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物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磁性物理期末复习

磁性物理期末复习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M H磁化强度M(Magnetization): 单位体积内磁偶极子的磁矩矢量和
磁性与磁性材料
g e L
2m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原子磁矩
一般地
g1J(J1)S(S1)L(L1) 2J(J1)
未分畴的退场能小得多。所以退磁场能Fd是形成磁畴的原因
磁性与磁性材料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A~(a/r0)关系曲线:
1. 原子间距大( μ=a/r0),电
子云重叠少或无重叠,则 交换作用弱或无。
2. 原 子 间 距 太 小 , 会 导 致
铁磁性
A
顺磁性
顺磁性 A=0
u=a/r0
从而使 A<0,自旋反平行。 3. 3 < a/r0 < 5时,A>0,且较大。
应变l /l 随外磁场增加而变化,最终达到饱 和 。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材料中磁畴在外 场作用下的变化过程。每个磁畴内的晶格沿磁
畴的磁化强度方向自发的形变e 。且应变轴随
着磁畴磁化强度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导致样品
H
整体上的形变。
l ecos2
l
磁性与磁性材料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这相当于在易磁化轴方向上存在一个等效磁场 Hk 。
Fk 0M S H K cos
Fk
0M S H K sin
在很多情况下,用磁晶各向异性等效场的概念来讨论磁 晶各向异性的影响会方便得多。
磁性与磁性材料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电与磁-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电与磁-复习提纲

2、、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力发生转动。

二、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原理1、构造:磁体、线圈、换向器、电刷。

其中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2、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其能量转化过程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换向器:由两个铜制半环构成。

彼此绝缘。

作用:每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能沿着同一方向连续转动。

4、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课本P135)5、电动机转速的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大小、磁场强弱有关,即电流越大,磁场越强转速越快。

6、电动机的转动的方向由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决定。

三、电动机的应用及优点: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无污染;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

第五节磁生电一、实验探究: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课本P138)二、电磁感应1、定义: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发明了发电机。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⑴电路必须是闭合的;⑵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发电机:1、原理: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2、能量的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分类:直流发电机、交流发电机4、交流发电机的构造:转子、定子、2个铜环、2个电刷。

4、交流电和直流电:①交流电: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符号AC。

②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符号DC。

5、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是交流电,频率是50Hz,周期是0.02s,电流在每秒内产生的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50次,在1秒内电流方向变化100次。

磁性物理复习题

磁性物理复习题

磁性物理复习题磁性物理复习题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电子设备中的磁盘驱动器,还是医学成像中的磁共振成像,磁性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学习磁性物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磁性物理的复习题,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

1. 什么是磁性?磁性是物质对磁场的响应能力。

具有磁性的物质可以被磁场吸引或排斥,并能够产生磁场。

2. 什么是磁矩?磁矩是描述物体磁性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它是由电子自旋和轨道运动所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3. 什么是顺磁性和抗磁性?顺磁性是指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磁矩与磁场方向相同,被磁场吸引。

抗磁性是指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磁矩与磁场方向相反,被磁场排斥。

4. 什么是铁磁性?铁磁性是指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磁矩与磁场方向相同,且在去除外磁场后仍能保持一定磁矩的性质。

铁磁性物质包括铁、镍和钴等。

5. 什么是铁磁性相变?铁磁性相变是指铁磁性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由铁磁性相转变为顺磁性相的现象。

这种相变受到居里温度的影响,居里温度越高,相变温度越高。

6. 什么是磁畴?磁畴是铁磁性物质中由许多微观磁矩组成的区域。

在无外磁场的情况下,磁畴中的磁矩方向是随机的。

当外磁场作用于物质时,磁畴中的磁矩会趋向于同向排列。

7. 什么是反铁磁性?反铁磁性是指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磁矩与磁场方向相反,并在去除外磁场后仍能保持一定磁矩的性质。

反铁磁性物质具有特殊的磁畴结构。

8. 什么是铁磁共振?铁磁共振是指铁磁性物质在外磁场和射频磁场的双重作用下,磁矩发生共振现象。

这种现象在核磁共振成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9. 什么是磁滞回线?磁滞回线是描述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磁化强度和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它反映了物质的磁化和去磁化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10. 什么是磁性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磁性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是指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磁化强度达到最大值时的磁场强度。

高中物理选修1-1:2-5磁性材料-

高中物理选修1-1:2-5磁性材料-
2.5《磁性材料》
复习 一、复习洛伦兹力的方向 左手定则
F⊥v F ⊥B , F ⊥ v和B所决定的平面。
二、洛伦兹力的特点
只改变电荷的速度方向,而不改变速 度的大小。
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始终不做功!
一.磁化和退磁
1、磁化:钢铁物体与磁铁接触后显示磁 性的现象叫做磁化。
2、退磁:原来有磁性 的物体,经过高温、 剧烈振动或者遂渐减 弱的交变磁场的作用, 就会失去磁性,这种 现象叫做退磁
3、铁磁性物质:铁、钴、镍以及它们的合金, 还有一些氧化物,磁化后的磁性比其他物质强 得多,这些物质叫做铁磁性物质
4、解释:铁磁性物质磁化后有很强磁性 (1)磁畴:铁磁性物质的结构与其他物质有所 不同,它们本身就是由很多已经磁化的小区域 组成,这些磁化的小区域叫做“磁畴”。
(2)磁化前,各个磁畴的磁化方向不同,杂乱 无章地混在一起,对外不显磁性。 (3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型 磁性材料——铁氧体,成为 研究热点
4、1978年,合金磁粉研制成 功。 5、现在又在使用金属薄膜做 磁记录材料
三、磁记录 1、实例:磁卡、录音机和录像机上用的录象带、 计算机上用的磁盘等 2、用途:保存大量信息,并在需要的时候读取。
四、地球磁场留下的记录
1)岩石中记录了岩石形成时地球磁场的 信息。 2)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随时间的推移 在不断变化。 3)大约每过100万年,地磁场的南北极就会 完全颠倒一次. 4)证实了洋底扩张、大陆漂移和地壳板 块结构等学说.
戴“头罩”的鸽子为什么会迷失方向?
小结
1、磁化和退磁 2、铁磁性物质:铁、钴、镍以及它们的合金。 3、磁畴 4、硬磁性材料和软磁性材料 5、磁性材料的发展 6、磁记录 7、地球磁场留下的记录

磁性物理复习参考

磁性物理复习参考

抗磁性的来源1.拉莫尔进动导致的抗磁性(经典、局域电子)。

轨道电子在外磁场作用下,产生拉莫尔进动,其感生出的磁化强度总是与外场H反平行,表现为抗磁性。

2.朗道抗磁性(巡游电子)。

金属中的抗磁性,来源于传导电子在外磁场作用下进行回旋运动,外磁场使电子的能量量子化,从连续的能级变为不连续的能级,这种量子化引起了导体能量随磁场的变化,从而表现出抗磁性。

n 为单位体积电子数顺磁性的来源1.泡利顺磁性(巡游电子):对于传导电子,在外场的作用下,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两个子能带中的电子在费米面附近的态密度发生变化,由此产生的磁化强度正比与外场H ,表现为顺磁性。

只有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才能改变自旋取向。

顺磁性与抗磁性是同时表现出的2.固有磁矩取向顺磁性(朗之万顺磁性、顺磁性的经典理论、局域电子):材料中的原子磁矩都是互相独立的,每个原子都在进行热振动,符合玻尔兹曼统计。

在无外加磁场时,磁矩随机取向,磁化为0,当外加磁场时,磁矩按磁场方向取向,即表现正的磁化率。

3.van vleck 顺磁性:考虑磁场对本征波函数的作用,这种顺磁性来源于磁场对电子云的改变。

即二阶微扰使激发态混入基态,使电子态发生微小变化所致。

(它基本不依赖于温度)第三章外斯分子场理论,基本特点,如何解释铁磁性:外斯假设铁磁性物质中每一个磁矩都受到内部的一个分子场的作用,它使原子磁矩自发地一致取向,产生自发磁化,铁磁体中的分子场与自发磁化强度成正比(H m =λM )。

在分子场和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铁磁体的宏观磁化强度随外场和温度的变化,可以用玻尔兹曼统其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T<Tc:T>Tc :居里外斯定律。

这里的C与泡利顺磁性中的C相同在T=Tc发散居里外斯定律:铁磁性材料磁化率随温度变化:反铁磁与亚铁磁:解释为材料中存在两套磁晶格,分别感受到不同的有效场。

局域电子的stoner模型d和s电子在重叠的ds轨道重新分配在2个自旋方向不同的次能带中的电子数目的不同导致了局域电子系统的自发磁化Stoner criterion for FM第4章交换相互作用所谓分子场实际上是电子交换作用的一种平均场近似。

《磁现象_磁场》复习提纲

《磁现象_磁场》复习提纲

初三物理复习by物理大师
第二十章电与磁
一、磁现象磁场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方式有:与磁体接触;与磁体摩擦;通电。

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存,叫永磁体(如钢);
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叫软磁体(如软铁)。

5: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 地磁场:
➢定义: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叫地磁场。

➢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地磁南极与地理北极、地磁北极与地理南极并不完全重合,中间有一个夹角,叫做磁偏角,是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首先发现的。

物理电和磁复习

物理电和磁复习
物理电和磁复习
相关知识 一、磁场 1. 磁性:
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2. 磁体: 3. 磁极: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一个磁体上都有 磁极 南极用 表示. S
北极用 表示.
N
2021/1/4
两个 2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可大可小 污染小
2021/1/4
19
4 (磁生电)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5—69页,总结与本知识点相关的知识, 5分钟后比谁总结得好.2021/1/420三、电磁感应
(相关知识)
1、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物
理学家
首先发现的,导致了
的发明,实现了法拉第能向 能的大规模转化。电磁感应的内
容是:
电路的
在磁
场中发做电机
运动时,导体中
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机械
闭合
一部分导体
切割磁感线
2021/1/4
21
奥斯特 法拉第 2021/1/4
66页 图8.5-1
电磁铁 发电机
66页 图8.5-1
电动机
22
电磁感应
磁极、 线圈、 两个铜环、电 刷
通电线圈在 磁场中受力 而转动
2021/1/4
D 7
3.关于磁感线,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磁感线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曲线;
B.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发,
B
回到磁体南极;
C.小磁针南极在某处受磁场力的方向,跟
该处磁感线方向相同;
D.磁感线只分布在磁场外,不分布在磁体内.

大学物理磁学部分复习资料..

大学物理磁学部分复习资料..

磁 学基本内容一、稳恒磁场 磁感应强度1. 稳恒磁场电流、运动电荷、永久磁体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

稳恒磁场是指不随时间变化的磁场。

稳恒电流激发的磁场是一种稳恒磁场。

2. 物质磁性的电本质无论是永磁体还是导线中的电流,它们的磁效应的根源都是电荷的运动。

因此,磁场是运动电荷的场。

3. 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B是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它的作用与E 在描述电场时的作用相当。

磁场对处于其中的载流导线、运动电荷、载流线圈、永久磁体有力及力矩的作用。

可以根据这些作用确定一点处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磁感应强度B。

带电q 的正点电荷在磁场中以速度v运动,若在某点不受磁力,则该点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必与电荷通过该点的速度v 平行。

当该电荷以垂直于磁感应强度B 通过该点时受磁力⊥F ,则该点磁感应强度大小qvF B ⊥=,且⊥F ,v ,B两两互相垂直并构成右手系。

二、毕奥—萨伐尔定律 运动电荷的磁场1. 磁场的叠加原理空间一点的磁感强度等于各电流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磁感应强度的矢量和:∑=ii B B 可推广为 ⎰=B d BB d是电流强度有限而长度无限小的电流元l d I 或电流强度无限小而空间大小不是无限小的元电流的磁场。

上式中矢量号一般不能略去,只有当各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相同时,才能去掉矢量号。

2. 毕奥—萨伐尔定律电流元l d I 在空间一点产生的磁场B d为: 304rr l d I B d πμ⨯= 大小: 02I sin(I ,r)dB 4rdl dl μπ∠=方向:B d 垂直于电流元l d I 与r 所形成的平面,且B d与l d I 、r构成右手螺旋。

3. 电流与运动电荷的关系导体中电荷定向运动形成电流,设导体截面积为S ,单位体积载流子数为n 。

每个载流子带电q ,定向运动速率为v ,则nqvS I =。

电量为q 的带电体作半径为R 、周期为T 的匀速圆周运动相当于半径为R 、电流强度T q I /=的圆电流,具有磁矩TqR I R p m 22π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某一铁的旋转椭球长轴为1毫米,短轴直径为0.1毫米,饱和磁环强度为u0Ms=2.1T,求长轴和短轴方向的退磁场。
解:长轴/短轴=1/0.1=10
查表可知,当椭球的的纵横比为10时,沿长轴的退磁因子Nz=0.0203,又Nx+Ny+Nz=1,所以Nx=Ny=0.48985.
由退磁场公式:长轴退磁场Hd1=NMs=0.0203*2.1=0.04263A\m
9.磁导率:又称导磁系数,是衡量物质的导磁性能的一个物理量,可通过测取同一点的B、H值确定。
10.退磁场:有限几何尺寸的磁体在外磁场中被磁化后,表面将产生磁极,从而使磁体内部存在与磁化强度M方向相反的一种磁场,起减退磁化的作用,称为退磁场Hd。
11.交换能(Fex):电子自旋间的交换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
35.铁磁性物质的基本特征:(1)、铁磁性物质内存在按磁畴分布的自发磁化;(2)、铁磁性物质的磁化率很大;(3)、铁磁性物质的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不是单值函数关系,显示磁滞现象,具有剩余磁化强度,其磁化率都是磁场强度的函数;(4)、铁磁性物质有一个磁性转变温度-居里温度TC;(5)、铁磁性物质在磁化过程中,表现为磁晶各向异性和磁致伸缩现象;
40.交换作用能的物理意义:(1)原子间的交换相互作用能是铁磁性物质自发磁化的起源;
当铁磁体中自旋不完全平行时,自旋取向的梯度函数 不等于零,铁磁体中的交换能密度是增加的,因此Fex总是正值 ;(3)当不考虑自旋-轨道耦合时,铁磁体中交换相互作用仅仅只依赖于相邻原子自旋间的夹角,而与自旋取什么方向无关,所以交换作用能是各向同性的。
Guass单位制(绝对电磁单位制):早年使用的单位制,所有的磁学量都是通过磁偶极子的概念建立起来的。其中磁化强度M被定义为: 单位:Guass。磁场强度H被定义为: 单位:Oe。引入磁感应强度B,使之满足如下关系: 在Guass单位制中,M和H都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是基本物理量,而B只是一个导出量。
三、计算论述题
28.什么是退磁场?如何克服?
产生:当一个有限大小的样品被外磁场磁化时,在他两端出现的自由磁极将产生一个与磁化强度方向相反的磁场,该磁场被称为退磁场。退磁场Hd的强度与磁体的形状及磁极的强度有关。
克服:因为退磁场只与材料的尺寸有关,短而粗的样品,退磁场就很大,因此可以将样品做成长而细的形状,退磁场就将会减小。然而实际工作中,材料的尺寸收到限制,因此不可避免的受到退磁场的影响。
44.计算立方晶体单畴颗粒的临界尺寸。
45.磁畴的观察技术有哪些?
粉纹法;磁光效应法;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法;X 光成像法;中子衍射法以及新近发展的磁力显微镜法和 X 光磁二色性显微技术等。
46.什么是磁畴?什么是磁畴壁?为什么会形成磁畴?磁畴的数目由什么条件决定?
铁磁体由于交换相互作用(铁磁性)、超交换相互作用(亚铁磁性),致使原子磁矩呈平行或反平行排列,这样就可能残留称为自发磁化强度的有效磁化成分(磁畴的成因),其三维区域称为磁畴,实际的磁畴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尺寸大小,彼此为自发磁化强度大小和方向各异的区域,磁畴之间的边界称为磁畴壁。
5.磁感应强度:描述磁场强度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6.磁化曲线:表示物质中的磁场强度H与所感应的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
7.磁滞回线:在磁场中,铁磁体的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可用曲线来表示,当磁化磁场作周期性变化时,铁磁体中的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是一条闭合线,这条闭合线叫做磁滞回线。
8.磁化率:表征磁介质属性的物理量。
38.自发磁化的物理本质是什么?物质具有海森堡模型的铁磁性的充要条件是哪些?
铁磁体自发磁化的本质是电子间的静电交换相互作用。由海森堡交换作用模型可以得出物质具有铁磁性的必要条件是(1)材料原子中具有未充满的电子壳层即原子磁矩(2)充要条件是交换能积分常数A>0。
39.铁(金属)原子的玻尔磁子数为2.22,铁原子量为55.9,密度为7.86×103kg·m-3,求出在0K下的饱和磁化强度。
36.物质具有铁磁性的基本条件:(1)物质中的原子有固有磁矩µJ;(2)原子磁矩之间有相互作用。实验事实:铁磁性物质在居里温度(TC)以上是顺磁性;居里温度以下原子磁矩间的相互作用能大于热振动能,显现铁磁性。
37.铁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结构,晶格常数为2.87Å,原子量为55.85,密度为7.86 g/cm3,居里温度TC为1043K;饱和磁化强度为MS(0)为1740×90 A/m,单原子的有效玻尔磁子数为2.2,试估算铁的:(1)Weiss分子场系数;(2)居里常数;(3)分子场强度
26.居里温度:磁矩的有序排列由于热扰动被完全破坏时的温度。(磁滞回线对温度是很敏感的,特别是铁磁体,由于其自发磁化对温度的相关性,造成磁滞回线相对于温度变化的一系列特征。)铁磁性材料的自发磁化Ms在居里点Tc发生磁性转变,Tc以下为铁磁性,Tc以上铁磁性消失。

27.内禀矫顽力和磁感矫顽力的区别与联系?
33.晶体中的晶体场效应:a、晶体场对磁性离子轨道角动量的直接作用:引起能级分裂使简并度部分或完全解除,导致轨道角动量的取向处于被冻结状态。b、晶体场对磁性离子自旋角动量的间接作用:通过轨道与自旋耦合来实现。常温下,晶体中自旋是自由的,但轨道运动受晶体场控制,由于自旋-轨道耦合和晶体场作用的联合效应,导致单离子的磁各向异性。
矫顽力分为磁感矫顽力(Hcb)和内禀矫顽力(Hcj)。磁体在反向充磁时,使磁感应强度B降为零所需反向磁场强度的值称之为磁感矫顽力。但此时磁体的磁化强度并不为零,只是所加的反向磁场与磁体的磁化强度作用相互抵消。(对外磁感应强度表现为零)此时若撤消外磁场,磁体仍具有一定的磁性能。使磁体的磁化强度M降为零所需施加的反向磁场强度,我们称之为内禀矫顽力。内禀矫顽力是衡量磁体抗退磁能力的一个物理量,是表示材料中的磁化强度M退到零的矫顽力。在磁体使用中,磁体矫顽力越高,温度稳定性越好。
22.磁泡:在消磁状态下,若外加向上的磁场,随着磁场强度增加,向下的磁畴逐渐减小,从达到某一磁场强度开始出现圆柱状磁畴,由于其形状有如泡状,故称其为磁泡。
23.Neel壁:磁矩平行于薄膜表面逐渐过渡。特点:畴壁面上无自由磁极出现,保证了在畴壁上不会产生退磁场能,也能保持畴壁能为极小;但是在晶体的上下表面上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表面磁荷。
19.技术磁化:技术磁化阐述的是关于铁磁质在整个磁化过程中磁化行为的机理,即阐明了在外磁场作用下,磁畴是通过何种机制逐渐趋向外磁场方向的。
20.畴壁:各个磁畴之间的交界处称为畴壁。
21.畴壁位移:在有外场作用下,自发磁化方向接近于H方向的磁畴长大,而与H方向偏离较大的近邻磁畴相应缩小,从而使畴壁发生位置变化,这个磁化过程称为畴壁位移
34.顺磁性物质的特点:(1)顺磁性物质是一类χ> 0的弱磁性物质;(2)顺磁性物质的原子或离子具有一定的固有磁矩,这些原子磁矩来源于未满的电子壳层(例如过渡族元素的3d壳层);(3)在顺磁性物质中,磁性原子或离子分开的很远,以致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因而在没有外磁场时,由于热运动的作用,原子磁矩是无规混乱取向;(4)当有外磁场作用时,原子磁矩有沿磁场方向取向的趋势,从而呈现出正的磁化率,其数量级为χ=10-5~10-2。
41.磁晶各向异性能的物理意义:铁磁体中自发磁化矢量和磁畴的分布取向不会是任意的,而是倾向于取在磁晶各向异性能为最小的各个易磁化轴的方向上,此时处于最稳定的状态。
42.磁致伸缩现象的来源:是由于原子或离子的自旋与轨道的耦合作用而产生的。其产生是由于要满足能量最小条件的必然结果,即如果铁磁晶体的变形大小和性质能够导致其总能量等于极小值,则这种变形就会产生。磁致伸缩是由自旋与轨道耦合能和物质的弹性能之间平衡而产生的。简而言之,磁致伸缩起源于晶体场、自旋-轨道耦合以及弹性形变的联合效应。
即有Barkhausen jumps 发生
(3)、磁畴磁矩的转动磁化阶段(较强磁场范围内)
此时样品内畴壁位移已基本完毕,要使M增加,只有靠磁畴磁矩的转动来实现。一般情况下,可逆与不可逆磁畴转动同时发生于这个阶段
24.Bloch壁:磁矩的过渡方式始终保持平行于畴壁平面。特点:畴壁面上无自由磁极出现,保证了在畴壁上不会产生退磁场能,也能保持畴壁能为极小但在晶体的上下表面上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表面磁荷。
25.单畴颗粒:大块材料以多畴结构最为稳定,只有在很强的外磁场作用下,才被磁化至饱和,整块材料的磁矩基本上取同一磁化方向,近似于一个单畴。
16.磁致伸缩现象:铁磁晶体由于磁化状态的改变,其长度或体积都要发生微小的变化,这种现象叫磁致伸缩现象。
17.磁畴:指铁磁体材料在自发磁化的过程中为降低静磁能而产生分化的方向各异的小型磁化区域。
18.自发磁化:磁有序物质在无外加磁场的情况下,由于近邻原子间电子的交换作用或其他相互作用,使物质中各原子的磁矩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呈现有序排列而达到的磁化,称为自发磁化
铁磁体产生磁畴,实质是自发磁化平衡分布要满足能量最小原理的必然结果,而退磁场能最小要求是磁畴形成的根本原因。
47.技术磁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可逆畴壁位移磁化阶段(弱场范围内):
若H退回到零,其M也趋于零。(多见于金属软磁材料和磁导率µ较高的铁氧体中)
(2)不可逆畴壁位移磁化阶段(中等磁场范围内)
43.磁畴的成因:交换作用使近邻原子的自旋磁矩取向相同,造成自发磁化,磁晶各向异性能使自发磁化的方向保持在易磁化轴方向。因此,当整个晶体自发磁化到饱和并磁化矢量沿晶体的某磁化轴方向时,以上两种能量都达到极小值。也就是说交换能和磁晶各向异性能不会导致磁畴的产生。但是,所有铁磁晶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整个晶体均匀磁化的结果必然在其两端产生磁极,磁极产生的退磁场将增加退磁场能,为了减少退磁场能,晶体分为若干磁畴,这是磁畴形成的主要原因。
磁性物理
一பைடு நூலகம்
1.元磁偶极子:指强度相等,极性相反并且其距离无限接近的一对“磁荷”。
2.磁场强度H:为单位点电荷在该处所受的磁场力的大小,方向与正磁荷在该处所受磁场力方向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