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试验设计方案方法对比

合集下载

01田间试验设计

01田间试验设计

1A 2D 3C 4B
5B 6A 7B 8D
9C 10 C 11 D 12 A
16
【例如】假定有A、B、C、D四种肥料, 每个处理重复3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 则田间排列为:
1A 5B 9C 2 D 6 A 10 C 3 C 7 B 11 D 4 B 8 D 12 A
17
㈡随机区组设计
设计方法
将试验地按肥力程度划分为等于重复次数的 区组,一区组安排一重复,区组内各处理都 独立随机排列。
结果能重现
结果重演性
27
衡量结果好坏 常用术语
常用产量
试验指标
研究对象
试验因素
常用术语
质单或因量差素异试验:水平即因处素理水平
多因素试验:水平组合即处理
小区上实施的 具体项目
试验处理
28
单因素简单 多因素效率高
试验种类
综合性为推广 品种 栽培
按因素多少
肥料 农药
按试验内容
小区为研究
大区试为验推种广 类
划分为K个
小区
D
A
D
E
E
A
③处理在区
组内随机排
C
D
B



19
设计示例
8个处理,4次重复,共32个小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II
III
2
5
6
5
1
4
1
4
5
4
2
3
8
8
7
3
6
2
7
7
1
6
3
8
肥力梯度
IV
4 5 2 4 1 3 7 8

田间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

试验标准(依此文件),试验流程:责任部门、责任人常用的田间实验设计一、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一)、对比法设计这种设计常用于少数品种的比较试验及示范试验,其排列特点是每一供试品种均匀直接排列于对照区旁边,使每一小区可与其相邻旁的对照区直接比较。

如图1为8个品种3次重复的对比法排列。

这类设计由于相邻小区特别是狭长相邻小区之间土壤肥力的相似性,亦可获得较精确的结果,并有利于实施与观察。

但对照区过多,要占试验田面积的1/3,土地利用率不高。

一般重复次数可为3~6次,必要时还可适当增加。

每一重复内的各小区都是顺序排列。

重复排列成多排时,不同重复内小区可排列成阶梯式,以避免同一处理的各小区排在一直线上。

(二)、间比法设计在育种试验前期阶段如鉴定圃试验供试的品系(种)数多,要求不太高,而用随机区组排列有困难,可用此法。

间比法设计的特点是,在一条地上,排列的第一个小区和末尾的小区一定是对照(CK)区,每二对照区之间排列相同数目的处理小区,通常是4或9个,重复2~4次。

各重复可排成一排或多排式。

排成多排时,则可采用逆向式(图2)。

如果一条土地上不能安排整个重复的小区,则可在第二条土地上接下去,但是开始时仍要种一对照区,称为额外对照(Ex.CK),如图3。

顺序排列设计的优点是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可按品种成熟期、株高等排列,能减少边际效应和生长竞争。

但缺点是这类设计虽通过增设对照,并安排重复区以控制误差,但各处理在小区内的安排不随机,所以估计的试验误差有偏性,理论上不能应用统计分析进行显著性测验,尤其是有明显土壤梯度时,品种间比较将会发生系统误差。

二、随机排列的试验设计(一)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将各处理随机分配到各个试验单元(或小区)中,每一处理的重复数可以相等或者不相等,这种设计对试验单元的安排灵活机动,单因素或多因素试验皆可应用。

例如要检验三种不同的生长素,各一个剂量,测定对小麦苗高的效应,包括对照(用水)在内,共4个处理,若用盆栽试验每盆小麦为一个单元,每处理用4盆,共16盆。

第二章 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第二章 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注意: 划分区组时应使区组的长边 应与肥力梯度垂直,小区的 高 长边应与肥力梯度平行。
3、局部控制的作用
可有效降低由于试验地肥力
差异而引的试验误差,提高

试验准确性
2021/10/10
9
第四节 控制土壤差异的小区技术
一、试验小区的面积
1、试验小区(experimental plot):在田间试验中,安排一个处理的小 块地段称试验小区,简称小区(plot)
2、随机排列的作用 (1)避免系统误差 (2)随机排列与重复相结合可以提供一个无偏的试验误差无偏估值
3、随机排列的方法 (1)随机数字表法 (2)抽签法
2021/10/10
8
三、局部控制原则
1、定义: 指分范围分地段控制非处理因素,使这些非处理因素对处理的 影响能够最大限度趋向一致
2、局部控制方法:将试验地划分成等于重复数的区组,各处理在一个区 组内只出现一次,区组内的小区数等于处理数
1、裂区试验设计的方法
(1)划分区组:把试验地划分成区组,区组数等于重复数,区组的排列方向与环 境变异方向一致,区组之间设置走道,区组两端及四周设置保护行
(2)划分主区和
在每一区组内划分主区,主区等于主处理数,主处理在每
主处理随机排列: 一区组内的主区间随机排列
(3)划分副区和 在每一主区内划分副区,副区等于副处理数,副处 副处理随机排列: 理在每一主区内的副区间随机排列
二、随机排列的试验设计
一)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三)裂区试验设计
2021/10/10
14
一、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
一) 对比法设计(contrast design)
1、设计特点:每一供试处理的 小区均直接按某种顺序排列于 对照区的旁边,即每隔两个处 理小区有一对照区,重复间的 小区排列有阶梯式和逆向式两 种排列方法

葡萄田间试验计划方案

葡萄田间试验计划方案

葡萄田间试验计划方案1. 引言葡萄是一种重要的果树,种植面积广泛,产量稳定,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提高葡萄品质和产量,我们计划在田间进行一系列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的处理措施,评估对葡萄生长和果实产量的影响,从而为葡萄种植提供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制度。

2. 试验目标- 确定不同施肥方案对葡萄生长和果实产量的影响;- 评估不同灌溉水量对葡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比较不同植株密度对葡萄生长和果实产量的影响;- 确定最佳的葡萄栽培管理措施。

3. 试验设计3.1 实验区域选择选择面积相对较大、生长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葡萄种植区域作为实验区。

确保实验条件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3.2 试验方案设计3.2.1 施肥方案选取4个不同的施肥方案进行比较:A组为常规施肥方案(作为对照组),B组为有机肥施用方案,C组为无机肥施用方案,D组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方案。

3.2.2 灌溉水量选取3个不同的灌溉水量进行比较:A组为常规灌溉方案(作为对照组),B组为减少灌溉水量方案,C组为增加灌溉水量方案。

3.2.3 植株密度选取3个不同的植株密度进行比较:A组为常规植株密度(作为对照组),B组为增加植株密度方案,C组为减少植株密度方案。

3.3 实验组织将试验区域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为不同的处理组别,每个组别设置五个重复区块,每个区块大小均为100平方米,确保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在每个重复区块内设置若干株葡萄植株,进行相应处理。

4. 试验实施4.1 基础准备- 对试验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无杂草和根系交叉;- 对试验区域进行土壤检测,确保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指标均匀;- 对试验区域进行施肥前处理,确定基础肥施用方案。

4.2 施肥处理在不同处理组别的葡萄生长季节,按照试验方案要求进行施肥处理。

记录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并确保每个处理组别均匀施肥。

4.3 灌溉处理按照试验方案要求,对各个处理组别进行相应的灌溉处理。

记录灌溉量、灌溉时间和灌溉方式,并确保每个处理组别在同一时间进行灌溉。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5篇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5篇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5篇第1篇示例: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国各地。

为了探索更有效的种植方法,我对玉米同田对比进行了试验。

一、试验设计1.1 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比较同一块田地内不同的玉米种植方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而找出最适合该地区的种植方式。

选取了同一块田地分别进行传统种植和现代种植两种方式的对比试验,其中传统种植采用传统的施肥、浇水、除草等方式,现代种植采用新型农业技术和设备进行管理。

在同一块田地上划分为两份,分别进行传统种植和现代种植的处理。

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对两组样品进行相同的管理,如施肥、浇水、除草等。

1.4 数据收集在玉米成熟后,对两组样品进行收割,并测量玉米的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二、试验结果2.1 产量对比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现代种植方式下的玉米产量明显高于传统种植方式,平均比传统种植方式多出20%。

在品质方面,现代种植方式下的玉米颗粒饱满、颗粒大小均匀,而传统种植方式下的玉米颗粒大小不一,品质参差不齐。

2.3 经济效益对比以产量、品质和成本等因素为依据,经济效益方面现代种植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种植方式。

虽然现代种植方式的成本略高于传统种植方式,但由于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总体经济效益更高。

三、结论通过玉米同田对比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1 玉米的现代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2 在选择玉米种植方式时,农民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

3.3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大现代种植方式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为我国玉米种植技术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了有益参考,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2篇示例: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一、引言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应用领域。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农业科研人员一直在进行各种试验研究。

2013年四大作物品种试验方案

2013年四大作物品种试验方案

2013年垦区四大农作物品种试验方案一、试验方法(一)田间设计1、生产试验玉米、大豆、水稻、小麦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水稻、小麦小区宽6米以上;大豆不少于8行区;玉米8行区;2、区域试验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区域试验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3次重复。

玉米小区行长10米,6行区;大豆小区行长10米,4行区;水稻小区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不少于8行区;小麦小区行距0.15米,10行区,小区面积15平方米,各品种间间隔0.3米。

3、注意事项(1)区域试验各重复间相同品种不得排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得捆绑式排列。

小区排列方向应与土地肥力趋势和坡向垂直。

各重复间应留步道1.5~2.0米。

(2)试验区周围必须设保护带,玉米、大豆保护行不少于4行,保护头不少于3米;小麦保护行不少于6行,保护头不少于3米;水稻保护行不少于6行,不设保护头。

(3)同一试验点同一作物同一试验类别播种垄数应一致。

(4)区域试验品种少于3份的可采用对比法,3次重复。

(二)保苗密度1、玉米:普通玉米1~4区保苗密度为4200株/亩;6~8区保苗密度为5000株/亩;9~11区保苗密度为5500株/亩;青贮玉米保苗密度为4000株/亩。

2、大豆:1~3区保苗密度不低于25万株/公顷,4区保苗密度不低于28万株/公顷,5、6区保苗密度不低于30万株/公顷。

3、水稻:每一试验点各品种的株、行距必须一致,密度与当地生产相同。

4、小麦:保苗密度650万株/公顷,并根据各品种芽率和千粒重适当调整种植密度。

二、试验要求1、品种试验应严格按《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试验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2、试验地应安排在地势平整、肥力较好、排灌方便、合理轮作、前茬一致、无检疫性病虫害的地块。

3、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播种。

播种方式用开沟或扎眼两种,播种时各市(地)种子管理部门需到现场监督指导,要求足墒播种,播种深浅一致,确保一次全苗定苗。

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设计

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设计

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设计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设计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

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

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

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试验地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a、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b、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树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且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

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c、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d、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e、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试验药剂处理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

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

如供试的农药产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已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

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就越好。

因为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而人力、物力的花费也大大增加,是不值得的。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一、研究目的和背景田间药效试验是评价农药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研究目的是评估农药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项田间药效试验,评估农药对其中一种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1)作物:选择其中一种常见作物作为试验对象,如水稻、小麦等。

(2)病虫害:选择与作物种类匹配的常见病虫害,如水稻的稻飞虱、小麦的赤霉病等。

(3)农药:选择一种拥有防治该病虫害效果的农药作为试验农药。

2.试验设计(1)试验区划:将试验地按照相同条件分成若干小块,利用随机数字表将不同处理分配到各个小块中。

(2)试验处理:A组:清水对照组,不施用农药;B组:低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施用农药;C组:中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的两倍施用农药;D组:高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的三倍施用农药。

(3)试验指标:观察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3.试验实施(1)试验前准备:在试验前,对试验区域进行土壤分析,并根据农药产品说明书对农药的浓度和用量进行计算。

(2)试验实施: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按照试验设计中的处理方法对试验区进行施药处理。

观察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记录数据,如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4.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率、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采用Excel或其他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可以评估农药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得出不同剂量农药的防治效果,评估农药的合理使用剂量范围。

四、试验注意事项1.试验区域选择要符合目标作物的生长要求,并保持试验区域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顺序排列设计法
(一)对比设计
每隔2个供试处理设一个对照区,使每一个小区与其相邻的对照直接比较。

(二)间比设计
在一条地上,排列的第一个小区和最末尾的小区一定时对照区,每两个对照区之间排列相同数目的处理小区。

二、随机排列设计法
(一)完全随机设计
适用:
实验空间中的各种非实验因素者相当均匀一致,否则误差大。

广泛应用于环境变异较小的盆载实验、温室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而在田间实验中很少应用。

实施步骤:
将全部实验小区统一编号,按随机的方法安排每个处理。

优点:
易设计,对处理和重复数没严格限制,可充分利用全部材料;有无缺区也可进行分析;统计分析简单。

缺点:
同处理小区分布比较零乱,不便于观察。

没实行局部控制,在实验材料或小区土壤差异较大时,不能采用。

(二)随机区组设计
适用:存在单方向系统误差的实验
实施步骤:
(1)确定重复数
(2) 划分区组
原则:重复内具同质性,重复间允许最大异质性;
区组数=重复数;
区组走向与土壤肥力梯度相垂直;区组内差异尽可能小,区组间差异尽可能大。

(3) 小区的划分
小区的长边与土壤肥力梯度平行;
(4) 处理的设置
将各处理随机安排区组的小区中,每处理仅占一小区。

(5) 区组的设置
不同的区组可以设置在不同地段上,而同一区组内各个小区必须设置在同一地段上。

特点:
随机区组设计按照局部控制的原则,将整个实验地分成与重复数相等的区组,然后把每一个区组划分成与处理数相等的小区,将各处理随机安排在区组内的小区中。

优点:
①易设计和分析,能保证实验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贯彻了三原则)。

②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灵活性大,适用广。

③单因素、多因素实验都可应用。

缺点:
①不允许处理数太多,一般少于20。

②实验精确度没有拉丁方设计高。

③处理数为2的随机区组设计,叫配对法。

(三)拉丁方设计
适用:存在两个方向系统误差来源的实验
实施方法:
从行和列两个方向上排列成区组,而每一处理在每一行或列都只占有一个小区,处理在各区组的排列是随机的。

特点:
①处理数=重复数=行区组数=列区组数;
②拉丁方设计实行双重局部控制,精确度最高,是随机区组设计特殊情况;
③实验结果分析简便。

优点:精确度最高,适用实验存在两种系统误差的实验。

缺点:
①缺乏伸缩性:处理数=重复数=行数=列数。

这种实验设计,不能将一行或一列分开设置;观察记载和田间管理都不方便。

②处理数限于5-8。

(四)改良对比法
适用:
当参试处理数众多,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如丘陵地带)时,就难于实现局部控制,改良对比法用增加对照区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矛盾,从而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实施方法:
1、每个重复区的第一个小区安排处理,第二个小区安排对照,以后每隔两个处理区安排一个对照区,一直至排完为止。

3-6次,重复内可不具同质性。

重复中,每个处理(不包括对照),必须随机排列。

特点:任意一个处理区的左侧或右侧必有一个对照区。

优点:
1、适用于丘陵地等环境条件变异较大的地方。

2、不受处理数的限制,两个以上均可。

3、田间操作比较方便。

缺点:
1、对照区占地三分之一,比较浪费土地。

2、未贯彻设计三大原则,精确度较低。

3、因两个处理共用一个对照,不能认为这两个处理互不相关,所以不宜采用方差分析。

(五)裂区设计
应用范围:
(1)只用于复因子实验,且因子有主、次之分;
(2)各因子的水平要求的面积不一;
(3)重点研究某项交互作用;
(4)临时加某些新的因子。

实施方法:
1.分清主、次因子,先把次要因子各水平(主处理)作随机区组排列,这时的
每个小区称主区(整区)。

2. 再将各主区按主要因子的水平数分小小区(副区),然后随机安排主因子的
各水平(副处理)于副区。

3.从统计学上看,重复最好符合下面要求:
裂区设计的原则:主要因子的各个水平安排在裂区,次要因子各水平安排在整区。

课堂练习: 有一幼年绿肥和修剪的实验,绿肥(小区面积小些)有三种(A 1-A 3),修剪方式(小区面积要求大些)有4种(B 1-B 4),重复4次,试绘田间排列图。

1112+整处数)(裂处数-⨯≥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