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环境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环境单元知识点
一、水资源及利用
1. 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离不开水。
2.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绝大部分是海水,淡水资源很稀缺。
3. 水的循环: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等过程。
4. 水的净化与利用:我们应当学会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并
使用净水设备提高水的质量。
二、空气与环境保护
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2. 空气污染的影响: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环境问题。
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应当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4. 个人行动保护环境: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减少使用一次
性塑料制品和节约能源。
三、垃圾分类和废物处理
1. 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
2. 常见的垃圾分类方式:常见的垃圾分类方式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分类。
3. 废物处理的原则:废物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
4. 推广垃圾分类:学校和社区应当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并加强废物处理设施建设。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维持着生态平衡,对人类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2.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生境破坏、过度捕捞和非法狩猎等活动威胁了生物多样性。
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保护自然栖息地、加强法律保护和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等措施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4. 个人责任:大家都应当尊重和关爱动植物,不买卖和食用濒危物种。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环境单元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到你!。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了解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
一、环境科学的定义与范畴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范畴涵盖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多个方面。
通过研究环境科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环境保护与管理措施。
二、环境科学的重要性环境科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环境科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性和紧迫性,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其次,环境科学可以为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我们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同时,环境科学对于环境教育的推动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宣传和教育,可以培养更多的环保意识,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三、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大气环境:研究大气污染、大气循环和气象现象等。
大气污染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了解大气环境的研究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2. 水环境:研究水的污染、水循环和水资源管理等。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需求,水资源的研究和管理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3. 土壤环境:研究土壤污染、土壤质量与农业生产等。
土壤是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了解土壤环境的研究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4. 生物环境: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修复等。
生物环境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生物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
四、环境科学的应用领域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其中,环境监测和评估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环境质量、环境容量、环境污染、环境标准、水体自净作用、水质、水质指标、土壤背景值、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噪声、环境评价、环境监测、环境规划。
环境标准分级: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
地方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分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六大类。
3、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便于运输、储存、资源化利用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4、固体废物处置固体废物处置是将已无回收价值或确定不能再利用的固体废物长期置于与生物圈隔离地带的技术措施。
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指声波频率和强弱变化毫无规则,杂乱无章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烦躁的声音。
噪声污染的定义:噪声污染是指噪声对人和周围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主要知识点1、环境的分类、环境问题的分类;自然环境可分为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2、环境的特性;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3、污染源类型;大气污染源、水污染源、固体废物污染源、噪声污染源、辐射污染源等。
4、大气污染物分类、大气污染源分类、大气污染分类;(1)大气污染物分类(2-0:29)①据来源分为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②据污染物存在的形态分为颗粒污染物与气态污染物;③根据污染物形成过程的不同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2)大气污染源分类(2-0:17、28)天然污染源:如:火山喷发的有害物质、尘埃、气体等。
人为污染源1)据产生类型: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2)按形状特点: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3)按排放方式:高架源、线源、面源4)按排放时间:连续源、间断源、瞬间源(3)大气污染分类(P15/2-0:60)1)按污染物的性质:还原型大气污染(条件:煤炭为主,SO2、CO颗粒物,低温、高湿度的阴天静风:伦敦烟雾)、氧化型大气污染(条件:石油为主,CO、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阳光普照:洛杉矶光化学烟雾)2)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3)按大气污染范围大小: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区域性大气污染、广域性大气污染、全球性大气污染5、大气污染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1)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硫、硫化氢等(2)二次污染: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原有成分作用,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概念: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概念: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
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
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
环境保护基本概念知识

环境保护基本概念知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那么你对环境保护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环境保护基本概念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环境保护基本概念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给“环境”所下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这一定义把环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的自然因素总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环境,其特点是天然形成,无人工干预;一类是“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即在天然的自然因素总体上,人类经过有意识的劳动而构造出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
如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对于这两类环境均予以保护。
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其内容主要有:(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
什么是“生态文明”、“国家级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国家级生态县: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
生态乡镇: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乡镇级行政区域。
大学期末《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及复习试题2套.doc

大学期末《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及2套试题一、名词解释K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 全球变化:是指可能改变地球承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内容包括大气成分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变化、人口增长、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3.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进入大气层的污染物的含量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使大气质量恶化,从而危害生物的生活环境,影响人类健康,给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后果的现象。
4.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设备、装置、场所,主要包括自然污染源和人工污染源。
5. 大气污染物:以各种形式进入大气层,并有可能对人类、生物、材料以及整个大气环境构成危害或带来不利影响的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6. 干绝热直减率:干气团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100m)的温度变化量称为干绝热直减率,用Yd表示”单位K/100m o7■逆温:是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逆温层结是强稳定的大气层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8. 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风力不大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很快,贴近地面的大气温度下降最多,而高层大气冷却慢,造成温度自下而上的增加,称为辐射逆温。
辐射逆温层的产生是有规律的,一般只在夜间形成,早晨随着太阳不断加热地表,地面温度上升,逆温自下而上逐渐消失,一般在上午完全消失。
9. 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热量和其他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城市气温高于周围郊区气温的现象。
强度主要表现为:夜间大于白天,日落后城郊温差迅速增大,而日出后又明显减小。
10. 城市热岛环流:由城乡温差引起局地风,由于城市气温经常比周围郊区高。
这样城市上空暖而轻的空气上升,周围郊区的冷空气向城市流动,于是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11 ■生化需氧量(BOD ):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以mg/L作单位。
环境专业相关知识点总结

环境专业相关知识点总结环境专业是研究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学科,它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环境专业的知识点涉及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政策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就这些方面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环境科学1. 环境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交叉学科。
它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来研究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大气、水环境、土壤、生物多样性等。
2. 环境污染与控制:环境科学研究了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和控制方法。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多种形式。
环境科学通过监测和评价环境污染,并提出控制和治理的方法,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3. 生态系统与生态学:生态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除了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替规律外,还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等问题。
4. 环境化学与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与大气、水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5.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是指通过仪器设备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等进行实时监测。
环境评价是对环境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判断是否达到环境质量标准。
二、环境工程1. 环境工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环境工程是以环境保护为宗旨,应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学科。
它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多个领域。
2. 废水处理:废水处理是指对工业、农村和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之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要求。
废水处理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3. 废气处理:废气处理是指对工业生产、生活燃烧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废气处理的方法包括吸收法、吸附法、焚烧法等。
环境工程概况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概况知识点总结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学科,主要研究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环境工程进行总结,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完整的环境工程知识概览。
一、基本概念环境工程是关于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学科。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如环境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等。
环境工程主要研究环境质量监测、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旨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二、发展历程环境工程起源于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的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的扩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环境工程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随着环境立法和政策的出台,环境工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促进了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主要研究内容1.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工程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环境工程通过技术手段,对环境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减少废气、废水、废固体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3.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工程致力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动物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4.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工程对城市规划、工业园区设计、污水处理厂规划等进行设计和规划,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四、技术应用1.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包括燃烧技术改进、脱硫、脱硝和烟气脱除等技术,用于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
2.水污染治理技术:包括生物降解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等,用于净化和处理废水,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
3.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包括焚烧、填埋、堆肥等技术,用于处理垃圾、污泥等固体废弃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1.环境科学简介
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类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生态学等方面的内容。
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旨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科学涉及多个学科,如地理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通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来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2.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
2.1 环境与生态系统
环境是指人类居住、生活和发展的自然界和社会环境总和。
生态系统是指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物多样性系统。
2.2 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存在的负面变化,如空气污染、水污染、
土地沙漠化等。
环境污染是指各种污染物质在环境中超过一定浓度,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过程。
2.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政策,保护自然环境免受破坏和
污染,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活动。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
的同时,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2.4 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技术
在环境科学中,应用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环境监测技
术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程度;环境模拟技术可模拟不同情景下的环
境变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可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
3.环境科学的概念
3.1 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中各项指标的状况和水平。
良好的环境质量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3.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世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要求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并确保后代能持续地满足其需求。
3.3 环境意识
环境意识是指人们对环境问题和保护环境的认知和态度,包括环境知识、环境价值观和环境行为。
4.总结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环境与生态系统、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知
识和概念,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帮助您对环境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