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合集下载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探析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探析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探析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改革前英国多元的政治思想,各阶级政治地位,社会经济状况,对于这场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英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推动改革的发生、发展。

19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正酝酿着这次改革的发生。

标签:英国;阶级斗争;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行的争取同土地贵族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改良运动。

尽管这场改革没有造成重大的体制改革,许多旧的不合理的情况依然存在,但它促进了英国社会发展,为欧洲各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提供了经验。

当然,这与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有关,正是在这种复杂社会环境的驱使下,英国才在欧洲率先吹响了议会改革的号角。

一、复杂的政治环境与多元的政治思想光荣革命后的一百多年里,议会一直由贵族控制,因此国家政权亦掌握于贵族的手中。

那时贵族控制议会的手段是所谓的“旧制度”,这是英国贵族寡头制度的基石。

英国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而贵族又由世袭产生,因而不存在选举问题。

下院由市民、平民等组成,此由选举产生。

然而100多年来,英国贵族在一整套选举制度的保障下,操纵下院,这使得贵族成为英国政权的实际掌控者。

19世纪初,英国议会下院的议席分配仍沿用中世纪的方式。

选区分为农村选区和城镇选区,被称为“选邑”。

选邑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爱德华一世(Edward I)时期确定的,其他的则为之后的历代国王相继确定。

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的发展,那些几百年前被确认的选邑,在当时或许很繁盛,但到了19世纪,大多已经衰败了。

而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城市,有很多没有选举资格。

据统计,19世纪初,在英国49个大城镇中有21个不是选邑[1]。

这样,就造成了极不合理的现象。

这样不合理的选邑分布,使选民人数尽可能少,这样就很容易被贵族所控制。

第五十集 英国议会改革

第五十集 英国议会改革

第50集英国议会改革自十九世纪初叶以来,为适应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英国在上层建筑各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英国社会推进到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历史学家们把这个时期称为改革的朝代,让我们来看看作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标志的议会改革。

议会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政权组织的代议机构,议会在英国出现得最早,以后逐渐扩展到其他许多国家,所以英国议会又被人们称为议会之母。

英国议会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它包括君主、上院和下院。

上院是贵族院,下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年满18岁的英国公民都有选举权。

议会的职权主要是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监督政府和监督财政,议会每年11月前后在议会大厦上院会议厅开会,届时由君主主持丰富多彩的开幕典礼。

开幕式后,两院议员分头集会,下院开会时议员分坐两边,执政党议员坐右边,在野党议员坐左边。

议会的会议和辩论都通过媒体对公众开放。

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最初是国王的御前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人最早有国王、大法官、大贵族等,以后,中小贵族、市民也被邀请出席,这样,御前扩大会议就逐渐被议会这一称谓所取代。

在中世纪,议会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正如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所说的,君主有权召开议会,有权解散议会,有权赞同或反对议会所做的一切。

经过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所以直到1832年改革前的一个半世纪,英国还是一个十足的贵族国家的旧英国,包括议会在内的整个国家政权仍受王权、土地贵族势力所操纵,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

十八世纪后半叶,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十九世纪初,国家的社会经济面貌、人口分布已发生极大变化,大批劳动人口迅速流向原有较落后的西北地区,一座座新兴的充满活力的工业城市拔地而起,机器大工业飞速发展,高大的烟囱在城市上空喷吐着浓烟,各种各样的工业制成品从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上流向世界各地,不到一百年的功夫,英国已经变成了世界工厂,资产阶级在这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

19世纪英国的民主与社会变迁

19世纪英国的民主与社会变迁

19世纪英国的民主与社会变迁19世纪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民主与社会变迁深刻影响了英国的政治和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工业革命、议会改革、民主政治、教育改革等方面探讨19世纪英国的民主与社会变迁。

一、工业革命19世纪初,英国迎来了工业革命。

机器制造、煤炭开采、纺织业等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促进了英国经济的腾飞。

这一过程中,英国社会也出现了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手工业和手工艺逐渐被机器和工厂取代,工人们从家庭手工业转向工厂生产,他们失去了土地和手工工具,只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计。

一些小手工业者和农民变成了低收入的工人,饱受贫困和艰苦,并面临着工业资本家的剥削和艰难的生存环境。

二、议会改革在这一背景下,工人们开始组织起来,争取自身权益。

1848年,1840年代的“车间法案”运动和“射击法案”运动,引发了更广泛的工人运动,工人们要求议会改革,争取代表自己的权利。

1842年,查尔斯·海恩斯领导的“国家抗议会”提出了六点要求,其中包括代表工人的议会代表、普选权、取消财产资格、平等法律待遇和取消法定最低工资等。

这一要求引发了广泛的反响,形成了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1846年,腐败治理法案通过,英国议会开始进行改革,推出议会改革方案,该方案将普选权扩大到几乎所有男性,使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行普选制度的国家之一。

三、民主政治议会选举制度的改革是英国政治进步的重要标志,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的选举制度促进了更广泛的政治参与,增强了政治透明度和政治责任感,也打击了一些丑闻和腐败。

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开始呈现两党制,工党和保守党成为主要的政治力量。

工党在20世纪初崛起,成为代表工人阶级权益的主要政党。

英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为成熟和稳定的民主制度之一。

四、教育改革19世纪英国的教育改革也对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对教育进行大规模改革,通过法律实现了义务教育,并建立了公立学校。

19世纪的英国改革和法国政治演进

19世纪的英国改革和法国政治演进

(三)1867年的选举改革
• • • • • • • 1.改革的原因 2.推动改革的力量 (1)“全国改革联盟”(科布登、布莱特) (2)英国职工联合会和国际工人联合会(第一国际) 3.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 (1)进一步降低选举资格 (2)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 大城市 • 4.1867年议会改革的意义 • 完成了工业资产阶级争取参加政权的斗争。贵族地主 的势力进一步下降。没有实现普选权。
巴拿马丑闻(1892年)
• 早在1879年时,开凿苏伊士运河的建筑师斐迪 南· 黎塞普又组织股份公司,开凿巴拿马运河,80 年代末,公司又发行了30亿~40亿法郎的股票, 渴望发财的法国小资产阶级争先恐后购买,到 1888年时,公司在投机分子侵吞和浪费大量金钱 后,宣布破产。在破产清理财产过程中,1892年 底和1893年初,揭露出公司曾对政党领袖、达官 贵人行贿的秘密,连资产阶级激进派领袖克雷孟 梭也在受贿之列。受贿者的罪行虽然铁证如山, 但几科全部被法院宣告无罪,暴露了共和党政府 和议会的腐败。
总结:法国共和历程
• 法国民主共和之路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反复和逐步确立 的过程,近现代法国的政权更迭频繁 • 法兰西王国(843年—1792年8月)〔君主专制(大革命 前)—君主立宪制(1791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 年9月—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七月王朝(1830年— 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法兰 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 年—1940年)→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临时政府 (1945年—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 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

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

改革运动起源于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结构变化,19世纪初的时候,英国社会形成了三大阶级六支力量,19世纪20年代中期,六支力量中的五支都主张改革。

由于乔治三世排斥辉格党, 因而他们也成了反对派,于是也就反对“腐败的旧制度” ,成了改革运动的同情者。

但他们支持改革,是希望通过改革而避免革命,他们希望在财产的基础上与中等阶级结成同盟,防范下层人民的革命。

后来,正是在他们手上完成了第一次议会改革,而改革的结果恰恰是把中等阶级吸收到政权中来。

辉格党集团的存在对英国走上改革的道路是关键,他们在统治者和人民之间搭了一座桥,使改革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反对改革的托利党集团,在他们统治下,英国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极端保守的时期。

托利党反对在政治制度中作任何变动 ,生怕微小的变革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制度彻底崩溃。

但反对改革的立场使他们越来越孤立,终于成为孤家寡人,因而阻止不住改革的潮流。

1832 年改革使选民人数增加到8018万,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而且最大的成果在于它沿着“光荣革命”开创的政治妥协道路,在民族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引进了改革机制,英国人在寻求适合与改革的内外环境时,在调整民族心理抓住改革契机时,在迫使其它政治力量对改革运动认同时,在通过改革以达到社会的重新整合时,塑成了一种独特的变革方式,这是“一种权力的分享,而不是一个阶级被另一个阶级的压迫”。

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而不必有畏惧之忧。

第一次议会改革启迪我们: 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变革最为明智,与时俱进,才不会为时代抛弃。

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但并没有消除英国在选举方面所突出表现出来的不民主制度。

英国议会制

英国议会制

材料六、 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 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 集会游行此起彼伏。1836年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 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宪章运动开始,1837年 “人民宪章”起草: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 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议员 支薪以使工人进入议会,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 年改选一次。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 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 1866年,有20万人参加了在海德公园举行的示威大 会。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经济繁荣,实行了义务 教育,大大提高了整个人口素质。议会中的两党为 了争取选票,竞相进行改革。
3、“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 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明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 D、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4、电影《女王》中伊丽莎白二世曾说,如果有一天人民对她 和她代表的制度不满,“我们将悄悄地离开”。对此,英国人 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应该废除君主立宪制。世袭君主制是旧时代的产物, 欧洲多数国家已经抛弃了君主制。国王代表着特权阶层的利益 ,而且每年花费国家大量钱财。 观点二:应该维护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象征,是维系英联邦的纽带,是政府有益的顾问,是民族传统 和民众生活的延续。 (1)你认为影响人们选择某种政体的因素是什么?你又怎样 看待英国王室的前景? (2)结合所学政治知识,当今世界各国除英国外,还有哪些 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根据材料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 什么思想?对国王权力有哪些限制?肯定和保证了议会所 拥有的哪些“自由”和权利?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世纪晚期英国议 会制度确立的原因。

高中历史人教版:3.2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备课资料)

高中历史人教版:3.2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一、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现行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一目中这样表述:“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取得了更多的权利。

”中学历史教材对1832年议会改革叙述非常简单。

因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改革,它开始改变了英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成为英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起点,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对这次改革有比较详细的了解。

(1)改革的背景英国虽然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封建贵族的保守势力仍然很大,英国议会长期为少数封建贵族和保守势力掌握。

英国议会分上、下两院,上院议员由国王任命的贵族和教士担任,下院议员由选举产生,在农村,只有拥有大量土地的人,才有选举权;在城市,也只有极少数特别富有的人才有选举权;同时规定每个郡和城市一律可以派两名议员进入议会。

随着工业革命的胜利开展,英国人口日趋城市化。

18世纪60年代后,英国经济重心迅速转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

一系列的新兴工业中心相继崛起,其中最重要的有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等。

与此同时,大批农村人口也纷纷流向工业城市。

随着英国的人口分布和经济格局的变化,原有的许多城市和郡已经衰败,人口寥寥无几,但按旧有规定,它们仍占据着议会席位,当地的贵族和大地主可以很容易使自己和亲信进入议会。

而工业资产阶级集中的新兴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虽然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在议会中却没有席位。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不满于自己在政治上的无权地位,他们要求进一步取消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种种限制,取得更多的参与政治的权利。

在这种背景下,由激进派领导的有广大工人参加的民主运动迅速发展。

1829年工业家阿特伍创立了“伯明翰政治同盟”。

同盟明确提出,只有使工业家和贸易家的代表入选国会,才能“恰当地维护和保障工业阶级的权利和利益”。

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首都政治联盟”。

19世纪英国改革主要内容

19世纪英国改革主要内容

19世纪英国改革主要内容19世纪英国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时期,改革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

19世纪英国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改革。

主要是实行英国传统议会政治制度。

19世纪英国开始实行实际议会政治。

由内阁负责行政,有两院构成的议会负责立法,使英国形成了“实际议会行政政治”体制。

1832年-1884年,英国通过了两次宪法改革,扩大了选举权,制定了宪法,把政治权力从贵族和旧贵族彻底剥夺掉,这使英国实行了一党制,使英国政治体制正式转变为实际议会立法政治。

二、经济改革。

主要是实行现代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英国的经济改革主要集中在工业革命上,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技术发展和科学管理。

19世纪英国的经济改革围绕着工业化建设展开,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扩大经济空间,促进了资本经济的发展,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科技和管理水平也有较大进步。

三、社会改革。

其目标是维护公众权利,推进社会正义。

主要涉及工人权利、贫困救济政策、社会救济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19世纪英国的社会改革主要涉及工人权利、贫困救济政策和社会救济等方面。

英国政府制定了救济政策来帮助贫困人口,并配备了一系列保护贫穷劳动者的法律,保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如残疾、孤老等。

同时,政府还实施了一些健康、教育和社会保健等方面的措施,推行全民健康保险。

四、宗教改革。

英国19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从国家宗教脱离开始的,以消除什么宗教信仰的隔阂和减少政治上的宗教活动。

1833年,英国政府通过《宗教自由法》,规定所有宗教信仰都可以自由公开表达,不再被社会压抑,同时也确定了国家宗教和民间宗教之间的关系。

此外,英国还设立教育改革委员会,实行公立学校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减少宗教活动对教育的影响。

总之,19世纪英国的改革是一次重要的改革时期,它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还涉及宗教等方面,改变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使英国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为英国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英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现代化的国家。

在英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十九世纪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经济的现代化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展,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整个英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力量的变化催生了新兴阶级的出现,他们迫切要求在政治领域享有发言权。

虽然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但此时的英国议会仍旧掌握在贵族寡头手中,新兴阶级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于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议会改革运动。

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

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1884年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

19世纪20—3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英国人口大量由传统聚居的东南地区北移,使得一些如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新工工业城市崛起,人口大量增加。

但英国下议院1688年后再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一些衰败选区,仅有数户居住、无人居住、甚至在地理上消失的地方竟拥有在下议院市镇代议士;反之新工业城市往往聚居数以万计人口却无代议士代表。

而且议席代表市民数亦失衡,康沃尔在议会有四十四席,而苏格兰有45席,但苏格兰人口却有康沃尔八倍之多。

除议会议席分配失衡外,议员的民意代表性也不充分,在英格兰及爱尔兰只有百分之五的成年男性选举权,苏格兰200万人口中更仅有3000人有选举权。

而且选举方式上采取公开投票法,选民无法对自己的投票取向保密,很多时候屈服于有势力人士的威迫利诱,被迫投票给他们。

面对这种国内形势,英国国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

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具体规定: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2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

(2)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

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

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行的争取同土地贵族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改良运动。

1832年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了80.8万,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率也从大约2%增加到3.3%。

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和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掌权的仍然是贵族;选举资格的限制也仅仅从身份资格转为财产资格,身份歧视变为财产歧视,工人和贫困农民等社会绝大多数成员仍然在受歧视之列。

1832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英国社会要求扩大民主的呼声日益高涨,广大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新一次的议会改革。

在宪章运动和资产阶级激进组织“全国改革同盟”的推动下,保守党德尔比内阁的改革方案获得议会通过,并在1867年8月15日经维多利亚女王签署生效。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重新调整选区,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

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分别增加1个议席,伦敦增加4个议席,另有9个中等城市各获得1个议席;25个议席分给兰开夏、约克等郡;1个给予伦敦大学;2个给予苏格兰大学;其余5个给予苏格兰各郡。

(2)进一步降低了选举资格限制,扩大了选民范围。

它规定,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户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在各郡,每年缴纳地租12镑以上的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

1867年议会改革就其成果和影响而言,是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次。

这次改革进一步消除了英国议会制度中的积弊和腐败之风,彻底打破昔日贵族在议会中一统天下的局面,把工业资产阶级推向政治前台,为议会政治朝着民主化方向推进铺平了道路,因而本次改革在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是,英国仍有一半的成年男子没有选举权,妇女依然没有选举权,工人中仍然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有选举权。

劳动群众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普选权仍远未实现。

从1868年起,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

1880年,自由党在国会选举中击败保守党而获胜,组成第二届格拉斯顿内阁。

1884年,自由党为了在农村争夺选票,缓和农村居民要求政治权利的斗争,进行了第三次国会选举改革,颁布了《人民代表制法》,该法案规定: 再次扩大公民权, 把1867 年曾授予自治市的公民权扩大到郡的工人(房客及其家庭);重新规定选民的财产资格,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 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建立一种新的内部服务资格,主要是给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农业工人的选举权。

1885年在格莱斯顿的推动下, 又通过了“重新分配席位法案”。

新法案规定: 取消人口不足5000人的城市在下院中的席位, 而把这样的城市分别并入所属各州;人口在5000~5 万的城市只留一个席位。

空出来的席位分配给英格兰(64) 、威尔士(4) 和部分新兴城市;除了22 个城市外,其他各城市和各州一律实行单一代表选区制, 从而接近于平等代表制原则,这样对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工人有一定的好处。

以上两个法案的通过,习惯上称为19 世纪英国的第三次议会改革,即1884 年改革。

第三次议会改革中,统治阶级在面对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斗争剧烈变化时,能适时而变,主动调适社会中不相适应的环节,由被动改革转变为主动改革,为社会政治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最终完成英国议会改革,全面实现普选,为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

这次议会改革虽然使选举权进一步扩大,但仍然受到财产资格的限制,另外妇女仍没有选举权。

整个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级围绕着议会选举改革实现普选权而持续斗争,但始终以一种平和的,非暴力的方式出现,体现了英国民族特性在政治领域内的凝结,适时而变,和平渐进。

英国这种渐进妥协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并加以巧妙的运用,力求找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协调点,达到整个社会的利益平衡,避免激进革命带给社会的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