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殊公开课教案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古教学目标1.认识汉语词汇的演变,并能据此解决古汉语阅读的相关问题。
2.认识汉语语法的演变,并能以此指导古汉语的阅读和翻译。
教学重点、难点汉语词汇的演变和汉语语法的演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翻译画线的句子。
“这个小孩的耳朵特别大”等笑话百出,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是很大的,不注意差别就要闹大笑话,为避免再次发生此类尴尬的事,为了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化经典,我们有必要学习并掌握古今汉语的差别。
活动活动一:我古你今,相对言说。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画出古今差别词句。
要求:一同学说古代汉语词句,另一个说出现代汉语意思。
先由词再到句子,然后再互换角色。
(学生活动)活动二:古今对照,分析差别。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明确感受到古今汉语的具体差异。
这段话中实际上只有几个字(词)古今汉语是没差别的,除了地名、人名外,它们是――生:八、我、能、国、不、客、从、来、坐、谈、问。
师:大多数的字(词)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
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刚刚查找到的一些结果,及书上的参考,说说古今汉语到底有哪些差别?(学生讨论)师:概括起来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意义改变了,如“形”“妻”等;一种是意义改变甚至某些意义都消失了,如“服”,它“穿衣”这个义项,今天已经消失。
师:大家再看看,“之”的几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还有哪几种在用?(学生讨论)概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还在使用,还有一些就是在固定搭配中使用。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句子有哪些变化。
(学生讨论)概括:一些古代汉语的句式消失了,如“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等;有些古代汉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如“不若君之美”;还有一种,一些古代汉语句式只在现代汉语固定短语中保留使用,如“之所以”“为……所……”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语言的演变:古今言殊》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语言的演变:古今言殊》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刘茂侠教学目标1、能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文章中心,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2、能辨识文中分类、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并能说明其作用;重点: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文章中心,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难点:古今汉语变化的规律及说明方法(举例法、分项说明法)教学过程设计一、目标诱导上课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秀才买柴”。
原因是秀才说的话中很多词当时口语中已不用了,对不熟悉古代文字的卖柴人来说,怎么听得懂呢。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语言也是不断变化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语言变化方面的知识。
(板书)语言的演变二、作者及课文简介本文作者为吕叔湘,(1904-1998),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
江苏省丹阳县人,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
1983年5月,他还拿出多年积蓄的6万元,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的基金。
2003年9月,为纪念他,他曾经工作过的丹阳市高级中学更名为“吕叔湘中学”。
本文选自吕叔湘的《语文常谈》。
《语文常谈》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
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原标题是《古今言殊》。
全文分四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
学生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后交流。
并指名回答问题熟悉作者,尽量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三、解题本文的题目的《语言的演变》。
从题目看,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这说明本文是属于说明文中的“事理说明文”。
主要内容就是讲语言的变化的。
四、学生自学1、课文分几部分?(板书三部分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演变的?(语音、词汇、语法)2、在文中划出语言演变的规律性的语句,并标上序号。
五、展示交流第一部分:“语言也在变”(语言演变的概貌)问题一:语言变化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渐变性纵向——“在短时间内不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示出来了”;横向——“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第1段)问题二:本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明确:举例法——《邹忌讽齐王讷谏》比较法——古今比较问题三:这部分从哪些方面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的。
古今言殊

《古今言殊》公开课教案一、导入【ppt】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问题:请同学们把其中的需要解释的字词划出来。
设想:修,形,貌,服,冠,窥,甚。
问题:请同学们把这些字词解释一下。
过度:好,解释很好。
通过解释,同学们就能读懂这段话,就是我们今天的语言了。
但是没有解释的话,我们的阅读就会有困难。
可见时间的变化,给我们的语言也带来了一定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时间的变化,给我们的语言带来了哪些变化。
请看课文第6页,《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二、词汇的变化问题: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上的这段话,刚刚同学解释了这些字词,说明古今语言在词性上有什么变化?【点拨】请你看大屏幕的左边,这是古代的词。
从外表上看有什么特点?在看大屏幕的右边,这是今天的词,在外表上又有什么特点?设想回答:是以单个字为主。
单个字可以表示一个意义,说明这是一个单音节词。
而今天的语言则是以双音节词。
【总结】对,这就是古今汉语在词形上最显著的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板书:变化之一,词形变化:单——双)【过渡】因此,我们再翻译古文的时候,应该把里面的一些单音节词解释为今天的双音节词。
即应该一字一字的解释和翻译。
本着这个规律,我们来练习一下。
【ppt】:《左传·隐公元年》:“爱其母。
”荀子《天论》:“天不能使之贫。
”《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很好。
这是单音节的词。
但是有些时候,现在的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也有。
那又怎么办呢?我们来看一下【ppt】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之学者必有师问题:这里的博学和学者分别作何解释?【分析】可是博学的今义是学识渊博,知道的多,了解的广,学问丰富。
高中语言文字《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高中语言文字《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教学博苑05-07 0535高中语言文字《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教学目的】: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教学方法】:例举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导语: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请大家举出带“走”字的成语,理解“走”字的意思。
走马观花”、“不胫而走”中的“走”也都是跑的意思。
可见随着历史的发展,汉语的昨日和今天是有些不同的。
一、(1)大家独立阅读引子“秀才买柴”,然后每桌一组讨论,画出秀才说的四句话,并在书上标出古今用法变化大的词。
讨论完后,把本组的讨论情况分别向前后桌的一组同学告诉本组的想法。
(荷、几何、损、价、焰、薪)(2)朗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文字,找出古今用法变化的词及古今不同的句式。
(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词修形衣妻句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二、汉语词语的演变1 、词语的词形变化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简称“一个字一个词”。
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多音词,文言中的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多音词相对比,有以下几种情形。
(1) 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 ( 前缀 ) 或词尾 ( 后缀 ) ,成为现代的多音词。
如;老──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子。
(2) 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如: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粹──纯粹。
(3) 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单音词与多音词没有相同的语素。
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股──大腿。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2.让学生了解汉字和语音的关系以及汉字基本结构;3.让学生学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异同;4.让学生了解汉语的地位及其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历史背景;2.掌握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异同;3.识别汉字基本结构,理解语音与汉字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引入模块(1) 为什么要学习汉字?A: 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习汉字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和历史,提高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
(2) 汉字的历史和演变A: 汉字起源于古代文明社会,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了现代汉字。
在古代时期,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同一汉字可以有多个读音,与现代汉语不同。
到了现代,汉字逐渐与拼音结合,形成了现代汉字。
汉字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文化的发展与变革。
2.知识讲解(1) 汉字与语音的关系A. 语音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与其发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字母“a”发音为“ei”,汉字“爱”由“ai”组成。
在学习汉字时,掌握其发音是非常重要的。
B. 汉字有许多组成部分,其中声符和意符是最基本的两个部分。
声符代表汉字的发音,意符代表其意义。
例如:汉字“日”,由“曰”和“十”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曰”是声符,代表“rì”这个音;“十”是意符,代表“太阳”这个意义。
(2) 汉字结构A. 汉字分为上下、左右、中间三个部分。
其中,左右部分代表其发音,上下部分代表其意义。
例如:汉字“楼”,由“木”和“娄”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木”代表“lóu”的发音,“娄”代表“房子”这个意义。
B.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其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汉字“闲”原本是由“门”和“一”两个部分组成的,表示“门关着一个人或动物”。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设计1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设计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学习重点是古今汉语的词汇演变和语法演变。
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对于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帮助,对于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也有用处。
二、课堂活动指导2.1 课本课堂活动●古人云,今人说这个课堂活动通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文字,对古今汉语的词汇和句式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从中大致可以看出古今汉语演变的一些线索。
一、课堂活动步骤(1)古今词语比较。
这段文言文里出现的字在现代大部分仍在使用,可是其中大多数词语,虽然字形相同,意义和用法却都有所不同。
教师可以据此讲解古今词义演变的三种情况。
(2)古今句式比较。
注意讲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与坐谈”、“不若君之美”等古代句式在现代汉语中的变化,说明二者的差异。
(3)举例讨论。
请学生从学过的其他文言文片段中找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每个学生至少找出一处。
二、相关知识补充(1)古今词语。
把这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就会发现古今词语有很大的差别。
就字形看,现代不用的字只有四个:“昳[yì]、曰、孰、吾”,可是联系字的意义和用法来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十二个字:“八、我、能、国、不、客、从、来、坐、谈、问”。
大多数的字,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
大致说来,有三种情形。
第一种是古代词语的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成分。
其中有的构词的能力比较强,如:“形、貌、衣、镜、何、自、日、外”;有的只在极少数词语里出现,如:“丽(美丽、壮丽)、朝(朝霞、朝气、朝发夕至)、窥(窥探、窥测)、妻(夫妻、妻子)、甚(欺人太甚)”。
第二种是古代词语的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教材中解释了“之”的用法,还可以补充其他例子。
《古今言殊》教案

《古今言殊》教案第一篇:《古今言殊》教案古今言殊2013/5/23 教学目的:1、理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演变情况。
2、通过比较掌握古今词义的区别,了解古今句式的异同。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比较掌握古今词义的区别,了解古今句式的异同。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古今词义①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发展到现代汉语大多已变成了双音节词。
②有些古代汉语的词(这些多指虚词)只在某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被另一个词代替了。
③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二、古今句式①有些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也就是说同样的意思现在不这么说了,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同样是判断句,现代汉语要说成“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主谓语之间必须用判断词“是”。
②有些句式现代汉语有了一些改变。
③还有一些文言句式仍旧在现代汉语中保留着,但用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如“为……所……”、“唯……是”等。
三、汉语语音的演变。
①声调的变化:古汉语里有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现代汉语里没有了入声,也就是现在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②韵母的变化四、汉语词汇的演变。
①词形发生变化: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词为主。
②词语的消长变化:③词语的替换变化④词语的引申变化: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五、汉语语法的演变。
①语序的变化: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②句式的变化:被动句,判断句等。
③词类的变化: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
六、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汉语词汇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B.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事物不断涌现,我们现代汉语词汇的数量将越来越多。
C.古代汉语中的很多词语由于种种社会原因,都为现代汉语词汇所代替,如:人风——民风。
D.古代汉语词汇相对于现代汉语词汇,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二节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几种方式。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解决文言阅读中的生词难词。
教学重点:词义推断的常见方法梳理教学难点:各种推断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时长: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汉王反,与杨荣等赞亲征。
事平,赉予甚厚。
时国用渐广,(胡)灐虑度支不足,蠲租诏下,辄沮格。
学生翻译:当时国家支出渐渐增多,胡灐担心度支不足,XX租金的诏书下达,就不开心。
这些翻译的问题的确是经常遇到的,在文言文复习中,理解实词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语境的变化和汉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总会使我们备受困扰,方寸大乱。
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推断技巧,无疑对我们阅读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今天,我就来教大家一些有用的招数。
(板书标题)在介绍方法前,我们有必要理解一下,什么是实词?生读:实词是指词语中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实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以及量词。
所以,正确理解实词是准确解读文言文的关键,能够在推断中把握实词含义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对我们做题影响很大。
那么,如何合理推断实词含义呢?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句子,翻译划线词语的含义。
生译:1、一曲红绡不知数2、自缢于庭树3、夜缒而出,见秦伯4、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5、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
老师刚才列出的这些字都有什么特点?生:偏旁部首决定了词义的方向。
我们就得出了实词推断的第一个方向——字形分析法(板书)生读: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中的象形、指示、会意字多能直接反映出其本义;形声字占汉字总量的80%,它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根据我们平时的学习经验,哪些偏旁经常和什么意义有关?大家思考一下。
生思考作答。
汉字中就有不少以“月”字作偏旁的字,但是很少和月亮有关。
在古文中,小篆的“月”与“肉”写法及其相似,因此在岁月的发展中,最终合并成了一个偏旁“月肉旁”,与身体的各个部位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异义词的解药——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成立
非常
然后
特征 无论
指示
不过 爱人
妻子
果然
古 今 对分 照析 差 别
词汇:古今不同
01 单音退位,双音主政
02 旧词消失,新词诞生 03 与时俱进,换种说法 04 词义引申,扩大缩小或转移
古 今 对分 照析 差 别
语法:古今有别
• 句式 • 语序 • 词类
古 今 对分 照析 差 别
语法:古今有别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 臣进谏,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 今 对分 照析 差 别
语法:古今有别
01 句式:判断、被动、省略
02 语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古的体验,分析古今 汉语在词汇与语法上的差别。
词汇:古今不同
古:单音节词为主
今:双音节词为主
翻译技巧:组词法, 扩充单音节词。
小试牛刀
殊颇恤下士,虽只瓜觞酒,皆飨士卒。
林殊非常体恤手下的士兵,即使是一只瓜一 杯酒,都犒劳士兵。
夏人必乘间盗边,臣愿选将设备。
夏人一定会趁着机会侵犯边境,我愿意遴选 将士设下防备。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03 词类:活用
翻转文言文翻译 博 古 我爬得越高,走得越远,逐渐没有力气不能再上。 通 今 登之弥高,行之弥远,稍力竭未克上。 今 言 我登上南山远望,觉得南康城很渺小。 古 登南山遥望,而小康。 说
女白父以其事,父壮之,欲妻之以女。
女儿把他的事迹告诉了父亲,父亲认为他很有壮 志,想把女儿嫁给他。
贤妻,速燃银烛,你夫为虫所袭! 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 打个亮儿,看是甚物!
快点灯!蝎子咬我啦!!!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我 古 你相 今对 言 说
研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 两人一组,一人说古汉语词句,一 人说相应的现代汉语意思,从词到 句演示。体会古今汉语的区别。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 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 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 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 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