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橡胶配合与工艺

合集下载

ACM橡胶简单介绍

ACM橡胶简单介绍

丙烯酸酯橡胶简介以丙烯酸酯为主要单体经共聚而成的一种合成橡胶,具有耐高温、耐油、抗臭氧和耐紫外线辐照等特殊性能,是一种耐热、耐油的特种橡胶。

主要用作汽车和机车的各种耐热耐油密封圈、衬垫和油封。

丙烯酸酯橡胶发展历史1912年,德国人O.勒姆首次研究了聚丙烯酸酯的硫化。

1944年,美国的C.H.费希尔等开发了丙烯酸乙酯与2-氯乙基乙烯基醚共聚橡胶。

1948年,GOODREACH公司将该产品工业化。

1952年,美国单体公司开始生产丙烯酸丁酯与丙烯腈共聚的丙烯酸酯橡胶。

1955年,日本东亚合成化学也生产了丙烯酸丁酯-丙烯腈共聚橡胶。

1975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成功丙烯酸酯与α-烯烃共聚的橡胶,其典型代表是丙烯酸乙酯-乙烯无规共聚物和其后的丙烯酸乙酯-乙烯交替共聚橡胶。

这就是AEM橡胶。

丙烯酸酯橡胶的合成路线一类是乳液聚合,其主要品种有丙烯酸丁酯-丙烯腈共聚物,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第三单体(如氯代醋酸乙烯酯等)三元共聚物,如高温胶和低温胶等,有良好的耐热、耐油性,但强度低(拉伸强度约10 MPa)、低温性能差(玻璃化温度Tg为-15~-28℃)。

这类高分子聚合物我们称之为聚丙烯酸橡胶-即大家非常熟悉的ACM橡胶。

另一类是溶液聚合。

丙烯酸酯与α-烯烃的溶液聚合橡胶,产品强度高、低温性能好(Tg为-38℃)。

这类烯聚合物的主要代表产品有美国杜邦化学的乙烯-丙烯酸酯橡胶即AEM。

丙烯酸酯橡胶的生产方法乳液法。

采用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混合乳化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烷氧基聚环氧乙烷),在水介质中将丙烯酸酯(包括乙酯和丁酯)或丙烯腈等乳化,并用水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

胶乳经凝聚、洗涤、干燥等工序即得干胶。

生胶的特性粘数[η]为4~6。

溶液法。

以卤代烃(如二氯甲烷)作溶剂,偶氮化合物作引发剂,以路易斯酸作络合剂,在约1MPa下使丙烯酸酯与α-烯烃(如乙烯)进行交替共聚,胶液经凝聚、回收溶剂后,即得交替共聚橡胶。

若采用过氧化物如过氧化三甲基醋酸叔丁酯作引发剂,在约180MPa的高压下使丙烯酸乙酯与乙烯共聚,则所得橡胶为无规共聚物。

丙烯酸酯橡胶的配合技术

丙烯酸酯橡胶的配合技术
商 品名 为 Hy c a r P A和 Hy c a r P A一 2 1 。然而 ,Hy c a r
丙烯 酸 酯主 链 的单 体 是造 成 AC M 聚合 物 的物 理 性 能与 耐化 学性 能 达到 整体 平衡 的原 因 。 主 链 单体 占标 准 丙 烯 酸 酯 橡 胶 重 量 的 9 5 ~
2 基本 配方
胶浸 入 I R M 9 0 3油 中进 行 老化 时 ,这种硫 化 胶产 生约 6 0 %的典型 体积溶 胀 ,但 E A 同聚 物 的体积 仅仅 增大 了 1 1 %。 在 含有 E A或 B A 的聚合 物 中加
入 ME A 虽然 能 改善耐 油性 和耐 低温 性 , 但 却会 使
9 9 %。 可 能存 在 一 个 或 更 多个 不 同类 型 的丙 烯 酸
P A. 2 1材料 最有 发 展前 景 , 后 期 的研 发工 作 都是 围 绕 着 这种 牌号 的材 料进 行 的 。
今 天 ,丙烯 酸酯 橡 胶被 应 用 在 各种 对 耐 热 性 和耐 油 性 具有 苛 刻 要求 的应 用 领 域 ,还 开发 出了 能满 足 各 种各 样 功 能要 求 的 众 多牌 号 的 丙烯 酸酯 橡胶 。 最 近 ,对 丙 烯 酸酯 材 料 进行 了许 多 改 良,拓
宽 了丙烯 酸酯 聚 合 物 的使 用 温 度范 围和 对环 境 要 求 的 限制 。通 过 改 进 交联 部 位 结合 改 进硫 化 剂 来 改 善硫 化 特性 在 丙 烯 酸酯 技 术方 面 起 到 了重 要 的
温度 ( T 2 )表示的低温极限为一 1 8  ̄ C 。以丙烯酸乙
酯 ( E A)为基 料 的聚合 物 被用 于对 耐 油性 要求最
丙烯酸酯胶料配方最 为关键的一步 。

丙烯酸酯橡胶

丙烯酸酯橡胶

低温耐油单体,传统的采用丙烯酸烷氧醚酯 低温耐油单体, 参与共聚,得到ACM耐寒温度为 ℃以下; 耐寒温度为-30℃以下; 参与共聚,得到 耐寒温度为 尔后工业生产中又选用丙烯酸甲氧乙酯为共 聚单体生产耐寒型ACM,进一步降低使用 聚单体生产耐寒型 , 温度. 温度.近年来国外专利报道使用丙烯酸聚乙 二醇甲氧基酯, 二醇甲氧基酯,顺丁烯二酸二甲氧基乙酯等 作为低温耐油单体效果更好. 作为低温耐油单体效果更好.另外杜邦公司 采用乙烯与丙烯酸甲酯溶液共聚, 采用乙烯与丙烯酸甲酯溶液共聚,将乙烯引 入聚合物主链, 入聚合物主链,可以明显提高产品低温屈挠 性等. 性等.
一般选用阴离子或阴离子和非离子复合型乳化剂如十二 烷基磺酸钠;油溶性引发剂异丙苯过氧化氢, 烷基磺酸钠;油溶性引发剂异丙苯过氧化氢,水溶性引 发剂过硫酸盐,过氧化氢和叔丁基过氧化氢等; 发剂过硫酸盐,过氧化氢和叔丁基过氧化氢等;选用叔 十二烷基硫醇或二硫化烷基黄原酸酯做分子量调节剂等. 十二烷基硫醇或二硫化烷基黄原酸酯做分子量调节剂等. 聚合温度一般在50~ 聚合温度一般在 ~100℃,可以通过冷凝回流或逐渐添 ℃ 加单体的方式除去聚合热,以控制聚合速度,减少单位 加单体的方式除去聚合热,以控制聚合速度, 时间发热量. 时间发热量.乳液聚合从水中分离出聚合物需要增加盐 析工序,因此需要添加盐析剂,一般选用Na Cl,CaCl2 析工序,因此需要添加盐析剂,一般选用 , 等盐类,也可选用HCl,H2SO2(次硫酸)等酸类,工业上 等盐类,也可选用 , (次硫酸)等酸类, 常选用CaCl2作盐析剂.盐析时候可用聚丙烯酸钠,聚乙 作盐析剂.盐析时候可用聚丙烯酸钠, 常选用 烯醇等作保护剂,以防止胶粒粘结成团,盐析后可用氢 烯醇等作保护剂,以防止胶粒粘结成团, 氧化钠溶液从胶中洗提出乳化剂,使得生胶易于硫化. 氧化钠溶液从胶中洗提出乳化剂,使得生胶易于硫化. 另外乳聚法ACM的干燥方式,不同公司也会选用不同方 的干燥方式, 另外乳聚法 的干燥方式 如美国氰特公司,日本瑞翁公司采用挤出干燥工艺, 式,如美国氰特公司,日本瑞翁公司采用挤出干燥工艺, 日本东亚油漆公司则为烘干产品. 日本东亚油漆公司则为烘干产品.

原来丙烯酸酯橡胶(ACM)的胶料配合需要这些成分组成?生产工艺也与众不同哦!!!

原来丙烯酸酯橡胶(ACM)的胶料配合需要这些成分组成?生产工艺也与众不同哦!!!

原来丙烯酸酯橡胶(ACM)的胶料配合需要这些成分组成?生产工艺也与众不同哦丙烯酯橡胶的配合丙烯酸酯橡胶的耐老化、耐热性能优良,与一般橡胶相比,通常的使用温度较高,在这种较高的温度下,防老剂的防护作用往不甚显著,通常不需加防老剂。

另外,因丙烯酸酯橡胶制品基本上是在与耐油接触的条件下使用,软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挥发、抽出、移栖现象,所以通常不宜采用。

这样配方仅包括硫化剂、补强剂、操作助剂。

(1)硫化剂ACM的硫化剂要根据引入聚合物的官能团来确定,ACM的共聚单体可分为主单体、低温耐油单体和硫化点单等三类单体。

主单体,常用的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低温耐油单体,主要有丙烯酸烷氧醚酯、丙烯酸甲氧乙酯、丙烯酸聚乙二醇甲氧基酯、顺丁烯二酸二甲氧基乙酯等;硫化点单体,目前工业化应用的主要有含氯型的氯乙酸乙烯酯、环氧型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酯、双键型的3-甲基2-丁烯酯、亚乙基降冰片烯、酸型的顺丁烯二酸单酯或衣糠酸单酯等。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ACM产品主要是活性氯型产品,常用的硫化剂组成的硫化体系如下。

①皂/硫黄并用硫化体系。

该体系特点是工艺性能好、硫化速率较快,胶料的贮存稳定性好,但是胶料的热老化性稍差,压缩水久变形较大。

常用的皂有硬脂酸钠、硬脂酸钾和油酸钠。

②N,N二亚肉桂基-1,-已二胺硫化体系。

采用该体系的硫化胶的热老化性能好,压缩水久变形小,但是工艺能稍差,有时会出现粘模现象,混炼胶贮存期较短,硫化程度不高,一般需要二次硫。

③TCY(1,3,5-三巯基-2,4,6-均三嗪)硫化体系。

该体系硫化速率快,可以取消二段硫化,硫化胶热老化性好,压缩水久变形小,工艺性能一般,但对模具腐蚀性较大,混炼胶的贮存时间短,易焦烧。

环氧型ACM常采用多胺、有机羧酸铵盐、二硫代甲酸盐、季铵盐/脲硫化剂。

为了提高反应速率,改善反应选择性,可采适当的促进剂,如各种路易氏碱或酸等都是有效的。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10例.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10例.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10例配方一、丙烯酸酯胶粘剂配方组成配比(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93甲基丙烯酸1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塑粉27二乙基苯胺0.15过氧化甲乙酮0.1环烷酸钴(5.0%—7.0%)0.06配制工艺:按照配比依次准确称量各物料,在釜中搅拌均匀,在0.1—0.25MPa压力下,室温条件下,固化20h以上。

应用:用于铁、铜、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粘接;用于有机玻璃等材料的粘接;用于聚碳酸酯等材料的粘接。

剪切强度:金属材料>20.0MPa,有机玻璃>8.0MPa,聚碳酸酯>12.0MPa配方二、丙烯酸酯黏合剂配方组成配比(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0甲基丙烯酸 6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塑粉28二乙基苯胺0.13过氧化甲乙酮0.12环烷酸钴(7%)0.07丙烯酸 6配制工艺:按照配比依次准确称量各物料,在釜中搅拌均匀,在0.1—0.25MPa压力下,室温条件下,固化24h以上。

应用:用于铁、铜、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粘接;用于有机玻璃等材料的粘接;用于聚碳酸酯等材料的粘接。

剪切强度:金属材料>21.0MPa,有机玻璃>8.5MPa,聚碳酸酯>12.5MPa配方三、丙烯酸酯胶配方组成配比(质量份)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 6.0—8.5甲基丙烯酸甲酯55甲基丙烯酸丁酯12氯丁橡胶 3乙二醇-顺酐不饱和聚酯树脂 1聚苯乙烯35气溶胶0.8石蜡0.3双异羟丙基对甲基苯胺0.5对苯二酚0.007配制工艺:该配方反应活性高,在上述组分中加入3%过氧化苯甲酰的DOP溶液(50%),即可在室温固化。

粘接铝合金和碳钢中,抗剪切强度均在30MPa以上。

配方四、不锈钢用粘合剂配方组成配比(质量份)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末100 氧化锆11 过氧化苯甲酰 2.5乙甲基丙烯酸甲酯90 甲基丙烯酸丁酯17 二甲基对甲苯胺 2丙羧甲基纤维素工艺配制:将10份固相组分与3份羧甲基纤维素粉末均匀混合,加入适量液相组分,再加入10份水调和均匀,涂在粘和处即可。

丙烯酸酯橡胶 合成 生产工艺流程

丙烯酸酯橡胶 合成 生产工艺流程

丙烯酸酯橡胶合成生产工艺流程丙烯酸酯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橡胶,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电子、医疗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丙烯酸酯橡胶的生产工艺流程。

丙烯酸酯橡胶的合成需要使用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原料。

丙烯酸酯单体是由丙烯酸与醇反应得到的,反应时需要使用催化剂进行催化。

催化剂可以是硫酸或过氧化苯甲酰等,用于促进反应的进行。

在合成过程中,首先将丙烯酸酯单体与催化剂加入反应釜中,然后加热至一定温度,通常在100-150摄氏度之间。

加热的目的是加速反应速度,提高产率。

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以保证合成反应的完全进行。

接下来是聚合反应阶段。

在反应釜中,丙烯酸酯单体会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链。

聚合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在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不等。

反应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反应体系,以保证反应均匀进行。

聚合反应完成后,需要对反应体系进行后处理。

首先是中和反应,将聚合物中的未反应的酸性物质进行中和。

中和剂可以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碱性物质。

中和反应后,可以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得到中性的聚合物。

接下来是聚合物的精炼和干燥过程。

通过精炼可以去除聚合物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提高聚合物的纯度。

干燥过程则是将聚合物中的水分去除,以提高聚合物的稳定性和质量。

最后是丙烯酸酯橡胶的成型和整形过程。

成型可以通过挤出、压延、注塑等方法进行。

整形则是将成型的丙烯酸酯橡胶进行切割、修整、压制等工艺处理,使其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丙烯酸酯橡胶的合成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配制、丙烯酸酯单体与催化剂的反应、聚合反应、后处理、精炼和干燥、成型和整形等步骤。

这些步骤相互关联,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控制每个环节,才能获得高品质的丙烯酸酯橡胶产品。

丙烯酸酯橡胶的配合及加工工艺

丙烯酸酯橡胶的配合及加工工艺

丙烯酸酯橡胶的配合及加工工艺摘要:介绍了国内丙烯酸酯橡胶的生产和应用状况, 对应用中常见的配合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即严格控制生胶质量, 选择中性或偏碱性补强填充剂, 采用皂/硫黄并用、N, N-二( 亚肉桂基-1, 6-己二胺) 硫化体系或硫化剂TCY 作为硫体系, 并注意选择适当的防老剂、加工助剂和功能性助剂以提高胶料的耐热老化性和加工性能。

关键词:丙烯酸酯橡胶; 配合; 生胶质量; 配合助剂丙烯酸酯橡胶( ACM) 具有优异的耐油、耐热、耐臭氧、抗紫外线等性能, 从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 随着高速汽车的发展而在美国、日本等工业先进国家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

近年,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摩托车工业、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进口车辆、机具的增多,对ACM 需求已越来越大。

据国家机械工业局规划发展司介绍, 国产汽车中采用ACM 的车种为12 种, 2000 年汽车装车和维修需要ACM 5 000 t。

电力行业现在也已经逐步使用ACM 代替NBR 制造变压器的密封件, 以提高使用寿命。

特别是现在国内的电网改造给ACM 提供了较大的市场, 使ACM 的应用快速增长。

很多行业已逐步采用ACM 替代NBR以提高制品的性能, 或替代价格昂贵的氟橡胶以降低成本, 或与氟橡胶并用以改善加工性能。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ACM 的需求, 国家有关部门已将ACM 列入了积极发展的品种之列, 一些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都加入到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和技术开发, 研究成果报道增多,给ACM 的应用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从80 年代末开始, 国内先后建立了几套ACM 工业化生产装置, 部分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

ACM 的配合和加工具有特殊性, 各厂家生产的ACM 具有不同的配合和加工要求, 给ACM 的推广应用造成一定难度。

我国的橡胶制品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 技术力量薄弱, 也影响了ACM 的推广应用。

为了使ACM 在我国尽快得到推广应用,解决好配合加工中的技术问题成为当前一项迫切任务。

聚丙烯酸酯橡胶生产工艺流程

聚丙烯酸酯橡胶生产工艺流程

聚丙烯酸酯橡胶生产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聚丙烯酸酯橡胶(Polyacrylate rubber)是一种具有优异耐候性、耐臭氧性和耐化学品性的合成橡胶,广泛应用于轮胎、胶带、密封件、医疗器材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烯酸酯橡胶配合与工艺
丙烯酸酯橡胶的用老化、耐热性能优良,与一般橡胶相比,通常的使用温度较高。

在这种较高的温度下,防老剂的防护作用往往不甚显著,因此除皂交联型丙烯酸酯橡胶外,通常不需加防老剂。

另外,因丙烯酸酯橡胶制品基本上是在与热油接触的条件下使用的,软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全产生挥发、抽出、移栖现象,所以通常不宜采用。

这样,配方就比较简单,通常仅包括硫化剂,补强剂,操作助剂三部分,防老剂和软化剂只个别使用。

(一)硫化剂
前述各类丙烯酸酯橡胶由于交联单体种类的不同,硫化体系亦不相同,仅概括介绍如表
15-9。

表15-5 丙烯酸
①在自交联型丙烯酸酯橡胶中起促进作用。

1.多胺交联型
多胺交联型丙烯酸酯橡胶交联单体为2-氯乙基乙烯基醚和丙烯腈。

该交联单体活性低,硫化速度慢,需用活性高的硫化剂硫化。

常用液体多胺类物质如三乙撑四胺、四`乙撑五胺、1,6-己二胺等,使用三乙撑四胺时反应如下:
硫黄及载硫体可作为促进剂使用。

在硫化过程中硫黄与多胺相互作用,生成各种游离基,特别是氮原子上具有活性中心的游离基,能从橡胶分子链上夺取氢原子,引起交联,游离基HS·也容易与分子链上的活性位置结合成硫键,从而加速硫化过程。

BA型丙烯酸酯橡胶试验表明,使用三乙撑四胺,四乙撑五胺、多乙撑多胺,1,6-己二胺硫化时,在同等用量条件下硫化特性及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接近,最宜用量为多胺交联剂1.5~1.75份,硫黄1份,其中1,6-己二胺工艺性能稍好,推荐在一般模型制品方面使用。

多乙撑多胺分子量大,沸点高,不易挥发,适用于空气硫化,用量1.75份。

其它胺类交联剂因易挥发,无法使丙烯酸酯橡胶完成空气硫化。

以多胺类物质硫化时,增加胶料碱性,可加速硫化过程,如使用碱性皂,即有明显效果,用量不宜超过1份,以免热老化性能变差。

天然橡胶常用的活化剂氧化锌有明显抑制硫化作用,要避免使用,其它金属氧化物除氧化钙外也都有抑制硫化作用,应予注意。

[NextPage]
极压剂的各种油十分稳定,使用温度可达150℃,间断使用温度可更高些,这是丙烯酸酯橡胶最重要的特征。

几种合成橡胶耐热、耐油性能比较见表15—4。

BA型丙烯酸酯橡胶的耐热、耐油性能试验结果示于表15-5。

应当指出,丙烯酸酯橡胶耐芳烃油性较差,也不适于在与磷酸酯型液压油、非石油基制动油接触的场合使用。

二、耐寒、耐水、耐化学药品性能
丙烯酸酯橡胶的酯基侧链损害了低温性能,标准的含氯多胺交联型与不含氯多胺交联型橡胶的脆化温度分别为-12℃及-24℃,后者的试验结果见表15-6。

经努力,一些新型丙烯酸酯橡胶的耐寒性能有了较大改进,但仍只有-40℃左右,劣于一股合成橡胶,成为应用上的主要问题。

表15-7 丙烯酸酯橡胶的耐化学药品性能
[NextPage]
由于酯基易于水解,使丙烯酸酯橡胶在水中的膨胀大,BA型橡胶在100℃沸水中经72小时后增重15~25%,体积膨胀17~27%,耐蒸汽性能更差。

另外,它在芳香族溶剂、醇、酮,酯以及有机氯等极性较强的溶
剂和无机盐类水溶液中膨胀显著,在酸碱中不稳定,见表15-7。

三、物理机械性能
丙烯酸酯橡胶具有非结晶性,自身强度低,经补强后拉伸强度最高可达12,
8~17.3MPa/(130~180kgf/cm2),低于一般通用橡胶,但高于硅橡胶等。

温度对丙烯酸酯橡胶的影响与一般合成橡胶相同,在高温下强度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但弹性显著上升,这是一特点,对于作密封圈及在其它动态条件下使用的配件非常有利。

在150℃下丙烯酸
酯橡胶的许多物理机械性能,如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弹性等均显示了与硅橡胶大体相同的水平,见表15-8。

丙烯酸酯橡胶的应力松弛、蠕变及阻尼特性等随负荷作用时间的不同而明显地变比,此可以说丙烯酸酯橡胶是一种物理机械性能对时间或速度依赖性较大的合成橡胶。

四、其它性能
丙烯酸酯橡胶的稳定性还表现在对臭氧有很好的抵抗能力,抗紫外线变色性也很好,可着色范围宽广,适于作浅色涂覆材料,此外还有优良的耐候老化、耐曲挠和割口增长,耐透气性,但电性能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