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汉江两江交汇处(PPT)——李景奇——201203

长江、汉江两江交汇处

城市空间景观格局研究

The Study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 Han River , two river intersection urban space view pattern

李景奇

Li Jingq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研究背景

Background

两江交汇处遥感图

旧时两江交汇处景象

Since the each landscape main factor of Wuhan Two river intersection have

always been designed and build singly.

Each landscape main factor were not as a whole system to design with developments, and also have not melt into the structure and urban ecosystem to study.

长江、汉水交汇处,是武汉城市的几何中心,也是山轴水系的焦点,武汉市的景观中心。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 Han river, is the geometry centre of the city of Wuhan, is a focus of the mountain axle river system too, the view centre of Wuhan.

龟蛇山隔江相望,共锁大江,长江汉水交融,形成“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景观格局。

The tortoise faces each other across the river on snake's mountain, locks the great river altogether, the river Han blend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form the unique cityscape pattern of " two river crossing , three towns of tripartite equilibrium ".

历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都将该地区确定为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城市标志性区域。

All previous " master plan of city of Wuhan " all confirm this area as the significant area of city with characteristic of unique region .

二、两江交汇处景观要素的生态过程及景观格局分析Analyzing of The Ecological Course &Landscape Pattern of Two

river intersection

两江交汇处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其中以汉阳地段尤为集中。自然景观主要是“龟蛇锁大江”、两江交汇、南岸嘴等。人文景观主要是龙王庙、晴川阁、古琴台、黄鹤楼等。是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画面。

There are abundant nature and human cultural sight in two river intersection, it is particularly centralized with the location of Hanyang among them. Natural landscape " tortoise snake lock great river " mainly , two river cross , south bank mouth ,etc.. The human cultural sight is mainly Dragon King temple , fine pavilion ,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platform , the yellow crane's floor ,etc.. It is the pictures of human cultural sight and perfect combination of natural mountains and rivers.

汉口龙王庙Dragon King temple of Hankou

三国群英雕像群Statue group of heroes of the Three

Kingdoms

龟山电视塔

Television tower on the tortoise's

mountain

毁于1934年一场飓风的晴川阁

现在的晴川阁

汉阳晴川阁

Fine pavilion of Hanyang

三、武汉市两江交汇处空间景观格局构想

Idea about Rivers Intersection Space View Pattern in Wuhan

1.理论依托——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1)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和景观要素的异质性;(2)景观研究的尺度性;

(3)景观结构的镶嵌性;

1. The theory relying on –view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1) Globality of the view system and heterogeneity of the key element of the view ;

(2)Yardstick and Scale of studying in view ;

(3)Embedability of the view structure;

(4)生态流的空间聚集与扩散;

(5)景观演化的不可逆性与人类主导性;

(6)景观价值的多重性;

(7)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核心原理;

(4)The space flowing in ecology is assembled and spread ;

(5)The irreversibility that the view evolves and human leading factor;

(6)View value is heavy much;

(7)Ecological planning and key principle designed;

2.规划原则

(1)理解人,尊重人,规划人的体验,做市民化的设计。(2)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自然过程。(3)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类文化,提高景观设计的认同感。

2. Planning principles

(1) understand persons , respect persons , plan the person's experience , do the citizen design.

(2)Understand that understands people and natural interreaction , respect the natural course naturally . (3)Underst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view planning and design, respect human culture , improve the acceptance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

3.

武汉市两江交汇处空间景观格局构想

绿地系统规划图

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 总体规划图Urban master plan

空间景观构想Space view idea

长江两岸是家乡鄂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长江两岸是家乡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家乡和对三峡工程的认识,从而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3.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歌曲录音:《长江之歌》《我们的田野》。 2.有湖北地貌有何风土人情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二、读图感知 1.课件出示湖北省地图,学生读图,思考:湖北境内有哪些江流湖泊?你由此发现了什么?(家乡湖泊众多) 2.学生一边读图一边交流。 三、交流资料 1.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调查了解的湖北江河、湖泊的名称、位置、特点等。 2.教师提供收集的照片资料进行展示和讲解,拓宽学生的视野。 3.指名读文中“小资料”,理解为什么称湖北为“千湖之省”? 四、说说你家附近有些什么河流、湖泊?这些湖泊和河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些什么好处? 第二课时

一、欣赏风光图片,感受长江之美 1.欣赏美景(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2.诉说感受: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二、回顾历史灾难,感悟治理之需 1.了解灾难(课件播放洪灾实景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 2.学生交流:看了投影,你有什么感受? 3.论对策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三、阅读“百年梦想”,共享成功之乐 1.阅读“百年梦想”,伟人了解之梦 2.分析原因,初步感知为什么原先只能是“海市蜃楼”、“美好的企盼”?今天,这个百年梦想成为现实,高峡真的出了平湖(课件同步出示课题“高峡出平湖”),这说明了什么? 3.观看三峡大坝合拢盛况(课件播放新闻片段) 五、了解“三峡工程”,领略工程之壮 1.知道三峡工程地理位置,出示三峡工程全景图。 2.探究工程功能(1)防洪,(2)发电,(3)航运,(4)其他(如旅游、环保等) 3.观看船过船闸的过程(课件演示) 4.学生谈感受 六、同唱《长江之歌》,抒发赞颂之感 1.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长江、赞美三峡工程。 2.师生齐唱歌曲《长江之歌》。 七、引导课后查阅,探究三峡之最 设疑:这“造福人民的伟大的三峡工程”它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有许多世界之最,有许多人为此付出了努力、作出了牺牲,请大家去收集这些方面的资料,我们在下节课中学习探讨。

(完整版)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教案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各拉丹冬,体会作者在描写壮美景观中所融入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学习文中写景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关注环保,为保护美好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 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重点,有序地描写景物特征。 难点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有关各拉丹冬的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1课时 长江如黄河一样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也横贯中华大地,用她的甘醇(江水)哺育着中华儿女。这条美丽而神奇的江河是多么让人亲近啊!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发源于什么地方呢?她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领略那里奇异的风光吧。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各拉丹东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千米,有冰川130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千米,宽1.6千米,尾部有5千米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长10.1千米,宽1.3千米,尾部有2千米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冰塔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 各拉丹冬地区不仅水资源丰富,还蕴藏着大量的黄铜、黄铁、水晶等珍贵矿物。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高山草原上仍然牧草丰盛,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白唇鹿、野驴、雪豹、高峰雪鸡等20多种野生动物天然庇护所。除此之外,还有野牛、野驴、藏羚羊等国家保护动物。 1.读课文第1自然段,各拉丹东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样的? 各拉丹东西北阴坡尽是冰雪;东南阳坡是形态多样高峻的大山。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

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 教学内容: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家乡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认识地图图例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湖北省物产和风俗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课前收集与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家乡物产和风俗的相关的资料(图片、文字,有关调查表格及实物)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0-P41页内容,话题为“家乡的水”。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2-P44页内容,话题为“高峡出平湖”。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45-P48页内容,话题为“家乡物产知多少”。 第四课时完成教材P49-P51页内容,话题为“”有趣的家乡风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谈话导入,初识“家乡水” 1、出示湖北省地图。师:看,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湖北省的地图。同学们,从形状上看,你认为它像什么呀?对,是一只青蛙。青蛙喜欢生活在哪里呢?对,水里。再仔细观察图例?哦,这些蓝色表示湖泊、河流和水库。看,长江穿省而过,滋养着两岸人民。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家乡的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一看、谈一谈。仔细看图,发现我省自然环境特点(引导从颜色上发现。)——多、广。水道纵横交错、湖泊众多、誉为“千湖之省”。 活动二活动探究,了解“家乡水” 1、读一读。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小资料。生谈感受。师小结:看来,“千湖之省”真是名不虚传。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感知课文,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情感目标: 感受冰塔林的壮美,体会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介绍长江源头的顺序和进程。 2.感受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

想感情。 四、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 展示各拉丹东雪域高原美景图片。 2. 导语: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和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长江的源头去探险吧!二作者介绍 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

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三背景资料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 四正音 裸露lù黧lí黑砾lì石劲jìng旅腈jīng纶熠熠yì演绎yì 五释义

长江作文400字

长江作文400字 篇一:美丽的长江 我家门前有一条美丽的河,它的名字叫长江。他养育着世世代代在江边生活的人们。 爸爸告诉我,以前的长江波涛汹涌;现在的长江因为世界第一大坝——三峡大坝的建成,变得风平浪静,应了毛主席那句话,高峡出平湖。 长江两岸就是高耸入云的大山。山上有许多珍贵的花草、树木和鸟类。号称“活化石”的银杏树就在山里。 长江大桥横跨在江面上。它联通南北两岸,方便过往的车辆和行人。 江边依山而建的房子层层叠叠。是长江边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江里有各种各样的鱼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中华鲟也生活在江里。 江面上各式各样的船——货船、观光船、渔船……在江面上来来往往。到了晚上,船上灯火通明,好像无数的闪闪发光的星星洒在江面上,美丽极了。 我爱家乡那条美丽的长江。 篇二:长江 长江,这颗璀璨的明珠,从古至今,赢得了多少文人的

赞叹,留下了多少千古奇文。长江在我心中是那么伟大。 我喜爱长江,因为我生长在长江边,是喝长江水长大的,自然对长江有特殊的感情。长江一望无际,平静时,像一块无比巨大的布匹横卧着;偶尔一阵江风拂过,江面上会泛起点点银光,像一颗颗眨着眼睛的星星。一艘艘小渔船、大轮船平稳地在江面上行驶。起浪时,江水忽然间排山倒海般涌来,那“哗—哗—”的声音犹如千军万马一路呐喊,那磅礴的气势是其它江河无法比拟的。尽管风大浪急,但是站在长江边,仍能看到渔船、轮船劈波斩浪,一路驶去……(中国作文网 ) 长江物产丰富,刀鱼、河豚等江鲜是我喜爱的美味佳肴。 有时,我回味着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这脍炙人口的佳句时,忽发奇想:长江水为什么要流入大海不复归呢?当我感到愤愤不平时,长江水似乎猜透了我的心思,“哗—哗—”地拍打着岩石,仿佛在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我的责任便是义无反顾地汇入大海,以率直和真情回报大自然。”是呀,长江的胸怀就像它的波涛一样宽广、博大。 望着浩荡的长江,我也会想:江水横流的时候,泛滥的洪水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灾难,以至人类要耗巨资兴建一个个水利工程……于是,我陷入了沉思。长江“哗—哗—”地唱着,好像在说:“正是有了我,人们才能经受考验,才能使科技更加发达。”长江说得对,有了它,人们的意志才能更加坚强,更加勇于征服困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长江作业本》品德与社会答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 我的家乡在哪里 【课中拾贝】 一、1.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2. 方位,实地距离,容 3. 略 4. 老家,老家 5. 略 6. 略 【课探索】 一、1. ,市,,,云南 2. ,,,,,,, 3. 略 4. (1)略(2)略 5. (1)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之为马金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2)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之间,南北长约1000多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面积下达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平原。(3)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又称信封盆地,紫色盆地,它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中国腹心地带和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总面积约为26万多平方千米,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4)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布在中国境的部分包括西南的,省西部以及省西北部部分地区,东北省大部分地区,南部以及省部分地区。(5)北至长江,南至两广,东至大海,西至云贵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的总称。它包括省,省,,,省,省,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和全部。(6)位于省与省交界地区,向南延伸至与交界地区。山脉北起市西山,南玉濒临黄河的王屋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数百公里。(该容是对教材容的补充,学生可按教材容答题) 【课外采风】 三、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回家时已经两鬓苍白,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 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慨在思念故乡中的语言中自然的抒发出来。 2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课中拾贝】 一、 1. 备,诸亮,关羽,飞,武侯 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 默默无闻,骄傲 4. 风景名胜,传说和故事 5. 省,神农架,武当 6赤壁之战,黄鹤,琴台,武昌起义 【课探索】 二、秭归人;省眉山市人;襄 阳人;蕲春县人;江陵人;静宁西南人;人;人;黄安人;人;黄冈市浠水县人 三、略 四、略

(完整版)《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学设计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感知课文,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冰塔林的壮美,体会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介绍长江源头的顺序与进程。 2.感受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各拉丹东雪域高原美景图片。 导语: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长江的源头去探险吧! 二作者介绍 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三、背景资料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 四、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裸露lù黧lí黑砾lì石劲jìng旅腈jīng纶 熠熠yì演绎yì 2.释义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蠕动: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 熠熠:闪烁的样子。 五.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 2、学生朗读。(边读边整体感知本文的层次结构)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知识点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马丽华,山东济南人。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极风景》《追你到高原》,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二、故事背景 1996年,马丽华从遥远的山东来到西藏,正如三毛痴迷于撒哈拉大沙漠一样,马丽华深情地眷恋着藏北高原的雪山草地。西藏这种自然和人文“秘境”,让马丽华产生了“审美眩晕”。马丽华的足迹几乎走遍了西藏的每一个角落。她曾自豪地写道:我所能谈及的西藏已被自己的目光注视过,已被自己的双脚接触过,已被自己的心灵感知过。多年的西藏游历,让马丽华有机会对自己的所到之处进行观察、欣赏、体验、记录,这段经历不经意间构成了她个人生命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马丽华说:从中提取的关键词,全都响亮而光彩。 三、理解词义 1.酝酿: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等。 2.恭顺:恭敬顺从。 3.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4.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5.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6.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在眼前。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总写各拉丹冬的特点,交代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②—⑬):描写“我”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 ⑭ ):发现流水,抒发情感。 五、问题归纳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富有雕塑感。”一句运用什么修辞?这句话有何作用? 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棱角多、层次分明,富有雕塑感的特点。 2.第①段的结尾句,有什么必要? 交代长江考察热及有探险者牺牲在这项事业里,说明“认识长江”是一项既危险又伟大的事业。这次“我”随摄制组接近各拉丹东也是一件危险而又伟大的事情,为下文描写各拉丹东作铺垫,引起读者的关注。 3.第②段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各拉丹冬严寒气候停留的时间之久。增强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为下文描写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艰难埋下伏笔。 4.写安托师傅“力大如牛”,而此时却“气喘吁吁”,有什么作用? “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都“气喘吁吁”,侧面衬托出各拉丹东环境的恶劣。

我的家乡在哪里

《我的家乡在哪里》 一、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家乡》的第一课。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长江两岸是家乡、说说家乡的故事。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教师课前要渗透什么是家乡,家乡与籍贯的区别,并让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初步接触地图,本课的学习难度较大,课前的准备要充分,既要让学生自己学看地图,又要在课上采用一些活泼的游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识地图,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通过读地图,了解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 3、情感与态度:了解荆门的基本情况,培养热爱荆门的情感,让学生知道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建设家乡做起。 四、教学准备 1、教师:中国行政区图、湖北省政区图、荆门政区图。 2、学生:课前调查,了解自己家庭所在地。收集荆门的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车牌号码、身份证号码。 五、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生欣赏曲) 2、师: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家乡) 3、师:你的家乡在哪里?给我们介绍介绍你的家乡吧!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案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感知课文,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情感目标: 感受冰塔林的壮美,体会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介绍长江源头的顺序与进程。 2.感受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 展示各拉丹东雪域高原美景图片。 2. 导语: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长江的源头去探险吧! 二作者介绍

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三背景资料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 四正音 裸露lù黧lí黑砾lì石劲jìng旅腈jīng纶熠熠yì演绎yì 五释义 1、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 2、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3、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4、蠕动: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 5、熠熠:闪烁的样子。 六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 2、学生朗读。(边读边整体感知本文的层次结构) 划分结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段)交代到达各拉丹冬的时间,介绍当地的概况,说明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艰苦的旅行。 第二部分(4-6段)介绍冰塔林的景色和“我”摔跤的遭遇。

《长江两岸是家乡》说课稿

《长江两岸是家乡》说课稿 《长江两岸是家乡》说课稿范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 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正处于一个范围急剧扩大的阶段,他们对外界充满了探究的,但面对大量的信息又不知如何选取。对于他们来说,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是基本的至关重要的“看家本领”。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习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本课信息含量大,知识内容深,离学生生活较远,需要教师、学生搜集大量的信息来补充教材内容,以达到学习目的。如何避免课堂成为信息泛滥的海洋,如何避免学生发言成为照本宣科的念资料,如何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如何最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教师

要精心预设的。 设计思路 1.贴近学生生活,构建开放的教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2.课前调查,让学生提高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应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针对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3.引导学生有效开展活动。活动中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非常重要,要作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家乡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认识地图图例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教学设计教案5

一、所在单元:第五单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感知课文,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情感目标: 感受冰塔林的壮美,体会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介绍长江源头的顺序与进程。 2.感受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 展示各拉丹东雪域高原美景图片。 2. 导语: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长江的源头去探险吧! 二作者介绍 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

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三背景资料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 四正音 裸露 lù黧lí黑砾lì石劲jìng旅腈jīng纶熠熠yì演绎yì 五释义 1、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 2、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3、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4、蠕动: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 5、熠熠:闪烁的样子。 六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 2、学生朗读。(边读边整体感知本文的层次结构) 划分结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段)交代到达各拉丹冬的时间,介绍当地的概况,说明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艰苦的旅行。 第二部分(4-6段)介绍冰塔林的景色和“我”摔跤的遭遇。 第三部分(7—13段)写“我”受伤后在各拉丹冬的经历。 第四部分(14、15段)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滋养了人类。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无答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无答案)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编写者:黄琼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识记文中生字生词。 2、默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根据情感变化 梳理文章结构。 【相关链接】 1、地理位置:各拉丹东冰川位于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境内。各拉丹冬,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0 米,姜根迪如海拔6548 米,有南北两条呈半孤形的大冰川,南支冰川长12.8公里,宽1.6公里,冰川尾部有两公里的冰塔林。这高耸入云的冰雪山体和晶宝皎洁的大冰川,是万里长江的源泉。冰塔林中,有玲珑剔透的冰笋,有高高耸起的冰柱,有形如彩虹的冰桥,有神秘莫测的冰洞,冰清玉洁,是一座奇美无比的艺术长廊,周围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有藏野驴、藏野牛、藏羚、雪鸡等珍禽异兽,是探险旅游、登山、猎奇、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 2、气候特点:高寒是这个地区的基本特点。全州气候只有冷暖之别,无四季之分,全年冷季7─8个月,全年暖季4─5个月,没有绝对无霜期,气候寒冷而干湿不均,年平均气温-0.8℃,年最低气温-42℃,最高气温28℃。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扛()棱角()虔诚()蠕动() 凄凉()懈怠()蜿蜒() (2)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安营扎寨: 风云变幻: 接踵而至: 历历在目: 漫不经心: 2、再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的句子,复述作者在各拉丹东的所见所感。 导航:重点关注描写雪域高原美景的段落。 3、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1、对学,群学,小组质疑解难 2、作者在各拉丹东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概括。 3、在课文中圈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语句,以此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伴随这些情感变化,梳理文章结构。 【拓展提升】 文本阅读: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长江和黄河同属中国的母亲河。长江全长6380公里,流域面积180.7万平方千米,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是中国第一大河,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支流纵多,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和黄浦江等支流。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有48条;5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雅砻江、岷江及其支流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9条。其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超过10万平方公里,以嘉陵江流域面积最大,约16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湖泊也很多,中国大部分的淡水湖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面积较大的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和巢湖。 那么,长江发源在哪里呢?长江发源于中国西部唐古拉山脉,它的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东大冰峰。 “各拉丹东”是藏语里“高高尖尖的山峰”的意思,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汇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地理坐标为91.0°E,33.5°N,南北长达5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终年积雪,雪线高度5800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公里,有冰川130条。各拉丹冬峰周边地区有藏野驴、藏羚羊等野生动物。1986年8月,日本登山队首次登上各拉丹冬峰。 各拉丹冬峰西南侧的两道姜根迪如弧形冰川,像两把大钳子夹住了江根迪如雪峰。北支冰川长10.1公里,宽1.3公里。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厘米,宽1.6厘米,尾部有5公里,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 这里孕育出了长江的正源——沱沱河,此名来源于蒙古语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意为缓慢的红江)。长江源头,明代以前一般皆沿用了2000年前战国时代的一部地理书籍《禹贡》,说“岷山导江”,这所说的岷山,不是四川的岷山,而是指甘肃省天水县境内的一座山,当然这个说法跟实际情况差之千里,因为这个地方只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源头而已。明代徐霞客写下“江源考”,指出江源应属金沙江,但按照「河源唯远,水流顺直」的原则,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长江作业本品德与社会答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我的家乡在哪里【课中拾贝】 一、1.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2. 方位,实地距离,内容 3. 略 4. 老家,老家 5. 略 6. 略 【课内探索】 一、1. 山西,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北京,四川,云南 2. 长春,银川,南宁,海口,合肥,福州,武汉,济南 3. 略 4. (1)略(2)略 5. (1)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之为马金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2)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之间,南北长约1000多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面积下达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平原。(3)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又称信封盆地,紫色盆

地,它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中国腹心地带和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总面积约为26万多平方千米,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4)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省西北部部分地区,东北青海省大部分地区,新疆南部以及甘肃省部分地区。(5)北至长江,南至两广,东至大海,西至云贵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的总称。它包括安徽省,江苏省,江西,浙江,湖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和全部。(6)位于河北省与山西省交界地区,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南玉濒临黄河的王屋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数百公里。(该内容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学生可按教材内容答题) 【课外采风】 三、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回家时已经两鬓苍白,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 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慨在思念故乡中的语言中自然的抒发出来。 2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课中拾贝】 一、 1. 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武侯 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 默默无闻,骄傲 4. 风景名胜,传说和故事 5. 湖北省,神农架,武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长江作业本》品德与社会答案 ()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我的家乡在哪里 【课中拾贝】 一、1.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2. 方位,实地距离,内容 3. 略 4. 老家,老家 5. 略 6. 略 【课内探索】 一、1. 山西,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北京,四川,云南 2. 长春,银川,南宁,海口,合肥,福州,武汉,济南 3. 略 4. (1)略(2)略 5. (1)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之为马金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2)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之间,南北长约1000多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面积下达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平原。(3)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又称信封盆地,紫色盆地,它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中国腹心地带和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总面积约为26万多平方千米,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4)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省西北部部分地区,东北青海省大部分地区,新疆南部以及甘肃省部分地区。(5)北至长江,南至两广,东至大海,西至云贵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的总称。它包括安徽省,江苏省,江西,浙江,湖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和全部。(6)位于河北省与山西省交界地区,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南玉濒临黄河的王屋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数百公里。(该内容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学生可按教材内容答题) 【课外采风】 三、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回家时已经两鬓苍白,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 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慨在思念故乡中的语言中自然的抒发出来。 2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课中拾贝】 一、 1. 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武侯 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 默默无闻,骄傲 4. 风景名胜,传说和故事 5. 湖北省,神农架,武当 6赤壁之战,黄鹤,琴台,武昌起义 【课内探索】 二、湖北秭归人;四川省眉山市人;湖北襄

七年级音乐 欣赏《长江两岸的民歌》教案 人音版

七年级音乐欣赏《长江两岸的民歌》教案人音版 教学目标:1、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各个地区的民歌及其特点。并通过比赛记分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音乐实践。 2、重点感受《龙船调》、《十送红军》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体验对音乐理解和动作创作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龙船调》、《十送红军》的聆听与感受,体验我国民歌的基本情绪,并以此为基础,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实践中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活动,活动分三大项进行,既考考你们的记忆力、比比你们的知识储存量和试试你们的创造力。其中考考你们的记忆力为音乐知识问答,比比你们的知识储存量是对音乐了解多少,看看你们的表演才能。亮出你们的绝活,展示你们的才能,当然也请同学们贡献出你们的掌声。 宣读比赛规则:一位记分员和一位监督员每组回答正确得10分。 二、教授新课 A 、欣赏《龙船调》 1、出示问题 a 、介绍歌曲这种具有山歌风味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既有划船的节奏感,又有动感。 b、演唱形式是什么?(半说半唱) 给学生创造表演的空间,让其自由的发挥,体现互动互学原则。两位同学上来表演(各组),男同学扮演‘梢公’,女同学扮演‘妹娃子’。 B、欣赏歌曲《十送红军》 1、出示问题: a、时代背景是什么? b、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c、歌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 d、什么地方的民歌? 2、播放音乐并讲解 3、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十送红军》,并回答问题(以组为单位)。 a、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 b、混齐——男低——女齐——女低——男高齐——男齐 c、歌词以叙事为基础,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举例说明歌词的第二段。 d、江西民歌

七年级音乐下册《长江两岸》第一课时教案 人音版

第一课《江南音乐之“了解”---------导入和〈采茶舞曲〉》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导入,让同学们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和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2、通过倾听和演唱,了解江南音乐的一些显著的特征。 3、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 教学内容:1、乐曲欣赏《茉莉花》 2、演唱歌曲《采茶舞曲》 教材简析:《采茶舞曲》作于1958年。音乐中糅进了越剧唱腔的音调,流畅而柔美。歌曲的前四句歌词以赞美江南的景色及茶乡西湖的新气象为主,音乐优美婉转,细腻中带有轻巧的色彩。后六句则是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和愉快的心情,音乐现用跳动、明快清新的旋律来表现劳动的景象,随后将乐句拉宽、音调上扬突出地展示出采茶姑娘们的兴奋、幸福的心情。《茉莉花》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江南风格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通过导入,让同学们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和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音乐文化的一些显著的特征。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情感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类比法、实践法 教学用具:曲笛萧多媒体设备钢琴铃鼓碰钟梆子 ☆☆☆☆☆☆☆☆☆☆☆☆☆☆☆☆☆☆☆☆☆☆☆☆☆☆☆☆☆☆☆☆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乐曲导入及学生欣赏体验: 江南水乡美景的画面 乐曲《茉莉花》 在大屏幕上播放江南水乡的画面和苏州园林的画面,同时由教师用曲笛、萧或钢琴演奏乐曲《茉莉花》作为对画面的一种音乐上的描述。 听江南风格的乐曲,看江南美景,形成视听的统一。

初步了解江南音乐。 发挥音乐课程的特点和魅力,引发学生学习江南音乐的兴趣。 2、提问与讨论 设问: 1、这首乐曲为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2、这段音乐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音乐感受? 3、它和我们听过的河北民歌《茉莉花》所描绘的内容是一致的,但它们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圆润、细腻、婉转悠扬是江南音乐的普遍特点。 4、这种音乐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 …… …… 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能动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究习惯,培养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试着说一些北方和南方的方言,共同讨论“语言对形成音乐风格所等起到的基础性作用”。 3,认真的聆听《采茶舞曲》 1、教师播放音乐。 2、在音乐开始后随着音乐打一下节拍。 学生聆听并试着打一下节拍。 感性体验!它是理性体验的基础。 4,师生共同讨论《采茶舞曲》的音乐特点 1、歌曲的音调流畅而柔美。 2、歌曲的前四句歌词以赞美江南的景色及茶乡西湖的新气象为主,音乐优美婉转,细腻中带有轻巧的色彩。 3、后六句则是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和愉快的心情,音乐现用跳动、明快清新的旋律来表现劳动的景象,随后将乐句拉宽、音调上扬,突出地展示出采茶姑娘们的兴奋、幸福的心情。 把对歌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教案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教案 (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各拉丹冬,体会作者在描写壮美景观中所融入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学习文中写景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关注环保,为保护美好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 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重点,有序地描写景物特征。 难点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有关各拉丹冬的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1课时 长江如黄河一样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也横贯中华大地,用她的甘醇(江水)哺育着中华儿女。这条美丽而神奇的江河是多么让人亲近啊!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发源于什么地方呢她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领略那里奇异的风光吧。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各拉丹东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平方千米,有冰川130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千米,宽千米,尾部有5千米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长千米,宽千米,尾部有2千米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冰塔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 各拉丹冬地区不仅水资源丰富,还蕴藏着大量的黄铜、黄铁、水晶等珍贵矿物。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高山草原上仍然牧草丰盛,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白唇鹿、野驴、雪豹、高峰雪鸡等20多种野生动物天然庇护所。除此之外,还有野牛、野驴、藏羚羊等国家保护动物。 1.读课文第1自然段,各拉丹东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样的?

长江美景写景作文

长江美景写景作文 1长江美景 长江是我国的“母亲河”,它孕育了我们华夏儿女。大年初二,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趁着这大好天气,爸爸妈妈带着我兴致勃勃地去长江边儿走走。 这天恰好是立春时节,许多游人来长江边游玩,感受春天的温暖气息。妈妈告诉我,上海的黄浦江边有个外滩,这里被人们誉为“小外滩”呢!我漫步于长江江畔,听着鸟儿清脆的歌唱,看着这长江美景,啊!这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缕缕微风轻拂着,如同妈妈的手抚摸着我的脸庞;一只只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地跳起优雅的华尔兹,时而展翅高飞,时而忽左忽右,时而又来一个优美的“蜻蜓点水”,游人们也不禁啧啧赞叹。 我望着江面的风景,看,阳光照在了江水中,江面上立刻显现出了一层金灿灿的光芒,令我睁不开眼睛。这光芒宛如一大片碎金子撒落长江,真是美不胜收。岸边上,礁石旁,永远奔腾不息的潮水向前涌来,一浪高过一浪。浪花向着岸上的礁石冲去,激起了朵朵水花,还不时有几簇泡沫漂浮在水面上。在这浪涛的冲击下,礁石上的棱角就这样日日夜夜被磨平了。远看,一只只船儿在江面荡漾着,这点点白帆犹如洁白的云朵,那浩瀚的长江犹如碧蓝的天空。在那尽头,水天一色,一眼望不到边。 在那前方江面上竖着的标牌吸引了我的注意:此去5千米是

居民饮用水源。我看着想着:哦,原来我们喝的水全来自长江!标牌旁还有好多网,里面一定是养殖的鱼虾。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长江,长江真不愧是“母亲河”呀! 我们一步三回头地离去了,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呀!多美的长江风景啊!” 2长江夕照 初夏,沿着林阴大道,在一阵阵清脆的自行车铃声中,我来到了长江边,想尽情领略一下长江夕照的美景。 山映斜阳天接水。此时,正是红日西坠,余霞满天的傍晚时分。望着夕阳,我不由想起来了刘白羽在《长江三月》中的一段描写。 一轮落日-那样圆,那样大,像鲜红的珊瑚球一样,把整个江面笼罩的淡淡的红光中,面前像有一种细细的丝幕柔和地、轻轻地撒落下来。 这不正是眼前景色的真实写照吗? 晚日的余辉洒落在水面上,如万点碎金,闪闪发亮。波浪在轻风的吹拂下,柔和地、温顺地一起一伏,舒缓地向前、向前……每一朵涌起的浪花顶端,都闪着耀人眼目的亮光。它们闪烁着,荡漾着,互相逗着,闹着,活泼极了,热闹极了。远远望去,恰似一尾尾金鳞的大鲤鱼正划着双鳍,摇首尾畅游。这大江之中,该有多少尾这样的鲤鱼在追逐嬉戏啊! 偶尔,一两只白色江鸥贴着水面轻快地飞来,像着意要点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