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课程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解读

摘要:文学的魅力在于创造无限的角色,更在于深入读者的内心,进入读者内心不愿打开的黑暗之处,意识中所蕴涵的激情,引起共鸣。文学与心理学也联系紧密,因为文学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各自的原型。文学原型可以带领读者走入心中黑暗的深处,并带领他们的意识走向光明。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原型艺术

无数次,我们在文学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因为一个词而魂动心惊,为一句话而泪流满面。那些词语和句子仿佛与我们的血脉相连,尽管它们也许出自遥远的国度和陌生人的手,但是它们却如同特地为我们写的。它们夹卷着我们,使我们在漩涡的中心挣扎却并不愿意脱水而出。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从水中走到了岸边,因为那些词语和句子是来自于生命的,来自于一个个由血肉构成的生命构成的内心隐藏着的秘密的激情,它们以锋利的刃直接切入到内心之中我们从没触及的部分,将我们内心中被黑暗屏蔽的激情暴露在光明之中。这种激情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所独具的,它不是属于这个人或者哪个人而是属于整个人类。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明白为什么我们总是很偶然地被感动而不能自已。那些词语和句子,虽然它们很偶然地出现在某个人的笔下,然后又很偶然地被我们读到,但是它们的身上积聚着整个人类的感情,承负着整个人类的命运。这样的词语和句子即使是用非常细微的声音,同样也能够激起所有人的共鸣。在荣格看来,文学之所以有着如此激动人心的力量便在于它可以走入人内心原本的黑暗之处,揭示出人类集体无意识中所蕴涵的激情,而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荣格便是从原型和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文学的这种魅力。

一、集体无意识与原型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主要是个人长期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中受到压抑的心理内容。而荣格则从考古学、人类学和神话学的角度上,提出了“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他指出在一些即使从来没有相互接触、相互交流过的不同的文化中,也常常存在着一些相同的原始意象,在这些共同的原始意象背后,一定

有它们赖以产生的共同的心理土壤。荣格认为“或多或少属于表层的无意识无疑含有个人特性。作者愿称为‘个人无意识’,但这种个人无意识有赖于更深的一层,它并非来自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获得,而是先天就存在”。关于“更深的一层”,荣格把它称做“集体无意识”,他认为这种集体无意识对立于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所体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内容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都必须存在,并且在这些地方和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大体相似的。换句话说就是,由于集体无意识在所有人身上的表现都是相似的,因此这种无意识就构成了一个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超个人的,也就是说它存在于所有个体身上。与此同时,荣格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原型”也被提出来了。根据他的观点,原型可以而且应该被认为是“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核心内容。荣格认为:“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绪构成,它们构成了心理生活中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是所说的原型。”借用心理学有关理论,我们可以认为在荣格看来,人类心理结构的基本模式就是原型。因为他说:“原型是领悟的典型模式,每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在与原型打交道。”原型在人类的心灵生活中不断反复出现。这种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是人类远古命运的积淀和浓缩。

二、集体无意识、原型与作品创作

在荣格看来,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与土壤和从中生长的植物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通过了解植物的产地,我们可以知道并理解植物的特性,但这并不是说关于植物所有的重要的特征都可以通过了解植物生长的土壤来了解。因为植物虽然是土壤的产物,但它也是一个生命体,在植物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其“自身包含自身”的过程。这个包含过程在本质上是独立于土壤的性质,与土壤的性质没有任何关系的。对于植物及其相应的特征来说,土壤所起的作用只是加速或者延缓它的一些特征的形成,而对于植物的本质却没有任何影响。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艺术家创作了艺术作品,但是艺术作品本身所附带的意义和本质是艺术作品与生俱来的,任何外来的因素对它都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创作只不过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发活动而已,个人无意识中的自主情绪是创作冲动和创作激情的重要来源,而艺术家本人也只是这种自主情绪的工具和俘虏。因此,荣格认为,“艺术是一种天赋的冲动,它抓住一个人,使

他成为它的工具。艺术家不是拥有自由的意志,寻求实现其个人目的的人,而是一个允许艺术通过自己实现艺术目的的人”,“孕育在艺术家心中的作品是一种自然力,它以自然本身固有的狂暴力量和机敏狡猾去实现它的目的,而完全不去管那作为它的载体的艺术家的命运。”荣格的这个观点,看上去与现代文本理论有些相似,其实相差甚远。现代文本理论强调的是作品在完成之后便具有了它独立于作者的意义,而在荣格看来作品在创作之初就已经不是作者的东西了。当创造力占优势时,这种无意识就统治而且影响了作家的生命,使艺术家的创作违背其主观愿望。并且,由于艺术家所意识到的自我被一股源自于其内心的潜流所席卷,艺术家自身也就成为正在发生的心理事件的旁观者,而对于正在发生的这些事件,艺术家是束手无策的。因此,可以说,在艺术创作中,集体无意识是作者的创作思维的来源,通过原型,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而是千万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诗人是否意识到他的作品与他一起出生、生长和成熟,他是否以为他的作品是他通过构思从虚无乌有中创造出来的,这无关紧要,他的看法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他的作品超越了他,就像孩子超越母亲一样”。但是,并不是说艺术家可以将这种集体无意识表现得很明显就能让读者很快领悟。实际上,就像个人无意识会被受到压抑一样,对于集体无意识,艺术家往往有意无意地遮盖一些东西。在《心理学与文学》中,荣格借用斯皮特勒的话,诗人关于他的作品所说的常常词不达意,离题甚远,因此,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别的,而是维护日常经验的重要性,使它不受诗人本人说法的影响。

三、集体无意识、原型与作品欣赏

荣格曾说过,读《尤利西斯》的感受如同是灵魂在受着地狱魔鬼的折磨,书中的每一个句子都激起一个期待,但到了最后却又不得不放弃期待,因为所有的期待都无法实现,他无法把握这本长达七百三十五页的书到底在讲些什么,因为这本书是无限的,即使是一千四百七十页甚至再长几倍也不会减低它的无限性,本质性的东西仍旧不会说出来。但是荣格又说在这本书中藏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并不会向那些诚心竭力地读这本书的人显示,它只向那些以尤利西斯的眼睛持续七百三十五天并凝视他自己的尘心与精神的人袒露。在创作时,艺术家是由无意识推动而不能自已,而在阅读时,读者也需要深深受着无意识的影响。集体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