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王蒙《善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善良》王蒙教案

《善良》王蒙教案

《善良》王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王蒙的《善良》,让学生理解善良的本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思考,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善良》2. 课文内容分析: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故事,揭示了善良的本质和价值,教育人们要珍惜善良,传递善良。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善良的价值。

2. 学会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善良的本质和价值。

2.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传递善良,践行善良。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善良的价值。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进行小组讨论。

3.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善良,传递善良。

一、善良的含义1. 讲解善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善良的本质。

2. 分析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善良的价值。

二、善良的表现1. 分析课文中的善良行为,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

2.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现善良?三、善良的力量1. 讲解善良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2. 讨论:善良如何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四、善良的传承1. 讲解善良如何在代际之间传承。

2. 讨论:如何将善良传递给下一代?五、善良与道德1. 讲解善良与道德的关系。

2. 讨论:善良如何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六、善良与幸福1. 讲解善良与幸福的关系。

2. 讨论:善良如何带来幸福?七、善良与宽容1. 讲解善良与宽容的关系。

2. 讨论:善良如何体现宽容?八、善良与助人1. 讲解善良与助人的关系。

2. 讨论:如何用善良的心去助人?九、善良与公正1. 讲解善良与公正的关系。

2. 讨论:善良如何体现公正?十、善良与勇敢1. 讲解善良与勇敢的关系。

2. 讨论: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善良?十一、善良与智慧1. 讲解善良与智慧的关系。

2. 讨论:善良如何体现智慧?十二、善良与成长1. 讲解善良与成长的关系。

《善良》王蒙教案(1)

《善良》王蒙教案(1)

《善良》王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王蒙所著《善良》一文,位于教材第十章“人性之光”第二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善良的含义,探讨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分析善良与道德、人性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善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善良与道德、人性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善良。

重点:善良的含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2. 新课内容:(1)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善良的含义。

(2)讨论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举例说明。

(3)分析善良与道德、人性的关系。

(4)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善良。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一个典型例题,讲解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善良的含义2. 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3. 善良与道德、人性的关系4. 如何践行善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善良的理解。

(2)举例说明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 答案:(1)善良是指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具有道德品质的人。

(2)善良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润滑剂的作用,可以增进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和谐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践行善良。

(2)开展关于善良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推荐阅读关于善良的书籍,拓宽学生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善良(教案)王蒙

善良(教案)王蒙

善良(教案)王蒙篇一:《善良》王蒙教案《善良》王蒙?教学目标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教学难点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安排时间预习课文排演短剧《善良归家》二、导入1.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 2.观看短剧《善良归家》请同学们抒发感想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明确: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四、重点研读(一)研读第一部分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是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明确:层层追问如下: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一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二)研读第二部分1.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明确:对比论证(找出所在段落)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尽管善良常败但人们还是喜欢善良进而阐述了善良的作用)第八段结果对比:善良得弘扬——凶恶被压缩(从道德、意义上阐述善良的内涵和外延)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说明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对比论证作用:使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2.齐读第6自然段说说第6自然段论述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明确:运用排比:第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第二组排比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3.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好处明确: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来说理列举事例会增加文章气势和说服力五、合作探讨加深理解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明确: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因为“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善良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是否有进一步的阐述?明确:第10、11自然段进行了阐述: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乐观3.为什么“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明确: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而善良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自觉而善良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对社会发展只是一知半解而且自以为是闹出许多可悲的事来如“文化大革命”时“阶级斗争扩大化”故而最不善良六、课堂讨论你的善良有没有获得过别人的感激与称赞你的善良有没有换回料想不到的恶报与嘲讽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七、拓展练习1.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灯塔”为喻体仿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2.以“善良”为陈述对象依照上面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八、课后延伸1.向学生推荐阅读王蒙的新著《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2.当面临人生的两难困境时我们如何选择除了为善与不为善之外我们又面临些道德上的困境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两难困境写一篇随笔篇二:王蒙善良教学设计善良教案教学目的:一、掌握文学常识学习掌握对比论证法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文章论证的严密三、进行善良教育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教学重点:1、对比论证法的运用及作用2、认识善良的意义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教学难点:对生活中有些现象的认识教学安排:二教时第一教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位同学能说说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对农夫因为善良反而送了自己的性命同学们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好现在我们来看看文学家王蒙对此是看的?二、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作者:1、善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2、简介作者: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新疆生活、工作了16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这时期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等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三、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并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与作用第三部分(12):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检查作业二、阅读第二、三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对善良的评价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王蒙对善良的议论有些新意?答案可允许不一旨在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如:①善良与凶恶相对善良是稚弱的常常败于凶恶手下但善良每败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一次②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③即使自以为百分之百地代表着真理和正义也不应该滥恶④善是人类和社会进化所必需⑤相信国人会愈来愈善良⑥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有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2、反复咀嚼下面几段话理解其深刻的含义想想为什么①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精神的平安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一种文化一种快乐一种乐观明确:这句话是对善良的性质的较全面的概括它从不同的角度提示了善良的深层含义这句话阐释了作者在上文论述善良在与凶恶作战的过程中尽管常败但每败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的观点的原因②事情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明确:这句话是扣紧首句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与超拔联系在一起展开的具体阐述小孩子天真不谙世事不知人世险恶所以善良;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因成熟、超拔不会滥用权力所以也善良3、请找出课文中的对比论证并说说运用对比论证有什么好处对比的运用:对比:是将两种性质不同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或对照从而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方法集中在第5、8、11段把善良的稚弱与凶恶强大比把善良处于不设防不抵抗的地位与凶恶会毫不犹豫地施出毒手比把善良有所不为与凶恶无所不为比把善良常败而凶恶常胜对比;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恶人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好处:通过对比好坏、是非就分明了能够突出事物的本质更好地说明问题增强说服力三、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文中运用了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1、排比:文章中大量使用了排比的语句排比句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作者对善良的理解也引起读者对善良的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如: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善良才能天下太平第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由喜欢到向往迫切之情溢于言表第二组排比充分展示了善良的功能作用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做事处世小至个人大至社会有善良才有幸福有善良才能天下太平…才(有)能…的句式尽管前面没有用只有表示善良是唯一的条件但也强调了善良是幸福、和平…天下太平的重要条件2、对比:为了突出善良作者在文中多处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如: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善良常败在凶恶手下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说明:前一段的对比摆出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凶恶是强大的无所不为的;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常常败于凶恶手下并且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凶恶有各种各样的武器施毒手时毫不犹豫这种情况人们大多有亲身经历很容易认同但往往会生出不平之心有的人甚至因而放弃善良后一段对比阐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见解独特醒人耳目这是作者根据自己坎坷的生活经历悟出的哲理篇三:《善良》教案《善良》教案授课老师:黄瑾瑜教学目标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教学难点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闻事件导入)南京彭宇案是XX年末发生于中国江苏南京市的一起引起极大争议的民事诉讼案XX年11月20日南京老太太徐寿兰在公交车站摔倒彭宇自称上前搀扶、联系其家人并送其至医院诊治属见义勇为并非肇事者随后老太太咬定彭宇将其撞倒并向其索赔双方对簿公堂南京鼓楼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彭宇给付老太太损失的40%二审和解结案此案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此后类似彭宇案的各种版本在各地出现引起民众对跌倒老人是否可以搀扶的激烈讨论xx年6月16日中午在西安街头20岁的河南小伙张衡见一位老人倒在地上便好心去扶起来谁知道老人一把抱住他说是他倒车时撞上的事发现场很多人证明张衡是冤枉的却没人愿意出具书面证据XX年8月8日晚上贵州省都匀市民彭女士驾车路过夜市摊因堵车而停车时扶起了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太结果老太刚缓过气来一下子冲上去抱住彭女士轿车的后视镜坚称是彭女士撞的她幸而最终通过媒体的帮助寻找到了证明彭女士无辜的目击证人xx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10月21日零时32分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二、思考听了以上的新闻事件大家有什么看法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做现代社会我们还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三、解题1.阅读课文请说说文章的文体明确:这是一篇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突出特点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采用第一人称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语言朴实无华2.回顾旧知:⑴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⑵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⑶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些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四、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和意义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这时期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等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经历了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在过分强调斗争的年代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王蒙在一场场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五、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明确: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2.梳理全文结构六、重点研读(一)研读第一部分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是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明确:层层追问如下: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一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二)研读第二部分1.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明确:对比论证(找出所在段落)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尽管善良常败但人们还是喜欢善良进而阐述了善良的作用)第八段结果对比:善良得弘扬——凶恶被压缩(从道德、意义上阐述善良的内涵和外延)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说明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对比论证作用:使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2.齐读第6自然段说说第6自然段论述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明确:运用排比:第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第二组排比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3.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好处明确: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来说理列举事例会增加文章气势和说服力七、合作探讨加深理解我们刚才一起对本文的论证思路和主要的论证方法进行了讨论然而本文一些句子在理解发面还有一定的难度将你不懂的句子画出来大家共同讨论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明确: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因为“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善良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是否有进一步的阐述?明确:第10、11自然段进行了阐述: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乐观3.为什么“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明确: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而善良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自觉而善良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对社会发展只是一知半解而且自以为是闹出许多可悲的事来如“文化大革命”时“阶级斗争扩大化”故而最不善良八、课堂讨论1.在生活中你见到过些善良的行为2.你的善良有没有获得过别人的感激与称赞你的善良有没有换回料想不到的恶报与嘲讽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3.你觉得当今社会是否该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关于善良谈谈自己的理解看见人家墙要倒了如果不能扶那么不推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喝粥自己在吃肉如果不想让那么部“吧唧”也是一种善良自己有钱如果不想捐助那么多买一点福彩也是一种善良看见人家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那么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九、课后延伸1.向学生推荐阅读王蒙的新著《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2.完成练习册练习。

善良(教案)王蒙

善良(教案)王蒙

善良(教案)王蒙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善良品质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善良的定义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包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友善待人等;3.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能够正确评估和处理善良行为。

教学重点:1. 善良的定义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3.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黑板、白板或其他展示工具;3. 学生小组讨论的提示问题;4.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善良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什么是善良?为什么善良是重要的品质?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善良的定义和重要性;2. 强调善良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3. 举例说明善良行为的具体表现,如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友善待人等。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你们身边有哪些人展现了善良的行为?请分享一些例子。

b. 你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更善良一些?c. 如果遇到别人不善良的行为,你会怎么做?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记录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四、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善良行为,设计一个小剧场表演;2. 学生分角色扮演,展示善良行为的场景;3. 其他小组观看表演,并提出评价和建议。

五、总结(5分钟)1. 请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善良的定义和重要性;2. 强调培养善良品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善良行为;3.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校园和社区中传播善良的力量。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善良行为的榜样来校园分享经验和故事;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验善良行为的实践;3. 家庭作业:学生写一篇关于善良的文章,分享自己的善良经历和感受。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收集学生小组讨论的记录和小剧场表演的评价意见;3. 评估学生在总结环节中对善良的理解和重要性的表达。

《善良》王蒙学习教案

《善良》王蒙学习教案

《善良》王蒙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王蒙的作品《善良》,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人性探索”。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作品中通过人物的善良行为展现的人性光辉,探讨善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分析作者通过作品传递的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善良品质,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操。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作品中挖掘人性光辉。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对善良的价值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作品中善良行为背后的人性光辉,以及善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重点: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和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善良行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作者王蒙及《善良》这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主题。

3.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善良行为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体会人性光辉。

4. 例题讲解:结合作品,设计一道关于善良价值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善良行为的例子,进行课堂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作品主题:《善良》2. 人物善良行为表现3. 善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4. 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作品《善良》,谈谈你对善良的认识和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善良行为,进行观察和思考,将善良的品质融入日常生活。

同时,推荐阅读其他有关善良主题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和道德素养。

2. 教学难点中分析作品中善良行为背后的人性光辉,以及善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善良》教案完美版

《善良》教案完美版

03
知识拓展:相关文学作品与现象探讨
类似主题作品推荐阅读
《悲惨世界》
雨果的这部经典作品描绘了众多 善良的人物,通过他们的善行和 牺牲,展现了人性中光明的一面

《爱的五种语言》
虽然是一本心理学书籍,但它从 善良和关爱的角度探讨了人际关 系的本质,对于理解善良在人际
关系中的作用很有帮助。
《活着》
余华的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在苦难 中坚守善良的故事,对于理解善
或听闻的。
讨论时间:10分钟。期间, 教师可以在各小组间巡视,倾 听学生的讨论并给予必要的引
导。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出12个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准备
在全班分享。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感悟和体会
每个小组选出的代表依次上台发 言,分享本组的“善良”故事。
发言内容包括:故事梗概、个人 感悟和体会、以及故事对自己的
影响和启发。
其他同学可以在代表发言完毕后 提问或补充,形成全班互动。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肯定其中的优点和亮点,指出需要改 进的地方。
针对学生的感悟和体会,教师进行引导和深化,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善良”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总结本次讨论会的效果和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 的“善良”行为,积极传递正能量。同时,布置相关作业或思考题,引 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善良”的主题。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善良带来的美好和力量
选取典型案例
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善良行为案例,如无私奉献、见义 勇为等,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感受到善良的力量和美好。
讨论分析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善良行为的内 涵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向善之心。

《善良》王蒙教案

《善良》王蒙教案

《善良》王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王蒙所著《善良》一文,位于教材第十二章“人性之光”第三节。

内容详细阐述了善良的含义、表现以及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善良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善良的含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 学会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善良的表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善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深入理解善良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2. 新课导入:展示课文,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思考善良的含义。

3.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b.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善良的含义及表现。

c. 结合课文,讨论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关于善良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善良。

5. 随堂练习: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讨论善良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六、板书设计1. 《善良》2. 内容:a. 善良的含义b. 善良的表现c. 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善良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善良事迹,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提高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深入理解善良的含义。

3. 作业设计:关于善良的作文。

一、教学难点的突破1. 通过讲述实践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善良的力量。

例如,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关于善良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善良对他人及社会的影响。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善良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

《善良》教案(通用6篇)

《善良》教案(通用6篇)

•••••••••••••••••《善良》教案(通用6篇)《善良》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善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善良》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品德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

把握善良的含义,做一位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能力:反复阅读,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善良过时了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教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人人都坚守善良,幸福之花将处处开放。

’当代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在强调斗争的年代,被划为右派,然后被‘自我流放’到新疆生活了十几年才得以回到北京。

可是他在一场场的政治的运动中劫后余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他就是王蒙。

”二、王蒙及其作品的介绍三、整体感知1、学生阅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

2、字词积累:①字音:不足恃(shì)滥(làn)恶圭(guī)臬(niè)稚(zhì)弱②字形:恃才傲物对峙凄厉励精图治弘扬一泓深潭参透渗透迷彩服兴高采烈负隅抵抗喁喁私语3、理清文章思路:(请学生归纳,教师点拨)第一部分(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第三部分(12)总结强调自己喜欢善良,并且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重点探究,分析理解(学生思考,举手发言)1、本文为什么用大量篇幅深入挖掘两个寓言故事?明确:作者从两个有关善良的传统故事切入话题,这样不仅能获得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这样切入,使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突兀,有说服力,这也恰恰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从逆向的角度使人们认识到施与善良的必要性,为下文的论述做了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蒙《善良》教学设计4
作者: 加入日期:15-03-05
善良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安排时间预习课文,排演短剧《善良归家》。

二、导入
1.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

2.观看短剧《善良归家》请同学们抒发感想。

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

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

明确:
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重点研读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是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

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

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

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
明确:层层追问如下:
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
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
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
(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一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

(二)研读第二部分
1.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比论证。

(找出所在段落)
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尽管善良常败,但人们还是喜欢善良,进而阐述了善良的作用)
第八段结果对比:善良得弘扬——凶恶被压缩(从道德、意义上阐述善良的内涵和外延)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说明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
对比论证作用:使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

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

2.齐读第6自然段,说说第6自然段论述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明确:运用排比:第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

第二组排比,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

3.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来说理,列举事例,会增加文章气势和说服力。

五、合作探讨,加深理解
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明确: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因为“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善良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是否有进一步的阐述? 明确:第10、11自然段进行了阐述:
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

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乐观。

3.为什么“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明确: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而善良。

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自觉而善良。

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对社会发展只是一知半解而且自以为是,闹出许多可悲的事来。

如“文化大革命”时“阶级斗争扩大化”,故而最不善良。

六、课堂讨论
你的善良有没有获得过别人的感激与称赞?你的善良有没有换回料想不到的恶报与嘲讽?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七、拓展练习
1.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灯塔”为喻体,仿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

2.以“善良”为陈述对象,依照上面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


;。

八、课后延伸
1.向学生推荐阅读王蒙的新著《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

2.当面临人生的两难困境时,我们如何选择?除了为善与不为善之外,我们又面临哪些道德上的困境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两难困境,写一篇随笔。

九,布置课堂作业
十,附加资料
善良归家(独幕话剧)
时间:寒冬的一个早晨。

地点:一片茫茫的荒原上。

人物:善良、金钱、地位、权力、时光老人。

背景:善良被人们扔到了一片寒风呼啸的茫茫荒原上,那儿荒无人烟,只有善良一人在无边无际的荒原中走着。

(画外音:善良正急切地想着回家,想着回到人们的心中。


(突然远处有一辆奔驰轿车从良身边急驰而过,金钱上,善良似乎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善良:停车!停车!(满怀希望地招着手。


金钱:你是谁呀?为什么在这半路上挡我的车呢?(边说边探出头来。


善良:我是善良啊!我也不知道被哪些人扔到这儿了,你能带我回家吗?
金钱:(大惊失色)什么?善良!不行,不行!我就是因为没有你才筑起了一座金山,如果有了你,我的金山不垮才怪呢!你去找别人吧。

(说着一阵烟似地跑了。


善良叹了口气,只好又继续一个人在无边无际的荒原上艰难地走着。

(远处有一辆宝马骄车向着善良飞奔而来,地位上,善良似乎再次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善良:停车!停车!(边喊边用力地挥着手。


地位:你是谁?为什么在这儿挡我的车呢?(说着停车开了车门。


善良:我是善良,不知被哪些人扔到了这荒原上,你能带我回家吗?
地位:(非常吃惊)什么?善良!不行!不行!我就是因为没有你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如果有了你,我的地位怎么保得住呢?你去找别人吧。

(说着风一样地溜走了。


善良长叹着,只好一个人继续在茫茫荒原上艰难地走着,眼眶里不由涌出了委屈的泪水。

(画外音:伤心的善良能不能回家呢?)
(远处有一辆红旗轿车从善良身边急驰而来,权力上。


善良:停车!停车!(善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再次挥动着沉重的双手。


权力:你是谁啊?怎么这样狼狈呢?(慢慢地摇下了车窗。


善良:我是善良,我被人们抛弃了,你能带我回家吗?(语气已经近乎乞求了。


权力:(大怒)什么?善良!不行!不行!我就是因为没有你才有了这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有
了你,我怎么保得住它呢!你还是呆在这儿吧。

(话一完就不见了。


(善良仰天长叹,一屁股坐在地上,两眼泪汪汪的,冻得直发抖。

突然,一位老人出现在善良身边,并给善良披上了一件大衣。


时光老人:孩子,穿上吧,请跟我一道回家吧。

善良:(惊奇)您是谁?
时光老人:我是时光老人,是特地来带你回家,把你带回人心中的。

善良:您为什么要帮我?先过去的三位都很怕我,难道您不怕我吗?
时光老人:因为只有我知道你才是最宝贵的。

(在他们一道回家的路上,时光老人指着路边四轮朝天的三辆车哈哈大笑。


时光老人:你看,他们没有你,金山再高也会垮掉,地位再高也会掉下来,权力再大也不会持久。

我正是因为拥有了你才能长留世间,世间只有你才是永恒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