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探伤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目录1 目的2 适用范围3 引用标准4 检测准备4.1 工艺准备4.2 检测作业人员4.3 检测设备与器材4.4 作业条件5 检测实施5.1 检测控制流程图5.2工艺参数5.3检测操作5.4 缺陷评定5.5 例外情况的处理方法6 质量检查6.1 质量检查要求和方法6.2 质量检验标准6.3 质量控制点6.4 质量记录6.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7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本作业指导书主要是为了检出检验非铁磁性材料及其焊缝表面的开口缺陷,以及对缺陷的大小、性质进行等级评定而编制。
为了规范渗透检测工作,保证渗透检测的工作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2.1本作业指导书包括开口性缺陷的检测及渗透探伤中着色剂的去除方法及缺陷指示的分级。
2.2 本作业指导书包含材料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液体渗透检测。
(铁磁性和非铁磁性材料)2.3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非多孔性材料的船舶、管道、结构件及其他设备的原材料及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
2.3 本作业指导书与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有抵触时,应以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为准。
3 引用标准JB4730-2005.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渗透检测)JB/T 6062-2007《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JB/T 9218-2007《无损检测渗透检测》2008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规范》4 检测准备4.1 工艺准备4.1.1 渗透检测方案大型检测项目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以及本工艺规程未包括的渗透检测项目应单独编制渗透检测方案(或包含在无损检测方案中)。
渗透检测方案由PT-Ⅱ级以上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4.1.2 渗透检测工艺卡渗透检测前应编制渗透检测工艺卡。
渗透检测工艺卡由PT-Ⅱ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现场无损检测技术负责人批准。
4.2 检测作业人员4.2 检测作业人员4.2.1从事渗透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或者与之相等的检测机构规定的按NDT人员资格认证的程序认可的人员。
渗透实验实验报告

渗透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渗透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介质在特定条件下的渗透性能,了解渗透现象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渗透是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
根据范特霍夫渗透压公式π = cRT(其中π为渗透压,c 为溶液浓度,R 为气体常数,T 为绝对温度),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不同时间内渗透液的体积变化,来计算渗透速率,并分析影响渗透的因素,如溶液浓度差、半透膜的性质、温度等。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半透膜(如羊皮纸、玻璃纸等)蒸馏水2、实验设备渗透装置(包括渗透池、刻度管等)恒温箱电子天平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装置将半透膜安装在渗透池中,确保密封良好,无渗漏现象。
分别在渗透池的两侧注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使液面高度相同。
2、开始实验将渗透装置放入恒温箱中,设定温度为特定值(如 25℃)。
启动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如 5 分钟)记录刻度管中渗透液的体积。
3、改变实验条件更换不同性质的半透膜,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观察渗透速率的变化。
调整溶液的浓度差,再次进行实验,记录渗透速率的差异。
改变实验温度,研究温度对渗透速率的影响。
4、实验结束当渗透达到平衡状态(即渗透液体积不再明显变化)时,停止实验。
清洗实验装置,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不同时间的渗透液体积以时间为横坐标,渗透液体积为纵坐标,绘制渗透曲线。
2、渗透速率的计算根据渗透液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渗透速率。
3、影响因素分析比较不同浓度差下的渗透速率,得出浓度差与渗透速率的关系。
分析不同半透膜性质对渗透速率的影响,探讨半透膜的孔径、材质等因素的作用。
研究温度变化对渗透速率的影响,判断温度与渗透速率的相关性。
六、实验讨论1、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如半透膜安装不严密导致的渗漏、温度控制不准确、测量体积时的读数误差等。
钢结构渗透探伤检测报告

钢结构渗透探伤检测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钢结构渗透探伤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通过利用渗透液在钢结构表面的渗透性,来发现和评估钢结构内部的缺陷和损伤。
这种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以有效地检测到隐藏在钢结构内部的裂缝、气孔、孔洞、粘接不良等缺陷,为钢结构的安全使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本文将对钢结构渗透探伤检测的原理、方法、优势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渗透探伤检测的工作原理,包括渗透液的作用机制、渗透液的选择以及渗透过程中的表面张力作用等。
随后,我们将介绍常见的渗透探伤检测方法,包括可见光渗透法、紫外光渗透法和荧光渗透法等,对它们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渗透探伤检测的优势,包括无损伤、高灵敏度、操作简便等特点,并展望渗透探伤检测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钢结构渗透探伤检测将在工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钢结构的设计、制造和维护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钢结构渗透探伤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前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对广大读者在钢结构渗透探伤检测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形式: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讨论钢结构渗透探伤检测的相关内容:1. 引言:首先对钢结构渗透探伤检测进行概述,介绍其背景和意义。
2. 正文:主要包括渗透探伤检测原理和方法的详细介绍。
在渗透探伤检测原理部分,将讲解其基本原理、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理论知识。
在渗透探伤检测方法部分,将介绍不同的渗透探伤方法、步骤以及具体操作技术。
3. 结论:总结渗透探伤检测的优势,探讨其在钢结构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内容,希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钢结构渗透探伤检测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液体渗透探伤检测报告

施加方法
擦 拭
灵敏度试片
YM-B(镀铬试块)
显 像 剂
HG-3
施加方法
喷 涂
显像时间
5~10min
验收标准
JB/T4730.5-2005 Ⅱ级
探
伤
结
果
一、探伤部位:
全部外表面
二、探伤结论:
符合JB/T4730.5-2005 Ⅱ级
备
注
探伤:(PT-Ⅱ级)审核: (PT-Ⅱ级)
液体渗透探伤检测报告
渗透时间
10min
清 洗 剂
HG-3
施加方法
擦 拭
灵敏度试片
YM-B(镀铬试块)
显 像 剂
HG-3
施加方法
喷 涂
显像时间
5~10min
验收标准
JB/T4730.5-2005 Ⅱ级
探
伤
结
果
一、探伤部位:
全部外表面
二、探伤结论:
符合JB/T4730.5-2005 Ⅱ级
备
注
探伤:(PT-Ⅱ级)审核: (PT-Ⅱ级)
成都乘风阀门有限责任公司
表4.10-22
报告日期:2012.07.04 报告编号: JPT130701-31
工
件
情
况
名 称
阀 杆
材 质2Cr13来自工作号1FD1211131C-31
规格型号
J41H1-16-C DN25
表面状况
粗 车
委托单位
一车间
数 量
64
焊接方式
/
探
伤
条
件
渗 透 剂
HG-3
施加方法
喷 涂
jpt130701302cr13工作号1fd1211131c30规格型号j11h116cdn25表面状况委托单位一车间32焊接方式hg3施加方法渗透时间10minhg3施加方法灵敏度试片ymb镀铬试块hg3施加方法显像时间510min验收标准jbt473052005一探伤部位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一、前言1. 适用范围1.1本规程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焊接接头及其零部件的着色渗透检测。
1.2 工件焊接方法为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
1.3 渗透检测可发现焊接接头及热影响区以及其他受检部位表面开口性裂纹气孔和其他表面开口性缺陷。
2. 参考标准NB/T47013.5-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二、人员具有无损检测人员渗透1.2.3级(结果评定需有2级或3级)资格。
三、渗透检测系统1.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由清洗剂、渗透剂、显像剂组成。
但对同一工件检测时,不同类型的渗透探伤剂不得混用。
储存时间超过一年的渗透剂,使用前应用灵敏度试块进行对比试验,以确定渗透、显像时间。
清洗剂:HD-EX (可变)渗透剂:HD-RS (可变)显像剂:HD-EV (可变)2.灵敏度试块:镀铬试块、铝合金对比试块。
试块用后应清洗干净,储存在丙酮溶液中。
四、工艺参数与检测要求1.工艺参数(1)检测方法:ⅡC-d;(2)渗透剂施加方法:采用喷涂法,当渗透温度为10-50℃时,渗透时间至少为10min;超出渗透温度都应适当延长渗透时间,若小于10℃时渗透时间至少为20min;大于50℃时应保持所探伤工件表面的湿润时间至少为15min;(3)清洗方法:擦洗、水冲洗均可;(水冲洗则须用实体水柱冲洗,水冲洗的压力应低于0.2Mpa,水温应低于40℃)(4)显像剂施加方法:采用喷涂法,显像时间不应少于7min;2.检验标准和验收标准除非设计文件另有规定或用户另有要求,缺陷评定应按NB/T47013.5-2015标准执行验收标准。
3.灵敏度校验将镀铬试块与工件一起进行探伤操作,若试块上三处辐射状裂纹都能清晰显示,则认为系统灵敏度合格。
否则与试块一起探伤的工件应重新进行探伤。
五、检测顺序1.表面准备(1)工件被检表面不得有影响渗透检测的铁锈、氧化皮、铁屑、毛刺及各种有可能影响渗透的保护层;(2)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2.预清洗用清洗剂把被检部位表面的油渍和污垢彻底清除。
着色渗透探伤实验报告.pdf

着色渗透探伤实验报告.pdf实验八着色渗透探伤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了解着色渗透探伤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着色渗透探伤的操作方法,以及缺陷的检查评定。
二、实验原理着色渗透探伤是采用带有红色染料的渗透剂的渗透作用,显示缺陷痕迹的无损探伤法。
渗透探伤是检验表面开口缺陷的常规方法。
渗透探伤的基本原理是在被检工件表面涂上某种具有高渗透能力的渗透液,利用液体对固体表面细小孔隙的渗透作用,使渗透液渗透到工件表面的开口缺陷中,然后用水或其它清洗液将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清洗干净,待工件干燥后再把显像剂涂在工件表面,利用毛细管作用将缺陷中的渗透液重新吸附出来,在工件表面形成缺陷的痕迹,根据显示的缺陷痕迹对缺陷进行分析、判断。
其基本原理及基本步骤见图 1。
a) b) c) d) e) 图 1 渗透探伤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a) 前清洁处理 b)渗透处理 c)清洗去除处理 d)显像处理 e)检查评定焊接件的探伤:(1)表面预处理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容易粘有焊渣、焊剂、飞溅物、氧化物等污物,在进行着色检测前要进行清理,常用的清理方法是机械清理法。
污物清理干净后,再用清洗液清洗焊缝表面的油污,最后用压缩空气吹干。
(2 )渗透由于焊接工件的尺寸一般较大,所以施加渗透液时,常采用喷涂或刷涂,一般应在焊缝上反复施加 3~ 4 次,每次间隔 3~5min ,小型工件可采用浸涂法(3 )去除先用干燥、洁净不脱毛的布或纸按一个方向进行依次擦拭,直至大部分多余渗透剂被去除后,再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布或纸进行擦拭,将被检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全部擦净。
(4 )干燥清洗干净的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可经自然风干或用压缩空气吹干。
(5 )显像和观察利用压缩空气或压力喷罐将溶剂悬浮显像粉均匀地喷洒在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显像 3~5 分钟后,可用肉眼或借助 3~ 5 放大镜观察所显示的图像,为发现。
渗透探伤实验报告数据

渗透探伤实验报告数据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利用渗透探伤技术检测目标材料中的缺陷和裂纹,为工程建设和材料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实验材料和设备- 实验材料:目标材料为金属管道- 设备:渗透探伤设备、UV灯、显微镜、喷雾器、清洗剂、吸水纸实验步骤1. 清洗材料:使用清洗剂和喷雾器对金属管道进行彻底清洗,确保表面没有杂质。
2. 涂布渗透剂:将渗透剂均匀涂布于管道表面,确保完全覆盖。
3. 渗透时间:根据材料类型和厚度设置不同的渗透时间,本实验中设定为30分钟。
4. 温度控制:根据渗透剂要求,将管道放置于合适的温度环境中进行渗透作用,本实验中设定为25摄氏度。
5. 温度控制:根据渗透剂要求,将管道放置于合适的温度环境中进行渗透作用,本实验中设定为25摄氏度。
6. 清洗管道:使用清洁的吸水纸进行管道表面的彻底清洗,去除多余渗透剂。
7. 施加显影剂:将显影剂均匀涂布于管道表面,充分覆盖。
8. 显影时间:根据材料类型和需求设置不同的显影时间,本实验中设定为10分钟。
9. 处理显影剂:使用洗净液对管道表面的显影剂进行清洗,去除多余显影剂。
10. 检查结果:使用UV灯和显微镜对管道进行检查,观察并记录任何缺陷和裂纹。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对金属管道的渗透探伤实验,我们成功检测到了一些缺陷和裂纹,这些结果对管道的安全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管道表面观察到了多个小型缺陷,这些缺陷可能是由于管道材料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通过渗透探伤技术的应用,我们能够及时发现这些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以确保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裂纹,在管道表面形成了明显的线状缺陷。
这些裂纹可能是由于管道材料的老化、外界力量的作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通过渗透探伤技术的应用,我们能够准确地识别出这些裂纹的位置和形态,为下一步的维修和加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渗透探伤实验,我们检测到了金属管道中的缺陷和裂纹,并获得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机车零部件渗透(着色)探伤作业指导书

25mm。
5
清洗
溶剂蒸汽
除油和溶
剂液体
对被检零部件进行清洗处理,采用化学方法,有碱洗、酸洗的方法和溶剂去除。
清除零部件表面所有污染。
6
渗透
渗透剂
1. 在零部件被检部位均匀喷洒渗透剂,保证渗透剂将工件被检部位全部湿润充分渗透。
2.渗透时间取决于渗透剂的种类、被检工件的材质、预测缺陷的种类及大小以及被检零部件和渗透剂的温度。
3.用溶剂去除时,不应加热试块,自然干燥或用布或纸擦干。
7.2.5速干式显像剂渗透性强,宜采用刷涂或喷涂的方法,不可在溶剂中浸渍;
4.在施加显像剂后7min~30min 之间进行。试块上裂纹缺陷显示应清晰、完
整。
7.2.7校验结束后,将试块上的显像剂等去除干净。
1根据渗透液种类、温度等条件选择渗透
时间,在15℃~50℃范围内渗透时间为10min~25min;在3℃~15℃的范围内应根据灵敏度校验 工件预处理 探伤检测显像分析探后处理探伤记录与报告温度适当增加渗透时间;超过50℃或低于3℃时,则应根据渗透剂的种类和试块的温
1.9 润湿性:将渗透剂喷涂到发亮的铝板表面,涂层薄而均匀,5min~8min
后观察,渗透液膜层不应收缩,且不应形成气泡,所有渗透液应很容易润湿铝板表面。
2 清洗剂
2.1 颜色:液体颜色应是无色或淡黄色。
2.2 密度:在环境温度20℃的条件下,其密度应在0.7g/cm3~1.0g/cm3 范围内。
2.3 腐蚀性:按TB/T 2047.2—2011 文件中5.7 规定的检测方法,目视观察试
11
探后处理
不合格品:裂损部位用箭头进行示意标识,并用红色油漆在部件上标注“X”,隔离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探伤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学会利用渗透探伤实验检测焊接等工件的表面或近表面的裂纹、气孔等缺陷。
更重要的是要同学们熟练的掌握并学会运用无损检测技术。
二、实验内容:利用带有荧光染料(荧光法)或红色染料(着色法)渗透剂的渗透作用,显现缺陷痕迹的无损检验法。
三、实验原理:在被检测工件表面涂覆某些渗透力较强的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渗透液被渗入到工件表面开口的缺陷中,然后去除工件表面上多余的渗透液(保留渗透到表面缺陷中的渗透液),再在工件表面上涂上一层显象剂,缺陷中的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重新被吸到工件的表面,从而形成缺陷的痕迹。
根据在黑光(荧光渗透液)或白光(着色渗透液)下观察到的缺陷显示痕迹,作出缺陷的评定。
四、实验方法:渗透探伤的步骤:预处理(干燥,去除铁锈、氧化皮、油渍、污渍等)、渗透、中间清洗、干燥、显象、观察、质量评定。
五、实验步骤:
1、预处理
在渗透探伤前,应对受检表面及附近30㎜范围内进行清理,不得有污垢、锈蚀、焊渣、氧化皮等。
当受检表面妨碍显示时,应打磨或抛光处理。
在喷、涂渗透剂之前,需清洗受检表面,如用丙酮干擦,再用清洗剂将受检表面洗净,然后烘干或晾干。
2、渗透
用浸浴、刷涂或喷涂等方法将渗透剂施加于受检表面。
采用喷涂法时,喷嘴距受检表面宜为20~30㎜,渗透剂必须湿润全部受检表面,并保证足够的渗透时间(一般为15~30min)。
若对细小的缺陷进行探测,可将工件预热到40~50℃然后进行渗透。
3、乳化
当使用后乳化型渗透剂时,应在渗透后清洗前用浸浴、刷涂或喷涂方法将乳化剂施加于受检表面。
乳化剂的停留时间可根据受检表面的粗糙度及缺陷程度确定,一般为1~5min,然后用清水洗净。
4、清洗
施加的渗透剂达到规定的渗透时间后,可用布将表面多余的渗透剂除去,然后用清洗剂清洗,但需注意不要把缺陷里面的渗透剂洗掉。
若采用水清洗渗透剂时,可用水喷法。
水喷法的水管压力为0.2Mpa,水温不超过43℃,当采用荧光渗透剂时,对不宜在设备中洗涤的大型零件,可用带软管的管子喷洗,且应由上往下进行,以避免留下一层难以去除的荧光薄膜。
当采用溶剂去除渗透剂时,需在受检表面喷涂溶剂,以去除多余的渗透剂,并用干净布擦干。
5、干燥
用清洗剂清洗时,应自然干燥或用布、纸擦干,不得加热干燥。
在用干式或快干式显象剂显象前,或者在使用湿式显象剂以后的干燥处理中,被检工件表面的干燥温度应不大于52℃。
6、显象
清洗后,在受检表面上刷涂或喷涂一层薄而均匀的显象剂,厚度为0.05~0.07㎜,保持15~30min后进行观察。
7七、观察
着色渗透法:应在350Lx以上的可见光下用肉眼观察,当受检表面有缺陷时,即可在白色的现象剂上显示出红色图象。
荧光渗透:用黑光灯或紫外线灯在黑暗处进行照射,被检物表面上的标准荧光强度应大于50Lx,当有缺陷时,即显示出明亮的荧光图象。
必要时可用5~10倍放大镜观察,以免遗漏微细裂纹。
8、质量评定
钢制压力容器不允许有任何裂纹和分层存在。
发现裂纹或分层时应作好记录,并按GB-89《钢制压力容器技术条件》中的规定进行修磨和补焊。
对于钢制压力容器的具体产品,其渗透探伤的质量评定应按相应的产品标准进行。
六、实验报告要求
1、采用校实验报告纸手写。
2、写明班级、学号、试验日期、试验内容、试验目的。
3、注意交代清楚每步试验的材料、使用的器具、采用的方法。
4、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互相讨论,理清思路,可按试验顺序自行整理试验内容、试验目的。
5、除按照试验顺序整理试验内容外,应注重对试验中的某一、二个环节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
渗透探伤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渗透探伤检测非孔性材料表面开口的缺陷方法(焊件焊缝)。
二、实验内容
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焊缝及其周边金属。
三、实验器材
1、喷罐式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材料:一套(其灵敏度符合实验要求);
2、试板;
3、白光灯、放大镜;
4、钢丝刷、砂纸、锉刀等工具;
5、无绒布或纱布。
四、实验原理
着色探伤原理:将含有染料的渗透液涂敷在被检工件表面,利用液体的毛细作用,使其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然后再除去工件表面多余的
渗透液,干燥后施加显象剂,将缺陷中的渗透液吸附到工件表面上,再观察反映缺陷形状的迹痕,进行缺陷的质量评定。
下图1
为渗透探伤原理示意图。
图1 为渗透探伤原理示意图
五、实验步骤
1、预处理:先用钢丝刷、砂纸、锉刀等工具清理试板的检测区域,及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约25mm,去除试板表面的锈迹等污物;再用清洗剂清洗试板的受检表面,以除去油污和污垢。
2、渗透:将渗透液喷涂于清洗干净好的试板受检面,渗透时间为
10min,环境温度为15~50℃;在整个渗透时间内,渗透液必须润湿受检表面,保护不干状态。
3、去除:渗透完毕后,先用干布擦去表面多余渗透液,然后用沾有去除剂的无绒布擦拭,擦拭时,应朝一个方向擦拭,不能往复擦拭。
4、显像:将显像剂喷涂于受检表面,喷涂时,喷嘴距被检工件表面一般以300~400mm为宜,喷洒方向与受检表面夹角为30°~40°,以形成薄而均匀的显像剂层,显像剂层厚度以0.05~0.07mm 为宜,应覆盖工件底色。
5、观察检测:显像结束后,应在白光下进行检测,必要时,可用5~
10 倍放大镜观察。
6、记录并出具报告:做好记录并根据标准、规范或技术文件进行质量评定,最后出具报告。
六、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辨清楚不同着色剂功能和使用次序后方可开始实验。
2、进行本实验前,应事先配戴好口罩。
3、实验完成后,清理打扫干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