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根雕教材内容

合集下载

竹雕根雕培训教案

竹雕根雕培训教案

竹雕根雕培训教案第一章:了解竹雕和根雕艺术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竹雕和根雕的定义、历史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竹雕和根雕的制作流程和技巧。

1.2 教学内容介绍竹雕和根雕的定义和起源。

介绍竹雕和根雕的特点和应用。

介绍竹雕和根雕的制作流程和技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竹雕和根雕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竹雕和根雕的制作流程和技巧。

第二章:学习竹雕和根雕的工具和材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竹雕和根雕所需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2.2 教学内容介绍竹雕和根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进行竹雕和根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竹雕和根雕的工具和材料。

让学生亲自尝试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进行竹雕和根雕。

第三章:学习竹雕的基本技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竹雕的基本技巧,如切、削、刮、磨等。

3.2 教学内容介绍竹雕的基本技巧。

演示如何使用这些技巧进行竹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竹雕的基本技巧。

让学生亲自尝试使用这些技巧进行竹雕。

第四章:学习根雕的基本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根雕的基本技巧,如观察、勾勒、雕刻等。

4.2 教学内容介绍根雕的基本技巧。

演示如何使用这些技巧进行根雕。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根雕的基本技巧。

让学生亲自尝试使用这些技巧进行根雕。

第五章:创作自己的竹雕和根雕作品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竹雕和根雕技巧,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5.2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竹雕和根雕的创作。

提供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

5.3 教学方法采用指导和学生自主创作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竹雕和根雕技巧进行创作。

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六章:了解竹雕和根雕的设计原则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竹雕和根雕的设计原则,如对称、平衡、层次感等。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原则创作出更美观的作品。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标准教案《根雕》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标准教案《根雕》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标准教案《根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与艺术》第三节《根雕》。

详细内容包括解根雕定义、特点、制作方法以及根雕作品欣赏。

通过学习,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感受艺术,培养他们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根雕定义和特点,解根雕制作过程。

2. 学会观察自然界植物,发现其中美,培养审美情趣。

3. 能够动手制作简单根雕作品,提高动手能力。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同伴间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根雕制作方法,特别是如何利用植物根进行创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根雕艺术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根雕作品若干,植物根部样品,展示板,教学视频。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笔,画纸,植物根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带领孩子们观察教室内植物,让他们发现植物根部特点,引发他们对根雕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根雕作品,讲解根雕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让孩子们对根雕有更直观认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组讨论,挑选自己喜欢植物根部,讨论如何制作根雕作品。

4. 动手制作(15分钟)孩子们按照讨论方案,动手制作根雕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孩子们将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技巧奖等。

六、板书设计1. 根雕定义和特点2. 根雕制作方法3. 作品欣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根雕作品”为主题,画一幅与根雕相关画。

2. 答案: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根雕作品,发挥想象力,用彩笔和画纸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庭和社区中寻找植物根部,尝试独立完成根雕作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组织孩子们参观根雕艺术展,提高他们审美水平。

初中根雕艺术教案

初中根雕艺术教案

初中根雕艺术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根雕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根雕的历史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根雕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根雕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根雕作品。

教学内容:1. 根雕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根雕的历史和发展3. 根雕的基本技巧和方法4. 创作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根雕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根雕艺术的兴趣。

2. 展示一些著名的根雕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根雕的艺术魅力。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根雕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根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 讲解根雕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观察、设计、雕刻、打磨等。

三、示范(10分钟)1. 示范一个简单的根雕作品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根雕的制作方法。

2. 在示范过程中,讲解和演示根雕的基本技巧,如刀法的运用、线条的流畅等。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每组选定一个根雕主题。

2. 学生根据主题进行观察、设计和雕刻,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根雕作品。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根雕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根雕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创作根雕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根雕作品,用于展示和示范。

2. 准备雕刻工具和材料,如刻刀、木根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创作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根雕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必要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有趣的根雕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有趣的根雕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有趣的根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材,主要围绕“有趣的根雕”这一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教材章节:第四章《我们的手儿巧》第二节《根雕艺术》。

2. 教学内容:了解根雕的基本知识,学习观察和分析根雕作品的特点,运用创意和想象力进行根雕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根雕艺术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根雕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教学重点:根雕的基本技法、创意构思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根雕作品展示图片、投影仪、白板、记号笔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根雕工具(包括刻刀、剪刀、锉刀等),若干根雕原材料(树根、树枝等),胶水,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根雕作品图片,引发学生对根雕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根雕作品是如何创作的。

2. 讲解:讲解根雕的基本知识,分析根雕作品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根雕的艺术魅力。

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每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如何创作一个有趣的根雕作品。

b) 创作构思:每组学生构思一个创意,并在纸上画出设计草图。

c) 动手操作:每组学生根据设计草图,运用根雕工具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根雕艺术的基本概念2. 根雕作品的特点3. 创意构思与动手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动物”为主题,创作一个有趣的根雕作品。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形态各异的动物根雕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求形象生动,富有创意,具有艺术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根雕艺术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大自然中的树根、树枝等,进行更多有趣的根雕创作。

初中美术 根雕教案设计

初中美术 根雕教案设计

初中美术根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根雕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2. 通过根雕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根雕艺术的基本概念:介绍根雕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根雕艺术的特点:分析根雕作品的材质特性、造型手法和艺术风格。

3. 根雕创作方法:讲解根雕的创作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

4. 欣赏和分析经典根雕作品:介绍几位著名的根雕艺术家及其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5. 学生动手实践:指导学生进行根雕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根雕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根雕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欣赏与分析:教师展示经典根雕作品,引导学生从造型、材质、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4. 实践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根雕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根雕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根雕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2. 示范法:教师展示经典根雕作品,进行分析讲解。

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根雕创作,教师进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根雕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经典根雕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动手实践环节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

六、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根雕艺术的资料、图片等。

2. 实体资源:准备一些根雕作品进行展示和分析。

3. 工具材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根雕创作工具和材料。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根雕艺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幼儿园根雕艺术手工制作传统艺术教学方案

幼儿园根雕艺术手工制作传统艺术教学方案

幼儿园根雕艺术手工制作传统艺术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根雕艺术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2.了解根雕的基本工具和材料;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5.通过制作根雕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根雕艺术的介绍:教师通过图书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向幼儿介绍根雕的起源和文化内涵,让幼儿了解根雕艺术的历史渊源和特点。

2.根雕工具和材料的讲解:教师向幼儿介绍根雕的常用工具如刀、锉、锤子等,并向幼儿展示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还要向幼儿展示根雕的常用材料如树根、木块等,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根雕艺术作品的观赏:教师精选一些根雕艺术作品,供幼儿观赏和欣赏,并介绍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工艺特点,引导幼儿从中感受到根雕艺术的美丽和神奇。

4.根雕艺术作品的制作:①教师向幼儿展示根雕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亲自示范;②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实际操作情况,教师可选择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刻画或直接使用库存好的根雕模具进行雕刻;③教师要注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使用锋利的工具和材料。

5.根雕艺术作品的展示和评价:教师鼓励幼儿将制作好的根雕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并以小组形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根雕作坊的情景,通过教师演示和幼儿实际操作,让幼儿逐步熟悉根雕艺术的制作过程。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让幼儿参与到根雕的制作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鼓励教学法: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参与根雕艺术的制作,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向幼儿介绍根雕艺术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引发幼儿的兴趣。

2.展示介绍工具和材料:向幼儿展示根雕的基本工具和材料,让幼儿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观赏根雕艺术作品:组织幼儿观赏根雕艺术作品,让幼儿感受根雕艺术的美丽和神奇。

探索手工根雕制作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劳动技术

探索手工根雕制作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劳动技术
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 作品。 ●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 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过程
● 3、构思造型。千万不要急于动手雕刻,应根据生活经验,仔细琢磨,观察其造型。 ● 4、雕刻成型。构思好后,就可动手加工,裁截掉多余的根须,断面用火浇加工成自然洞穴,凸面加工成瘤状,达到
自然美的效果。要以抽象、夸张、朦胧的形象体现树根的天然形象。
过程
● 5、打磨。用粗砂布将根料打磨一遍,将伤口痕迹磨平,再用细砂布抛光,使表面光亮可鉴。用砂布打磨时用力要均匀, 避免破坏它原有的色泽和纹理。
过程
藏品保养 根雕艺术保养须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根雕作品阳光下直接照射更忌阳光长期照射,过强的光照会使作品颜色褪化, 表面蜡层熔化,漆膜 老化而脱落,甚至出现材质开裂等现象。 2、防止根雕作品在过阴暗潮湿环境中存放,湿度过高,易滋生霉菌和病虫害,造成霉变、虫蛀、产生腐烂 空洞现象。根雕作品一般不宜水洗,更忌水中浸泡,注意空气流通。 3、防止化学物质腐蚀性的东西接触根雕作品,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根雕表面保护膜毁坏或起壳等现象。
过程
● 背景介绍 ● 根艺亦称树根艺术,是一个特种工艺美术门类。延安根艺品的风格特点,在造材上科学严谨,注重天趣;着
色以浸泡的自然色为主,颜色古朴典雅,题材新颖,妙趣横生,形神兼备,寓意深刻,表现了粗犷豪放的地 方特色和风格。
过程
● 发展历史 ● 根雕艺术在新宾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元、明时期、女真人就有用树根做台、架摆放什物的先例。后来一些人

神奇的天然根雕教案

神奇的天然根雕教案

神奇的天然根雕教案教案标题:神奇的天然根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天然根雕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发展。

2. 掌握天然根雕的基本技巧和工具使用。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创作天然根雕作品表达个人想法和情感。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提高他们对自然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天然根雕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展示材料。

2. 天然根雕工具和材料,如树根、刀具、砂纸等。

3. 学生需要准备的工具和材料,如手套、固定工作台等。

4. 天然根雕的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展示天然根雕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兴趣。

2. 介绍天然根雕的定义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其起源和发展。

主体:3. 详细讲解天然根雕的基本技巧和工具使用,包括选择合适的树根、切割和雕刻技巧等。

4. 进行天然根雕的示范,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实际操作过程。

5. 分发天然根雕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根雕项目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

6. 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提高技巧。

总结:7.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天然根雕作品,让他们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8.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天然根雕的特点和学习收获。

9. 鼓励学生将天然根雕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提倡保护自然和创造美的理念。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天然根雕展览或艺术工作室,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 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天然根雕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技巧运用情况。

2. 评价学生的天然根雕作品,包括创意、技巧和表达能力。

3. 与学生进行个别面谈,了解他们对天然根雕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资源:1. 天然根雕的图片、视频和展示材料。

2. 天然根雕工具和材料。

3. 天然根雕的示范作品。

4. 当地的天然根雕展览或艺术工作室。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提醒他们正确使用工具和佩戴手套等防护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方子中心小学《根艺》课程实施纲要一、授课对象:五、六年级学生二、课程类型:必修类三、课程介绍:我校校本课程《根艺》一书,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简单易学,把艺术教学带进课堂,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学习根雕制作与加工的知识、陶冶情操,感受美的陶冶,从而有效地提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本课程在我校五、六年级学生中开展,利用学生团队活动时间上课,每周1课时,由专业教师任教。

四、课程开发的目的(背景分析)我乡地处山区,山场资源丰富,能够因地制宜,学生对于根雕很有兴趣。

它能运用其形象特点、丰富的联想等因素来展示艺术形象,并通过艺术形象去激发人们的美感。

多年的实践活动证明,如果把艺术教学仅仅局限在教室里,老师教讲,学生听,不但很难使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其情感内涵,加深对艺术的理解程度,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的感觉。

所以我校提倡“艺术进课堂”,把根艺教学与实践操作、作品欣赏、学生评价等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整个教育的教学效果。

又考虑到根雕艺术简单易学,学生自身投入又不高,因此开发了《根艺》这门校本课程。

五、课程开发原则《根艺》课程开发遵循“立足本校实际,符合学生特点,注重课堂实效”的原则。

作为首次尝试的这一校本课程,我们把目标制定的十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做到“量身定做”,选取教材简单易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制作技能、审美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课程目标总目标:激发学生对本项课程的学习兴趣,发展动手操作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亲历生活的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制作和加工,掌握一定的制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具体目标: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艺术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通过小组学习实践,增强学生对雕刻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创新能。

3、了解根雕的起源和发展,认识根艺发展历史。

4、学习知道正确制作过程。

将根艺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5、带领学生走进山场,感受大自然,体会祖国大好河山,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6、欣赏同学们的制作作品,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七、课程的内容(一)情感、兴趣培养1、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增强学生学习根雕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创作水平。

3、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二)知识传授1、根雕艺术起源。

2、根雕的制作与加工方法。

(三)技能训练1、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正确使用雕刻工作。

3、有序的进行加工。

(四)习惯养成培养学生养成热爱劳动、正确审视的好习惯。

八、课程实施建议及要求1、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根雕这一艺术形式,要加深对根艺的理解,充分挖掘根艺课程中所蕴涵道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根艺加工艺术传达给学生。

2、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第一位,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教师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动力。

3、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教授、实践、劳动、展演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课程特点。

并通过评一评、查一查活动让学生懂得自我评价对学习的帮助。

4、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了使本课程的实施收到良好的效果,建议设立家校联系制度,如教师将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联系制度有利于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5、本课程授课时间每周一节课,上课地点在教室或室外。

6、课时安排(1)、根雕艺术的起源。

(2课时)(2)、根雕的制作过程。

(4课时)(3)、根材的种类。

(1课时)(4)、工具及辅助材料。

(1课时)(5)、根雕的创作手法。

(3课时)(6)、根雕制作手法。

(4课时)(7)、根雕艺术的分类(1课时)(8)、正确的欣赏根雕(1课时)(9)、成果展示。

(1课时)九、课程评价:在教学活动中,评价方式以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学生评价根据学生自己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实践与制作的作品进行定量评价,限最高分不超过10分,最低分不低于5分,基本标准是:特别喜欢,积极参与,作品较多,则评分为10分;喜欢程度一般,态度端正,有一定的制作作品,能积极参加活动,则评为7-9分;有一定的情感态度,基本能参加此项课程活动,作品较少,则评为6分;不喜欢,不积极参加课程活动,能参与课堂学习,则评为最低分5分。

学生自己给出一个分数,教师确定该分是否恰当。

占总分的20%。

教师评价应从学生平时成绩和终结性测试来评价学生成绩。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观察、提问、抽测以等级方式得出平时成绩,占总分30%。

终结性测试在期末进行,通过“作品展示”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测评。

主要观察学生的作品,占总分的50%。

最后将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加就是学生的成绩。

十、课程措施的保障:(一)学校成立工作小组。

组长:方宝刚副组长:张辉主讲教师:周敏侯静静(二)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保障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

(三)加强师资培训,努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四)通过展示形式促使学生提高对本项课程的兴趣。

(五)加大投入创造条件。

在工具购置、氛围营造、学习交流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为顺利完成本课程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根雕制作(全一册)平方子中心小学★★★★★★★★★★★★★★★★★★★★★★★★★PINGFANGZIZHONGXINXIAOXUE简装版目录1.....................第一章根雕艺术的起源2.....................第二章根雕的制做过程3.....................第三章根材的种类4.....................第四章工具及辅助材料5.....................第五章根雕的创作手法6.....................第六章根雕制作技法7.....................第七章根雕艺术的分类8.....................第八章正确的欣赏根雕第一章根雕艺术的起源利用天然树根制作根艺美术品,并非今人的创造。

于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和几年后在荆门包山二号楚墓先后出土的随葬品“辟邪”和“角形器”根艺品,据考证为公元前约300年左右战国时期的作品。

说明我国古代艺术家早已发现天然根的自然美,并在创作中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随着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根艺创作在隋、唐时期已很兴盛。

唐朝韩愈在《题木居士》一诗中,对当时一件名为“木居士”的根艺作品作过形象的描述:“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写了因历经沧桑而遍布奇沟异疤的根身,以及古代艺人巧妙地利用天然根所具有的自然形态美,从而达到艺术上的“神似“的根艺创作手法;更写了古人对根艺品的喜爱,甚至达到了将其当作“神”物来崇拜的景象。

据史料记载,古代根艺创作不仅在观赏品方面,而且在实用品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明代谢在杭《五杂佾.物部》中便有当时“以枯木根作禅椅”的记载。

如今在上海豫园玉华堂内所陈列的根制双椅、玉玲珑麒麟和凤凰等实用品和观赏品,便是明代人所作。

《陶庵梦忆》一书,对明代人的根艺创作有着详细记述:“貌若无能,而巧夺天工……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行之盘根错节,以不易刀斧为奇,经手胳冲磨之而逐得重价。

”清代,许多根艺家继承和发展了木雕传统技艺使根艺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发展成了专业手工作坊。

其中尤以福建的莆田、仙游、福州以及浙江的宁海、浦江、杭州天竺等为著名的产地。

福建生产的“福禄寿三星”、“麻姑仙女”等成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产品。

浙江宁海、浦江一带则把根艺人称为“柴珠人”。

“柴珠”在当地是“烧材”的意思。

所谓“柴珠人”,是谓这些人能把原本只用于烧火的废料点化成宝的意思。

由“柴珠人”创作的历史人物和传说人物如姜子牙、关公、诸葛亮、杨贵妃、王昭君、貂婵、八仙、寿星、魁星等生动自然,无一雷同。

根艺美术从古至今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的喜爱,完全取决于它特殊的艺术形式。

从潜意识来说,人类自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以后,便不断思索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

在大约完成于西周时期的《周易》一书中,古代先哲们便已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根艺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天人共创”的艺术形式,恰恰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这种深层意识。

由于根艺品充分利用天然根所形成的弯、曲、结、疤、纹、痕、沟、槽、奇、丑、凹、凸、漏、透、皱等特点,满足了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

第二章根雕的制做过程根雕是以树根为原料,经过筛选、构思、加工而成的工艺品一、采集根材。

根雕贵在自然,好的根材并不是随处可见。

山崖,山林,河畔甚至老百姓的柴堆,都是有一定天然造型的原料。

二、去皮清污。

去皮的方法有两种:鲜剥法和浸泡法。

鲜剥法是将树根用水洗净后露天放置2-3天,让根部水分蒸发一些,然后用刀从断口处撬起剥除树皮。

浸泡法适用于放置时间较长的干枯根料,其方法是将根料浸入水中数天,直至可剥除为止。

小心不要损伤根材和破坏纹理。

三、构思造型。

先不要急于动手雕刻,应根据生活经验,仔细琢磨,观察其造型。

四、雕刻成型。

构思好后,就可动手加工,裁截掉多余的根须,断面用火浇加工成自然洞穴,凸面加工成瘤状,达到自然美的效果。

要以抽象、夸张、朦胧的形象体现树根的天然形象。

有些根料残缺不全时,可选用同一质地的根料进行拼接,手法要精巧,不要留痕迹。

五、打磨。

用粗砂布将根料打磨一遍,将伤口痕迹磨平,再用细砂布抛光,使表面光亮可鉴。

用砂布打磨时用力要均匀,避免破坏它原有的色泽和纹理。

六、上色。

上色的原料是清漆,反复在根材上涂3遍即可,实用根雕工艺品如花盆架、电视架等,可上调和漆,使其古色古香。

最后一段工序是命名。

好的根雕作品配上好的名字,可为其增值不少。

第三章根材的种类自然界可供选择的根材是很多的,有乔木、灌木、藤萝、竹子等。

古人进行根雕创作的根材有擅香、紫檀、樟木、松、竹、藤、桑等,质地坚硬、光滑、细腻,纹理清晰,适宜进行艺术加工。

现代根艺家拓宽了用材的品类。

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不同,可供选择的根也不同。

在东北有柞、栎、杨、榆、椴、桦、映山红等硬杂木的根。

华北地区有山枣(也叫酸枣)、荆条、松树、刺槐、椿树、山葡萄等。

在南方有黄杨、铁杉、金钱松、龙眼、老君、紫香、竹、藤等木本植物的根。

在西北和西南也有一些奇根可供选用。

这些树木之根因生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天然的奇态怪形,可供根艺爱好者借以造型,实“奇”与“巧”的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第四章工具及辅助材料一般说来进行木雕创作的工具,如锯、木锉、凿子、刻刀、扁铲、斧头、木钻、木锤、刨子等,都可以用来进行根雕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