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眼赏析

合集下载

七律长征的诗眼是什么及赏析

七律长征的诗眼是什么及赏析

七律长征的诗眼及赏析“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一、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二、《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全诗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páng b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全诗赏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1、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

• 请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并分析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表现诗眼的?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答案:本首诗的诗眼是“忧思”。诗中是这样表现诗眼的:首联通过诗 人夜中失眠,起来弹琴的动作描写,委婉地表达了诗中心中的忧愁。颔联 和颈联都是写景,描写“明月,清风,惨淡,孤鸿,翔鸟”等景象以动衬 静,渲染出一种凄清,惨淡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衬托诗人内心的孤 独和忧思。尾联,诗人直抒胸臆,点破伤心和忧思。
明。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结合诗歌注释可知,他为官清正,
有志改革,然而因为被人诬陷而获罪,被贬谪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满
腔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另外,诗歌中“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 了进一步渲染,后面三联也均承此而来。
答案
诗眼是“闲”。“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
考点二
赏析诗眼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
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 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请找出下列诗的诗眼或词眼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即学
即练]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长简仲咸【注】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注】 本诗作于诗人因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仲咸,

诗眼的寻找和鉴赏

诗眼的寻找和鉴赏

诗眼的寻找和鉴赏“诗眼”大致分两类:第一类是一首诗的凝聚点,提示诗的主旨。

这是全诗的诗眼。

第二类是诗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语,或者能增强诗歌的形象性,或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

这是局部的诗眼。

怎样找诗眼?第一类诗眼:找主旨。

抓能揭示主旨,能笼罩或点染全诗的字眼。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的诗眼?试分析。

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以水之深喻情之深,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了对汪伦情谊的赞美。

所以“深”是诗眼。

它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

第二类诗眼: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1、词类活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想用一个动词来表现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形容词,将形容词作动词用,这就是“形容词动用”。

“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

2、动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埋怨。

用了拟人手法,写出笛曲之幽怨,更人心的离别之哀怨。

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喧闹。

化静为动,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云破月来花弄影:“弄”,扶弄,拟人手法,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3、形容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孤独,写环境之孤苦,由此可知人心之孤独。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脉脉绵绵,呼应“潜”,写出自然造化之悄无声息。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使动用法,写出景物随时光而变化。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

4、抓诗中巧妙的修辞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维)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这里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

“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高中古诗诗眼赏析

高中古诗诗眼赏析

示例:
过看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题: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 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是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 声绘 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 境)。
【解析】隔,隔断、阻隔之意。双关。诗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问题: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解析】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 空寂,另一方面也以景写情,烘托客子思 归的孤寂之情。
4、统摄全篇
首联,题目,尾句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三、解题方法
(一)【赏析思路】
1、明确诗眼的价值,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 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或者统摄全 篇,或者一字传神。
2、统摄全篇型,要结合全诗,逐联(句) 解说诗眼的体现,诗句解说要扣紧诗眼。 充分体现诗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3、一字传神型,则重在透过诗眼,分析诗 歌旨意,传达作者情感。字句的解说要具
望江怨·送 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 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解析】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帆船越行 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而此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 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全词没一句言离别, 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 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诗歌鉴赏赏析诗眼使用本

诗歌鉴赏赏析诗眼使用本

例: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一】 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 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 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 向朋友发出邀请。
返回
(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 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 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 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 词或动词为主。 (5)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 是句子第五个字。
返回
如果诗眼是一首诗思想感情的凝聚点,那么此诗的诗眼是 哪一个词?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 分析。(5分)
参考答案:“闲”字。表达了诗人一种自由快乐(或平和轻 松)、逍遥闲静的情感。诗人登楼眺望,从傅岩自然想到傅 说的隐居,然后看到了阔远的山水之图和渔舟与飞鸟归家的 情景,感受到了生活在大自然中的自由快乐;暮色降临,大 地一片寂静和寥廓,诗人的心也是一片闲适与安宁。
返回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指出“××”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 法上的特点。 3.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4.本诗是怎样以“××”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的?请结合全 诗进行简要赏析。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赏析诗眼-优秀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赏析诗眼-优秀课件
这首山水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答案 “清我心”的“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山水诗,着意描 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因为诗人在 朝廷屡遭排挤和打击,实感官场污浊,今见清溪潺潺流水,认 为可以“清心”,洁白自律,精神愉悦。(回答“悲”,又言之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步骤二:结合诗句梳理,列举全诗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的? 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步骤三:考虑该字(词)对主旨(情感)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 的表达、意境营造以及在结构上所
字的妙用。 起的作用。
考点二 赏析诗眼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 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 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请找出下列诗的诗眼或词眼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成理,亦可)
6.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即学
即练]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长简仲咸【注】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诗歌鉴赏之诗眼

诗歌鉴赏之诗眼

干 谒 诗
为 官
诗眼何在?
寻找辨析诗眼

体味诗人情感
欣赏诗歌意境
几个方法: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举例:陆游《书愤》
“愤”字
空有报国热忱而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怅惘和悲愤。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赵嘏 《江楼旧感》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问题:请写出本诗诗眼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其作为诗眼 的理由。
参考答案: 诗眼是“安闲”或“安闲一老翁”。理由:全诗紧紧围 绕“安闲”二字展开,“卧迟”“睡美”至“未起”等 诗句都表现出老翁的安闲,此句也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 恬淡寡欲的形象与心境。
(五)抓虚词●诗中的数字
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练习一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标题中的“怨”字,你同 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 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 更加鲜明。
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衬托
例如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诗歌鉴赏之诗眼-课件

诗歌鉴赏之诗眼-课件
“诗眼”大致分两类
第一类“诗眼”: 表现为一首诗的凝聚点,提
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个“情”字,但 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诗人 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所以“深”是 诗眼。这个“深”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 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 妙地联系起来。
③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表 达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注: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安禅,佛 家语,指闭目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静坐,不生杂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念; 毒龙,指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 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 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 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找出诗眼
“笼”字是第三联的“诗眼”。“笼”
字描画了栈道林阴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
成的特色,又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表
现了春林长得繁盛茂密的景象。表现了蜀道
上优美壮丽的景象。
把该字(词)放入原句 中并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作用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找出诗中的诗眼
诗眼分别是“引”和“衔”,高 飞的大雁带走了心中的忧愁与苦闷, 月出山中,就像是山为人们衔来了美 好与团圆。“引”和“衔”两字形象 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诗眼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许多诗词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或“词眼”,也常作为考点。

那什么是诗眼呢?
所谓“诗眼”或词眼,是指诗歌中揭示主旨或艺术内蕴的警策或精炼之语,是诗歌中最凝炼、最传神的字句。

往往可以达到“着一字而境界大开”的效果。

例如:宋祁《玉楼春》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

这类赏析类的的题目通常会怎么问呢?
我们来归纳一下,常用的提问方式有如下几种:
第1、这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是什么?为什么?
第2、某个词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或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3、诗句中的某字能否换成另外一字,为什么?
这种赏析类的题目我们应如何作答呢?
我们来看例子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句中的“绿”改成“到”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绿”字写出了春回江南、万木复苏的景象,真正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将江南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在每一个读者的眼前。

也体现了诗人热爱江南的心情。

而“到”相比之下显得空洞抽象,缺乏表现力。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u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f生长恨欢h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请说一说它的妙用。

这个题目可以这样作答:她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这题的答案和上题相比,他又添加了这个词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然后将“闹”字展现的景象描绘出来,再写表达的情感,根据这两个例题,我们可以把这种赏析诗眼类题目的答题方法总结为如下三点。

第(1)先解释字词在诗歌中的含义。

适当加入运用的手法
第(2)展开联想叙述字词描述的景象。

第(3)点出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我们也可以把它简单的概括为以下的答题模mo式:手法(及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及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主要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当然,在实际答题中,我们运用要灵活一点,下面,我们再通过两个题目来巩固一下这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练习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中哪些词用的比较好,为什么?
“燃”字用得好,因为“燃”字暗含了山花的颜色(手法);在青山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特点),生动的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表达作用)。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卧”字写出了小儿天真、活泼的顽皮劲儿(手法)。

将小儿不懂世事,只是任意地调皮玩耍,溪头卧剥莲蓬吃的神情状貌写的栩栩如生(特点)。

生动地表现了农村生活的和平宁静、朴素安适(表达作用)。

这节课我们对古诗词诗眼类题型的答题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这类题目的题型多而且复杂,还需要我们对题目认真地进行分析,灵活的加以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