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后热处理方法的选择
焊后热处理的加热方式

焊后热处理是对焊接接头进行热加工,以改善焊缝和母材的性能,减轻残余应力,并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焊后热处理加热方式:
1.炉加热:将焊接接头放入特定的热处理炉中进行加热。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工件或需要
进行长时间均匀加热的情况。
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设定加热温度和保持时间。
2.电阻加热:使用电流通过工件的导电性材料产生热量,将焊接接头进行加热。
这种方法
适用于较小尺寸的工件或需要局部加热的情况。
可以通过调整电流强度和加热时间来控制加热效果。
3.感应加热:利用感应加热原理,在焊接接头周围产生交变磁场,使其自身发热。
这种方
法适用于需要快速且局部加热的情况,对于大型工件,也可以组合多个感应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4.火焰加热:使用火焰或火炬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焊后热处理,
可以通过调整火焰大小和距离来控制加热温度。
在选择加热方式时,需要考虑工件尺寸、材料特性、加热速度要求以及所需的温度控制精度等因素。
加热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引起不均匀加热、脆性相形成或工件变形等问题。
不锈钢焊后热处理的方法

不锈钢焊后热处理的方法不锈钢焊接后的热处理方法引言:不锈钢是一种耐腐蚀、美观、耐高温的钢材,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然而,在不锈钢焊接过程中,焊接区域会发生晶间腐蚀、变硬和残余应力等问题,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不锈钢焊后的热处理。
本文将介绍不锈钢焊后的热处理方法及其作用。
一、退火处理退火是一种常用的不锈钢焊后热处理方法。
通过加热不锈钢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可以消除焊接区域的晶间腐蚀倾向,还原晶界结构,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腐蚀性能。
退火处理一般分为三个步骤:1. 加热:将焊接区域加热至退火温度,通常为800°C到1000°C之间,保持一定时间,使材料达到均匀加热状态。
2. 保温:将加热后的材料保持在退火温度下一段时间,以保证晶界的再结晶和材料内部的均匀化。
3. 冷却:缓慢冷却材料,通常采用炉冷或空气冷却。
冷却速度过快会导致材料产生新的应力和变形。
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一种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方法。
不锈钢中的铬元素在焊接过程中会析出在晶界上,导致晶界变脆。
通过固溶处理可以使铬元素重新溶解到晶界中,恢复材料的韧性和耐腐蚀性。
固溶处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加热:将焊接区域加热至固溶温度,通常为1050°C到1150°C 之间,保持一定时间,使材料达到均匀加热状态。
2. 保温:将加热后的材料保持在固溶温度下一段时间,以使铬元素溶解到晶界中。
3. 冷却:缓慢冷却材料,通常采用炉冷或水冷。
冷却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冷却速度,避免产生新的应力和变形。
三、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一种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方法。
通过加热不锈钢至较低的温度,然后保持一段时间,使材料中的碳化物析出,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时效处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加热:将焊接区域加热至时效温度,通常为450°C到650°C之间,保持一定时间,使材料达到均匀加热状态。
焊后热处理(PWHT)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区别

焊后热处理(PWHT)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区别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后热处理(PWHT)工艺是指焊接工作完成后,将焊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使焊件缓慢冷却下来,以改善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的一种焊接热处理工艺。
焊后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这些过程相互衔接,不可间断。
广义的焊后热处理包括下列各类热处理:消除应力;完全退火;固溶强化热处理;正火;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回火;低温消除应力;析出热处理等;另外,在避免焊接区急速冷却或者是去氢的处理方法中,采取后热处理也是焊后热处理的一种。
焊后热处理可采取炉内热处理,整体炉外热处理或局部热处理的方法进行。
焊后热处理1、焊接残余应力是由于焊接引起焊件不均匀的温度分布,焊缝金属的热胀冷缩等原因造成的,所以伴随焊接施工必然会产生残余应力。
消除残余应力的最通用的方法是高温回火,即将焊件放在热处理炉内加热到一定温度和保温一定时间,利用材料在高温下屈服极限的降低,使内应力高的地方产生塑性流动,弹性变形逐渐减少,塑性变形逐渐增加而使应力降低。
焊后热处理对金属抗拉强度、蠕变极限的影响与热处理的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关。
焊后热处理对焊缝金属冲击韧性的影响随钢种不同而不同。
2、热处理方法的选择焊后热处理一般选用单一高温回火或正火加高温回火处理。
对于气焊焊口采用正火加高温回火热处理。
这是因为气焊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大,需要细化晶粒,故采用正火处理。
然而单一的正火不能消除残余应力,故需再加高温回火以消除应力。
单一的中温回火只适用于工地拼装的大型普通低碳钢容器的组装焊接,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部分消除残余应力和去氢。
绝大多数场合是选用单一的高温回火。
热处理的加热和冷却不宜过快,力求内外壁均匀。
3、焊后热处理的加热方法⑴感应加热。
钢材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感应电势,因涡流和磁滞的作用使钢材发热,即感应加热。
现在工程上多采用设备简单的工频感应加热。
焊后热处理标准

焊后热处理标准焊接是金属加工中常见的工艺,通过焊接可以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连接在一起。
但是,在焊接过程中,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组织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这就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来恢复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焊后热处理是指在焊接完成后对焊接部位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以改善焊接部位的性能和组织结构的过程。
首先,焊后热处理的标准主要包括温度、时间和冷却速率。
在进行焊后热处理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和焊接工艺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焊后热处理的温度会根据材料的类型和焊接工艺的要求而有所不同,而时间则取决于焊接部位的厚度和需要改善的性能。
此外,冷却速率也是焊后热处理的重要参数,不同的冷却速率会对焊接部位的组织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次,焊后热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固溶处理。
退火是指将焊接部位加热至一定温度后缓慢冷却,以消除焊接应力和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正火是将焊接部位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然后进行适当冷却,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是将焊接部位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以使材料达到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固溶处理是将焊接部位加热至固溶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然后进行适当冷却,以溶解和再结晶金属中的固溶体和过共饱和固体溶体。
最后,焊后热处理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性能和组织结构上。
通过焊后热处理,可以消除焊接应力,提高材料的塑性、韧性、硬度和强度,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减少焊接缺陷,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焊后热处理在金属加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焊接部位的性能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焊后热处理是焊接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合理的焊后热处理可以改善焊接部位的性能和组织结构,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焊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焊后热处理标准和方法,以确保焊接部位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
12cr1mov焊后热处理工艺

12cr1mov焊后热处理工艺
1. 预热:将焊接接头预热至合适的温度,通常为150-250摄氏度。
预热有助于减少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和改善焊接接头的冷脆性。
2. 焊后退火:将焊接接头进行退火处理,通常温度为690-720摄氏度,保温时间一般为2-4小时。
退火处理有助于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提高焊接接头的韧性和耐蠕变性能。
3. 淬火和回火:对于某些情况下要求更高强度的焊接接头,可以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
淬火可在880-900摄氏度下进行,保温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回火温度一般为660-680摄氏度,保温时间为1-2小时。
4. 低温时效处理:在某些高强度和耐蠕变要求的情况下,焊接接头可以进行低温时效处理。
该工艺通常在630-650摄氏度下进行,保温时间为1-4小时。
需要根据具体的焊接接头要求和使用条件来选择适当的热处理工艺。
同时,在热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和保温时间,以确保焊接接头的性能和质量。
焊接工艺的焊接接头的热处理方法

焊接工艺的焊接接头的热处理方法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熔化并凝固金属材料来实现连接的目的。
焊接接头作为焊接结构中的关键部位,其质量和性能对于焊接结构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常常需要进行热处理。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焊接接头的热处理方法。
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指将焊接接头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金属中的固溶体溶解,并在适当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经过快速冷却来形成固溶态。
固溶处理的目的是消除焊接接头中的过冷α相或析出物,提高焊接接头的塑性和韧性。
2. 淬火处理淬火处理是指将固溶态的焊接接头迅速冷却至室温以下,使其形成马氏体或贝氏体。
通过淬火处理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硬度和强度,但同时也会使其脆性增加。
3. 回火处理回火处理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焊接接头,加热到较低的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冷却。
回火处理可以减轻焊接接头的脆性,提高其韧性和塑性,同时降低其硬度和强度。
4. 正火处理正火处理是指将焊接接头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正火处理可以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提高焊接接头的韧性和塑性,但其硬度和强度相对较低。
5. 淬火回火处理淬火回火处理是将焊接接头首先进行淬火处理,然后再进行回火处理。
通过淬火回火处理可以在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强度的同时,减轻焊接接头的脆性,保持一定的韧性和塑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金属材料和焊接接头的性质以及要求的性能不同,所需的热处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并进行相应的工艺参数控制,以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
总结:焊接接头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固溶处理、淬火处理、回火处理、正火处理和淬火回火处理等。
这些热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但具体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控制。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确保焊接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焊接后热处理的工艺及作用

焊接后热处理的工艺及作用阅读(42)次 2011-11-25 20:38:47后热处理(PWHT)工艺是指焊接工作完成后,将焊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使焊件缓慢冷却下来,以改善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的一种焊接热处理工艺。
焊后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这些过程相互衔接,不可间断。
广义的焊后热处理包括下列各类热处理:消除应力;完全退火;固溶强化热处理;正火;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回火;低温消除应力;析出热处理等;另外,在避免焊接区急速冷却或者是去氢的处理方法中,采取后热处理也是焊后热处理的一种。
焊后热处理可采取炉内热处理,整体炉外热处理或局部热处理的方法进行。
焊后热处理1、焊接残余应力是由于焊接引起焊件不均匀的温度分布,焊缝金属的热胀冷缩等原因造成的,所以伴随焊接施工必然会产生残余应力。
消除残余应力的最通用的方法是高温回火,即将焊件放在热处理炉内加热到一定温度和保温一定时间,利用材料在高温下屈服极限的降低,使内应力高的地方产生塑性流动,弹性变形逐渐减少,塑性变形逐渐增加而使应力降低。
焊后热处理对金属抗拉强度、蠕变极限的影响与热处理的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关。
焊后热处理对焊缝金属冲击韧性的影响随钢种不同而不同。
2、热处理方法的选择焊后热处理一般选用单一高温回火或正火加高温回火处理。
对于气焊焊口采用正火加高温回火热处理。
这是因为气焊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大,需要细化晶粒,故采用正火处理。
然而单一的正火不能消除残余应力,故需再加高温回火以消除应力。
单一的中温回火只适用于工地拼装的大型普通低碳钢容器的组装焊接,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部分消除残余应力和去氢。
绝大多数场合是选用单一的高温回火。
热处理的加热和冷却不宜过快,力求内外壁均匀。
3、焊后热处理的加热方法⑴感应加热。
钢材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感应电势,因涡流和磁滞的作用使钢材发热,即感应加热。
现在工程上多采用设备简单的工频感应加热。
焊后热处理(PWHT)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区别

焊后热处理(PWHT)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区别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后热处理(PWHT)工艺是指焊接工作完成后,将焊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使焊件缓慢冷却下来,以改善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的一种焊接热处理工艺。
焊后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这些过程相互衔接,不可间断。
广义的焊后热处理包括下列各类热处理:消除应力;完全退火;固溶强化热处理;正火;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回火;低温消除应力;析出热处理等;另外,在避免焊接区急速冷却或者是去氢的处理方法中,采取后热处理也是焊后热处理的一种。
焊后热处理可采取炉内热处理,整体炉外热处理或局部热处理的方法进行。
焊后热处理1、焊接残余应力是由于焊接引起焊件不均匀的温度分布,焊缝金属的热胀冷缩等原因造成的,所以伴随焊接施工必然会产生残余应力。
消除残余应力的最通用的方法是高温回火,即将焊件放在热处理炉内加热到一定温度和保温一定时间,利用材料在高温下屈服极限的降低,使内应力高的地方产生塑性流动,弹性变形逐渐减少,塑性变形逐渐增加而使应力降低。
焊后热处理对金属抗拉强度、蠕变极限的影响与热处理的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关。
焊后热处理对焊缝金属冲击韧性的影响随钢种不同而不同。
2、热处理方法的选择焊后热处理一般选用单一高温回火或正火加高温回火处理。
对于气焊焊口采用正火加高温回火热处理。
这是因为气焊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大,需要细化晶粒,故采用正火处理。
然而单一的正火不能消除残余应力,故需再加高温回火以消除应力。
单一的中温回火只适用于工地拼装的大型普通低碳钢容器的组装焊接,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部分消除残余应力和去氢。
绝大多数场合是选用单一的高温回火。
热处理的加热和冷却不宜过快,力求内外壁均匀。
3、焊后热处理的加热方法⑴感应加热。
钢材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感应电势,因涡流和磁滞的作用使钢材发热,即感应加热。
现在工程上多采用设备简单的工频感应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江市平望镇金球电热电器
焊接后热处理方法的选择
焊接残余应力是由于焊接引起焊件不均匀的温度分布,焊缝金属的热胀冷缩等原因造成的,所以伴随焊接施工必然会产生残余应力。
消除残余应力的最通用的方法是高温回火,即将焊件放在热处理炉内加热到一定温度(Ac1以下)和保温一定时间,利用材料在高温下屈服极限的降低,使内应力高的地方产生塑性流动,弹性变形逐渐减少,塑性变形逐渐增加而使应力降低。
焊后热处理对金属抗拉强度、蠕变极限的影响与热处理的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关。
焊后热处理对焊缝金属冲击韧性的影响随钢种不同而不同
焊接后热处理的目的:
1.松弛焊接残余应力
2.稳定结构的形状和尺寸,减少畸变。
3.改善母材、焊接接头的性能,包括 a.提高焊缝金属的塑性。
b.降低热影响区硬度。
c.提高断裂韧性。
d.改善疲劳强度。
e.恢复或提高冷成型中降低的屈服强度。
4.提高抗应力腐蚀的能力。
5.进一步释放焊缝金属中的有害气体,尤其是氢,防止延迟裂纹的发生。
焊接后热处理方法的选择:
焊后热处理一般选用单一高温回火或正火加高温回火处理。
对于气焊焊口采用正火加高温回火热处理。
这是因为气焊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大,需要细化晶粒,故采用正火处理。
然而单一的正火不能消除残余应力,故需再加高温回火以消除应力。
单一的中温回火只适用于工地拼装的大型普通低碳钢容器的组装焊接,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部分消除残余应力和去氢。
绝大多数场合是选用单一的高温回火。
热处理的加热和冷却不宜过快,力求内外壁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