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食用油出厂检验报告
食用植物油质量检验项目表

注:1。
依据标准GB1534-1986、GB1535—1986、GB1536-1986、GB1537-1986、GB10464-1989、GB2716-1988、GB2760—1996、GB7718-1994等标准。
ﻫ2。
标签检查内容为生产日期,厂名、厂址,质量标准代号,质量等级,产品名称等。
注:1。
依据标准GB/T13103-1991、GB15197-1994、GB/T7653—1987、GB/T7654-1987、GB/T9849.1-1998、GB/T9849.2—1988、GB/T9849.3—1988、GB/T9849.4—1988、GB/T17756—1999、GB/T17757-1999、GB7718—1994等标准.2。
标签检查内容为生产日期,厂名、厂址,质量标准代号,质量等级,产品名称等。
食用植物油检验规定1 检验依据GB1534-1986《花生油》、GB1535-1986《大豆油》、GB1536—1986《菜籽油》、GB10464-1989《葵花籽油》、GB/T7653—1987《大豆色拉油》、GB/T17756—1999《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GB/T17757-1999《高级烹调油通用技术条件》、GB2716-1988《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13103—1991《色拉油卫生标准》、GB15197-1994《精炼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等.2 抽样2。
1 抽样原则:按企业所申报食用植物油发证产品品种,每个品种随机抽取1种产品进行检验,同一类产品、同一生产场地、使用不同注册商标的样品不重复抽取。
2。
2 抽样方法、地点和要求检验样品由受理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审查组在生产条件审查时按规定抽样,或者由受理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检验机构在生产企业的成品库按GB/T17756—1999标准中6。
食用油加工企业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食用油加工企业食品安全自查报告一、引言食用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其质量和安全性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食用油的质量与安全性,我公司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食用油加工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自查。
本报告旨在详细总结自查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自查情况概述1.原料采购管理在原料采购环节,我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明确了供应商资质要求,并对供应商进行了定期的评估和审核。
然而,自查过程中发现,原料采购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包括未能及时检测原料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和转基因物质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对原料质量控制不够严谨。
2.生产工艺控制生产工艺控制方面,我公司已经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合理的设置。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温度、压力等参数波动较大,以及产品混合过程中的搅拌时间和转速未经过严格的管控,导致产品品质不稳定。
3.质量检验与控制在质量检验环节,我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对产品的各项指标进行了严格的检测。
但自查发现,检测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仍需进一步提高,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4.产品追溯管理在产品追溯环节,我公司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无法准确追溯产品的生产批次和原料来源等信息。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安全问题处理的难度。
三、问题分析1.原料采购管理不规范原料采购管理的不规范导致原料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给产品质量带来不稳定因素。
2.生产工艺控制缺陷生产工艺参数的不合理设置和搅拌过程的管控不严格,使得产品品质不稳定。
3.质量检验与控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和准确的检测手段,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4.产品追溯管理体系缺失产品追溯管理存在空白,无法快速追溯产品信息,一旦发生问题难以有效处理。
四、改进建议1.加强原料采购管理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明确供应商资质要求,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核。
农产品检测报告范文

农产品检测报告范文报告编号:2024/001报告日期:2024年3月15日尊敬的客户1.检测目的和方法本次检测的目的是确定您的农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以及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评估。
我们采用了常用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并参照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进行检测。
2.样品信息样品名称:农产品(详细信息如下)产地:省市生产日期:2024年2月10日样品数量:10千克3.外观质量我们首先对样品的外观质量进行了评估。
样品的整体外观良好,没有明显的外观缺陷和变质现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4.营养成分分析我们对样品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蛋白质含量:每100克样品含蛋白质12克;-碳水化合物含量:每100克样品含碳水化合物30克;-脂肪含量:每100克样品含脂肪3克;-纤维含量:每100克样品含纤维5克;-维生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为每100克样品45毫克。
根据我们的分析,样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均在标准范围内,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5.农药残留分析我们对样品进行了农药残留的分析,使用了常见农药的残留检测方法。
根据分析结果,样品中未检出任何农药残留,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6.重金属含量分析我们对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包括铅、镉和汞。
根据我们的分析结果,样品中未检出超过安全标准的重金属含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7.微生物指标分析我们对样品进行了微生物指标分析,包括大肠菌群和霉菌。
根据我们的分析结果,样品中未检出大肠菌群和霉菌,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8.结论根据我们的检测结果,您的农产品在外观质量、营养成分、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指标方面均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因此,您的农产品可以认定为合格产品,可以安全食用。
请注意,本报告仅对样品提供的信息进行检测和分析,并不构成对整个批次产品的评估。
如果您需要对整个批次产品进行检测和评估,请提供更多样品以进行全面的检测。
顺祝商祺XXX检测实验室签字:_________________。
食用油检验标准

从来货不同部位抽样,从总量的5%包装单位中随机抽样,抽样量不少于500g。
二、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形态
液体或固体
色泽
均匀一致
外来杂物
无
二、质量指标
检验项目
食用调和油
食用棕榈油
色拉油
食用精炼棕榈油
食用精炼棕榈液油
透明度
澄清、透明
50℃时澄清、透明
40℃时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气味滋味
良好,无焦臭、酸败及其它异味
良好,无焦臭、酸败及其它异味
良好,无焦臭、酸败及其它异味
无气味、口感好
水分及挥发物,%≤
0.10
0.10
0.10
0.05
杂质,%≤
0.05
0.05
0.05
0.05
AV值(酸价)≤
1.0(调和油);0.30(高级烹调油);0.20(调和色拉油)
0.20
0.20
0.20
POV值(过氧化值)≤
12(调和油);10(高级烹调油和调和色拉油)
10
10
10
冷冻试验(0℃冷藏5.5H小时)
调和油与高级烹调油不限;调和色拉油澄清、透明
----Βιβλιοθήκη -澄清、透明烟点,℃≥
调和油不限;高级烹调油205;调和色拉油215
---
---
215
三、卫生指标
1、食用调和油按SB/T10292执行;
2、食用棕榈油按GB/T15680执行;
3、食用色拉油按GB/T17756执行
三、包装及储运要求
1、包装标识良好,如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电话等;
2、常温下储存于通风、干燥处;
植物油检验项目

植物油检验项目
植物油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用油之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还为食物增添了美味。
然而,为了确保植物油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植物油检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植物油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外观检验。
通过观察植物油的颜色、透明度和气味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植物油的质量。
正常的植物油应该呈现清澈透明的状态,没有杂质和异味。
其次是酸价检验。
酸价是衡量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指标,也是评估植物油新鲜程度和酸败程度的重要参数。
通常情况下,植物油的酸价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可能表明植物油存在质量问题。
除了酸价,过氧化值也是植物油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氧化值反映了植物油中氧化程度,过高的数值可能表明植物油已经发生氧化反应,不宜食用。
还可以进行脂肪酸组成检验。
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对其品质和适用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检测植物油中各种脂肪酸的比例,可以了解植物油的营养价值和适用领域。
最后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检验。
植物油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是导
致植物油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检测植物油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含量,可以判断植物油是否安全无害。
植物油检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各种检验项目的综合结果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植物油质量评估,让消费者更放心地选择合适的植物油。
植物油检验项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科学的检验手段,可以确保植物油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只有在质量过关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享受到美味的植物油所带来的好处。
如何解读橄榄油的质检报告

如何解读橄榄油的质检报告徐庆明(北京雅典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一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有“液体黄金“美誉的橄榄油已经逐步进入了中国人的家庭。
但是,目前中国橄榄油的市场还比较混乱,人们对橄榄油的认识还十分有限,一些以假充真,以次充优的情况时有发生。
作为理性的消费者应该掌握一些识别橄榄油的真伪优劣的方法。
橄榄油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它的品质与原产地,树种有直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产品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两个方面。
按照国际橄榄油理事会的标准,橄榄油主要分为Extra Virgin Olive Oil-特级原生(特级初榨)橄榄油,Virgin Olive Oil-原生(初榨)橄榄油,Refined Olive Oil-精炼橄榄油,Olive Pomace Oil-橄榄果渣油等,其中达到标准的特级原生橄榄油是营养和口感,既品质最好的级别。
象葡萄酒一样,橄榄油的感官指标(色,香,味)对于鉴别橄榄油的品质是很重要的,和品酒师一样,在橄榄油的主产国有专业的橄榄油品油师。
然而,一般的消费者对于品鉴橄榄油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通过了解橄榄油的主要理化指标也能很好鉴别橄榄油的真伪和优劣。
根据国际橄榄油理事会的《橄榄油和橄榄果渣油贸易标准》,《橄榄油紫外线光谱测定分析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专业标准》,橄榄油的主要理化指标包括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和紫外线吸光度等。
通常,国外正规的橄榄油生产厂家会随每一批次橄榄油发布一次该批次的质检报告。
酸度(Acidity),是用来测定每一百克油脂中自由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所占的比例的指标,自由脂肪酸又叫游离脂肪酸,是油脂中“不安分”的脂肪组成部分,酸度过高容易导致氧化,从而导致油脂酸败,不可食用。
国际橄榄油理事会和欧盟的标准显示,特级原生橄榄油的油酸含量低于0.8,原生橄榄油低于2.0,精炼橄榄油由于经过化学脱酸过程,酸度低于0.3。
食用油检测模板

_____年____月____日室温:____℃相对湿度:____%1 透明度鉴定1.1分析步骤量取试样100ml注入比色管中,在20℃温度下静置24h,然后移置在乳白灯泡前,观察透明程度,记录观察结果。
1.2结果判断检验结果:本品(标准规定:应澄清、透明)单项判定:2 色泽鉴定2.1仪器:罗维朋比色计(比色槽厚度133.4mm)2.2 分析步骤平放仪器,安置观测管和碳酸镁片,检查光源是否完好。
取澄清的试样注入比色槽中,达到距离比色槽上口5mm处。
将比色槽置于比色计中。
固定黄色玻片色值,打开光源,移动红色玻片调色,直至玻片色与油样色完全相同为止。
记下黄红或黄、红、蓝的号码的各自总数,即为被测油样的色值。
2.3 结果判断测定值①黄红②黄红差红(应不超过0.2)检验结果:本品色泽为黄红(标准规定:应不深于黄20红2.0)单项判定:3 气味、滋味鉴定3.1分析步骤取试样20ml注入烧杯中,加温至50℃用玻棒边搅拌边嗅气味,同时尝辨气滋味。
3.2结果判断检验结果:本品(标准规定:应无气味、口感好)单项判定:【相对密度】(GB/T5526—1985)----------------------------------------------------------------------------_____年____月____日室温:____℃相对湿度:____%1 仪器:液体比重天平(型号:PZ-A(B)-5)2 分析步骤2.1 称量水:按仪器使用说明书方法,先将仪器校正好,在挂钩上挂上1号砝码,向量筒内注入纯化水达到浮标上的白金丝浸入水中1cm为止。
将水调到20℃时,拧动天平座上的螺丝使天平达到平衡,再不要移动,倒出量筒内的水,先用乙醇,后用乙醚将浮标、量筒和温度计上的水除尽,再用脱脂棉揩干。
2.2 称试样:将试样注入量筒内,达到浮标上的白金丝浸入试样中1cm为止,待试样温度达到20℃时,在天平刻槽上移加砝码使天平恢复平衡。
食用植物油

食用油培训教材食用植物油主要培训内容一.概况:食用植物油产品包括以菜籽、大豆、花生、葵花籽、棉籽、亚麻籽、油茶籽、玉米胚、红花籽等植物油料制取的原油(毛油),经过加工制成的食用植物油(含食用调和油)。
二.出厂检验必备设备1.罗维朋比色计;2.电炉;3.分析天平;其中:酸值(酸价)检验设备为:分析天平、滴定管。
色泽检验设备为:罗维朋比色计。
加热试验(280℃)用检验设备为:电炉、温度计、罗维朋比色计。
三.检验依据:五﹑检验的一般程序及注意事项(1)样品从库房抽取到进入检验室进行检验,在一系列的过程中,应保持样品最初状态,(2)对样品进行检验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3)检验所得的每组数据,都要进行平行实验。
并且相对误差应满足标准要求。
(4)检验所得到数据。
不能直接套入公式进行计算,应进行数值处理后,方能进行计算。
(5)要保持原始记录的原始性,不能重新抄写整理。
(6)原始记录中包括的内容:检验依据﹑环境条件﹑所用仪器设备名称等等。
六.食用油的出厂检验项目1.色泽(1)定义:由于存在着胡萝卜素、叶绿素、叶黄素、维生素E的氧化物等油溶性色素而造成植特中通常带在淡黄色或淡绿色的色泽。
采用不的油料制取的油脂的色泽有所不同,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加工程度的不同油脂的色泽也会有所不同。
(2)测定:采用罗维朋比色计直接测定。
A.仪器和用具罗维朋比色计;B.操作方法放平仪器,安置观测管和碳酸镁片,检查光源是否完好。
取澄清(或过滤)的试样注入比色槽中,达到距离比色槽上口约5mm处。
将比色槽置于比色计中。
先按规定固定黄色玻片色值,打开光源,移动红色玻片调色,直至玻片与油样完全相同为止。
如果油色有青绿色,须配入蓝色玻片,这时移动红色玻片,使配入蓝色玻片的号码达到最小值为止,记下黄、红、蓝玻片的号码的各自总数,即为被测油样的色值。
C结果表达:双试验结果允许差红不超过0.2,以试验结果高的作为测定结果。
2.气味、滋味(1)测定、滋味是指将样品加温至50℃用玻璃棒边搅拌边嗅气味,同时尝辨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