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的解剖结构

肺部的解剖结构

呼吸系统正常X线影像表现

胸片是由胸内外组织形成前后重迭的复合影像。必须熟悉X线片上各种影像的正常及其变异,以免误诊。分为胸廓、纵隔障、横膈、胸膜和肺五部分描述。

一、胸廓

由软组织及骨骼构成

(一)软组织(图3-1)

图3-1 胸壁的软组织及骨骼

部分可能诊断错误的情况(附叶间裂的变异)

1.颈肋2 .胸锁乳突肌3. 第一、二肋骨的伴随阴影4 . 奇叶裂5.肋骨前端骨桥关节形成6.肋骨联合7.叉状肋8.上中叶间裂(水平叶裂)9.(略)10. 下副叶裂11.乳头12 .乳房13.锁骨下动脉14. 肋软骨钙化15. 肋骨沟16.左副中叶裂17.胸大肌18.肩胛骨边缘19.菱形窝

1.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上皮肤皱褶,胸锁乳突肌是从两侧颈部向下方斜行,附着于胸骨柄和锁骨内端,遮盖肺尖内侧形成外缘清楚的密度均匀影。其下端与锁骨上缘的横行皮肤皱褶相连,后者表现为锁骨上缘3~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系锁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投影。

2.胸大肌胸大肌发达者,在两胸中部外带显示扇形淡薄影,下界清楚,密度较浓,由内下向外上斜行,与腋前皱壁相连续,右侧常较明显,勿误为肺内病变。

3.女性乳房和乳头乳房在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且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缘向外与腋部皮肤连续。随着乳房形状、大小、下垂与否而有变异。乳头有时在两肺下部大致相当于第五肋间处形成小结节状影,年龄较大的妇女多见,有时亦见于男性,勿误为肺内病变。

(二)骨骼

肋骨:肋骨位于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倾斜形成肋弓,后段较前段厚故显影较前段致密。第1~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软骨不显影故胸片上肋骨前端似游离状。20~30岁第一对肋软骨首先钙化,随着年龄增长,其它肋骨也自下而上逐条钙化,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片、斑点状致密影,勿误认为肺内病变。肋骨有多种先天性变异,常见的有颈肋,自第七颈椎发出,表现为短小较直的小肋骨,可一侧或两侧。其次叉状肋,肋骨的前端呈叉状,有时叉枝之一粗大,另一短小,甚至仅在肋骨上见一突起,勿误为肺内病变。还有肋骨联合,这种变异往往发生在肋骨后端脊椎旁处,以第五、六肋骨间骨联合为最常见,有时会误认为胸内病变。

锁骨:锁骨内侧端与胸骨柄间形成胸锁关节,正位胸片上两侧胸锁关节距离中线应相等,否则为投照位置不正。锁骨内端下缘有时可见半圆形凹陷,为菱形韧带附着处,勿误为病变。

肩胛骨:肩胛骨内缘如与肺外带重迭,可影响观察肺内病变,亦勿误认为局部胸膜增厚。

胸骨与胸椎:在正位片上大部分与纵隔影重迭,只有胸骨柄的两侧上角和一部分胸椎横突可露于纵隔影之外,勿误为肿大的淋巴结,通过气管气柱影可较清楚地见到1-4胸椎。

二、纵隔

纵隔位于两肺之间,上界胸廓入口,下界横膈,前界胸骨,后界胸椎。它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组织、神经及脂肪等和组织。除气管及支气管可以分辩外,其余结构间无明显对比,只能观察其与肺部邻接的轮廓。

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肿块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有几种,我们采用九分区法,即在侧位胸片上,将纵隔按纵的和横的方向划两条线,各分为三个部分共计分为九个区。纵的方向分区:①前纵隔:系胸骨后缘与气管、升主动脉和心脏前缘的间隙,为较透光的倒置狭长的三角形,其中主要有胸腺和前纵隔淋巴结。②中纵隔:相当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X围。③后纵隔障:食管前缘以后内含食管,降主动脉,胸导管、静脉、交感神经及淋巴结等。横的方向划为自胸骨柄、体交界入至第四胸椎体下缘划水

平线,其上为上纵隔,该线以下至肺门下缘水平线之间为中纵隔,其下方至横膈之间为下纵隔。(图3-2)

正常纵隔的宽度受体位和呼吸的影响,卧位及呼气时,纵隔宽而短。立位及吸气时,纵隔窄而长,尤以小儿为显著。婴幼儿的胸腺可致纵隔向一侧或两侧增宽,呈弧形或帆形影。

图3-2 纵隔分区

三、膈肌(横膈)

膈肌分左右两叶,由薄层肌腱组织构成,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园顶状。膈在外侧及前、后方与胸壁相交形成肋膈角,在内侧与心脏之间形成心膈角。膈的圆顶偏内前方、因而外、后肋膈角深而锐利。吸气时横膈位置降低,膈顶相当于第十后肋或第六前肋平面,右膈较左膈约高1~2cm.呼气时横膈升高,膈肌运动为呼吸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静呼吸时横膈的运动X围约为1~3cm,深呼吸可达3~6cm。

膈肌局部发育差、较薄,向上隆起呈半圆形,亦称局限性膈膨升,多发生于右侧及前方,中老年多见,为正常变异。有时深吸气时,膈顶可呈波浪状,称波浪膈,系因膈附着于各肋骨前端,在深吸气时受肋骨牵拉所致,勿误为胸膜粘连。

胸腔及腹腔压力的改变可影响膈的位置。胸腔压力减低如肺不X、肺纤维性变;腹腔压力增高,如妊娠、腹水、腹部巨大肿块等均可使膈升高。膈神经麻痹或膈膨升时,膈也升高。膈位置降低多见于广泛的局限的肺气肿,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等。

上述引起膈肌位置改变的各种原因都可以使膈运动减弱。膈膨升及膈神经麻痹时,由于膈的运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可出现矛盾运动,即吸气时正常侧下降而患侧上升,呼气时反之。

四、胸膜

胸膜分为两层,紧贴胸壁内面、纵隔和横膈的一层为壁层;包绕于肺表面并在叶间裂反褶的为脏层,两层之间为潜在的胸膜腔,为负压,以保持肺膨胀状态。正常时胸膜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正常胸膜极薄,一般不显影,仅在胸膜反折处或走行与X线方向平行时,才在x 线片上显示为薄层状或线状致密影。正位胸片上常于两侧第一、二肋骨下缘见到的线状伴随影,自两侧肋膈角上与胸壁内缘并行的线状影,及右肺中部水平叶间裂形成的横形线条影。另外,侧位片还可见自后上向前下方斜行线条状的斜裂影。

五、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支气管在胸部平片上观察不满意,但在断层摄影和支气管造影时可清楚显示。

气管由环状软骨开始,经颈部和上纵隔在正中面下行。长11~13cm,宽1.5~2.0,进入胸腔以后,气管稍偏向右,在第五或第六胸椎水平分成两个主支气管。气管分叉部下壁形成隆突,分叉角度为50~75o,吸气时角度略大。两侧主支气管与气管长轴的角度不同,右侧为20~30o;左侧为30~45o。

支气管分支(图3-3A、B、C)

右侧主支气管很象是气管的直接下伸部分,比左侧短,大约只为2.5cm。上叶的支气管自右主支气管的近端以接近水平方向向外上进入右上叶,然后分成三支:最上的称为尖支,向后的称为后支,向前的称为前支。其主支气管自上叶开口处继续下行成为中间段支气管。后者又分为中叶支和下叶支。中叶支分为外、内两支。在中叶支开口处的对面,为下叶背支的开口,再向下约1cm另有一支向下行,称为内基底支或心支。在内基底支开口下方1.5cm 处,下叶支向前、外、后分为三个基底支。

左主支气管位于肺动脉的下方,从气管分叉到左上支气管开口处约有5cm。左上叶支有两个分支;向上的一支又分为两支,一支向上向后称为尖后支;另一支向前称为前支。左上叶支向下的一个分支分布于叶,后又分为上舌支和下舌支。

左下叶支气管分支与右侧相似,但左侧内基底支与前基底支合并为一支。

图3-3 支气管分支与肺段

六、肺(图3-4)

肺小叶每一肺段由许多小叶组成,肺小叶的直径约1cm,有一支小叶支气管及伴随的小叶动脉进入(图3-5)。小叶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间隔,称小叶间隔,其中有小叶静脉及淋巴管。每支小叶支气管分出3~5枝未梢细支气管,每支未梢细支气管所支配的X围称腺泡(呼吸小叶),其直径约为5mm大小,为肺部病理改变的X线基本单位。未梢细支气管继续分出呼吸细支气管,以后再分为肺泡管、肺泡囊,最后为肺泡。

A、成年人的肺从前面看的图解: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分上、下两叶

图3-4 正常肺部正位观

B C

B、右侧位示肺野和叶间裂的位置

C、左侧位,示肺野和叶间裂的位置

图3-4 正常肺部侧位观

图3-5 肺小叶及肺腺泡示意图

肺段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各有其单独的支气管,肺段间有肺段静脉及结缔组织隔开。从一段的实变可以看出肺段的形状为圆锥形或金字塔形。每一段的名称与相应的支气管一致(图3-6A),(3-6B)。

肺组织由肺实质与肺间质组成。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和肺泡壁,肺泡内含大量空气,X线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透光区。肺间质是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囊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图3-7)。

肺的各解剖结构的投影在X线上表现为肺野、肺门及肺纹理。

(一)肺野(图3-8)

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光影。为便于标明病变位置,人为地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各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

(二)肺门

肺门影(Hilar shadow)是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等所显示的纵横交错,互相重迭的影像。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大分支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图3-9)。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2~4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右肺门分上下两部:上部由上肺静

脉、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组成,其外缘由上肺静脉的下后干形成;下部由右下肺动脉构成,其内侧有含气的中间段支气管衬托,轮廓清晰,正常成人宽度不超过15mm。上下部相交形成一较钝的夹角,称肺门角。左肺门主要由左肺动脉及上肺静脉的分支构成。上部为左肺动脉的浓密影,边缘光滑,呈半圆形,易被误认为肿块;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构成。因左肺门血管解剖变异较大,且与心脏影相重叠,未能完全显示,所以不利于观察与测量。

图3-6a 支气管肺段在正、侧位胸片分布图

图3-6B 肺段侧位分布示意图(内、外面观)

图3-7 肺间质示意图

图3-8 肺野的划分

图3-9 肺门结构示意图

(三)肺纹

由肺动脉、静动脉、支气管、淋巴管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成,以肺血管为主。由两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伸出的树枝状影。正常肺纹轮廓清楚,不断分支、由粗逐渐变细,达外带更细而终不可见,肺上野肺纹较下野显得略少。

肺的解剖结构

:本站原创点击数:5038 更新时间:2008-6-30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二个肺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水平裂将其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您知道肺是什么样的吗?了解肺的疾病首先要认识肺的组织结构。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肺与胸腔的壁层胸膜之间有一个潜在的腔隙,称为胸膜腔。壁层胸膜分为肋胸膜、膈胸膜和纵隔胸膜三部分。

正常情况下,肺表面的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可以相互滑动和分离,在一些病理状态下,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形成部分或完全的粘连,胸膜腔闭锁,给开胸手术造成困难。

肺上端钝圆叫肺尖,向上经胸廓上口突入颈根部,底位于膈上面,对向肋和肋间隙的面叫肋面,朝向纵隔的面叫内侧面,该面中央的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处叫肺门,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在一起叫肺根。肺的前缘和下缘薄而锐,而后缘钝。左肺前缘下部有一切迹,为心切迹,切迹下方的肺组织向前内侧延伸的部分称为左肺小舌。

肺的表面覆盖着脏层胸膜,在肺门和下肺韧带处与壁层胸膜相延续。脏层胸膜在肺表面

形成裂隙,称为叶间裂。肺以叶间裂分叶。左肺只有一个叶间裂,即斜裂,将左肺分为上叶和下叶;而右肺有两个肺裂,即斜裂和横裂,横裂位于上叶和中叶之间,斜裂则位于上、中两叶和下叶之间,因而右肺有三个肺叶。叶间裂的发育情况有明显差异,发育良好者可达肺叶的根部,发育不良者仅有很浅的裂沟,甚至部分或全部叶间裂未发育,这种情况多见于横裂。因而在进行肺叶切除时,叶间裂的发育状况将显著影响手术的进程。

肺的解剖特点

肺的解剖特点 (一)肺的解剖形态1 .肺的解剖位置: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膈膜之上,上连气道,喉为门户,覆盖着其他脏腑,是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者,故称“华盖”,为五脏之长。2 .肺的形态结构:肺脏为白色分叶质地疏松含气的器官。其“虚如蜂窠”,浮”,“熟而复沉”。故称为清虚之脏。 (二)肺的生理特性1 .肺为华盖:盖,即伞。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肺位于胸腔,居五脏的最高位置,有覆盖诸脏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肺为华盖。肺为华盖,说明肺位高居,犹如伞盖保护位居其下的脏腑。所谓“肺居五脏最高之部位,因其高,故曰盖。因其主气,为一身之纲领。恰如花开向荣,色泽流霞,轻清之体,华然光采,故曰华盖(吴克潜《大众医药:卫生门》)。肺为华盖是对肺在五脏中位居最高和保护脏腑、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作用的高度概括。肺通过气管、喉、鼻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肺的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尤其是风寒邪气,多首先入肺而导致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由于肺与皮毛相合,所以病变初期多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等肺卫功能失调之候。2 .肺为娇脏: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娇是娇嫩之意。肺为清虚之体,且居高位,为诸脏之华盖,百脉之所朝,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体,不论是从口鼻而人,还是侵犯皮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他脏之寒热病变,亦常波及于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其性恶寒、恶热、恶燥、恶湿,最畏火、风。邪著则失其清肃之令,遂痹塞不通爽矣” (《临证指南医案?卷四》),故称娇脏,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叶娇嫩,不耐邪侵,肺为清虚之脏,不容邪气所干;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累及于肺而为病。故曰:“肺为娇脏,所主皮毛,最易受邪” (《不居集》),“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湿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 (《理虚元鉴》)。3 .肺气与秋气相应: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与秋季气候清肃、空气明润相通应.故肺气在秋季最旺盛,秋季也多见肺的病变:肺气旺于秋,肺与秋季,西方、燥、金、白色、辛味等有内在的联系:如秋金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极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津,出现干咳,皮肤和口鼻干燥等症状:又如风寒束表,侵袭肺卫,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外感表证时,用麻黄、桂枝等辛散解表之药,使肌表之邪从汗而解。 胸腔镜适应那些手术 (一)肺叶切除1.侧卧位。切口处皮肤暴露范围要适当大些,显露出预置切口。2?放人胸腔镜:在选定的部位作长1?1. 5cm的皮肤切口,用血管钳分开肌肉、肋间肌并刺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进手指探查,无粘连可直接将套管穿刺针刺人胸膜腔,放入开放式套管,自该套管置人胸腔镜,全面检查胸内结构。然后根据手术需要,同法做第2第3个套管切口,在胸腔镜监视下放人无损伤抓钳、电灼剥离器、冲洗吸引管等手术器械。3.分离叶间裂:用电灼分离切开粘 连带和胸膜;对叶间裂不全者可用带电凝的剪刀适当分离,找到合适层面后再用内镜缝合切开器(GIA)切开缝合。 4 ?肺动脉的处理:①经小切口用普通长血管钳分离结扎叶间动脉。②用GIA切 断缝合处理动脉。③肺门血管和支气管一同处理。④金属夹处理法。5.肺静脉的处理:同

肺叶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一、解剖:肺位于胸腔,坐落于膈肌上方、纵隔的两侧,肺的表面被覆脏胸膜,透过胸膜可见许多呈多角形的小区称肺小叶。正常肺呈海绵状,富有弹性。成人肺的重量约等于自己体重的1/50健康男性成人两肺的空气容量约为5000~6500ml,女性的小于男性。两肺外形不同,右肺宽而短,左肺狭而长。肺呈圆锥形,分一尖、一底、三面、三缘。肺尖钝圆,经胸廓上口伸入颈根部,在锁骨内侧1/3段向上突至锁骨上方达2.5㎝.肺底在膈肌顶部上方,膈肌压迫使肺底呈半月形凹陷。肋面与胸廓的外侧壁和前、后壁相邻。纵隔面中央有椭圆形凹陷称肺门。其中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的出入并为结缔组织包裹;称肺根。肺根内的结构排列自前向后为: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左肺根的结构自上而下是:肺动脉、左主支气管、下肺静脉;右肺根自上而下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膈面即肺底。肺前缘锐利,左肺前缘下部有心切迹,下方有一突起称左肺小舌。后缘在脊柱两侧的肺沟中,为肋面与纵隔面的后方的移行处。下缘位于膈肌上,是肺三个面的移行部,其位置随呼吸运动而显著变化。左肺斜裂由后上斜向前下,将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的斜裂和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两肺门前下方均有心压迹。右肺门后方有食管压迹。左肺门上方有主动脉弓,后方有胸主动脉。 二、术前准备:1、器械敷料肺器械包、肺专用器械、开胸单、基础敷料包、手术衣、盆、持物钳、灯把手 2、一次性物品1-0丝线、2-0丝线、3-0丝3-0无损伤线、开胸缝针、手套、电刀手柄、吸引器连接管、手术薄膜、敷贴、胸腔引流管、导尿包 三、麻醉方法:双腔气管全身麻醉 四、手术体位:患者取健侧90°侧卧位 五、手术配合:1、常规开腹 (1)常规消毒铺巾,酒精棉球脱碘,纱布擦干,粘贴手术薄膜,铺开胸单 (2)胸部后外侧切口,切开皮肤,电刀依次切开皮下组织、肌肉,若需去肋骨者,用肩胛骨拉钩牵开肌肉,确定要去除的肋骨。电刀切开肋骨骨膜,骨膜剥离器剥离,肋骨导引游离肋骨并用肋骨剪剪断,移去肋骨,切开胸膜。 (3)骨膜剥离器剥离前后肋骨残端,用方头咬骨钳咬齐,肋间血管用10×28圆针1-0丝线贯穿缝扎。 (4)若不去肋骨,可用电刀直接切开肋间肌肉,暴露胸膜 (5)剪刀剪开胸膜,胸壁两侧各垫一纱布予以保护,安置开胸器。

(精品)肺解剖

肺的CT应用解剖和组织学 第一部分:解剖学 一、气管和支气管 (一)气管为后壁略扁平的圆筒状管道,具有弹性,成人长约11-13cm。上端平第七颈椎上缘连于喉,向下进入胸腔,至胸骨角平面(相当于第四、五胸椎交界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在气管杈内有一向上凸出的半月状嵴,称为支气管隆嵴。气管可分为颈部和胸部两部分,胸部较长,位于后纵隔内,后面全长均与食管紧密贴邻。

(二)支气管气管在第四、五胸椎交界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夹角65~80度。左主支气管细长(4-5cm),与气管夹角较小,130~140度,约在平第6胸椎体处进入左肺门;右主支气管短粗(3cm)与气管夹角较大(异物多坠入此内),150~155度,约在第5胸椎体高度进入右肺门。左、右主支气管入肺后经反复分支(23-25级)形成由各级支气管构成的支气管树。 二、肺肺为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右肺宽短,左肺狭长,均有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肺尖,从胸廓上口向上伸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约2-3cm,肺底与膈相邻,又称膈面。肺的三面包括内侧面及肋面、膈面。肺的三缘,上述三个面相交而构成的前、后、下三缘。肺门是主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部位,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连接在一起并由胸膜包成一束称为肺根。 右肺分三叶十段,左肺分二叶八段。

三、胸膜 (一)胸膜与胸膜腔脏、壁两层胸膜共同围成密闭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胸膜腔。 (二)胸膜的分部和胸膜隐窝壁胸膜分四部分①胸膜顶②肋胸膜③膈胸膜④纵隔胸膜 四、纵隔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各为纵隔胸膜,上达胸廓入口,下至膈。 五、肺的血管 1:肺动、静脉系统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支气管动、静脉系统胸主动脉——支气管动脉——毛细血管(部分进入肺静脉)——支气管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或上腔静脉。

大体解剖-肺

肺(lungs)—系统解剖(图文) 肺(lungs)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膈的上方。右肺因受肝位置的影响,较宽短。左肺因受心偏向左侧的影响,较狭长。 肺表面覆以浆膜,为胸膜脏层,光滑湿润,透过脏胸膜可见许多多边形的肺小叶轮廓。幼儿肺呈淡红色,随年龄增长,由于吸入空气中灰尘的不断沉积,颜色逐渐变灰暗甚至蓝黑色。部分可呈棕黑色斑,吸烟者尤甚。肺组织质软而轻,富有弹性,呈海绵状。由于肺内含有大量空气,比重小于1,故能浮于水中。而未经呼吸的肺,肺内不含空气,质实而重,比重大于1,入水则下沉,法医据此特点可判定生前死亡或生后死亡的胎儿。 肺大致呈圆锥形,具有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 肺尖呈钝圆形,向上经胸廓上口突至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段上方2~3cm。肺底位于膈上面,称膈面,向上方凹陷,与膈的穹隆相一致。外侧面圆凸而广阔,朝向外侧,邻接肋和肋间隙,又称肋面。内侧面邻贴纵隔,亦称纵隔面。此面中部有一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肺的部位。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在一起,构成肺根。肺根内诸结构的排列自前向后依次为肺静脉、肺动脉和支气管。自上而下,左肺根内依次为肺动脉、支气管及肺静脉;右肺根内依次为支气管、肺动脉及肺静脉。肺门附近有肺门淋巴结。肺的前缘薄锐,右肺前缘近于垂直,左肺前缘下部有左肺心切迹,心切迹下方的舌状突出部分,称左肺小舌。肺的后缘圆钝。肺的下缘也较薄锐,其位置可随呼吸上下移动。 左肺被自后上方斜向前下方的斜裂分为上、下二个叶。右肺除有斜裂外,还有一条近于水平方向的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个叶。 二、肺内支气管和肺段 左、右主支气管入肺门后分出肺叶支气管,进入肺叶。肺叶支气管在各肺叶内再分为肺段支气管,并在肺内反复分支,呈树枝状,称支气管树。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共同构成一个支气管肺段(bronchopulmonary segments),简称肺段。肺段呈圆锥形,其尖朝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各肺段有其固有位置,相邻肺段间仅以薄层结缔组织隔开。

肺部的解剖结构

肺部的解剖结构

呼吸系统正常X线影像表现 胸片是由胸内外组织形成前后重迭的复合影像。必须熟悉X线片上各种影像的正常及其变异,以免误诊。分为胸廓、纵隔障、横膈、胸膜和肺五部分描述。 一、胸廓 由软组织及骨骼构成 (一)软组织(图3-1) 图3-1 胸壁的软组织及骨骼 部分可能诊断错误的情况(附叶间裂的变异) 1.颈肋 2 .胸锁乳突肌3. 第一、二肋骨的伴随阴影4 . 奇叶裂5.肋骨前端骨桥关节形成6.肋骨联合7.叉状肋8.上中叶间裂(水平叶裂)9.(略)10. 下副叶裂11.乳头12 .乳房13.锁骨下动脉14. 肋软骨钙化15. 肋骨沟16.左副中叶裂17.胸大肌18.肩胛骨边缘19.菱形窝

1.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上皮肤皱褶,胸锁乳突肌是从两侧颈部向下方斜行,附着于胸骨柄和锁骨内端,遮盖肺尖内侧形成外缘清楚的密度均匀影。其下端与锁骨上缘的横行皮肤皱褶相连,后者表现为锁骨上缘3~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系锁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投影。 2.胸大肌胸大肌发达者,在两胸中部外带显示扇形淡薄影,下界清楚,密度较浓,由内下向外上斜行,与腋前皱壁相连续,右侧常较明显,勿误为肺内病变。 3.女性乳房和乳头乳房在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且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缘向外与腋部皮肤连续。随着乳房形状、大小、下垂与否而有变异。乳头有时在两肺下部大致相当于第五肋间处形成小结节状影,年龄较大的妇女多见,有时亦见于男性,勿误为肺内病变。 (二)骨骼 肋骨:肋骨位于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倾斜形成肋弓,后段较前段厚故显影较前段致密。第1~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软骨不显影故胸片上肋骨前端似游离状。20~30岁第一对肋软骨首先钙化,随着年龄增长,其它肋骨也自下而上逐条钙化,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片、斑点状致密影,勿误认为肺内病变。肋骨有多种先天性变异,常见的有颈肋,自第七颈椎发出,表现为短小较直的小肋骨,可一侧或两侧。其次叉状肋,肋骨的前端呈叉状,有时叉枝之一粗大,另一短小,甚至仅在肋骨上见一突起,勿误为肺内病变。还有肋骨联合,这种变异往往发生在肋骨后端脊椎旁处,以第五、六肋骨间骨联合为最常见,有时会误认为胸内病变。 锁骨:锁骨内侧端与胸骨柄间形成胸锁关节,正位胸片上两侧胸锁关节距离中线应相等,否则为投照位置不正。锁骨内端下缘有时可见半圆形凹陷,为菱形韧带附着处,勿误为病变。 肩胛骨:肩胛骨内缘如与肺外带重迭,可影响观察肺内病变,亦勿误认为局部胸膜增厚。 胸骨与胸椎:在正位片上大部分与纵隔影重迭,只有胸骨柄的两侧上角和一部分胸椎横突可露于纵隔影之外,勿误为肿大的淋巴结,通过气管气柱影可较清楚地见到1-4胸椎。 二、纵隔 纵隔位于两肺之间,上界胸廓入口,下界横膈,前界胸骨,后界胸椎。它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组织、神经及脂肪等和组织。除气管及支气管可以分辩外,其余结构间无明显对比,只能观察其与肺部邻接的轮廓。 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肿块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有几种,我们采用九分区法,即在侧位胸片上,将纵隔按纵的和横的方向划两条线,各分为三个部分共计分为九个区。纵的方向分区:①前纵隔:系胸骨后缘与气管、升主动脉和心脏前缘的间隙,为较透光的倒置狭长的三角形,其中主要有胸腺和前纵隔淋巴结。②中纵隔:相当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范围。③后纵隔障:食管前缘以后内含食管,降主动脉,胸导管、静脉、交感神经及淋巴结等。横的方向划为自胸骨柄、体交界入至第四胸椎体下缘划水平线,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原理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原理 一、介绍 肺是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身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吸入新鲜空气中的氧气,供给身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原理。 二、肺部解剖结构 肺是位于胸腔内的呼吸器官,由左右两个肺叶组成。每个肺叶内部分为许多小叶,每个小叶包含许多小囊泡,称为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 三、呼吸过程 1. 外呼吸和内呼吸 人类的呼吸过程可以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部分。外呼吸是指从外界进入人体到达肺泡中的空气与血液之间发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过程;而内呼吸则是指从血液中运输到身体细胞中的氧气与代谢产物二氧化碳之间发生的交换过程。

2. 氧气进入肺泡 当我们进行深呼吸时,肺膜扩张,使得肺泡内的气体压力降低,外界 空气就会进入呼吸道。随着空气进入呼吸道,经过喉部、气管、支气 管等逐渐变细的管道,最终到达肺泡。在这个过程中,空气中的微粒 会被上呼吸道的黏液和纤毛清除掉。 3. 氧气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当空气到达肺泡时,其中含有高浓度的氧气。这些氧分子会通过肺泡 壁向周围血管中弥散,并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大约98.5%的血红蛋白都是与氧结合形成 了氧合血红蛋白。 4. 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出来 同时,在肺泡内发生着另一个重要过程:二氧化碳从周围毛细血管中 释放出来,并进入肺泡空间。这里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较高,因此二氧 化碳会向空气中扩散。 5. 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当我们呼出时,肺膜收缩,使得肺泡内的气体压力升高,空气就会从肺泡中流出。这个过程中,肺泡内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会随着呼出的空气一起排出体外。 四、总结 在人类的呼吸过程中,肺是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通过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过程,我们可以将身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并吸入新鲜空气中的氧气供给身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这些过程需要依靠肺部解剖结构以及复杂的生理机制来完成。

肺的生理解剖

肺的生理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和肺泡囊。 呼吸道包括上下气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及支气管,以环状软骨为界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支气管由肺门进入肺中逐级分支形成支气管树,直径<1mm,壁内无软骨及粘膜下腺体者称为细支气管,细支气管的末段称为终末细支气管,当其管壁上有肺泡开口时,则称为呼吸细支气管。 呼吸细支气管继续分支为肺泡管和肺泡囊。临床上通常将直径<2mm的小、细支气管统称为小气道,3~5个终末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及分支末端的肺泡组成肺小叶(lobule),肺小叶呈大小不等的锥体形。Ⅰ级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的肺组织称为肺腺泡(pulmonary acinus)。 气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均被覆假复层或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或柱状上皮,肺泡表面覆盖两种肺泡上皮细胞。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呈扁平状,肺泡表面的90%以上为其覆盖。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共同组成气血屏障,是气体交换必需经过的结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数量少,能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为一种磷脂蛋白,具有降低肺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直径及小气道通畅、防止肺萎陷的功能。肺泡壁上的肺泡间孔是肺泡内气体、渗出液或细菌向邻近肺泡扩散的通道。 呼吸系统具有黏液-纤毛排送系统,可将吸入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粉尘颗粒或病原微生物粘附在气管、支气管粘膜表面的黏液层上,随痰排出体外,若被吸入肺泡,则被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吞噬。 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每天约有1万升的气体进入呼吸道,肺具有广泛的呼吸面积,成人的总呼吸面积约有100m2(有3亿~7.5亿个肺泡)。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有机或无机粉尘,包括各种微生物、蛋白变应原、有害气体等,皆可进入呼吸道及肺部引起各种疾病。

呼吸系统解剖图

呼吸系统解剖图 呼吸系统解剖图 呼吸系统概述 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管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把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称下呼吸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由肺实质(支气管树和肺泡)及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等)组成。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执行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不断地吸入外界的新鲜空气,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以保证人体的新陈代谢顺利进行。

鼻旁窦 上颌窦、额窦和筛窦的前、中群小房开口于中鼻道;筛窦的后群小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由于鼻旁窦粘膜与鼻粘膜连续,故鼻腔发炎时,可蔓延至鼻旁窦引起鼻窦炎。上颌窦是鼻旁窦中最大的一对,因开口位于上颌窦内侧壁最高处,窦口高于窦底,所以上颌窦炎症引流不畅,易发生慢性炎症。同时窦底邻近上颌磨牙牙根,此处骨质菲薄,牙根感染常波及上颌窦,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临床上鼻旁窦的炎症中以上颌窦炎最为多见。

会厌软骨 会厌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后上方,喉入口的前方。形似树叶,上宽下窄。上端游离,下端借韧带连于喉结的后下方。当吞咽时,喉上提,会厌软骨遮盖喉口,以防止食物误入喉腔。 喉软骨 甲状软骨位于舌骨下方,环状软骨的上方,甲状软骨由左右两块近似方形软骨板在前方合成。两板前缘相连形成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向下接气管。形似指环,后部高而宽阔。环状软骨弓平对第6颈椎,是颈部的重要标志之一。杓状软骨呈三棱锥体形,尖向上,底朝下与环状软骨板相关节。底向前方的突起,称声带突,有声韧带附着;向外侧较钝的突起,称肌突,是喉肌的附着处。

肺的解剖结构及功能综述

肺的解剖结构及功能综述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之一,位于胸腔内,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供给身体 所需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本文将综述肺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 肺的解剖结构: 人类有两个肺,左肺和右肺,分别位于胸腔的两侧。右肺较大,分为三个叶(上、中、下),而左肺较小,只分为两个叶(上、下)。肺的外形呈楔形,上部较圆,下部较尖。两个肺都包裹在双层薄膜组织中,称为胸膜。 肺的内部结构: 肺的组织结构分为呼吸道和肺泡两部分。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支气管细 支和末梢细支,其主要作用是将空气引导到肺泡。肺泡是肺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呼吸气体交换的地方。每个肺泡都被微小的血管包围,形成了肺泡毛细血管网络。 肺的功能: 1. 呼吸氧气: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空气中的氧气输送到血液,并将二氧化 碳从血液中排出体外。当我们呼吸时,空气通过鼻腔和咽喉进入气管,然后经过支气管进入肺部。在肺泡中,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被血液运送到全身组织。同时,二氧化碳从组织中运输到肺泡中,经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2. 滤清和保护作用:肺不仅仅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还有滤清和保护的功能。空 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尘埃和细菌等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肺部的黏液和纤毛能够将这些物质捕获并排出体外,起到保护肺部的作用。 3. 免疫功能:肺部还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它们包含大量的免疫细胞,如巨噬 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侵,维持呼吸道的免疫平衡。

4. 调节体温和酸碱平衡:肺部也参与调节体温和酸碱平衡。当我们呼吸时,肺部排出的气体中包含了体内一部分的水分和热量,通过肺呼出这些热量和水分,帮助调节体温。此外,肺部的呼出气体还能够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总结: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呼吸气体、滤清和保护、免疫功能以及调节体温和酸碱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肺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对于维持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通过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和维护肺部的健康。

医学肺部知识点总结归纳

医学肺部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肺部结构与功能 1. 肺部的解剖结构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肺内由支气管、肺泡、毛细血管等构成。支气管分为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最终分为肺泡。肺泡是肺部呼吸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壁上有大量的毛细血管,通过毛细血管向肺泡内输送含氧的血液,同时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输送到外部进行排出。 2. 肺部的生理功能 肺部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外呼吸(换气)和内呼吸。外呼吸是指肺部对外界空气的吸入和排出,主要是通过呼吸肌的作用来实现的。内呼吸是指肺泡壁上毛细血管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从而实现气体交换的功能。 3. 肺部的防御功能 肺部对外界有害物质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的作用来实现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能够分泌黏液和纤毛,将异物随痰液一起排出体外。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清除异物的功能,能够对细菌、病毒和有害颗粒进行吞噬和清除。 二、肺部疾病与诊断 1. 肺部疾病的分类 肺部疾病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部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其中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肺结核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部肿瘤主要是指肺癌;结缔组织疾病包括中间型肺纤维化、类风湿性肺炎等。 2. 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 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咯血等。不同类型的肺部疾病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来进行诊断。 3. 肺部疾病的诊断方法 肺部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MRI等;实验室检查包括痰常规、血常规、炎症指标等;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弥散功能检查等。 三、肺部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1. 肺部感染的治疗

好漂亮的肺部解剖!

好漂亮的肺部解剖! 神经重症管理中,呼吸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虽然不是心、肺方面的专科医生,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神经重症的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心肺方面的问题,自知知识匮乏,近期花些时间集中整理一下,包括:胸部、心肺解剖;断层解剖及简单的胸部CT读片;心肺病理生理;呼吸机相关基础知识;血气分析基础知识。 一、要很好的理解和记忆胸部的断层解剖,对肺的分叶、分段、斜裂和水平裂的走行方向的深入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对肺的一些基础解剖进行简要概括。 叶间裂与肺的分叶 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成上,中,下三个肺叶,左肺斜裂分成上、下两个肺叶。简言之:“斜裂都是从肺门的后上斜向前下,都经过肺门”。 1、右肺的斜裂和水平裂 (1)右肺的斜裂或称大裂:右肺斜裂从肺尖下方6cm左右的肺后界,斜向前下方,穿过中线旁开7.5cm左右的肺下界,将右肺分成:前上方的中、上叶,和后下方的下叶。 (2)右肺的水平(小)裂或称小裂:只有右肺有水平裂。水平较短,从腋中线上的斜裂开始,水平向前延伸至肺前缘,将右肺分成上方的上叶和下方的中叶。

2、左肺的斜裂 左肺斜裂(oblique)从肺尖下方6cm左右的肺后缘开始,斜向前下方,穿过肺下缘最高点,将左肺分成前上方的上叶和后下方的下叶。

3、记住叶间裂的体表投影,便于理解肺叶之间的空间构象

支气管树与肺段 1、气管位于喉与气管杈之间,起自环状软骨下缘(约平第6颈椎),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约平第4胸椎椎体下缘)分叉形成左、右主支气管,此分叉称为气管杈。 2、各级支气管及支气管树 •左右主支气管分出2级支气管进入肺叶,称肺叶支气管。左肺有上叶和下叶支气管;右肺有上叶、中叶、下叶支气管。 •肺叶支气管进入肺叶喉继续再分出3级支气管,称为肺段支气管。 •全部各级支气管在肺叶内反复分支直达肺泡管,共分23~25级,形状如树,称为支气管树。 3、支气管肺段

肺部病理生理及解剖

精选文档 呼吸病学病理生理及解剖 1、呼吸系统从初期胚胎发生到出生后分为:假腺期(24 天~ 16 周)、小管期( 17 周~26周)、终末囊泡期(26周~出生)。至8岁时才停止发育。 2、在24时节从内胚层的消化管腹侧开始,适在咽部的尾侧发生肺芽,此芽近端连于喉的 管道即为气管,气管与食管之间有气管食管隔,两者之间有瘘管相连,称为气管食管瘘,气 管远端分为左右肺囊,产生左右支气管,既而形成叶支气管,第5周开始产生段支气管,第 10周可分至4~8级支气管,12周时肺叶也显然形成,16周时肺内支气管已达15~ 25级,此后又分出细支气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连续到肺泡期,在肺芽扩展分支时,包绕肺芽的间质伸入分支间并包绕各级分支,分化成为呼吸道的光滑肌、软骨、血管、淋巴管以及结缔组织、脏层胸膜等。 3、气管与支气管的软骨是有近端向远端发展的,在第4周时,软骨第一在气管内壁出现, 第10周时在主支气管内出现,第12周时见于段支气管,16周时可增至6~12环。 呼吸道上皮发源于内胚层,间或也来自外胚层和中胚层,有8种上皮细胞和2种游走细胞。 在假腺期,呼吸道粘膜与食管相像,上皮为复层上皮,此后渐渐衍变为假复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开端时一致的未分化型,此后渐渐分化成7种细胞。纤毛细胞出现较早,在第10周 时可在气管上皮内见到,在第13周可见于全部支气管树的各级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性 细支气管。杯状细胞在第13周开始出现于气管和支气管,渐渐远向生长直到32周,此中分泌性糖蛋白与分泌酸性糖蛋白的杯状细胞相等,在成人则以分泌酸性者为主。浆液细胞在胎儿出生后才发生,可能发源于基底细胞。Clara 细胞是细支气管上皮的主要细胞,无纤毛, 有丰富的分泌颗粒,供给纤毛液体环境。刷状细胞近似小肠上皮细胞,游离缘有微绒毛,在 人胚呼吸道上皮中无此种细胞,可能存在于成人。中间细胞发源于内胚层细胞,为纤毛细胞 和腺细胞的前驱细胞。基底细胞在人胚10周上皮分化成假复层时即已形成,位于柱状上皮细胞的深面。别的还有Kulchitsky 细胞及发源于中胚层的淋巴细胞和球状白细胞。Kulchitsky 细胞发源于外胚层神经嵴,为一种神经内分泌细胞。 4、正常人胸腔的容积为4L,肺泡内的CO2 分压为 40mmhg ,氧分压为100mmhg ,血气屏障的厚度为 0.3μ m,血气屏障面积为 80~ 100m2 ,有 300 万个肺泡,肺泡直径为1/3mm 。气道从气管分支渐渐变细直到肺泡囊,经历23 级分级,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终末支气管—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气管至终末支气管16 级气道,构成传导气道,容量为150ml 。肺的呼吸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囊( 7 级)都有肺泡参与气体互换,容量达2500~ 3000ml 。肺动脉压15mmhg 。肺有两重循环系统,除接收肺循 环外还接进出气管循环的血液供给。 5、测试者正常呼吸为潮肚量( TV:500ml )。而后最大吸气后呼气所测得呼肚量为肺活量( VC)。最大喊气留在肺内的气体为残肚量(RV)。沉静呼气末肺内所残留的气体为功能残肚量(FRC)。残肚量加上肺活量为肺总量(TLC)。每分钟通肚量 =潮肚量 500ml ×呼吸频次15 次/分。 CO的弥散阻力主要来自于肺毛细血管容积,故与血气屏障的面积和厚度相关,还受肺 毛细血管容积影响。正常动脉血O2 分压为 100mmhg ,溶解 O2 为 0.3ml/100ml ,正常血液 含有 Hb15g/100ml ,Hb 所能联合最大的氧容量为 20.8mlO2/100ml 。1g 纯血红蛋白 Hb 能够联合 O2 为 1.39ml 。Hb 氧饱和度 =氧含量 / 氧容量× 100%。血氧含量 =( 1.39× Hb×氧饱和度 %) +( 0.003× PO2)。 6、肺胶原纤维占肺结缔组织的 60~ 70%,其主要成分是胶原( 100-200mg )。Ⅰ、Ⅲ型胶原因成 纤维细胞和光滑肌细胞构成,存在于间质基质内。Ⅱ型胶原根源于软骨细胞,存在于气道中。Ⅳ 胶原是构成基底膜的成分,主要由内皮或上皮细胞合成,为胶原酶分解。Ⅴ主要存 在于基底膜,根源于光滑肌细胞。特发性肺纤维化时,胶原纤维总量无变化,但Ⅰ型胶原相

肺部病理生理及解剖

精品文档 呼吸病学病理生理及解剖 1、呼吸系统从早期胚胎发生到出生后分为:假腺期〔24天〜16周〕、小管期〔17周〜26 周〕、终末囊泡期〔26周〜出生〕.至8岁时才停止发育. 2、在24天时从内胚层的消化管腹侧开始,适在咽部的尾侧发生肺芽,此芽近端连于喉的管道即为气管,气管与食管之间有气管食管隔,二者之间有痿管相连,称为气管食管痿,气 管远端分为左右肺囊,产生左右支气管,继而形成叶支气管,第5周开始产生段支气管,第 1.周可分至4〜8级支气管,12周时肺叶也明显形成,16周时肺内支气管已达15〜 25级,以后又分出细支气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延续到肺泡期,在肺芽扩展分支时,包绕 肺芽的间质伸入分支间并包绕各级分支,分化成为呼吸道的平滑肌、软骨、血管、淋巴管以 及结缔组织、脏层胸膜等. 3、气管与支气管的软骨是有近端向远端开展的,在第4周时,软骨首先在气管内壁出现,第1.周时在主支气管内出现,第12周时见于段支气管,16周时可增至6〜12环.呼吸道上皮起源于内胚层,间或也来自外胚层和中胚层,有8种上皮细胞和2种游走细胞. 在假腺期,呼吸道粘膜与食管相似,上皮为复层上皮,以后逐渐衍变成假复层柱状上皮.上 皮细胞起始时统一的未分化型,以后逐渐分化成7种细胞.纤毛细胞出现较早,在第10周 时可在气管上皮内见到,在第13周可见于所有支气管树的各级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杯状细胞在第13周开始出现于气管和支气管,逐渐远向生长直到32周,其中 分泌性糖蛋白与分泌酸性糖蛋白的杯状细胞相等,在成人那么以分泌酸性者为主.浆液细胞在 胎儿出生后才发生,可能起源于基内幕胞.Clara细胞是细支气管上皮的主要细胞,无纤毛, 有丰富的分泌颗粒,提供纤毛液体环境.刷状细胞类似小肠上皮细胞,游离缘有微绒毛,在人胚呼吸道上皮中无此种细胞,可能存在于成人.中间细胞起源于内胚层细胞,为纤毛细胞 和腺细胞的前驱细胞.基内幕胞在人胚10周上皮分化成假复层时即已形成,位于柱状上皮 细胞的深面.此外还有Kulchitsky细胞及起源于中胚层的淋巴细胞和球状白细胞.Kulchitsky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崎,为一种神经内分泌细胞. 4、正常人胸腔的容积为4L,肺泡内的CO2分压为40mmhg,氧分压为100mmhg,血气屏障的厚度为0.3〔im,血气屏障面积为80〜100m2,有300万个肺泡,肺泡直径为1/3mm. 气道从气管分支逐渐变细直到肺泡囊,经历23级分级,气管一左右主支气管一叶支气管一 段支气管一终末支气管一呼吸性支气管一肺泡管一肺泡囊.气管至终末支气管16级气道, 构成传导气道,容量为150ml.肺的呼吸区:呼吸性细支气管一肺泡囊〔7级〕都有肺泡参与气体交换,容量达2500〜3000ml.肺动脉压15mmhg.肺有双重循环系统,除接收肺循环外还接收支气管循环的血液供给. 5、测试者正常呼吸为潮气量〔TV:500ml〕.然后最大吸气后呼气所测得呼气量为肺活量〔VC〕. 最大呼气留在肺内的气体为残气量〔RV〕O平静呼气末肺内所残留的气体为功能残气量 〔FR..残气量加上肺活量为肺总量〔TLC.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500mlX呼吸频率15次/分.CO的弥散阻力主要来自于肺毛细血管容积,故与血气屏障的面积和厚度有关,还受肺毛细血管容积影响.正常动脉血O2分压为100mmhg,溶解O2为0.3ml/100ml,正常血液 含有Hb15g/100ml,Hb所能结合最大的氧容量为20.8mlO2/100ml.1g纯血红蛋白Hb可以结 合O2为1.39ml.Hb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容量X100%.血氧含量=〔1.39XHbX氧饱和度%〕+〔0.003XPO2〕. 6、肺胶原纤维占肺结缔组织的60〜70%,其主要成分是胶原〔100-200mg〕.I、出型胶原由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组成,存在于间质基质内.n型胶原来源于软骨细胞,存在于气道中.IV胶原是组成基底膜的成分,主要由内皮或上皮细胞合成,为胶原酶分解.V主要存在于基底膜,来源于平滑肌细胞.特发性肺纤维化时,胶原纤维总量无变化,但I型胶原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