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分析研究
沈阳市农村民居建设现状及抗震设防对策

力普 遍低 下 ,存在 较大 的地震 安 全 隐患 。为 全面 推进 社会 主义新 农村 建设 ,实现 “ 十七 大 ”提 出的 到 22 0 0年 全 面建 设小 康社 会 的奋 斗 目标 ,加 强农 村 民居 抗 震设 防工作 ,营造 农 村地 震 安 全环 境 就
显得 十分
地
震
研 究
2 卷 4
112 1 6 .. 9 0年  ̄ 9 0年 间 厉 屋 18
房屋依 然 以土坯 木构架 为 主 ,但 在总 量 中所 占 比例 大为 降低 ,这 一时期 出现 了大量砖 ( )柱 石
土坯 木 构架 房屋 。这一 时期 建 房 主要材 料 为土 坯 、石料 ( 做地 基用 ) 、木材 、麦草 或 稻草 ,施 工前 没 有设 计 图纸 ,采 取 村 民互 助方 式 ,凭 经 验 建 造 。 因建 材 大部 分 为 白产 自制 ,平 均 造 价 在 2 - 0 0 4
1 沈 阳农村 民居建设现状及抗震 能力分析
全市 农业 人 口主要 分 布在 辽 中县 ( 5 约 0万 ) 、新 民市 ( 6 约 O万 ) 、法库 县 ( 3 约 2万 )和 康平 县 ( 3 约 0万 )郊县 ( )和 沈北 新 区 、苏 家屯 区 、于洪 区 和东 陵 区 四郊 区 ,区 域分 布 上 总体 呈 现 市 从 南 向北逐 渐递 减的趋 势 。农村 年人 均收 入约 5 1 7 2元 ,与城 乡人 均 收入相 差达 5 0 0 0多元 。 11 农村 民居建 设现 状 . 按 建设 年代不 同 ,可将 沈 阳农村 民居划 分 为 1 6 9 0年 前房 屋 、16 9 0年~ 9 0年 间房 屋 和 1 8 18 9 0年
后房 屋 三类 。
.
11 1 6 .. 9 0年 前房屋 1
乡村民宅抗震等级特性现况调查报告

乡村民宅抗震等级特性现况调查报告一直以来,因为我国防震减灾法和省消防安全教育规章等相关法律法规宏观经济规定多,而操作过程较弱,欠缺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全方位社会发展欠缺消防安全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加上经济发展相对性落伍,本市乡村民宅和城镇公用设施包含中小学抗震等级十分落伍,不设防的乡村民宅及乡村公用设施变成伤害农户性命导致重特大死伤的关键安全隐患。
当今全省老百姓已经市委市政府、市人民政府的领着下,加速发展趋势。
要完成科学发展观,打造出“三个**”,完成追逐超越的总体目标。
搭建和睦**,从“以民为本”的生态文明建设考虑,从消防安全教育的视角对于**市具体,提升乡村民宅抗震等级工作中至关重要。
XX年5•12四川汶川8.0级地震给大家留有了惨痛教训,明显提高乡村抗震等级工作能力是大家当今急需解决进行的一项关键工作中。
一、现况**是一个人口数量610万,总面积1.53万公顷的农牧业大市,绝大部分人口数量在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地区。
**市位于郯庐断裂带和扬铜地震断裂带交界处,存有产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结构情况。
XX年九江5.7级地震,尽管地震震级并不大,地震烈度不高,但对震区本地众多乡村民宅却导致了非常大的毁坏,身亡的12平均系乡村民宅坍塌导致。
经调查,**市绝大多数乡村民宅沒有布防,存有重特大安全风险。
1、抗震等级特性好的混合结构较少。
至XX年全省乡村目前116.44万家,有着1户住房的140.4万户,2处住房的5.09万家。
住房类型关键为房子,房子74.09万家,农村平房42.36万家,均值每一户总面积为140.4㎡。
住房关键为砖木结构和砖混建筑结构。
砖混建筑结构64.七万户,占55.6%,木结构房屋34.53万家,占29.7%。
混凝土结构构造14.11万家,占12.1%,其他3.08万家,占2.6%。
2、本市非常绝大多数住房基本解决不符抗震等级规定。
有的房子虽然设在宽阔平整、土层硬实匀称的场所上,但对基本的解决不符抗震等级规定。
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

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整理的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篇一】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长期以来,由于国家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宏观要求多,而实际操作较差,缺乏法律强制要求,全面社会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加之经济相对落后,我市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设施包括中小学校抗震设防十分落后,不设防的农村民居及农村公共设施成为危害农民生命造成重大伤亡的重要隐患。
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加快发展。
要实现科学发展,打造“三个**”,实现追赶跨越的目标。
构建和谐**,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从防震减灾的角度针对**市实际,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尤为重要。
XX年5 12汶川8.0级大地震给我们留下了血的教训,逐步提高农村抗震能力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现状**是一个人口610万,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市,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经济欠发达。
**市地处郯庐断裂带和扬铜地震带交汇处,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XX年九江5.7级地震,虽然震级不大,烈度不高,但对震中当地广大农村民居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死亡的12人均系农村民居倒塌造成。
经调研,**市大部分农村民居没有设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1、抗震性能好的钢混结构较少。
至XX年全市农村现有116.44万户,拥有1户住宅的140.4万户,2处住宅的5.09万户。
住房类型主要为楼房,楼房74.09万户,平房42.36万户,平均每户面积为140.4㎡。
住宅主要为砖木和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64.7万户,占55.6%,砖木结构34.53万户,占29.7%。
钢筋混凝土结构14.11万户,占12.1%,其它3.08万户,占2.6%。
2、我市相当大部分住宅基础处理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
有的房屋尽管选在开阔平坦、土质坚硬均匀的场地上,但对基础的处理不符合抗震要求。
如有的在打过夯的地面上直接往上垒墙;有的即使挖地漕也不按设计规范要求处理基础,抗震性能仍较差。
辽宁省县级以上城镇建筑物抗震性能分析研究

辽宁省县级以上城镇建筑物抗震性能分析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辽宁省县级以上城镇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结果,基于建筑物结构、建筑年代、用途及现状等属性,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辽宁省县级以上城镇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辽宁省县级以上城镇建筑物防震减灾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城镇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与分析0 引言辽宁省是全国的重工业基地,同时又是地震活动较频繁的省份,尤其是我国东部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郯庐地震带从辽宁省中部城市群通过,使城市的地震危险性增加,因此,加强城市防震减灾工作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辽宁的重要举措。
在辽宁省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中所提出的总体目标是:“我省大中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能力,到2020年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为了逐步实现这一目标,辽宁省地震局“十一五”期间,开展了辽宁省县级以上城镇抗震性能普查,目的是全面了解我省县级以上城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对我省大中城市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及其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为震前预防、震时应急和震后救灾提供科学依据,为各级政府对抗震救灾工作的指挥和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也为今后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2007年,辽宁省开展了对县级以上城镇建筑物状况的普查项目。
这是我省历史上开展的首次大面积的房屋普查工作,在全国各省级地震系统中也是首先开展这项工作的。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从建筑物结构分类、建筑年代、用途、现状等几个方面,对全省14个地级市和44个县(市)的城区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及其人口、资产等相关信息进行了全面野外实地普查。
得到了辽宁省县级以上城镇建筑物的基础数据,经汇集整理,建立了辽宁省县级以上城镇建筑物数据库,建立了辽宁省城镇房屋建筑物信息管理系统,为各级政府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1 辽宁省县级以上城镇建筑物基本状况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房屋建筑差别很大,在实际普查中,按照gb/t19428-2003《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要求,将城镇建筑物分成高层建筑、多层钢混、多层砌体、单层民宅和其他建筑物五种建筑物,以上五种建筑物分类可以满足普查的分类要求。
农村住宅抗震性能试验及综合改造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住宅抗震性能试验及综合改造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住宅的改造和升级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相比于城市住宅,农村住宅在设计和施工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抗震能力不足。
由于大多数农村住宅的建造年限较长,加之管理不力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很多农村住宅的结构已经或正在逐渐削弱,破损和倾斜现象较为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农村住宅的抗震性能,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试验和综合改造等手段,提高农村住宅的抗震性能,并为实现农村住宅结构优化和科学设计提供参考。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目的包括:1.对农村住宅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估,掌握其的机理和弱点;2.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研究农村住宅的抗震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3.通过试验结果,提出改善农村住宅结构的措施和建议,以提高抗震性;4.通过改造实践,验证措施和建议的可行性,并对改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为提高农村住宅的抗震性能,维护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支持,促进农村住宅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推动农村旧改和美丽乡村建设。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农村住宅结构分析和评估,提取其重要参数和性能指标;(2)试验方案设计,包括农村住宅抗震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试验,通过数据采集分析试验结果;(3)改造方案设计和实施,对现有农村住宅进行综合改造,提出改善农村住宅结构的具体措施和建议;(4)该方案验证,利用试验结果对改造后的农村住宅进行评估。
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1)理论分析法,对农村住宅的结构进行理论分析,了解其受力机理和性能特点;(2)试验法,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对农村住宅的抗震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进行测试和分析;(3)改造实践法,将试验所得结果应用于农村住宅的改造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性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针对农村住宅抗震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改善方案和措施,对提高农村住宅的结构安全性具有推动作用;2.探索新型的试验技术和改造方案,对优化农村住宅结构和加强其抗震能力具有指导作用;3.形成一套完整的农村住宅抗震综合改造技术和设计标准,可为相关领域提供借鉴和参考。
农村典型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及加固措施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典型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及加固措施研究的开题报
告
一、选题背景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木结构房屋数量较多,这些房屋通常采用传统的建筑样式和工艺,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和历史价值。
但是,由于木结构房屋抗震能力较弱,容易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遭受损害,因此加强农村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内容
1.分析农村典型木结构房屋的建筑结构和材料特点,评估其抗震性能。
2.总结国内外关于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3.探索农村典型木结构房屋的加固措施,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和实用性等方面因素,提出可行性方案。
4.通过实验和仿真分析等途径,验证和评估加固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
1.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农村典型木结构房屋的建筑结构和材料特点。
2.采用有限元仿真、试验等方法,评估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3.结合现有的木结构房屋加固措施,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有效的加固方案。
4.通过实验和仿真分析等途径,验证加固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
四、研究意义
1.可以提高农村典型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可以探索适合我国农村木结构房屋的加固措施和技术方案,为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和历史遗产做出贡献。
3.可以为未来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设计分析与研究
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设计分析与研究摘 要: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大部分地区为地震区,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的西部地区,在地震作用下房屋会破坏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为了提高房屋抵御地震作用的能力,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抗震规范,确保了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经济较为落后,当前村镇房屋抗震设计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汶川地震的震害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我国抗震规范的发展及现状,并重点从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面对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薄弱原因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村镇房屋抗震薄弱原因的分析,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以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减少经济损失,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的顺利建设。
关键词:村镇房屋抗震设计;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计算;抗震构造措施;防御措施 Analysis and research about seismic design of villageand small town buildingLiuying Yangliu(Tianjin Plann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of Automotive Industry,Ministry of Machinery Industry)Abstract: Our country locate in the two earthquake zones between Pacific and Europe-Asia plates so that many areas are locate in earthquake zones;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buildings will been destroyed and people will injury even lose their life,economical will lose, especially in the west are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eismic ability of building, seismic criterion is established. Our country village buildings have some seismic design problems as result of economic reason. At first, the development of seismic are introduced; this paper also analyses reason of the building seismic weakness from the three points:seismic concept design of buildings, seismic calculate and 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
农村民用住宅抗震性能探究
1.5破屋顶山墙要加固
1、屋顶不能重。农村居民的屋顶一般是平的和倾斜的。在地震的基本强度在六度以上的地区,需要选择轻型材料作为屋顶。
1.2地基要做牢做稳
避免在软土层等不利地区修建,基础可采用水泥浆砌筑或石混凝土铺设,基础也可采用加桩等技术进行加固。地基土的更换也可以进行。假如建造了建筑物,一定要设大梁,来减少不均匀沉降对建筑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要阻止不均匀的沉降,墙基需要设有扩大的支脚,基于混凝土,砖石或钢筋混凝土。
1.3房屋结构布局要合理
2、墙体不应选择廉价材料,而且要考虑墙体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就一般而言,砖墙性能比石墙好,不能使用土胚墙。
3、把握墙体砌体的形式和措施。普通粘土砖墙除砌筑实心砖墙外,还需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首先,一定要限制修建房屋的高度。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在接缝处增加连接钢筋和构造柱。
一、农村居民住宅防震的基本措施
1.1场地选择要恰当
1、房屋的修建应选在平坦的地形,场地土层密集、基岩均匀或平稳等有利区域。
2、不建议在软土层,可液化土层,河岸,湖滨,古老河流,埋藏池塘或山谷,陡坡,柔软的人工填充物和孤立的山丘或山脊中建造房屋。
3、在可能发生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活动断层不得修建房屋。在这样的不安全地区,即使房屋建造牢固,如果发生地震,房屋也会相应倒塌,支撑着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1、在建造房屋时,必要防止高程的忽然变化,平面形态要精简。墙体安置应平均对称,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顶板和外廊适用于目前的浇注板,由砖和垂直和水平墙组成。房子的完整性更好。
辽宁省县级以上城镇建筑物抗震性能分析研究
城镇必须制定相应的城市防震减灾对策 , 对建筑物而言 , 首 先是要 制 定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 ,我省 6 4 个县 以上城市处在不同的地震设 防 区. 按5 O 年超越 概率 1 0 %的水平 , 有 的市处在小 于 O . 0 5 g区( 相 当于 小于Ⅵ度区) . 有 的城市处在 0 . 2 0 g区( 相当于烈度Ⅷ度 区) 。 设 防水准 t■粕 t 誊 的跨度较大 . 按 照“ 十一五” 规划的要求 , 结合 已有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 , 我们认为应该在考虑各市所处不 同地震环境 的基础上 , 适 当提高某些 。 魏 浮 城镇的抗震设防水 准. 以提高全省城市总体抗震 防灾能力 。具体 的抗 ● ^■ t ■ 脚 ■■● 震设 防对策是 . 东港市和普 兰店市现处在 O . 2 0 g 区, 其设防水准不变 。 将沈 阳市 区( 含辽 中县城 ) 、 大连市 内 4区、 经济 开发区 、 金州 区、 旅顺 图 4 全省 县级 以上建筑物现状统计( 万m ) 口区的抗震设防水准提到 0 . 2 0 g( 即相当抗震御 6级左 右地震 或Ⅷ度 F i g . 4 C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i a g r a m o f b u i l d i n g s a b o v e 地震 的水平 ) 。 因为沈 阳市和大连市是全省经济最发达 的特大型城市 , t h e c o u n  ̄l e v e l i n L 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 保证这两个城市 的安全对确保 我省 的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 符合 “ 十一 五” 防灾规划的要求。对 于位于 中部城市群 , 而且在区划图上处 2 全 省 建 筑 物抗 震 性 能 普 查 结 果分 析 于0 . 1 g 区的大 、 中城市 , 如鞍 山、 辽 阳、 盘锦 、 抚顺 、 铁岭 、 开原 、 昌图等 通过对全 省县以上城镇 建筑物情况 普查 了解 到 . 6 4 个县级 以上 市可将设防水准从 0 . 1 g 提高 到 0 . 1 5 g 。朝阳市和北票市 、 建平县处在 城市建筑物总面积达 到 8 5 3 5 3 万平方米 , 其中高层房屋建筑 占总面积 辽西重点地震监视区 内。 其设 防水 准也 可以从 O . 1 g 提 高到 0 . 1 5 g 。对 的1 0 %. 多层钢筋混凝土建筑 占总面积 的 1 2 %. 多层砌体 房屋 占总面 处在 0 . O 5 g 区的城市 . 例如阜 新市 、 锦州、 本溪 、 葫 芦岛市等城 市其抗 积的 6 0 %. 单层 民宅 占总面积 的 1 5 %. 其 它建筑 占总数 的 3 %。全省 震设防水准可从 0 . 0 5 g 提高到 0 . 1 O g . 以上各市周边的县级市也可以参 1 9 7 9 年 以前的建筑为 8 2 9 7 万平方米 . 占总数的 9 . 6 %. 全省 1 9 9 0 年以 照此设 防标准相应提高 。 我省的新宾 、 桓仁等 3 个县城处在小于 O . 0 5 g 后 的建筑物 比例较大 .约 占总数的 6 2 %. 1 9 7 9 1 9 8 9 年间的建筑比例 的不设防 区.为 了确保 以上县 城的安全 ,其抗震设 防标准可提高到 较大 . 约占2 8 . 4 %. 有破损 的房屋 面积达到 4 9 3 9 万平 方米 。 占总面积 0 . o 5 g 。适 当提高我省县 以上城镇 的抗震设 防标 准不仅对增加全省城 的5 . 7 %。 市 的整体抗震能力有利 . 而且也是 符合 省 内的实 际情 况 , 因为我省有 在全省县级 以上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 中, 我们采用建筑 8 0 %的地域 曾遭受过Ⅵ度以上地震影 响。 提高城市抗震设防水准必然 物类型 、 建筑物年代和建筑物现状 等三个宏观指标作为对建筑物抗震 会使建设投资增加 . 但影响不会太大。从县 以上城镇抗震 性能普查 的 性能进行鉴定 的标准 . 这3 个指标是很粗略的 。 所以 。 对建筑物抗震性 结果来看 . 全省抗震性能差 的建筑只 占总建筑量 的 6 %左右 , 这些建筑 能也 只能粗略地作鉴定 。根据实际调查结果 和已有 的经验 。 将建筑物 物 随着城市 的发展 . 早 晚要 被新的建筑物替代 . 这类建筑可 以按 规划 的抗震性 能分 为以下 4 个等级 , 即好 、 较好 、 中等和差 , 它大体与规范 要求进行改造 或拆迁 。 抗震设防水准的提 高主要针对新建和改扩建工 所定义 的震害等级相对应 , 不同的是 。 “ 差” 包含 了严重破坏和毁坏。 程 由于改造或拆迁 的建筑物数量不多 , 所以. 投入 的建设资金增加幅 好: 是 指在发生中等强度破坏性地震时( 一般 为Ⅶ一 Ⅷ度) . 建筑物 度也不会太大 . 尤其对于经济发达 的大 、 中城市更没有太大 的影响 。 能保持完好 。对于建于 1 9 9 0年以后 的高层建筑和多层钢筋混凝土房 提高城市建筑抗震 防灾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对策 是抗震加 固。 即按 屋. 可 以认 为其抗震性能是好的 。 当地 的抗震设防标准对 已有 的建筑进行加 固。在采取抗震加固之前 , 较好 : 是指在发生 中等强度 的破坏性地震 时, 建筑物能保持基本 需 要进行 抗震决 策分析 。 从县 以上城镇抗震 性能普查结果来 看 , 高层 完好 或者只有极少数 的轻微破坏 。1 9 9 0 年以前建筑 的高层建筑和多 建 筑和多层钢筋 混凝 土建筑 . 因建设时 间较 晚 . 同时又考 虑了抗震设 层 钢筋混凝 土房 屋以及 1 9 7 9 年以后建的多层砌体砖混房屋 . 其抗震 防. 其抗震性能是好的和 比较好 的 , 一般不需要进行抗震加固。 而需要 性能是较好 的。 加 固的只是抗震 能力 中等的多层砖混房屋 和一些单层厂 房以及极少 中等 : 是指在发生 中强度破坏性地震时部分建筑物可能发生 中等 数具保 留价值 的古建筑。这类 房屋 的数量不是太多 , 只 占全省总建筑 程度破坏 . 多数建筑有轻微破坏 。 1 9 7 9 年一 1 9 8 9 年或者 1 9 7 9 年以前未 总面积的 3 4 % 左右 . 通过在加 固之前 的决策分析 , 又可 以去掉许多 r h 破损的多层砖混房屋 、单层 民宅和其它建筑均属 抗震 性能 中等 的建 于不值得加 固的建筑 . 剩下需要进行抗震加 固的建筑只是其 中的一部 筑。 分. 数量不太大 , 所以涉及的抗震加 固经费也不会太多。 对抗震性能差 差: 是指在发生 中等强度 破坏性地震时 . 可 能发生严重破坏或毁 的建筑应按新设 防标准进行重建或改建 。 对数量不大的抗震性能 中等 坏的建筑 。1 9 7 9年 以前建的有破损的单层 民宅和其它建筑物 . 极少数 的房屋作加 固处理是城市防震 减灾 中应采取 的对策 。 破损较严重的多层砌体砖混房屋均属抗震性能差 的建筑 总之 . 通过对已有建筑抗震性能 的普查 . 找 出了城 市建筑抗震 的 通过对县级以上城 市抗震性能 的普查 . 全省抗震性 能好 和较好 的 薄弱环节 . 再加上采取合理 的抗震设 防和抗震加 固对 策 . 我省县 以上 建筑达到 5 1 0 0 0万 , 占总建筑面积 的 6 1 %。性 能中等 的面积 占总数 城镇整体 的抗震能力一定会有明显 的提高 。 的3 3 %, 抗震性能差的建筑较少 , 约5 3 2 6 万 只 占总数 的 6 % 具体 到各个市县 , 上述各类 房屋面积有一定差别 . 其 中抗震性能好 和较好 4 结 语 房屋的 比例以鞍山市 为最高 , 其次是沈 阳、 大连、 盘锦等市 。好 和较好 建 筑物抗震性能分析研究是基 于辽宁省县级 以上 城镇建筑物普 房屋 比例最小的是抚顺 市 , 这类房屋只 占总数的 3 2 %。抗震性能差的 查及农 村民居普查基础上进行的 . 本文所做 的统计分析及计算方法均 房屋较多的城市是辽阳市、 朝 阳市 和铁岭市 。 所 占比例达 到 9 % 沈阳 是在以上工作 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 项研究 中数据的普查与收集是在辽 市、 鞍山市抗震性 能差的房屋较少 . 只 占总数的 5 %左右 宁省地震局机关各业务处室 、 局属事业单位 、 各市 、 县地震局 的工作人 具体到不同地级市所辖 的县 ( 市) , 不 同抗震性能建 筑物的面积相 员共同努力下完成 的。总的来说 , 本项工作成果是辽 宁省地震 战线科 差也很大。 有 的县城 , 如喀左县 、 西丰县 、 康平 县等 , 抗震性能差 的房屋 技人员 共同劳 动的结 晶 在这里对参与本项研究 的所有地震 工作人员 比例可高达 1 2 % 一 1 3 %。 有的县城抗震性能差 的房屋较少 . 例如台安县 表示 衷心的 感谢! ● 和东港市 。总 的趋势 是 , 经济发达地 区的城市 . 抗震性能好 的房屋较 多, 抗震性能差的建筑相对较少 。县城建
提高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方法及措施探讨
提高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方法及措施探讨发布时间:2022-06-10T06:02:37.537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2月第4期作者:权辉[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民居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但受经济水平、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及当地风俗的影响权辉寿县应急管理局? 2322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民居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但受经济水平、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及当地风俗的影响,在房址选择、民居结构形式选用、建筑材料选取等方面缺少房屋抗震知识和技术指导,这造成农村民居普遍存在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基于此,本文就提高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方法及措施进行简要探讨。
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方法;1 我国地震灾害特点据统计,从 1919 年至 2019 年的 100 年中,活跃期占 54 年,平静期占 46 年。
我国东部地区在活跃期内发生 6.0 ~ 6.9 级地震 20 次 , 在平静期内发生 6.0 ~ 6.9 级地震 19 次。
因此,平静期 6 级地震活动甚至略高于活跃期。
同时,东部地区在活跃期和平静期内均发生 80 次左右 5.0 ~ 5.9级地震,因此从地震减灾,特别是从我国防震减灾重点的东部地区来说,即使平静期,其防震减灾任务仍不能放松。
如上一个平静期内的 1979 年江苏溧阳 6.0 级地震,造成 42 人死亡,10 万间房屋被毁,经济损失达 2.4 亿元。
另一次 1983 年山东菏泽 5.9 地震,造成 45 人死亡,6 千多间房屋被毁和 3 亿元经济损失。
东部地区甚至一次 5 级地震也会造成严重灾害,如1990 年江苏常熟 5.1 级地震也造成人员伤亡和 1.3 亿元经济损失。
而这些 5 级和6 级地震在平静期与活跃期等概率频繁发生,因此,即使地震活动进入平静期之后,我们所面临的防震减灾任务及其严重性也并不会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 宁省 农村 民居 分布 在 全省 1 市 的 5 0 4个 7
作 者 简 介 :翟 文 杰 (9 9 ) 15 - ,男 ,汉 族 ,辽 宁 省 沈 阳 市 人 . 业 于 兰 州 地 震 研究 所 ,硕 士 ,研 究 员 ,现 主 要 从 事 工 程 地 震 与 网 络信 毕
很好 的条 件保 障 。本 文是 在 上 述 工作 的基 础 上
开展 的分 析研 究 工 作 ,愿 以此 为 各级 政 府 提 供 基 础信 息及 决策 建议 。
“ 十一五 ”期 间 ,辽宁 省开 展 的农村 民居安
居 工 程 建 设 , 目 的 就 是 要 加 强 对 占 总 人 口 近
般是 不 去 过 多地 考 虑 民居 的 抗 震性 能 的 , 民居
省 农 村 民居 状 况 的基 础 数据 ,经 汇 集 整理 ,建 立 了辽 宁省 农村 民居 数 据库 及 其 相 应 的信 息 管
也没 有 统 一 的设 计 和验 收 标 准 ,从 而 导 致 百 姓 民居 的 建设 一 般 仅仅 考 虑建 筑 物 的纵 向结 构 和
受 力 ,而对 于 建 筑 物 的横 向剪 切 力 和 建 筑 物 的 整 体 性 结构 考 虑 的很 少 ,平 民百 姓 也 缺 少 这方
面的建设 知识 。
理 系统 。此 项工 作 ,大 大丰 富 了辽 宁省 农 村 民 居基 础 信 息 ,为 政 府 开展 防震 减 灾 工作 提 供 了
翟 文杰 ,王 丽莉 ,宋 思 然
( 宁省 地 震 局 ,辽 宁 辽 沈 阳 1 0 3 ) 10 4
摘 要 :本 文 以建 筑 物结 构 、建 筑 年 代 、地 基类 型及 现 状 等 几 个 方 面 ,系统 地 统 计 分 析 了 辽 宁 省 农 村 民 居 的
现状 。基 于 统 计 分 析方 法 ,对 辽 宁 省 的 农 村 民 居抗 震 性 能 及 空 间 分 布状 况 进 行 了分 析 研 究 ,并 给 出 了 辽 宁 地 区农 村 民居 防 震 减灾 对策 与建 议 。
主要 内容是 在 收集 全省 农 村 民居 资料 的基 础 之
上 ,对 辽 宁省 的农 村 民居 进 行 分类 ,利 用 统 计
分 析 方 法 对 辽 宁 省 的农 村 民居 进 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震 分 析 ,
并 得 出相应 的防震减 灾对 策及 建议 。
20 0 7年 ,辽 宁 省开 展 了对 全 省农 村 民居状
全省 总人 口的 5 %左 右 。 3
我 们 国家 地 域 辽 阔 ,农 村 民居 形 式 复 杂 ,
对 于农 村 居 民工 程 建筑 ,我 国 尚没 有 一个 统 一 的分类 标 准 。《 地震灾 害 预测及 其信 息管 理 系统
建 于山体 旁或其 它地基 不够 平坦 的区域 内。 目前 ,辽 宁省 农 村 民居 的屋 顶类 型 多 为平 顶 和坡 顶 两种 ,就建 筑 物 的整 体 性 而言 ,其抗 震 性能 差 别不 大 ,仅 就 使用 材 料 上讲 ,坡 顶 的 可 能更 容 易受 到震 害 的损 害 。经 统计 ,辽 宁省
9 % ;坡 地 地 基 占 9 ,如 图 3所 示 ,也 就 是 1 % 说 , 目前 辽 宁 的农村 民居 还有 近 十 分之 一 的 是
全 省共 有农 村 民居 2 7 1 7万 间 ,总 面积 51 平 .亿
方 米 ;农村 人 口 2 4 0 5万 人 ,约 6 27万 户 ,占 3.
关键 词 :农 村 民 居 ;建 筑结 构 ;抗 震 性 能
中 图分 类 号 :P 59 31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 5 5 ( 01 6 4 8 6 2 0)0 — 9 0 1 1- 7
震
0 引 言
在 我 国广 大 农 村 地 区 ,由于 历 史原 因 和政 府 管理 范 围的局 限性 ,很 多 民居 的抗 震 设 防 问 题 是被 忽 略 的 。一 般 民居 建 设 随 机性 很 大 ,在 建 设 过 程 中 ,对 建 筑 物 的抗 震 能 力 缺 乏 考 虑 。 有 些公 共 设 施 的建 设 ,其 建 筑 物 的抗 震 设 防一
息 服务 等 相 关 工 作 .
防
灾
减
灾
学
报
2 卷 6
个 镇 、3 8个 乡及 17个 街道 办 事处 。经统 计 , 6 2
年代 占 3 . ;2 0 02 % 0 0年 以 后 占 2 . ,如 图 2 31 % 所 示 ,民居 的建筑 年代分 布相对 比较均 匀 。 农村 民居 的地 基 类 型 分 为平 坦 和坡 地 两 种 类 型 ,经 统 计 ,辽 宁 的 农 村 民 居 平 坦 地 基 占
5 %的广 大 农 村地 区 的 民居 的建 设 进 行 管 理 与 0
1 辽 宁 省 农 村 民 居 基 本 状 况
11 辽宁省 农 村 民居 现状 统计 .
监 督 ,真 正体 现 以人 为本 的 理 念 ,以保 护 人 民
群众 生 命 财产 和 生 活环 境 在 地 震 中不 受 损 失 或 最 大程 度 地 降低 地 震灾 害 为 目标 。本 项 研 究 的
第2 6卷
第 1期
防
灾
减
灾
学
报
Vo _6 No 1 I 2 . Ma . 0 0 r。 1 2
21 0 0年 3月
J RNAL OF D S T R RE OU I AS E P VEN I T ON AND RE DUC I T ON
辽 宁省农 村 民居抗 性 能分析研究
况 的普查 项 目。在项 目实 施 过程 中 ,从 民居建 筑 结 构分 类 、建 筑年 代 、地基 类 型 、 民居现 状
等 几个 方 面 对 全 省 1 4个 市 4 4个 县 的广 大农 村 地 区的 民居 工 程进 行 了全 面普 查 。得 到 了辽 宁
般 都会 得 到保 障 。但是 ,在 百 姓 的 民居 中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