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免疫快检
食品安全快检技术

通过测量电解过程中电流-电压曲线 来进行分析的方法,适用于食品中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灵敏检测 。
PART 03
食品安全快检技术应用实 例
REPORTING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01
02
03
酶抑制法
利用农药对特定酶的抑制 作用,通过测定酶活性的 变化来判断农药残留情况 。
免疫分析法
基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 合的原理,利用标记物或 酶标抗体进行定量或定性 分析。
便携式光谱仪器及应用
便携式拉曼光谱仪
可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如添加剂、农药残留等。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 仪
用于食品中水分、脂肪、蛋白质等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
便携式荧光光谱仪
可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成分。
手持式电化学传感器及应用
手持式电导率仪
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盐分、酸度等电导率相关指标。
手持式PH计
PART 02
常见食品安全快检方法
REPORTING
免疫学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利用酶标记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进行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 等特点。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及层析技术来检测样品中的目 标物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Fra bibliotek拉曼光谱法
基于拉曼散射效应,通过分析散射光 谱得到分子振动、转动信息,适用于 食品中添加剂、农药残留等的无损检 测。
电化学检测方法
电位分析法
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来确定被测物 质的浓度,适用于食品中酸碱度
、离子浓度等的快速测定。
电导分析法
利用被测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来推断 其浓度的变化,适用于食品中电解 质溶液的快速检测。
食品行业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案

食品行业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案第一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概述 (2)1.1 快速检测的定义与意义 (2)1.2 快速检测的发展现状 (2)1.3 快速检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3)第二章:快速检测的技术原理 (3)2.1 生物技术 (3)2.2 物理技术 (4)2.3 化学技术 (4)第三章:快速检测设备与试剂 (4)3.1 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5)3.1.1 设备选择原则 (5)3.1.2 设备使用方法 (5)3.2 试剂的选用与管理 (5)3.2.1 试剂选用原则 (5)3.2.2 试剂管理方法 (5)第四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流程 (6)4.1 样品采集与制备 (6)4.2 检测方法的选择 (6)4.3 结果判定与报告 (7)第五章:快速检测在食品原料中的应用 (7)5.1 原料快速检测的关键指标 (7)5.2 原料快速检测的方法 (7)5.2.1 物理指标检测方法 (7)5.2.2 化学指标检测方法 (7)5.2.3 生物指标检测方法 (8)5.2.4 综合检测方法 (8)5.2.5 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 (8)第六章:快速检测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8)6.1 生产过程快速检测的关键环节 (8)6.2 生产过程快速检测的方法 (9)第七章:快速检测在食品终端产品中的应用 (9)7.1 终端产品快速检测的关键指标 (9)7.2 终端产品快速检测的方法 (10)第八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质量控制 (11)8.1 质量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11)8.1.1 质量控制原则 (11)8.1.2 质量控制方法 (11)8.2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11)8.2.1 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11)8.2.2 质量控制体系实施 (12)第九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12)9.1 数据处理方法 (12)9.1.1 数据清洗 (12)9.1.2 数据整合 (12)9.1.3 数据降维 (13)9.2 数据分析与应用 (13)9.2.1 质量控制分析 (13)9.2.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13)9.2.3 食品安全趋势分析 (13)第十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13)10.1 发展趋势 (14)10.1.1 技术创新 (14)10.1.2 检测设备便携化 (14)10.1.3 检测方法标准化 (14)10.2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4)10.2.1 检测范围有限 (14)10.2.2 检测成本较高 (14)10.2.3 检测速度与精度之间的平衡 (14)10.2.4 法规与标准滞后 (15)第一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概述1.1 快速检测的定义与意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指的是在短时间内,通过简便、高效的检测方法,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微生物、添加剂等安全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概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是指在食品安全领域中,采用各种快速、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对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微生物污染、农药残留等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技术。
这些技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维护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1.1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核心特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核心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效率: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食品样本的检测,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
- 高准确性:现代快速检测技术通常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准确识别和测量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 操作简便:快速检测技术通常设计得易于操作,非专业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可进行检测。
- 低成本:相比于传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技术的成本较低,更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1.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控食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
- 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在食品的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进行快速筛查,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 餐饮服务行业的食品安全管理:餐饮服务行业可以通过快速检测技术对食材进行检测,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 消费者个人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可以使用便携式的快速检测设备,对购买的食品进行自我检测,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的发展历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
2.1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早期发展早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依赖于感官检测和简单的化学试剂反应,这些方法虽然简便,但准确性和效率都较低。
2.2 现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已经发展出多种类型,包括:- 免疫分析技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对食品中的特定成分进行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ppt课件

• 半定量检测:与定量检测相比,半定量检测的结果是一个大约值,准确 度离真值越近越好
• 定量检测:定量检测也称全定量检测,一般在实验室中进行 • 半定量与定量检测表述形式与限量检测同,可标出具体检测数值
采用的方式:在原有方法基础上,简化试剂配制
改进样品前处理方式
简化操作过程
提高自动化程度
改进(变)检测方法
• 短时间的共识
理化指标:两小时以内出具检测结果
如果方法能够应用于现场,30分钟内出具检测结果
微生物指标:与传统检验方法相比,能够缩短1/2或1/3的检测
时间,就可得到检测结果
H
3
快速检测意义何在?
H
10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H
11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 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 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H
8
•课快程速的的样品主前处要理内技术容和2学安时 排
• 快速的分析技术
11学时
• 自动化程度高的仪器技术 3学时
• 教师讲授和学生大作业(3-4次)相结合
• 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分别占总成绩的50%
大作业成绩占平时的50%、课堂占平时的50%
H
9
主要参考书
•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王晶、王林、黄晓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 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周先碗、胡晓倩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 食品安全检测与现代生物技术,陈福生、高志贤、王建华主编,化学工业出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幻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幻灯1. 引言食品安全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随着食品交易的全球化和供应链的复杂性增加,保障食品安全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与日俱增,成为了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并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
2. 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它通过扩增目标DNA序列,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菌和微生物污染。
PCR技术的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酶的特性,将目标DNA序列反复复制,从而放大目标DNA的数量。
通过引入特定的引物和酶,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一系列的温度循环,就可以得到显性的PCR产物。
PCR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被广泛应用,可以用于检测致病菌、转基因食品和食品中的物质成分等。
3. ELISA技术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免疫学技术。
它基于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性质,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ELISA技术的原理是将食品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然后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在特定的底物存在下产生可观测的信号,从而判断目标物质的存在和含量。
ELISA技术广泛应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过敏原和残留农药等。
4.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发射性质进行分析的技术。
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拉曼光谱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检测食品中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发射情况,判断食品中的成分和质量。
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非破坏性和高灵敏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中添加剂、防腐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的检测。
5. 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食品生产企业的自检和外部检测,对食品的质量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食品快速检测总结范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总结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应用及优势,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益参考。
一、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是指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在短时间内对食品中污染物、微生物、添加剂等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法:利用物理性质(如颜色、形态、气味等)对食品进行初步筛选,为后续检测提供依据。
2. 化学法:通过化学反应,使食品中的污染物、微生物等物质发生颜色、沉淀、气体等变化,从而实现对食品的快速检测。
3. 免疫学法: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对食品中的污染物、微生物等进行检测。
4. 分子生物学法:通过扩增、检测食品中的DNA或RNA,实现对微生物、病毒等病原体的快速检测。
5. 生物传感器法:利用生物传感器对食品中的污染物、微生物等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灵敏、便携等特点。
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分类1. 按分析地点: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快速检测。
2. 按定性定量:定性快速筛选检验、半定量检验和全量检验。
三、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1. 农药残留检测:利用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法等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
2. 重金属离子检测:采用化学法、免疫学法等对食品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快速检测。
3. 微生物检测:通过分子生物学法、免疫学法等对食品中的致病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
4. 生物毒素检测:利用化学法、免疫学法等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生物毒素进行快速检测。
5. 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检测:通过化学法、免疫学法等对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进行快速检测。
四、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优势1. 快速:在短时间内即可得到检测结果,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2. 灵敏: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出低浓度的污染物和微生物。
食品快检原理与应用

04食品快检技ຫໍສະໝຸດ 发展现状与趋 势食品快检技术发展现状
食品快检技术是指通过快速、简便的方法对食品进行检测的技术,主要包括化学、 生物和免疫等方法。
目前,食品快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 重金属、微生物等检测。
食品快检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检测精度和灵敏度 不够高、检测范围有限等。
食品快检技术面临的挑战主要包 括检测精度和灵敏度不够高、检 测范围有限、检测时间较长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科 研投入,提高检测技术的研发和
应用水平。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引 进国外先进的食品快检技术和经 验,也是提高我国食品快检水平
的重要途径。
05
食品快检技术在食品安全监 管中的作用与影响
重金属污染物的快速检测
总结词
重金属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是食品快检的重要应用之一,旨在确保食品不受重金属污染, 保障消费者健康。
详细描述
重金属污染物的快速检测主要基于电化学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技术,通过 试剂盒、试纸和仪器等方法,快速检测食品中铅、汞、镉等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判断
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标准。
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总结词
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是食品快检的重要应用之一,旨在确保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量符合规定,保障消费者健康。
详细描述
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主要基于免疫分析、质谱和色谱等技术,通过试剂盒、试纸和仪器等方法,快速检测动物源 食品中抗生素、激素和其他兽药残留的含量,判断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标准。
食品快检技术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影响
提升监管效率
食品快检技术的应用减轻了传统实验室检测的工作负 担,提高了监管效率。
第三章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基本原理——理化快检

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显紫色
1.0 30 min 面粉、水果 mg/kg
测 技
敌鼠
在酸性介质中,与三氯化铁发生反应, 生成砖红色物质
25 mg/kg
5 min
污染食品
术 原
镉
在中性溶液中,镉与镉试剂结合生成橙 红色络合物
1.0 mg/kg
5 min
大米、水质
理
细菌 总数
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接受氢 后可形成非水溶性红色点状物(三苯甲 酯),计数红点的多少,即为细菌总数
绪
¾ 亚硝酸盐、糖精、明矾、二氧化硫等易滥用食品添加物;
基 本 原
理
术
原
理
论
劣质食品类
¾ 地沟油、注水肉、掺假蜂蜜等;
理
¾ 大米、牛乳新鲜度、生豆浆等;
食食品品安安全全快快速速检检测测技技术术
检测项目分类
生物性污染类
第
¾ 菌落总数、大肠杆菌菌群、霉菌及酵母菌、沙门氏菌、金黄
一
葡萄球菌快速检测
章
绪
食品生产、加工和储运控制环节类
理
而确定农药残留量。
食食品品安安全全快快速速检检测测技技术术
二、酶抑制技术
第
2.1
一
节
酶抑制率法
理
化
快
速
检
加酶
测
技
术
原
理
加显色剂
加酶
加显色剂
显色
无农药
不显色
有农药
食食品品安安全全快快速速检检测测技技术术
二、酶抑制技术
第
2.2
速测卡(纸片)法
一
节
理
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基本方法
4.2
双抗体夹心法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阳性结果
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此方法较常用,主要用于较大分子量的蛋白(抗原)的检测。 要求两株抗体针对一个抗原的不同位点(决定簇)才可以。 要求两株抗体针对一个抗原的不同位点(决定簇)才可以。
一、酶联免疫技术
5 基本操作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一、酶联免疫技术
快检试剂盒中成品
4 常用试材 ¾ 常用固相载体:96孔聚苯乙烯酶标板 ¾ 常用酶标记物:辣根过氧化物酶( 常用酶标记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¾ 常用底物:邻苯二胺( 常用底物:邻苯二胺(OPD) 3,3’ 3,3’,5,5’ ,5,5’-四甲基联苯胺(TMB) ¾ 抗原和抗体
质控线 吸收垫
4.1
竞争抑制法
PVC衬板
检测线
硝酸 纤维膜
4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对两份食物样本中吗啡含量进行快速检测
样品 A
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4.1
竞争抑制法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包被 孵育 固相抗体
洗版 封闭 洗版 (牛血清蛋白)
受检标本混合 酶标抗原源自测定显色加底物
洗版
孵育
结合 固相抗体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一、酶联免疫技术
5 基本操作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一、酶联免疫技术
包被 孵育 固相抗体
洗版 封闭 洗版 (牛血清蛋白)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一、酶联免疫技术
7 应用
检测项目 检测限 食品类型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
氯霉素 蓖麻毒素 孔雀石绿 胶质纤维蛋白
0.1 ng/mL 0.4 ng/mL 0.6 ng/mL 0.2%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原 理
¾ 胶体金垫固定胶体金颗粒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检测线包被 包被小 小 胶体金垫固定胶体金颗粒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检测线 分子抗原, 分子抗原,质控线包被可与单克隆抗体结合的二抗。 质控线包被可与单克隆抗体结合的二抗。 ¾ 检测时,如样品中无待检抗原,金标抗体与检测带的抗原结 合,金颗粒聚集形成红色条带,为阴性结果。 ¾ 如样品中含待检抗原,则其首先与金标抗体结合,使金标抗 体不能与检测线上固定的抗原结合,金颗粒无法聚集,不会 出现肉眼可见的红色条带,为阳性结果。
3.1
一、酶联免疫技术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1 基本概念 ¾ 酶联免疫技术( ELISA ): 是利用酶的高 效催化和放大作用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结合 而建立的一种标记免疫技术。
2 基本原理
¾ 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 疫活性; ¾ 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 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其酶活性; ¾ 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 抗原或抗体按不同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 起反应;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原理
T 抗原 B
浆细胞
T
效应淋巴细胞 抗体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基本概念
第一节 理化 快速检测技术原 理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法。 ¾ 即应用制备好的特异性 即应用制备好的特异性 抗原或抗体作为试 剂以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 第一节 理化 快速检测技术原 理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一、酶联免疫技术
3.2
双抗体夹心法
主要用于较大分子量的蛋白 (抗原)的检测。要求两株 抗体针对一个抗原的不同位 点(决定簇)才可以。
一、酶联免疫技术
3.2
双抗体夹心法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¾ 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 一种抗原物质只能刺激机体 产生相应的 抗体,这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 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 体结合发生反应,称为抗原的特异性,或称 专一性。 是抗原分子表面具有免疫活性 ¾ 抗原决定簇 :是抗原分子表面具有免疫活性 的化学基团,也是抗原与抗体结合的部位。 的化学基团,也 • • • 抗原的特异性是由决定簇所决定的; 每个抗原分子的决定簇数量不等; 分子量大,决定簇多;分子量小,决定 簇少。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
¾ 免 疫 分 析 方 法 : 利 用 抗 原 ( Ag ) 和 抗 体 ( Ab )反应(特异性结合)进行的检测方
1
酶联免疫技术
1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一、酶联免疫技术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金标垫 Y1=吗啡抗体和胶体金的偶联物;Y2=吗啡抗原偶联物;Y3=羊抗鼠抗体 样品 B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4.1
竞争抑制法
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原 理 ¾ 游离的金标抗体越过检测线到达质控线,与 二抗发生结合,聚集并产生肉眼可见的红色 条带。无论样本中是否含有待检物质,质控 带都会呈现红色条带。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基本概念
第一节 理化 快速检测技术原 理
¾ 抗原( 和效应淋巴细 抗原( antigen , Ag ): 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淋巴细 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反应 的物质称为抗原。 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¾ 抗体( 抗体(antibody,Ab):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 血清和体液中产生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 的免疫 血清和体液中产生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免疫 球蛋白(lg)。
6 基本特点 ¾ 高特异性:保持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高特异性:保持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¾ 高灵敏度:酶催化底物显色的高效性 高灵敏度:酶催化底物显色的高效性 ¾ 定性定量检测:反应液颜色深浅或光密度值 定性定量检测:反应液颜色深浅或光密度值
结合 固相抗体
3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原 理 ¾ 游离的金标抗体Ⅰ 游离的金标抗体Ⅰ或金标抗体Ⅰ 或金标抗体Ⅰ-抗原复合物越 过检测线到达质控线,与二抗发生反应,形成金 标抗体Ⅰ 标抗体Ⅰ-二抗复合物,聚集并产生肉眼可见的 红色条带。无论样本中是否含有待检物质,质控 带都会呈现红色条带。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原 理
¾ 竞争抑制法是用酶标抗原与待测的非标记抗 原竞争性地与固相载体上的限量抗体结合, 待测抗原多,则形成非标记复合物多,酶标 抗原与抗体结合就少,也就是酶标记复合物 少,因此,显色程度与待测物含量成反比。
B 组
包被特异抗体
+
酶标抗原
孵育洗涤 加底物后 显色信号弱
混合物
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肉、水产、乳等 水产、乳等 鱼、虾等水产 肉类
2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2 胶体金免疫层析基本操作
打开包装 取出试纸条 直接插入 待测样品中 目测3 目测3-10分钟 10分钟 读出结果
阴性结果
标本
标本
吸水纸
金标垫:金标 金标垫:金标 特异性抗体 T区: 特异性抗体 C区:二抗
吸水纸
金标垫:金标 金标垫:金标 特异性抗体 T区: 特异性抗体 C区:二抗
5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4.2
双抗体夹心法
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3 基本方法
3.1
竞争抑制法
3.2
双抗体夹心法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一、酶联免疫技术
竞争抑制法
一、酶联免疫技术
3.1
竞争抑制法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第二节 免疫学快速 检测技术原理
A 组
包被特异抗体
+
酶标抗原 目标抗原
孵育洗涤 加底物后 显色信号强
基本概念
¾ 抗体的双重性: 抗体的双重性: • 做为抗体能结合抗原; • 做为大分子蛋白质能被其它抗体结合。 用提纯的鸡IgG免疫异种动物羊,就可产生羊 抗鸡 IgG抗体称为第二抗体(二抗)或抗抗体。 二抗在免疫分析技术中有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