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红星四场学校“雷锋课堂”学练稿温馨寄语:在合作中成长在交流中收获【学习内容】: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P28、例1【学习目标】:通过计算、观察、发现,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一、【知识链接】(1) 37+22 = 28+15 = 74+16 = 150+90 = 43+59 = 280+310 = 0+150 = 82+18 =(2)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上面的口算题属于运算。
(3)在20+30=50中,20、30和50分别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学校组织学生做好事,四(1)班做了29件,四(3)班做了21件.这两个班一共做了多少件好事?1、列不同的算式解答这个问题。
2、观察以上两个算式,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计算结果怎样?那么○里填什么符号? 29+21○21+293、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4、自学检测:完成教材第28页例1及做一做。
(同桌互改)三、【合作探究】1、观察上面的等式,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
+ = + + = +2、观察这些例子,思考、分组讨论: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你发现了加法的什么规律?我们在哪里用过这一规律?3、可以概括为两个加数,不变,这叫做加法。
4、怎样表示任意的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四、【当堂训练】1、两个加数位置,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230 + 420 = + + 100 = + 3727 + 19 = 19 + 262 + 110 = + 300 + 600 = + + 65 = + 35 α + = 10 + 甲 + = 乙 +C + 5 = 5 + + b = +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123 + 2847 307 + 2364、完成练习册第7页(组内互评互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备课教案备课教案备课教案备课教案4、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 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多少千米?数学学习——了解每道题中蕴含的规律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讲,数学似乎都是他们的“硬伤”。
他们会认为,数学是考验一个人智商的学科,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学好数学,其实这是个误区。
那么,为什么一些学生能学好政治、历史这些学科,偏偏学不好数学呢?一些学生认为,这是因为数学考察的是人的思维,而政治、历史这些学科主要是考查记忆类的知识,这种观点实际上也是片面的。
中考数学题思维性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很多题都是平时归纳总结的一些典型的解题思路。
这些解题思路,就相当于历史、政治科目中的一个个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
换句话说,如果说数学考的是思维能力,那么所考的思维能力是平时的思维能力,考的内容是平时思考总结过的东西。
很多中考状元在总结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时,都会说:学好数学,就一定要每道题都掌握规律。
中考状元说:“我学习数学的第一个方法是知识点网络总结法。
平时做数学题时,一些题目往往会让我们感觉到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联想到这道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就可以以此为线索对症下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所谓的知识点网络总结法,就是在平时做题时,如果遇到解答中出现困难的题目,就将与这道题目有关的解题方法和所考查的知识点在题目的旁边列出来,然后在本子上总结出来。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到有关的知识点,并迅速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为考生节约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做题的正确率很高,提高了解题命中率。
”中考状元说:“数学这个学科可能容易学,但也可能不容易学。
只要能掌握规律,并且认真、踏实,学好并不是很难。
”我们学数学时要牢记概念、定理和公式,这些要求我们要理解着记忆,而且最好自己推导一遍公式定理等,比如三角函数中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正切公式。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学习内容:小数加减法(第95~ 97页例1、2)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一、预习反馈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754+3826 2000-493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小组合作:(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汇报:(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三、过关检测1、口算下面各题:0.7+0.9 = 4.7-0.5 = 0.56-0.45= 1.2+0.8= 1-0.4=0.39+0.15 = 7.7+0.6 = 3.6-0.8 = 4.8-3 = 1.7-0.3=2、算一算:10.52+3.48 15.24-3.84 9 .9+10.11 100-0.27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
一共节约了多少元?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教学反思:第2课时学习内容:小数加减法的复习。
学习目标: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 图形的拼组》导学案_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用三角形拼不同的四边形,用三角形拼组图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接着学生观察、操作和想象能力。
3、通过图形的拼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并且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用各色卡纸剪出各种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同学们,我们到目前为止,都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你最喜欢哪种图形?为什么呢?2、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还有梯形统称什么图形?3、那你们知道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吗?三角形呢?三角形不仅具有稳定性,还是一种美的图形,这是香港的中银大厦,平面是用三角形拼成的,每个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象征着中国银行节节高升,下面的基座代表着长城,代表这中国。
你们觉得这个设计美吗?那你们能够用三角形设计美丽的图案吗?你们真有自信,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到。
那下面进行我们本课的学习内容,图形的拼组,在用三角形拼组美丽的图形之前,我们先用三角形拼四边形来看看,看我们可以拼出几种?然后小组讨论你们是用什么样的三角形拼成的那种四边形,并完成学习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生探究利用三角形如何拼成四边形用两个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用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
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了正方形。
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能拼成四边形。
2、是不是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能拼成四边形呢?两个不相同的三角形必须有一组边相等才能拼成四边形。
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
三、拓展学习,感悟数学美我们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四边形,那更多的三角形呢,它们会拼出什么样的图形呢?一起来看大屏幕,向我们走来的是谁?小马1、在小马的身上你还发现了哪些图形?2.发挥你们的想像力,用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图案。
栾城县第二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 平均数2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2课时平均数(2)5.与师共同总结归纳: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因此可以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或几组同类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应用新知,巩固方法。
(12分钟)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第3题。
2.小明所在小红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小组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4厘米。
小明是否比小红矮?1.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2.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
(3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使教与学产生共鸣,和谐发展。
教学例2时,先回顾例1学习的有关平均数的知识,然后借助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引出平均数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时,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平均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它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而是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
教师点评和总结:7.4 三角形的分类项目内容1.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2.三角形的分类。
(1)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2)完成下图。
3.三角形按照角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三类。
4.连一连。
5.你能在下面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吗?画出的线段就是原来三角形的( )。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三角尺和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知识准备:角的分类等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1.说三角形的高略 32.(1)锐角直角钝角(2)略3.直角锐角钝角4.略5.画线段略高第二单元测评一、填空。
3公顷=( )平方米12平方千米=( )公顷800公顷=( )平方千米40000平方米=( )公顷4000公顷=( )平方千米3平方千米=( )平方米二、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人教版

一.课前热身把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分数()小数()分数()小数()二.教学内容知识点梳理1、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的形式来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为……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一(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3、小数的读法和写法4、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的写作“零”),小数点写在个位上数字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典例剖析例1 读出下面个小数解题技巧在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无论有几个0均要读出来。
例2 写出下列小数解题技巧小数部分读出几个零,在写小数时就应写出几个0。
自我评量1、涂色表示下面的小数。
2、读出或写出下面各数。
(1)世界最大的瓷碗名为“盛虹之巨”,它的碗口直径2.025米,碗底直径1.096米,高0.858米,重0.875吨。
(2)著名的粉彩瓷板画“一鸣天下晓”,长是零点三九六米,宽是零点二五六米。
培优创新例3 这个小数的正确读法是怎样的?解题技巧解此类题可以先“将错就错”,把错读的数写出来,再根据小数的读法来分析推理,从而找出正确的读法。
自我评量3、用下面的数字卡片和小数点卡片,按不同的要求摆小数。
0 1 2 3(1)小于1的小数(2)大于3而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3)零不读出来且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夯实基础题1、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小数2、读出下面各小数.2.57读作: 9.4读作:0.8读作: 4.258读作:27.89读作: 10.045读作: 3、写出下面各数中的”6”表示的意思.62.08 4.06 0.396 5.67 639.15( ) ( ) ( ) ( ) ( )提升能力题4、分别写出下面各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小数的性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通过自学,交流,探讨出小数的性质。
2. 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
学习重难点:1.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2. 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一、【知识链接】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位。
2、0.328是由3个( )、2个( )、8个( )组成的。
0.5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0.03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3. 填小数或分数。
104米=( ) 0.45米=( ) 100076米=( ) 10027=( ) 0.08=( ) 0.9=( ) 二、【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第38页(例1、例2)的内容,自学完成下面的问题。
(学生观察米尺)问题: 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呢?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有什么关系呢?2.50元就表示2元5角0分,2.5元就表示2元5角, 所以它们是相等的。
2、比较0.1m 、0.10m 和0.100m 的大小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因为1dm=10cm=100mm,所以0.1m=0.10m=0.100m 。
3、比较0.3和0.30的大小0.3是3个;0.30是30个,也就是3个。
所以0.3=0.30。
因为 1分米= ()厘米=()毫米所以 0.l米= ()米= ()米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提问三个小数0.1、0.10、0.100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规律: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三、【自主探究】1. 把0.70和1050.900化简(1)0.70应怎么化简?依据是什么?(2)1050.900应怎么化简?依据是什么?说出你得到了什么结论?0.70是70个(),0.7是7个(),因为70个1/100是7个1/10,所以两个小数的大小相等。
强调:今后在一般计算时,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都要化简。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导学案设计课题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根据建构主义观点,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体现以下两点:1.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要将《数学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自觉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
在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并产生一种乐学、主动参与探究、渴求获取解决问题方法的心理倾向,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为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主动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巧用迁移,掌握方法。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遇到较大的数时,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常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把它们表示出来。
学生通过自主讨论、相互交流、自主运用的过程把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从而掌握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生活中较大的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3分钟)1.组织学生观察每组中的数据,并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课件出示)(1)2021年,上海世博会参观者突破10000000人次。
2021年,上海世博会参观者突破1000万人次。
(2)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总人口大约为9202100000人。
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总人口大约为92亿人。
2.设疑引入。
(板书课题)1.通过观察对比,汇报自己喜欢的数据并加以说明。
2.学生认真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
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
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
年 级 下 册 导 学 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 年 级 下 册
导 学 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
年 级 下 册 导 学 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