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泸沽湖旅游开发策略
泸沽湖民俗旅游态势分析和对策

02
泸沽湖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资源概述
自然景观
旅游资源分布
泸沽湖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 境成为旅游胜地,包括美丽的湖光山 色、清澈的湖水、壮观的高山等。
泸沽湖周边的景点和活动丰富多样, 包括骑马、划船、篝火晚会等,为游 客提供了多种选择。
民俗文化
泸沽湖地区的摩梭族拥有独特的民俗 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包括走婚、母 系社会、猪膘肉等,为游客提供了丰 富的文化体验。
加强员工培训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优化服务流程
优化服务流程和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建立服务质量监控机制
建立服务质量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游客满意度。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1 2
泸沽湖民俗旅游资源丰富
泸沽湖地区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 民俗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04
泸沽湖民俗旅游发展对策
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挖掘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泸沽湖地区的民俗文化 内涵,将其融入到旅游产品中,
提升产品的文化品质。
丰富产品类型
针对不同游客需求,开发多种类 型的民俗旅游产品,如民俗表演 、民俗体验、民俗文化讲座等。
提高产品质量
加强对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注重细节和服务质量,提高游客
民俗文化特色
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是中 国唯一的母系社会族群, 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 统手工艺。
旅游发展历程
泸沽湖地区旅游业发展迅 速,民俗文化旅游成为重 要的发展方向。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对泸沽湖民俗旅游态势的分 析,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促 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目录中英文摘要 (Ⅰ)1.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 (1)1.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1.2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 (1)1.3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业的关系 (2)2.泸沽湖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1泸沽湖旅游景区范围的界定 (2)2.2泸沽湖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 (3)2.3泸沽湖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 (6)3.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9)3.1泸沽湖旅游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9)3.2泸沽湖旅游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法 (9)参考文献 (15)致谢 (15)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大众旅游的出现和旅游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从很多不断显现的事实中发现—旅游可能给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和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
泸沽湖旅游景区也不例外,游客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民族文化的变质发展等问题日趋严重 ,对旅游景区的开发与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泸沽湖旅游景区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泸沽湖旅游可持续区域合作AbstractAfter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 tourism industry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ies. In this process, accompanied by the emergence of mass tourism and tourism activitie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cale, many people continue to appear from the facts found - may travel to tourist destinations in th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ultura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Lugu Lake Scenic Spot is no exception, the growing scale of visitors, causing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such as degeneration of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the tourist area of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he Lugu Lak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the only way.Key Words:Lugu Lake, tourism,regional cooperation for sustainable tourism1.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1.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
泸沽湖旅游可行性分析

泸沽湖旅游可行性分析引言泸沽湖,位于中国云南和四川交界处,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高山湖泊。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泸沽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对泸沽湖旅游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市场需求、交通便利度、旅游资源及旅游管理等方面进行考察。
市场需求分析1. 中国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旅游业的年增长率为12%,对于泸沽湖这样的独特旅游目的地将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2. 生态旅游的兴起: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态旅游成为当前旅游市场的一个热门。
泸沽湖地处原始森林之中,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非常适合进行生态旅游。
3. 文化旅游的需求:泸沽湖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对于喜欢探索传统文化的游客来说,泸沽湖将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交通便利度分析1. 陆路交通:泸沽湖地处云南和四川交界处,交通便利。
从丽江、昆明等主要城市出发,可以通过公路抵达泸沽湖,且路况较好。
2. 水路交通:泸沽湖是一个较大的湖泊,水路交通非常便利。
游客可以选择乘坐游船或者划船游览泸沽湖。
3. 航空交通:泸沽湖周边有泸沽湖机场,航空交通也非常方便。
国内一些主要城市的航班都有直达泸沽湖的航线。
旅游资源分析1. 自然风光:泸沽湖周围被浓密的原始森林包围,湖水碧绿清澈。
湖面上漂浮着一望无际的木筏,给人以宁静与神秘的感觉。
此外,周边还有雪山、草原等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览体验。
2. 人文景观:泸沽湖是摩梭族和彝族人民的聚居地,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游客可以了解到这里的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参加当地的节日活动,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
3. 野生动物:泸沽湖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有许多稀有的野生动物栖息于此,如金丝猴、藏酋猕猴等。
对于喜欢探索动物世界的游客来说,泸沽湖将是一个极佳的地方。
旅游管理分析1. 旅游基础设施:泸沽湖周边已建立起一定规模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酒店、旅馆、餐饮等。
论泸沽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录摘要 (1)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1)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2.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业的关系 (1)3.中国的假日旅游经济 (2)2.泸沽湖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泸沽湖旅游景区范围的界定 (2)2 泸沽湖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 (2)3 泸沽湖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 (3)3.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参考文献 (4)致谢 (4)泸沽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让文化生态脆弱区的旅游业开发促进其文化,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具挑战性的难题。
泸沽湖旅游业开发对生态和文化的冲击,开展旅游业清洁生产和加强摩梭文化保护,对旅游景区的开发和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泸沽湖旅游景区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
作者:刘娇旅游管理关键词:泸沽湖旅游可持续区域合作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
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有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
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实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
最广泛采纳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及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事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业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业经历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大众旅游的出现和旅游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从不断显现的事实中发现,旅游可能给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和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
泸沽湖旅游开发策略(2)

中国旅游报/2004年/02月/16日/泸沽湖旅游开发漫谈(下)魏小安五、细分市场持续发展目前来说,泸沽湖的第一个市场是西昌;第二个市场是成都;第三个市场是四川;第四个市场是云南。
但我不赞成以地理距离划分市场。
因为它贬低了泸沽湖的惟一性,而且这种近距离的市场花费额是有限的。
泸湖未来的市场:第一,从观光的角度来说,目标是国际观光,要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
因为这种惟一性是国际品牌,国际品牌就有可能打开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
欧美市场在文化学、人类学方面具有基本素养,这个市场完全是可以打开的。
这个市场我们始终没有做,但也有好处,就是有一种神秘感,按照我们目前市场圈,分成一圈一圈来对应,来一批客人破坏一次,这种破坏还不完全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是人文生态的破坏。
可是如果我们的主攻目标是国际市场的话,这些人有素质,他知道怎么尊重当地文化,这种尊重感本身就会提升当地人的自我尊重感,就使摩梭文化的延续和保留成为可能。
如果太多人怀着猎奇甚至是猎色的心理去,能搞好吗?如果把走婚制理解为可以胡来,这是对摩梭人的侮辱。
可是旅游者你挡不住,弄来弄去很可能演变成一种畸形的商业模式,这种畸形的商业模式一旦延续下来了,就彻底毁掉了。
目前国内市场还有待培育。
如果一开始就把观光定位在国际市场,对当地文化的保留和延续有很大好处。
不要求多,比如一年一万到两万,每个人在这儿花500美元,这不是500万美元的收入?这比我们来10万人,每人花500块人民币从效益上来说也好得多。
第二个市场就是度假。
现在开发国际市场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应该开发国内的度假市场,以沿海发达地区为主。
假定一年吸引5000个度假客人,每个人在这儿住6天,就是三万人次,这是有质量的三万人。
比如把我刚才说的统统加在一起,这两个市场人数不会太多,可是花费额保证了。
如果按照现在的模式往下走,来30万人就可以把这里毁掉。
来30万人自然就会形成商业化模式,来了之后看这看那,晚上是歌舞晚会,大家跳跳舞完了。
发展的悖论——泸沽湖旅游村镇聚落形态发展的反思

发展的悖论——泸沽湖旅游村镇聚落形态发展的反思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时期下,旅游业这一战略性产业在我国今后的快速健康发展策略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泸沽湖为例,针对当下风景旅游村镇开发现状遇到的过度开发,本土特色迷失,文化传承断裂等种种非可持续发展方式带来的问题做以反思,使其在可持续发展主导思想上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健词】沪沽湖旅游开发;聚居形态;文化历史传承“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是我们耳熟能祥的桃花源典故,文字间所流露对秀美自然风景和农耕时代的喜爱和向往,时至今日,这种热情也未有减免,从日益升温的旅游业就可看出。
泸沽湖是我国第三大高原淡水湖泊,拥有依山傍水的优美自然风景资源同时,还保存了田园诗意般的母系氏族文化的生活方式,比较之下如若陶渊明笔中的现实版本的“桃花源”一般。
一、地域景源与现有资源类型优美的自然景源。
在国我《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将景源分为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自然将自然景源分为天景、地景、水景和生景四类。
第一,地景。
摩梭语“沪”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
在里格村后有壮观的女神峰,内部是钟乳石洞穴,属于当地居民宗教活动的中心地。
第二,水景。
全国最清澈得湖泊之一,国标一级饮用水,平静清澈的湖域上分布着五个岛屿,乾隆年间《永北府志》中得“泸湖三岛”就势文人墨客相争游览吟诗得地方。
第三,生景。
湖区中部拥有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木楞房提供建材资源,东部的草海湿地同时也是野生候鸟的主要栖息地。
第四,天景。
多变的天气和高原特有的天色,双彩虹这种难得的天景在这里也是常客。
丰富的人文景源。
第一,建筑。
里格村半岛聚落沿湖岸线与等高线布局,形态曲线较优美;单体建筑保持了原木垒成的木摞子建成的木屋,称之为木楞房,回字型平面结构,冬暖夏凉,形式上满足民族居住风俗,整体形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
第二,风物中有末代王妃住所和喇嘛教庙和走婚桥民族特色景点等。
明晰产权,推动泸沽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明晰产权,推动泸沽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增长,泸沽湖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其旅游资源也逐渐被开发和利用。
但是旅游开发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产权纠纷问题,必须明晰产权,才能更好地推动泸沽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首先,我们应该明晰泸沽湖旅游资源的产权。
其中,对于居住在泸沽湖周边的居民,他们对于泸沽湖的土地、河流、林木等自然资源拥有着使用权和收益权,但却没有绝对所有权。
因此在旅游开发中,应该考虑到居民的权益,采取与居民沟通、妥善分配、尊重居民意愿等策略,确保居民利益不受损害。
其次,我们应该在保护泸沽湖生态环境和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之间保持平衡。
泸沽湖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因此在旅游开发中,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合理的旅游开发方式,控制游客数量,保护泸沽湖的生态环境。
同时,也要注意消费者的需求,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和满足客人的需求。
最后,我们应该实行清晰的产权保护政策,促进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的发挥。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产权保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应该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法规,制定清晰的产权产生规定和变更程序,保护投资人、消费者和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增强社会公信力。
泸沽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需要各方合作,明晰产权,才能更好地推动旅游开发和保护。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策略分析方法,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而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
以下是对SWOT分析法的一些具体解释和应用:首先,SWOT分析法包含四个方面的因素: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其中,优势和劣势是企业内部因素,机会和威胁则是企业外部因素。
优势和机会是企业的有利因素,劣势和威胁则是企业的不利因素。
其次,SWOT分析法的应用可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
内部分析主要是考察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和制度等方面,进而确定企业的有利或不利因素。
泸沽湖民俗旅游态势分析和对策研究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Key words 21.泸沽湖民俗旅游 31.1泸沽湖民俗旅游的概念 31.2泸沽湖民俗旅游的类型 41.3泸沽湖民俗旅游的特点 41.3.1独特的多元摩梭母系大家庭 41.3.2独特的阿夏婚姻 51.3.3摩梭民俗资源的丰富性 51.3.4摩梭民俗的原始性和地域差异组合性 51.3.5摩梭民俗旅游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52.泸沽湖民俗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62.1机会分析 62.1.1摩梭民俗的原始性和特殊性 62.1.2区域合作发展的机遇 62.1.3信息化带来的机遇 62.1.4旅游的个性化发展带来的机遇 7 2.2威胁分析 72.2.1竞争威胁 72.2.2资金和人才的威胁 72.3优势分析 72.3.1民俗旅游独特丰富 72.3.2摩梭民俗文化历史悠久 82.3.3摩梭民俗旅游资源要素组合良好 8 2.3.4旅游开发初具规模 82.4劣势分析 82.4.1区位制约,通达性差 82.4.2财力制约,开发不足 92.4.3外来文化的入侵和变质 92.5国际国内民俗旅游发展情况 92.5.1国际民俗旅游发展情况 92.5.2国内民俗旅游发展情况 113. 泸沽湖民俗旅游开发思路与对策 133.1民俗旅游线路设计 133.2加强区域合作开发 143.3加强宣传与市场促销,广泛开拓客源市场 143.4 加快招商引资,扩大规模 153.5充实和完善各级管委会 153.6塑造泸沽湖旅游目的地整体旅游形象 15参考资料: 17泸沽湖民俗旅游态势分析和对策研究摘要:泸沽湖是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摩梭人最多的地区之一,拥有特别丰富而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民俗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特别是近些年以来,泸沽湖依托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开发了类型多样的民俗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了民俗旅游。
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特别是信息化的大力发展,使得泸沽湖民俗旅游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着全新的新形势,对泸沽湖民俗旅游开发做相关态势分析和对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报/2004年/02月/09日/泸沽湖旅游开发漫谈(上)魏小安泸沽湖的旅游开发,究竟怎么把握,是真正需要研究的问题。
泸沽湖和摩梭文化的实际情况超出我的想象。
大家都很担心保护问题,可是不能单纯讲保护。
我们得找出一个平衡点,通过这个平衡点形成一个经济增长点。
如果单纯讲保护,那就不要开发了。
反过来说,即使我们不开发,摩梭人就不破坏吗?他们为了生存,为了活得更好,本身也会破坏。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如果只从保护和破坏的角度讲,我们是两类相衡取其一。
如果没有后续产业开发,最终还林还是保不住,环境照样保不住。
这样的地区最好的产业就是旅游产业。
泸沽湖旅游的潜在优势自然的多样性。
从地质构造来说,沿途观察有些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有些是比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有些是混杂式的东西,自然的多样性形成的景观到了泸沽湖应该说达到了一个高潮,形成了一种独特性。
文化的多样性。
比如说摩梭文化,实际上是一个文化混合体,可以看到羌文化的痕迹,藏文化的痕迹,还可以看到纳西文化的痕迹,统一到一起,形成了独特性的文化。
这种文化的独特性应该说胜过了自然的独特性。
这两个独特性就是高山湖泊和摩梭文化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唯一性,是泸沽湖最大的一个优势。
如果从自然的角度来说,看湖光山色,很容易联想起日内瓦湖,景观非常相像,感觉也很相像。
但是从建设的角度,现在这里和日内瓦湖还不能比,绝对不是一个层次的,但基础是有的,要以摩梭文化为载体搞起来,给人的感觉甚至会胜过日内瓦湖。
如何对待摩梭文化专家有专家的看法,旅游者有旅游者的看法,旅游的开发者和经营者有他们的看法。
专家的基本眼光就是要完整地原汁原味地保留。
这个观点不能说错,但是能不能做到我表示怀疑。
一般的旅游者是带着一种猎奇的眼光,个别人甚至是猎色。
不能用城市人、现代人的一种肮脏的心理来揣摩摩梭人这么好的一个婚姻制度。
很多人猎奇,实际上里边必然包含这个东西。
这个东西作为旅游者个人怎么看我们管不了,但是我们能不能意识到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生意点?我们不能把这事搞砸、搞坏。
可是这么多人有着猎奇心理,如何研究这个猎奇心理,把它引导到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呢?开发者和经营者的眼光,应该是如何把这个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利用的同时还必须使摩梭文化得以延续,得以保留,因为这是卖点。
我和四个摩梭姑娘聊天。
两个年龄大一点的20多岁,两个年龄小一点的是初三的学生。
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欢迎不欢迎外边的人来?她们说非常欢迎。
你们觉得人来得越多越好吗?她们说我们觉得来的人越多越好。
我接着问:不怕你们的习俗被破坏吗?她们说有信心,一定会保留下来。
然后我就问那两个初三的学生,也是这几个问题。
她们说很欢迎客人来。
后来我问,你们走婚吗?她们说我们还不到走婚年龄。
我问如果你们到了年龄走婚吗?其中一个说会走婚,另外一个说坚决不走婚。
我问为什么?她说孩子没有爸爸太可怜。
我说不对,你这是用汉族人的思维观念来看这个问题。
因为她们家开了一个家庭旅馆,我问:你们的二姐在那儿开旅馆,你们去不去打工?她们说去帮忙。
我问领不领工资?她们说我们怎么能领工资呢?我说你们付出劳动了,姐姐就应该给你发工资啊!她们说不对,我们是有活大家干,需要钱找姐姐要就行了,我们不要工资。
她们家有10个子女,其中有7个女儿。
我问她们,你们是一个父亲吗?那个小的说我们当然是一个父亲。
我说这就不对了,你们的习俗可以不是一个父亲。
她们说我们当然是一个父亲。
我说你们还是在按照汉族的思维看待这个问题,你们的婚姻制度很好啊,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
我说你们也可能学坏,你们产生私有财产的观念就是学坏!她们笑了。
后来我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女儿国的女儿经常被人家带走,只剩下老的和小的怎么办?她们说我们女儿国的女儿多得很,嫁多少有多少。
我为什么有意跟她们聊这些问题呢?因为我感觉,对开发和经营者来说,我们一定要以平等的视角来看待摩梭文化,不能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也不能用猎奇的眼光。
如果我们开发者、经营者用猎奇的眼光看这个事,就要走歪。
我们要尊重摩梭文化,那和我们的文化是平等的,只不过他们是另一种文化类型,是另一种文化模式。
对照摩梭文化,会发现我们有很多东西很差。
外来文化往往是一种强势文化,这种强势文化就会形成一种势差,这种势差又会形成一种压差,就使得摩梭文化的保留,最终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摩梭文化逐渐消亡或逐渐解体的局面,而我们又希望它能够很好地保留,很好地延续。
只有这样,泸沽湖的旅游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但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很自然,来的人多了,当地人看城里人吃什么、穿什么、讲究什么,大家可能会羡慕,羡慕城里人自然会看不起自己的文化,就要学城里人,学来学去,自然的东西就没有了,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生活习俗、生活方式实际上是和生产方式联在一起的。
目前看,即使不搞旅游,摩梭人的生产方式也在改变。
原来的农业、渔业,包括狩猎、林业,现在能够长期维持的恐怕只有农业了。
木头不能砍了,狩猎也不能狩了,捕捞,湖里没有多少鱼,所以势必涉及到摩梭人生产方式的变化。
随着旅游的开发,摩梭人的生产方式会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长远来看,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一边做旅游开发,一边在使自己的卖点减弱。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是开发和经营者真正需要研究的问题。
从学术角度来说,我们要充分探索摩梭文化在人类学上、民俗学上和民族学各个方面的意义,这些方面的意义提升之后,泸沽湖就是世界性品牌。
简单讲,泸沽湖山色很好,湖水很美,水分子很特别,但这不足以构成世界性品牌。
我们必须把它提升到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这个意义上,才能够构成世界性的意义,也才能真正形成世界品牌,从现在来看,条件是具备的。
所以在泸沽湖的旅游开发上,学术研究要先行,学术研究是为经营打基础、做准备。
如果把学术研究这一块看轻了,将来就有可能变成我们的绊脚石。
泸沽湖旅游发展的方向如果在学术意义上把它炒作起来了,旅游价值就更加突显了,因为它真正具备了唯一性,也就是无可替代。
日内瓦湖也替代不了摩梭文化。
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是一个居高临下的态度,甚至包括一些专家也有这种看法,在某种程度上把他们当作一个 野生动物园来搞开发。
我原来看过一个方案,就是幸福岛的方案,搞一个摩梭人的保护区,这个方案我不赞成。
搞这么一个保护区,保护区边上就必须得有一个隔离区,就意味着摩梭人永远不能进步,就意味着摩梭人的生活水平不应该提高,否则怎么保护啊?从地方行政长官的角度来说,能这么办事情吗?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能这么办事情吗?弄一万多两万人在这儿,什么都不能变,完整的保护下来,保护下来干什么?第一给专家研究,第二给大家看,这不跟野生动物园差不多吗?这种观点本身就是一种歧视性的观点,绝不是一种平等的观点。
所以这种观点你可能暂时觉得有道理,仔细听这个理似是而非,我们应该站在摩梭人的立场上想想这事,谁都希望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人文主义态度问题,最基本的一个人文精神问题。
开发商也不能有救世主的态度。
我觉得不管是从政府的角度,从专家的角度,还是从开发商的角度,包括旅游者的角度,我们都不能有不平等的歧视性的态度,不能是一种纯粹的猎奇的心理。
对旅游者我们不好提这个要求,旅游者猎奇就猎奇,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绝不能这么定位。
但是旅游确实隐含这么一个矛盾,怎么办?我们的弱势:第一,基础设施薄弱;第二,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环境的脆弱不但包括自然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人文的生态环境。
从目前来看,人文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比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还要大。
优化模式,加快发展速度通过一个好的发展模式,就会有好的转化途径,使我们的优势更加强化,弱势逐步转化。
这个模式应该是控制流量,提高人均花费。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全世界搞旅游都是三句话:第一句叫吸引更多的人前来;第二句就是努力使人停留更长的时间;第三就是努力使客人花更多的钱,说到底是要使客人花费更多的钱。
所以这个问题是,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
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两种模式的选择,一种就是不断加大客流量,从10万到30万到50万甚至到80万到100万,但是来的人花钱不多,基本上就是一张门票钱。
因为路比较远,肯定要在这儿住一晚上,然后吃几餐饭,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模式。
但这个模式我们就得考虑了,我这一万多人要是接待100万人,平均每人每年接待100人。
假设是这样,传统文化再强也扛不住。
假设说我应该接待10万人,一个人接待10个人,时间又拉长了,外来文化对我的冲击相应会小得多,在这个这程之中大家自然会体会到外边的人为什么要来,就会更加珍重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
现在这些年轻人,十几岁二十岁的人对这个文化已经不珍重了。
但是如果说外来的旅游者感觉这个文化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尊重、值得热爱的,他就会自发地努力,延续他的文化,保留他的文化,否则,就只能是不断改变自己,适应外来的强势文化,等于是自己断自己的根。
所以,发展模式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泸沽湖现在有意无意按照丽江的发展模式走。
有可取的一面,比如说这些民居,我非常赞赏,包括现在盖的一些房子,就是盖客栈,客栈基本上都坚持了民居的传统。
丽江大体上也是这么一个模式,这是丽江可取的一方面。
面临着大量外来文化的冲击,丽江的文化还是保留下来了,不但保留下来了,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反而更突出了。
丽江的模式不可取的一点就是大流量、低花费。
丽江去年接待了420万人,丽江城区的人口20多万,平均一个人接待20人,从当地的财政角度来说当然见了一些成效,可是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
就是因为这是一个简单的观光旅游的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唯一的观光性的模式。
因为泸沽湖受云南人的影响很大,所以我相信他们在开发的过程之中,丽江的模式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丽江的模式里可吸取的要吸收,不可取的不能吸收。
我觉得泸沽湖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两个轮子一起转,就是观光加度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应该是度假的比重更大。
因为从度假的角度来说,人来的数量不会太多,可是停留的时间很长,所以来一个人可能相当于三五个甚至七八个观光客人。
而且度假客人相对花费高一些,对环境的破坏相应来说少一点,如果能够形成两个轮子一起转这样的模式,刚才说的这个矛盾就可以缓解,从根本上解决,现在来看不大可能,但是至少可以缓解。
这两个轮子需要一个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学术,就是文化。
通过学术的基础形成的文化,通过在当地构造一个浓厚的文化的氛围把观光和度假搞起来。
所以从发展模式上来说,我不大赞成哪年15万,哪年30万,哪年又50万,因为修这条路相对来说风险也是比较大的,因为地质构造摆在这儿,来的人越多也就意味着安全问题的风险越大。
另外一个问题,观光者和度假者的心态是不同的,度假者比较从容,比如我要到那儿去住三天,所以路上快一点慢一点就不重要了,观光者只在那住一个晚上,就得努力加快速度,速度越快安全问题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