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检测2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检测2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

(每题4分,共48分)1.从冰箱中取出棒冰,剥开包装纸后有“白气”出现,这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升华2.往烧杯里放入一些冰块,用酒精灯加热.如下图所示.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华C.汽化D.凝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B.露是小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C.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D.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4.以下事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湖水结冰5.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6.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物质水水银酒精乙醚熔点/℃0 -39 -117 -114沸点/℃100 357 78 35A. 水温度计B. 水银温度计C. 酒精温度计D. 乙醚温度计7.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 B.(2)(4) C. (1)(3) D.(3)(4)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9.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10.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面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11,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 摄氏温度把 的温度规定为O℃,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 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 被测对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 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情况,其读数为: ℃。

4.每年三月份,是黄河开凌季节,滚滚黄河水托带着冰凌顺流而下,蔚为壮观。

随着春天的脚步,河水里的冰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叫 ;开凌季节,当地水温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 夏天,人们通常在屋子里放一些冰块可以用来降温,放冰块的容器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有: 和 ,这两种物理现象都 热量。

6.固体分为__ __和__ __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 __有一定的熔点,而_ __没有一定的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 蒸发要__ 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 __,有降温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 __、 和_ __。

8. 在实施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

9. 根据温度测量实验,绘制了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

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 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4min 前,杯里的图(1)图(2)物质处于___ 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在4min —9min5分钟时间内,该物质处于__ 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在9min以后,杯里的物质处于_ _(填“气态”、“液态”或“气液混合态”)。

10.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化规律是_ __。

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②___ ____。

气压越低,沸点越__ __。

11. 学生做实验,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一、选择题。

1、用体温计正确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答案】C2、在冷却食物时用0 ℃的冰比用0 ℃的水好,这是因为 ()A.冰比水的温度低,因为冰是冷的B.同样多的水和冰冷却物体时,吸收一样多的热,所以效果相同C.冰有熔化成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D.水结成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答案】C3、小红将一杯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图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答案】D4、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沥青、蜂蜡B.明矾、水、石英C.萘、铁、松香D.水晶、食盐、黄金【答案】D5、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B.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C.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要吸收热量【答案】C6、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B.蒸发放热,沸腾吸热C.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有致冷作用【答案】B7、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升华吸热C.干冰液化放热D.干冰凝华放热【答案】B8、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A.65℃B.74℃C.66℃D.78℃【答案】C9、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第4~5min内是液态B.甲是晶体C.乙是晶体D.甲在3~6min内不需要吸热【答案】B10、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答案】A1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答案】D1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答案】D13、初冬时节,早晨发现南湖的水面在昨天晚上结了一层薄冰,昨夜最低气温()A.0℃B.0℃以下C.0℃以上D.0℃或0℃以下【答案】B14、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A.热风干手机让水沸腾,发生了汽化B.提高了手上水的温度,不利于水的蒸发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流动,有利于水的蒸发D.热风将水吹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有利于水的蒸发【答案】C1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答案】D二、填空题。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摄氏温标中,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A.0℃ B.4℃ C.37℃ D.100℃2.有位同学从寒暑表读得室温是-3℃,正确的读法是()A.负摄氏3度 B.摄氏零下3度C.零下3度 D.零下3摄氏度3.如图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4.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洗 D.在酒精灯上烧5.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8.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38.7℃ B.36.5℃ C.75.2℃ D.2.2℃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7.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8.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9.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B.春天冰雪消融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10.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1.甲流肆虐全球,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如图是在预防甲流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汞体温计。

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来工作的。

12.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

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2.北方的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气”,“白气”形成的原因是()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3.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5.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A.汽化凝固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D.升华凝华6.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D.夏天,室外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的7.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1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8.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错误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9.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2022-2023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正确的是A.B.C.D.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温度约为-5℃3.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

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下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A.打在枝头的霜B.屋檐下的冰挂C.消融的雪D.山间的云雾4.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A.B.C.D.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6.在雨、露、雾和霜这些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A.雨B.露C.雾D.霜7.雷州半岛常年干旱少雨,严重影响了我市的工农业生产.今年2月21日我市在廉江高桥镇发射了6枚火箭,利用火箭把催化剂播撒到云中实现了人工降雨.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了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凝华、液化D.升华、液化8.由于天气炎热,会议室内开着空调,一位参加会议的同学发现会议室的玻璃窗上结了层小水珠,对这种现象的下述解释中正确的是()A.低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侧形成了小水珠B.高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室内一侧形成了小水珠C.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室内一侧形成了小水珠D.室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室外一侧形成了小水珠9.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把它伸进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受热,致使镜片脱落10.小明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摄氏温标中,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A.0℃B.4℃C.37℃D.100℃2.有位同学从寒暑表读得室温是-3℃,正确的读法是()A.负摄氏3度B.摄氏零下3度C.零下3度D.零下3摄氏度3.如图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4.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洗D.在酒精灯上烧5.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8.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38.7℃B.36.5℃C.75.2℃D.2.2℃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7.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8.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9.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B.春天冰雪消融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10.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1.甲流肆虐全球,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如图是在预防甲流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汞体温计。

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来工作的。

12.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

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填物态变化名称) 13.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试卷(一)一、选择题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 0 ℃B. 10 ℃C. 40 ℃D. 100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A. 41℃ B. 39℃ C. 35℃ D. 30℃4.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态 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物质为非晶体B. 该物质的熔点是80℃C. 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 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6.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A. 钢铁 B. 玻璃 C. 蜡块 D. 沥青7.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如图-5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 B. C. D.8.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 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C. 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9.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为了新奇B. 为了美观C. 为了清洁房顶D. 为了解暑降温。

10.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A. 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B. 眼镜上有灰尘C. 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D. 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11.如图所示,在装水的大烧杯A中,浮着一个盛适量水的试管B,对大烧杯持续加热,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达100℃,则试管中的水()A. 温度能达到100℃,也能沸腾B. 温度能达到100℃,但不能沸腾C. 温度不能达到100℃,不能沸腾D. 不能确定是否沸腾12.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12泉州)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露水晶莹
C .秋天,薄雾缥缈
D .冬天,瑞雪纷飞
2、(2013· 泰州)冬天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有白色的霜。

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3、(2013· 乐山)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 .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B .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
C .太阳出来雾散了
D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4、(2013· 广州)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
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2012桂林)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 .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 .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2013· 东营)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
又变得清晰起来。

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华后升华
D .先升华后凝华
7、(2013· 福州)打开冰箱门,常常能看到冷藏室内壁上有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
的水分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 )
A .升华、凝华
B .汽化、熔化
C .凝华、熔化
D .汽化、液化
8、(2013· 哈尔滨)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 .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C .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
D .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
9、(2013· 泉州)如图2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10、(2013· 温州) 最近,《自然》杂志刊登了一项电解氢氧化铁的“绿色炼铁”技术,电
解之前要加热固态氢氧化铁。

使其变为液态,这一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凝固
C.熔化
D.液化
11、(2013· 扬州)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
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12、(2012遵义)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B .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汽”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图2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
13.(2012河北)图5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图:春天冰雪融化 B.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
C.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
14、(2013·德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北方的冬天,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D.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防滑铁链
15、(2012常州) 20 世纪60 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尝试用加热青
篙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
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
的方法是()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16、(2012连云港)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17、(2012泰州)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18、(2012烟台)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

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A.水的凝固过程 B.海波的凝固过程
C.玻璃的凝固过程
D.蜡的凝固过程
19、(2013·庆阳)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
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20、(2013·舟山)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
“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

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
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二、填空与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60分)
1、(2013·南充)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 ,
2、(2013·江西)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
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

3、(2013·葫芦岛).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侧,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热量。

4、(2013·安徽)商场里的保洁员在拖过地后,常用电风扇对着地面吹,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地面尽快变干。

5、(2012•铜仁市)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6、(2012泰州)如图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_______热,使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成冰晶,冰晶增多、增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大冰晶在下落过程中______成水(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形成降雨.
7、(2012盐城)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热.
8、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
12甲、乙所示,其中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9、(2013·广东)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
选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做测温物质。

10、(2013·烟台)在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锋实验中,某小组设计如图15甲,乙所示的两套实验方案.
(1)请分析估价两套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某小组的测量数据.
时问/min O 2 4 6 8 lO 12 13 16 18 20 22 24 26 28
温度/℃33 36 40 38 46 48 48 48 48 48 49 50 5l 52 53
(2)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6所示的坐标中绘出“温度一时间”的图像.
(3)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若是晶体其熔点是___________.
(4)该物质熔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3·泉州)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21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一个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在水温到达89℃时开始每隔2分钟做一次温度记录,并描绘出如图22所示的图像。

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说明此时该地大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当水沸腾时,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将_______。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

图22
图21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