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节日小彩灯的连接方法》实验实践活动教案
5.5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精选文档]
![5.5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857022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e.png)
流的是
( B)
- A+
+
L1
L2
A
L1
L2
+ _
A
-
L1
A
+ L2
C
B
L1
L2
A_
D
4.如图所示,请读出它们指针所指位 置的示数:
图1的示数是:_0_._4_6_A___ 图2的示数是:_1_._2_A____
• 知识应用:
两个电灯接在同一电路中,用电流 表测量经过它们的电流相等,那么这两 个灯是什么连接?为什么?
B
并联电路中
I1
干路的电流等
AI
C
于各支路的电
I2
流之和。
I=I1+I2+…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评估与交流 知识应用
1.某同学家中有一台电视机、一台洗衣机、 两盏照明灯,它们是并联着的,工作时的电流 分别为200mA、1 A、300mA和250mA, 如果干 路中的电流不许超过3A, 这些用电器是否可以 同时使用?
I1、I2、I3……
注意:
1. 接线时要注意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的状态;不 要出现短路现象;
2. 电流表要跟被测电路串联;
电
3. 电流表的接线要正确:不得出现反接; 流
4. 电流表的量程要选准;要进行试触;
表使
5. 读数时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用
一、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I2
B
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只有一条电流路
体会与收获
一、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是相等的。
公式: I=I1=I2
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 电流之和。
自制彩灯科学课教案及反思

自制彩灯科学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自制彩灯科学课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通过自制彩灯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科学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流的流动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材料:导线、电池、灯泡、开关、彩纸、胶带等。
2. 工具:剪刀、钳子、螺丝刀等。
3. 实验台、实验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彩灯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彩灯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彩灯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a. 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电源、导线、开关和负载。
b. 解释电流的流动规律和电流的方向。
c.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电路原理制作彩灯。
3. 实践操作: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相应的材料和工具。
b. 指导学生使用导线、电池、灯泡等材料组装电路,并使用开关控制灯泡的亮灭。
c.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彩纸、胶带等材料装饰彩灯,使其更加美观。
4. 实验观察:a. 学生观察和记录彩灯的亮灭情况,尝试改变电路中的某个元素,观察灯泡的变化。
b.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灯泡会亮起来,以及改变电路中的哪个元素会导致灯泡不亮或亮度变化。
5. 总结与讨论:a. 学生分享彩灯制作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b. 引导学生总结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流的流动规律。
c.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彩灯的设计或制作其他有趣的电路实验。
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制彩灯的实践活动,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又让他们了解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流的流动规律。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1. 教学时间安排:由于制作彩灯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学时间可能不够充分。
可以考虑将实践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在课堂上进行电路的组装,第二部分在课后完成彩灯的装饰。
2. 学生合作: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或合作不够默契的情况。
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小组角色和任务分工,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好看的彩灯科学教案

好看的彩灯科学教案主题:彩灯科学学习目标:1. 了解彩灯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2. 掌握彩灯的电路连接和电源要求。
3. 发现彩灯的应用和创意设计。
学习内容:1. 彩灯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 彩灯的主要部件包括LED灯珠、电阻、导线、面包板。
- LED灯珠是彩灯的光源,通过电路连接实现发光。
- 电阻是为了限制电流,保证LED灯珠的正常工作。
- 导线用于连接电路各部分。
- 面包板是可重复使用的电子实验连接工具。
2. 彩灯的电路连接方法。
- 将电池和开关连接到电路上,以提供电源和控制发光。
- 电阻与LED灯珠通过导线连接。
- 确保电路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彩灯的电源要求。
- 确定所用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要求。
- 选择合适的电池来提供稳定的电源。
4. 彩灯的应用和创意设计。
-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和制作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彩灯,如心形彩灯、星形彩灯等。
- 可以将彩灯应用到节日庆典、装饰等场合。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个彩灯的外观和主要部件。
第二步:解释彩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简要介绍彩灯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并展示一个彩灯的拆解过程。
第三步:讲解彩灯的电路连接方法和电源要求使用示意图和实际装置,讲解彩灯的电路连接方法和电源要求。
第四步:展示创意彩灯设计和制作过程展示一些创意彩灯的设计和制作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和制作。
第五步:学生实践制作彩灯学生使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彩灯,并测试其发光效果。
第六步:学生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彩灯,并分享制作过程和经验。
第七步:总结和反思学生总结所学的彩灯科学知识,并反思彩灯的应用和创意设计的意义。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彩灯,如纸张、塑料瓶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变换电池数量、电阻值等来改变彩灯的亮度和效果。
3.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彩灯的更高级应用,如光电传感器控制、多彩渐变效果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专注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科学上册 4.8 节日小彩灯的连接方法教案 浙教版

4.8 节日小彩灯的连接方法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设计改进小彩灯的内部结构,使之更实用、更美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从小彩灯连接方式初步体会“黑箱方法”.3、学习用串联、并联方法连接电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小彩灯的连接方式难点:研究实际小彩灯的连接方式教学器材:小彩灯、电源、导线、开关教学过程:复习:现有一些节日小彩灯,若每只小彩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10V,为了接入照明电路都能正常工作,一串彩灯应该由几只小彩灯串联?若要使44只小彩灯接入照明后都能正常发光,它们应该怎样连接?引入:接通“满天星”节日小彩灯,勾起学生探究兴趣提出问题:小彩灯果真是串联的吗?为什么刚刚看到只有一只灯不亮,而其它灯却仍然能发光呢?这与串联电路的工作特点不是矛盾的吗?小彩灯为什么会一闪一闪的,断断续续的发光?学生设计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交流,并要求学生说明设计的原理或思路。
讨论方案的优缺点,并选择一两个方案动手连接。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方案的优缺点。
老师提供一个实际的小彩灯,让学生按下列步骤进行研究:1、先研究一个小彩灯的内部结构。
2、研究一串小彩灯的连接方式。
3、根据实际小彩灯的连接方式,说明其中一个或几个小彩灯的灯丝断了,其它小彩灯不熄灭的原因。
4、比较自己的方案和实际连接方案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优缺点。
带着问题回家:抽空到城中路服装店前观察小彩灯,有些小彩灯能忽亮忽熄闪烁发光,请思考它们又是如何连接的?教学后记:节日小彩灯的内部结构与一般的灯不一样。
每个灯除了有灯丝以外还有一个电阻并联在两个灯脚之间,这个电阻的阻值远大于灯丝的电阻。
因此,小灯在发光时绝大部分电流是通过灯丝的,只有少量电流通过电阻,于是小灯泡正常发光。
当灯丝被烧毁后电流全部通过电阻,电阻上的电压将大大增加,这样使其它灯上的电压减小,所以其它的灯变得比原来暗一些。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彩色小夜灯科学教案

彩色小夜灯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彩色小夜灯的原理和制作方法;2.学习如何使用电子元件进行简单的电路连接;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彩色小夜灯的原理和制作方法;2.电子元件的基本知识;3.电路连接的基本技巧;4.彩色小夜灯的实际制作。
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彩色小夜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彩色小夜灯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彩色小夜灯的认识和想法。
2.讲解:通过讲解彩色小夜灯的原理和制作方法,介绍电子元件的基本知识和电路连接的基本技巧。
3.实践: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指导,动手制作彩色小夜灯。
教师可以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制作过程。
4.总结: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彩色小夜灯,并对制作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展示彩色小夜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彩色小夜灯的兴趣。
2.询问学生对彩色小夜灯的认识和想法。
第二步讲解(15分钟)1.讲解彩色小夜灯的原理:彩色小夜灯是由发光二极管(LED)和电阻组成的电路,通过控制电流的流动,使LED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介绍电子元件的基本知识:LE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正极(长脚)和负极(短脚),需要通过电阻限制电流大小。
3.介绍电路连接的基本技巧:电路连接需要注意正负极的连接方式,电阻的选择和电流的控制。
第三步实践(40分钟)1.分发材料:LED、电阻、电池、导线等。
2.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电路图,进行彩色小夜灯的制作。
3.分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制作过程。
4.学生实践制作彩色小夜灯,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彩色小夜灯,讲解制作过程和实验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对制作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五、评价方式1.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和结果;2.学生对制作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讨论;3.学生对彩色小夜灯原理和电子元件的理解程度;4.学生的合作和创造能力。
2013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7节电路的连接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个电 源给各个用电器供电的问题。 问题1:在教室里的电源线进来后,给 多盏灯和多个插座同时供电; 问题2:家里的电源线进来后,给多盏 灯和多个插座同时供电。 它们的电路是如何连接的? 在第一节中,我们已学过两盏灯的两种 基本电路连接——串联和并联。下面我们来 研究它们的特点。
P
A
A
R′
B
S
R
V
例: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
电阻R1=20欧姆, R2=10欧姆,通过R1的电
流强度为0.2安,求通过R1的电流强度和干路
R1
中的电流强度,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两端的电压。
R2 R' S
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电压大;
)
总
A A1 A2
闭合开关S、S1、S2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灯L1、L2两 条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 I1、 I2、I总。 可以得出I 1 、I 2 、I总 的关系是 。 特点1: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总电流等于 各条支路的电流之和 。 I 总 =I1 +I2
讨论:为什么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 两个支路的电流之和?
【缺点】干路电流过大,灯两端电压过大。 【方案三】小灯泡混联。
【缺点】连接复杂。
【方案三】小灯泡混联
实物图
结构图
、
1、如图,当活动变阻器的
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
+
V
-
读数将
读数将
,电压表的
-
,当电压表的 +
A
p a b
S
读数是电源电压的五分之三
时,变阻器的电阻与灯的电
阻之比是
2、有一个电铃,额定电压是6伏,正常工作时的
2、如图所示电路中,S闭和后,通过1、2、3 三处电流大小为 ( ) A. I1=I2<I3 B.I1<I2<I3 C.I1=I2=I3 D.I1=I3<I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实验探究;(3)、通过学生自主的合作、探究,得出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并为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概括能力的初步形成打下基础。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2)、通过探究学习中交流与合作的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教学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三)教学难点:并联电路的识别及连接(四)教学时间:一节课(五)教学工具:演示用:一串小彩灯、电路板、两只灯泡、两只开关、两节干电池、导线若干学生用:两人一组,器材有:电路板一个、灯泡两只、开关三只、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教师手里有一串小彩灯,闭合开关时,小彩灯全都亮,断开开关时小彩灯全都熄灭,[提问]:若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小彩灯,猜想一下,其他的小彩灯是否发光?[学生猜想]:亮(占大部分);不亮(占小部分)究竟谁的说法对呢?教师演示1: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小彩灯,其他的小彩灯都不亮。
教师演示2:闭合线路板上的一只开关,两只灯泡同时亮,断开开关时两只灯泡同时熄灭,若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灯泡,另外一只灯泡会发光吗?猜想一下?演示验证:另外一只灯泡照常亮。
演示说明:小彩灯的连接与线路板上灯泡的连接显然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二)、自主探究[探索1]、现有器材:两只灯泡、两节干电池、导线若干,要求:把两只灯泡同时连入电路,如何连接?分组实验,把实物连接好之后,对照实物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并派小组代表将画好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节日彩灯课程设计

节日彩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节日彩灯的起源、文化意义及其在我国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基本的电路原理,解释彩灯的发光机制。
3.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彩灯制作中所涉及的几何图形和色彩搭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路知识,独立完成一个简易节日彩灯的制作。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共同设计并制作出具有创意的彩灯作品。
3. 学生能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彩灯的美化,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节日彩灯,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会珍惜团队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3.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结合科学、美术和传统文化等学科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彩灯文化背景:介绍节日彩灯的历史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各地的特色表现,关联教材中“传统节日与民间艺术”章节。
2. 电学基础知识:讲解电路的基本原理、电路元件的作用,结合教材中“简单电路”章节,为学生制作彩灯打下理论基础。
3. 彩灯制作技巧:教授彩灯的设计、选材、制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依据教材中“动手实践”章节内容,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彩灯。
4. 美术创作:指导彩灯的色彩搭配、图案设计,关联教材中“色彩与图案”章节,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作能力。
5.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彩灯制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结合教材中“合作与交流”章节内容,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介绍彩灯文化背景,讲解电学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教授彩灯制作技巧,学生动手制作简易彩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日小彩灯的连接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设计改进小彩灯的内部结构,使之更实用、更美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从小彩灯连接方式初步体会“黑箱方法”.
3、学习用串联、并联方法连接电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彩灯的连接方式
难点:研究实际小彩灯的连接方式
教学器材:小彩灯、电源、导线、开关
教学过程:
复习:现有一些节日小彩灯,若每只小彩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10V,为了接入照明电路都能正常工作,一串彩灯应该由几只小彩灯串联?若要使44只小彩灯接入照明后都能正常发光,它们应该怎样连接?
引入:接通“满天星”节日小彩灯,勾起学生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小彩灯果真是串联的吗?为什么刚刚看到只有一只灯不亮,而其它灯却仍然能发光呢?这与串联电路的工作特点不是矛盾的吗?小彩灯为什么会一闪一闪的,断断续续的发光?
学生设计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交流,并要求学生说明设计的原理或思路。
讨论方案的优缺点,并选择一两个方案动手连接。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方案的优缺点。
老师提供一个实际的小彩灯,让学生按下列步骤进行研究:
1、先研究一个小彩灯的内部结构。
2、研究一串小彩灯的连接方式。
3、根据实际小彩灯的连接方式,说明其中一个或几个小彩灯的灯丝断了,其它小彩灯不熄灭的原因。
4、比较自己的方案和实际连接方案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优缺点。
带着问题回家:抽空到城中路服装店前观察小彩灯,有些小彩灯能忽亮忽熄闪烁发光,请思考它们又是如何连接的?
教学后记:节日小彩灯的内部结构与一般的灯不一样。
每个灯除了有灯丝以外还有一个电阻并联在两个灯脚之间,这个电阻的阻值远大于灯丝的电阻。
因此,小灯在发光时绝大部分电流是通过灯丝的,只有少量电流通过电阻,于是小灯泡正常发光。
当灯丝被烧毁后电流全部通过电阻,电阻上的电压将大大增加,这样使其它灯上的电压减小,所以其它的灯变得比原来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