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轨道交通不仅在城市客运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而且对于引导城市规划建设,促进土地开发利用,带动房地产经济发展,其优势显著。
然而,轨道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轨道交通在施工期和运营期所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对于地面或高架线路,噪声对环境影响最为突出;而对于地下线路,其振动影响是首要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声环境影响评价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通常作为评价重点被列为专题,它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针对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开展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特别需要注意。
1 环境保护目标的充分性对于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进行充分的调查,应从敏感保护目标的类型、功能、时间、区域、分布及特点等方面,做到内容全面、调查充分。
1) 类型教学单位、医疗单位、重要科研单位、幼儿园、疗养院、养老院、居民住宅,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性建筑均视为环境保护目标。
2) 功能同一环境保护目标包含多个环境敏感点。
环境敏感点是指轨道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学校教室、学生宿舍、医院病房、疗养院和敬老院住房以及居民住宅等。
3) 时间环境保护目标不仅包括既有的建筑,而且拆迁后暴露出来的,需要重新规划且尚未实现规划的未来的环境保护目标,均应列为环境保护目标。
4) 区域环境保护目标不仅包括建成区的既有建筑,而且对于未建成区,应结合城市规划,对已经获得规划部门审批,在建、筹建以及待建的建筑,均应作为保护目标,列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
一般情况下,当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后,发生环境投诉的往往是在轨道交通开通前建成,而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又未被列入评价范畴的保护目标。
5) 分布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而确定。
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保护目标分为受列车噪声影响和风亭、冷却塔噪声影响两类。
受列车噪声影响的保护目标一般分布在高架线和地面线尤其是区间线路两侧,或出入段线两侧及车辆段或停车场周围;而受风亭、冷却塔噪声影响的保护目标一般分布在地下线路车站周围。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的施工和运营都会对沿线和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应该积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于低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哈尔滨市地铁工程建设项目为依托,对其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对工程设计中的环保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运营期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与措施1.1.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1.1.1施工期噪声源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源主要包括车站挖掘、大型构件的吊装、混凝土拌和、站台基础施工时使用的钻孔、破除和修复路面时采用的空压机和压路机等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另外,建筑材料及残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对运输道路沿线的声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表1是部分施工机械的噪声影响。
表1 部分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和振动级1.1.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防护措施施工期间除了要遵守国家关于施工噪声管理的各项规定之外,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实际,对施工期噪声控制提出以如下对策和建议:1.噪声较大的机械尽量布置在偏僻处或隧道内,使其尽量远离声环境敏感点,不能更换地点的,应采取隔噪措施。
2.高噪声机械设备的使用也要限制在7:00-12:00和14:00-21:00的时间范围内,若无特殊原因严禁连续施工。
3.运输车辆在路线上应该选择远离环境敏感点的一侧。
4.使用商品混凝土,消除施工场地内混凝土搅拌机的噪声影响。
5.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工期,在施工工程招投标时,将降低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1.2施工期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1.2.1施工期振动因素分析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含有较多的振动型作业,其中既包括盾构机、钻孔、打桩、挖掘、夯实等施工作业以及运输车辆在作业中所产生的振动,根据该地铁工程的施工特点,工程施工时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和振动源强见表11.2.2施工振动环境影响分析该轨道交通工程的大部分路段均采用盾构法施工,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大型机械的振动机械作业引起的振动对隧道上方的敏感建筑影响较大,部分地点存在超标现象。
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轨道交通是以地铁、有轨电车等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公共交通设施,具有运量大、效率高、轻便快捷和环保节约等优点[1]。
随着城市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城市重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从而有效解决城市拥堵、调整城市发展结构等城市发展问题。
据统计,截止2022年末,中国累计有22个城市建成投运城市轨道线路101条,运营线路长度约3155km,其中地铁2438km,占77。
3%;轻轨占7。
6%;单轨占2、8%;现代有轨电车占4、2%;磁占1%;市域快轨占7。
2%。
同时,全国共有36座城市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另有30多个城市正在编制或上报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其主要的环境影响问题是对项目两侧城镇居民的噪声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及水环境、电磁辐射环境等影响。
本文通过以福建省武夷新区城际旅游观光轨道项目为案例简要分析其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和环保措施,为轨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参考[2]。
1项目概况福建省武夷新区旅游观光轨道交通工程起于合福高铁武夷山东站站前大道,于既有的303省道至九曲互通匝道路口以北终止,线路全长约23、94km,共设武夷山高铁东站、固县站、生态博物馆站等8座车站,其中城市展览馆站为高架站,其余7座为地面站。
全线设12座10kV变电所。
工程总投资约25、1108元。
项目线路涉及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地缓冲区,并跨越一处拟取消的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
2项目环境影响要素识别2、1施工期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前期的影响主要为征地、拆迁。
本项目线路占地为现状交通用地,但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征地涉及农田占用,导致土地功能永久性转变,由农田转变为交通用地。
施工期间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和振动会对周边居民区、学校等敏感目标的声环境和振动环境产生影响。
施工期间主要的大气环境影响表现为施工扬尘对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同时施工机械的尾气排放也将影响沿线环境空气质量。
地铁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地铁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磁悬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特点:线路短、敏感点集中、环境要求高。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由环保部审查。
特征的环境污染:噪声、振动。
一、项目相符性分析:(1)该项目为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中的一条线路。
(2)必须已纳入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中;(3)分析环评阶段的工程方案与建设规划和规划环评阶段的建设方案的工程方案一致性及变更情况。
(4)给出相关变更内容的环境影响比选分析结果。
(5)分析线路走向、站场设置选线选址的优化内容,早期介入。
(6)明确工程方案对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
二、主要工程内容内容全面,列表说明,附图给出平纵剖面图。
(1)线路起、终点、经过的街道、地面线、地下线、高架线长度等、车站数量(地下站、地面站、高架站)、变电所、车辆段、综合基地、通风系统(风亭、冷却塔数量)。
(2)工程施工方法:车站、区间(3)明确渣土及土石方去向(4)明确工程高架线路、地面线路、地下线路的结构形式、几何尺寸等参数。
各车站对应的中心里程、结构类型、车站埋深等工程参数。
按里程桩号明确各区段的施工方法。
周边有环境敏感点的路段,注意优化施工方式。
(5)风亭、冷却塔与周围敏感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地铁设计规范》。
(6)明确:车辆段、综合基地、停车场及主变电站的所在位置及用地现状;规划用地性质;便于分析与城市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的相符性。
三、主要污染源分析及环境影响识别1.主要污染源分析噪声源:排风亭、新风亭、活塞/机械风亭、冷却塔、高架线路列车运行、地面线路列车运行、主变电站。
振动源:地下区段、地面区段、高架区段。
类别边界条件:钢轨类型、扣件类型、路基高等。
(1)施工期:交通疏散、废水固体废物、变电所噪声(2)运营期车间运营→冷却塔噪声、风亭噪声、风亭排风列车运行→噪声、电磁干扰、振动车辆检修、整备→噪声、振动、废水、电磁、废弃、固废(3)生态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居民出行,拆迁安置、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景观、文化古迹、社会经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绿地、古树名木等。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影响也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评估。
本报告旨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背景介绍(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规模、目的等)三、评价目标和内容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和评价要求,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围绕以下目标和内容展开:1. 空气质量评估: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周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空气质量变化;2. 噪声影响评估: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周边区域噪声环境的影响,包括噪声源的产生、传播和影响范围;3. 水环境评估: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地下水、地表水等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工程建设对水体的影响以及水污染防治措施;4.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周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包括植被破坏、动植物迁移等;5.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考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居民生活、产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包括交通便捷性、就业机会等。
四、评价方法和指标(根据评价目标和内容,介绍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五、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方法和指标,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列出具体结果和分析)六、环境保护措施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大气污染物控制:采取先进的污染防治设施,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能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2. 噪声控制:采用隔声、降噪等技术手段,减少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3. 水环境保护:强化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轨道交通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4. 生态保护与恢复: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保护和恢复轨道交通建设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5. 社会经济合理协调: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合理规划轨道交通线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
城市轨道交通XXX线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减缓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XXX线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减缓措施引言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和运营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噪音、空气污染和土地利用压力等。
本文旨在对城市轨道交通XXX线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减缓措施,以期保护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一、城市轨道交通XXX线的环境影响评价1. 噪音污染城市轨道交通线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列车行驶、刹车、电力系统运行等都会产生噪音。
对于靠近轨道的居民和商业设施,噪音污染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为了评价XXX线的噪音污染情况,可以进行噪音测量和模拟分析,考虑列车运行速度、线路设计、车辆类型等因素,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
2. 空气污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列车排放的尾气和扬尘会对周围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尤其在地下车站和封闭隧道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产生污染。
对于XXX线的空气污染评价,可以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和排放源分析,了解尾气和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
3. 土地利用压力城市轨道交通线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于土地利用产生一定压力。
尤其在城市中心区域,土地资源有限,需要在确保城市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
对于XXX线的土地利用压力评价,可以通过调查和研究相关数据,分析线路布局和站点设置对周围土地利用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利用策略。
二、城市轨道交通XXX线的环境减缓措施1. 噪音减缓措施针对噪音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减缓措施,如:- 轨道隔离及隔音屏障的设置,减少列车噪音向周围传播;- 利用隔音材料改造车辆和车站设施,减少噪音产生;- 加强列车及设备的维护管理,降低噪音产生率。
2. 空气污染减缓措施为减少尾气和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安装尾气净化设备,提高列车排放的空气质量;- 加强扬尘控制,合理设计车站和隧道通风系统;- 推广清洁能源驱动车辆,减少尾气排放。
3. 土地利用减缓措施针对土地利用压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避免过度占用土地资源;- 优化车站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联合城市发展规划,实现土地多功能利用。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要点ppt课件

管理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 —— 2003年9月27日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第559号令 ——2009年10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年9月1日实施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活动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主要评价内容
一、工程分析 二、环境分析 三、评价要点 四、重点评价专题 五、环境保护措施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第二部分 环境分析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环境分析
■ 自然环境状况调查与分析 ■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与分析 ■ 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分析 ■ 环境功能区划调查与分析 ■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与分析★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简介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简介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情况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情况 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情况
关于关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关于关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旨在确保项目建设与运营的可持续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支持。
地铁轻轨项目所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文化古迹以及居民健康等。
下面将逐个进行探讨。
首先,生态环境是地铁轻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之一、地铁轻轨线路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例如,在修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声、振动和粉尘,这对野生动物和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轨道交通的电力供应和车辆排放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地铁轻轨站点周边,还要加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境管理工作,确保站点周边环境卫生。
其次,社会经济方面也是地铁轻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地铁轻轨的建成运营不仅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运输,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是,也会对周边土地利用和房价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轻轨线路的布局和站点位置,以尽量平衡各方的利益,确保项目对周边经济的促进作用最大化。
第三,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也是地铁轻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地铁轻轨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对土地的占用和利用要进行科学评估,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此外,轻轨项目还需要大量能源,如电力供应和车辆运营中所需的燃料,对能源的使用和消耗要进行合理安排,尽量减少对能源的浪费和污染。
第四,文化古迹的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需要考虑在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
轻轨线路的修建可能会对周边的文化古迹造成破坏,因此,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对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采取措施对文化古迹进行保护,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