,明火作业需经上级领导批准。保管员要懂得使用消防器材和必要的防火知识。(四)物资发放 12.按“推陈储新,先进先出,按规定供应,节约用料”的原则发材料。发料坚持一盘底,二核对,三发料,四减数的原则。 13.发料必须与领料人和接料车间办理交接,当面点交清楚,防止差错出门。14.所有发料凭证,保管员应妥善保管,不可丢失。

包装材料检验标准

附件1 文件编号:XYLT/ZLB/017 包装材料验收标准 一、目的 1.规范进厂所有包装材料的验收,保证进厂的包装材料都是合格的。 2.此标准对于包装内袋(铝箔包装袋)、卷膜、铁盒、纸盒、热收缩膜以及纸箱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以及检验规则作出具体规定。 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进厂的包装内袋、卷膜、铁盒、纸盒、热收缩膜以及纸箱的验收。 三、职责 1、采购部负责确定产品材质、规格、版面等技术参数,并根据生产需要下订单。 2、质量部负责产品验收和审核,并作好相关记录以及检验报告的索取。 3、包装材料库负责按订单收货入库,并作好相关记录。 四、引用标准: 1.GB 2828 –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度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2.GB/T 10004–1998 耐蒸煮复合膜、袋 3.GB/T 10005–1998 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膜、袋 4.GB 6543–2008 瓦楞纸箱 5.GB 12904-2003 商品条码 6.GB 191–2000 包装贮运图示标识 7.GB 9683–88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8.YS/T 435–2000 易拉罐罐体用铝合金带材

9.GB 7718–200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10.GB/T 21302-2007 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 11.GB/T 11680-1989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12.GB/T 13024-2003 箱纸板 五、检验程序 1.运输要求: 运输车辆符合卫生要求,干净无污染,有必备的防雨、防尘措施。 2.内包装材料:铝箔包装袋和卷膜 2.1标样的确定:由采购部与供应商共同协商确定,定版后将标样以及相关技术参数交予质量部,质量部按标样进行验收。如果标样有所改动,请及时通知质量部。 2.2抽样方案: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具体如下表: 表1 表2 2.3样本采集:确定样本量后,采样要全面。箱(袋)的上中下三个方位都要采集到。 2.4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2.4.1材质:按GB/T 10005—1998要求。

注射器包装装材料检验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WI-QA-V001 版本:2.0 拟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文件状态: 分发号: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广东因特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发布

1 目的 通过对以下各项技术要求的检验,确保公司注射器包装材料的质量。 2 范围 本操作规程规定了注射器包装材料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依据等。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来料包装材料的检验。 3 职责 3.1 质检员负责物理性能以及化学性能各项技术要求的检验。 3.2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生物性能的检验。 4 定义 无 5 程序 5.1 抽样方案 5.1.1 中、小包装外观、基本尺寸、颜色着附力检查:抽100只,合格率应为99%。 5.1.2 开口性、密闭性:抽20只,合格率应该100%。 5.1.3 外包装外观、基本尺寸检查:抽10只,合格率应为100%。 具体参照《原辅材料、成品抽样方案表》。 5.2 包装材料基本尺寸应符合表1,表2,表3的规定(具体参见第三层次文件《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包装图样》)。 表1 小包装基本尺寸单位: mm

表2 中包装基本尺寸单位:mm 表3 外包装基本尺寸单位:mm 用最小刻度为0.5mm的钢尺测量以上各种规格的包装材料尺寸,必须符合以上表1、表2、表3尺寸要求。 5.3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5.3.1 外观 5.3.1.1要求 5.3.1.1.1 包装材料表面光洁,无污点、折叠或皱褶。 5.3.1.1.2 所有的文字都印刷在正确的位置上。

5.3.1.1.3 印刷的文字、符号和标识,清晰、无斑点或变形。 5.3.1.2 检验方法 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观察。 5.3.2 物理性能 5.3.2.1 颜色着附力 用普通透明胶粘印刷面,不应有易脱落现象。 5.3.2.2 开口性 单手用拇指和食指开启袋口,开口性要良好。 5.3.2.3 密闭性 将袋内注入2/3体积水,将袋内扭紧,一手捏握住已扭紧的袋口,一手轻轻挤压袋内的水,应无水漏出。 6 参考标准 7 检验记录表

原辅料包材成品取样操作规程

原辅料取样规程 1 目的 建立原料、辅料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 原料、辅料。 3 依据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11号。 4 责任人 仓库保管员、取样员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5 内容: 5.1 原料、辅料运到后,由保管员初检合格,填写“请验单” 通知授权取样员取样。 5.2 取样前准备工作 5.2.1 收到仓库保管员或收料员请验单后,做好取样准备。 5.2.2 依据请验单的品名、规格、数量等计算取样件数,原则如下: 抽样件数表 5.2.3 原料、辅料取样量至少为一次全检量的3倍(稳定性考察取样

量最少应为一次全检量的15~20倍)。 5.2.4 准备洁净的采样器、样品盛装容器和辅助工具(勺子、探子、镊子、样品袋、手套、剪刀、刀子、纸、笔、等)。 5.2.5 到仓库指定地点取样。 5.2.5.1 核对状态标记。 5.2.5.2 核对订货合同,确定是否为指定供应商。 5.2.5.3 核对请验单内容与实物标记相符,内容为品名、规格、产地、批号、来源,标记清楚,完整。 5.2.5.4 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应无污染、水渍、虫蛀、霉变、混杂等情况,如不符合要求,应拒绝抽样,待原因调查清楚,经主管负责人批准后才可抽样。 5.2.5.5 按取样原则随机抽取规定的样本件数,在原地取样或移到规定的取样间(车)内取样。 5.3 取样 5.3.1 取样地点 原辅料在仓库的待验区取样。 5.3.2 取样程序 打开包装后,按待取样品的状态采取不同的取样方法: 5.3.2.1 破碎、粉末状或1cm以下的固体原辅料用探子在每一单位包装的不同部位取样(不得少于3个取样点),样品放在合适的容器内,封口,取样容器上应标明品名、批号、数量、产地、取样时间、取样人。

车间包装材料管理规程

包装材料管理规程 目的:明确包装车间包装材料的领用、发放、使用、检查和剩余材料的处理等规定,防止差错和混淆。 范围:适用于盐道包装车间包装材料的管理。 职责:盐道包装车间对此规程的实施负责。 规程: 1包装车间包装材料的管理: 1.1领料: (1)领料由车间班长负责。 (2)车间班长在规定的时间到仓库领料,并填写相关类型包装材料的领用记录。 1.2发放: (1)包装过程中因打印批号、包装的需要,由操作工向各班长领取。 (2)领用人负责复核品名、数量并在“包装材料发放记录”上签名确认。 1.3使用: (1)各生产线员工领取包装材料后,放置于规定的生产区域,不得随意放 置,避免损坏及污染。 (2)使用过程中要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来进行包装生产。 1.4结料、退料: (1)车间使用的印刷性包装材料必须日产日清,当天生产结束,必须进行清点和记录,并重新包装好剩余的包装材料,在容器上贴上物料标签。第 二天使用前,操作人复核物料标签和实物无误后方可使用。 (2)批包装结束后,多余的包装材料,如已打印了批号、日期、有效期等标记的,连同残损的印刷性包装材料,按本文件第1.5条规定,分别计数, 一起做报废销毁处理;未打印批号的,则分类清点后分别放入容器中, 封口,贴上物料标签,注明名称、、批号、数量,在“备注”栏注明“剩 余”。 1.5销毁: (1)包装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印刷性包装材料(包括:批号、日期、有效期

等打印不合格的,脏污的,破损的,以及其他不符合包装要求被剔除的)、批包装结束时剩余的已打印了批号、日期、有效期等标记的包装材料,必须销毁。 (2)以上待销毁包装材料由各班长集中,仔细分类清点,分清品种和数量,经质量监督员核实无误后用废物容器装好,定期销毁。 2附件 附件一:盐道包装车间包装材料领发记录 附件二:盐道包装车间包装材料结料记录

包装材料验收标准

包装材料检验标准(初稿) 一、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厂包装材料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大宗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和技术要求部分没有列出的材料,按订货合同要求进行检验和判定。 二、引用标准 1、GB 10344《饮料酒标签标准》 2、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3、GB 12904《商品条码》 4、GB6543《瓦楞纸箱》 5、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一、质量和技术要求: 纸箱检验标准: 1、本标准参照GB6543标准制定 2、纸箱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2.1箱体方正,箱盖合拢无离缝,尺寸大小符合要求。 2.2纸箱外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损坏和污迹,如有样箱的,颜色图案应与样箱一致。 2.3箱面印刷图字清晰,颜色深浅一致,光亮鲜艳,位置准确,左右上下偏差不超过5 ㎜。 2.4纸箱外应标注内容应符合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图示标志应符合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要求。有生产许可证的应标明许可证号。QS标志式样应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式样印制。外箱应标有“小心轻放”、“向上”、“怕湿”字样及标志,标注内容应正确,无文字错误。 2.5钉合:瓦楞纸箱使用带有镀层的低碳扁丝或钢丝。扁丝不应有锈斑、剥层、龟裂或 其他使用上的缺陷,扁丝的规格型号与纸箱厚薄相适应。 2.6纸箱接头钉(粘)合塔接舌边宽度:普通粘合箱不小于30㎜、钉合箱不小于35㎜, 小型彩箱不小于28㎜,金属钉应沿塔接部分中线钉合,箱钉排列整齐,钉距均匀,单排钉距不大于80㎜,双排钉距不大于90㎜,同一纸箱上的钉距差别应在5㎜之内,箱钉应装钉在纸箱的付版上,采用斜钉(与纸箱立边成45度角)或竖钉,头尾钉距上下底面压痕边线不大于20㎜。钉合接缝应钉牢、钉透,不得有叠钉、翘钉、不转角等缺陷。 2.7粘合瓦楞纸箱应使用乙酸乙烯乳液或具有相同效果的其他粘合剂。粘合接缝的粘合 剂涂布应均匀充分,以致面纸分离时接缝依然粘合不分,也不应有多余的粘合剂溢出接缝,纸箱撑开后不开胶。 2.8瓦楞纸箱的压痕线宽度:单瓦楞纸箱不大于10㎜,双瓦楞纸箱不大于15㎜,折线

2015版药典《药用辅料包装用袋检验操作规程》

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范围:适用于本企业包装材料聚乙烯膜袋的检验 职责:原辅材料检验员对本标准负责。 内容: 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药用辅料包装用袋的质量检验。本标准适用于以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DPE)为主要原料采用流涎法、吹制法生产的药用薄膜,及由此薄膜通过热封制成的袋。本品适用于非无菌固体原料药的包装。 二、引用标准:《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膜、袋》(YBB00072005)

1.规格尺寸:用精度为1mm的直尺测量。520mmχ910mm 偏差±5.0mm 2.材质、外观质量:取本品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观察,并与设计并核定签名的样张比较。 3.鉴别 (1)红外光谱* 取本品适量,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四法测定,应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2)密度取本品约2g,浸渍液选用无水乙醇,照密度测定法(YBB00132003)测定,本品的密度应为0.910~0.935g/cm3。 4.阻隔性能 (1)水蒸气透过量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适量,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 第一法杯式法测定,试验温度(38±0.6)℃,相对湿度(90±2)%,不得过15g/(m2·24h)。 (2)氧气透过量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适量,照气体透过量测定法(YBB00082003) 第一法测定,试验温度(23±2)℃,不得过4000cm3/(m2·24h·0.1Mpa)。 5.机械性能 (1)拉伸强度取本品适量,照拉伸性能测定法(YBB00112003)测定,试验速度(空载):300mm/min±30mm/min,试样为Ⅰ型。纵向、横向拉伸强度平均值均不得低于10MPa。 (2)断裂伸长率取本品适量,照拉伸性能测定法(YBB00112003)测定,试验速度(空载):300mm/min±30mm/min,试样为Ⅰ型。厚度小于0.05mm的膜,纵向、横向断裂伸长率平均值均不得低于130%;厚度大于0.05mm的膜,纵向、横向断裂伸长率平均值均不得低于200%。 6.热合强度 膜除另有规定外,裁取100mm×100mm膜片四片,将任意两个膜片叠合,置热封仪上进行热合,热合温度130℃~150℃,压力0.2MPa,时间1秒。照热合强度测定法(YBB00122003)测定,热合强度平均值不得低于7.0N/15mm。 袋从袋的热合强度部位裁取试样,照热合强度测定法(YBB00122003)测定,热合强度平均值不得低于7.0N/15mm。

成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成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成品的取样检验的操作。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成品取样检验工作。 3.责任: 质量管理科科长、中心化验室主任、合成车间主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 4.1 接收请验单 包装完毕后,由车间质检员负责填写成品请验单,填好后送质量管理科。 4.2 安排取样人员 质量管理科接到请验单后,安排人员到车间取样。 4.3 按洁净级别要求进出 检验员按《人员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进入车间。 4.4 取样要求 检验员在车间待验室抽取样品。 取样原则如下(n为成品总件数):

●n≤3 每件均抽 ●3< n≤ 300 抽取√n+1件 ●n>300 抽取√n/2+1件 ●取样量至少为一次全检用量的3倍。 ●准备取样器、样品盛装容器、辅助工具(均为清洁用具)。 不锈钢探子、不锈钢勺、不锈钢盘 样品盛装容器药用塑料瓶。 ◆到规定地点取样。 ◆核对成品状态标记,物料为黄色待检状态。 4.5 取样操作 ◆取样地点 取样地点与所取样品的生产投料区域洁净级别必须相同。 ◆取样程序 用洁净灭菌后的取样器在每一包装件不同部位取样,在取样盘中混合均匀,然后进行分样,检验样品装在洁净的塑料瓶(一次性使用)内,密封,做好标记(品名、批号),留样样品装在洁净的双层塑料袋中。 4.6 取样结束后处理 ◆在其上贴上取样证。 ◆取完样后,检验员及时登记样品名称、取样数量,核对批号、规格后将样品从传递窗传出。 ◆做好取样记录。 4.7 取样器具的清洁、干燥、贮存 取样器具的清洁、干燥、贮存按《取样管理规程》执行

5.附件: 附件1:《中间产品及成品取样量一览表》 中间产品及成品取样量一览表

包装材料库管理制度

包装材料库管理制度 篇一:12.原辅料、包装材料仓库管理制度 ×××有限公司制度 密级:无 原辅料、包装材料仓库管理制度 版本: 发布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 ×××年×月×日 拟定人:审核人:批准人: ×××股份有限公司 原辅料、包装材料仓库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保障仓库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安全管理、有序、规范,提高仓库工作效率,规范公司生产运营,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有限公司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仓库的管理。 3.职责 仓库管理员负责原材料、包装材料的收、发、管工作。 4.管理程序贮存 贮存产品的场地或库房应地面平整,便于通风、阴凉、避免阳光直晒,以防止库存产品损坏或变质。

合理有效地利用库房空间,划分码放区域。库存产品应分类、分区存放,每批产品在明显的位臵做出产品标识,防止错用、错发。 库存产品存放应做到“三齐”:堆放齐、码垛齐、排列齐。离地、离墙10~20厘米,并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垛与垛之间应有适当间隔。 原辅料、包装材料存放按属性分类,整齐码放,小桶包装码放高度不得超过规定层数,以防损坏产品。 存放区应保持清洁,根据需要设臵控制温度、湿度的设施,并予以及时记录。 不合格的原辅料要隔离存放,按不合格原辅料处理程序妥善 管理,按不合格原辅料处理规定处理或交物流部进行退货处理,并建立台账汇总。 查验合格入库包装材料,在内部定期自查、自检的活动中、如果发现存在不符合包装材料规定的,一经查验证实、必须立即清理出库,放臵在安全区域,等待处理。出库车间领料员按生产计划需要需填写领料单交仓库备料。仓库所发放物料包装要完好,每件附有合格证货检验报告。标签与标志应与物料一致。出库时要先进先出,并记录出库批次等信息。 领料员与仓库管理员核对完账物后,把原辅料送至车间

注射器包装装材料检验操作规程

广东因特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第三层次文件 文件编号:WI-QA-V001 版本:2.0 拟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文件状态: 分发号: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广东因特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发布

1 目的 通过对以下各项技术要求的检验,确保公司注射器包装材料的质量。 2 范围 本操作规程规定了注射器包装材料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依据等。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来料包装材料的检验。 3 职责 3.1 质检员负责物理性能以及化学性能各项技术要求的检验。 3.2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生物性能的检验。 4 定义 无 5 程序 5.1 抽样方案 5.1.1 中、小包装外观、基本尺寸、颜色着附力检查:抽100只,合格率应为99%。 5.1.2 开口性、密闭性:抽20只,合格率应该100%。 5.1.3 外包装外观、基本尺寸检查:抽10只,合格率应为100%。 具体参照《原辅材料、成品抽样方案表》。 5.2 包装材料基本尺寸应符合表1,表2,表3的规定(具体参见第三层次文件《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包装图样》)。 表1 小包装基本尺寸单位: mm

表2 中包装基本尺寸单位:mm 表3 外包装基本尺寸单位:mm 用最小刻度为0.5mm的钢尺测量以上各种规格的包装材料尺寸,必须符合以上表1、表2、表3尺寸要求。 5.3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5.3.1 外观 5.3.1.1要求 5.3.1.1.1 包装材料表面光洁,无污点、折叠或皱褶。 5.3.1.1.2 所有的文字都印刷在正确的位置上。 5.3.1.1.3 印刷的文字、符号和标识,清晰、无斑点或变形。 5.3.1.2 检验方法 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观察。

包装材料取样操作规程

原辅料取样规程 一、目的:建立包装材料取样操作规程,保证所取样品的代表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内、外包装材料,包括药用包装用铝箔、药用聚氯乙烯(PVC)硬片、塑料瓶;瓶簦、小盒、大箱。 三、责任者:仓库保管员,质保部取样品。 四、取样操作规程: 1 包装材料必须按相应质量标准批批取样检验。 2 QC人员接到请验单后,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2.1 核对请验单的品名、规格、数量、进厂编号及是否合格供应商,是否具有供应商检验报告单,检测项目及结果是否符合我公司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2.2 计算取样量。设总件数为n,当n≤3时,每件抽取;当3<n≤300时,按√n +1件抽取;当n>300时,按√n /2+1件抽取, 2.3 根据样品的性质准备适宜的取样器皿、器具,如不锈钢镊子、剪刀、手套、尺、笔、标签、取样证等。 2.5 QC人员必须在接到请验单后,24小时内完成取样工作。 3 取样地点 在仓库现场取样。 4 取样 4.1 取样前应进行现场核对; 4.1.1 核对包装材料的状态标识,包装材料应置待验区内,有黄色的待验标识。 4.1.2 请验单的内容与实物标记应相符,内容为品名、批号、数量、规格、产地、来源,标记清楚完整,内包装材料应有供应商药包材注册证号。 4.1.3 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无破损、混杂、污染、启动痕迹。 4.1.4 现场检查如不符合要求,应拒绝取样,向仓库保管员询问清楚情况报质量保证部QA人员。 4.2 取样量: 4.2.1取样件数 设总件数为n,当n≤3时,每件抽取;当3<n≤300时,按√n +1件抽取;当n>300时,按√n /2+1件抽取。 4.2.2每件取样量 4.3取样操作 4.3.1 外包装材料:将外包装清洁后,打开内包装,按取样量在上、中、下随机取样,并在所取样品上贴取样标签(品名、规格、批号等)。

留样管理规程

留样管理规程 1 目的 建立本公司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留样管理制度,留样的包装和储存是为了以后对产品批号的质量进行评价,不是用以将来的稳定性测试为目的。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留样。 3 编订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4 术语 留样:企业按规定保存的、用于药品质量追溯或调查的物料、产品样品为留样。 5 职责 留样管理员:负责留样样品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样品的情况和贮存方法。 QA:负责对留样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6 内容 6.1 留样原则 6.1.1 留样样品应能代表被取样批次的物料或产品的质量,也可以抽取其它样品来监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6.1.2 成品留样以最终市售包装形式,原料药的留样如不采用市售包装形式,可采用模拟包装。 6.1.3 用于药品生产的活性成份、辅料和包装材料均需要留样。 6.2 留样要求 6.2.1 成品的留样 6.2.1.1 成品的留样应存放在产品放行责任人进行放行审核的企业内。 6.2.1.2 每批药品均应有留样:如果一批药品分成数次进行包装,则每次包装应至少抽取一件最小市售包装的成品作为留样。 6.2.1.3 留样的包装形式应与药品市售包装形式相同,原料药的留样如不采用市售包装形式的,可采用模拟包装。 6.2.1.4 每批药品的留样数量一般应至少能确保按照注册批准的质量标准完成二次全

检。 6.2.1.5 如果不影响留样的包装完整性,保存期间内应至少每年对留样进行一次目检观察,如发现药品异常,应进行彻底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留样观察应有记录。 6.2.1.6 留样应按注册标准或法定标准的贮存条件至少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 6.2.1.7 如企业终止药品生产或关闭的,应将留样转交受权单位保存,并告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便在必要时可随时取得留样进行检验。 6.2.2 物料的留样 6.2.2.1 制剂生产用物料 6.2.2.1.1 生产用每批原辅料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均应有留样。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如输液瓶),如成品已有留样,可不必单独留样。 6.2.2.1.2 每批物料的留样数量一般应至少能确保按照批准的质量标准完成二次全检。物料的留样量应当至少满足鉴别的需要。 6.2.2.1.3 除稳定性较差的制剂中原辅料外,用于制剂生产的原辅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气体或制药用水不留样)和与药品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留样应至少保存至产品放行后两年。如果物料的有效期短,则留样时间可以缩短。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应当保存至使用该批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生产的最后一批制剂产品放行后一年。 6.2.2.1.4 物料的留样应按规定的条件贮存,必要时还应适当包装密封。 6.2.2.2 原料药生产用物料 6.2.2.2.1 用于原料药生产用的原料的包装可选用好于原始包装的形式,如玻璃瓶等。用于原料药生产用的每批原料和与药品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留样应至少保存至产品放行后两年。如果物料的有效期短,则留样时间可以缩短。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应当保存至使用该批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生产的最后一批产品放行后一年。 6.2.2.2.2 除非有特殊要求,本批次原料已全部被消耗,且本次生产结束,产品全部放行后,即可销毁留样。 6.2.2.2.3 溶剂、气体或制药用水、危险品、腐蚀性物质、挥发性物质、易变质的物质不留样。 6.2.3 中间产品的留样 6.2.3.1 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中间产品应有留样,有效期三天以内的中间产品不留样。 6.2.3.2 除稳定性较差的中间产品的留样一般保存至本批成品放行后1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