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完整版讲稿

合集下载

《导游基础知识》5-3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之屋身与台基课件

《导游基础知识》5-3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之屋身与台基课件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建筑彩画 ·苏式彩画 4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建筑彩画 4
彩画的作用
防潮防虫
区分等级
和玺彩画
旋子彩画
苏式彩画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中国古建筑台基·踏跺 5
思考:什么是台基?中国古代建筑为什么要用台基?
古建筑台 基的作用
承托建筑物 区分建筑等级
隔水防潮
弥补单体建筑不甚 高大雄伟的缺憾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浙江科技工程学校 沈民权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中国古代建筑三段式结构


屋顶
彩 画
屋身

台基

山西芮城永乐宫主殿三清殿 (元代)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中国古建筑开间 1

概念


开间 数的 含义
太和殿 太庙正殿 宁波天一阁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中国古建筑开间 2
太庙正殿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穿斗式
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 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 杂屋)才能使用。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中国古建筑结构 2
井干式结构一种不用立柱和大 梁的房屋结构。这种结构以圆 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 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 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 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 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 成房屋。井干式结构需用大量 木材,在绝对尺度和开设门窗 上都受很大限制,因此目前只 在东北林区、西南山区尚有个 别使用这种结构建造的房屋。

有设置这条“御路”,

以示尊贵。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中国古建筑台基·踏跺 5
御路踏跺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宫殿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宫殿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宫 殿
目录
• 宫殿建筑概述 • 宫殿建筑的布局与结构 • 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 • 宫殿建筑的文化内涵 • 著名宫殿建筑介绍
01 宫殿建筑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宫殿建筑是指古代帝王居住和处 理朝政的建筑,是皇权的象征。
特点
宫殿建筑通常规模宏大、气势磅 礴,采用最高级的建筑材料和装 饰工艺,展现出皇家气派。
03 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
装饰艺术
雕梁画栋
宫殿建筑的梁、柱、檐等部位都 经过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展现出
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图案寓意
宫殿装饰中常采用寓意吉祥的图 案,如龙、凤、麒麟等神话动物, 以及牡丹、莲花等花卉,寓意富
贵、吉祥、幸福。
室内陈设
宫殿内部的家具、窗帘、地毯等 陈设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 映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审美
彩画艺术
和玺彩画
01
宫殿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彩画,以龙、凤、狮子等为主题,色彩
鲜艳,构图建筑中较为常见的彩画,以莲花、牡丹等花卉为主题,色
彩柔和,构图灵活,给人以优美、清新之感。
苏式彩画
03
宫殿建筑中较为自由的彩画,以山水、人物等为主题,色彩明
快,构图生动,给人以活泼、自然之感。
宫殿建筑的历史沿革
01
02
03
秦汉时期
宫殿建筑开始形成规模, 注重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轴 线对称,如秦始皇的阿房 宫和汉长安的未央宫。
唐宋时期
宫殿建筑达到鼎盛,结构 更加成熟,装饰也更加华 丽,如唐长安的大明宫和 宋汴京的皇宫。
明清时期
宫殿建筑进一步发展,形 成了完整的建筑体系和风 格,如北京的故宫和沈阳 的故宫。
建筑色彩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版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二节 宫殿与坛庙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版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二节 宫殿与坛庙
2021/4/4
方形石柱
土台中央方形石柱,称之为“礼主石”,或“江山 石”,表示皇帝“江山永固”。每年春秋两次皇帝 2021/4/4 要亲自来此祭社神和稷神。
二、坛庙
庙由于使用者和崇拜对象的 不同主要分为三类
1 祭祀祖宗的庙
➢ 太庙 ➢ 家庙或宗祠
2 祭奉圣贤的庙
文庙:孔子 武庙:关帝庙
3 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泰山:岱庙
北京太庙享殿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前殿面阔11间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前殿面阔11间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太和殿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前殿面阔11间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太庙享殿明长陵棱恩殿和故宫太和殿并称为中国三大殿孔庙道冠古今坊德俟天地道冠古今是赞美孔子之德与天地齐他的学说古今无二杏坛相传孔子讲学有地方在此孔子向72弟子传授六艺
2021/4/4
二、坛庙
3.中国现存著名庙
北京太庙
宗祠 庙
孔庙
解州关帝庙
岱庙
2021/4/4
二、坛庙
太庙 孔庙 岱庙 宗祠 关帝庙
2021/4/4
3.中国现存著名庙
北京太庙位于天安门左侧, 严格遵循“左祖右社”的布 局要求,原是明清皇帝祭祖 的宗庙,现为劳动人民文化 宫。
二、坛庙
太庙 孔庙 岱庙 宗祠 关帝庙
2021/4/4
二、坛庙 2.中国现存著名坛 天坛
圜丘坛-皇帝举行 祭天大典的地方。
2021/4/4
二、坛庙 2.中国现存著名坛 天坛
圜丘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 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 石坛,为皇帝东至祭天的地方。 圜丘台面石板、拦板及各层 台阶的数目均为奇数九或九 的倍数。
2021/4/4
C.秋分日
D.冬至日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点归纳8-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一)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点归纳8-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一)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一)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建筑第三节古城、古镇古村与长城建筑第四节陵墓建筑第五节古楼阁、古塔和古桥建筑考试大纲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特征。

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与等级观念。

掌握:宫殿、坛庙、陵墓、古城、古长城、古镇古村、古楼阁、古塔和古桥的类型、布局、特点等相关知识。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原始社会至汉代,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考工记》,木构架,瓦,大型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砖结构,登封嵩岳寺塔,佛教建筑。

隋唐时期,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赵州桥,长安城,都料工,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唐代单体建筑的特点。

宋朝,古建筑体系的大转折时期:《营造法式》,现存宋代建筑,宋代建筑特征。

元朝,古建筑体系的又一发展时期: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现存元代建筑。

明清时期,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园冶》、《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一、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1.敬天祭祖2.皇权至上3.以中为尊4.阴阳五行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巧妙而科学的木构架结构体系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3.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形式木构架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2)穿斗式穿斗式又称立贴式,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

穿斗式构架是一种轻型构架,屋顶重量较轻,有优良的防震性能。

用料较少,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

这种结构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在长江中下游各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民居。

导游基础知识教案5-5中国古代建筑(民居)

导游基础知识教案5-5中国古代建筑(民居)
教学重点
特色古民居。
教学难点
特色古民居。
教学方法及手段
1.讲授法
2.讨论法
学法(实训)指导
教具及仪器
多媒体,《导游基础知识》课件
课后作业
习题练习
教民居
1.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四合院虽小,其中却集中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无论是整个建筑布局,还是单个房屋结构;无论是组成部分的功用,还是整体的建筑装饰装修,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浓缩。此外,四合院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哲学观以及道学、儒学、宗法制度等多种文化。
10.丹巴碉楼
丹巴素有"千碉之国"的美称,全县现存古碉数量种类之多、建筑之奇,堪称全国之最,世界罕见。碉楼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尤以尤以梭坡、中路、蒲角顶三处的古石碉楼群最为稠密壮观,古碉保存完整,并与村寨民居相容一地。
课后反思及体会
6.徽州民居(皖南民居)
我国南方也有多种合院的形式,但由于南方温热而湿润的气候,与北方有很大的不一样。南方建筑大多风格淡雅,且由于南方四季变化不明显,自然不需要再用假的彩绘图案来装点建筑。
徽州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
7.干栏式竹楼(傣族竹楼)
傣族的民居多是占地较大的单体建筑,由于傣族大多居住在河谷地区,所以也采用高干栏的居住形式,下大雨时底部空敞的柱网可以让流水迅速流过。而平时,底层用于圈养牲畜或者储藏各种物品,上层住人。由于当地盛产竹子,所以过去其建筑多以竹子为主要材料。竹楼顶部都采用歇山式屋顶,高高凸起的短脊与重檐的大面积屋顶非常特别,再加上傣寨内果木众多,而亚热带的树木又都很高大,所以从远处看到的村庄就是丛林中星星点点的屋顶,如同绿海中漂浮的座座小岛。

全国导游基础: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三节

全国导游基础: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三节

第三节宫殿与祭祀建筑 ⼀、宫殿建筑 宫殿是古代统治者处理政务并居住的建筑,是级的古建筑类型,北京明清故宫是保存最完好、规模的宫殿建筑群。

(⼀)建筑布局 根据《左传》和《礼记》记载,周朝已出现宫殿,其建筑规制也随之确⽴。

虽然宫殿建筑经历了3 000多年的历史演化,但建筑布局规制始终延续。

1.中轴对称:严格的中轴对称是我国正规建筑组群的传统,宫廷建筑尤为如此,即使本应充满⾃然随意的园林,其宫殿区也依然遵照这种布局形式。

在庞⼤的宫殿建筑群中,有多条平⾏并列的纵向轴线,但宫殿主体建筑必须布局在中央轴线上,构成数进院落的庭院结构。

2.左祖右社:这本是古代都城的布局规制,即祭祀祖先的庙宇建在皇城外东边,祭祀⼟神及⾕神的祭坛建在皇城外西边。

明永乐皇帝朱棣营建皇宫时,将祖庙和社稷坛建在皇城内,位于宫城前⽅中轴线两侧,清朝延续了这种布局规制。

3.前朝后寝:中国古代宫殿是帝王处理国家⼤事与⽇常⽣活的地⽅。

这两种不同⾏为的活动空间,.在宫殿建筑组群布局中有严格规定。

前朝后寝是这种布局的规制,即各种朝会的建筑位于整座建筑群前部称前朝,帝、后及⼦⼥⽣活起居的建筑位于后部称后寝。

(⼆)京外现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秦汉以来宫殿规模更为宏⼤,如秦朝的阿房宫、汉朝的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唐代的太极宫、⼤明宫、兴庆宫等。

保存完好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有三处,即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拉萨布达拉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天命⼗年(1625),是清朝⼈关前的皇宫和⼈关后的⾏宫。

⾯积6万多平⽅⽶,是⼀座融满汉民族建筑风格于⼀体的宫殿建筑群。

建筑布局分东、中、西三路。

东路是清太祖努尔哈⾚建造的⼤政殿和⼗王亭。

⼤正殿⽤于皇帝举⾏⼤典,“⼗王亭”是左右翼王和⼋旗⼤⾂办公之地。

此建筑格局脱胎于满族的⼋旗制度。

中路是清太宗皇太极续建的⼤内宫阙,包括⼤清门、崇政殿、凤凰楼及清宁宫等,是中轴对称主体,三进院落,前院崇政殿是皇太极临朝之地,凤凰楼是当时盛京建筑,清宁宫为后寝。

《导游基础知识》5-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课件

《导游基础知识》5-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课件

25
27
28
26
29
32
30
31
33 34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一种研究思路和学习方法 1
园林也好,建筑也好,我们都必须面临一个问题:中国 的古典园林、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有利于我们抓住问题的关键,从整体上来把握这一 章的内容,有利于很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要回答“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这一问题,我们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 3
从古建筑的角度游览故宫, 您将如何设计旅游线路?
中国古建筑的组群分布
主体建筑、主要建筑、 次要建筑的分布规律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中轴线 3
视频:奥运会开幕式的“大脚印”
思考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中国古代建筑 2
书本上为什么要突出“木结构建筑”?中国古 代建筑是不是木头的天下?
思考
中国古代建筑中,砖石主要用在哪里?木头主 要用在哪里?为什么?请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 解答。
木 砖石


宫殿、寺庙、住宅
阳 五


陵墓、桥梁、城墙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 2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 2
思考
中国木结构建筑如何克服不够高大雄伟的不足?
台基垫高 建筑衬托 建筑组群
平面布局, 而非向上伸展
我们学习古代建筑 的思路
组群 单体 细节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 3
思考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 3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语法结构”是怎样的?
中轴对称 庭院结构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完整版讲稿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完整版讲稿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完整版讲稿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三节宫殿与坛庙课前整理课堂,师生问好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从上一节课我们进入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学习。

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概况,重点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建,以及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的相关知识点。

这些都为我们今天对宫殿的布局与陈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宫殿为帝王居住之所,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级、最豪华的一种类型。

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

根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宫殿。

历史上存在的有名宫殿有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未央宫、唐代的大明宫,明清的故宫等。

可以说宫殿它常与最高统治者的命运息息相关,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发展与兴衰,成为“历史载体”,宫殿建筑又是所属时代的建筑精华,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设计思想和工艺水平。

但遗憾的是,这些宫殿虽然豪华壮丽,极具价值,但大多数都在王朝更替或是争夺皇位时,毁于战火或被拆毁。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保存的最完好的宫殿就是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它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凝聚着近600年的人世沧桑;它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它经历了悠远年岁神秘的沧桑,带来了历史文化的辉煌瑰丽;它依旧庄重威严,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文明辉煌,也是今天我们大家了解宫殿建筑的生动教材。

下面就让我们以故宫为例,了解一下古代宫殿建筑的布局与陈设。

三、讲授新课§5.3宫殿与坛庙一、古代宫殿的布局与陈设(以北京故宫为例)(一)、宫殿的布局先来看一下古代宫殿的布局特征这幅是故宫建筑的平面示意图,请大家认真观察、思考,能找出宫殿在建筑布局上的哪些特征?1、严格的中轴对称为了建立皇帝的尊严,突出君权受命于天的封建统治气氛,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基本采用沿中轴线南北纵深发展、对称布置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豪华,而轴线两侧的建筑物一般均低小简单,这一大一小,一主一次之间,表达了尊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唯我独尊的等级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三节宫殿与坛庙课前整理课堂,师生问好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从上一节课我们进入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学习。

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概况,重点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建,以及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的相关知识点。

这些都为我们今天对宫殿的布局与陈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宫殿为帝王居住之所,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级、最豪华的一种类型。

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

根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宫殿。

历史上存在的有名宫殿有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未央宫、唐代的大明宫,明清的故宫等。

可以说宫殿它常与最高统治者的命运息息相关,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发展与兴衰,成为“历史载体”,宫殿建筑又是所属时代的建筑精华,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设计思想和工艺水平。

但遗憾的是,这些宫殿虽然豪华壮丽,极具价值,但大多数都在王朝更替或是争夺皇位时,毁于战火或被拆毁。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保存的最完好的宫殿就是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它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凝聚着近600年的人世沧桑;它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它经历了悠远年岁神秘的沧桑,带来了历史文化的辉煌瑰丽;它依旧庄重威严,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文明辉煌,也是今天我们大家了解宫殿建筑的生动教材。

下面就让我们以故宫为例,了解一下古代宫殿建筑的布局与陈设。

三、讲授新课§5.3宫殿与坛庙一、古代宫殿的布局与陈设(以北京故宫为例)(一)、宫殿的布局先来看一下古代宫殿的布局特征这幅是故宫建筑的平面示意图,请大家认真观察、思考,能找出宫殿在建筑布局上的哪些特征?1、严格的中轴对称为了建立皇帝的尊严,突出君权受命于天的封建统治气氛,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基本采用沿中轴线南北纵深发展、对称布置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豪华,而轴线两侧的建筑物一般均低小简单,这一大一小,一主一次之间,表达了尊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唯我独尊的等级观念。

中轴线纵长深远,共计960米,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中轴线上自前导门大明门(清称大清门)开始,向北依次是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庞大的太和广场北面是坐落在三级须弥座的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三大殿北面是乾清门,其内是坐落在一级须弥座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出坤宁宫,进入中轴线的院落是御花园,最后是故宫的北门神武门。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再结合故宫的平面图,还能发现故宫在布局上的一个什么明显的特征啊?对,是前朝后寝。

2、前朝后寝在这幅图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故宫以乾清门为界,被分成了前后两部分。

即“前朝”与“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大典、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皇帝即位、诞辰以及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重大国典在此举行。

中和殿在太和殿后,是皇帝前往太和殿途中小憩之处,皇帝先在此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执事人员的朝拜,每逢大礼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阅览奏折和祝词。

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之后,清朝每年除夕和元宵节,皇帝在此宴请王公贵族和文武大臣。

清后期称为殿试的场所。

保和殿之后为后寝,是皇帝日常处理政务和帝后、嫔妃、皇子公主居住,游玩之处。

后寝主要由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组成,这里就是皇帝的家。

乾清宫前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后殿是皇帝的寝宫。

坤宁宫明朝时皇后的寝宫,清代改成了祭神和皇帝结婚的洞房。

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是交泰殿。

意味着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交泰,阴阳和合,天下以治。

同时也是存放玉玺场所,现在存放大自鸣钟和铜壶滴漏。

3、左祖右社也可以称之为左庙右社。

所谓的“左祖”指的是宫殿的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所谓的“右社”指的是在宫殿的右前方设社稷坛。

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皇帝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地方。

“左祖右社”这种布局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礼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崇敬祖先、提倡孝道,以及民以食为天,国以农立本的思想。

至此呢,我们把中国古代宫殿在布局上的三方面的特征已经介绍完了,再来看一下这节课的第二个大问题(二)宫殿外的陈设在中国的宫殿参观游览,会见到不少的文化小品和文化陈设。

这些制作精美的陈设,除一部分具有明确的实用功能外,绝大部分是为了烘托皇帝在宫廷中那种“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皇权气派。

常见的陈设有华表、狮子、日晷、嘉量、吉祥缸、鼎式香炉及铜龟铜鹤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华表古代设在宫殿、城垣、桥梁、陵墓前作为装饰和标志用的大柱。

一般为石制,柱身通体雕有蟠龙和祥云。

顶部的承露盘上有个蹲兽,名字叫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

我国华表的杰出代表是北京天安门城楼的前后两对华表。

下面就以这两对华表为例,给大家讲一讲老北京关于犼的传说。

天安门前面那对华表上的石犼面向南,望着皇宫外头,人们叫它“望君归”。

它们负责注视皇帝外出时的行为,盼望皇帝早日回宫,不要老在宫外寻欢作乐,久出不归,荒废朝政。

当皇帝外出游玩久久不归的时候,“望君归”就说话了:“君主啊,你不要在外面游逛了,你回来料理国事吧,我们日夜盼望你回来,把眼睛都快望穿了。

”在天安门后面的一对华表上犼面向北,翘首内宫,人们叫它“望君出”。

它们负责监视皇帝的宫廷生活,如果皇帝深居后宫,不经常出来查看民情,便劝戒皇帝说:“君主啊,你不要老是呆在宫殿里,只顾和后妃取乐,你该出来看看人民的苦难吧!我们日夜盼望你出来,把眼睛都快望穿了。

” 在封建社会里,老百姓希望遇到“太平盛世”,希望遇到开明的好皇帝,于是就产生了“望君归”、“望君出”的民间故事。

它表现了人民对他们用自己双手建筑起来的美丽华表的深厚感情。

同时,也流露出人民朴素的愿望和对统治者奢靡生活的不满情绪。

我们再来说一说石狮。

宫殿大门前都有一对石狮(或铜狮)摆放的作用一是辟邪,二是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有显示尊贵和威严的的作用。

再有,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狮子的头部一律倾向内侧,以示护卫御路,象征着皇威。

按照中国文化的的传统习俗,成对狮子怎样判断他们的雌雄呢?一、左雄右雌;二以爪下所踩之物来判断。

爪下为球,象征着统一寰宇和无上的权力,必为雄狮;爪下所踩之物为幼狮的,象征着子孙繁衍,必为雌狮。

中华大地上还有南狮、北狮之分。

北狮雄壮威严、南狮活泼有趣。

还有所谓的三王狮,,那是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而狮子所蹲之石刻着牡丹和凤凰,牡丹是百花之王,凤凰是百鸟之王,故称“三王狮”。

3、4太和殿东侧有日晷,它是古代的计时工具。

西侧设有嘉量,是古代的计量器具。

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待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同时嘉量的摆放还含有统一度量衡,象征国家统一、强盛之意5、吉祥缸是一种防火设施。

很早以前,人们就想出了在门前放置大缸以及时救火的办法,只要时常将水注满,发生火情时就可以随时就近取水灭火。

那时,人们称大缸为“门海”。

从字面上不难理解。

“门海”即是门前之大海。

他们认为,门前有了大海就不会再发生火灾了,同时也喻示缸中之水,源源不绝,再大的火灾也能浇灭,取个好彩头。

因此,大缸又被称作“吉祥缸”、“太平缸”。

吉祥缸他大致分为铜缸、铁缸和铜鎏金吉祥缸。

最名贵的为铜鎏金吉祥缸,铜鎏金吉祥缸顾名思义,是用铜为主要原料的,但在钢的外面还要镀一层黄金。

乾隆年间《奏销档》曾有过记载。

口径一点六六米的铜鎏金吉祥缸约重一千六百九十六公斤,仅铜缸制造约合白银五百多两,再加上铜缸上的一百两黄金,共计需铸造费至少白银一千五百两。

由此可见,铜鎏金吉祥缸的名贵。

然而,不幸的是,一九○○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在紫禁城中进行了大肆掠夺。

掠夺中,许多匪徒用刺刀刮削鎏金铜缸上的鎏金,致使太和殿两侧大缸上留下了累累刀痕。

这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掠夺和摧残我国古代文物的历史见证。

由此可见宫中设置大量吉祥缸的最初意图是用来防火的,但其实际存在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消防,同时它还是宫内大殿、庭院中不可或缺的陈列品。

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者,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6、鼎式香炉鼎式香炉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举行大典时燃放檀香和松枝的,以后逐渐成为陈设品。

香炉的造型多样,其中鼎式香炉更显国家的稳定和帝王政权的巩固。

相传夏禹铸九鼎,历商传周,作为传国的中期,于是鼎就成为了国家政权和地位的代指。

7、铜龟铜鹤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乌龟,各有一只仙鹤。

“铜龟”、“铜鹤”都是长寿的动物,取龟鹤延年之意。

放置在这里寓意长寿,象征江山社稷万代相传。

好了,至此我们这节课的知识点已经全部介绍完了,简单总结一下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介绍的是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第三节宫殿与坛庙,时间关系只介绍了一个大问题,即宫殿的布局与陈设。

这部分内容我们是分两部分展开介绍的。

第一宫殿的布局,我们总结出了古代宫殿布局三方面的特征1、严格的中轴对称2、前朝后寝3、左祖右社第二、宫殿外的陈设我们共同赏析了华表、石狮(或铜狮)、日晷、嘉量、吉祥缸、鼎式香炉、铜龟铜鹤等在宫殿普遍存在的一些文化陈设。

通过宫殿的布局与陈设的介绍,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正确的认识中国古代帝王所居的大型建筑组群,其指导思想,就是要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达到巩固其政权的目的。

宫殿是封建思想意识最集中的体现,在很多方面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建筑不仅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性。

最后我们布置一个作业,先看一下给定的两组材料第一组资料是古建筑群的游览方法第二组资料是故宫的游览示意图五、布置作业:以给定的两组资料为基础,完成以下作业。

依照古建筑群的分布规律和游览方法,如果现在你是故宫的导游,面对一日游散客,请设计出游览路线,并编写导游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