ε-聚赖氨酸等4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ε-聚赖氨酸等4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ε-聚赖氨酸等4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附件1

ε-聚赖氨酸等4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一、ε-聚赖氨酸

英文名称:ε-polylysine

功能:防腐剂

(二)质量规格要求

1.生产工艺

由小白链霉菌( Streptomyces. Albulus)PD-1经过液体深层有氧发酵制得的食品添加剂ε-聚赖氨酸。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附录 A

检验方法

A.1 安全警示

试验方法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A.2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 鉴别试验

易溶于水,略带苦味。

A.4 ε-聚赖氨酸含量的测定

A.4.1 试剂和材料

A.4.1.1 硫酸钠溶液:0.30 mol/L。称取42.6 g硫酸钠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用乙酸调pH为4.0。

A.4.1.2 ε-聚赖氨酸标准贮备溶液:10.0 mg/mL。称取1.0 g ε-聚赖氨酸标准样品,溶解并定容至100 mL。

A.4.1.3 ε-聚赖氨酸标准溶液:1.0 mg/mL。移取10.0 mL ε-聚赖氨酸标准贮备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100 mL。

A.4.2 仪器和设备

凝胶渗透色谱仪:配有紫外检测器。

A.4.3参考色谱条件

A.4.3.1凝胶柱:水相凝胶过滤色谱(7.8 mm ×300 mm)。

A.4.3.2检测温度:30 ℃。

A.4.3.3检测波长:210 nm。

A.4.3.4流速:0.5 mL/min。

A.4.3.5进样量:20 μL。

A.4.3 分析步骤

A.4.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移取0.00 mL、5.00 mL、10.00 mL、15.00 mL、20.00 mL、25.00 mL ε-聚赖氨酸标准溶液至25 mL容量瓶中并定容,溶液经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打开色谱仪,并调至工作状态,待基线平稳后,依次将上述ε-聚赖氨酸标准溶液注

入凝胶柱中,进样量为20 μL,记录峰面积,以标准溶液中ε-聚赖氨酸的质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A.4.3.2 试样测定

准确称取0.1 g试样,溶解定容至100 mL。配好的试样溶液经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进样量为20 μL,进行凝胶渗透色谱检测,记录峰面积,并根据标准曲线查得试样中ε-聚赖氨酸的质量。

A.4.4 结果计算

ε-聚赖氨酸含量的质量分数w,按公式(A.1)计算:

m1

w= ——×100%…………………………………(A.1)

m

式中:

m1——从标准曲线中查得的ε-聚赖氨酸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 %。

二、ε-聚赖氨酸盐酸盐

英文名称:ε-poly-L-lysine?HCl

功能:防腐剂

1、生产工艺

从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受控发酵培养液经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解吸、提纯的食品添加剂ε-聚赖氨酸盐酸盐。

2 技术要求

2.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2.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附录 A

检验方法

A.1安全警示

试验方法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A.2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 试剂和材料

A.3.1.1碱性硝酸铋溶液:碱性硝酸铋0.85 g加乙酸10 mL及水40 mL溶解。A.3.1.2碘化钾溶液:碘化钾8 g加水20 mL溶解。

A.3.1.3 Dragendorf试液:碱性硝酸铋溶液5 mL、碘化钾溶液5 mL、乙酸20 mL 和水100 mL混合而成。现用现配。

A.3.1.4 pH 6.8的0.1 mol/L磷酸缓冲溶液。

A.3.1.5 甲基橙试液:0.1 mmol/L。

A.3.1.6 正丁醇/水/冰乙酸溶液:(4:2:1)。

A.3.1.7 茚三酮的丙酮溶液:1→50。

A.3.2 分析方法

A.3.2.1 0.1%试样液1 mL加Dragendorf试液1 mL,应产生红褐色沉淀。

A.3.2.2 取试样0.1 g溶于pH6.8的0.1 mol/L磷酸缓冲溶液100 mL中,取试样溶液1 mL,加甲基橙试液1 mL,应产生红褐色沉淀。

A.3.2.3 参照GB/T5009.124方法将试样水解成单一氨基酸,制成含本品约1

mg/mL的近中性水溶液,作为试样溶液;精密称取赖氨酸盐酸盐标准样品适量,加水稀释成1 mg/mL的溶液,作为标准溶液;另取试样适量,制成含试样约1 mg/mL 的水溶液,作为对照液;另取赖氨酸盐酸盐标准样品与精氨酸标准样品各适量,置于同一量瓶中,用水溶解并稀释成0.4 mg/mL的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按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附录V B)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2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水/冰乙酸溶液为展开剂,展开液由原始线上升高于10 cm处时,晾干,90 ℃干燥10 min,喷以茚三酮的丙酮溶液,90 ℃加热至斑点出现,立即检视。标准溶液应显示一个清晰斑点;系统适应性试验溶液应显示两个完全分离的斑点,且其中一个斑点与标准溶液斑点色泽相似,Rf值相等;试样溶液所得斑点与标准溶液所示斑点,色泽相似,Rf值相等。对照液应在原点处显示一个清晰斑点,没有其它斑点出现。

A.4 ε-聚赖氨酸盐酸盐含量的测定

A.4.1 方法提要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ε-聚赖氨酸盐酸盐的含量。

A.4.2 试剂和材料

A.4.2.1 磷酸氢二钾。

A.4.2.2 硫酸钠。

A.4.2.3磷酸。

A.4.2.4乙腈。

A.4.3 仪器和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紫外检测器,或其他等效的检测器。

A.4.4参考色谱条件:

A.4.4.1检测波长:215 nm;

A.4.4.2色谱柱:C18色谱柱,柱为4.6 mm×250 mm。或其他等同分离效果的色谱柱和色谱条件。

A.4.4.3流速:0.4 mL/min;

A.4.4.4定量进样器100 μL。

A.4.5 分析步骤

A.4.5.1 流动相的制备

将1.7 g的磷酸氢二钾和1.42 g的硫酸钠溶于800 mL的水中,用磷酸调pH至3.4后,用水定溶至1000 mL,取此溶液920 mL加入80 mL乙腈,混匀。用0.45 μm 的膜过滤器过滤。

A.4.5.2标准样品溶液的制备

精确称量约20.00 mg ε-聚赖氨酸盐酸盐标准样品,加入到25 mL的容量瓶中,加流动相到刻度下1 cm处超声10 min,待冷至室温用流动相定容至刻度混合均匀。将此溶液用0.45 μm的膜过滤器过滤,待用。

A.4.5.3试样溶液的制备

精确称量约20.00 mg试样,加入到25 mL的容量瓶中,加流动相到刻度下1 cm 处超声10 min,待冷至室温用流动相定容至刻度混合均匀。将此溶液用0.45 μm 的膜过滤器过滤,待用。

A.4.5.4 测定

分别向液相色谱仪注入标准样品溶液和试样溶液,记录主峰的峰面积,进样量为20 μL。

A.4.6 结果计算

ε-聚赖氨酸盐酸盐含量(以干品计)的质量分数w1,按公式(A.1)计算:w1 = [(Ws × Ps / Wu) (Ru / Rs)×100 %]÷(1-w2) ………………(A.1)

式中:W s——制备标准样品溶液所用的ε-聚赖氨酸盐酸盐标准样品的质量(mg);

P s——制备标准样品溶液所用的ε-聚赖氨酸盐酸盐标准样品含量(%);

W u——试样溶液中试样的质量(mg);

R s——标准样品溶液中主峰面积的响应值;

R u——试样溶液中主峰面积的响应值;

w2——A.5中测得的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

注:系统适用性为重复注入标准样品溶液三次,所得响应面积的相对平均偏差小于1.0%。

A.5干燥减量的测定

按GB 5009.3中的第一法,直接干燥法进行测定。

A.6pH的测定

试样溶液为10 g/L水溶液,采用酸度计进行测定。

三、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

英文名称:Vegetable activated carbon(Rice husk activated carbon)

功能: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一)用量及使用范围

油脂加工工艺

(二)质量规格要求

1.生产工艺

以稻壳为原料,经炭化后碱溶酸化加工而成的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2.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 的规定。

附录 A

检验方法

A.1 警示

本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操作者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使用易燃品时,严禁使用明火加热。A.2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之规定制备。

A.3 鉴别试验

A.3.1 仪器和设备

A.3.1.1 恒温磁力搅拌器。

A.3.1.2 分析天平:感量0.0001 g。

A.3.1.3固定好的温度计套管:温度计量程0 ℃~150 ℃。

A.3.2 试剂和材料

A.3.2.1 油样:由精炼油厂中和工段得到的新鲜中和大豆油,52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在0.2~0.4之间。

A.3.2.2中速定性滤纸。

A.3.3 鉴别步骤

称取50 g±0.1 g油样和1 g±0.1 g试样(试样添加量为油重的2%),置于200 mL 烧杯中,置于已预热的恒温磁力搅拌器上,边加热边搅拌。保持温度计始终浸没在油样中,当温度升至105℃~110℃,保持10 min。脱色结束后,取下烧杯,立即趁热用中速定性滤纸过滤油样,收集滤液于25 mL比色管中至刻度,与参比溶液比对,其颜色不得深于参比溶液。

参比溶液:用移液管移取脱色前的油样于25 mL比色管中至刻度。

A.4 油脱色率的测定

A.4.1 方法提要

取一定质量的中和大豆油,加入一定质量的试样进行脱色,测得脱色后油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的减少值计算,以百分数表示脱色率。

A.4.2 仪器和设备

A.4.2.1分光光度计:配有1 cm比色皿。

A.4.2.2恒温磁力搅拌器。

A.4.2.3 分析天平:感量0.0001 g。

A.4.2.4固定好的温度计套管,温度计量程0 ℃~150 ℃。

A.4.3 试剂和材料

A.4.3.1油样:由精炼油厂中和工段得到的新鲜中和大豆油,52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0.2~0.4之间。

A.4.3.2中速定性滤纸。

A.4.4 分析步骤

称取150 g±0.01 g油样于500 mL烧杯中,将已用乳胶管密封固定好的温度计套管套上,将其置于已预热的恒温磁力搅拌器上,边加热边搅拌。当温度升至60 ℃

时缓慢加入3 g±0.1 g 试样,搅拌强度以整个油样呈旋涡状运动为宜,保持温度计始终浸没在油样中,当温度升至105 ℃~110 ℃,保持30 min 。脱色结束后,取下烧杯,立即趁热用中速定性滤纸过滤油样,弃去最初的60 mL 滤液后收集脱色油。将上述滤得的澄清油样在分光光度计上,于520 nm 波长处,测定油样的吸光度(用1 cm 比色皿,以水作参比,校正零位)。同时测定未脱色的油样在520 nm 波长处的吸光度。 A.4.5 结果计算

油脱色率X 1,按公式(A.1)计算:

%1000

1

01?-=

A A A X ·

·····················································(A.1) 式中:

A 0 ——未脱色的油样在520 nm 波长处的吸光度; A 1 ——脱色后的油样在520 nm 波长处的吸光度。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绝对差值不大于2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计算至一位小数。 A.5 高级芳香烃试验 A.5.1 试剂和材料 A.5.1.1 环已烷。

A.5.1.2 硫酸奎宁标准储备溶液Ⅰ:1 mL 溶液含硫酸奎宁[(C 20H 24N 2O 2)2·H 2SO 4] 1 mg ;

称取1.048g 硫酸奎宁[(C 20H 24N 2O 2)2·H 2SO 4·2H 2O],置于1000mL 容量瓶中,溶解于硫酸溶液(3+1000)中,用硫酸溶液(3+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 A.5.1.3 硫酸奎宁标准储备溶液Ⅱ:1 mL 溶液含硫酸奎宁[(C 20H 24N 2O 2)2·H 2SO 4]0.01 mg ;

用移液管移取1mL 硫酸奎宁标准储备溶液Ⅰ,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用硫酸溶液(3+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 A.5.1.4 硫酸奎宁标准使用溶液:1 mL 溶液含硫酸奎宁[(C 20H 24N 2O 2)2·H 2SO 4]0.1 μg ;

用移液管移取1 mL 硫酸奎宁标准储备溶液Ⅱ,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用硫酸溶液(3+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现用现配。 A.5.2 仪器和设备 A.5.2.1 索式提取器。 A.5.2.2 比色管:10 mL 。 A.5.3 分析步骤

称取经粉碎至71 μm 的干燥试样(120℃±2℃,4 h )1.00 g ±0.01 g ,用干净的滤纸包裹严密,置于索式提取器中,水浴温度90 ℃~95 ℃,用12.0 mL 环已烷连续提取2 h 。将提取液冷却后置于比色管中。

标准溶液是将10 mL 硫酸奎宁标准使用溶液置于比色管中。

在紫外灯(365 nm )下观察,试样溶液显示的颜色或荧光不超过标准溶液为通过试验。

四、5-戊基-3H-呋喃-2-酮

英文名称:5-Pentyl-3H-furan-2-one

功能:食品用香料

(一)质量规格要求

1.生产工艺

3-壬烯酸,三乙胺和二氯化钯双乙腈的四氢呋喃溶液,回流反应,反应完毕用盐酸淬灭,用乙酸乙酯萃取,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和盐水洗涤,硫酸镁干燥后,浓缩至棕黄色液体,蒸馏得到食品添加剂5-戊基-3H-呋喃-2-酮。

2.技术要求:

2.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及危害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及危害 1、山梨酸钾(防腐剂): 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氧性细菌的活性,还能防止肉毒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推荐:山梨酸钾抗菌力强、毒性较小,可参与体内正常代谢,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但价格较贵,不少国家已开始逐步用它取代苯甲酸钠。 2、亚硝酸钠(护色剂): 不仅可以使肉制品色泽红润,还可以抑菌保鲜和防腐,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理想的添加剂替代它。 副作用:过量食入可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更可疑的是有一定致癌性。 标准: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毫克/千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3、D-异抗坏血酸钠(抗氧化剂): 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评为“绿色食品添加剂”,可保持食品的色泽,自然风味,延长保质期,主要用于肉制品、水果、蔬菜、罐头、果酱、啤酒、汽水、果茶、果汁、葡萄酒等。它能防止腌制品中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 副作用:基本无害,但是过量摄入会导致一系列的肠道与皮肤疾病。 4、红曲红(着色剂):天然红色素,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目前并未发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可以用在调制乳、冷冻饮品、果酱、腐乳、糖果、方便米面制品、饼干、腌腊肉制品、醋、酱油、饮料、果冻、膨化食品上,不允许用在生鲜肉或调理肉制品中。 5、糖精钠(甜味剂): 糖精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又称可溶性糖精,是糖精的钠盐(果脯大量含有)。一般认为糖精钠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 副作用:致癌的可能性尚未完全排除。 标准:糖精钠的最大使用量是0.15克/千克、婴幼儿食品中不得使用。 6、甜蜜素(甜味剂): 甜蜜素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甜味剂,成分是环己基氨基磺酸钠。调配于清凉饮料,加味水及果汁汽水最适宜。罐头、酱菜、饼干、蜜饯凉果等均有使用。

多聚赖氨酸处理

配制0.01%的多聚赖氨酸: 首先买来sigma 公司的多聚赖氨酸,如是25mg,就需要250ml三蒸水,用移液管将少量三蒸水加到多聚赖氨酸的小塑料瓶中,然后将溶解的多聚赖氨酸加到200ml左右三蒸水中,(已置烧杯中)。最后加三蒸水达250ml,过滤除菌分装与小瓶中即可。保存于-20度,近期用的话可放于4度冰箱内保存。注意每一小瓶的量不要太满,若20ml的瓶子,只装15ml可,若太满,放于-2度有可能会将瓶子弄碎,因冻后体积增加。(我就有这个教训) 另外烧杯,小瓶、移液管都要灭菌处理的,泡酸高压什么的。我们用的是一种用注射器过滤的过滤器,一次性的。一个能最多有效过滤200ml。 铺板的操作:首先要在消毒实验室,包括超净台,紫外消度20-30分钟。消毒后30分钟进入实验室。事先准备100ml三蒸水,经高压灭菌处理。具体细节就不多说了。 首先打开板子,用消毒好的试管将0.01%的多聚赖氨酸加入每一孔中,大概每孔3-4滴吧。将板子盖好放到培养箱中(37度 5%CO2)30分钟。 取出板子,用吸管将多聚赖氨酸吸出。换吸管,加入三蒸水,冲洗三次,即将每孔内加入三蒸水,没过底,多点也行。再将水吸出来。反复三次。注意换吸管,要无菌操作的。 最后将铺好的板子放于培养箱待用。 如果你做免疫组化,需要放小的玻片到孔内,就在加多聚赖氨酸之前用无菌的镊子将无菌的玻片夹到孔内即可。 我曾用过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瓶,但浓度是0.1mg/ml,我都是放一夜,第二天吸 掉晾干就用,当然要紫外消一下.我觉得时间长点没什么大碍。 我们这里的老师说,多聚赖氨酸不能用紫外线照射。

1.用赖氨酸包被培养板和培养瓶时,应该选用多聚左旋赖氨酸(分子量为15-30万) ; 2.感觉你“浓度为50ng/1ml”有些低,我一般最后多聚赖氨酸使用浓度达到20-30ug/ml; 3.包被时间一般为6-7h,或者过夜也可; 4.使用时应该先用灭菌水洗三次+PBS(起平衡盐作用)洗一次,洗液的量应该大于包被液的量; 5.“多聚赖氨酸可以在培养瓶中放多长时间,太长了会有影响吗?”,我包被时间最长的经历有过48h,最后只是多聚赖氨酸随着时间延长蒸发一些而量变少了,但是对细胞生长并无大碍,这是我曾经有过的经历,所以我会负责地告诉你; 6.“多聚赖氨酸能在4度冰箱里放多久?”,最好置于-20度保存,放置数月 乃至半年都可以。 我问过博士德公司,他们分装的多聚赖氨酸是用来作免疫组化的,没有做过细胞培养实验,他们不保证能否用在细胞培养中,建议你买其他公司的吧,有固体的,分子量为15-30万,我们实验室用浓度0.01%的来促进神经细胞贴壁。 我们用的多聚赖氨酸浓度为100ug/ml,一般包被3-4小时即可用.我们包被完后 一般放在培养箱里,临用时拿出来洗三次,吹干即可.如果不急着用,放在培养箱里较长时间也没关系,把瓶盖拧紧即可,我最长放了2星期也没有问题。 左旋和右旋的多聚赖氨酸都可以用于包被细胞培养器具,主要看你的细胞贴壁能力如何,左旋的更利于细胞贴壁.我们一般使用0.01%浓度的,包被过夜,第二天 用双蒸水洗两三次,超净台紫外照射,风干。可以直接买sigma的原装粉剂自己配。还有,配好的多聚赖氨酸在4度时间不能放置太久,大概就一两周吧。存放于-20度中的一般为0.1%的,而且不能反复冻融,只能融化一次。最好是配好后分装。

使用对pH敏感的聚(乙二醇)-聚-L-组氨酸的水凝胶控制二型重组腺相关病毒的释放

Biomaterials 33 (2012) 9239e9245 内容可在SciVerse ScienceDirect列表中查询 Biomaterials 期刊首页: w ww.elsevi https://www.360docs.net/doc/5a712991.html,/locate/biomaterial s 使用对pH敏感的聚(乙二醇)-聚-L-组氨酸的水凝胶控制 二型重组腺相关病毒的释放 Yi-Fang Zeng a,1, S.-Ja Tseng b,1, Ivan M. Kempson b, Shu-Fen Peng c, d, e, Wen-Teng Wu f, Je-Ruei Liu a, g, h, * a 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106, Taiwan b Institute of Physics, Academia Sinica, Taipei 115, Taiwan c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 d Technology,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Taichung 404, Taiwan d Depart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Children’s Hospital,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Taichung 404, Taiwan e Department o f Pediatrics, Children’s Hospital,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Taichun g 404, Taiwan f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 g Kung University, Tainan 701, Taiwan g Department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106, Taiwan h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Academia Sinica, Taipei 115, Taiwan 文章信息 文章信息: 2012年8月28日揽收 2012年9月11日通过 2012年9月29日上线 关键字: 聚(乙二醇)-聚-L-组 氨酸 二型重组腺 局部基因传递 pH值敏感 伤口处理 文章简介 以合成聚合物为载体装载病毒的方法,在病毒基因传递相关领域是一个很有 前景的方向。在特定的场合中通过水凝胶来传递基因表达是一种多用途的方式。 在这项研究中,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rAAV2-GFP)的腺相关病毒血清2型 装入聚(乙二醇)(PEG)水凝胶,通过掺入或者不掺入聚-L-组氨酸肽来进行论 证。生理范围中由聚组氨酸肽组成pH敏感的水凝胶,包含损坏的血管结构系统、 细胞吞噬系统。聚组氨酸肽用于控制膨胀、吸水率和后续发生的水凝胶降解程度 以及rAAV2-GFP的释放速率。所述PEG-组氨酸肽水凝胶的溶胀率与环境pH值的 增加呈反比。随着pH值从7.4下降到6.0,PEG-组氨酸肽水凝胶溶胀率和降解 率分别提高875%和135%。结果显示,在人体HT-1080纤维肉瘤细胞中的PEG- 组氨酸肽释放的rAVV2-GFP的释放和传递效率与PEG水凝胶相比显著提升。传递 速度可以通过水凝胶的组氨酸肽浓度进行控制,并且在局部发生炎症的范围里降 低了对pH值的敏感度。这涉及到目前最先进的伤口护理与再生医学的应用。 ? 2012 Elsevier Ltd. 保留所有权利. 1. 前言 非病毒载体由于免疫原性较低在基因传递领域中广泛应用, 它的能力可适应和提供大尺寸遗传物质,并且存在有关生物相 互作用的表面物理评估和化学性质改性的潜力[1e4]。然而,非 病毒的基因表达载体的相对低的效率,相较于病毒载体,降低 了基因传递的效率。但重组腺相关病毒(腺相关病毒)作为备 选选择是用于递送遗传分子有力的转基因载体。腺相关病毒的 优点包括相对容易地产生高滴度、高效率转染分裂和非分裂细 胞的能力、大基因组传递的稳定性,低水平的病毒基因组整合 度以及广泛的病毒生物学特性的能力[5]。 * 作者通讯地址: 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4F, No. 81, Chang-Xing St., Taipei 106, Taiwan. Tel.: +886 2 3366 6011; fax: +886 2 3366 6001. 电子邮编: jrliu@https://www.360docs.net/doc/5a712991.html,.tw (J.-R. Liu). 1 文章第一、二作者 (Y.F. Zeng and S.J. Tseng) 对本文有相同贡献. 在人类临床试验中,腺相关病毒携带特定基因材料进行基 因治疗已显示出可喜的成果[6,7]。然而,非特异性和更有疗效 的基因表达内容不足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传递的基因远离的 目标位置可能会导致一种或者多种不良结果:如损失效率、基 因表达异位或会有很高的风险引发严重的免疫反应。 最近一些研究已经表明,随着生物材料基质与病毒载体的结 合,通过支架结构固定或封装到一个基质的表面可以提高基因 表达。[8e11]。报告证实使用复合再生医学工程与病毒基因治疗 技术结合,在治疗皮肤创伤及骨移植是有前景的方向。[12e14]. 此外,病毒载体与生物材料层层叠加可以达到调节病毒嗜性或 降低炎症和免疫反应的目的[15e17]。 0142-9612/$ e see front matter ? 2012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360docs.net/doc/5a712991.html,/10.1016/j.biomaterials.2012.09.018

多聚赖氨酸溶液(10×PLL,1mgml,无菌)

多聚赖氨酸溶液(10×PLL,1mg/ml,无菌) 简介: 多聚赖氨酸溶液英文名为Poly-L-lysine Solution 简称PLL 。Leagene Poly-L-lysine 为Poly-L-lysine hydrobromide ,分子式为L-Lys-(L-Lys)n-L-Lys ?xHBr ,分子量为150,000~300,000,CAS Number 25988-63-0。 PLL 是一种粘附剂,常用于载玻片的包被,可以直接稀释后用于细胞或组织培养方面的实验。分子量大于70,000的多聚赖氨酸可以促进细胞贴壁生长,本产品可以用于促进细胞的贴壁生长和核酸杂交,制备好的载玻片可4℃保存半年。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用于细胞培养 ①_x0001_ 根据实验需要Poly-L-lysine Solution 稀释至适当浓度溶液后即可使用。不同的细胞,Poly-L-lysine Solution 包被(Coating)的时间和浓度,甚至稀释液的选择有所不同,请自行参考相关文献进行适当的包被。 ②Poly-L-lysine Solution 用于细胞培养时,包被至少5min ,有些实验需要包被1~2h ,有些情况则需要包被过夜。 ③包被完成后,吸Poly-L-lysine Solution ,干燥培养器皿,至肉眼观察完全干燥。通风橱内吹风数分钟即可完成干燥,对于有些实验则需要干燥2h 或更长时间。干燥时间较长通常会更加有利于后续的细胞粘附。 ④进行细胞培养,也可以用水、PBS 或培养液等适当溶液润洗后再进行细胞培养。 2、 用于核酸杂交 ①_x0001_ 方法一:取事先准备好的载玻片或盖玻片经冷却至室温,在Poly-L-lysine Solution 上下浸蘸几下,自然干燥,4℃备用,亦可室温保存1个月。 ②_x0001_ 方法二:Poly-L-lysine Solution 涂于玻片上,自然干燥后即可使用,可用于细胞涂片和切片。 ③_x0001_ 方法三:滴加5~10μl Poly-L-lysine Solution 至玻片上,用另一盖玻片以血涂片方法推片或用另一玻片紧贴于其上,相互摩擦以使两玻片相对的一面涂布上明胶包被溶液。 编号 名称 IH0095 Storage Poly-L-lysine Solution(1mg/ml,无菌) 10ml -20℃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食品添加剂分类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在逐年增加,据最新统计,共有22类,近2000个品种,其中香料有1000多种。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E列举了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有: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还有其他类别。 1.酸度调节剂。酸度调节剂亦称pH调节剂,是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它主要有用以控制食品所需的酸化剂、碱剂以及具有缓冲作用的盐类。酸化剂具有增进食品质量的许多功能特性,例如改变和维持食品的酸度并改善其风味;增进抗氧化作用,防止食品酸败;与重金属离子络合,具有阻止氧化或褐变反应、稳定颜色、降低浊度、增强胶凝特性等作用。我国现已批准许可使用的酸度调节剂有: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等18种。 酸度调节剂除可调节食品的pH、控制酸度、改善风味之外,尚有许多其他功能特性。其有效应用主要受食品所需特性控制,通常以有机酸及具有缓冲作用的盐为主。又由于很多有机酸都是食品的正常成分,或参与人体正常代谢,因而安全性高,使用广泛。 2.抗结剂。抗结剂又称抗结块剂,是用来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其颗粒细微、松散多孔、吸附力强。易吸附导致形成结块的水分、油脂等,使食品保持粉末或颗粒状态。我国许可使用的抗结剂目前有5种: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和微晶纤维素。 3.消泡剂。消泡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在食品加工时,如发酵、搅拌、煮沸、浓缩等过程中可产生大量气泡,影响正常操作的进行,必须及时消除或使之不致产生。消泡剂大致可分两类:一类能消除已产生的气泡,如乙醇等;另一类则能抑制气泡的形成如乳化硅油等。我国许可使用的消泡剂有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聚氧丙烯甘油醚和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等7种。 4.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食品成分氧化变质的表现如油脂及富脂食品的酸败、食品退色、褐变、维生素被破坏等等。抗氧化剂的使用不仅可以延长食品的贮存期、货架期,给生产者、经销者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安全感。 5.漂白剂。漂白剂是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退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分为氧化漂白及还原漂白两类。漂白剂除可改善食品色泽外,还具有抑菌等多种作用,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甚广。氧化漂白剂除了作为面粉处理剂的过氧化苯甲酰等少数品种外,实际应用很少。至于像过氧化氢,我国仅许可在某些地区用于生牛乳保鲜、袋装豆腐干外,不作氧化漂白剂使用。

葡糖淀粉酶等11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聚环辛烯等17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公告文本

附件1 葡糖淀粉酶等11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一、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 序号酶来源供体 1 葡糖淀粉酶Glucoamylase 李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李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葡糖淀粉酶的质量规格要求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 1886.17)的规定。 1

二、食品用香料新品种 (一)(1R,2S,5R)-N-(4-甲氧苯基)-5-甲基-2-(1-甲基乙基)环己基甲酰胺 英文名称:(1R,2S,5R)-N-(4-Methoxyphenyl)-5-methyl-2-(1- methylethyl)cyclohexanecarboxamide 功能分类:食品用香料 用量及使用范围:配制成食品用香精用于各类食品(GB 2760-2014表B.1食品类别除外),用量为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质量规格要求: 1范围 本质量规格适用于以(1R,3R,4S)-对-薄荷烷基-3-甲酸、三氯化磷和对-茴香胺等为原料,经化学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1R,2S,5R)-N-(4-甲氧苯基)-5-甲基-2-(1-甲基乙基) 环己基甲酰胺。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1R,2S,5R)-N-(4-甲氧苯基)-5-甲基-2-(1-甲基乙基) 环己基甲酰胺 2.2分子式 C18 H27 N O2 2.3结构式

2.4 相对分子质量 289.42 (按2007 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将试样置于比色管内,用目测法观察 状态 晶体 香气 清凉薄荷样香气 GB/T 14454.2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1R,2S,5R)-N-(4-甲氧苯基)-5-甲基-2-(1-甲基乙基)环己基甲酰胺含量,w /% ≥ 98.0 附录A 熔点/℃ 177~181 GB/T 14457.3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介绍 1漂白剂 常见种类:亚硫酸盐类、过氧化氢。可用于薯片、葡萄酒、干菜、凉果、白糖等,使用范围非常广,媒体相继曝光过一些黑作坊使用工业用品双氧水掩盖肉类、海鲜的腐败变质外观,消除臭味。 2抗氧化剂 常见种类:抗坏血酸(维他命C)、柠檬酸异丙酯、特丁基对苯二酚。可用于食用油或饼干、蛋糕等,防食物变坏,延长保质期。 3增稠剂 常见种类:卡拉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可用于果冻、糖果、面条、牛奶等。可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胶,改变食品物理性状。健康饮食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a712991.html, 4代糖(甜味剂) 常见种类: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可用于低糖可乐、香口胶、糖尿病人食品、餐桌用糖包。不法商家过量使用糖精钠的现象很普遍,特别在一些劣质的饮料、蜜饯中。 5香精香料 常见种类:各种口味的天然香精、同天然香精和合成香精。可用于汽水、饼干、糖果、果冻、糕饼、鸡精等,改变其口味。有些食品已经过了保质期,但一些小贩又想把它们卖出去,就会添加香精、香料,意图掩盖变质的味道。 6发色剂 常见种类:亚硝酸盐。可用于腌肉、火腿、午餐肉、腊肠等肉类腊味食品,新鲜肉不可添加。 7防腐剂 常见种类: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等。可用于果酱、蜜饯,碳酸饮料、果汁等饮料,酱油、酱料等调味品,火腿肠等。为了防止各种加工食品、水果和蔬菜等腐败变质,也有不法商人用甲醛和福尔马林等非食品级的工业原料来杀菌。 8着色剂(色素)

常见种类: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胭脂红、天然色素辣椒红、焦糖色素等。可用于火锅飘香剂、辣椒酱、可乐等。今年5月,北京停售了多种存在超量添加了胭脂红等着色剂现象的调味面制食品。今年4月,媒体曝光上海华联超市销售染色“玉米馒头”。

聚赖氨酸 许可证执行标准批文

关于批准ε-聚赖氨酸等4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等的公告(2014年第5 号) 50

附录 A 检验方法 A.1 安全警示 试验方法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A.2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 鉴别试验 易溶于水,略带苦味。 A.4 ε-聚赖氨酸含量的测定 A.4.1 试剂和材料 A.4.1.1 硫酸钠溶液:0.30 mol/L。称取42.6 g硫酸钠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用乙酸调pH为4.0。 A.4.1.2 ε-聚赖氨酸标准贮备溶液:10.0 mg/mL。称取1.0 g ε-聚赖氨酸标准样品,溶解并定容至100 mL。 A.4.1.3 ε-聚赖氨酸标准溶液:1.0 mg/mL。移取10.0 mL ε-聚赖氨酸标准贮备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100 mL。 A.4.2 仪器和设备 凝胶渗透色谱仪:配有紫外检测器。 A.4.3参考色谱条件 A.4.3.1凝胶柱:水相凝胶过滤色谱(7.8 mm ×300 mm)。 A.4.3.2检测温度:30 ℃。 A.4.3.3检测波长:210 nm。 A.4.3.4流速:0.5 mL/min。 A.4.3.5进样量:20 μL。 A.4.3 分析步骤 A.4.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移取0.00 mL、5.00 mL、10.00 mL、15.00 mL、20.00 mL、25.00 mL ε-聚赖氨酸标准溶液至25 mL容量瓶中并定容,溶液经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打开色谱仪,并调至工作状态,待基线平稳后,依次将上述ε-聚赖氨酸标准溶液注入凝胶柱中,进样量为20 μL,记录峰面积,以标准溶液中ε-聚赖氨酸的质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A.4.3.2 试样测定 准确称取0.1 g试样,溶解定容至100 mL。配好的试样溶液经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进样量为20 μL,进行凝胶渗透色谱检测,记录峰面积,并根据标准曲线查得试样中ε-聚赖氨酸的质量。 A.4.4 结果计算

食品添加剂考试试题

食品添加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防腐剂:是指能够防止食品由微生物所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的一类食品添加剂。色淀:水溶性着色剂沉淀在允许使的不溶性基质上所制备的特殊着色剂,其着色部分是允许使用的合成着色剂,基质部分多为氧化铝,称之为铝色淀。ADI值:指动物毒性试验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胶母糖基础剂:是赋予胶姆糖(泡泡糖,口香糖)成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食品抗氧化剂:是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食品贮藏期的食品添加剂。水分保持剂:水分保持剂是指添加子食品中有助于维持食品水分稳定的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也被称为食品强化剂,营养供给剂。食品增稠剂:在水中溶解或分散,能增加流体或半流体食品的黏度,并能保持所在体系的相对稳定的亲水性食品添加剂。食品的护色剂:本身不具有颜色,但能使食品产生颜色或使食品的色泽得到改善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能够防肌红蛋白加强或保护食品颜色的一种添加剂。食品的发色助剂:本身无发色功能,但与发色剂配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发色效果,同时可以减少发色剂用量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食品乳化剂:指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形成稳定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HLB(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表示乳化剂对于水和油相对亲和程度,一般在1~20之间,1表示亲油性最大,20表示亲水性最大。食品疏松剂: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得制品具有疏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食品膨松剂:又称膨胀剂,起发粉,面团调节剂,广泛用于焙烤食品(生产面包,饼干,糕点等)。食品稳定剂和凝固剂(组织硬化剂):食品中胶体(果胶,蛋白质等)凝固为不溶性凝胶状态的一类食品添加剂,主要作用于豆制品生产和果蔬加工以及凝胶食品的制造。食品发色剂:又叫护色剂,呈色剂,指本身不具有颜色,但能使食品产生颜色或使食品的色泽得到改善(加强或保护)的食品添加剂。甜味剂:赋予食品甜味的添加剂,常指:人工合成的非常营养甜味剂,糖醇甜味剂和非糖天然甜味剂3类。食品调味剂: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味蕾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人对咸味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阈值:感受到某种呈味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食品增味剂(鲜味剂):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使之呈鲜味感的一些物质。酸度调节剂: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水分保持剂:指有助于保持食品中的水分而加入的物质。(多指磷酸盐类,甘油,乳酸钾等)抗结剂:是加入颗粒或粉末食品中以防止食品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我国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将食品添加剂按照功能分为23 类。我国允许使用的水分保持剂主要是磷酸盐类。 第三代食品鲜味剂包括动物蛋白质水解物,植物蛋白质水解物,酵母抽提物。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的营养物质和其他营养成分。 食品着色剂都是由发色团和助色剂组成的,因此能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食品添加剂的英文名称为Food Additives。 JECFA代表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MNL是指最大无作用量,50%Lethal does 是指半数致死量。 卫生部于2012年3月15日正式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该标准于2013 年1 月 1 日正式实施。 为了安全起见,国际上在确定ADI值时,要将最大无作用剂量缩小 100 倍 微生物来源的食品增稠剂包括黄原胶和结冷胶 丙酸及其盐类对防霉菌有良好的效能,故用于面包加工中,延长其保质期

聚赖氨酸盐酸盐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 A.1 安全警示 试验方法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 和防护措施。 A.2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 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 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 鉴别试验 A.3.1 试剂和材料 A.3.1.1 碱性硝酸铋溶液:碱性硝酸铋0.85 g 加乙酸10 mL 及水40 mL 溶解。A.3.1.2 碘化钾溶液:碘化钾8 g 加水20 mL 溶解。 A.3.1.3 Dragendorf 试液:碱性硝酸铋溶液5 mL、碘化钾溶液5 mL、乙酸20 mL 和水100 mL 混合而成。现用现配。 A.3.1.4 pH 6.8 的0.1 mol/L 磷酸缓冲溶液。 A.3.1.5 甲基橙试液:0.1 mmol/L。 A.3.1.6 正丁醇/水/冰乙酸溶液:(4:2:1)。 A.3.1.7 茚三酮的丙酮溶液:1→50。 A.3.2 分析方法 A.3.2.1 0.1%试样液1 mL 加Dragendorf 试液1 mL,应产生红褐色沉淀。 A.3.2.2 取试样0.1 g 溶于pH6.8 的0.1 mol/L 磷酸缓冲溶液100 mL 中,取试样溶 液1 mL,加甲基橙试液1 mL,应产生红褐色沉淀。 A.3.2.3 参照GB/T5009.124 方法将试样水解成单一氨基酸,制成含本品约1 mg/mL 的近中性水溶液,作为试样溶液;精密称取赖氨酸盐酸盐标准样品适量,加水稀释成1 mg/mL 的溶液,作为标准溶液;另取试样适量,制成含试样约1 mg/mL 的水溶液,作为对照液;另取赖氨酸盐酸盐标准样品与精氨酸标准样品各适量,置于同一量瓶中,用水溶解并稀释成0.4 mg/mL 的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按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附录V B)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2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正丁醇/水/冰乙酸溶液为展开剂,展开液由原始线上升高于10 cm 处时,晾干,90 ℃干燥10 min,喷以茚三酮的丙酮溶液,90 ℃ 加热至斑点出现,立即检视。标准溶液应显示一个清晰斑点;系统适应性试验溶液应显示两个完全分离的斑点,且其中一个斑点与标准溶液斑点色泽相似,Rf 值相等;试样溶液所得斑点与标准溶液所示斑点,色泽相似,Rf 值相等。对照液应 在原点处显示一个清晰斑点,没有其它斑点出现。 A.4 ε-聚赖氨酸盐酸盐含量的测定 A.4.1 方法提要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ε-聚赖氨酸盐酸盐的含量。 A.4.2 试剂和材料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本)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 (2017年修订本) (2010年3月30日卫生部令第73号发布根据2017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员会令第18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等7件部门规 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是指: (一)未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二)未列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三)扩大使用范围或者用量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第三条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 第四条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应当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二)不应当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三)不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四)不应当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五)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六)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应当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去除,有规定允许残留量的除外。 第五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审查许可工作,组织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技术评价和审查规范。 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技术审评机构(以下简称审评

机构)负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技术审查,提出综合审查结论及建议。 第六条申请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生产、经营、使用或者进口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提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许可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二)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 (三)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要求、生产工艺和检验方法,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或者相关情况说明; (四)安全性评估材料,包括生产原料或者来源、化学结构和物理特性、生产工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资料或者检验报告、质量规格检验报告; (五)标签、说明书和食品添加剂产品样品; (六)其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允许生产和使用等有助于安全性评估的资料。 申请食品添加剂品种扩大使用范围或者用量的,可以免于提交前款第四项材料,但是技术评审中要求补充提供的除外。 第七条申请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除提交第六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出口国(地区)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出具的允许该添加剂在本国(地区)生产或者销售的证明材料; (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企业审查或者认证的证明材料。 第八条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

(完整版)食品添加剂知识点

食品添加剂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意义: (1)有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 ①提高食品的贮藏性,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②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③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2)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3)有利于食品加工:面包加工中膨松剂、制糖中加乳化剂、豆腐中凝固剂。 (4)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添加食品中,加工成保健食品。 (5)有利于开发新的食品资源:资源丰富,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以支撑品种丰富、齐全的新型食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3、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有化学合成品与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按功能分为23类。 4、按安全性评价:分为A、B、C 类 A 类:JECFA 已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和暂定ADI 值者; A1 类:毒理学资料清楚,已制定出ADI 值或者认为毒性有限无需规定ADI 值者; A2 类:已制定暂定ADI 值,但毒理学资料不够完善,暂定许可用于食品者。 B 类:JECFA 进行过安全性评价,但未建立ADI 值,或者未进行过安全性评价者, B1 类:进行过安全性评价,未制定ADI 值者 B2 类:未进行过安全性评价者 C 类:JECFA 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或应该严格限制作为某些食品的特殊用途者, C1 类:根据毒理学资料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者; C2 类:认为应严格限制在某些食品中做特殊应用者。 5、【日允许摄入量(ADI )】人类每日摄入某种食品添加剂直到终生,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剂量,以每人每日摄入的“ mg/Kg 体重”表示。 【最大无作用剂量(MNL )】指于既定的动物试验毒性试验期间和条件下,动物长期摄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单位为mg/Kg 。 6、我国食品添加剂的选用原则(判断): (1)使用时应符合基本要求 ①不应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 ②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③不应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④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⑤在达到预期效果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⑥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者除外。 (2)可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 ①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②作为某些特殊膳食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聚赖氨酸的研究进展

聚赖氨酸的研究进展 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指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而导致食品质量下降或失去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它直接影响食品的品质和消费者的健康。全世界每年约有10%~20%的农副产品、水产品、果蔬会腐败变质,经济损失巨大。如何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食品防腐剂的研究也日趋完善。 目前使用的防腐剂品种很多,美国有50多种,日本有43种,中国香港特区27种,主要为丙酸及盐类、山梨酸及钾盐、苯甲酸类、噻菌灵、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以及新型生物防腐剂聚赖氨酸、鱼精蛋白、乳酸、链球菌素等。我国允许使用的约18种,主要品种有:苯甲酸钠、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钙等,生物防腐剂的开发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苯甲酸系列、山梨酸系列、丙酸盐等这些防腐剂均为化学合成的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迫切需要更安全的防腐剂。日本开始使用聚赖氨酸、Nisin等以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天然防腐剂替代传统的化学合成的防腐剂。 作为新型的天然防腐剂,ε-聚赖氨酸已于2003年10月被FDA批准为安全食品保鲜剂。迄今为止,ε-聚赖氨酸的微生物发酵在日本已实现工业化,年产千吨ε-聚赖氨酸的现代化工业装置已建成投产。但该技术在国内还处于实验室阶段,ε-聚赖氨酸生物防腐剂的开发和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能重点扶持这一技术,将会在未来几年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1聚赖氨酸的性质 1977年日本学者S.Shima和H.Sakai在从微生物中筛选Dragendo~Positive(简写为DP)物质的过程中,发现一株放线菌No.346能产生大量而稳定的DP物质,通过对酸水解产物的分析及结构分析,证实该DP物质是一种含有25—30个赖氨酸残基的同型单体聚合物,称为ε-多聚赖氨酸(8一 PL)。研究证明由于ε-PL比α-PL有更强的抑菌活性,而且仅一多聚赖氨酸有一定毒性,目前在国际市场上ε-多聚赖氨酸作为食品防腐剂已经取代了α-多聚赖氨酸。其分子式如下: 1.1 ε-聚赖氨酸的理化性质 ε-聚赖氨酸为淡黄色粉末、吸湿性强,略有苦味,是赖氨酸的直链状聚合物。它不受pH值影响,对热稳定(120℃,20min),能抑制耐热菌,故加入后可热处理。但遇酸性多糖类、盐酸盐类、磷酸盐类、铜离子等可能因结合而使活性降低。与盐酸、柠檬酸、苹果酸、甘氨酸和高级脂肪甘油酯等合用又有增效作用。分子量在3600—4300之间的ε-聚赖氨酸其抑菌活性最好,当分子量低于1300时,ε-聚赖氨酸失去抑菌活性。由于聚赖氨酸是混合物,所以没有固定的熔点,250℃以上开始软化分解。£一聚赖氨酸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对其表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1680~1640cm -1和1580—1520cm-1有强吸收峰。 1.2 ε-聚赖氨酸的生物学性质 ε-聚赖氨酸是一种具有抑菌功效的多肽,这种生物防腐剂在80年代初由日本学者腾井正弘,平木纯首次应用于食品防腐。ε-聚赖氨酸能在人体内分解为赖氨酸,而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允许在食品中强化的氨基酸。因此8一聚赖氨酸是一种营养型抑菌剂,安全性高于其他化学防腐剂,其急性口服毒性为5g/kg。 ε-聚赖氨酸抑菌谱广,对于酵母属的尖锐假丝酵母菌、法红酵母菌、产膜毕氏酵母、玫瑰掷孢酵母;革兰氏阳性菌中的耐热脂肪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产气节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食物中毒与腐败的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刘慧等研究也表明:ε-聚赖氨酸对革兰氏阳性的微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热链球菌,革兰氏阴性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酵母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效果,聚赖氨酸与醋酸复合试剂对枯草芽胞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多聚赖氨酸包被方法

Poly-lysine-coated tissue culture surfaces 1. To coat coverslips: Prepare a stock solution by dissolving 25 mg/ml polylysine in 4.73 ml water (both poly-L-lysine and poly-D-lysine are used to coat tissue culture surfaces; check specific protocol for choice of isomer) and filter sterilize through a 0.22-μm filter. Store in 100-μl aliquots at -20°C. When ready to use, dilute one aliquot in 40 ml water to prepare 13 μg/ml working solution. Sterilize coverslips by autoclaving prior to coating. Dip coverslips in the working solution, then incubate 15 min to several hours in a humidified 37°C, 5% CO2 incubator. Allow surface to dry.

2. To coat culture dishes: 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板 Prepare a stock solution by dissolving 100 mg poly-lysine in 100 ml water (both poly-L-lysine and poly-D-lysine are used to coat tissue culture surfaces; check specific protocol for choice of isomer) and filter sterilize through a 0.22-μm filter. 配制1mg/ml储存液 Store in 5-ml aliquots at -20°C. 分装保存在-20度 When ready to use, dilute 1 part stock solution with 9 parts water to prepare 100 μg/ml working solution. 使用前按1:10稀释成100μg/ml工作浓度。用5-10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0.22μm滤器过滤除菌,备用。 Fill tissue culture dishes or slide wells with the working solution and incubate 1 hr in a humidified 37°C, 5% CO2 incubator, then remove solution by vacuum aspiration and allow surface to dry. 加入培养皿或培养板中,使能完全覆盖皿底即可,37度培养箱放置1小时或置超净台内室温过夜。然后吸取液体,使表面晾干。 Store coated tissue culture ware up to 3 months at 4°C. 可以立即使用也可保存在4度3个月备用。 Use diluted solutions only once, but unused diluted aliquots can be stored up to 3 months at 4°C. 加入细胞前用1XPBS 洗三遍,然后加入细胞和培养液。

Q_JHSW 006-2019混合型饲料添加剂 L-赖氨酸

ICS65.120 B 46 Q/JHSW 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HSW 006—2019 混合型饲料添加剂 L-赖氨酸 (报批稿) 2019-11-26发布2019-12-26实施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起草。 本标准由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兴明、张明明。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混合型饲料添加剂 L-赖氨酸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混合型饲料添加剂L-赖氨酸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L-赖氨酸盐酸盐为原料,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加工而成的混合型饲料添加剂L-赖氨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917.1 饲料粉碎粒度测定 两层筛筛分法 GB/T 6435 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GB 10648 饲料标签 GB 12904 商品条码 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4699.1 饲料 采样 GB/T 18823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GB 34466 饲料添加剂 L-赖氨酸盐酸盐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1773号《饲料原料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2045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 3 要求 3.1 感官 本品为类白色至微黄色颗粒状物。 3.2 加工质量指标 3.2.1 水分 水分不大于10%。 3.2.2 粒度 95%通过孔径为850μm的试验筛。 3.3 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