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_论文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而文化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认知、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集合。
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塑造。
本文将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互动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工具。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通过语言,人们传递和交流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语言中蕴含着文化的风俗习惯、社会规范和历史传承。
例如,中文中的谦虚礼貌用语和英文中的问候礼仪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价值取向。
因此,学习和理解一种语言,就是学习和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
语言塑造和影响文化。
语言是人们思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塑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
例如,中文注重整体思维和细节描写,而英文则注重逻辑和条理性。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语言对于文化的塑造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和转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融合日益增多。
这种跨文化交流会促使语言的演变和文化的变革。
例如,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文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许多国家的语言中都融入了英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这种语言的转化也带动了文化的转变,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和广泛。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反映在语言习得和文化认同上。
语言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通过学习和使用一种语言,人们也同时接受了其中的文化认同。
例如,学习中文的外国人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更是学习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同样地,母语是人们最自然的表达方式,也是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和限制。
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的差异可能导致文化概念的难以直接翻译和传达。
某些文化概念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从而限制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深入。
因此,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需要注重语言的语境和文化的背景,以避免误解和歧义。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与影响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与影响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表征。
语言既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承媒介。
文化则塑造和影响着语言的形式和使用。
本文将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1. 语言是文化的表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表征和载体。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语言中的词汇、语法、发音等元素,都是文化的反映和体现。
比如,中文中存在许多独特的成语和习惯用语,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2. 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影响着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在语言中得到反映,从而塑造了语言的特点和用法。
比如,某些文化中对礼貌和尊重的重视,会在语言中体现出来,形成一些客套用语和表达方式。
3. 语言对文化的传承和保存起重要作用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之一。
通过语言的书写、口述和传播,人们将文化的知识、价值观念、习俗等传承给下一代。
语言的使用和规范也能促进文化的保存和传播。
比如,古代的经典文献通过汉字的书写和阅读得以保存,而口头传统则通过方言、口述文学等方式传承。
4. 语言的多样性反映了文化的多元性不同地区和民族拥有不同的语言,这种多样性反映了文化的多元性。
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
语言的多样性使得人们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表达,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5. 语言对思维方式和认知的影响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它还塑造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
不同语言中的语法结构、词汇表达等差异,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方式。
比如,中文的象形文字和英文的字母表达,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总之,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与相互影响。
语言既是文化的表征和载体,也由文化塑造和影响着。
通过语言的使用和传承,人们能够传递和保存文化的知识、价值观念和习俗。
同时,语言也与思维方式和认知紧密相连,塑造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方式。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本文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然而,人类的语言现象又如此神秘,是人类迄今尚未完全了解的东西。
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
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
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
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
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
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
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和兴起。
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
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两种提法:“语言与文化”和“文化中的语言”。
为了界定语言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有的语言学家将文化分为两大范畴,“大文化”和“小文化”(Bright,1976)。
其中,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
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而文化则是人类社会的精神和行为的总和。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语言是文化的表达。
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种语言反映了他们的文化特点、价值观和认知方式。
例如,中国的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通过对事物形态的描绘来表达含义,反映了中国人对事物形态的关注和细致的观察能力。
而英语则是一种以音标为基础的语言,强调语音的准确和语法的规范。
这种不同的语言特点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语言反过来也影响着文化。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媒介。
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语言的传递,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例如,中文中有许多成语、谚语和俗语,这些语言表达方式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英语中则有许多习语和俚语,这些语言表达方式反映了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和生活方式。
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用词习惯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塑造了文化的特点。
语言与文化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语言的发展和演变是不断适应文化变化的结果,而文化的变化也会带动语言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都在发生改变,这也会反映在语言的使用上。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词汇不断出现,以适应人们对新事物的命名和表达需求。
同时,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增多,语言也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文化的元素,形成新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总结起来,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语言是文化的表达和传承媒介,而文化则通过语言的传递和演变得以发展和传承。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丰富多样性。
我们应该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加深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点和价值观的理解,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发展。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文化的媒介和载体。
通过语言,人们能够传递文化的价值观念、历史故事、习俗传统等。
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和生活方式。
比如,中文中存在许多以家庭和社交为主题的词汇,反映了中国文化中重视家庭和人际关系的特点;而英语中则存在大量以商务和科技为主题的词汇,反映了西方文化中注重商业和科技创新的特点。
因此,语言对文化的传承和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文化影响着语言的形式和使用。
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语言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特点。
例如,一些文化中对社会等级和礼仪非常重视,语言中存在对不同身份和场合使用不同的敬语;而另一些文化中强调平等和个人自由,语言中则较少使用敬语。
此外,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也会影响到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比如,一些文化中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保护态度较为重视,语言中会存在较丰富的描绘自然景物和动物的词汇;而另一些文化中对商业和经济发展重视,语言中则会存在较多描述商业和经济活动的词汇。
因此,文化对语言的形式和使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语言也是文化认同和社会归属的重要标志。
人们通常使用自己所属文化的语言与其他人进行交流,通过使用共同的语言,可以表达自己的文化认同和身份归属感。
例如,在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人们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文化认同和国家归属感。
相反地,如果一个人使用了与当地文化不同的语言,可能会被视为外来者或者不同于其他人。
因此,语言在社会中被用作文化认同和社会归属的重要标志。
最后,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语言的变化与发展。
语言是一种活的现象,会随着时间和社会变迁而不断发展。
文化的变化会对语言产生影响,反过来,语言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文化的发展。
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不断涌现出来,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新事物和新概念。
另外,语言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文学、艺术和传媒等文化领域,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和精神内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
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作为文化的表达形式和传承工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每一种语言都与其所代表的文化密切相关,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习俗、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文化,从而彰显出了该文化的独特性和思维方式。
例如,中国的汉字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文字,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国5000多年的文化传统与精神内涵。
汉字中的每一个字形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如“道”字所代表的思想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
同样,在西方国家,英语作为一种主流语言,同样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内涵,它所包含的一系列文化习俗、表达方式和价值观等,反映了西方文化的不同方面。
通过了解不同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当地的文化和民俗,从而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和社会的进步。
二、文化影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表达形式,而文化也会对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文化本身会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从而导致文化所包含的语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以中国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社会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语言也发生了变化。
比如,一些新兴的行业和新事物会引入一些新词语,这些新词加入到了中文中,并逐渐普及,例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词汇。
而同样的,在西方国家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网络词汇,如“selfie”(自拍)、“emoji”(表情符号)等。
同时,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语言也在慢慢融合和继承,比如一些英文词汇的拼写和发音等,被融入到一些汉字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汉字发音。
同时,一些句型、表达方式等也从其他语言中借鉴和继承,经过改编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例如中国地方方言中的一些特色表达方式。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语言作为一种人类交流的工具,不仅可以表达思想、感情,还能传递文化。
文化则反过来影响着语言的形成和使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第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语言通常都是与其文化紧密相连的。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通过词汇、语法等元素来表达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不同的民族所用的语言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发音和词汇上,还涉及到语法、句式、语言习惯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对于思想、文化、价值观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第二、语言对文化的影响语言对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传递文化信息一个民族的语言通常包含了其文化、历史、传统等的信息。
例如,中文中的“文化”一词就包含了“文明、学术、思想、礼仪”等多个方面的意涵。
通过语言,民族之间可以交流文化信息,了解彼此的历史、文化背景。
2.语言影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它不仅可以表达思想,还能影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往往受到所用语言的影响。
例如,中文中强调“中庸”,侧重平衡、和谐的思想,而英语则强调竞争、个人主义,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语言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
3.语言影响社会行为语言在不同社会中,往往扮演不同的角色,影响着社会行为的方式和规范。
例如,在东亚社会中,礼貌用语非常重要,人们常常通过使用不同的敬称来表达尊重;而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用语也更加直接和简洁。
第三、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1.文化影响词汇和语法的形成不同的文化背景往往对词汇和语法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在宗教文化中出现的一些术语,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出现;而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因此其语法也更加注重“我”和“你”的区分。
2.文化影响语音和口音不同文化的语音和口音也受到文化的影响。
例如,在日本文化中,人们常常使用“礼貌发音”表示尊重,这种发音方式在其他国家中可能不同;而英语口音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所带来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语言已经成为我的专业,所以想到写这篇关于语言与文化的文章。
记得在大学之前,英语学习只是简单的单词记忆,文章背诵以及做题,一切只是为了考试,所以才在我们大部分的高中毕业生在英语的听力和口语方面存在巨大的问题,同时我们学到的只是简单的语法规则,对于与英语相关的文化内涵一窍不通,我们也都知道这样的简单的语法的学习是不可能学好一门语言的,接下来我就来谈一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
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以及表现形式。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从语言的定义,可以知道语言是在一定的群体之间形成的用于传达信息及保存认识成果的符号系统,既然是在一定的群体之间通用,那么这些符号在这个群体中定会有着一种与他们意识相联系的地方,也就是说符号的文化内涵想通,这样才能用于普遍的交流。
因此,从语言的定义来讲,一种特定的语言是源于某个特定的群体的文化的,他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也就是为何会出现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
如果语言和文化没有关系,那么英语传到美国之后就应当仍然保持原样。
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相比,不论是在单词的拼写,发音以及用词和表达的正式程度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与美国截然不同的熔炉文化息息相关的,在美式英语中,很多表达相对于英式英语来说更加随意,没那么正式,正是因为整个美国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包容与随意性;然而英式英语国家,如英国,便有着明显的严谨性,所以他们的语言要与他们的贵族气息相适应,就要相对正式得多。
另外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几乎每一种语言都可以在该群体的文化中找到源头,换言之,每种语言都是文化的一种衍生产物。
这里就用英语和汉语说明:还记得上大学的第一节英语泛读课,老师就给我们强调过要学习英语,必须读《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因为每种语言都有其文化根源,而英语正是起源于这两本文化著作;汉语的文化根源就跟家不言而喻了,那就是儒家著作,时代中国人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我们的语言也深受其影响,只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之乎者也”这样的表达也就渐渐被略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年第2学期
《语言与文化》学习报告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2013241021
姓名:郭宏传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要想知道说他们间关系,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文化。
只可惜连定义都难以界定。
对语言的定义也只能从某方面来说明,语言从结构特征来看,是个符号系统,它是由音位,语素,词组,句子组成的层级系统。
语言从功能看,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文化的定义就更多了,各家说法不一,文化似乎只是个感觉的东西,难以解释。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里最活跃的是词汇。
从中文的发展历史就能看出。
语言不过几大块:语音,词汇,语法。
比较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我们可以发现古汉语最难理解的就是词汇,有的词看起来和现代汉语一样,其实却相差甚远。
比如:“虽然”。
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表示让步的连词,在古代汉语里却是两个词的组合,意思是“虽然如此”。
词汇意义的不同,就能反映各种语言所表达的差异。
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也反映在了语言习惯上。
我们学习外国语言时会发现,没有对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很多语言词汇就无法真正理解。
举最简单的例子。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英语的俗语SLANG。
比如:“LUCKY DOG ”,翻译成汉语就是“幸运儿”的意思。
可如果直接翻译就是“幸运狗”。
而狗在中国人眼里自古就没什么好名声。
说一个人势利叫“狗眼看人低”,说这个人成天跟在别人后面作威作福就叫“狗仗人势”。
可在英语中,狗却是和很多好东西联系在一起。
幸运的人叫“幸运狗”。
还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屋。
西方人欣赏狗的忠诚因而也很爱狗,他们把狗看成自己的家庭成员之一,所以狗在英语中代表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如果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就不会对英语文化中如此大加赞扬狗而感到不可思议了。
文化影响语言,我们学习英语会发现,英语里很多倒装的句式,先把结果说出来,再说原因,再来修饰。
我们汉语就相反,总是把修饰语放在前面,按顺序来组织句子。
所以,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感到背单词并不是最难的,我们常常发现这句话每个单词都认得,可就是不懂整句话的意思。
英语倒装的各种从句把我们搅的头晕脑涨,完全不知所云。
而我们也会发现,在个性上,西方人比中国更外放,他们喜欢直接表达情感,而中国人讲究的是含蓄,崇尚内蕴的美,这就和语言结构一样,一个直接说出结果,一个含蓄表达意思。
或许正是因为文化的差异,才使得语言形成了不同的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发展,语言也会随之发展。
在古代,文化单一,语言相对没有今天这样丰富多彩,一些文化现象的衰退也会导致与之相关的语言词汇退出交际舞台,反之亦然。
当代是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受其影响,我们的语言也变得多姿多彩。
最有代表性的的就是网络语言。
计算机是上世纪的产物,它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有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语言。
网络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使得网络语言自然地渗透到了人们日常语言中,虽然其中有些已经干扰了语言的健康发展,比如:酱紫哦,IC啦。
(这样子哦,我明白啦。
)对于这样的语言我们要给予抵制,阻止其干扰语言的纯净。
但有些网络语言却可以使得口语变得更加生动,更有表现力,我们对待这类语言就可以予以吸收,增强语言的时代感。
再看这两年颇有争议的“超女”现象,由此而产生的新文化现象,带来了新的词汇,即使你不看超女,你也一定听过“PK,草根文化”等词语吧,这也是一个文化影响语言的例子。
现代是个文化多元的新时代,国际交流频繁,语言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全民学英语的时代,英式的表达方式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中,欧式的长句我们早已习惯成自然。
一些外来事物我们也不再意译,而是用音译如:派对(PARTY),博客(BLOG)。
还有的就直接用英文了:CD、DVD。
很多外来词语在交流过程中已完全溶入了我们的语言中,你甚至不敢相信这些词竟然来自外语。
在这样的形势下,汉语如何健康发展?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汉语承载了汉民族的悠久文化历史,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注意使用规范的汉语,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汉语的纯净。
近年来,全球兴
起的“汉语热”是我们发展和宣传汉语的好时机,也是把中华泱泱大国文化向世人宣传的好机会。
汉语优美的音律,极具美感的形态,深厚的内涵,悠久的历史定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
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的不同,其文化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例如,在受到别人的赞扬时,根据操英语民族的文化,被赞扬的人应表示接受,以表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或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
然而,对中国人来说,受到别人赞扬时,通常要表示受之有愧,做得很不够等等,而一般不能直接地接受赞扬,否则就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
由于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探求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
就外语教育语言学而言,对文化概念和范畴的界定需紧紧围绕目的语的特点,目的语教学的特点,以及影响目的语学习、理解、交际的种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要素来进行。
这就是说,外语教育语言学所研究的文化,相对来说是一种狭义文化。
文化在语言教与学中的重要性:
1.由不同文化背景引起的交流困难
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下的人们在进行交流时,由于文化的差异,误解经常发生。
尽管交流时所用的语言是没有错的,但相同的文字语句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因此由于文化的差异,就可能导致笑话或引发问题:一句没有恶意的话可能导致不愉快;外国人讲的笑话可能在异国得到冷场,然而同样的笑话在讲话人的本国却会引起欢笑。
2.对文化和语言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说明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没有语言,文化就不会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语言又被文化所影响和刻画。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是交流的一种工具。
它包括着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及思考的方式。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
文化和文化之间是不同的。
每一种文化都是独
一无二的。
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发音语法、词语和习语,还要学着用该语言使用者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学着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反映他们的思想风俗、社会行
为,学着理解他们的语言思维。
学习一门语言是离不开学习它的文化的。
参考文献:
邓炎昌,刘润清著.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贾玉新著.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论文化语言学中的语言与文化[J].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