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脂提取工艺研究.
大豆油脂的生产工艺及其功能性的研究

大豆油脂的生产工艺及其功能性的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健康问题在新世纪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心脏病等富贵病也在不断逼近人们的生活。
食用油的选择与富贵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科学地选择食用油,可以促进营养均衡吸收,提高身体功能,改善人们的营养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对于动物油来说,植物油在预防富贵病有更大的优势。
大豆油脂是植物油中的佼佼者,它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达到80%以上,还含有磷脂、生育酚以及植物甾醇等,可以起到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降低血脂等作用。
另据预测,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17. 8kg,比2007年增加1. 1 kg;消费需求总量2 410万,t比2007年增加210万t。
2020年人均消费量为20kg,消费需求总量将达到2 900万t。
大豆油是最主要的食用植物油,大豆油的国内消费量逐年递增,进口大豆量也不断增加,据预计,中国2010年进口的大豆数量将达到甚至超过5000万吨,而2009年为4500万吨左右。
1 大豆油脂的分级2004年5月1日起实施《大豆油》(GB1535-2003)新标准。
成品豆油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质量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二级油。
原来的植物油脂国家标准标准繁多,名称混乱;标准之间要求不统一,造成企业加工不规范,容易引起不正当的竞争;技术指标与国际标准不接轨。
新标准对食用油的部分质量指标进行了调整,使其与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标准基本一致,利于统一规范和监管。
2 大豆油脂的生产工艺2.1 加工工艺大豆油脂的制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压榨法、溶剂浸出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浸出法又可分为预榨浸出工艺和一次浸出工艺。
预榨浸出工艺是大豆经预处理后,先用压榨机预先榨取一部分油脂,所得的预榨饼再用溶剂浸出制油。
一次浸出工艺是将预处理后的大豆轧坯后直接用浸出法制油。
植物挥发油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专题论述植物挥发性化学成分又称挥发油、精油,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简单化合物组成,具有芳香气味,在常温下可挥发。
植物精油多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胃、解热、镇痛、抗菌消炎等作用。
精油还是天然香精、香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天然香料有着合成香料无法代替的、独特的香韵以及大多不存在毒副作用等原因,其生产和销售经久不衰。
在天然香料和食品添加剂的研制和生产中,提取和保留挥发油成分是保障其效用的重要步骤之一。
现将植物挥发油提取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植物挥发油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1传统的提取方法传统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1-2]、溶剂提取法、压榨法、吸附法等方法。
水蒸气蒸馏(hydro distillation ,HD )是根据每种挥发性成分都有固定沸点且不同温度下具有相应蒸汽压的原理。
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方式有:水中蒸馏、水上蒸馏、直接蒸汽蒸馏、水扩散蒸汽蒸馏等。
其中,水扩散蒸气蒸馏是近年国外应用的一种新颖的蒸馏技术;水蒸气由锅顶进入,蒸气自上而下逐渐向料层渗透,同时将料层内的空气推出,其水散和传质出的精油无须全部气化即可进入锅底冷凝器。
蒸气为渗滤型,蒸馏均匀、一致、完全,而且水油冷凝液较快进入冷凝器,因此所得精油质量较好、得率较高、能耗较低、蒸馏时间短、设备简单。
水蒸气蒸馏适合于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挥发性成分的萃取。
此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易操作、成本低、产量大的优点,但若加热温度较高时,可能会使精油中热敏性成分发生热分解,易水解成分发生水解及原料焦化等。
HD 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之一。
溶剂提取法是利用低沸点的弱极性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乙醚等连续回流提取或冷浸提取,提取液经过蒸馏除去溶剂,即可得到粗挥发油。
此法得到的挥发油含有树脂、油脂、蜡、叶绿素等较多杂质,必须进一步精制提纯。
其方法是将挥发油粗品加适量的乙醇浸渍,放置冷冻(-20℃左右),过滤,滤液蒸馏除去乙醇;也可将挥发油粗品再进行水蒸气蒸馏。
不同方法提取茶籽油的工艺对比研究

法、 超 临界 c O2 萃取法 等 。下面 就 日常茶 籽油 生 产
过程 中最为 常用 的压 榨法 、 溶 剂法 、 水 酶法进 行对 比
研究 。
1 茶 籽 油 常用 的提 取 方 法
1 . 1 压 榨 法 1 . 1 . 1 工 作 原 理
和延 缓癌 症发 作 的特殊 疗效 。我 国具有 茶 叶之乡 的 美称 , 茶 叶的 种植 面积世 界第 一 , 全 国茶 叶种 植面 积 约有 1 8 0万 h m , 大 约有 8亿 k g茶 叶籽 ] 。对于 如
常用立 式液 压榨油 机[ 2 ] 。
作 者 简介 : 李 宁 , 男, 1 9 8 2年 出 生 , 讲 师, 在读硕 士 , 研 究 方
向 为轻 工技 术 与 工 程 。
粮 油 工 程
e x t r a c t i o n i n di f f e r e nt wa y s
Li Ni n g Hu a n g g a n g P o l y t e c h n i c Co l l e g e( Hu a n g g a n g 4 3 8 0 0 2 )
Ke y wo r d s :t e a — s e e d o i l ;e x t r a c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c o mp a r i s o n
茶籽 油是 我 国 特有 的一 种 木 本 油脂 , 脂 肪 酸 组 成 主 要有 : 油 酸和 亚油 酸 , 另 外还 富含硬 脂 酸和棕 榈 酸, 以及 少量 的亚麻 酸 、 花 生酸 。这种脂 肪 酸组成 与 世 界 上公认 的最好 的植 物 油 脂 橄榄 油 相 似 , 被 誉 为 “ 东方 橄榄 油 ” 。茶 籽 油 中富 含 功能 性 成 分 , 长期 食 用, 具 有很 好 的预 防心 血管疾 病 , 降低 血压 和血脂 等 功 效 。更 有研 究表 明 : 长期食 用 茶籽 油 , 有 防止癌 症
油脂提取技术研究现状

油脂提取技术研究现状摘要油脂是人类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但受到提取工艺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存在出油率不高、溶剂残留等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实现最佳量效关系一直是现代轻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研究并改进油脂提取相关工艺技术及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油脂传统和现代提取技术方法及其原理的简单介绍、对各种方法主要优缺点的比较,得出对油脂提取方法的总体的和前瞻性的看法,旨在为今后油脂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就油脂提取技术来说,采用绿色工艺进行企业生产,是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
酶提取法、水剂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在生物油脂萃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超临界CO2萃取法因其具有环保的萃取过程、萃取物纯净无污染、在油脂和中药材的活性成分提取中均有独特优势,随着应用的普及和改善,该技术可能成为油脂萃取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
Abstract Lipid is indispensable material substance,but due to limitation of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low extraction rate and solvent remains are some of such kinds of tricky problems,so how to utilize natural resource efficiently and attain superlative approach of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is still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in light indurstry immediately.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fat and oil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This article provided an overall and prospective view about oil extraction,which was obtained from summarizing traditional and modern method fatty and oil extraction and its theory briefly as well as comparing the merits of various extraction methods,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oil industry. For the fat and oil extraction,the green technology for enterprise production has broad prospect. The method of enzymes extraction and aqueous extraction and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 had been widely applied in biological oil extraction,especially the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 method,because of i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extraction process,pollution-free extractpure,and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process of extraction of oils and active ingredient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Hernce,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application,the technology might be one of the main methods of oil extraction.Key words fats;extraction technology;research status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所含油脂,多为新陈代谢产物。
紫苏籽油超声提取工艺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紫苏籽油超声提取工艺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紫苏籽油是一种珍贵的植物油,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紫苏籽油中含有大量的α-亚麻酸、亚麻酸和亚油酸等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紫苏籽油的提取工艺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超声波提取是一种新兴的绿色环保的提取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对被提取物质不易破坏等优点。
本文通过超声波提取技术,对紫苏籽油进行了提取,同时研究了紫苏籽油的理化性质,以期为紫苏籽油的深加工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依据。
一、紫苏籽油超声提取工艺研究(一)超声波提取原理超声波提取是指将超声波能量传递到液体中,由于超声波的作用,液体产生微小的空腔或气泡,当这些气泡迅速生长并迅速坍塌时,产生的剧烈冲击力和剧烈的微流动对紫苏籽内的油脂具有破坏作用,促使油脂从紫苏籽中释放出来。
1. 超声功率:超声功率是影响提取效果的重要参数,功率过大易使样品局部温升,导致油脂氧化。
在本实验中,选取超声功率为300W。
2. 提取时间:提取时间是超声波提取的重要参数之一,时间过长容易使油脂受热而氧化。
在本实验中,选取提取时间为30min。
3. 比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提取效果越好。
应尽量加大紫苏籽的比表面积。
在本实验中,选取紫苏籽的粉碎度为40目。
1. 将适量粉碎后的紫苏籽样品加入无水乙醇中,比例为1:8,振荡均匀后浸泡待用。
2. 将浸泡后的紫苏籽样品置于50℃水浴中,随后开启超声波提取仪,在300W超声功率下,进行30min超声提取。
3. 超声提取结束后,离心获得提取液。
4. 将提取液蒸发干燥,得到紫苏籽油。
二、紫苏籽油理化性质研究(一)理化性质测试方法1. 酸价的测定:采用酚酞指示剂法,测定紫苏籽油的酸价。
2. 过氧化值的测定:采用亚铁离子滴定法,测定紫苏籽油的过氧化值。
3. 折光率的测定:使用数字折光仪,测定紫苏籽油的折光率。
4. Iodine值的测定:采用Wijs溴值法测定紫苏籽油的碘值。
生物油脂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生物油脂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一、生物油脂介绍生物油脂是指从动植物体内或种子中提取的天然有机油脂,是一种清洁、绿色的能源,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石化燃料相似。
生物油脂的种类繁多,如大豆油、棕榈油、花生油、芥菜油、亚麻籽油等。
二、生物油脂的制备生物油脂的制备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原料:生物油脂的原料可以是植物种子、果仁、动物脂肪等。
2.清洗加工:将采集到的原料进行清洗、挑选、除壳、破碎、压榨等加工处理,得到压榨油或提取物。
3.精炼分离:精炼处理可以去除油脂中的杂质、色素、异味等,提高油脂的品质和纯度。
4.加氢处理:适量的催化剂和氢气可以使生物油脂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提高其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从而降低其酸值和过氧化值。
三、生物油脂的应用研究生物油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以下方面:1.生物柴油:生物油脂可以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生产出的生物柴油可以取代传统石化柴油,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减少碳排放。
2.食品工业:生物油脂是制作油炸食品、面包、饼干等的重要原料。
3.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生物油脂可以用于制作香料、口红、肥皂、洗发水等产品,因其天然、绿色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4.医药工业:生物油脂具有抗氧化、镇痛、抗炎等生物活性,可以用于制作心脑血管药品、皮肤病外用药、眼药等。
5.能源储存:生物油脂可以被用作氢能源的贮存媒介,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生物油脂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普及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生物油脂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替代石化燃料和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生物油脂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提高产量和质量:通过优化原料、工艺,探索新的提取技术和提纯方法等,提高生物油脂的生产量和品质。
2.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等,是生物油脂研究的重要方向。
3.加强环保措施:在生物油脂生产过程中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开发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对环保措施进行研究和创新。
苹果籽油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苹果籽油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摘要苹果籽中油脂含量为25%左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左右,尤其是亚油酸,其含量约占脂肪酸总量的46%-52%。
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因而苹果籽油对人体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作用。
对索氏抽提法提取苹果籽油的工艺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在文中试验条件下,苹果籽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35℃、料液比1g:6ml、提取时间6h,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可达20.34%。
利用GC-MS鉴定出6个组分,占苹果籽油脂肪酸总量的(99.40%),其相对含量分别是棕榈酸(6.43%),饱和硬脂酸(2.02%),油酸(39.69%),亚油酸(49.64%),花生酸(1.14%),亚麻酸(0.48%)。
苹果籽油饱和脂肪酸达到(9.59%),不饱和脂肪酸达到(89.81%)。
关键词:苹果籽油,索式抽提法,工艺优化,脂肪酸成分AbstractApple seed oil content is about 25%, unsaturated fatty acid content is about 90%, especially the content of linoleic acid, total fatty acids was about 46%-52%. Linoleic acid is an essential fatty acid, nutrition and health care function and apple seed oil with high on the human body.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y of Soxhlet extraction of apple seed o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experiment conditions, the optimum extraction process conditions of apple seed oil as the extraction time is 6h ratio 1g:6ml, extraction temperature 35 ℃, solid-liquid, under conditions of oil extraction rate can reach 20.34%. Using GC-MS 6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accounting for the total fatty acids of apple seed oil (99.40%), and the relative contents were palmitic acid (6.43%), saturated stearic acid (2.02%), oleic acid (39.69%), linoleic acid (49.64%), arachidic acid (1.14%), linolenic acid (0.48%). Apple seed oil fatty acids reached (9.59%),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reached (89.81%).Keywords:apple seed oil,type by extraction,optimization of process,fatty acid composition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本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苹果籽油成分营养价值 (1)1.3 苹果籽的研究现状 (1)1.4苹果籽油提取工艺方法简介 (2)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3)第2章索式提取苹果籽油的实验设计 (4)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4)2.2 工艺流程 (4)2.3 苹果籽油得率的计算 (4)2.4 索式抽提法提取苹果籽油的单因素控制实验 (4)2.4.1 粉碎度对苹果籽油提取率影响 (4)2.4.2 水分含量对苹果籽油提取率影响 (4)2.4.3 不同溶剂对苹果籽油提取率影响 (5)2.4.4 溶剂用量对苹果籽油提取率影响 (5)2.4.5 浸提时间对苹果籽油提取率影响 (5)2.4.6 提取温度对苹果籽油提取率影响 (5)2.5 正交试验 (5)第3章结果与分析 (8)3.1 单因素控制实验结果与分析 (8)3.1.1 粉碎度对苹果籽油提取率影响 (8)3.1.2 水分含量对苹果籽油提取率影响 (8)3.1.3 不同溶剂对苹果籽油提取率影响 (9)3.1.4 溶剂用量对苹果籽油提取率影响 (9)3.1.5 浸提时间对苹果籽油提取率影响 (10)3.1.6 浸提温度对苹果籽油提取率影响 (10)3.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11)第4章苹果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13)4.1.实验方法 (13)4.2实验结果与分析 (13)结论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第1章绪论1.1 本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苹果在中国栽培面积广,产量大,自1992以来,其产量居世界第一,2007约22000000吨苹果总产量。
茶籽油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籽油提取技术研究进展X吴秋波(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山茶是中国大别山地区的特产,从它的果实中可以提取优质的山茶油,即茶籽油。
茶籽油富含对人体有益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 、B 、D 、E 等。
茶籽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介绍了茶籽油的营养价值,综述了提取茶籽油的传统方法和高新技术方法。
关键词:茶籽油;营养;提取方法 中图分类号:T S2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1—0108—011 茶籽油简介油茶系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一种常绿、长寿、果实含油率高的中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也是与油棕、橄榄、椰子齐名的四大木本食用油源树种之一。
目前全国油茶林约为4×106km 2,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安徽和贵州等省区。
1995年中国大陆油茶林种植面积占全国木本油料面积的80%以上,年产油茶籽6×105t ,产量居世界第一。
茶籽油是油茶树所产富含脂肪的种子,经压榨或浸提得到的植物油脂。
2 茶籽油的营养特性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高达83%~95%,为各种食用植物油之冠。
还有很多优于其他植物油的特性:如烟点高,热稳定性好;不含芥酸和三愈酸等难以消化吸收的组分,也不含有致癌性很强的黄曲霉毒素;含生理活性物质甾醇、生育酚、角鲨烯等,能够调节免疫活性细胞,增强免疫功能;滋润皮肤,对于受损组织可于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感染、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功效;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等。
3 传统提取方法3.1 压榨压榨即是借助机械外力作用使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流体动力过程。
压榨法取油的效果除与压榨本身的因素有关外,还取决于入榨料的水分、温度、蛋白变性程度等因素。
压榨法的缺点是脱油效率低,在饼内常残留4%以上的油脂,甚至高达10%,压榨后的饼残油量高,产品杂质多,后续处理工序处理复杂,压榨过程的动力消耗大,榨条等零部件易磨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油脂提取工艺研究
程琳宇
背景介绍
CONTENTS
1
传统方法
2
目 录
新工艺技术
3
背景介绍
动物油就是动物脂肪,动物油以猪油为代表,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过 多食用易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及脑血管意外,对人体 不利。 植物油是由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如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 麻油、菜子油等。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 肪酸除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酸,如芥酸、桐油酸、 蓖麻油酸等。植物油主要含有维生素E、K、钙、铁、磷、钾等矿物质、脂肪 酸等。植物油中的脂肪酸能使皮肤滋润有光泽。
用反胶束系统萃取分离植物油脂和植物蛋白质的基本工艺过程为,将含油脂 和蛋白质的原料溶于反胶束体系,蛋白质增溶于反胶束极性水池内,同时油 脂萃取入有机溶剂中,这一步称为前萃,然后用水相,通过调节离子强度等, 使蛋白质转入水相,离心分离,实现反萃。这样将传统工艺的提油得粕再脱 溶的复杂冗长流程,改进为直接用反胶束系统分离油脂和蛋白质,工艺过程 大为缩短,能耗大为降低。反胶束分离过程中,蛋白质由于受周围水层和极 性头的保护,蛋白质不会与有机溶剂接触,从而不会失活。避免了传统方法 中蛋白质容易变性的缺点。
超临界CO2萃取法
超临界 CO2萃取方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具有的优良溶解性及这种溶解性随温 度和压力变化而变化的原理,通过调整流体密度来提取不同物质。超临界 CO2萃取植物油脂具有许多优点,如工艺简化,节约能源;萃取温度较低, 生物活性的物质受到保护; CO2作为萃取溶剂、资源丰富、价格低、无毒、 不燃不爆,不污染环境。
国内的对这方面也作了一些研究:程世贤等人用反胶团提取大豆中的蛋白质 和豆油,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的萃取率最高达96.9%,豆油的萃取率为90.5%; 陈复生、赵俊庭等人用反胶束体系进行了萃取花生蛋白和花生油的研究,得 出了用反胶束体系同时萃取植物油脂和植物蛋白是可行的结沦,并得出了最 佳工艺参数;陈复生等人对经反胶束萃取法得到的豆油脂肪酸成分与常用的 溶剂萃取法进行了比较。这些研究为反胶束法用于分离植物油脂提供了一定 的理论基础。
水酶法
水酶法提油是一种较新的油脂与蛋白质分离的方法,它将酶制剂应用于油脂 分离,通过对油料细胞壁的机械破碎作用和酶的降解作用提高油脂的提取率, 与传统提油工艺相比水酶法提油工艺具有处理条件温和,工艺简单、能耗低、 并且能同时得到优质的植物油脂和纯度高、再利用性强的蛋白质等优点。
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较早,国内王瑛瑶、王璋等进行了水酶法提取花生蛋白 质和花生油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水酶法应用于同时进行油脂和蛋白质的分离 作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尝试。
反胶束萃取技术
一般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会形成聚 集体,这种聚集体属于正常胶团;若将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 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便会形成与上述相反的聚集体,即反胶束,因 此反胶束就是指分散于连续有机溶剂介质中的包含有水分子内核的表面活性 剂的纳米尺寸的聚集体,也称逆胶束或反胶团。在反胶束中,表面活性剂的 非极性尾在外,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接触,而极性头在内形成一个极性核。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该极性核具有溶解极性物质的能力,如蛋白质、酶、盐、 水等分子。如果极性核溶解了水之后就形成了“水池”,此时反胶束也称为 溶胀的反胶束。
新研究开发的植物油脂提取工艺
A
B
C
D
E
水代法
水代法与普通的压榨法、浸出制油工艺不同,主要是将热水加到经过蒸炒和 细磨的原料中,利用油、水不相溶的原理,以水作为溶剂,从油料中把油脂 代替出来,故名为水代法。这种提油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从长期的生产实践 中创造和发明的。目前,水代法主要用于小磨香油的生产。水代法提油的工 艺有很多优点:提取的油脂品质好,尤其是以芝麻为原料的小磨香油;提取 油脂工艺设备简单,同时能源消耗少;还有就是水代法以水作为溶剂,没有 燃爆的危险,不会污染环境,并且可同时分离油和蛋白质。但主要缺点为出 油率低于传统浸出法,在浸提提取工艺主要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
压榨法
压榨法是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取油方法,目前 是国内植物油脂提取的主要方法。压榨法适应性强,工艺操作简单,生产设 备维修方便,生产规模大小灵活,适合各种植物油的提取,同时生产比较安 全。按照提油设备来分,压榨法提油有液压机榨油和螺旋机榨油两种。液压 榨油机又可以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类,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立式液压榨油机。 压榨法存在出油率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低的缺点并且由于榨油过程中有 生坯蒸炒的工序,豆粕中蛋白质变性严重,油料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近三十年来,国外在超临界 CO2萃取植物油脂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上 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超临界 CO2提取大豆油、小麦胚芽油、玉米胚芽油、 棉籽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等都做了系统的研究,制造出容积超过 10000L 的提取装置,并在特种油脂方面己有工业化生产。
我国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香料、中草药、色素等 的精制和提纯,例如:超临界 CO2萃取大豆油、小麦胚芽油、玉米胚芽油、 棉籽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葡萄籽油等种子油脂。在提取设备方面,己 生产出了1L ~1000L的超临界CO2提取装置,但对这些萃取工艺的研究大部分 仅集中于小试阶段,真正能工业化的工艺还不够成熟,尚待于进一步研究。
浸出法
浸出法是一种较先进的制油方法,它是应用固液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 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经过对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被 萃取出来的一种方法,多采用预榨饼后再浸提。 浸出法具有出油率高,粕中残油率低,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粕中蛋白 质变性程度小,质量较好,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生产自动化等优点。其缺 点为浸提出来的毛油含非油物质较多,色泽较深,质量较差,且浸出所用溶 剂易燃易爆,而且具有一定毒性,生产的安全性差以及会造成油脂中溶剂的 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