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2019)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炼字)《考试说明》是对诗歌语言鉴赏的要求: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和形象化的语言,读者通过语言媒介才能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强烈反响,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容和艺术特色。

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是考查的重要容之一。

高考中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方向主要有: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3.品评某一字眼的艺术效果,即分析诗眼或炼字。

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词,或是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体现主旨的字词句。

❖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一句。

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

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诗眼分为两类:一是表现为一着诗的凝聚点,提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叫诗中眼。

二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叫句中眼。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江楼感旧》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思的原因是独上江楼物思念思的环境是月光如水水如天在惆怅思的对象是去年同来的望月人人落寞思的结果是风景依稀似去年非凄清(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A、“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B、“云破月来花弄影”(先)和生命,同时,"弄"字化静为动,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充满生机与情趣。

(四)抓词类活用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B、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待哺的娇憨,在风中慢慢丰羽、展翅离巢、婉转鸣叫的情景。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题诗眼类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题诗眼类

诗眼类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

(一)句中诗眼1、概念解说: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

2、提问方式:(1)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3、答题技巧: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

这类炼字型的诗眼往往是为写景状物叙事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思想情感的。

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处。

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辨析诗眼: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二、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三、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字词;四、抓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五、抓富有表现力的数词虚词。

具体来说,这种句中诗眼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

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动词类诗眼具有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更加鲜明的效果;形容词类诗眼具有生动形象展现意象特点、色彩鲜明、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的效果;副词类诗眼具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的效果。

4、答题步骤:(1)找出诗眼。

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解释含义。

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描述景象。

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

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

(4)点出效果。

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ppt(共26张)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ppt(共26张)

如何寻找 “诗眼”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பைடு நூலகம்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思的原因是独上江楼
思 思的对象是去年同来的望月人
思的结果是风景依稀似去年
思的环境是月光如水水如天
物 在 人 非
思念 惆怅 落寞 凄清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知识小结: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寻找诗眼的方法: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四)抓词类活用
实战高考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2014· 江苏
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标题中的“怨”字,你同 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什么叫“诗眼”

刘铁冷在《作诗百法》中说:“诗之有 眼,犹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 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 的窗口。可见,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 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词,或是 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体现 主旨的字词句。
抓住“诗眼”,就要结合诗歌、标题、注解、 背景等分析诗的写作意图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诗眼是? 情感落脚点
愿望,信心 感叹,遗憾
只 要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 形象、准确的字词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 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 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 “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第一步:解释句意
【参考答案】
这这首句描绘了钟声在苍翠的山中响起的情景。 第二步:具体分析
作者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以回荡山林、
经久不息的钟声,来衬托山林静谧的气氛;从色
彩和声音的角度,运用视听结合手法写景,用
“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
彼此沟通起来。
第三步:点明作用
表达了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感受。
2023诗歌鉴赏 之语言
炼 字
考点阐释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诗眼题)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什么是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 的需要,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 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 事物或表情达意。
【规范参考答案】 ①“斗”为“相争,相斗”之意,写了江流曲折回转, 两岸石崖对峙相斗, ②“攒”为“聚集,聚拢,集中”之意。写了太阳尚 未出山,群峰聚集在一起。(释含义、结合诗句释义) ③“斗”和“攒”两字,都运用了化静为动(拟人) 的手法,“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两岸崖石耸立对峙 相斗的形态,体现了江崖陡峭之势;“攒”生动形象 地刻画出群峰集聚一起的姿态,使画面生动鲜活。 (手法+效果)
比较鉴赏
★诗中某字可否换为另 一字?请简述理由。 ★此诗有两个版本,你 认为哪一个版本的用字 更好,为什么?
炼字题方法小结
1.析本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及所用手法。
2.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说效果: 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描物”角度); 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造境”角度); 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写人”角度); 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抒情”角度); 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艺术”角度)。

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

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

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或句子;也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

“诗眼”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称为句中眼;另一种是指一首诗的眼目,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主旨,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这是全诗的诗眼,称为诗中眼。

一、句中眼语文教育家陆精康先生认为,“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诗眼”一词是宋人分析唐诗的所用之言,并成为宋元诗话中一个很有生命力的术语;“诗眼”多产生于近体诗中,唐代大诗人杜甫堪称点睛圣手。

“诗眼”位于何处?下面我们就以近体诗为例,来探究局部诗眼在诗中的具体位置。

因为五言句型多为上二下三,七言句型多为上四下三,所以,往往把五言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诗的第五字,叫作“诗眼”,是所炼之字,要特别在这个字上下功夫。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归”“下”是炼字。

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中的“赴”是炼字。

但这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五言诗中有炼在第二字的,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也有炼在第五字的,如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浮”;还有炼在第二字和第五字的,如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尽”“入”“流”。

七言也有炼在其他字上的。

炼在第四字的,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炼在第七字的,如钱起《赠阙下裴舍人》“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中的“尽”“深”。

局部诗眼的锤炼,就是炼字,炼字有??字、虚字、响字、拗字等说法,这里主要说实字和虚字。

所谓实字,一般是指动词、形容词。

在近体诗中,所炼诗眼以动词、形容词较多,这一点可以从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略见一斑,故有炼实字以炼动词为主之说。

鉴赏诗歌语言(诗眼)

鉴赏诗歌语言(诗眼)

• 百嘉村见梅花(龚鼎孳)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①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任太常寺
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
问题: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
“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
认为呢?为什么?
关于“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
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
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
联或全句的词句。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
,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
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字,虽未冠以“
பைடு நூலகம்
诗眼”的名称,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
• 1.要有多要素意识 • (1)最生动,最具活力。(2)最能营造意境。(3)最易统
• 三江小渡(杨万里) •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 【注】 将:行,流过。 • 问题: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 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 【答案】诗眼是“交情”。全诗围绕“交情”展 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 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 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 溪渡”“风波”以象征意义,从而表现了友情恒 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即时巩固 • 菩萨蛮(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
情,黄鹂三两声。
• 问题:首句中“闲”字统率全词,这首词 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ppt课件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 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 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 “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ppt课件
11
(六)抓典型词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 。
3.品评某一字眼的艺术效果,即分析诗眼或炼字。
ppt课件
2
近年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中与诗眼、炼字有关题目统计:
03全国 04全国二 04江苏
对句中诗眼“咽”“呜”的判断分析 炼字(诗眼)“闹”的分析 关系全篇的字(诗眼)“怨”的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ppt课件
1
《考试说明》是对诗歌语言鉴赏的要求:
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和形象化的语言,读者通过语 言媒介才能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 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强烈反响,从而领略作品 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 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考中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方向主要有:
寻找诗眼的方法: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四)抓词类活用 (五)抓典型词
ppt课件
13
诗眼、炼字类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 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
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 的窗口。可见,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 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词,或是 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体现 主旨的字词句。

古典诗歌鉴赏(诗眼)

古典诗歌鉴赏(诗眼)

古典诗歌鉴赏(诗眼)什么叫诗眼: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

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

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一、“分析诗眼”题的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二、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注意联系诗歌感情和表现手法)。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第一步)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释字义、描景象)“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深远的景象(点作用)(第二步)[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宋)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①有青山豁我怀②。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①赖:依赖,凭借。

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

豁,舒展。

有人说“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的诗眼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 (步骤2)白发映衬着衰老的容颜让人触目
惊心,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 分)。
(步骤3)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 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 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1分)。
课堂演练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 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 、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 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 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 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诗 眼 类 题 型
物 在
思念 惆怅
人 落寞
非 凄清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眼是?

要 情感落脚点
愿望,信心 感叹,遗憾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 形象、准确的字词
南浦[pǔ]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 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 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 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 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①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 。清兵入关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
试题: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惊” ,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呢?为 什么?
“寒”。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表现了自己身 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眼前的月 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 无可奈何的凄凉。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 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个“情”字,但是 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诗人与汪 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所以“深”是诗眼。 这个“深”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 “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 起来。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诗眼的作用: ①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 ②点明全诗的感情基调; ③揭示全诗的主旨思想; ④照应上下文,为下文蓄势,做铺垫。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江楼感旧》赵嘏 (jiǎ)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思的原因是独上江楼
思 思的环境是月光如水水如天 思的对象是去年同来的望月人 思的结果是风景依稀似去年
知识小结: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寻找诗眼的方法: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四)抓词类活用
实战高考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标题中的“怨”字,你同 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被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 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 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引”和“衔”,高飞的大雁带走了心中
的忧愁与苦闷,月出山中,就像是山(“远山”或
“君山”)为人们衔来了美好与团圆。“引”和“衔”
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的心情。
22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 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 驿,驿站名。
(1)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
①荒是荒凉的意思,瘦是指贫瘠。
②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 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 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瘦二字,乃 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 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 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温故知新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案: (步骤1)“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 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骤一) •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 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 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步骤二) •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 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 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步骤三)因此不同意“喜 幸”之说。
提问方式: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为什么? 提问变体: 1、有人认为此诗的“诗眼”是某字或某词,你同意 吗?为什么? 2、某词是全诗(或某句)的关键,为什么? 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答题步骤:
①找出诗眼,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如果有表达技巧要点明)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这个字词写出了什么特征) ③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术语 +分析+情感)
(五)抓虚词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
(六)抓虚词●诗中的数字
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归 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
③该句的作用(包括主旨情感、结构作用)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
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 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答案示例
答:运用了对偶的手法(1分),“绿树”对“青 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 十分工整(1分),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分)。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 怨山河阻隔,归途遥远,还乡无期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①诗中“折柳”的是寓意是什么?②为什么“折柳”二字是全
诗的关键?
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 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字义、描景象)
“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 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点作用)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孳[zī]①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炼句
题目类型 分析句意型
请看诗歌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 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作一简短赏 析。
提问方式
①这句诗好在哪里?
②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 特点?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崔道融《溪上遇雨》)
(四)抓词类活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蒋捷《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答案示例
答:①“折柳”是乐府古曲《折枝杨柳行》,寓意是“惜别怀 远”。

②从诗歌内容来看,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
是从听“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主旨上的“关键”)
从诗歌结构来看,“折柳”二字是这首诗情感触发的媒介,思 乡望归之情由《折杨柳》曲子“催化”,情动而辞牵。它是一 种铺垫,一次蓄势,没有它,下文抒情没有了着落,没有了承 载。(结构上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