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研究_以泸沽湖为例_彭.

合集下载

基于百度搜索指数的影视旅游地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异研究——以《亲

基于百度搜索指数的影视旅游地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异研究——以《亲
摘要:近年来,我国真人秀节目蓬勃发展,很多拍摄地因为节目的播出而成为旅游热点地 “泸沽 湖” 的网络关注度,采用变异系数、周内分布偏度指数、基尼系数等方法研究网络关注度的时 空分异,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亲爱的客栈”和其拍摄地 “泸沽湖” 的网络关注 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节目播出使其拍摄地 “泸沽湖” 的网络关注度迅速提升,但这种宣 传效果具有时效性和周期性,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周期变化曲线呈 N形; “泸沽湖” 网络关 注度的区域差异明显,关注度较高的省份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南可达性较高地区;区 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空间距离是影响影视旅游地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中国旅游扶贫政策绩效评估及长效减贫机制研 究———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 (16YJC63009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恩施州生计脆弱性与旅游扶贫效应研究” (CCNU19QN051);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 研究院研究课题 “降低区域脆弱性,构建旅游扶贫的长效机制”(20异;亲爱的客栈;泸沽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841(2019)04-0087-12
影视作品的播出在客观上会提升拍摄地的关注度和知名度,而真人秀节 目作为一种体验式的影视节目,可以更直观地向观众展示拍摄地的自然风 景、民俗文化和参与体验。近年来,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体验式的营销方 式,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影视旅游地的营销推广、形象塑造等方面起 到了独特的作用。观众在观看节目后,会在网上搜索拍摄地相关信息,对拍 摄地的形象产生新的认知。尤其是带有旅游性质的真人秀,比如 《爸爸去
旅 游 研 究,2019,11(4):87~98 Tourism Research
doi:103969/jissn1674-5841201904007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泸沽湖旅游形象感知提升路径探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泸沽湖旅游形象感知提升路径探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泸沽湖旅游形象感知提升路径探究
杨晓星
【期刊名称】《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4)1
【摘要】基于现今“互联网+旅游”的大背景,以携程旅行网中关于泸沽湖景区的旅游者点评为研究的数据基础,运用八爪鱼采集数据软件进行原始数据采集,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 6软件,从高频词特征分析、形象感知因素分析、情感态度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从而对于泸沽湖的旅游形象感知获取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提出了泸沽湖的旅游形象感知提升路径。

【总页数】5页(P14-17)
【作者】杨晓星
【作者单位】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比研究
2.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及提升策略探究
——以开封市为例3.从网络文本分析视角看田园综合体的旅游感知形象提升路径4.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主题公园旅游地形象感知探究--以广州长隆欢乐世界为例5.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红旗渠红色旅游形象感知与品牌提升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制度嵌入性与民族旅游社区参与基于对泸沽湖民族旅游社区的案例研究

制度嵌入性与民族旅游社区参与基于对泸沽湖民族旅游社区的案例研究

五、结论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对于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法律法规保障、组织保障、利益分配保障和监督与反馈机制的建立, 可以确保社区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中获得公平的收益,并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和 质量。然而,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不断完善 和调整利益保障机制,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和社区居民的期望。
四、对策建议
为了提高泸沽湖民族旅游社区的参与度,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
首先,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区居 民参与旅游发展。例如,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引导居民开展旅游创业活动;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居民的旅游管理和服务技能;搭建平台,促进居民与旅 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参考内容
社区参与旅游是一种富有活力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民族传统 文化的保护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本次演示将探讨社区参与旅游对民 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正效应。
一、社区参与旅游有助于增强民 族传统文化的活力
社区参与旅游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平台。在旅游活动中,当地 居民与游客之间的交流,不仅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使当地居民更 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自己的文化。这种交流活动可以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 趣和热情,使民族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保持活力。
谢谢观看
四、案例分析
以某民族村寨为例,该社区通过成立旅游合作社,实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和利益保障。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合作社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社区居民参与 旅游接待、餐饮、住宿等服务。通过与游客签订公平的合同,确保社区居民获 得合理的收益。同时,合作社还为社区居民提供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服务质量 和水平。在利益分配方面,合作社采用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方式,确 保社区居民能够公平分享旅游业发展的成果。

基于网络文本的景区感知及互动研究_以上海为例_滕茜_杨勇_布倩楠_许鑫

基于网络文本的景区感知及互动研究_以上海为例_滕茜_杨勇_布倩楠_许鑫

基于网络文本的景区感知及互动研究——以上海为例滕茜,杨勇,布倩楠,许鑫(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41)[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反季旅游市场潜力的区域差异与开发策略研究”(12AJY008)资助。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o FENG Xuegang)(No.12AJY008).][收稿日期]2014-01-19;[修订日期]2014-07-21[作者简介]滕茜(1990—),女,浙江金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信息,E-mail:tqxisu@ ;杨勇(1974—),男,山东东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学,E-mail:yangyong7000@ ,通讯作者;布倩楠(1989—),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许鑫(1976—),男,江苏盐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互联网信息处理与分析、行业信息化。

[摘要]不同类型景区在旅游产品线路的组合过程中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的体验,在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同时在游客感知中呈现出互动性机制。

文章以上海市3A 级以上景区(点)为研究对象,基于有关旅游网站和新浪博客的网络游记及官方旅游部门发布的要闻动态文本,研究游客感知角度和政府旅游部门宣传角度上海旅游景区(点)冷热差异,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游客感知下上海旅游景区(点)间的互动过程,以及官方部门宣传过程中上海旅游景区(点)间联动机制。

进一步,在对上海市旅游景区(点)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营销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旅游景区;感知;社会网络分析;上海[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15)02-0033-09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5.02.004引言随着使用人数的急剧增加和应用领域的极大拓展,互联网成为旅游活动及相关信息传递的关键载体,越来越多的游客利用有关网络平台来表达或记录其在景区(点)参观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网络游记)。

基于旅游客流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优化——以泸沽湖为例

基于旅游客流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优化——以泸沽湖为例

第33卷第3期2014年3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 ol.33,No.3Mar.2014收稿日期:2013-07;修订日期:2014-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5)。

作者简介:彭红松(1988-),男,安徽宿松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E-mail:penghongsongahsd@ 。

通讯作者:陆林(1962-),男,安徽芜湖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学研究,E-mail:llin@ 。

422-431页1引言跨界旅游区是指自然地理单元完整却由于行政边界的存在而被相对割裂的旅游目的地(保继刚等,2006)。

这一特殊的地理单元具有空间整体性、文化同源性、资源共生性等特征,成为统筹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和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前沿。

但由于地处行政边界,利益主体复杂,又受地方保护主义、边界屏蔽效应影响,跨界旅游合作难度大,成为阻碍区域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

国外跨界旅游区研究多基于跨国界视角,重点关注跨界旅游概念体系(Hachowiak,2006;Timo-thy,1995)、跨界竞争、合作及其效应研究(Milenko-vi ć,2012;Saxena et al,2008;Sullivan et al,2012)。

国内研究始于21世纪初,起步较晚,研究成果集中于跨界旅游资源开发(吴国清,2006)、跨界合作与冲突(郭舒等,2008;罗文斌,2008;任鸣,2007;杨效忠等,2009,2011)、跨界发展模式(杨效忠等,2008,2010)等方面。

综观国内外跨界旅游研究成果,尽管部分学者借鉴博弈论、共生理论等方法探讨跨界旅游合作问题,但多关注国家或省级宏观跨界问题,对县域,尤其是具体的跨界旅游区研究不足,更缺乏对跨界旅游合作模式、冲突协调机制的深入研究,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不足。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旅游供求关系的空间表现形式(李文亮等,2005)。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旅游虚拟社区网络结构与意见领袖影响力研究——以去哪儿网为例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旅游虚拟社区网络结构与意见领袖影响力研究——以去哪儿网为例
95”收到其他
节点的回帖数量最多,在该网络中具有较高积极性。
透过第三者进行 联 系 的 情 况 较 普 遍。 综 上,可 以 初
此外,通过数据对比发现,点入度和点出度排名前 10
该网络效率较低;最近上限指数为 1,表 明 成 员 之 间
步证明该网络关联较松散。
的参与 成 员 是 高 度 重 叠 的,这 表 明 参 与 成 员 “
的较强影响力值得关注。
利等 [3]则以在校大 学 生 为 例,从 实 证 研 究 的 角 度 分
传播学者 拉 扎 斯 菲 尔 德 认 为 意 见 领 袖 是 基 于
“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 般 受 众”这 一 “两 级 传 播
理论”(
Two
s
t
epF
l
ow Theo
r
y)在 人 际 传 播 网 络 中
(
20FJY033);
2022 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多源大数据在旅游需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cx2022010)。
作者简介:宁梦芝(
1999—),女,山东泰安人,硕士,就读于广西师 范 大 学 职 业 技 术 师 范 学 院,研 究 方 向:职 业 技 术 教 育 (旅
游服务)、旅游大数据。
席吟瑞(
取网络文本,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 Uc
i
ne
t6.
0 和 Geph
i0.
9.
7 软 件,对 网 络 结 构 进 行 网 络 结 构 特
征分析、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旅游虚拟社区意见领袖网络影响力特征。研究结
果表明:该虚拟社区网络结构呈现可达性高、凝聚力小、网络关联松散、核心区密度大于边缘区密度的特
拟社区网络结构,意 见 领 袖 具 有 的 影 响 力 加 速 了 网

基于旅游流角度的云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的社会网络结构分析

基于旅游流角度的云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的社会网络结构分析

与管理 。
通讯作者 : 李伟 ( 1 9 6 5一) ,男 ,云南师范大学 国际学 院院长 ,教授 ,博 士生导师 ,研究方 向为旅游经济 ,旅游 管理 。
第 1 期
郭喜梅 ,李
伟 :基 于旅游 流角度的云南省旅游经济联系 的社会 网络结构分析
8 9 Βιβλιοθήκη 2 0 1 1 年 的主要 旅游 数据 ,用 社会 网络 分析 方 法来 分 析 云南省 旅 游经 济联 系 变 化 的 空 间 网络 结 构及 其 特征 ,有 利 于旅 游地 交 通 运输 的合 理 组 织 和旅 游资 源 的深度 开 发 。针 对 所得 出 的结 论 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 建议 ,以期促 进 云 南 省各 旅 游 地 旅 游经 济
省为研 究 对 象 ,通 过选 取 2 0 0 0年 、2 0 0 6年 和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基金项 目 “ 旅游流空 间场效应及 其扰动机理研究—— 以云南旅 游地 为例” ( 4 1 0 6 1 0 1 2 )
作者简介 : 郭喜梅 ( 1 9 8 7一) ,女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 与地 理科学学 院 2 0 1 I 级 硕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为区域 旅游 开发
过 程 中产 生 的 ,多个 旅 游 地 之 问 的旅 游 流 运 动形
成 了错综复杂的旅游经济联 系网络。而且 ,目前 对旅游经济联系的研究多集 中于测算旅游地 间旅
游 经 济联 系 的强度 ,对 多 个旅 游 地 问形 成 的旅 游 经 济联 系 网络 的 空 间结 构 和 特 点 的研 究 几 近 于 零 。为此 ,本 文 对 云 南 省 1 6个 州 市 之 间 的 旅 游 经 济联 系 网络 的结 构 进 行 分 析 ,以期 抛 砖 引 玉 , 共 同弥补旅 游 经济联 系 网络研 究 的空 白。 云南省 旅游 业凭 借 着 得 天独 厚 的旅 游 资 源优 势 和独 特 的 区位 优 势 ,从 1 9 7 8年 以 “ 接 待 事 业 型 ”起 步 发 展 ,经 过 2 0多 年 的开 发 建 设 ,旅 游 业 已成 为全 省 的战 略性 支 柱 产业 。旅 游 业对 省 内 整 体经 济 的拉 动性 、社 会 就业 的带 动 力 以及 对 文 化 、环 境 的促进 作 用 显著 增 强 。 云南 省 旅游 业 的

基于网络游记的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研究__以北京市为例

基于网络游记的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研究__以北京市为例
旅游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旅游流仅 指客流,广义的旅游流除客流外,还包括信息流、 物流等 。 [2] 本研究所指狭义旅游流。国外旅游流
研究最早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研究内容主要集中 在旅游流影响 、流 [3,4] 量统计与预测 、空 [5,6] 间结构[7] 等方面,对旅游流网络结构空间演化研究关注较 少。国内旅游流研究从 20 世纪末期才逐渐兴起, 从研究对象上看,主要分为 2 部分,一是针对国外 游客的入境旅游流研究,主要包括入境旅游流时 空演化[8]、扩散特征[9]、空间结构[10,11]、影响因素[12~13] 等方面;二是中国国内旅游流研究,集中在旅游流 网络结构特征[14~15]、空间结构[16]、空间效应[17,18]、扩散 特征 、时 [19] 空分布[20,21]等方面,注重从旅游流的格 局、过程的视角揭示演化机理,但多为截面数据的 研究,且受传统问卷样本量的限制,选择的城市旅 游节点的完整性不足,受到的制约性较大,动态特 征的解释偏弱。在研究尺度上,虽然从国家尺度 到城市尺度都有旅游流研究,但是国家和区域层 面的旅游流研究较多,主要是面向宏观区域的旅
基于网络游记的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
周李 1,吴殿廷 1,虞虎 2,王永明 3,马腾 4,胡灿 1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理学院, 北京 100875;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3.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4.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摘要:采用网络游记文本数据,结合爬虫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北京市“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城市旅
游客流网络结构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 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存在不均衡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节点的的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3-05-17; 修订日期修订日期::2013-12-10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171115 资助。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彭红松 (1988- , 男, 安徽宿松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研究。

E-mail:penghongsongahsd@通讯作者通讯作者:陆林, 博士, 教授。

E-mail:llin@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研究——以泸沽湖为例彭红松 1, 陆林 1, 路幸福 1,2, 凌善金 1, 李子明 1,2, 邓洪波 1(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安徽芜湖241003;2.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3摘要摘要:基于问卷调查和旅行社推介线路, 获取旅游客流数据, 借助社会网络结构洞理论、社会资源理论与结构角色理论, 运用 Ucinet 和 Netdraw 软件, 构建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模型, 并以川滇泸沽湖为案例地, 探讨跨界旅游客流空间布局模式、网络结构及节点角色地位, 试图揭示跨界旅游客流时空演变、扩散规律及内在机理, 为跨界旅游区协同合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①泸沽湖跨界旅游客流网络中, 丽江古城区、大玉龙景区是旅游客流网络的核心和集散中心; 泸沽湖、香格里拉处于次级旅游核心和次级集散中心地位; 大理古城区、苍山洱海、昆明市区、束河古镇是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通道; 泸山邛海是唯一位于四川的次级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 其他旅游节点中心性指标得分较低, 主要接受高等级旅游地旅游客流辐射, 相互连接强度较低, 为一般旅游目的地和边缘旅游目的地; ②跨界旅游区客流网络存在核心 -边缘结构, 边界效应极强, 客流网络结构分层明显, 可细分为旅游核心、云南片重要旅游节点、云南片一般旅游地、跨界旅游地和四川片重要旅游地 5类; ③旅游客流网络中存在明显的派系, 泸沽湖旅游客流流动路径指向云南片区大玉龙景区、丽江古城区、香格里拉及四川片区泸山邛海, 这些地区成为景区突破边界效应, 带动跨界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④川滇两省旅游行政部门共同制定旅游区发展规划, 树立统一的旅游品牌形象, 整合并优化资源、产品与线路, 完善跨界旅游交通网络等是今后泸沽湖跨界旅游合作的重点。

关键词 :跨界旅游区; 旅游客流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方法; 川滇泸沽湖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201409-1041-10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旅游业竞争先后经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 3个阶段 , 开始进入区域协同与跨区域竞争的新时期。

区域旅游合作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其中, 跨界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内容。

跨界旅游区作为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 由于人为行政区划的分割而形成特殊旅游地, 具有空间整体性、文化同源性、资源共生性和互补性等特点, 因发展潜力巨大, 成为区域旅游合作的新焦点。

同时, 由于隶属不同行政区管辖, 利益主体复杂, 加之地方保护主义、边界屏蔽效应的影响, 跨界旅游区发展无序竞争问题凸显, 合作开发难度大, 成为阻碍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主要瓶颈。

国外学者对跨界旅游研究始于 20世纪 30年代, 受国内高度市场化影响, 行政区划的分割对区域旅游发展限制较小, 研究多基于跨国界旅游视角, 重点关注跨界旅游概念体系 [1]、跨界旅游管理 [2]、跨界旅游竞争、合作及效应 [3~5]等方面。

国内跨界旅游研究相对较晚, 始于 21世纪初, 研究成果集中于跨界旅游资源开发 [6]、跨界旅游合作与冲突 [7~11]和跨界旅游发展模式 [12, 13]等方面。

综观 2006年至今国内跨界旅游研究进展, 研究尺度上多关注国家或省级跨界旅游问题, 县域、景区等层面研究不足; 内容上侧重跨界旅游合作、冲突等单视角单要素个案研究, 对跨界旅游合作管理模式第 34卷第 9期 2014年 09月V ol. 34No.9Sep., 2014地理科学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地理科学 34卷和冲突协调机制研究仍较薄弱; 理论上多借鉴博弈论、共生理论和协同学理论等多学科方法探讨跨界旅游合作问题, 但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和理论研究方面应用较少。

旅游流是旅游者及相关活动轨迹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 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14]。

旅游流以旅游客流为主体, 涵盖旅游信息流、旅游资金流、旅游物流和旅游能流等相关流, 共同构成一个复杂巨系统 [15]。

其中, 旅游客流由客源地和目的地方向、链接模式和流量密度 3个基本要素构成。

旅游客流研究对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国外旅游客流研究始于 20世纪 60年代中期, 最初研究主要涉及旅游者个体属性。

近年来, 在丰富旅游客流基础理论[16], 构建数理模型 [17]的同时, 较多关注客流预测 [18~20]、客流时空分布特征[20]、客流空间结构和扩散 [21]等方面。

国内旅游客流研究始于 20世纪 80年代后期, 多以大中尺度区域为研究范围, 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旅游客流概念和数理模型构建 [22]、客流时空结构 [23~25]、旅游者行为模式和规律 [26,27]客流集散与转移 [28~30]等方面。

纵观国内旅游客流研究, 多借鉴国外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 引入空间使用曲线 [31]、引力模型 [32]、 GIS 空间分析 [27]等手段, 取得丰富研究成果。

但对旅游客流概念模型及构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对旅游客流空间流动, 尤其是旅游客流时空演变规律、路径、模式和内在机理的深入剖析。

如何从旅游者线路选择和活动轨迹视角, 构建旅游客流网络空间结构模型, 揭示旅游客流时空分布特征、演变规律和内在机理, 成为区域旅游规划和线路设计的重要课题。

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及其间关系的集合 [33], 集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于一体, 主要用于描述和分析社会事物的关系特征、类型, 并分析关系对网络的影响。

社会网络理论主要包含结构洞理论、社会资源理论和结构角色理论等。

20世纪 30年代, 社会网络分析法最早由于英国人类学家布朗提出, 随后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 [34]。

地理和旅游学研究领域, 国外研究多关注旅游目的地旅游流网络结构 [35]、旅游组织际网络结构 [36,37]、旅游利益主体网络结构及相关效应 [38]等方面。

国内研究相对薄弱, 杨兴柱等 [25]、朱冬芳等 [39]、杨效忠等 [7,40]分别对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都市圈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和跨界旅游区网络结构进行探讨, 尚未见应用于跨界旅游客流研究。

本研究运用社会网络方法, 构建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模型, 并以川滇泸沽湖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 探讨跨界旅游客流空间布局模式、节点角色地位及客流网络空间结构, 试图揭示跨界旅游客流时空演变、扩散规律和内在机理, 为国内其他跨界旅游区在资源整合、产品开发、线路设计、品牌营销等方面协同合作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方法1. 1研究思路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指在跨界旅游区域, 旅游者在旅游节点间的流动轨迹而建立的关系总和, 反映跨界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空间结构和行为特征。

这与社会网络分析模型所需条件完全相符, 通过使用 Ucinet 和 Netdraw 软件, 可全面分析跨界旅游客流空间布局模式、网络结构及节点角色地位, 并实现网络可视化。

网络结构构建思路为:首先, 确定跨界旅游客流网络范围和旅游节点, 一般以跨界旅游客流活动空间为网络范围, 相关旅游地为旅游节点; 其次, 确定旅游客流网络关系, 本文以旅游者旅游活动为行为主体, 通过旅游者在旅游节点之间空间流动关系表征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 网络的边代表节点间有向旅游客流关系; 第三, 搜集和处理数据, 通过问卷调查和旅行社网络推荐线路收集甄选旅游客流数据, 建立旅游客流流向流量数据库; 第四, 依据数据库, 构造节点流量流向赋值矩阵, 其中 1代表 2个节点有直接旅游者流动关系, 0则相反, 根据旅游者流动关系加总, 建立赋值矩阵。

最后, 在赋值矩阵的基础上, 反复测试以选择合理的断点值, 建立二分矩阵, 通过netdraw 软件, 绘制跨界旅游客流社会网络结构图,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进行定量评价。

1. 2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在社会网分析指标基础上, 结合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特征, 构建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评价指标体系 (图 1 。

包括旅游节点结构和旅游网络结构两个方面。

其中旅游节点结构评价指标包括中心性指标和结构洞指标 (旅游网络中, 网络稀疏区存在旅游节点的联系断裂现象 , 被称为“结构洞” , 分别反映旅游节点在旅游网络中的中心性和区位优势。

旅游网络结构评价指标包括规模、直径、密度、网络中心势、核心边缘模型、对等性分1042彭红松等: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研究 9期析和凝聚子群分析等, 重点测度整体或局域旅游网络结构属性。

2泸沽湖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实证2. 1研究区概况泸沽湖景区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交界处, 湖面海拔 2685m , 面积 48.45km 2, 最大能见度 12m , 平均水深 40.3m , 是中国第三深水湖。

因其高原湖山风光和多民族文化, 尤其以其现今全球独有的摩梭母系氏族大家庭与走婚习俗而闻名, 被称为“东方女儿国” 、“人类母系氏族社会活化石” 。

2011年, 泸沽湖景区四川片区接待旅游者 16.1万人次, 门票收入为 758.6万元, 实现旅游收入 1.4亿元, 比 2010年分别上涨 57.0%、 23.8%和 27.3%; 云南片区接待游客 56万人次, 实现门票收入 1310万元, 旅游收入 1.96亿元, 与 2010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 35%、 57.9%和 36.0%。

2. 2数据获取跨界旅游客流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收集旅行社网络推荐线路获得。

首先, 确定研究区范围和旅游节点。

2012年 8月 12~24对泸沽湖旅游区跨界旅游区调研中走访了相关旅游政府部门、主要旅游企业, 考察周边主要旅游景点, 获得相关背景资料。

为保证问卷质量, 8月 12日又进行游客预调研和访谈, 根据回收的问卷和游客反馈进行问卷修正, 最终确定泸沽湖跨界旅游客流流动区域范围, 基于旅游景区 /景点的地理位置、知名度、资源类型等特征, 对部分景点进行归并处理。

其中, 丽江作为完整的旅游目的地, 大玉龙景区和古城区旅游发展相对成熟, 是重要的跨界旅游节点, 在其近邻效应带动下, 自 2005年以来, 束河古镇和拉市海旅游发展迅速, 成为新兴旅游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