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氏气单胞菌研究进展_吴同垒

合集下载

维氏气单胞菌拮抗菌株J2-2的筛选、鉴定与效果评价

维氏气单胞菌拮抗菌株J2-2的筛选、鉴定与效果评价

维氏气单胞菌拮抗菌株J2-2的筛选、鉴定与效果评价程心怡;孙正祥;苏应兵;周燚【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24(54)1【摘要】为筛选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潜在抑菌作用的菌株,本研究从湖北公安县泥鳅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一株细菌J2-2,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显示:菌株J2-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具有抑菌广谱性,对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ella milieri)、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等6种水产病原菌的抑菌直径在9.6~29.5 mm。

菌株J2-2的抑菌物质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蛋白酶K处理的稳定性。

电镜结果显示菌株J2-2的发酵产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细胞膜结构具有破坏作用。

通过LC-MC分析该拮抗细菌可产生至少15种不同的脂肽类化合物如杆菌霉素等。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2-2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具有耐药性,对克林霉素中度敏感,对大多数抗生素高度敏感。

【总页数】9页(P36-44)【作者】程心怡;孙正祥;苏应兵;周燚【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农学院;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1【相关文献】1.罗非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株的筛选和鉴定2.家养观赏地图鱼肺炎克雷伯氏菌、维氏气单胞菌与黏质沙雷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3.鱼类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新菌株AhX040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4.胭脂鱼维氏气单胞菌和中间气单胞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5.维氏气单胞菌的smpB、tmRNA 及hfq敲除菌株减毒活疫苗筛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创制高花青素玉米种质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创制高花青素玉米种质

78中国农村科技 CHINA RURAL SCIENCE & TECHNOLOGY|FRONTIER |前沿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周志刚研究员领衔的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发现了我国南方地区气单胞菌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是维氏气单胞菌,并发现气溶素是维氏气单胞菌的主要毒力因子。

维氏气单胞菌的气溶素可以引起鱼肠道损伤,从而使得病原菌穿透肠道屏障进入周身系统,引起感染和败血症。

相关研究结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环境微生物学(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

气单胞菌败血症是影响我国淡水养殖业最主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鲫鱼、鲢鱼、鳙鱼、草鱼、鳜鱼等淡水养殖鱼类,每年因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60亿元。

一直以来,该病的致病菌被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包括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减毒疫苗已经投入使用多年。

然而,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措施未能使该病的爆发和危害减少,造成的损失仍然困扰着淡水养殖业,也引起学术界对该病致病原的重新思考。

饲料所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系统分析了2009-2014年我国南方四省区鲤科鱼类气单胞菌败血症样品的分离菌株,发现维氏气单胞菌占比最大。

该团队利用斑马鱼幼鱼浸浴攻毒高通量模型分析了17株维氏气单胞菌和20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结果显示除去个别低毒维氏气单胞菌株外,维氏气单胞菌的毒力普遍高于嗜水气单胞菌。

进一步通过转座子突变文库和无菌斑马鱼高通量筛选发现气溶素是维氏气单胞菌的主要毒力因子。

研究发现,气溶素可以损坏鱼体的肠道组织,造成维氏气单胞菌穿透肠道壁进入周身系统。

嗜水气单胞菌也可产生气溶素,但毒力和表达水平均低于维氏气单胞菌,只有在和维氏气单胞菌混合感染时借助维氏菌的气溶素功能,或者在鱼体应激条件下肠道屏障不健全时,嗜水气单胞菌才可以有透过肠道壁引起感染的能力。

该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对淡水鱼类气单胞菌败血症的防控。

该团队已初步测试了缺失气溶素基因的维氏气单胞菌作为减毒活疫苗的功效,取得了显著的抗病效果。

不同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不同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不同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研究水产养殖 2006级于书萍指导老师:黄小丽摘要:以28种常见药物为材料,测定了其对斑点叉尾鮰的维氏气单胞菌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在所试的28种化学试剂中,以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奥福星、美福仙、罗美沙星、左氟沙星等共计14种对该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以前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等对此病原菌无抑菌作用或作用不明显,显示出病原菌对其可能已具有抗性,不适合作为它的抑菌药物。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抑菌性 MIC前言:斑点叉尾鮰是一种温水性淡水鱼类,适温范围0-38 ℃,生长摄食温度为5-36 ℃,最适生长温度为18-34 ℃,最佳摄食温度为18-30 ℃,当水温超过39 ℃时会出现呼吸变慢、行动呆滞等不良反应。

在溶氧为3 mg/L 时能正常生长,当低于0.5 mg/L会出现死亡现象.对pH 值的适应范围为6。

5-9.0,对盐度的适应值应小于1‰【1 2】斑点叉尾鮰有密而细的口腔齿和咽喉齿,属于有胃鱼类,行动敏捷,体色较深.一般认为它属肉食性鱼类.在我国养殖面积比较广,有着较好的经济价值。

然而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养殖水域环境的日益恶化,斑点叉尾鮰的病害越来越严重,给广大的渔民朋友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目前对水产养殖动物细菌病进行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采用抗菌药物治疗。

但由于对病原学、药理学等方面认识不全面,在养殖过程中存在高剂量多种药物混合使用等滥用、乱用药物现象,虽然对杀灭病原菌有一定的效果,但毒副作用明显,长期使用,易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细菌性疾病之前,必须测定该药物对病原菌的敏感性研究。

【4】对于水产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的研究大都采用测定MIC,MBC等方法,目前报道的测定MIC的方法有液体法和平皿法,斜面法,其中由于液体法不能测定出不溶性药物的MIC,故使用较少,以平皿法使用居多,平皿法是将细菌点种在含药平板上,足够药液浓度便可抑制细菌生长,可较快筛选药物,斜面法是在一系列试管中,以普通肉汤培养基按倍比稀释法稀释药液,每管加入等量的含菌普通肉汤和加入琼脂量为2.6%的琼脂培养基,使最终菌量为104CFU/ml、摇匀、摆成斜面;适宜温度下培养16-18h观察实验结果,记录无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的最低抑菌浓度[1].1: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试验对象: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四川农业大学实验室)主要试剂:药敏纸片,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琼脂,蒸馏水,主要仪器:光学显微镜,培养皿,镊子,烧瓶,酒精灯,PH试纸,平板。

维氏气单胞菌TH0426rpoN与rpoE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功能的初探

维氏气单胞菌TH0426rpoN与rpoE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功能的初探

分类号:S855. 1 单位代码:10193 密级:公开学号:20160225硕士学位论文维氏气单胞菌TH0426 rpoN与rpoE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功能的初探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 of Aeromonas vaginalis TH0426 rpoN and rpoE gene deletion strain作者姓名:王冬雪学位类别:农学硕士专业名称:预防兽医学研究方向:微生物与免疫指导教师:孟庆峰副研究员所在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19 年5 月本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501000)”“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0101016JC)”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技术项目(JJKH20180694KJ)联合资助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所列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林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学位论文所有内容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一切相关法律责任和后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2019 年 6 月15 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1、本人完全了解吉林农业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成果的知识产权属吉林农业大学所有,并同意将本论文的版权授权给吉林农业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2、本人(同意/不同意,务必打印后填写)吉林农业大学将本论文版权授权给不同媒体进行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网络出版以及其他形式出版(涉密学位论文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黄喉拟水龟致病菌-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黄喉拟水龟致病菌-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为龟科拟水龟 属的爬行动物。由于黄喉拟水龟具有较高的经 济价值,近年来人工集约化养殖蓬勃发展,随之 而来的疾病也越来越严重,这给养殖者带来比较 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8月,广西凭祥市某养殖 户8年龟发病,以急性腹泻为特征性症状,患病动 物以出血和腹水为主要病理特征,发病率30%, 死亡率20%,对病死龟进行病理剖检和病原分 离,对分离到的菌株采用细菌表型特征、生化试 验以及VITEK 2 ZOMPACT 30自动微生物鉴定系 统对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药敏试验, 证明黄喉拟水龟所患疾病是由维氏气单胞菌
引起。

产品;营养肉汤、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购自北京陆 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PCR扩增和测序试剂为 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
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洗净病龟的外壳,
体表用75%乙醇消毒后,无菌操作采集黄喉拟水 龟的肝、肾、心血于血平板和麦康凯培养基上, 28℃培养18~24 h,选取形态均一的优势菌群, 挑取单菌落反复划线纯化3次,纯化所得菌株 4℃保存。 1.2.2细菌生物学鉴定 1.2.2.1形态观察将保存菌株划线接种于营养琼 脂平板上,28℃培养,观察菌落形态,挑取单个菌落 进行革兰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 1.2.2.2生化鉴定分离菌理化特性鉴定参照 《水生微生物学实验法》和《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 法》、《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和《伯杰细菌鉴定 手册》鉴定到种。 1.2.2.3分离菌用VITEK 生物鉴定系统鉴定
1l
1I
AveroniilKJ749842 1I
Ave A veroniiIKF661s47 1I
A culictcolalAY347680 1I A veroniilNR

维氏气单胞菌鞭毛蛋白flaA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维氏气单胞菌鞭毛蛋白flaA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维氏气单胞菌鞭毛蛋白flaA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翟新新;温振才;沈雪飞;孙真;贾生美;张俊辉;王文东;杨振国;卢强【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4(41)7【摘要】本试验旨在利用大肠杆菌BL21 (DE3)表达维氏气单胞菌鞭毛蛋白flaA,通过免疫印迹反应初步鉴定重组蛋白的抗原性.根据GenBank公布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经PCR扩增获得flaA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成功表达,约在38 ku处可见清晰的表达产物,诱导产物大小与理论值相符.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可与特异性血清抗体和His-tag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因此,本试验成功表达了维氏气单胞菌鞭毛蛋白flaA,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免疫佐剂作用奠定了基础.【总页数】4页(P40-43)【作者】翟新新;温振才;沈雪飞;孙真;贾生美;张俊辉;王文东;杨振国;卢强【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6【相关文献】1.框镜鲤维氏气单胞菌CY0806株鞭毛flaA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J], 单晓枫;吴同垒;孟庆峰;王伟利;钱爱东2.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iC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J], 陈明;徐幸莲;周光宏;汤晓艳;袁飞;陈爱亮3.嗜肺军团菌flaA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J], 刘阳;曹秀琴;杨志伟4.溶藻弧菌HY9901鞭毛蛋白flaB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J], 梁海鹰;夏立群;吴灶和;简纪常;鲁义善5.维氏气单胞菌AcrV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J], 孔祎頔; 田佳鑫; 赵林辉; 陈秀梅; 单晓枫; 王桂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框镜鲤维氏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框镜鲤维氏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 林 农 业 大 学 动 物 科 学 技 术 学 院 ,吉林 长 春 10 1 ; . 林 进 出 E检 验 检 疫 局 ,吉 林 长 春 1 0 6 ) 1吉 318 2吉 l 30 2
摘 要 : 试 验 对 维 氏气 单 胞 菌 的溶 血 素 基 因 片段 进 行 P R扩 增 、 序 后 分 析 , 果 表 明 , 氏气 单 胞 茵 的溶 血 素 基 因 片 段 本 C 测 结 维 序 列 与 气 单 胞 菌属 的不 同 菌 种 的 溶 血 素 基 因 具 有 很 高 的 同源 性 ; 编 码 蛋 白 的二 级 结 构 预 测 : 旋 与 p 角 占有 很 高 的 比 其 a螺 转
基 R , 自北京 陆 桥 技术 有 限 责任 公 司 ; 他 试 剂 S购 其
均为进 口或 国产 分析 纯 。 1 3 溶血 活性 检 测 将 维 氏气 单 胞 菌 c 8 6划 . Y0 0 线接种 于 1 兔血 平板 ,OC培 养 2 , 察 其 溶血 3。 4h 观
活性 。
维 氏气 单胞 菌 ( rmo a eo i , Aeo n s r niAV) 于弧 v 属 菌科 、 气单 胞菌 属 , 广 泛 分 布 于水 体 和 陆 地 , 导 其 可 血症 、 败 脑膜 炎 等疾病 _ ; j 此外 , 菌 还 可 引起 各 种 水 产 动 物 的不 该 同疾 病 的暴发 , 框 镜 鲤败 血 症 、 虾 软 壳 综 合 征 、 如 青 鱼 的流行 性 溃疡 综 合 征 等 等_ ] _ 。维 氏气 单 胞 菌 可 3 产生 一 系列 的毒 力 因 子 , 如气 溶 素 、 血 素 、 外 蛋 溶 胞
例 , 能 有 4区 域 形 成 B细 胞 表 位 。 可 关键 词 : 氏气 单 胞 菌 ; 血 素 ; 列 分 析 维 溶 序

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研究

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研究

具有三种毒 陛, 这在免疫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而维 氏 气单胞菌报道相对较少 , 有报道其可感染中华绒鳌蟹
1 . 参 比菌株基 因序列 由 G n ak查得弧菌 .3 1 eB n 科、 肠杆菌科 、 巴斯德氏菌科共 15 0 条序列。
收稿 日 :0 10 — 7 期 2 1— 6 0 作者简介 : , ,9 91 月生 , 士, 李靖 女 17 . 0 硕 工程师 , 主要从事海洋生物病理方面研究
T m le e pa t
Ln t b eg /p h
1 8 2 1 1 8 1 8
1 .2 三糖铁琼脂生化试验 .3 2_ 克氏三糖铁培养基配置好灭菌后呈现桔红色 , 经穿刺接种分离菌株 , 培养 1 4 后 , 2 h 分离株三糖 8 铁斜面均呈现黄色, 培养基斜面向试管 口移动 , 观察 接种 的痕迹发现该 菌呈动力 阳性 。 1 .- 微量 生化试验 .33 2 将克 氏三糖铁培养管 内菌苔分别转种生化管 , 按常规法作氧化酶试验、运动 l 生 测定以及分解葡萄 糖、 甘露醇、 蔗糖 、 阿拉伯糖、 七叶苷 、 鸟氨酸脱羧酶等
1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 1
1 . 菌株 .1 1
由山东 省青 岛市某 中华鳖养 殖 场病死 L B培养基 、 营养 肉汤 、 氏三 克
鳖病灶部位分离 得到 的菌株 H J 0 。 B Y 1 1 . 培 养基 和试 剂 .2 1 糖铁培 养基 、 胰酪蛋 白大豆 肉汤琼 脂 , 生化微 量鉴定 管、 药敏试纸均购 自杭州天和微生 物试 剂有限公 司。 分子生物试剂 : a r q酶 ,oI a P 一 9 T N t, mHI MD 1T B ,
和 gr 基 因克 隆的方法 , y B 鉴定该菌的属种 ( e m ns。 Ar oa) 结果 表明传统鉴定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一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氏气单胞菌研究进展吴同垒1,单晓枫1,孟庆峰2,郭伟生1,王伟利2,钱爱东1(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春 130118;2.吉林进出口检验检疫局,长春 130062)[收稿日期]2011-0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280(2011)07-0041-04 [中图分类号]S852.61[摘 要] 维氏气单胞菌(Aero m onas veronii )渐已成为重要的人-鱼共患致病菌。

文章简单介绍了其分类地位及常规和特殊的生物学性质,并进一步综述了该菌的毒力因子、鉴定方法、流行病学和疫苗研究。

作为气单胞菌属的成员,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该属典型的毒力因子,如气溶素、肠毒素、一系列粘附因子、磷脂酶、丝氨酸蛋白酶和核酸酶等。

目前,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主要依靠生理生化方法,也有人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鉴定。

维氏气单胞菌对水产动物有相当高的致死率,患有肝胆疾病的人感染后常常产生严重的后果,需要加强针对该菌所致疾病的诊断。

在疫苗研究方面,有学者研究了口服疫苗和DNA 疫苗,达到了一定的免疫效果。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研究进展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080218)和吉林农业大学青年启动基金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吴同垒(1987年-),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微生物和免疫学研究。

E -m a i:l 532966952@ 通讯作者:钱爱东,E-m ai:l qiana i dong0115@163.co m;单晓枫,E-m a i:l sx f 1997@Advances i n A ero m onas veroniiWU Tong-lei 1,SHAN X iao-feng 1,MENG Q ing-feng 2,GUO W ei-sheng 1,WANG W ei-li 2,Q I A N A i-dong1(1.C olle g e of An i ma lS cience and Technol ogy of Jilin Ag ric u lt ural University ,C hang c hun 130118,C hina;2.J ili n E ntry -Ex it Inspection and Quaran tine B ure au,Changchun 130062,Ch i na )Abst ract :A ero m onas veronii has been an i m portant pathogen ic bacteria to people and fish.Taxono m y and generaland spec i a l b i o log ica l properties about the bacteri a w ere briefly introduced .Further m ore ,v irulence factors ,i d entifica ti o n ,epide m iology and vacc i n e research w as revie w ed .As one m e mber of A ero m onas spp .,A ero m onas veron ii possesses the typical v irulence facto rs ,such as aero l y si n ,enterotox in ,adherence factors ,phospho li p ase ,seri n e protease ,DNases ,etc .Recentl y ,i d entificati o n o f Aero m onas veronii relied m ainly on physi o log ical bioche m icalm ethods ,and m o lecu lar bio l o gy and i m muno l o g i c al m ethods w ere a lso app li e d for identification by so m eo m e .Aero m onas veronii caused the considerab l y high m ortality of aquati c ani m als i n fected and serious consequence o f people w ith hepatobiliary d iseases .D iagnosis of the d iseases caused by this bacteria should been enhanced .For vaccine research ,scho lars has deve l o ped oral and DNA vacc i n ation w ith certain i m m une effec.t K ey w ords :Aero m onas veron ii ;advance 维氏气单胞菌又称凡隆气单胞菌、维罗纳气单胞菌,1983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为纪念法国微生物学家Veron 在弧菌和气单胞菌研究中的贡献而命名。

该菌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土壤乃至海水中,其中一部分菌株是微生态环境中正常存在的,而另一些菌株具有致病性,主要感染变温动物,如中华绒螯蟹、泥鳅、锦鲤,斑点叉尾鮰等,可引起大量死亡;维氏气单胞菌对恒温动物是一种机会致病菌,但有人认为免疫功能健全者也可被感染[1],通常患者发生急性腹泻,也可能引起菌血症、脑膜炎和心内膜炎等。

近年来,日益增多的病例表明维氏气单胞菌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人-鱼共患致病菌,并在食品安全上表现出重要意义,部分国家已经将其规定为食品安全的检疫对象。

1分类地位维氏气单胞菌隶属弧菌科(Vibrionaceae)气单胞菌属(A ero m onas),模式菌株为ATCC35624,气单胞菌包括运动性(或嗜温性)和非运动性气单胞菌。

目前研究的气单胞菌分属14个DNA杂交群,维氏气单胞菌在杂交群分类中属DHG8/10,大多数致病菌株属DHG8。

维氏气单胞菌包含两个变种: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和维罗纳生物型,其中温和生物型G+C含量为58.6%,维罗纳生物型G+C含量为59.6%[2-3]。

2生物学特性维氏气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有些略弯,单在或成双,属兼性厌氧菌,菌体大小为0.3~0.7 L m@1.2~2.5L m。

25~30e时生长良好,42e 时也能生长繁殖,在-2~10e储存的蔬菜中亦可检测到维氏气单胞菌。

该菌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旺盛,培养24h后菌落直径多在1.3mm,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灰白色,不透明、中央稍隆起,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能形成明显的B-溶血。

维氏气单胞菌可以耐受较高的P H,低P H环境下生长不良,不足以引起食物中毒,K.Neyts等[4]研究发现,储存食物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当浓度达到2%时,细菌生长明显放缓,证实维氏气单胞菌对乳酸比较敏感。

维氏气单胞菌可在不含Na C l的环境中生长繁殖,盐度是主要的生长抑制因子,溶液导电率为11.7~40.2dS/m时,细菌生长受到较大抑制。

维氏气单胞菌致病菌株不具有自杀活性,而非致病性菌在37e,含0.5%葡萄糖的营养肉汤中培养时表现自杀活性。

若无自杀活性,肉汤呈均一混浊,可先假定为致病菌,再进行小鼠攻菌实验验证[5]。

3毒力因子维氏气单胞菌可产生一系列的毒力因子,如气溶素(aerolysi n)、肠毒素(enterotox i n)和粘附因子(adherence factor)等,这些毒力因子在水产动物、人类甚至畜禽感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针对维氏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研究不多,且常为温和生物型的报道。

3.1气溶素国际上将外毒素命名为气溶素,鱼类感染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后常常有出血现象,所以气溶素认为是主要的毒力因子。

陆承平等[6]从病人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的培养上清中提纯了一种毒素,证实其具有溶血性、肠毒性和细胞毒性的单一多肽,并取溶血性(he m o l y tic acti v ity)、肠毒性(enterotox icity)、细胞毒性(cyto tox icity)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将这种单一多肽命名为HEC毒素,H EC毒素就是气溶素。

气溶素基因大小为431bp,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具有种属的特异性,可作为菌株有无致病性的标志。

含有气溶素基因的维氏气单胞菌菌株,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可以造成食品污染和人类的食物中毒等,但相关研究表明从淡水中分离的维氏气单胞菌中缺乏气溶素基因。

N a w az 等[7]从鲶鱼中分离到81株维氏气单胞菌,并利用PCR检测发现96.0%的菌株含有气溶素基因,说明维氏气单胞菌的毒力在逐渐增强,携带细菌的鲶鱼对人类的食品安全形成一定的威胁。

3.2肠毒素肠毒素包括两大类: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和细胞毒性肠毒素。

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可刺激肠道加强分泌作用,不引起隐窝和小肠绒毛坏死,但最终导致小肠上皮细胞的广泛性损伤;细胞毒性肠毒素除有肠毒性外,还有溶血性和细胞毒性。

肠毒素与霍乱毒素(C T)可以引起交叉免疫反应,经肠道免疫维氏气单胞菌的蝙蝠能较强的抵抗CT的侵害。

3.3粘附因子细菌感染的先决条件是在粘附因子的帮助下定植于患者机体患病部位,维氏气单胞菌的粘附因子包括菌毛、S层、荚膜、内毒素(LPS)和外膜蛋白(O M Ps)等。

菌毛分为两类:一是短的、坚硬的菌毛(S/R),二是长的、柔韧的菌毛(L/W)。

菌毛是重要的凝血因子,促使细菌粘附在红细胞表面,尤以量少的L/W菌毛更具粘附活性。

维氏气单胞菌与其它革兰氏阴性菌的LPS性质大体相同,能促进细菌定殖到小肠上皮,增强细菌毒素的分泌。

LPS作为O抗原,把临床分离到的菌株主要分为两个血清型:O11和O34。

大部分温和生物型菌株属O11血清型,这类菌株主要引起败血症和胃肠炎,与人类疾病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O11血清型菌株可以产生S层,S层和荚膜能够帮助菌体逃避宿主的免疫调理作用,引起易感动物的败血症,荚膜还可以增强粘附素的粘附作用,导致人类胃肠炎频发。

部分温和生物型和全部维罗纳生物型菌株属O34血清型,这类菌株在20e时比在37e时具有更强的致病性。

OMPs是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蛋白成分,其数量、种类随菌株不同而异,也可用于血清学分型困难时的细菌分型。

维氏气单胞菌的OMPs主要有OM P38和OMP48两种,是重要的毒力因子,可增强细菌的粘附作用。

此外,维氏气单胞菌还能产生磷脂酶、丝氨酸蛋白酶、核酸酶和弹性蛋白酶等毒力因子,但是并非所有菌株都产生这些毒力因子,菌株来源不同,毒力因子也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